首页 理论教育 改革开放以来大学生思想教育的历史回顾

改革开放以来大学生思想教育的历史回顾

时间:2022-10-2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第一节改革开放以来大学生思想教育的历史回顾思想教育是高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的根本保证。同年8月,教育部为贯彻《决议》精神在北京召开了全国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会议。随着改革开放的全面展开,中央相继做出关于经济体制、教育体制和科技体制等方面改革的决定。

第一节 改革开放以来大学生思想教育的历史回顾

思想教育是高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的根本保证。回顾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30多年大学生思想教育工作的历程和新变化,及时科学地总结历史经验,可以更好地发挥大学生思想教育工作的优势,不断提高大学生思想教育工作的科学化水平,对于努力开创21世纪大学生思想教育工作的新局面,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

一、改革开放以来大学生思想教育工作的历程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大学生思想教育工作发展的历程,是在党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思想路线指引下,不断克服“左”和右的干扰,开创改革和发展新局面的过程;是高校适应党的工作重点的转移,紧紧围绕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根本任务,不断进行调整、改进的过程;是面对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新形势、新情况,不断探索,开拓前进的过程。这个过程按照不同的特点大体上分为两个时期。

(一)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到1989年底

这个时期,是大学生思想教育工作拨乱反正、恢复发展,在困难和挫折中坚持,在同各种错误思潮的斗争中前进,围绕改革开放,积极探索大学生思想教育工作新体系的阶段。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标志着我国在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的领导下,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全会重新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冲破了“两个凡是”的严重障碍和“左”的思想的长期束缚,做出了把党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的战略决策。以否定“两个估计”作为推动教育界拨乱反正和思想解放的突破口,教育战线呈现出新的面貌,我国教育事业焕发了前所未有的活力。大学生思想教育工作经过拨乱反正,也同党的其他工作一样,进入了改革开放的新时期。高等学校开展了对“四人帮”在教育战线推行的极“左”路线的批判,克服“左”的思想影响,平反大量冤、假、错案,落实党的知识分子政策,逐步恢复了正常秩序。在纠正“左”的错误的过程中,社会上又出现一股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潮。极少数人借否定“文化大革命”,反思“文化大革命”的教训,把党的错误加以极端的夸大,怀疑和否定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宣扬西方资产阶级的“民主、人权、自由”思想。还有人公开鼓吹实行多党制和“全盘西化”的政治主张。在部分青年学生中造成了极大的思想混乱,部分大学生对党和社会主义的信念发生动摇,大学生思想教育工作面临着既要克服“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左”的习惯势力和“两个凡是”的思想束缚,又要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右的错误倾向的复杂形势和严峻挑战。

在这一严峻的挑战面前,邓小平同志受中央委托,在“理论工作务虚会”上,作了关于《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讲话,首次提出实现四个现代化必须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必须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克服各种错误思潮的影响,保证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接着党中央提出反对精神污染,这使大学生思想教育工作明确了一个基本前提:大学生思想教育工作必须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不动摇。为了从根本上扭转“左”的和右的错误思潮,把全党和全国人民的思想统一到十一届三中全会的路线上来,中央认为,必须正确地认识新中国成立以来党走过的历史道路,科学地总结党在这个时期的历史经验,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做出《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对一些重大问题做出了明确的阐述和回答,澄清了是非,这标志着党在指导思想上的拨乱反正胜利完成,也为高校思想教育进行新的探索指明了方向。同年8月,教育部为贯彻《决议》精神在北京召开了全国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会议。会议特别强调,要以《决议》为教材,加强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积极引导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走又红又专的道路。党的十二大正式提出:“走自己的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在提出经济建设目标的同时,指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社会主义的重要特征,思想建设决定精神文明的社会主义性质。在这几次会议的精神和思想的指导下,各高校大力加强思想政治工作,澄清思想上的某些混乱,致力于探索适合新时期的大学生思想教育工作新路。

随着改革开放的全面展开,中央相继做出关于经济体制、教育体制和科技体制等方面改革的决定。党中央明确指出:在加快改革开放的同时必须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在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的同时,必须抓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思想政治工作必须进一步加强,决不能削弱。1986年9月,党的十二届六中全会做出了《中共中央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指导方针的决议》,阐述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战略地位和根本任务。各高校在广泛开展教育改革的同时,努力加强思想政治工作。1987年5月,中央发出《中共中央关于改进和加强高等学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决定》后,各高校在贯彻中央文件精神中做了很大努力。但是由于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潮没有得到有效遏制,再度重新泛滥起来,思想政治工作薄弱状况未得到根本扭转。在大学生思想教育中,存在着“思想教育代替论”、“思想教育从属论”、“思想教育淡化论”、“思想教育悲观论”等消极观点,冲击和削弱了大学生思想教育工作。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及时总结过去工作的经验教训,指明了大学生思想教育工作的正确方向和任务,使大学生思想教育进入健康发展轨道。实践证明,在高等学校加强和改进思想教育工作,是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的根本要求,是学校改革、发展和稳定的政治保证。这个时期的大学生思想教育工作者所取得的成绩为新时期大学生思想教育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重要基础。

(二)从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至今

这段时期是大学生思想教育工作深刻反思,不断改进,稳步健康发展的阶段,是初步形成大学生思想教育工作新体系的阶段。

十三届四中全会以后,新的中央领导集体坚决、全面地贯彻党的基本路线,一手抓治理整顿、深化改革,一手抓思想政治工作、党的建设,纠正了“一手硬、一手软”的状况,各高校认真贯彻十三届四中全会精神,旗帜鲜明地开展了党的基本路线教育,特别是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的教育。结合政治风波和苏联东欧剧变的反思,广大学生的思想认识趋向冷静、理智,提高了对党的基本路线的认识,增强了分辨是非的能力。各高校以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全面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教育工作。随着邓小平同志南方谈话和党的十四大的召开,我国开始了新一轮思想大解放,开辟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阶段,经济持续快速增长,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精神文明建设日见成效,社会环境进一步得到改善,这给大学生思想教育工作带来新的机遇。

党的十四大确立了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在全党的指导地位,明确要求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同时,把精神文明建设提高到新的水平。1993年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通过了《中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纲要》,确定了到20世纪末教育改革和发展的目标与任务。《纲要》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教材、方法改革以及思想政治教育管理和队伍建设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改革与发展起到了及时的指导作用。1994年中共中央发布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见》,第一次把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作为整体考虑。《意见》强调要遵循青少年学生思想品德形成的规律和社会发展的要求,根据德育工作的总体目标,科学地规划各教育阶段的具体内容、实施途径和方法。1994年9月中共中央颁发了《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指出:爱国主义的重点是广大青少年,要培养广大青少年的爱国主义感情,提高其爱国主义觉悟,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和人生观、价值观。为贯彻落实《意见》和《纲要》,保证高等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实施,1995年11月国家教委发布了《中国普通高等学校德育大纲(试行)》,这是我国第一部全面、系统地规范高校德育工作的重要文件。《德育大纲》的颁布实施,使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走上了“依纲管理、依纲育人、依纲考评”的科学化、规范化的道路。1996年10月十四届六中全会通过了《关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若干重要问题的决议》,提出了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过程中思想道德建设的基本任务,即坚持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建设。并再次强调,爱国主义是精神文明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加强爱国主义教育,要贯穿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全过程。在这一系列方针政策的指导下,20世纪90年代大学生思想教育作为一种相对独立和完整的教育形态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

党的十五大高举邓小平理论的伟大旗帜,第一次郑重地把邓小平理论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一起作为我们党的指导思想写入党章。大学生思想教育工作紧紧围绕党的十五大主题,深入学习、宣传邓小平理论,坚持用邓小平理论武装青年学生。

2000年6月,中央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召开,这是我们党自新中国成立以来专题研究和部署思想政治工作规格最高、规模最大的一次会议,具有划时代的重要意义。江泽民同志在会上发表了重要讲话。他深刻分析了党的思想政治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新情况,强调党的思想政治工作,是经济工作和其他一切工作的生命线,是我们党和社会主义国家的重要政治优势。系统阐明了思想政治工作必须坚持的方针原则,明确提出了加强和改进思想工作的要求。这是新形势下做好大学生思想教育工作的纲领性文件,对新时期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教育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指明了前进的方向。

在党中央的正确领导下,高等学校党的建设不断得到加强。从1990年起,中央组织部、中央宣传部和教育部(原国家教委)连续联合召开十次全国高校党建工作会议,着重讨论加强高校党建工作和思想政治工作。教育部(原国家教委)和各省市每年就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教育工作进行研究,做出部署,制定措施。教育部制定和颁布了大学的思想教育大纲,进一步使思想教育工作规范化。

遵照中央关于实现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的要求和部署,各高校贯彻十五大精神,兴起学习邓小平理论新高潮,有力地推动了大学生思想教育工作的加强和改进,推进了邓小平理论“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工作。高校“两课”课程体系围绕学习、理解、掌握和运用邓小平理论这一中心内容加大改革力度,发挥其在思想教育工作中的主渠道、主阵地作用。邓小平理论课教学呈现良好态势,多渠道、多层次的邓小平理论教育格局基本形成,邓小平理论“三进”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和明显的成效。

2003年2月教育部发布了《关于进一步深化“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三进”工作的通知》,对高校“两课”教学中深化“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三进”工作提出明确要求。2004年的《十六号文件》在《德育大纲》基础上,进一步明确了大学生思想教育的重要地位、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主要任务、教育方式、实施途径、队伍建设和管理体制等各方面。2004年10月至2005年1月不足半年的时间内,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胡锦涛同志在全国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会议上发表的重要讲话《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大力培养造就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为当前和今后高校学生思想教育工作指明了方向。《意见》和“讲话”紧紧把握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明确把以人为本作为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教育的中心思想,从新的高度重申了大学生的全面发展是思想教育的根本目标。

2005年中共中央宣传部与教育部发布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提出,学科建设是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基础。按照文件精神的要求,设立马克思主义理论为一级学科,思想政治教育学科从原来属于政治学一级学科改变为隶属于新设立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从而使思想政治理论课更加符合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内在逻辑。2008年教育部出台的《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规定,高校应设置独立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科研组织二级机构,统一管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负责思想政治理论教学、科研、社会服务和相关管理工作,负责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人才培养和教学科研梯队建设等工作。2011年教育部出台《关于普通高等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基本建设标准(试行)的通知》,提出“应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纳入学校人才培养体系”,进一步推进了大学生思想教育的科学化建设。

二、改革开放以来大学生思想教育工作的新变化

改革开放以来,大学生思想教育工作发展的过程,也是构建思想教育工作新体系的过程,大学生思想教育工作发生了历史性的变化。

(一)大学生思想教育目标的不断发展完善

思想教育目标必须集中反映时代和社会的要求,是思想教育的最高理想的体现。大学生思想教育作为一种社会实践活动,其价值就在于努力实现思想教育目标。

1983年9月邓小平同志指出,“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为党的教育方针赋予了新的时代内容,为思想教育目标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在1986年5月中共中央、国务院批转的《国家教委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决定》中指出,高等学校必须从我国的实际出发,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确定培养目标,高等学校培养的学生都应当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这为大学生思想教育目标科学化提出了根本的指导方针。

1987年,《中共中央关于改进和加强高等学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决定》下发,对前十年思想教育目标作了更为完整的表述:“高等学校培养出来的大学生、研究生,应当有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爱祖国、爱社会主义,拥护共产党的领导,努力学习马克思主义;应当热心于改革和开放,有艰苦奋斗的精神,努力为人民服务,为实现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而献身;应当自觉地遵纪守法,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应当勤奋学习,努力掌握现代科学文化知识。还要从他们中间培养出一批具有共产主义觉悟的先进分子。”《决定》对大学生既提出了基本的思想教育目标,又提出了先进性的思想教育目标,改变了过去思想教育目标缺乏层次性的弊病。

明确大学生思想教育目标的层次性是提高思想教育实效性的一个重要因素。一是内容要有层次性,要把社会主义理想教育作为思想政治工作的核心,同时也要以爱国主义、民族精神、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为内容,从实际出发提出不同的要求。二是教育对象要有层次性,针对不同年龄、心理、知识水平等特点,力求做到因人施教,构建起一个以人格发展为重心,以培养合格公民、合格建设者、合格接班人为支点的思想教育目标体系。

改革开放以来,大学生思想教育目标转变为为人和社会的全面发展服务,大学生思想教育既要为经济建设这个中心服务,又要推进社会的全面进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近几年来,以素质教育为中心的大学生思想教育目标体系得到进一步丰富、深化和完善,形成了以提高素质为中心,全面、科学的思想教育目标体系。《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指出:“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教育学生,把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摆在首位,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新人,是学校思想教育即思想政治和品德教育的根本任务。”国家教委于1995年5月颁布实施的《中国普通高等学校思想教育大纲(试行)》进一步反映了社会对思想教育工作提出的新要求,即学校的思想教育首先具有政治功能,同时还应具有社会功能、道德功能和文化功能。1999年6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以及江泽民同志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发表的重要讲话、胡锦涛同志在全国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会议上发表的重要讲话,对于全面丰富和完善21世纪大学生思想教育目标体系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二)大学生思想教育内容的不断充实更新

思想教育内容是指思想教育活动所要传授的具体的思想道德价值与道德规范及其体系。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大学生思想教育科学化的进展,思想教育内容也在不断深化。过去我们在大学生思想教育工作中,以信念教育为主,强调共产主义教育,大学生思想教育内容过窄、单一,收效不大,根本原因在于思想教育内容脱离了教育对象的实际,忽视了思想教育内容的层次性、丰富性和系统性。与思想教育目标相适应,思想教育内容从广度上包含了人的全面发展的需要,作为一个成熟的社会人,既要有一定的政治觉悟,也需要具备良好的思想素质和良好的道德品质。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经过不断的充实与更新,大学生思想教育主要包括如下内容。

1.马克思主义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教育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随着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发展,根据中央的要求,教育部门先后对马克思主义理论课课程体系、内容作了几次重大改革。特别是在党中央的高度重视下,高校以邓小平理论“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为主要任务进行的教学改革和课程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

2.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

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是素质教育的灵魂。爱国主义是青年学生形成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的共同基础。增强民族凝聚力,是增强综合国力的重要举措,而民族凝聚力的基础和核心是爱国主义。《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等一系列文件的下发,提出了爱国主义教育的基本原则、主要内容、重点对象和一系列具体措施。

3.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和革命传统精神

20世纪90年代以来,各高校开设了一系列人文知识的选修课和专题讲座,特别是开设“中国传统文化”讲座受到大学生的热烈欢迎。这表明20世纪80年代大学生中的“西方文化思潮热”已急剧降温,传统文化热已迅速兴起。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和革命传统精神中蕴涵的崇高的民族精神、民族气节和优良道德,能给青年学生的成长带来不可或缺的精神食粮,能促成大学生培养、形成新的价值观、道德观和行为准则。

4.理想、道德及文明习惯养成教育

改革开放以来,许多高校通过创建文明班集体、文明宿舍活动,开展社区服务和社会实践活动,举办体育竞赛和军事训练活动等,对学生进行日常行为规范和行为准则教育,取得明显效果。

5.开展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纪律教育帮助学生确立社会主义的民主、法制观念和纪律观念

在正确行使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公民权利的同时,忠实履行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公民的义务。

(三)大学生思想教育方法和途径的不断创新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大学生思想教育内容日益丰富,思想教育的方法和途径不断创新和拓展。大学生思想教育增添了新的活力,发生了历史性的变化。

1.思想教育主渠道建设得到加强

明确提出马克思主义理论课和思想品德课(简称“两课”)是思想教育工作的主渠道。“两课”基本实现课程设置制度化、教学内容系统化、课程建设规范化、教学方法科学化的要求。通过主渠道的开辟,使思想教育工作得到进一步加强,“两课”成为大学生思想教育工作最规范、最主要的方法和手段。

“两课”对于引导学生掌握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树立社会主义的理想和信念,提高思想道德素质等方面日益收到了积极的效果,发挥了大学生思想教育主阵地、主渠道的作用。

2.充分挖掘大学生思想教育资源

要落实思想教育工作的首要位置,使大学生思想教育取得良好的效果,思想教育工作就必须充分调动各部分人员的积极性,将思想教育贯穿于学校各方面的工作之中。新时期的大学生思想教育,充分挖掘思想教育资源,逐渐形成了“大思想教育”的工作格局。高校全体教师都承担育人的任务,在整体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品质,使教学成为思想教育的基本途径,高校的管理工作者、后勤服务人员也担负起育人的责任

3.优化育人环境,发挥校园文化的思想教育功能

校园文化建设作为大学生思想教育工作行之有效的重要途径之一和有效载体,在教育、引导、激励学生奋发向上、培养综合素质、塑造健全人格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通过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有力地推动着学生个性多样化的健康发展。

4.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受教育者的积极性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大学生思想教育注意发挥学生的主体积极性,创造了多种有效的学生自我教育途径。一是社会实践。在社会调查、支教扫盲、科技文化服务、生产劳动等社会实践活动中,广大青年学生发挥自己的知识技能为社会服务,增进了对国情、民情的了解,加深了对邓小平理论的认识,增强了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二是青年志愿者活动。近几年高校普遍兴起了参与公益劳动、服务社会、服务社区的一系列活动,在展示大学生文明风貌的同时,巩固和强化了为社会服务,为他人服务的意识。三是文明修身工程。开展文明修身工程,是大学生自我要求、自我约束、自我提高、自我激励的内在教育的好形式,有利于形成高尚的道德品质和情操。

5.心理咨询作为方法引入思想教育工作

大学生中存在的问题有不少既不能归结为政治问题也不能归结为道德问题,而是心理问题。大学生思想教育不仅要培养学生的政治素质、思想素质、道德素质,还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心理素质。要科学分析学生在学习、生活和社会活动中遇到的各种实际问题及其在思想、心理上的反映,做好心理疏导工作。从现代教育的观念上说,心理的教育和引导应是思想教育的应有之义。心理咨询着重解决心理问题,通过咨询方式,可以缓解学生心理压力,提供心理帮助,解决学生内心矛盾。心理咨询从学生具体需要入手,强调针对性、主体性和自我内化体验等思想和方法,它迁移到思想教育之中,能提高思想教育的效果,有利于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这为思想教育工作的方法注入了新的内容。近些年,很多高校在这方面做了有益的尝试,取得了较好的成效。咨询化的思想教育的方法的普遍应用,是大学生思想教育未来发展的基本走向之一。

6.加强人文素质教育,拓展思想教育的新途径

人文教育之所以重要,是因为人文科学可以使人们了解社会,了解自己,了解丰富的人文社科知识,增强大学生的责任心和使命感。人文素质教育是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加强大学生思想教育的一种新途径。人文素质教育拓宽了大学生思想教育的内涵、视野,拓展了思想教育的新领域。20世纪90年代以来,全国许多高校提出并实施人文素质教育,开设人文选修课,举办系列人文讲座,开展多种形式的校园人文活动,取得了良好的思想教育效果。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在党和政府的直接领导和关心下,大学生思想教育工作取得了重大成就。大学生思想教育工作者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针对改革和建设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以饱满的政治热情和敏锐的鉴别力,克服许多困难,抵制各种错误思想的影响,坚持不懈地对广大青年学生进行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特别是邓小平理论的教育,加强了党的基本路线、基本纲领的教育,加强了形势政策教育,加强了中国近代史、现代史和国情教育,加强了我国优秀文化传统和革命传统教育,大学生思想教育得到了持续不断地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教育工作坚持以教学为中心工作,围绕育人这个根本任务,为高校改革和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精神动力和思想保证。在保证高校的社会主义办学方向,保证高等教育事业改革、发展和稳定,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等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大学生思想教育还存在不少问题和薄弱环节,主要是对大学生思想教育的认识没有完全到位,大学生思想教育在内容、方法、手段等方面不适应改革开放的新情况,针对性、实效性不强,大学生思想教育工作缺乏适应新情况的有效机制,工作落实不够,思想教育科学化水平不高,大学生思想教育队伍建设有待进一步加强。大学生思想教育任重而道远。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