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人的两条生命线

人的两条生命线

时间:2022-03-23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人是一体藏两命,一个是躯体之命,一个是心灵之命,从而构成了人的两条生命线。一个人的心灵生命将随着躯体的死亡而结束。要寻求理想的生存状态,就要维护和培育人的两条生命线,做与身心健康有益的事。吃饭是人生的头等大事。吃饭的目的只是为了维持生命的正常存在和延续,使人有健康的身体。人们对食物的取舍应当以是否有利于身体健康为标准。动物的吃只是为了维持生存之需。一个人的生命状态绝不会因为服饰的华美而有所改变。
人的两条生命线_识事之见

一个人本身具有什么?无非是一个躯体和一个心灵,这就是一个常人的全部。拥有心灵是人与动物最根本的区别。人的生命状态不仅具有一般动物的躯体生命,而且还具有心灵的另一条生命。人与人之间的根本区别也不在于躯体形态的不同,而是心灵状态的差异。观察一个人的生命状态如何,不但要看其身体状况,而且要看他的心灵状况。人是一体藏两命,一个是躯体之命,一个是心灵之命,从而构成了人的两条生命线。

所谓心灵就是指人的内在灵魂、精神、认识、思想等,是由人的大脑而产生出来的。所以,心灵生命依赖于躯体生命,没有躯体生命,就不会有心灵生命的生发。而心灵的状态又会对躯体的状态产生影响。二者是一个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统一体。一个人的躯体生命要经历从无到有,从有到无这样一个过程。一个人的心灵生命将随着躯体的死亡而结束。但是一个人生前所产生的思想并不一定因为一个人躯体的死亡而随之消失。一种有价值的灵魂是具有无限的生命力的。孔子和老子离开人世已有两千五百多年了,他们的躯体早已不见踪影,但他们的思想却一直延续到今天,而且还将继续延续下去。

每个人都企求能过上比较称心如意的生活。要达到这样的生活状态,至少有两点是必须同时具备的。一是要有一个健康的身体,二是要有一个丰富的心灵。并且二者要相互协调,良性互为。要寻求理想的生存状态,就要维护和培育人的两条生命线,做与身心健康有益的事。

身体健康是人之根本,是生存的基石。对于一个人来说,没有什么比健康更重要。健康是一个人生命能正常存在和一切活动能正常进行的必要保证。维护生命就要拥有健康,拥有健康才能正常地维护生命。为了保证身体健康,就必须提供维持生命正常运转所需的各种供给。这些供给主要包括吃、穿、住、医疗等。

吃饭是人生的头等大事。“民以食为天”,这是无人不晓的道理。吃饭的意义何在?活着是为了吃饭还是吃饭是为了活着?人活着必须吃饭这是天经地义的事,不然的话就无法正常地活下去。但是人活着决不仅是为了吃饭。吃饭的目的只是为了维持生命的正常存在和延续,使人有健康的身体。有了健康的身体就可以为人类从事丰富多彩的各类活动提供有力的体质保证。所以,吃饭的直接目的是为了从食物中汲取足够的营养,以维护身体的健康。如果这样来认识吃饭问题,吃饭就是以维护身体健康为根本宗旨。人们对食物的取舍应当以是否有利于身体健康为标准。食物满足人体的营养需要是第一位的,择食应当偏重于食物的营养,而不是食物本身如何贵重和满足口味之需。

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大都是以自己的口味喜好来选择食物的。讲究好吃还是不好吃,把吃当作一种生活目标,当作一种主要的生活享受。愿意吃什么就吃什么,什么好吃就吃什么,觉得好吃就多吃,不好吃的就少吃或不吃。由于饮食的随意性,造成营养结构的不合理,使得本来是为了维护身体健康的饮食成了导致某些疾病的原因。在我们的生活日益富足的今天,吃饭不是更有利于健康,反而有害于健康的现象,必须引起我们的足够重视。当今之人,很少有因为食物吃得不足而导致营养不良的问题,而是因为吃得太多、吃得太偏、吃得不当而导致的营养结构不合理,从而导致了与吃有关的各种疾病。诸如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痛风脂肪肝与肥胖症等,都与不合理的饮食具有一定关系。吃饭也要讲究科学,学会科学合理地饮食。能满足身体营养需要的,有利于身体健康的食物就是好的食物,就是我们所需要的食物。要为维护健康之需而吃好,而不是满足口味之需的好吃。要维护健康,就不能成为一只“馋猫”,专挑好吃的吃。因为馋嘴而导致了健康问题,那实在是聪明的人类的一大不幸,真是聪明反被聪明误。在这一点上,人类应当学一学动物,无论食草动物还是食肉动物,都极少有口味的挑剔。动物的吃只是为了维持生存之需。作为高级动物的人类,在饮食上讲究一点美味无可厚非,但不能只顾美味而不顾健康,为美味而美味。一味追求美味,就很可能导致美味一时,痛苦长久。所以,我们在饮食上,要不重口味重营养,咬定健康不松口。

吃饭是为了满足人体之内需,而穿衣则是为了满足人体之外需。鸟靠羽毛,人靠衣装,总得有一个外面的保护层,使得肌体免受侵害。穿衣主要有三个功能:一是人类文明的需要,二是维护身体健康的需要,三是美观的需要。作为文明的人类,不能赤身裸体,必须适当着装。要根据不同的事件、不同的时间、不同的场合,选择与之相匹配的服饰。维护身体健康应当是穿衣的最主要功能。要维护身体健康,一是要根据季节的变化增减衣服,使穿衣与外界的气候变化相适应,不至于因穿衣与季节变化的不协调而影响身体的健康。二是要根据人们所从事活动的需要穿着衣服,使服装能对人体起到一种保护作用,以免受到来自外部的伤害。美观主要是从审美的角度来审视人们的着装。一定的审美是必要的,但不要过度追求,因为它不是穿衣的最主要功能。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美观越来越成为人们穿衣关注的重点。求名牌、求高档、求时尚已成为当今穿衣追求的热点。把大量的钱财、时间和精力用在如何穿着打扮上,实在是舍本逐末,小题大做。衣服再美,只不过是一种饰物,它不属于你自己的真正所有。美服一不会促进健康,二不会丰富心灵。一个人的生命状态绝不会因为服饰的华美而有所改变。着装不在于华丽,而在于舒适、整洁、维护身体的健康。常言道:“好马不在鞍,人美不在衫。”真美可以素面朝天,不必借助华美的服饰。庄子说:“朴素而天下莫能与之争美。”真美在于自然,在于心灵,而不是华美的服饰。

一个人要正常地生活,就要有栖息之地,有可供居住的房屋。房子的主要功能是用来挡风遮雨,确保人们能够正常地生活和休息,仅此而已。居住80平方米的房子和180平方米的房子,没有本质区别。同样一张桌子吃饭,一张床睡眠。你不能同时用两张桌子吃饭,也不能一夜用两张床睡眠。一个人的生存状态不在于其拥有的居住空间的大小,而在于其心灵空间的宽窄。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决定居住条件的选择,一味地追求房舍的豪华并没有太多的实在意义,由此而加重你的身心负担,反而会影响你的健康人生。

人生在世,难免受到伤病的侵扰。有了伤病就要及时治疗,使肌体恢复到正常状态。除了及时的医治外,加强日常的自我保护也是非常必要的。从事具有一定危险性的活动,就要有足够的自我保护意识和必要的防范措施,以尽量减少不必要的伤害。要多做有益于身体健康的活动,注重对疾病的预防,防患于未然。

有了以上吃、穿、住、医疗四个方面的供给,就可以大体上保障一个人的肌体生命的正常运转。

在拥有健康的前提下,一个人的生存状态就在于他拥有怎样的心灵。身体健康,虽各有不同,但大同小异,没有太大的差别。而每个人的心灵状态则是千差万别,迥然不同的。有的人心胸如大海,有的人心胸如针眼;有的人高瞻远瞩,有的人鼠目寸光。人与人之间的根本区别就在于各自心灵的不同。健康表现一个人的体格,而心灵则表现一个人的人格。心灵就是一个人的灵魂,心灵就是一个人的思想,心灵就是一个人的识力。一个有灵魂、有思想的人,才是一个真正的有意义的活人,不然的话,他只是一个肉体,与一般动物没有两样。一个心灵枯竭或失去心灵的人,按常人的标准来衡量,不是半死状态也是半残状态。没有丰富心灵的人生,就是苍白无力、残缺不全的人生;就是游移不定、忧患丛生的人生。没有丰富的心灵,就不会有合乎情理的、丰富多彩的生活。

人生的要义就在于如何培育和丰富自己的心灵。每个生活于这个世界的人,都要通过自己的心灵与外界发生联系。每个人不但要认识外界,也要认识自己,认识自己与外界的相互联系。有什么样的心灵,就会有什么样的识力,有怎样的识力,就决定了会有怎样的行动。一切皆发源于人的心灵。所以,培育心灵,做心灵富有之人,才是人生的根本大事。

心灵的成长是自我培育的历程。一个人心灵的发育、成长到渐趋成熟,固然需要一定的外部环境,但从根本上说是内在的自为行为。美好的心灵不是天生的,也不是自发产生的。它是一个自我学习、体悟和磨炼的过程。培育心灵是离不开学习的,不学习就不能进步。学习不是对外来的东西直接、简单地接受,而是要经过自己大脑的思考,要有自己的悟性,从中汲取精华,使其融于自己的意识之中,从而形成自己的灵魂、自己的思想。用自己的思想去观察、分析、判断事物,并在实践中加以检验,坚持正确的东西,修正错误的东西。经过这样反复的、大量的自我学习、体悟与磨炼,逐渐实现由不知到知,由知之甚少到知之更多的积累,使心灵获得不断的成长。心灵的成长完全是内在的自化过程。它可以主动地借助外力,但决不能依靠外力,靠外力的推动。财产可以转让,知识可以传授,灵魂无法给予。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灵魂,不能移花接木。一个人没有衣服穿,别人可以为他提供衣服;一个人没有房子住,别人可以为他提供住房;一个人若缺少灵魂,谁也无法帮他获取。诸葛亮虽然足智多谋,却无法将他的智慧转给阿斗。父亲是亿万富翁,儿子就可以顺理成章地继承老子的家产,不费吹灰之力就可以成为富人。而老子的灵魂儿子是不会自动继承的,必须从头开始,自我培育。刘备乃一世之英雄,创立了蜀汉政权,而他的儿子刘禅,却是“乐不思蜀”的无能之辈。一个人的心灵是一定要自我培育的,没有任何人可以为之代劳,也不是有钱就可以买得到的。

心灵的成长是一个长期的、艰苦的耕耘过程。学习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情,要花费时间,消耗精力,而且要有悟性,又要不断地实践。它是一个无法取巧以图捷径的探索历程,不能毕其功于一役,也不能一劳永逸。一个人心灵的成长是永无止境的。心灵总有成长的渴望,具有永恒的成长性。这也正是人的躯体之命与人的心灵之命的不同之处。一个人的身体在发育到一定年龄成熟后,就逐渐开始衰落。而一个人的心灵之命却可以一生不停地成长,逐渐地趋向成熟,但永远也不会成熟,所以,也就永远不会衰落。只要一个人的大脑器官不衰,心灵就可以终身成长。然而,寻求心灵成长的人也要为此不断地付出努力。心灵富足之人就会有自己的定见与定力,不受外侵,不受内扰。不论处于何种环境,都能按自己的意志来观察、分析、判断事物。有常明的心灵之灯的照耀,就可以尽享宁静、快乐、光明的人生。

维护健康和培育心灵,对于一个人来说,如同鸟之双翼,缺一不可。健康的身体和丰富的心灵是幸福的源泉。维护健康人所共知,没有疑义,而对培育心灵许多人则往往不屑一顾。人们对获得钱财而富有的欲望远远大于对心灵富有的兴趣。生活中不乏物质上富有而心灵上贫穷之人。一个住豪宅的人,如果他的心灵空间是狭窄的、荒芜的,他照样不会获得幸福。所谓“宁愿坐着宝马哭,也不愿意骑着自行车笑”的人实在是主次颠倒,幼稚可笑。这种人不是生活在自己的世界之中,而是生活在自己的世界之外。一个人活在世上,不在于自己拥有什么,而在于自己是什么,如何做自己。一个物质富足而思想贫穷的人,是可悲的,又是可怕的。心灵空虚之人一旦物质上富有起来,就不知天高地厚,再也无法安分守己,于是便患上了“富裕骚动症与狂妄症”,精神上极度亢奋,行动上肆无忌惮。他们凭借手中的财富,企图打破各种禁区,去寻求前所未有的刺激,为所欲为,横行霸道,甚至雇凶杀人。这种精神所有与物质所有严重失衡的状况难道不是触目惊心、可悲可怕的吗?如果缺少心灵的富有,一味地追求物质的富有,很可能带来的不是幸福,而是灾难。人不怕物质生活上的穷困,就怕精神生活上的潦倒。对于一个人来讲,心灵的富裕更重于物质的富裕,至少应该是物质与心灵的同步富裕。心灵越富有,越出类拔萃,生活品位就越高。一种理想的生存状态应当是:思品不俗,生活唯素,身心健康,至乐至福。

一个欲求幸福之人,就要始终牢牢把握健康与心灵这两条生命线,让生命充满生机与活力,让生活更加丰富多彩。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