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的内容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的内容

时间:2022-11-2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2.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进行了系统的阐述,表明了党对社会主义和中国国情认识上的一次飞跃,是在党的(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中国这样落后国家发展社会主义所必经的阶段。正确把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含义,必须反对机械论,即反对在革命发展问题上,不承认中国可以不经过资本主义充分发展阶段而走上社会主义道路,这是右倾错误的认识根源。所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论断反映我国建设社会主义的特殊性。

第六章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一、单项选择题

1.一切从实际出发,是我们制定路线、方针的基本原则,现阶段中国最大的实际是( )。

A.生产力水平低,经济发展落后

B.人口数量多,增长快,素质不高

C.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还不完善

D.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2.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进行了系统的阐述,表明了党对社会主义和中国国情认识上的一次飞跃,是在党的( )。

A.十二大上

B.十三大上

C.十四大

D.十五大上

3.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是( )。

A.工人阶级与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

B.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C.促进效率提高与体现社会公平之间的矛盾

D.人口增长与经济发展不相适应的矛盾

4.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时间跨度是指( )。

A.从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到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B.从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到我国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

C.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

D.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5.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我国建设社会主义不可逾越的一个历史阶段,( )。

A.它反映了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客观必然性

B.它反映了我国建设社会主义的特殊性

C.它是由生产力落后、商品经济不发达的客观条件决定的

D.它的历史任务是实现工业化和经济的社会化、市场化、现代化

6.在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经济方面,我们国家的基本目标是( )。

A.坚持和完善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

B.坚持和完善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C.坚持和完善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

D.发展市场经济,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7.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最核心的是坚持( )。

A.社会主义道路

B.共产党的领导

C.人民民主专政

D.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

8.我们强调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长期性,下列选项不是原因的是( )。

A.社会主义社会是一个相当长期的、独立的社会形态

B.我国是一个经济文化落后的国家

C.在这个阶段需要对资本主义进行补课

D.要防止急躁、冒进、超越社会发展阶段

9.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不可逾越的,这主要取决于( )。

A.市场经济的不可逾越性

B.生产力发展的不可逾越性

C.生产关系发展的不可逾越性

D.文化传统的不可逾越性

10.1957年毛泽东第一次系统地提出了社会主义社会矛盾理论的著作是( )。

A.《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

B.《论十大关系》

C.《反对本本主义》

D.《论人民民主专政》

11.正式提出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是党的( )。

A.十二大

B.十三大

C.十四大

D.十五大

12.实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奋斗目标的根本立足点是( )。

A.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B.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C.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

D.自力更生,艰苦创业

13.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关键是坚持( )。

A.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动摇

B.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不动摇

C.工人阶级领导不动摇

D.改革开放政策不动摇

14.在党的( )上,明确提出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

A.十二大

B.十三大

C.十四大

D.十五大

15.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确定了三步走的战略目标,其中第二步是指( )。

A.1990年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1980年翻两番,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

B.到20世纪末,实现人均国民生产总值比1980年翻两番,使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

C.到21世纪中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人民生活比较富裕

D.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16.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战略目标是( )。

A.实现农业、工业、国防和科技现代化

B.实现工业化和经济的社会化、市场化和现代化

C.实现经济、政治、文化现代化

D.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17.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的目标,最根本的是( )。

A.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

B.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C.鼓励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先富裕起来

D.加强、改进党的建设

18.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经济目标是( )。

A.人均GDP到2020年比2000年翻两番

B.基本实现现代化

C.城乡差别、工农差别、地区差别逐步缩小

D.社会保障体系比较健全

19.我国“十五”规划确定的社会发展的出发点和归宿点是( )。

A.发展

B.结构调整

C.改革开放

D.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20.我国目前已经实现的小康是( )。

A.总体小康

B.高水平的小康

C.全面小康

D.温饱型小康

21.中共十七大提出实现人均国内生产总值(GDP)到2020年比2000年( )。

A.翻四番

B.翻两番

C.翻三番

D.翻一番

22.中共十七大报告在阐述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实际时提出了一些新的提法,其中最明显的就是将“工业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扩展为( )。

A.产业化、市场化、国际化、科学化、工业化

B.产业化、城镇化、国际化、市场化、工业化

C.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

D.信息化、产业化、城镇化、国际化、市场化

23.为了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中共十七大的报告提出的新要求是( )。

A.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

B.坚持科教兴国,做到可持续发展

C.坚持科教兴国,实现人才强国

D.促进可持续发展,建设服务型政府

二、多项选择题

1.1959年底至1960年初,毛泽东在读苏联《政治经济学教科书》时,认为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阶段有( )。

A.不发达的社会主义

B.比较发达的社会主义

C.发达的社会主义

D.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2.1956年中共八大通过的政治报告指出,我国国内的主要矛盾是( )。

A.工人阶级同民族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

B.人民对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

C.发展重工业和发展农业、轻工业之间的矛盾

D.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

3.从发展进程看,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特征有( )。

A.它是由自然经济和半自然经济占很大比重,逐步转变为经济市场化程度较高的历史阶段

B.它是由贫困人口占很大比重、人民生活水平比较低,逐步转变为全体人民比较富裕的历史阶段

C.它是由文盲半文盲占很大比重、科技教育文化落后,逐步转变为科技教育文化比较发达的历史阶段

D.它是逐步缩小同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在社会主义基础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阶段

4.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我国建设社会主义不可逾越的一个历史阶段,这是由于( )。

A.我国生产力落后,商品经济不发达

B.其历史任务是实现别的国家在资本主义条件下实现的工业化和现代化

C.其战略目标是摆脱贫困、解决温饱、实现小康

D.它反映了我国建设社会主义的特殊性

5.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发展生产力要解决的历史任务是( )。

A.实现经济现代化

B.实现经济社会化

C.实现国家工业化

D.实现经济市场化

6.我们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可以概括为( )。

A.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B.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C.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D.坚持改革开放

7.我国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初级阶段的含义有( )。

A.我国已进入社会主义社会

B.多种所有制经济、分配方式并存

C.它是我国生产力落后、商品经济不发达条件下的特定阶段

D.它是没有实现现代化的不发达的社会主义社会

8.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一个重要内容是坚持四项基本原则,这四项基本原则是( )。

A.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B.坚持社会主义道路

C.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

D.坚持人民民主专政

9.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和坚持改革开放的关系是( )。

A.二者对立统一并统一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

B.二者都服务于经济建设这个中心

C.二者都为了解放生产力

D.改革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

10.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

A.是中国共产党制定路线、纲领、方针、政策的根本出发点

B.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社会主义理论

C.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D.是我国现阶段最大的实际的科学反映

11.我国现阶段要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之间的关系,就是要坚持( )。

A.改革是发展的动力,发展是改革的目的

B.要把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社会可以承受的程度统一起来

C.稳定是发展和改革的前提,发展和改革是稳定的基础

D.在改革和发展中实现政治稳定,在社会政治稳定中推进改革和发展

12.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的基本政策和基本目标为( )。

A.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发展市场经济,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

B.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在人民当家作主的基础上,依法治国,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C.坚持和完善人民民主专政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D.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

13.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规定了党在这一时期的( )。

A.根本任务

B.基本目标

C.基本政策

D.总体目标

14.我国“三步走”发展战略的特点是( )。

A.既具有雄心壮志,又坚持实事求是

B.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为出发点和归宿点

C.注重社会全面协调发展

D.体现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15.中国共产党的十六大报告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有( )。

A.国内生产总值到2020年比2000年翻两番

B.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得到全面落实

C.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明显提高

D.推动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16.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我国具备的有利条件是( )。

A.我国有比较雄厚的物质技术基础,在经济上有广阔的增长空间和良好的外部环境

B.不断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将使社会生产力获得进一步的解放,为经济持续快速增长提供体制保证

C.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保障体系初步构建完成

D.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

三、辨析题

1.正确把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含义,必须反对机械论。

2.我们党之所以强调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长期性,是因为过去曾犯过急躁冒进的错误。

3.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论断反映我国建设社会主义的特殊性。

4.按照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要求,到2020年我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将由1000美元达到3000美元。这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中的一个关键时期,它既是一个“黄金发展期”,又是“矛盾凸现期”。稳定与发展似乎成了两难选择。有人认为,为了确保稳定,就要限制发展。

5.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补新民主主义社会的课。

四、简答题

1.简要概述新世纪新阶段我国发展呈现新的阶段性特征。

2.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3.如何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和改革开放的统一?

4.试述我国分“三步走”基本实现现代化的经济社会发展战略。

5.如何科学认识和准确把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重要意义?

五、论述题

1.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如何理解党的最高纲领和最低纲领的统一?

2.如何理解“总体上达到小康社会”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联系和区别?如何认识21世纪头二十年是一个必须紧紧抓住并且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

六、材料分析题

(一)下面是一组20世纪50年代我国处理国内矛盾问题的材料。

材料1 在打倒地主阶级和官僚资产阶级以后,中国内部的主要矛盾即是工人阶级与民族资产阶级的矛盾,故不应再将民族资产阶级称为中间阶级。

——毛泽东:《工人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

材料2 我们国内的主要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

——《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关于政治报告的决议》

材料3 我国社会制度的改革,除了农业合作化手工业合作化以外,私营工商业改变为公私合营企业,也在1956年完成了。这件事所以做得这样迅速和顺利,是跟我们把工人阶级同民族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当做人民内部矛盾来处理,密切相关的。

——毛泽东:《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

请根据以上材料思考下列问题:

1.根据材料1,当时提出的“国内的主要矛盾”是否正确?为什么?

2.在此之前,为什么把民族资产阶级称为“中间阶级”?

3.中共八大的政治报告是谁作的?材料2中所规定的“国内的主要矛盾”是否正确?试说明理由。

4.参照材料3,说明党是如何“把工人阶级同民族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当做人民内部矛盾来处理”的?这样处理的依据是什么?

(二)下面是有关农业发展的材料:

材料1 据统计,改革开放20年来,我国农业生产年均发展速度达到6.7%,远远超出同期世界农业的平均发展水平。1991年以来,在世界粮食增产总量中,我国占32%;在世界肉类增产总量中,我国占80%以上。我国粮、油、棉、糖的产量1997年分别比1978年增长0.62倍、1.1倍、3.1倍、2.9倍。其中,粮产量年均增速达到2.7%,远远超过人口增长速度

材料2 据统计,改革20年来,我国农民收入不断提高,生活不断改善。与1978年相比,我国农民年人均纯收入由134元上升到1997年的2090元,增加1956元,增长了近15倍,实际年均增长速度达到8.1%,比同期农业发展速度高出1.4个百分点。尚未解决温饱的农村贫困人口由1978年的2.5亿减少到1997年的4000多万。

材料3 我国农业的总体水平仍然很低。第一,农业生产方式基本上还是以手工劳动和畜力耕种为主。全国机耕面积占57%,机播面积占21%,机收面积只有12%,田间管理的机械化程度更低。12亿人口有7亿人在搞饭吃。第二,农业的科技含量低。目前,科技对农业增长的贡献率只有40%,也就是说,农业增长主要还是靠劳动、资金投入。第三,农产品的商品率低。目前,我国农村的市场化程度只有30%。农村家庭人均消费支出中,自给性消费仍占30%以上。第四,农村经济结构比较简单滞后。农民基本上是卖原料,他们生产的农产品绝大部分都是不经过加工就出卖了。第五,地区之间发展很不平衡,东、中、西部地区有较大差距。农民收入,1997年东部地区是2549元,西部地区是1286元,相差一倍多。少数地区农民富起来了,多数地区只是解决了温饱,还有4000多万农民温饱问题没有解决。第六,农民的科学文化素质比较低,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比较差。

材料4 尽管近年来农业连续丰收,但农民收入增幅却反而下降,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再度扩大,因此,农村消费品零售额占社会消费品零售额的比重呈逐年下降趋势,由1996年的46.4%降到1997年的43.3%。近年来国民经济中出现的工业品需求不旺、积压严重,与农民收入增长缓慢、农村市场份额下降关系很大。

以上材料均来自《中国农业(二)——改革开放以来的农业发展》

(2001年6月27日,中国宏观经济信息网)

请根据以上材料思考下列问题:

1.材料1、材料2说明了什么?

2.材料3说明我国农业处于什么发展阶段?

3.根据材料4,说明当前启动农村市场对保持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的作用。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D 2.B 3.B 4.A 5.C 6.A 7.B

8.C 9.B 10.A 11.B 12.D 13.A 14.D

15.B 16.D 17.A 18.D 19.D 20.A 21.B

22.C 23.A

二、多项选择题

1.AB 2.BD 3.ABCD 4.ABD 5.ABCD

6.ACD 7.AC 8.ABCD 9.ABC 10.ABCD

11.BC 12.BC 13.BC 14.ABC 15.ABCD

16.ABCD

三、辨析题

1.要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不是泛指任何国家进入社会主义都会经历的起始阶段,而是特指我国在生产力落后、商品经济不发达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必然要经历的特定阶段。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中国这样落后国家发展社会主义所必经的阶段。正确把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含义,必须反对机械论,即反对在革命发展问题上,不承认中国可以不经过资本主义充分发展阶段而走上社会主义道路,这是右倾错误的认识根源。另外,还必须反对空想论,即反对认为在革命发展问题上不经过生产力的巨大发展就可以达到社会主义的发达阶段,这是“左”倾错误的主要认识根源。上述论断只认识到其中一种错误倾向,认识问题不够全面。

2.要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一个长期的历史阶段,其长期性是这一阶段各种客观因素决定的。第一,社会主义社会作为一个相对独立的社会形态,它的全部发展过程要经历几百年。因此,作为它的起始阶段的初级阶段,也必须是很长的。第二,我们原来是一个经济文化落后的国家,生产力的落后决定了实现现代化需要很长时间。

3.要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不是泛指任何国家进入社会主义都会经历的起始阶段,而是专指我国在生产力落后、商品经济不发达的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必然要经历的特定阶段。我国的社会主义起点低,它脱胎于半殖民地半封建极端落后的社会,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转变的时间又比较短。因此,当我国进入社会主义社会的时候,就生产力发展水平来说,还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我们逾越资本主义的充分发展,走上社会主义道路,但不能逾越生产力的充分发展,去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落后、商品经济不发达的条件,决定了我国必须经历一个不可逾越的特定的初级阶段,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去实现别的国家在资本主义条件下实现的工业化和经济的社会化、市场化、现代化。所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论断反映我国建设社会主义的特殊性。

4.要点:改革、发展和稳定,三者互相促进、互相统一,不可分割。发展是目的,改革是动力,稳定是前提,发展是改革和稳定的基础。要用科学发展观统筹各方面的重大关系,要把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社会可承受的程度统一起来。在改革发展中产生的新问题与新矛盾,最终要靠深化改革和继续发展来解决,要用发展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离开了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就不能实现。

5.要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继新民主主义社会后的一个新的历史发展时期。它同新民主主义社会因为都存在多种经济成分而有某些相似之处,但却在社会性质上存在着明显的区别。从经济基础方面看,它们之间的根本区别在于: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是否成为社会经济的主体,从而决定整个经济社会生活是否牢牢建立在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之上。新民主主义社会公有制经济虽然处于领导地位,但不是社会经济的主体。因此这个时期社会的阶级关系、主要矛盾和由此决定的根本任务也不同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虽然发展程度还比较低,但它毕竟属于社会主义制度已经确立起来了的新社会的范畴,而新民主主义社会则属于社会主义社会制度还没有建立、正在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的历史阶段。

四、简答题

1.要点:进入新世纪新阶段,我国的发展呈现一系列新的阶段性特征,主要表现在:经济实力显著增强,同时生产力水平总体上还不高,自主创新能力还不强,长期形成的结构性矛盾和粗放型增长方式尚未根本改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同时影响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依然存在,改革攻坚面临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同时收入分配差距拉大趋势还未根本扭转,城乡贫困人口和低收入人口还有相当数量,统筹兼顾各方面利益难度加大;协调发展取得显著成绩,同时农业基础薄弱、农村发展滞后的局面尚未改变,缩小城乡、区域发展差距和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任务艰巨;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不断发展,依法治国基本方略扎实贯彻,同时民主法制建设与扩大人民民主和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还不完全适应,政治体制改革需要继续深化;社会主义文化更加繁荣,同时人民精神文化需求日趋旺盛,人们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差异性明显增强,对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提出了更高要求;社会活力显著增强,同时社会结构、社会组织形式、社会利益格局发生深刻变化,社会建设和管理面临诸多新课题;对外开放日益扩大,同时面临的国际竞争日趋激烈,发达国家在经济科技上占优势的压力长期存在,可以预见和难以预见的风险增多,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要求更高。

2.要点:十七大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表述为: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

第一,“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和谐”这一表述第一次出现在中国共产党的奋斗目标里,这是基本路线规定的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奋斗目标之一,体现了社会主义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全面发展的要求。

第二,“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这是基本路线最主要的内容,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奋斗目标的基本途径。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兴国之要,是我们党和国家兴旺发达和长治久安的根本要求;四项基本原则是立国之本,是我们党和国家生存发展的政治基石;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是我们党和国家发展进步的活力源泉。“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是一个整体,集中体现了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战略布局,揭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客观规律和发展道路。

第三,“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这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奋斗目标的领导力量和依靠力量。

第四,“自力更生,艰苦创业”。这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也是实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奋斗目标的根本立足点。

3.要点:要坚持把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同四项基本原则、改革开放这两个基本点统一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任何时候都决不能动摇。

四项基本原则是立国之本,是我们党、国家生存发展的政治基石;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是我们党、国家发展进步的活力源泉。四项基本原则是中国近现代历史发展的必然选择,是对党长期以来积累的经验所作出的科学概括,是我们的立国之本;改革开放是决定中国命运的历史性决策,是新时期最鲜明的特征,是社会主义中国的强国之路。它们二者相互依存,相互贯通,不可分割。离开四项基本原则谈改革开放,改革必然会失去正确的方向,走到背离社会主义的邪路上去;离开改革开放谈四项基本原则,四项基本原则的内容就不能与时俱进,就会变成僵化的教条。一方面必须充分认识四项基本原则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进程中不断获得新的内容,另一方面又必须在改革开放中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以保证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正确方向。

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和改革开放两个基本点的统一,必须旗帜鲜明地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这样才能保证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能有一个稳定的政治局面和社会环境。毫不动摇地坚持党的基本路线,把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同四项基本原则、改革开放这两个基本点统一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这是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最可宝贵的经验,是我们事业胜利前进最可靠的保证。

4.要点:我国经济发展战略部署大体分“三步走”:第一步,从1981年到1990年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1980年翻一番,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第二步,从1991年到20世纪末,使国民生产总值再翻一番,达到小康水平;第三步,到21世纪中叶,国民生产总值再翻两番,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基本实现现代化。然后在这个基础上继续前进。我国在提前实现了“三步走”战略的第一步和第二步战略目标之后,为了把第二步战略和第三步战略很好地衔接起来,党的十五大把“三步走”战略的第三步进一步具体化,提出了三个阶段性目标:21世纪第一个10年,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一番,使人民的小康生活更加富裕,形成比较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再经过10年的努力,到建党100周年时,使国民经济更加发展,各项制度更加完善;到21世纪中叶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00周年时,基本实现现代化,建成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从而使“三步走”的战略和步骤更加具体明确。党的十七大又将“富强、民主、文明”发展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

“三步走”的发展战略,把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目标具体化为切实可行的步骤,展现了美好的前景,统一了全党和全国人民的意志,成为全国人民为共同理想而努力奋斗的行动纲领,意义重大。

5.要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提出具有重大的理论和实践意义。它是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发展阶段的新论断,是党制定和执行正确路线、方针、政策的基本依据。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内涵和过程性特征的统一认识和把握,则可以使我们更深刻地理解和掌握党在现阶段的基本理论、路线、纲领、方针和政策的科学性和正确性,保持清醒的头脑,坚定、自觉地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推向前进。

实践证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前我们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出现种种失误的根本原因之一,就在于提出的一些任务和政策不符合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际。20多年来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取得举世瞩目巨大成就的根本原因之一,就在于制定的路线、方针、政策合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际,纠正了那些超越阶段的错误观点和政策,又抵制了抛弃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错误主张。

五、论述题

1.要点:党的十五大根据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要求,围绕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题目,制定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就是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发展市场经济,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保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人民共享经济繁荣成果。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在人民当家作主的基础上,依法治国,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实现社会安定、政府廉洁高效、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和睦、生动活泼的政治局面。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就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为目标,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立足中国现实、继承历史文化优秀传统、吸取外国文化有益成果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实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纲领,必须正确认识和处理最高纲领和最低纲领之间的辩证统一关系。共产主义是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和精神支柱,实现共产主义是无产阶级政党的最高纲领。但共产主义的实现是一个历史过程,需要通过若干阶段的具体目标,有步骤、分阶段地向前推进。最高纲领与最低纲领既有区别,又有联系,辩证统一于为实现共产主义奋斗的全部历史过程。最高纲领为最低纲领的制定指明前进方向,最低纲领为最高纲领的实现准备必要的条件。坚持最高纲领与最低纲领的统一,就是坚持理想与现实的统一、方向和道路的统一、目的和过程的统一、不断发展和发展阶段的统一、革命精神和科学态度的统一。

科学阐明和正确处理最高纲领和最低纲领之间的辩证统一关系,是中国共产党在理论上政治上清醒和成熟的重要标志。坚持最高纲领不是也不能离开现实空谈远大理想。只有通过扎扎实实地做好现实的每一项工作,坚持长期不懈的奋斗,才能逐步实现我们的远大理想。实践最低纲领不是也不能只顾眼前而忘记远大理想。忘记远大理想而只顾眼前,就会失去前进方向。有了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可以使我们在复杂的国际国内环境中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可以在各种风险考验中给我们以强大的精神支柱,能够在我们取得成功后继续激发前进的动力,更给共产党员和先进分子以考察自己行为的道德评判的价值标准。

在整个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们必须坚持最低纲领与最高纲领的统一,毫不动摇地贯彻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致力于实现党在现阶段的基本纲领,不断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推向前进。

2.要点:我国总体上实现的小康还是低水平、不全面、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低水平的小康,是指刚进入小康的门槛,只是解决了衣食无虞的基本生存需要,离宽裕还较远。不全面主要是指已经达到的小康侧重于物质文明方面,对精神文明、政治文明、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方面关注不够。发展很不平衡是指进入小康的人口在全国分布是不平衡的。城市与农村之间、东部与西部之间、不同收入阶层之间,经济发展和生活水平存在巨大差距,而且这种差距还有扩大的趋势。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是:(1)增强发展协调性,努力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2)扩大社会主义民主,更好地保障人民权益和社会公平正义。公民政治参与有序扩大。(3)加强文化建设,明显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4)加快发展社会事业,全面改善人民生活。(5)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

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21世纪的头20年,对我国来说,是一个必须紧紧抓住并且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这个论断,是在对国际环境、国内形势和我国现在已经展现出来的发展态势作了科学分析后得出的结论。

21世纪头20年,我国处在改革的攻坚阶段和发展的关键时期。2003年我国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已达到1000美元,到2020年要达到3000美元以上。一些国家和地区的发展历程昭示我们:在这个机遇和挑战并存、希望与压力同在的黄金发展期、矛盾凸显期,如果举措得当,经济社会发展将实现新的跨越;如果应对失误,很容易导致经济徘徊、社会动荡。我们面临的仍将是一个总体上有利于我们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但不利因素可能增多的环境。对于中国这样的发展中大国来说,发展的机遇不是很多的。我们一定要牢牢把握和切实利用好这个重要战略机遇期,妥善应对各种挑战,实现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又好又快地发展。

六、材料分析题

(一)要点:

1.这一判断是正确的。因为地主阶级和官僚资产阶级已经被打倒,民主革命的任务已经完成,而资产阶级和资本主义私有制,是社会主义革命的主要对象。

2.因为在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时期,要完成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统治的任务,民族资产阶级虽与它们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却有着反对它们的一面、革命的一面,是无产阶级应该争取和团结的力量,所以称为中间阶级。

3.刘少奇所作的中共八大政治报告对“国内的主要矛盾”的分析是正确的,因为此时国家对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已经基本完成,工人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已经基本解决。

4.即通过社会主义改造,把私营工商业改变为公私合营企业,对资本家进行思想改造,依据是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两面性。

(二)要点:

1.改革开放20年,解放和发展了农村生产力,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得到了长足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我国的基本国情决定,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是关系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全局的重大问题。

2.初级阶段是不发达阶段,农村尤其不发达。就是说正处在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阶段;由自然半自然经济向商品农业转变的阶段;由单一的经济结构向农工商综合发展转变的阶段;由农业人口占很大比重向非农业人口占多数转变的阶段;农民生活由温饱向比较富裕转变的阶段;文化教育由比较落后向比较发达转变的阶段;地区发展很不平衡向逐步缩小差距转变的阶段。

3.农民收入增长速度减缓,不利于农村经济的发展、小康的实现和农村市场的开拓。扩大内需,刺激消费,推动经济快速增长,潜力在农村。开拓农村市场的关键,则在于确保农民增产增收,提高农民的购买力。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