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共产主义理想的科学性分析介绍

共产主义理想的科学性分析介绍

时间:2022-09-2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不仅如此,共产主义学说还具有严谨的科学性,这种科学性在今天不仅没有像有些人说的那样被证伪,恰恰相反,而是越来越被人类社会发展实践所证实,显示出无限的生命力。而共产主义的实现正是以生产力的普遍发展和世界交往的普遍发展为前提的。他们推论,共产主义不可能是地域性的,共产主义革命只能是世界性的革命。他们认为,随着私有制的废除和共产主义原则的普遍实行,民族国家将逐渐自行消亡。

马克思、恩格斯的共产主义学说从诞生之日起就饱受质疑,但所有质疑都无法掩盖这一学说的思想光辉,因为马克思、恩格斯关于消灭剥削和压迫等一切不公正社会制度、实现全人类解放和幸福的学说,代表了整个进步人类的理想追求。 不仅如此,共产主义学说还具有严谨的科学性,这种科学性在今天不仅没有像有些人说的那样被证伪,恰恰相反,而是越来越被人类社会发展实践所证实,显示出无限的生命力。

10.4.1 人类社会发展是一个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自然历史过程

马克思毕生从事浩繁精深、艰苦卓绝的科学研究工作。 他以极端严肃认真的态度和无情的自我批判精神对待自己的科学研究。 凡是人类社会所创造的一切,他都用批判的态度加以审视;凡是人类思想所建树的一切,他都重新探讨、批判过,用工人运动检验过,从而得出了那些被资产阶级狭隘性所限制或被资产阶级偏见束缚住的人所不能得出的结论。 尽管马克思逝世100多年来世界发生了许多重大变化,但所有这些变化都没有脱离马克思主义揭示的人类社会发展规律,都可以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加以解释和说明。

马克思的科学研究证明,人类社会的发展是一个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自然历史过程。人们的实践能力及其所达到的结果,取决于他们所处的社会历史条件,归根结底取决于生产力水平及其社会形式。 原始社会的人们在创造新的生存方式、从使用石器过渡到使用金属工具的时候,并没有意识到这种变革会导致奴隶制度的社会后果。 奴隶制是历史上最野蛮的剥削制度,但是在劳动生产率还很低下的条件下,它又是人类社会发展所必须经过的社会形态,没有奴隶制就没有现代社会。 奴隶社会的生产方式发展到一定程度,就产生了消灭它自身的物质手段,铁器、牛耕以及新的耕作制度的出现,与自给自足的个体生产相适应,并在小农经济基础上产生了封建制度。 资本主义制度又是在封建社会所积累的文明成果的基础上产生的,是私有制社会的最高形式。 把个体的小生产转变为社会化大生产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历史作用,资产阶级也正是凭借迅猛增长的社会化生产力最终战胜了封建制度,确立了自己的统治地位。 但是,社会化大生产与私有制在性质上是不能相容的,资本主义曾经用以推翻封建制度的武器,不可避免地要发展为对准资本主义自己的武器,代替资本主义社会的将是建立在与社会化生产力相适应的公有制基础上的新的社会形态——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

是否以社会化生产力作为理论与实践的出发点,是科学社会主义与空想社会主义最后的、根本的分界线。 马克思的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之所以是科学的,就在于它不带任何主观随意性,而是从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即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出发,认定社会主义是资本主义自发力量推动下社会化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结果。

10.4.2 共产主义是人类社会未来发展的总趋势

马克思、恩格斯认为,社会主义社会只是共产主义社会的第一阶段,人类社会真正的理想境界是共产主义社会形态。 共产主义不仅要把人从私有制统治下解放出来,而且要为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开辟无限广阔的前景。 一切民族,不管他们所处的历史环境如何,都注定要走这条道路,以便最后都达到既保证社会劳动生产力高度发展又保证人类最全面的发展这样一种经济社会形态。

他们指出,生产力的普遍发展造成世界交往的普遍发展,各民族的历史将转变为世界历史。 单是大工业建立世界市场这一点,就把全球各国人民,尤其是各文明国家的人民,彼此紧紧地联系起来,以致每一国家的人民都受到另一国发生的事情的影响。 过去那种地方和民族的自给自足与闭关自守状态,被各民族的各方面的互相往来和互相依赖所代替了。 而共产主义的实现正是以生产力的普遍发展和世界交往的普遍发展为前提的。

他们推论,共产主义不可能是地域性的,共产主义革命只能是世界性的革命。 大工业使所有文明国家的社会发展大致相同,以至在所有这些国家中,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都成了社会上两个起决定作用的阶级,它们之间的斗争成了主要的斗争。 因此,共产主义革命将不仅仅是一个国家的革命,而是将在一切文明国家里,至少在英国、美国、法国、德国同时发生的革命。

他们指出,人的解放和自由的全面发展只有在历史转变为世界历史的条件下才能实现。每一个单独的个人的解放程度是与历史完全转变为世界历史的程度一致的。 仅仅因为这个缘故,各个单独的个人才能摆脱各种不同的民族局限和地域局限,而同整个世界的生产(也包括精神的生产)发生实际联系,并且可能有力量来利用人类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 各个个人的、全面的依存关系,他们的这种自发形成的世界历史性的共同活动的形式,由于共产主义革命而转化为对那些异己力量的控制和自觉的驾驭,人终于成为自己的社会结合的主人,从而也就成为自然界的主人,成为自身的主人——自由的人。 到那时,人们才完全自觉地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

他们认为,随着私有制的废除和共产主义原则的普遍实行,民族国家将逐渐自行消亡。国家真正作为整个社会的代表所采取的第一个行动,即以社会的名义占有生产资料,那时,国家政权对社会关系的干预在各个领域中将先后成为多余的事情而自行停止下来。 那时,对人的统治将由对物的管理和对生产过程的领导所代替。 国家不是“被废除”的,它是自行消亡的。 与国家的消亡相联系的是阶级和阶级对立、旧的社会分工和城乡差别的逐步消除、人的自我异化以及人与自然的对立的逐步消除。 “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

马克思主义创始人关于未来社会的论述,是建立在分析批判资本主义现实运动的基础上的,是在“批判旧世界中发现新世界”,只是指明了人类社会未来发展的总趋势,而不可能为历史的具体演进提供先验的模式、为未来社会规定具体的细节。 但是,他们的论述无疑又是建立在严密的科学推论基础上的,具有令人折服的强大逻辑力量,显示出无可辩驳的科学性。 今天呈现在我们面前的经济全球化及各种趋势性现象,就与当年马克思、恩格斯笔下描绘的情景惊人地一致。

10.4.3 历史发展的一般规律并不排除特殊性

马克思主义在揭示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时,并没有排除历史发展的特殊性。 马克思曾经指出,他对资本主义产生和发展道路的分析,明确地限于西欧各国,至于俄国农村公社,有可能不通过资本主义制度的“卡夫丁峡谷”,而享用资本主义制度的一切肯定成果。 列宁后来更明确强调,历史发展顺序和形式的变化并没有否定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不应当以“俄国生产力还没有发展到足以实现社会主义的高度”去否定社会主义革命,十月革命并没有违背世界历史发展的一般规律,它完全符合世界历史发展的总路线,只不过是用与西欧国家不同的方法来为社会主义所需要的文明创造发展前提。

帝国主义时代特殊的世界经济政治形势,使一批经济政治文化落后的国家通过社会主义革命和人民民主革命走上社会主义道路,从此世界上形成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两种社会制度并存的局面。 社会主义制度从根本上改变了工人阶级和劳动人民的历史命运,在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实现社会平等和人民当家做主、建设新型思想道德文化等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就,积累了丰富经验,显示出自己的优越性。 但是,社会主义毕竟是一种新生的社会制度,还处在实践和发展的初期。 在短短数十年时间里,各社会主义国家都经受了兴衰成败的严峻考验。

邓小平同志充分估计到了建设和发展社会主义的长期性和艰巨性。 他一方面指出,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还需要一个很长的历史阶段,需要我们几代人、十几代人甚至几十代人坚持不懈地努力奋斗,道路是曲折的;另一方面又说,他坚信世界上赞成马克思主义的人会多起来,因为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社会主义经历一个长过程发展后必然代替资本主义,这是社会历史发展不可逆转的总趋势,我们对社会主义的前途充满信心。 他指出:资本主义代替封建主义的几百年间,发生过多少次王朝复辟? 所以,从一定意义上说,某种暂时的复辟也是难以完全避免的规律性现象。 一些国家出现严重曲折,社会主义好像被削弱了,但人民经受锻炼,从中吸取教训,将促使社会主义向着更加健康的方向发展。 邓小平同志还指出,中国的社会主义是变不了的,中国肯定要沿着自己选择的社会主义道路走到底。 只要中国不垮,世界上就有五分之一的人口在坚持社会主义;只要中国社会主义不倒,社会主义在世界上将始终站得住。

10.4.4 坚定自觉地为共产主义理想而奋斗

世界上有些人认为,经济全球化的结果将是资本主义的全球化,资本主义就是人类终极的社会制度。 这只是一种梦呓。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在创造财富的同时不可能也没有带来普遍繁荣和共同富裕,而是带来贫富两极分化,这种分化程度无论在国家内部还是在国际范围内都日益加剧。 科技的进步和生产自动化水平的提高,本可使机器取代人工,使人们减轻劳动强度、享有更多休闲时光,但在资本主义制度下,机器创造的财富归机器所有者占有,大多数人则面临被夺走工作岗位的压力。 资本的贪婪本性和自由流动使世界变成一个大赌场,金融投资成为一种超级赚钱产业,过度膨胀的“虚拟经济”孕育着巨大风险。 资本主义制度不可避免地制造着贪婪、腐败和不公正,给全世界带来大量难以解决的社会问题,恐怖主义、宗教极端主义、毒品、走私、暴力犯罪等困扰着各国政府,威胁着人们的正常生活。 资本唯利是图的本性、生产无限扩大的趋势以及整个社会生产的无政府状态,还造成日益严重的资源、环境问题。 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与人类基本生存条件之间也存在着对抗性矛盾,不改变这种生产方式,人类就没有前途。

资本主义从来就不是单纯的经济制度,它同时是政治制度,西方国家的政治无论看上去多么民主,都改变不了资本统治的本质。 在美国,金融寡头的贪婪无度酿成2008年的金融危机,不仅造成大量美国家庭破产,而且祸及全球。 但危机爆发后,美国政府却被迫拿纳税人的钱注资救助那些大银行、大公司,危机过后也没有任何责任追究,奥巴马政府提出的金融监管法案最后也无果而终,原因就在于这些金融资本掌握着美国经济的核心和命脉,“大到不能倒”。 在世界上,美国从来就是把西式民主制度与自由市场经济捆绑输出的,给输出地国家和地区带来的是政治纷争不断、政局动荡不已、国家软弱涣散,这种状况最符合资本的需要,其背后则是“资本是政治的母乳,为资本服务是政府的天职”的资本主义逻辑。

一种存在着自身不可克服的对抗性矛盾的生产方式和社会制度,一种不断地制造着对抗、危机、冲突甚至战乱的生产方式和社会制度,一种以攫取财富为唯一目的的生产方式和社会制度,一种把少数人和少数国家的富裕建立在大多数人和大多数国家的贫困之上的生产方式和社会制度,一种在生产着财富的同时也生产着贪婪、腐败和不公正的生产方式和社会制度,是注定没有前途的。 历史的辩证法告诉我们,资本主义的兴旺发达,不过是在为它被新事物取代铺平道路。

科学的结论应该是,当今世界包括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一切具有进步意义的发展变化,都有利于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成长。 科学技术和生产力的革命性飞跃,使人类迎来“地球村”时代,历史转变为世界历史的物质技术基础日益充分。 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和产业结构的变化使工人阶级正在经历深刻的改造,将成为更具觉悟、更具影响力的社会力量。 社会生产组织方式的日益发展完善,将为扬弃资本主义私有制准备日益完备的条件。 气候变化、人类整体安全等全球性挑战的日益增多,将迫使人们采取共同行动加以应对,进而实质性地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所有这些,都有理由让我们积极乐观地看待世界历史发展的大趋势。

我们是马克思主义者,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一定不能丢,丢了就丧失根本;我们是共产主义者,一定要坚定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否则就会迷失方向。 正如习近平同志指出的那样,我们现在做的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事情,但不能忘记初衷,不能忘记我们的最高奋斗目标,不能因为实现共产主义理想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就认为那是虚无缥缈的海市蜃楼。 在理想信念问题上,不能含糊其辞、语焉不详。 “土能浊河,而不能浊海;风能拔木,而不能拔山”。 为着共产主义理想而奋斗,我们就能真正做到“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资料来源:人民日报,2016⁃04⁃06.)

◆本章小结

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特征

(1)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标志。

(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以实现共同富裕为根本目标。

(3)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国家能实现强有力的宏观调控。

2.市场经济的微观基础

(1)市场经济中的交易主体

市场交易主体是指参与市场交易的利益主体:包括三类,即个人(居民家庭)、企业(包括各类以营利为目的的组织)和政府(包括各级各类型的政府权力机构)。

(2)市场经济微观基础的内涵

微观经济主体或微观经济单位

在市场经济中构成各种交易关系的交易主体,也就是市场经济的微观经济主体或微观经济单位。

②微观经济主体是市场经济的微观基础

在经济分析中,微观经济主体或微观经济单位,被视为市场经济的微观基础。

从市场经济的结构上看,各个具有独立产权的“个体”或“个体单位”,是市场经济中最基本的经济单元,是市场经济这种层级式的网络结构的最基础的部分。 从市场机制的形成和市场经济功能发挥的角度看,各个具有独立产权的“个体”或“个体单位”是市场机制形成和市场经济功能得以发挥的微观基础。

3.灵活有效的宏观调控体系

宏观调控的作用在于弥补市场的不足,使市场机制对经济运行作用的后果进行必要的引导和干预调节。 如反垄断和反不公平竞争,维护市场秩序,提供有关市场信息和公共品,调节供需平衡和收入分配等。

4.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

社会保障是保证市场经济有序运行的条件,是经济运行的安全网和减震器。 它的特点是:保障对象普遍化、保障事业社会化、保障资金基金化、保障资金来源多元化。

◆练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1.2014年中国要综合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保持适度流动性,实现货币信贷和社会融资规模的合理增长。 这体现了国家对经济进行宏观调控的( )。

A.经济手段 B.财政手段 C.行政手段 D.法律手段

2.针对经济运行的态势,政府对不同行业采取了不同措施,如国家继续加大支农财政补贴,对部分住房交易全额征收营业税,对农业和房地产业采取不同措施等。 这是政府在( )。

①弥补市场调节的缺陷 ②调整经济结构 ③运用行政手段进行宏观调控 ④利用经济手段进行宏观调控

A.①③ B.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3.随着私家车的大量增加,停车难的困境日益显现。 针对这一情况,某市规定闹市路边车位15元/小时,而地下车库车位5元/小时,有效地缓解了停车难的状况。 在这一过程中,经济杠杆能够发挥调节作用的根本原因是( )。

A.经济手段是以政府强制力为后盾的

B.经济手段直接关系着市场主体的利益

C.经济手段能够弥补市场调节的缺陷

D.经济手段能够抑制经济发展中的波动

4.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机制和宏观调控的关系是( )。

A.宏观调控为主,市场机制作补充

B.市场机制和宏观调控都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

C.宏观调控和市场机制谁主谁次,由具体经济形势而定

D.市场机制在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

5.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的手段有( )。

①供求关系 ②价格竞争 ③竞争机制 ④宏观调控

A.①② B.②③ C.①②④ D.①②③

6.《圣经》中“马太福音”第25章有这么几句话:“凡有的,还要加给他叫他多余;没有的,连他所有的也要夺过来。”1973年,美国科学史研究者莫顿用这几句话来概括社会分化的现象,并命名为“马太效应”。 从市场经济角度看,要将“马太效应”对和谐社会的负面效应降低到最小限度,需要( )。

A.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

B.国家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

C.充分发挥企业的主体作用

D.努力提高经营者以及消费者的职业道德

7.国家发改委在全国统一开通价格举报电话“12358”,这是政府运用 进行宏观调控( )。

A.经济手段 B.舆论手段 C.行政手段 D.法律手段

8.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在发展市场经济的同时,也注重社会公平,运用财政、金融、税收等手段加大扶贫力度,促进社会公平,防止两极分化。 国家之所以采取上述措施,是因为( )。

①加强国家宏观调控是市场发挥作用的基础

②市场调节不是万能的

③公平是效率的保障,实现相对公平,能够促进效率的提高

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以实现共同富裕为根本目标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

9.一般来说,经济调节有三大类型:完全市场调节型、完全政府调节型、市场调节加政府调节型。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中国的经济调节将会更多地采用( )。

A.完全市场调节型 B.完全政府调节型

C.市场调节加政府调节型 D.以政府调节为主,市场调节为辅

10.“有形手,无形手,手拉手,向前走。”这句民谚说的是( )。

A.发展市场经济要充分发挥市场的作用

B.发展市场经济必须建立和完善各项法律制度

C.发展市场经济要坚持市场调节同宏观调控相结合

D.市场调节要以宏观调控为基础,宏观调控要以市场调节为取向

二、简答题

1.简述传统计划经济体制的基本特征及其运行特点。

2.简述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

3.简述社会保障制度的作用。

4.试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加强宏观调控的必要性。

三、材料分析题

材料一:2014年3月18日,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2014年2月,全国70个大中城市新建商品住宅价格同比平均上涨11.1%,其中有57个城市的新建商品住宅价格环比上涨。 有专家表示,导致当前中国房价上涨的原因主要有四点:住房成本增加,投机性买房仍然较多,开发商炒作房价,部分城市保障性住房建设滞后。

材料二:使房地产建设走入一个健康的轨道,政府要运用好税收、差别利率以及土地政策等稳定房地产的价格;要打击捂盘惜售、占地不用、哄抬房价等违法违规行为,维护好房地产市场秩序;要加强高档住房建设的市场准入审核,提高市场准入门槛。

阅读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中国房价飙升的原因有哪些?

2.政府调控房地产市场的措施体现了哪些宏观调控手段?

材料三:在市场经济下,只讲适应市场,生产者就始终处于被动地位,而且往往跟不上市场的变化……某种农产品价格高,大家知道后就回去调整种植结构。 结果是你多种,我也多种,到最后,都卖不出去,都跌价。 这就是所谓的“市场同步性震荡”现象。

阅读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市场同步性震荡”反映了一个什么问题?

2.怎样才能克服经济生活中的“市场同步性震荡”的怪圈?

四、案例分析

案例一:如何促进教育公平

情景剧《严校长的一天》

•人物:

严校长,山林乡九年制学校校长,管理本辖区的小学和教学点。

李淑琴,山林乡九年制学校优秀教师,30岁,有一个半岁大的孩子。

王兴林,山林乡中岭村小学代课教师。

•场景:校长办公室。

严校长站在桌边,从桌上拿起一份文件,自言自语地说:“这里又有一份文件。 啊,培训通知! 哟,还给3个指标哩! 让哪几位教师去呢?”(严校长拍拍脑袋)

“嗯,赵海平,这个语文老师行! 他知识面广,善于接受新事物,课堂教学充满趣味,刚从高校脱产进修两年回来。 周进中,这个数学老师棒! 他逻辑思维严密,解题能力强,课上得有板有眼,两个月前参加了地区培训。 第三个找谁呢? ……”

“咚咚咚”敲门声,严校长思路被打乱。

化学女教师李淑琴胆怯地走进来。

李淑琴:“严校长,听说有去县城参加培训的机会,我很想去。 我刚来学校不久,很想多学些新知识。 只是孩子才五六个月,但我会克服困难,你看能让我去参加培训吗?”

严校长:“啊,啊,你看你刚休完产假,这又出去,你的课谁来上呢? 你年纪轻,总会有出去的机会。 你就等下次再说!”

(李淑琴哭丧着脸走了出去。)

“咚、咚、咚”(敲门声),山林乡中岭村小学教师王兴林急促地敲门,裤脚上、鞋上带着泥土。 “咚咚、咚咚……”(急促地敲门)

严校长:“谁呀? 进来!”

王兴林:“严校长,听说最近县里又要培训教师,你看,我到这所村办小学已10年了,一次都没参加过培训。”

严校长:“(自言自语地)怎么这么快他就知道了这个消息? 代课教师还培训什么,公办教师机会都不多! (翻着桌上的报纸,心不在焉地说)小王啊,你要求上进是好事,但是,这次的名单已经由上面定了,下次有机会再参加培训吧!”

(王兴林气愤地走了出去。)

问题:针对这个案例你有什么想法?

案例二:如何增强国际经济竞争能力

商务部新闻发言人孙继文2017年1月5日表示,2016年中国共遭遇来自27个国家(地区)发起的119起贸易救济调查案件,案件数量同比上升36.8%,达到历史高点。 孙继文在商务部当日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说,在119起贸易救济调查案件中,反倾销91起,反补贴19起,保障措施9起。 总共涉案金额143.4亿美元,同比上升76%。 据介绍,几近半数的贸易救济案件针对中国钢铁产品,21个国家(地区)发起立案调查49起,涉案金额78.95亿美元,案件数量和金额同比分别上升32.4%,63.1%。 其他贸易摩擦较多的产品主要集中在化工和轻工领域。 孙继文说,2016年中国遭遇的贸易摩擦呈现的特点包括:光伏等重点产业、瓷砖、轮胎产品遭到多国设限;贸易摩擦政治化、措施极端化倾向明显,终裁税率普遍较高等。 面对持续激增的贸易摩擦,商务部积极应对,努力营造公平贸易环境。2016年,在30余起贸易摩擦案件中争得无措施结果,为国内企业保住了34亿美元的出口市场,一定程度上减缓了贸易摩擦高发对中国有关行业的冲击。 孙继文表示,贸易救济措施是一把双刃剑,在当前世界经济复苏乏力的大背景下,希望各国审慎、克制、规范地使用贸易救济措施。 中方愿与各国共同努力,通过磋商交流、业界合作等方式化解摩擦,共同促进繁荣与发展。

问题:产生贸易壁垒的原因有哪些? 应该采取什么样的措施来改善或者解决贸易壁垒?

五、论述题

1.中国对计划与市场关系的认识经历了哪几个主要阶段?

2.试述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