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原始社会教育的特点_中国教育史

原始社会教育的特点_中国教育史

时间:2022-06-2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原始社会教育的特点_中国教育史三、原始社会教育的特点我国原始社会的发展历程十分漫长,这是受当时人类身心发展、进化程度和人类社会生产力水平制约和决定的。原始社会的教育同样受这些因素的限制,长期处于缓慢发展之中。由于氏族内部亲属关系并不十分明确,原始社会的教育实行公养公育,教育也成为整个氏族共有的事业。因此,原始社会的教育直接针对现实,包罗万象。这也说明了原始社会教育的原始性特征。

原始社会教育的特点_中国教育史

三、原始社会教育的特点

我国原始社会的发展历程十分漫长,这是受当时人类身心发展、进化程度和人类社会生产力水平制约和决定的。原始社会的教育同样受这些因素的限制,长期处于缓慢发展之中。但是进入氏族公社阶段以后,原始社会的教育发展速度明显加快,教育与社会生活、生产的关系日益密切,并对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其主要特点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教育的平等性

原始社会尚未形成阶级,低下的生产力水平要求人们必须集体生活,尤其到了氏族公社时期,人们共同参与生产实践,所产生的劳动成果由每一个氏族成员共同享有。氏族公社中实行生产资料公有制,没有剥削和压迫,人们彼此平等。人们所接受的教育也都是为了适应生活和发展生产的需要,因而没有差别,其目的是将每一个人都培养成为合格的氏族成员。社会成员之间的差别仅仅表现为分工、年龄和性别的不同,他们接受的教育是平等的,没有任何阶级性。

(二)教育的社会性(www.guayunfan.com)

原始社会的教育建立在原始的生产资料公有制基础上,生活和生产通过氏族集体进行,因此所获得的知识和技能也在氏族内部共享。由于氏族内部亲属关系并不十分明确,原始社会的教育实行公养公育,教育也成为整个氏族共有的事业。既然教育是社会公众的事情,这就要求氏族全体成员都需要参与到教育过程之中,既接受来自于所有长辈的知识经验传授,又负有向所有晚辈传递这些知识经验的责任

(三)教育的现实性

原始社会中,人们为维持生存、满足最低层次的物质生活需要,必须将几乎全部精力用在生产生活中,这就决定了原始社会的教育必须立足于而且只能立足于现实的生产生活知识和技能,为生产生活服务。这一时期教育的目的和内容,都与实际生产生活密切联系。尤其是教育内容,完全是以生产技术、生活经验为核心,不仅包括农、牧、渔、猎等农业生产知识,而且包括衣、食、住、行等涉及社会生活各方面的知识。歌舞、绘画等艺术教育和原始的宗教教育也是当时进行氏族祭祀活动所必需的。因此,原始社会的教育直接针对现实,包罗万象。

(四)教育的非独立

教育的现实性决定了教育在原始社会只是生产生活的附属活动,并不具备独立性。从教育手段上看,原始社会采取在生产生活过程中口耳相传的方式进行教育,哪项技术需要掌握,便直接亲身演示、口头讲解,学习者就即时模仿、记忆、掌握。对于氏族的传说、歌谣、谚语等也是由长者口述教给幼者,并代代相传。原始社会的教育充分融合在生产生活实践中,没有独立的教育时间,没有专门的教育地点,也没有专职的教育人员,更没有独立的教育形式。教育在这一时期尚处于萌芽状态,只是作为日常生产生活的一部分,尚不具备从中独立出来的物质和精神条件。这也说明了原始社会教育的原始性特征。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