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未来共产主义社会的物质前提及其经济特征

未来共产主义社会的物质前提及其经济特征

时间:2022-10-22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关于未来共产主义社会的物质前提,马克思和恩格斯早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就第一次指出,实现共产主义必须以生产力的巨大增长和高度发展为前提。所以说,生产资料公有制是共产主义社会具有决定意义的特征,其他一切经济特征及经济规律都是以此为基础和出发点而表现出来的。
未来共产主义社会的物质前提及其经济特征_科学社会主义发展史

我们现在就来看看马克思在《资本论》中对未来共产主义社会的物质前提及其经济特征的科学预测。

关于未来共产主义社会的物质前提,马克思和恩格斯早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就第一次指出,实现共产主义必须以生产力的巨大增长和高度发展为前提。以后,他们又在《共产党宣言》等著作中进一步提出,资本主义大工业的发展,不仅必然导致旧社会的灭亡,而且将为新社会的建立创造物质前提。在《资本论》第一卷中,马克思指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不仅撕断了“农业和工场手工业的原始的家庭纽带”,而且同时为一种“新的更高级的综合,即农业和工业在它们对立发展的形式的基础上的联合,创造了物质前提。”[47]在第三卷中也说:“发展社会劳动生产力,是资本的历史任务和存在理由。资本正是以此不自觉地为一个更高级的生产方式创造物质条件。”[48]而这种物质前提,首先指的是以机器体系为中心的大生产。他指出:在这种大生产的条件下,劳动对于资本的从属已经从形式上的从属发展成为实际上的从属,这是由劳动资料的性质所决定的。因为,“在使用机器的情况下,单个人的连续不断的活动是同统一体的活动联系在一起的(并受这一活动制约),单个人只是整体的一个环节,这个整体如在机械工厂中那样,是以死的自然力即某种铁的机构的有节奏而均匀的速度和不知疲倦的动作而工作着。”[49]由于机器体系的大生产具有进行整体生产的这样的物质骨骼系统,所以,无产阶级在否定资本主义制度的条件下,它所接受下来的现代的“机器体系”,是属于“按其物质属性来说只适于共同使用的劳动资料”,这种劳动资料具有生产社会性的性质,使得它具有为共产主义生产准备物质基础的特点。

那末,建立在这种社会化大生产物质基础上的共产主义社会又有哪些经济特征呢?

第一,共产主义社会的首要经济特征是生产资料的全社会公共所有。马克思一向认为,作为资本主义制度的对立形态的共产主义社会,最重要的是必须建立同社会化的生产的发展相适应的生产资料的社会公有制。他在《政治经济学批判》中的提法是:共同占有和共同控制生产资料或“财产公有”。[50]在《资本论》中,马克思更明确地指出:未来社会对资本主义私有制的“这种否定不是重新建立私有制,而是在资本主义时代的成就的基础上,也就是说,在协作和对土地及靠劳动本身生产的生产资料的共同占有的基础上,重新建立个人所有制。”[51]这就是说,无产阶级在消灭资本主义私有制以后,将建立以生产资料的共同占有为基础的个人所有制。德国小资产阶级社会主义者杜林把这段论述歪曲为,马克思要建立一种“既是个人的又是公共的所有制的混浊世界。”[52]恩格斯在批驳杜林这个谬论时指出,马克思在这里所说的“社会所有制涉及土地和其他生产资料,个人所有制涉及产品,那就是涉及消费品。”[53]这时生产者与生产条件在公有制的基础上重新恢复统一,这也就彻底铲除了产生阶级和阶级剥削的根源。所以说,生产资料公有制是共产主义社会具有决定意义的特征,其他一切经济特征及经济规律都是以此为基础和出发点而表现出来的。

第二,个人消费品的分配是实行按劳分配原则。马克思恩格斯设想的未来共产主义社会,是按照社会主义原则组织起来的一种联合体,“这个联合体的总产品是社会的产品,这些产品的一部分重新用作生产资料。这一部分依旧是社会的。而另一部分则作为生活资料由联合体成员消费。因此,这一部分要在他们之间进行分配。”[54]在生产资料共同占有制基础上所形成的分配制度,也是社会经济特征的一个重要方面,马克思指出,在未来的联合体中,“每个生产者在生产资料中得到的份额是由他的劳动时间决定的。这样,劳动时间就会起双重作用。劳动时间的社会的有计划的分配,调节着各种劳动职能同各种需要的适当的比例。另一方面,劳动时间又是计量生产者个人在共同产品的个人消费部分中所占份额的尺度。”[55]在《资本论》第二卷中,他又进一步指出,在社会公有的生产的基础上,社会把劳动力和生产资料分配给不同的部门。而“生产者也许会得到一张纸的凭证,以此从社会的消费品储备中,取走一个与他们的劳动时间相当的量。”[56]马克思提出的分配方式实质上是“按劳分配”,但他还没有使用这个概念。马克思和恩格斯认为,采取什么样的分配制度和分配方式,是由一定的生产方式决定的,并受可供分配的产品的多少的制约。马克思说,在所有社会形态下,生产方式总是决定新出现的分配。因此,虽然这种分配对于新的生产时期表现为前提,但它本身又是生产的产物,不仅是一般历史生产的产物,而且是一定历史生产的产物。与此相联系,马克思在《资本论》第一卷中,开始提出共产主义社会的发展将出现不同阶段的思想。他说,在共产主义社会中,对生活资料的“这种分配的方式会随着社会生产机体本身的特殊方式和随着生产者的相应的历史发展程度而改变”[57]这就告诉我们,共产主义社会的生产方式和人的发展程度既是历史的产物,又是不断发展和改变的。因此,生活资料的分配方式也需要相应的改变。对按劳分配原则认识上的变化以及与此相关的未来新社会不同发展阶段思想的提出,是马克思的共产主义学说趋于成熟的重要标志。

第三,在共产主义社会,个人劳动直接变成了社会劳动,个人产品直接变成了社会产品,商品货币关系不存在了。马克思认为,在公共占有生产资料的社会里,劳动的社会性无须通过商品货币关系就能得到实现,因为,这时整个社会会按照自己的需要分配劳动时间,每一种产品生产出来不是为了卖,而是直接作为使用价值被消费。产品既然不再是商品,货币也就失去了存在的必要。马克思指出:“如果假设商品的价格=商品的交换价值这个前提已经实现,如果供求平衡,生产和消费平衡,归根到底实行的是按比例的生产(所谓的分配关系本身就是生产关系),那末,货币问题就成为完全次要的了。”[58]那时,生产产品不再是为了得到它的交换价值,因此也不会象资本主义条件下那样由于产品不能变换成货币而发生危机。也就是说,交换价值不再是物质生产的障碍。物质生产仅仅取决于如何能满足全面发展的个人的需要。在马克思看来,随着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退出历史舞台,与此相联系的诸如货币、价值、价格、市场和竞争等范畴也就消失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