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轰动世界的“《新生》事件”

轰动世界的“《新生》事件”

时间:2022-05-19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1934年2月10日,杜重远创办《新生》周刊。在日方的压力下,法院判决杜重远有期徒刑一年零两个月,并不得上诉,立即送监执行。这就是轰动世界的“《新生》事件”。图1-9 《新生》1934年2月10日创刊号图1-10 《新生》1935年5月4日第2卷第15期图1-11 《新生》1935年5月4日第2卷第15期该期刊发了《闲话皇帝》,引发轰动世界的“《新生》事件”。

1934年2月10日,杜重远(1893—1943)创办《新生》周刊。

杜重远年轻时怀着实业救国的理想东渡日本学习考察,回国后成功创办了沈阳肇新瓷业公司,曾任奉天省(辽宁省)总商会副会长。“九一八”事变后,他流亡到关内,积极参加抗日救亡运动,担任东北义勇军抗敌后援会执行委员兼宣传部副部长。他为开展宣传跑遍了华北各地和大江南北,来到上海后访晤邹韬奋,与邹韬奋一见如故,遂成为邹韬奋主编的《生活》周刊的撰稿人和生活书店理事会理事,不久还担任了中华国货全国产销合作协会总干事。

1933年7月,邹韬奋因受国民党当局迫害,离开上海流亡海外,《生活》周刊实际由胡愈之主持到年底后,也被国民党当局查禁了。杜重远对《生活》周刊的被封感到非常惋惜,几经思量,认为“不能让十几万读者没有精神食粮”,于是决定接过邹韬奋手中的旗帜,将《生活》周刊继续办下去。他便以中华国货全国产销合作协会总干事的名义,向当地政府登记注册,出版《新生》周刊。所谓“新生”有两个意思,一为《生活》周刊的新生,一为“愿与读者诸君,共同努力,以求实现中华民族之新生”。

《新生》周刊几乎是《生活》周刊的翻版,尽管邹韬奋不在,但风格与之前比无甚区别,它继承《生活》周刊的传统,将宣传抗日救亡作为自己的发刊宗旨,决心“为民族生存而奋斗”。一些王牌栏目如数保留,版式也一模一样,只是加了铜版纸彩色时事新闻图片封面。《新生》周刊的工作人员几乎就是原来《生活》周刊的全班人马。因而,邹韬奋曾赞叹“《新生》确为《生活》后身”,并在其《患难余生记》中进一步指出:“这好像我手上撑着的火炬被迫放下,同时即有一位好友不畏环境艰苦而抢前一步,重新把这火炬撑着,继续在黑暗中燃烧着向前迈进。”正因如此,《新生》周刊受到各阶层读者的欢迎,每期销量最高时达到10万余册。

《新生》周刊的许多文章都强调国难意识,鼓动团结抗日,为抗日救亡呼号。杜重远撰写的“老实话”更是击中要害,充满爱国热忱,向读者披露日寇铁蹄下东北同胞的悲惨境遇,揭穿所谓“中日亲善”的实质。所以日本侵略者对杜重远和《新生》周刊火冒三丈,一直视之为眼中钉

1935年5月4日,《新生》周刊第2卷第15期刊登了易水(即该刊编辑艾寒松)的《闲话皇帝》一文。此文从政治体制的角度,就世界各国的皇帝泛泛而谈,属于介绍性文字。其中写到日本天皇时说,日本天皇其实没有什么实权,只是一个象征性的国家元首,“是一个生物学家,对于做皇帝,因为世袭的关系,他不得不做……然而目下的日本,却是舍不得丢弃‘天皇’的这一个古董,自然,对于现阶段的日本的统治,是有很大的帮助的,这就是企图用天皇来缓和一切内部各阶层的冲突,和掩饰了一部分人的罪恶”。

这下,伺机寻衅的日本有了借口,上海的日文报纸以头条新闻指责《新生》周刊“侮辱天皇”,日本浪人还在虹口举行示威游行,捣毁商店,日本军舰也开进了吴淞口,日本驻沪总领事更是向上海市政府提出严重抗议,蛮横要求“向日谢罪”,撤换上海市公安局长,查封《新生》周刊,处置文章作者,形势一度十分紧张。

对于日方的无理要求,国民党当局一概承诺照办,撤换了上海市公安局长,取消了图书杂志审查委员会,并对《新生》周刊发行人杜重远提请公诉。6月24日,上海市公安局奉令查封《新生》周刊社,出版了2卷共72期的《新生》周刊就此停刊。

1935年7月9日,《新生》周刊一案在江苏高等法院第二分院开庭审理,各界群众近千人前来旁听,挤满了法院内外。为了伸张正义,保护作者,杜重远毅然出庭。在法庭上,杜重远大义凛然地声明,《新生》周刊的文章纯是从学术角度研究各国政治的小品,并无侮辱日本天皇之意,希望日本不要干涉中国内政。如天皇能对军人加以约束,应令日军撤出东北,还我河山。由于国民党当局对法庭早有指令,法官们只是简单问了几句话,便退入内室“集议量刑”,而日本驻沪总领事特派员居然蛮横地闯入室内监视。在日方的压力下,法院判决杜重远有期徒刑一年零两个月,并不得上诉,立即送监执行。这时杜重远怒火满腔,当堂疾呼:“法律被日本人征服了!我不相信中国还有什么法律!”愤怒的听众也高呼“爱国无罪”“打倒卖国贼”等口号。

无独有偶,几乎在《新生》周刊一案发生的同时,美国《摩登社会》杂志刊登了画家格罗泊的一幅讽刺画,画面是日本天皇拉着一辆炮车,车上载着“诺贝尔和平奖”证书,意为日本表面上高喊和平友善,实则穷兵黩武。日本外务省认定这幅漫画侮辱了天皇,出面进行“严正交涉”。美国政府宣称对出版物不负任何责任,画家则说此画本就是为谴责日本帝国主义势力而作。日方无奈,只好不了了之。这件事与《新生》周刊一案相似,但结局却大相径庭。

《新生》周刊一案震动了舆论界,各国舆论指责日本人小题大做,新加坡、印度尼西亚、泰国、菲律宾等地华侨纷纷抗议,痛斥国民党当局媚日妥协。上海的《申报》《大公报》《立报》等都利用自身影响,对此案进行广泛报道,各地报刊竞相转载。《新生》周刊的读者也自发组织起后援会进行声援。

《新生》周刊虽然被扼杀了,但《新生》周刊所体现的爱国精神深入人心,对以后的抗日救亡运动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这就是轰动世界的“《新生》事件”。

图1-9 《新生》1934年2月10日创刊号

图1-10 《新生》1935年5月4日第2卷第15期

图1-11 《新生》1935年5月4日第2卷第15期

该期刊发了《闲话皇帝》,引发轰动世界的“《新生》事件”。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