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工商管理的专业领域及研究内容

工商管理的专业领域及研究内容

时间:2022-12-17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总体看来,工商管理专业的研究内容与其他专业有交叉,但它涉及的内容比其他专业更综合,培养的是具备综合管理知识和管理能力的一般管理人才,而不是具备某种专长的专门人才。其中,职能战略是公司战略与业务层战略在企业各职能领域的体现,是连接战略与企业职能活动的桥梁,通常是短期的、局部的,因而称为策略更加准确,其研究内容通常由工商管理的职能学科研究进行。

第二节 工商管理的专业领域及研究内容

根据我国教育部于1998年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中,将工商管理这一学科大类下又分为:工商管理、市场营销、会计学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和旅游管理的专业设置结构,本节分别介绍这些专业的专业定位和研究内容。

一、工商管理专业

(一)工商管理的专业定位

工商管理专业培养具备管理、经济、法律及企业管理方面的知识和能力,能在企、事业单位及政府部门从事管理以及教学、科研方面工作的综合类管理人才。本专业的学生主要学习管理学、经济学和企业管理等方面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接受企业管理方法和技能的基本训练,具有分析问题和解决企业实际管理问题的基本能力。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掌握管理学、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和现代企业管理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

(2)掌握企业管理的定性、定量分析方法;

(3)具有较强的语言与文字表达、人际沟通以及分析和解决企业管理工作和问题的基本能力;

(4)熟悉我国企业管理的有关方针、政策和法规以及国际企业管理的惯例与规则;

(5)了解本学科的理论前沿和发展动态;

(6)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初步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

主要课程有:管理学、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管理信息系统、统计学、会计学、财务管理、市场营销、经济法、组织行为学、财务管理、运营管理、信息管理、人力资源管理、企业战略管理等。

(二)工商管理的研究内容

工商管理专业包含的领域很多,研究内容包括组织与战略管理、组织行为、企业文化、企业理论、人力资源管理、财务管理(包括会计理论与方法、审计管理)、市场营销、运作管理、物流与供应链管理、服务管理、技术管理与技术创新、技术经济、项目管理、信息管理与电子商务分支学科与领域。

总体看来,工商管理专业的研究内容与其他专业有交叉,但它涉及的内容比其他专业更综合,培养的是具备综合管理知识和管理能力的一般管理人才,而不是具备某种专长的专门人才。对于已经单独设立专业的市场营销、会计学、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和旅游管理,我们将在后面单独进行介绍。这里只就国内工商管理专业较普遍的一些主要分支作介绍。

1.战略管理

企业战略是企业在市场经济体制下,根据企业外部环境及企业内部资源和能力状况,为求得企业生存和长期稳定的发展,为不断地获得新的竞争优势,对企业发展目标、达到目标的途径和手段的总体谋划。企业战略通常分为三个层次,即公司战略、业务层战略和职能战略。其中,职能战略是公司战略与业务层战略在企业各职能领域的体现,是连接战略与企业职能活动的桥梁,通常是短期的、局部的,因而称为策略更加准确,其研究内容通常由工商管理的职能学科研究进行。因此,真正属于战略管理领域的课题有两项:公司战略和业务层战略。

战略管理的研究对象是企业,它着重研究企业成功(与失败)的原因和过程。与其他工商管理学科不同,战略管理是着重从总经理的角度,把企业视为一个整体来进行研究的,而其他工商管理学科仅就企业管理的某一职能管理方面进行研究。战略管理研究的核心问题是企业如何行为?企业为什么会不相同?公司总部的作用是什么?什么决定了企业跨国竞争的成功与失败?

根据美国管理学会企业政策与战略分会的总结,战略管理主要包括以下五个方面的内容:企业使命与目标的确立;选择企业的产品、服务及解决方案;设计并构建企业的竞争方针与政策;选择企业的规模和多角化程度;设计企业的组织结构、管理系统、企业文化及政策。

2.运作管理

运作是指将投入(人力、设备、物料、技术、信息、能源等生产要素)变换为产出(包括有形产品和无形服务)的活动过程。运作管理最早被称为“生产管理”,当时的研究主要限于有形产品变换过程的研究,即对生产制造过程的研究。随着经济的发展、技术的进步以及社会工业化、信息化的进展,人们除了对各种有形产品的需求之外,对有形产品形成之后的相关服务的需求也不断提高,社会分工越来越细,原来附属于生产过程的一些业务、服务过程相继分离、独立出来,形成了专门的流通、零售、金融、房地产等服务行业,使第三产业在经济中的比重越来越大。因此,对所有这些提供无形产品的运作过程进行管理和研究的必要性也就应运而生。另一方面,系统论的发展使人们能够从更抽象、更高的角度来认识和把握各种现象的共性。所以,人们开始把有形产品的生产过程和无形产品,即服务的提供过程都看做一种“投入→变换→产出”的过程来研究。这种扩大了的生产的概念,就被称之为“运作”。这就是现代运作管理的概念。

20世纪末,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给整个人类社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冲击,给企业带来了巨大的商机,也给工商管理带来了巨大的挑战。这一全新的技术使企业有可能从根本上改变经营方式,有可能极大地提高运作效率。面对技术变化给企业带来的新课题,运作管理学科有很多新问题需要研究,比如如何利用新技术重新构建业务流程(BPR);如何利用新技术改进整个供应链上的物流、信息流和资金流的流动(SCM);如何利用新技术快速获得外部资源,以加快市场响应速度(虚拟企业);如何利用新技术改进企业与供应商、与顾客的关系(E-Business)。这些问题构成了当前运作管理的研究热点,新的运作管理理论正在不断形成。

由于市场环境的日益变化和技术的日新月异,企业的运作管理实践面临着很多新课题,相应地反映在运作管理学科中,也形成了很多新的研究领域,有的甚至发展成可以独立招生的专业。当前主要的研究领域或专业包括:①运作战略;②供应链管理;③项目管理;④服务管理;⑤物流管理;⑥电子商务。

3.信息管理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Information Management&Information System)学科研究关于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的管理理论与方法。它是一门综合性的应用学科,是管理理论、系统科学方法与信息技术相交叉而形成的,成为现代管理理论与方法的重要支柱之一。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学科的研究内容可以概括为三个主要的部分:

(1)管理模型研究。对管理领域及管理问题(即对信息系统服务对象)的研究,以期从管理实践的需求出发来研究信息系统的规律。

(2)信息处理模型研究。从如何建设一个信息系统的角度来研究信息系统开发的规律,包括信息系统的分类、特性,系统分析与设计的理论、方法及工具等。

(3)是系统实现条件研究。基础条件包括技术和环境(宏观环境、人才状况等)两个方面,这两个方面各有其专门的学科领域,因此,信息系统学科中主要是从如何管理、评价、改进系统的角度来研究信息系统运作中的问题,包括如何更好地掌握、利用技术并调控环境,以及信息系统经济学和信息系统在组织中的地位、作用和影响等。

4.组织行为

在组织层面上,环境的巨变对组织行为学也提出了大量新的研究课题。譬如,信息网络技术环境下人的角色、行为、素质和伦理问题,网络经济和电子商务环境下人与人之间的信任、伦理道德和消费行为,知识经济环境下群体的创造力、知识管理和激励机制,新经济环境下领导的角色,动态复杂情况下领导的决策行为,组织结构的扁平化和网络化给组织内外部行为带来的变化,全球化经营带来的组织文化之间的碰撞、冲突和整合,管理方法和经验的跨文化移植问题,经济转型期的组织变革问题,变化环境下的组织学习、组织创新和知识管理问题……这些都将是工商管理学科组织行为学领域今后研究解决的问题,会对整个学科理论的发展产生重要影响。

二、市场营销专业

市场营销学的研究对象是以满足消费者需求为中心的企业市场营销活动过程及其规律性,即研究企业如何识别、分析评价、选择和利用市场机会,从满足目标市场顾客现实和潜在的需求出发,有计划地组织企业的整体活动,通过交换,将产品从生产者手中转向消费者手中,以实现企业营销目标,所实施的以产品(Product)、定价(Price)、地点(Place)、促销(Promotion)为主要内容的市场营销活动过程及其客观规律性。其内容具有综合性、实践性、应用性的特点。

(一)市场营销学的专业定位

市场营销学作为一门科学产生于20世纪初,当时只是试图了解和研究经济学家忽略或过分简化的某些问题。例如,经济学家试图通过供求曲线解释食品价格,而市场营销学家则对导致最终价格及消费水平的复杂过程展开研究,包括农民决定种植何种作物,选择哪些种子、肥料、设备,如何将农产品卖给收购站,收购站如何转卖给农产品加工厂,生产加工出来的食品如何经由批发商、零售商卖给消费者。上述过程涉及多种市场营销职能,包括各种不同层次上的购买、销售、集散、分类、储藏、运输、风险承担以及融资等。所有上述活动的总体效益都在最终价格上得到了反映。市场营销学中的价格决定与经济学家过分简化的供求曲线是大异其趣的。

可见,市场营销学致力于更详尽地研究流通机构与流通过程的运行机制,并对于探索消费者及供应商行为这一课题颇感兴趣,而不像经济学家那样将一切简单地归结于效用及利润极大化。因此,市场营销学家不可避免地要扬弃经济学家的某些概念,而更多地吸收现代心理学、社会学、人类学的优秀研究成果。现在,市场营销学已不再是经济学的一个分支,而是一门重要的应用科学。严格地讲,它是一门建立在经济科学、行为科学和现代管理理论基础之上的应用科学。

(二)市场营销学的研究内容

“Marketing”一词在英文中既作市场营销解释,同时也作市场营销学解释,但这是两个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不同概念。市场营销是企业的经营、销售活动,而市场营销学则是研究市场营销活动及其规律的科学。它的研究对象是企业在动态市场上如何有效地管理其市场营销活动,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求得生存和发展,实现企业的目标。因此,市场营销学的全部研究都是以产品适销对路、扩大市场销售为中心而展开的,并为此提供理论、思路和方法。

市场营销学要对下列三个问题展开研究:消费者的需求和欲望及其形成、影响因素、满足方式等(即消费者行为);供应商如何满足并影响消费者的欲望和购买行为(即供应商行为);辅助完成交易行为,从而满足消费者欲望的机构及其活动(即市场营销机构行为)。上述问题乃是完善市场营销系统,提高消费者福利的关键。

美国著名市场营销学家麦卡锡在其代表作《基础市场学》中明确指出,任何商品经济社会的市场营销均存在两个方面:一个是宏观市场营销;另一个是微观市场营销。宏观市场营销是把市场营销活动与社会联系起来,着重阐述市场营销与满足社会需要、提高社会经济福利的关系,它是一种重要的社会过程。宏观市场营销的存在是由于社会化大生产及商品经济社会要求某种宏观市场营销机构及营销系统来组织整个社会所有的生产者与中间商的活动,组织整个社会的生产与流通,以实现社会总供需的平衡及提高社会的福利。微观市场营销是指企业活动或企业职能,是研究如何从顾客需求出发,将产品或劳务从生产者转到消费者手中,实现企业赢利目标。它是一种企业经济活动的过程。

由于西方国家受资本主义私有制的局限,其学术界主要是研究企业的微观营销,对宏观营销研究不十分重视,即使对宏观营销进行研究,也不是从实现社会总供需平衡的角度来研究,而只从客观角度来研究企业营销的总体作用。我国实行的是以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体的、多种经济成分并存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国家实行宏观计划调控,因而从微观及宏观两个角度来研究市场营销就非常重要了。

三、会计学专业

(一)会计学的专业定位

会计作为一种商业语言,在经贸交往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在我国具有良好的就业前景。适应中国外向型经济迅速发展的形势,会计专业旨在为国家培养具备管理、经济、法律和会计学等方面的知识和能力,能在企、事业单位及政府部门从事会计实务以及教学、科研方面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该专业学生主要学习会计、审计和工商管理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受到会计方法与技巧方面的基本训练,具有分析和解决会计问题的基本能力。设置的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主要有:经济学、投资学、管理学、会计学基础、中级财务会计、高级财务会计、成本会计、管理会计、国际会计、会计信息系统、公司理财、审计学原理、税法、经济法等。毕业后到企事业单位、政府机关、会计师事务所从事会计与财务管理的工作,授予管理学学士学位

(二)会计学的研究内容

会计学是经济学或管理学家族中最古老的学科。现代会计学研究以计算机为基础的会计信息系统,在技术层面上是关于会计信息的生产、传递、利用和签证等的概念、理论和方法的总称;在社会层面上有时关于会计信息的生产(或提供)者和会计信息的使用(接受)者之间关系的学说。会计学可以分成基本学科和新兴学科。前者包括财务会计、管理会计、审计和税务会计,后者包括行为会计、社会会计、环境会计、司法会计、人力资源会计等。基础学科已经形成比较完善的知识体系,也积累了丰厚的研究成果,对于会计实务和会计教育的发展起着积极的指导作用。新兴学科尚未完全成熟,但是会计学对环境变化所做出的必要的反映,代表着会计学发展的前沿。

四、财务管理专业

(一)财务管理的专业定位

财务管理专业是国家教育部于1998年将其作为一个本科专业而列入工商管理学科大类,它是由“理财学”更名而来的。目前有部分高校开设了本专业。财务管理的专业定位包括[1]:

1.从人才层次定位看

财务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层次定位应为财务管理专门人才,而非传统定位的财务管理高级专门人才。

2.从职业岗位定位看

目前我国多数高校确定的财务管理专业人才职业定位是能在企业、事业、机关等相关单位从事实际工作和教学、研究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这种职业定位较为广泛,然而加入WTO之后,对各类专业人才的知识层次、能力素质要求越来越高。而大学本科期间学生所学习的专业知识比较有限,实践经验也比较匮乏,难以满足高级专门人才的能力要求。因此,作为大学本科阶段培养的财务管理专门人才,主要应从事较为复杂的财务管理实务工作,而不是直接从事高级专门人才所从事的教学科研工作。这种职业定位,既可以避免不同层次人才之间相互“抢饭碗”,又可以避免人才资源的巨大浪费。

3.从知识结构定位看

由于财务管理是对财务主体的筹资、投资、用资和收益分配等的管理,是一项专业性与技巧性都很强的业务管理活动,因此,财务管理人才培养目标的确定必须体现出财务管理专业人才在复杂的财务环境中从事财务管理活动应具备的专业知识要求。财务管理专业应按照“财务活动论”来设置核心课程,即根据财务活动的筹资、投资、用资、分配等活动相应设置“财务管理原理”、“筹资学”、“投资学”、“收益分配学”、“财务分析学”、“跨国公司财务管理”以及“非盈利组织财务管理”等课程。

4.从素质能力定位看

面对财务管理环境日趋复杂多变的现实状况,对财务管理专业人才的综合素质和能力的培养就显得特别重要了。从整体要求看,本科财务管理专业的毕业生必须具有获取知识和应用知识的能力。

综合以上分析,高校本科财务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应确定为: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之需要,德、智、体全面发展,具备管理、经济、法律和理财、金融等方面的知识和能力,富有创造性,对未来复杂多变的财务管理环境有较强的适应性,能在工商、金融企业、事业单位及政府部门从事财务、金融管理工作的工商管理学科应用型专门人才。

以上的培养目标,包含以下几方面丰富的内涵:①从业务培养目标看,本专业的学生应具备管理、经济、法律、理财和金融等方面的知识和能力。②从业务培养要求看,本专业的学生主要学习财务、金融管理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受到财务、金融管理方法和技巧方面的基本训练,具有分析和解决财务、金融问题的基本能力。③从职业岗位定位看,本专业的学生能在工商、金融证券企业、事业单位及国有资产管理、社会保险保障等政府部门从事财务、金融管理工作的工商管理学科应用型专门人才。④从毕业生应具备的知识和能力来看,一是掌握管理学、经济学、财务与金融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二是掌握财务、金融管理的定性和定量的分析方法;三是具有较强的语言与文字表达、人际沟通、信息获取以及分析和解决财务、金融管理实际问题的基本能力;四是熟悉我国有关财务、金融管理的方针、政策和法规,以及有关的国际法规和国际惯例;五是具有一定的创新能力和较强的实践能力;六是具有很强的环境适应能力,特别要能适应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七是具有较强的自学能力和追求新知识的热情和习惯,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调查研究能力,有职业迁移的智能基础,有持续发展的潜在能力;八是了解本学科的理论前沿和发展动态。

(二)财务管理的研究内容

现代财务学科体系和学术研究科学规范起源于20世纪50年代后期,主要关注投资者的储蓄如何通过金融市场和中介分配给企业用于投资经营创造和分配资本价值。财务学科分为两大领域:投资学(Investment)和公司财务(Corporate Finance)。投资学研究金融市场投资者的风险收益衡量问题,即投资者在风险偏好下的投资组合选择行为,目的在于为投资组合实践提供理论基础和分析工具,核心内容为资产定价(Assets Pricing);公司财务关注资本市场环境下,企业决策对企业价值的影响,目的在于为企业提供基于市场价值的决策分析工具,其内容可分为企业估价(Valuation)、资本结构(Capital Structure)和公司治理(Corporate Governance)。从学科发展来看,财务学科的基础是金融经济学。金融经济学为财务学科的两大领域提供理论基础。金融经济学研究可分为二大领域:金融市场建立均衡的机制,以及企业理论、信息经济学与博弈理论、合约理论等公司财务高级理论。

财务学科特别强调重视从企业和市场实际出发的实证研究,依赖于实际数据的支持和检验。面向实际的问题,从数据出发,通过建立模型来揭示数据所隐含的规律,从中提取新的金融概念;或者在问题中发现新的金融概念,建立模型来描述概念,进而利用实际数据来检验其正确性。由问题导向,数据、模型和概念三者交互作用有机结合,是目前金融学主流研究的基本方法。

财务学科学术研究方法包括数理模型方法(数理金融,Mathematical Finance)和以统计计量方法为基础的实证研究方法(Empirical Studies),包括事件研究(Event Studies)和长期业绩变化研究。

数理金融通常采用比较艰深的数学工具,通过数学建模来分析金融问题,对于构建精确严格的金融学理论体系无疑是有好处的。由于金融市场并非完美,信息不对称等客观存在,以信息完备、市场完美有效为前提的金融经济学研究方法难以解释大量的金融现象,信息经济学和博弈理论成为金融经济学重要的研究方法。

数理模型需要实证研究检验。事件研究通过公司证券市价对事件信息披露后短期的反应来度量事件对企业价值的影响。

五、人力资源管理专业

(一)人力资源管理的专业定位

国内人力资源管理的兴起和发展有其深刻的社会背景。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资本、资源、技术这些曾经是企业获取竞争优势的主要资源在逐渐向规模经济运动的过程中,其自身竞争性的突破将越来越依赖于掌握这些资源的人们;同时,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使人性获得空前解放,如何管理个性和人格日趋健全和完善的员工,将是任何一个以“生存和发展”为目标的组织无法回避的问题。于是,在短短几年间国内爆发了对优秀人力资源管理者的巨大需求。

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作为一门主要以“人”和“群体”为管理对象的实用学科,其毕业生的就业范围是比较广泛的,可以说任何一个需要“效率与公平”的组织都需要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人才。通过本专业的学习,使学生掌握人力资源管理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熟悉与人力资源管理有关的方针、政策及法规;掌握人力资源管理的定性、定量分析方法,学会用人力资源理论分析和解决企业实际问题,树立合理利用人力资源的观念。要想成为一名优秀的人力资源管理者除了应该具备以上基本的知识结构外,同时还要具备以下基本素质:组织协调能力、沟通能力、文字表达能力、良好的心理素质等。

该专业的主干学科是经济学和工商管理。主要课程包括:管理学、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管理信息系统、统计学、会计学、财务管理、市场营销、经济法、人力资源管理、组织行为学、劳动经济学。毕业后可到各类企业、事业单位的人力资源部从事人力资源战略管理、组织设计与职位分析、人力资源规划、招募与选拔、培训与开发、绩效管理、薪酬管理等工作。授予管理学学士学位。

(二)人力资源管理的研究内容

人力资源管理实际上存在着内在的联系一系列实践性活动。这些活动包括:环境的预测和分析、人力资源需求计划的制订、组织所需的人员配置,员工的绩效评估、员工薪酬计划、工作环境的改善、人员培训和开发以及建立、维护有效的劳动关系等多个方面。相应的,人力资源管理大体上包括与这些实践活动相对应的各个领域。

人力资源管理主要包括为了给组织配置适当的人员来完成各项工作,确定组织对人员的实际需求及未来需求;编制人力资源计划;通过选拔、任用和解聘等方式实施组织人员的配置;适时地对员工进行培训;通过一系列措施帮助员工制定职业生涯计划;绩效评估等一系列工作。

图8-1 人力资源管理的过程

人力资源管理的研究内容涉及其全部职能。可以简单概括为人力资源配置(包括人力资源规划、招聘、选拔、录用、调配、晋升、降职、轮换等),培训与开发(技能培训、潜能开发、职业生涯管理、组织学习等),工资与福利(报酬、激励等),制度建设(组织设计、工作分析、员工关系、员工参与、人事行政等)四大类。

六、旅游管理专业

(一)旅游管理的专业定位

旅游作为一种社会现象,自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对世界的经济、政治、文化诸领域具有越来越重要的意义,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因而也越来越引起学术界的注意。旅游的发展,最终消费需求增加,需求增加当然会刺激供给增加,从而刺激国民经济的其他部门的发展。最终将获得收益的是国民,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改善生活质量。由此可见旅游对经济的重要性。现在世界经济的发展是服务业地位相对提高,制造业和农业的地位降低。该产业结构的转换在发达国家中体现得非常明显,而在发展中国家服务业也表现出它对宏观经济的巨大促进作用。而旅游业在服务业中的地位是不言而喻的,所以旅游业将会焕发出它应有的光芒。

从经济学原理上讲,旅游业是提供最终消费品的产业。旅游业一般分为国际旅游业和国内旅游业。国内旅游业是为国内旅游者服务的一系列相关的行业,它关系到国内游客、旅行方式、膳宿供应设施和其他各种事物。旅游业是近代才开始出现的,并在现在迅速发展的产业。它是许多生产部门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旅游也属于第三产业,它是一个以提供服务为主的综合性服务行业,是国民经济的有机组成部分之一。

旅游管理是实践性很强的专业,其主干学科是经济学和工商管理。该专业培养具有旅游管理专业知识,能在各级旅游行政管理部门、旅游企事业单位从事旅游管理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该专业学生主要学习旅游管理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受到旅游经营管理方面的基本训练。主要课程包括管理学、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管理信息系统、统计学、会计学、财务管理、市场营销、经济法、旅游学概论、旅游经济学、饭店管理原理、旅行社经营与管理、旅游英语、旅游文化、旅游法规、导游业务、旅游资源开发与规划、旅游心理学、旅游企业公共关系、旅游社交礼仪、旅游会计、旅游经济学等。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掌握旅游管理学科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

(2)掌握有关旅游管理问题研究的定性和定量分析方法;

(3)具有运用旅游管理理论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基本能力;

(4)熟悉我国关于旅游业发展的方针、政策和法规;

(5)了解旅游业的发展动态;

(6)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

该专业学生毕业后可以从事导游服务、宾馆饭店服务和涉外酒店、旅行社、风景名胜区等相关企事业单位的管理工作,也可以在党政机关和事业单位从事旅游管理、文化管理、外事管理、旅游教研和宣传文秘等工作。

(二)旅游管理的研究内容

旅游业具有“无烟产业”和“永远的朝阳产业”的美称,它已经和石油业、汽车业并列为世界三大产业。对于该领域的研究范围十分广泛,主要包括以下领域的研究[2]

1.旅游经济现象研究

人们对旅游现象的研究是19世纪70年代后随着欧美两地区间的游客流量增加,在目的地逗留时间和经济支出大幅增长促进了旅游地的经济的发展使旅游地发生了变化的背景下展开的,对旅游带来的经济效益的关注也就顺理成章地成为旅游研究的焦点。在所有有关旅游现象研究中相对较早地开始了对旅游经济现象研究的研究(Gray,1970; Burkart and meldlik,1974; Wahab,Crampon and Rothdield,1976)。并随着闲暇时间的增多,人们的收入提高,旅游经济活动的研究也在不断地发展。20世纪60~80年代旅游对经济的影响是旅游研究的主题,国外学者普遍认为旅游经济乘数理论是评价旅游对接待地经济发展最有效、最有说服力的手段。

尽管旅游的发展对经济带来一系列正面的影响,如使一些接待地国家和地区的国际收支平衡,增长就业和税收,对一些国家的外汇短缺形成补救,可以代替面临危机的传统出口业。但旅游也造成了许多负面影响,这方面的研究指出了诸如旅游经济乘数效应公共开支实际情况、漏损的存在,大量旅客涌入接待地的物价上涨,使预期经济利益落空等问题。

2.旅游消费研究

由于旅游业是竞争性、综合性很强的产业,其有很多的关联带动作用。旅游者的流动直接带动了交通运输业的发展,增加了运输业的收入,同时对交通运输的服务质量提高和交通速度提高,必然要求修建更多更好的高速公路,这样又带动了公路业、建筑业的发展。同时,由于旅游业的发展,游客的增多,人们就必然对旅馆业发展提供一个很好的消费群。这样需要增加旅馆的数量,旅馆业和建筑业得到更好的发展。旅游业还会对影楼业产生积极的影响。如建筑业一样,旅游也还会对工业生产的发展间接地产生影响。因为它刺激用于满足旅游经济,亦即满足国内和国外游客需要的工业产品的生产。这里并不单指耐用消费品的生产,还指日用消费品的生产。旅游者对这些消费品的需求不仅是在数量上的要求,而且更重要的是他们要求消费品的升级,还有就是对消费品的规格要求都是较高的。旅游业的这种关联带动作用使得对于旅游消费的引导方法和措施的研究成为旅游管理十分重要的研究领域。

3.旅游就业研究

相关产业发展起来了,那么当然就要更多就业人员,必然对就业造成很大的影响,也会缓解就业的压力。旅游业不仅有劳动力需求量大的特点,而且还具有就业领域广,就业成本低的特点,尤其是旅游交通、旅游餐饮、旅游商品、旅游景区等行业。

4.旅游企业经营管理

旅游业具有的创汇能力强、换汇成本低的特点。它主要靠经营、服务,进而吸引外国游客上门,就可以把本国的劳务和物资迅速转化为外汇。我国一些学者认为旅游业是“出口风景”,而风景是永远输出不完的。外汇收入的增多当然就可以缓解国家的国际收支中出现的逆差现象,弥补国家部分赤字。研究旅游企业经营管理,如何改进生产技术,生产出质量更高的、更适合旅游消费者的产品。对于扩大旅游创汇这种“无形进口”,努力刺激尽量多的旅游外汇收入,减少旅游外汇支出。

5.旅游资源开发与保护研究

很多旅游胜地都在偏远的山区,地区经济非常不发达。然而许多旅游地在开发以后就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这就说明开发旅游可以发展地方经济,也就是旅游可以扶贫。开发旅游增加贫困地的经济收入,提高了当地居民的生活水平,创造了新的就业机会,扩大就业率,使当地的居民有了较高的和较稳定的经济收入;稳定了当地的经济,促进当地的经济向多元化方向发展,催生当地的企业和服务业,改善当地的基础设施建设;增加了当地税收,一定程度上又改善了投资环境,吸引其他外部企业的参与发展,有助于当地手工业和贸易的发展。

旅游管理的研究除了涉及旅游经济、旅游企业经营管理、旅游就业研究、旅游消费研究、旅游资源开发与保护研究领域的问题,还包括旅游企业国际化经营、旅游产品设计与管理开发、旅游文化研究、区域旅游发展以及国际旅游发展等多方面。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