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公共管理的专业领域及研究内容

公共管理的专业领域及研究内容

时间:2022-06-20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第二节 公共管理的专业领域及研究内容按照我国教育部于1998年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设置结构,分别介绍公共管理一级学科下的行政管理、公共事业管理、劳动与社会保障、土地资源管理这些本科专业的专业定位和研究内容。这都是公共事业管理学所研究的问题。

第二节 公共管理的专业领域及研究内容

按照我国教育部于1998年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设置结构,分别介绍公共管理一级学科下的行政管理、公共事业管理、劳动与社会保障、土地资源管理这些本科专业的专业定位和研究内容。

一、行政管理专业

(一)行政管理的专业定位

行政管理专业着重为国家行政机关实现科学管理培养公务人员,主要任务是从中国实际出发,深入研究国内外行政管理理论与实践;研究人力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特别是公务员管理的科学理论与实践。其相邻学科是行政法学、政治学理论、中外政治制度。

行政管理专业开设的主要专业课为:现代管理学、现代政治学、行政学导论、决策与政策分析、行政法学、人事行政、政府经济学、组织行为学、机关管理学、领导学、行政伦理学、行政管理学理论与方法、政治学理论与方法、人事管理学等。

行政管理专业学生的毕业去向主要是:各级各类党政军的领导与管理部门;各部委的政策法规研究部门,综合规划部门,人事与行政管理部门,行政监督部门,综合办公部门,事务管理部门,机关后勤与管理部门;各种企业、事业单位的党、政、青组织;各种人员的晋升和培训、办公事务、计划调配、公共关系、咨询与调查的管理机构;社会有关管理咨询机构;有关中高等教育的单位与科学研究机构等。

(二)行政管理的研究内容

行政管理专业是研究国家行政机关及其官员依法管理国家事务、社会公共事务和机关内部事务的客观规律,以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的办事高效、运转协调、行为规范的行政管理体系,满足行政管理现代化、科学化、专业化的要求。本专业的主要研究方向包括:

(1)行政管理的理论与实践研究。该研究方向旨在研究国家行政机关实现科学管理的规律、途径、方法和技术。在行政管理的基础理论研究中,既注重对行政学、政治学、政治制度等基础学科的教学与研究,又特别注重在完整、准确地把握中国政治发展历程的基础上,对当代中国政治的重大现实问题进行理论研究,并作出适当的评价与政策建议。在行政管理实践的研究中,更加深入地关注政府采购、政府知识管理等方面的行政管理实践,加强对行政管理改革的研究。注重中外行政管理理论与实践的比较研究,追踪国际研究的最新动态,更好地应对知识经济时代对行政管理的新挑战。

(2)社区建设与社区管理研究。社区建设与社区管理主要研究社区建设与社区服务、社区经济发展、社区建设与城区政府的关系、社区建设与街道体制改革、居民委员会改革、社区建设经费来源与分配、人口老年化与社区服务、老年人的社区照顾、社区就业服务、外来劳动力流动与城乡就业冲突、社区管理(社区设计、社区治安、社区环境、社区医疗卫生、社区文化、社区参与等)。

(3)公共政策研究。公共政策主要研究公共政策的基本范畴及其连带的若干主要的实践问题、公共政策的制定和执行过程、公共政策的主要分析方法以及作为学科的公共政策所面临的宏观理论与实践问题。结合当代中国的政治实践,具体分析当代中国公共政策的输入机制、转换机制和输出机制,研究当代中国公共政策形成的实践机制和理论机理。

二、公共事业管理专业

(一)公共事业管理的专业定位

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培养具备现代管理理论、技术与方法等方面的知识以及应用这些知识的能力,能在文教、体育、卫生、环保、社会保险等公共事业单位行政管理部门从事管理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该专业学生主要学习现代管理科学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受到一般管理方法、管理人员基本素质和基本能力的培养和训练,掌握现代管理理论、技术与方法,能从事公共事业单位的管理工作,具有规划、协调、组织和决策方面的基本能力。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掌握管理科学、经济学、社会科学等现代科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

(2)具有适应办公自动化,应用管理信息系统所必需的定量分析和应用计算机的技能;

(3)具有进行质量管理、数据的收集和处理,进行统计分析的基本知识和能力;

(4)熟悉我国有关的法律法规、方针政策以及制度;

(5)具有较强的社会调查和写作能力;

(6)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初步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

该专业开设的课程范围广泛,理论密切联系实践。涉及一些相关学科的许多课程,比如管理学原理、西方经济学、管理经济学、组织行为学、管理心理学、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公共关系、公共财务、管理定量分析、应用统计学、管理信息系统、管理文秘等。毕业后可授予管理学、教育学、文学或医学学士学位。这还是一个新兴学科,社会需求量非常大,学生的就业前景广阔。毕业后一般在公共部门从事管理、咨询工作。工作大致分为两类:

(1)在公共部门(比如政府部门、公司、企业)从事实际的行政和人事管理工作;

(2)在咨询公司为政府部门、公司企业及其他公共部门作管理咨询。

(二)公共事业管理的研究内容

形成于20世纪70年代的公共事业管理学是一门运用管理学、政治学、经济学等多学科理论方法,专门研究公共组织的管理活动及其规律的学科。为什么我们的政府、公司要分成这么多部门?这些部门是如何相互协调的,又是怎样进行管理的?这都是公共事业管理学所研究的问题。通过对它的学习,让学生了解如何做一名好的公共管理人员,如何协调各部门间的利益冲突,如何制定有效的公共政策。公共事业管理同传统的行政管理专业的主要区别是:公共事业管理更强调运用经济学原理和定量的方法去处理实际问题,而不仅仅从政治、社会学角度对问题进行分析。

三、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

(一)劳动与社会保障的专业定位

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培养具备比较扎实的管理学与经济学专业知识,掌握现代管理技术与方法,能在政府部门、政策研究部门、大中型企事业单位从事劳动与社会保障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该专业的主干学科是管理学、经济学、社会学。毕业后授予管理学学士学位。该专业要求学生系统掌握管理学、经济学、社会学等相关专业的基础知识,了解国内外劳动与社会保障理论及实践的历史和现状,具备运用现代技术手段进行调查分析和实际操作的能力,具备较强的书面和口头表达能力,熟练掌握一门外语。主要课程有:管理学原理、西方经济学、人口学、社会学、财政学、保险学、统计学、计量经济学、社会调查研究方法、行政学和行政法、货币银行学、人力资源管理、劳动经济学、社会保障概论、劳工关系、劳动法与社会保障法、社会保险、薪酬管理、发展与就业、社会政策、社会福利与社会救济、专业外语、专业统计与信息系统、社会保障基金管理等。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掌握管理学、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

(2)掌握现代管理和计算机应用技能;

(3)了解中外劳动与社会保障领域的理论与实践进展;

(4)熟悉党和国家有关的方针政策和法规;

(5)掌握中外经济学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经济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

(二)劳动与社会保障研究的内容

劳动与社会保障关注的是劳动就业问题、劳动关系、劳动争议、劳动维权问题,以及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等社会保障问题。劳动与社会保障研究致力于研究和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就业经济学及劳动就业政策,产业结构调整、产业升级过程中的就业问题、面向知识经济时代的劳动就业问题、中国特色的社会保障制度问题等。

就业问题历来是多学科的对象,西方管理学中的人力资源管理学科主要研究企业内部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与有效利用。而从全社会角度研究劳动力市场运行和就业管理,则是宏观经济学、国民经济学和劳动经济学的重大课题。20世纪60年代迄今,西方经济学对劳动就业的研究出现了几个明显的特点:①研究重点从劳动需求转向劳动供给。以马歇尔、克拉克、卡特等为代表的古典经济学主要研究劳动需求问题,发展并完善了劳动需求边际生产力理论。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重点逐渐转向劳动供给,尤其是供给质量问题。其最突出的成果是人力资本理论的崛起,诺贝尔奖得主舒尔茨(1979年获奖)、贝克尔(1994年获奖)等对此作出了杰出贡献。②用新的经济理论和方法分析劳动力市场运行,包括博弈论、信息经济学、契约理论、委托—代理理论等,着重研究劳动力、市场主体的行为方式,对劳动供求行为作出新的理论解释。③注重劳动力市场的特殊性,放弃劳动力同质假设,从劳动力非匀质性出发。研究劳动力市场分割、分层与反歧视等问题。④注重研究劳动力市场与宏观经济运行的相互作用与影响,围绕就业与经济增长、就业与收入分配这两条主线,探讨就业方式与宏观经济的互动。如罗莫(1986)、卢卡斯(1988)等提出的内生性经济增长理论,威茨曼(1984)的分享经济理论等。近年来,由于技术创新的加速和知识经济的崛起,越来越多的学者正在研究“技术创新对就业的影响”、“全球化过程中的就业结构”、“新经济中的收入分配格局”等问题。

近几年来,我国改革开放步伐加快,经济发展面临新的环境、新的任务。在经济体制和经济结构双重转型的背景下,我国劳动就业领域出现了新情况、新特点。①由于经济增长方式转换,城市化加速,三大产业之间的产值结构与劳动就业结构偏差进一步加大,如何加快劳动力在不同产业间的转移,调整就业结构,显得十分紧迫。②国有企业改革、乡镇集体企业改制、行政机构精简释放出大量冗员,隐性失业转化为显性失业,下岗工人增加,再就业任务繁重。③科技进步加快,产业升级、技术创新加速了技术、资本对劳动的替代,经济增长对劳动就业的吸纳能力减弱。④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市场进一步开放,国际竞争将对我国某些弱质产业如农业等带来冲击,导致某些产业就业量减少。上述因素导致的总体效应是就业需求减少,就业供给增加,劳动力市场的失衡状况加剧,大规模失业将对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造成威胁。因此,深入研究我国劳动力市场的运行机制,加强就业管理,化解失业危机应是当务之急。

社会保障制度是在社会成员遇到因年幼、年老或疾病、失业等情况下,由政府提供帮助以维持其生存的一种社会经济制度。它是公共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纵观社会保障制度的百年成长历史,社会保障制度既是一种社会制度也是一种经济制度;既是一定条件下社会政策的组成部分,也是经济政策的组成部分。

作为社会经济制度大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社会保障制度的研究,围绕政府与市场的作用,探究如何利用这一政府实施再分配的重要工具,来弥补市场分配的盲目性,探讨如何借助它与其他制度安排之间以及社会经济之间存在的强烈的互动关系,以有效地促进一国的社会经济持续发展,避免当社会保障制度供给过度或供给不足时,使社会经济的发展也因此而受阻。因此,研究社会保障制度的意义已超越了它本身,它关系到一国的社会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四、土地资源管理专业

(一)土地资源管理的专业定位

土地资源管理是从法律、行政、经济和工程技术等方面研究土地资源、土地资产、土地利用、土地保护、土地产权、土地评价、GIS应用以及由土地所引起的人地关系等,其目的是为了充分开发利用土地资源生产潜力,保护土地资源与环境,满足当前和未来社会与经济发展对土地资源利用的需求,合理分配土地收益,从而保证社会、经济和土地资源利用与环境协调持续发展。土地资源管理是一门集行政管理、信息管理和工程技术管理等为一体的综合学科。

土地资源管理专业以公共管理、环境科学技术、应用经济学、现代地球科学、土地资源学为依托,将土地资源的形成、科学评价和行政管理相结合,培养具备现代管理学、经济学及资源学的基本理论,掌握土地管理方面的基础知识,具有测量、制图、计算机等基本技能,能在国土、城建、农业、房地产以及相关领域从事土地调查、土地利用规划、地籍管理及土地管理政策法规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随着人类社会经济的发展,土地资源总量有限,而人类对土地资源的需求不断增加,因此有关土地资源的开发、利用、保护及管理等方面的研究日益重要。同时,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和城乡土地使用制度改革的深入,土地作为资产和投资领域,乃至在房地产开发过程中,如何充分发挥市场机制配置资源的作用,促进有限的土地资源合理有效利用,均需要从产权管理、资本运作和法律制度等方面进行深入研究。因此,该专业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该专业学生毕业后可从事土地资源调查与评价、土地整理、土地利用规划、地籍测量、地籍管理、开发保护、信息管理、土地及房地产价格评估、土地信息系统开发与应用及房地产开发经营等方面的技术和行政管理工作,毕业去向一般为各级政府土地和城市建设管理部门及政策研究机构、城市规划管理部门、房地产开发企业、各类地产咨询评估、信息咨询、土地登记代理等机构、各类银行等金融投资机构、院校及科研机构以及相关企事业单位。该专业的主要课程有:土地资源学、土地规划学、土地管理学、土地经济学、地籍管理学、土地政策学、土地估价、土壤地理学、测量学、地图学、土地信息系统、房地产经济学、土地资源调查、土地资源评价等。毕业后授予管理学或工学学士学位。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掌握管理学、经济学及资源学的基本理论;

(2)掌握土地调查、土地评估、土地整理、土地利用规划、地籍管理、土地信息系统应用及土地开发经营的技术;

(3)具有土地利用与管理方面的基本能力;

(4)熟悉国家有关土地利用与管理及可持续发展方面的有关方针、政策和法规;

(5)了解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土地利用与管理的发展动态;

(6)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初步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

(二)土地资源管理的研究内容

土地资源管理主要围绕土地利用、土地整理、土地评价、土地规划、土地资源环境评价等方面进行研究。主要研究方向及其内容包括:

(1)城市交通与土地利用规划。土地利用规划是土地管理之纲要,具有龙头和引导的作用,对土地利用、城市化发展、耕地资源保护等具有重要意义,是我国当前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的重要应用研究领域,主要研究城市交通走廊沿线的土地利用性质、土地利用模式、土地利用规划与管理等城市土地利用与城市交通一体化规划与开发的理论与技术;研究城市交通、土地利用及环境的相互作用和协调对策,土地开发整理专项规划、项目规划设计等。研究城市交通规划方法,研究如何发挥城市交通对城市土地利用规划和区域发展的引导作用。

(2)交通用地经济评价与政策。主要研究铁路、公路、城市道路及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对沿线土地价值的影响,包括土地升值评定理论与计算方法、土地升值受益主体、受益形式、受益分配等内容;研究沿线受益返还计算及返还形式,以及相关的配套政策和法规。

(3)土地资源管理信息技术。主要研究土地资源信息采集方法、土地资源信息处理与信息提取、土地资源管理信息系统开发与建设、土地资源管理信息系统应用技术、3S(RS、GPS、GIS)技术在土地资源管理中的应用等内容。

(4)工程建设用地管理。主要研究铁路、公路、城市道路及城市轨道交通建设用地的控制与管理,包括节约建设用地的方法、建设用地控制标准、土地分类、土地产权、土地征用、土地估价、土地整理、土地使用、土地资源保护等内容。

(5)土地经济。土地作为基本的资源类型,基本的生产要素,具有资源和资产的双重功能,涉及自然和经济等领域。土地经济是当前经济体制改革中的重要内容,包括“三农”问题等,其主要内容有:土地经济学、土地经济评价(城镇与农用土地分等定级与估价)。

(6)土地覆被变化研究。土地覆被变化研究是当前地球科学研究之前沿,包括土地覆被变化之驱动力,土地覆被变化之环境响应研究。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