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不同领域涉及的科技伦理

不同领域涉及的科技伦理

时间:2022-02-2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这股毒浪使英法军队感到鼻腔、咽喉的疼痛,随后有些人窒息而死。使用毒气进行化学战,在欧洲各国遭到人民的一致谴责。科学家们更是指责这种不人道的行径。保护个人隐私是一项社会基本的伦理要求,是人类文明进步的一个重要标志。第四是网民的道德人格。
不同领域涉及的科技伦理_现代科学技术与社会发展

一、不同领域涉及的科技伦理

1.核与生化武器伦理

核武器与生化武器的伦理问题主要是它们与战争的关联。核武器包括原子弹、氢弹和中子弹以及由它们组合起来的各种战略导弹。普通炸弹的威力主要是高温灼伤和弹片击伤,而原子弹能产生5种杀伤力:光辐射、冲击波、早期核辐射电磁脉冲以及放射性污染。这些因素都具有极强的杀伤力,而且范围可到达30公里以外。氢弹是利用氢原子核聚变反应所放出的巨大能量起杀伤破坏作用的爆炸性武器,比原子弹的威力大得多。中子弹是以核爆炸时所放出大量高能中子作为主要杀伤因素的一种新型战术核武器。中子弹破坏建筑物、运输工具和作战装备的能力较小,主要以强大的中子流杀伤在建筑物、运输工具和作战装备内的人员。生物武器是一种特殊的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由生物战剂及其施放装置组成。生物战剂是战争中用来杀伤人员、牲畜和毁坏农作物的致病微生物细菌毒素,而且有传染性,具有污染范围广、危害时间长、传播途径多、不容易侦察等特点。化学武器主要是化学毒剂,包括神经性毒剂、糜烂性毒剂、全身中毒性毒剂、失能性毒剂、窒息性和刺激性毒剂等,它们通过爆炸法、加热蒸发法、播撒法等散布方式,形成气溶胶状、蒸汽状、液滴状和微粉状物质,对人畜起着巨大的伤害作用。无论是核武器还是生化武器,对人类及其生存环境的破坏作用都是难以估量的,尽管人们在众多的场合中都呼吁反对以任何形式使用核武器和生化武器,但是它们似乎不可避免地总是出现在战场上。

组织过“曼哈顿”工程的科学家奥本海默(J.R.Oppenheimer)认为,我们可以设想原子弹作为军事力量的三种不同的、与时间有某种关联的方式。第一种是用来摧毁工厂和杀戮平民的工具,这是战略武器的极端形式;第二种是把原子弹用于军事目标,它能否被使用取决于战略的考虑;第三种是成为战争的威慑力量,导致没有战争的局面。但是究竟这三种用法哪一种会发生,都不完全取决于科学家,而且也不仅仅是原子弹问题,还涉及国家问题、公众问题。当听到原子弹在广岛长崎的爆炸消息,爱因斯坦悲伤之极,这与他当初建议罗斯福总统研制原子弹的心情完全不一样。

德国犹太科学家哈伯(F.Haber,1868~1934年)一生从事化学研究,曾在氨的合成、氨的催化剂研制方面取得突出成就,为工业化生产奠定了基础,使人类摆脱了农业肥料只能使用天然氮肥的困难局面。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民族沙文主义所煽起的盲目的爱国热情将哈伯深深地卷入战争的漩涡。他所领导的实验室成了为战争服务的重要军事机构,哈伯承担了战争所需的材料的供应和研制工作,特别在研制战争毒气方面,他曾错误地认为,毒气进攻乃是一种结束战争、缩短战争时间的好办法,从而担任了大战中德国施行毒气战的科学负责人。1915年1月德军把装有氯气的钢瓶放在阵地前沿施放,借助风力把氯气吹向敌阵。第一次野外试验获得成功。该年4月22日在德军发动的伊普雷战役中,在6公里宽的前沿阵地上,在5分钟内德军施放了180吨氯气,约一人高的黄绿色毒气借着风势沿地面冲向英法阵地,进入战壕并滞留下来。这股毒浪使英法军队感到鼻腔、咽喉的疼痛,随后有些人窒息而死。这样英法士兵被吓得惊慌失措,四散奔逃。据估计,英法军队约有15 000人中毒。这是军事史上第一次大规模使用杀伤性毒剂的现代化学战的开始。此后,交战的双方都使用毒气,而且毒气的品种有了新的发展。毒气所造成的伤亡,连德国当局都没有估计到。使用毒气进行化学战,在欧洲各国遭到人民的一致谴责。科学家们更是指责这种不人道的行径。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哈伯曾一度被列入战争罪犯的名单中,1918年哈伯被授予诺贝尔化学奖更是引起了英法等国的强烈抗议。哈伯也因此在精神上受到很大的震动,战争结束不久,他害怕被当作战犯而逃到乡下约半年。

2.计算机与网络伦理

首先是对个人隐私的挑战。人的姓名、性别、身体状况、家庭状况、财产状况、社会生活背景资料在网络的空间中将会是一连串的符号。网络本身的开放性与这些符号的通用性对个人隐私的保护是一个挑战。保护个人隐私是一项社会基本的伦理要求,是人类文明进步的一个重要标志。在网络交往活动中,人们如何切实保护合法的个人隐私、如何防止把个人隐私作为谋取经济利益的手段,将成为人类社会在网络时代首当其冲的伦理难题。其次是知识产权的保护。网络经济的出现使知识产权的保护面临种种困惑。法律要保障知识首创者或所有者的权利,但知识产权的保护存在一个公平的道德问题。如果在网络上人们非法复制、使用有知识产权的软件是一种不道德行为,那么社会性的、公开性的知识由个人垄断而导致妨碍社会进步同样是一种不公平、不道德的行为。网络的普及越来越强烈地要求政府或社会处理好知识产权保护与知识网络资源的共享、合理利用两者相互矛盾的难题。第三是网络与邪教问题。如法轮功等,利用网络疯狂传播反人类的邪教思想,蛊惑民心,对广大网民的正常生活造成了严重干扰;如西方反华敌对势力,利用网络传播西方价值观,攻击、造谣、诬蔑中国共产党和人民政府,图谋和平演变;如黄色网站毒害青少年等。第四是网民的道德人格。随着网络经济、网络社会的不断扩展,所谓“因特网综合症”也在一些网民(尤其是一些“网虫”)身上发生了。在发达国家的一些“网虫”,可以没有家庭,可以辞去满意的工作,可以抛弃身边的亲人,但他们决不能没有网络。网络经济和网络社会导致家庭及社会价值观的改变。

3.生命与医学伦理

生命与医学领域的伦理问题比比皆是,克隆人问题、基因工程问题、基因组遗传信息的应用和隐私权问题、基因歧视问题、基因诊断与基因治疗问题、转基因食品与转基因农作物问题、遗传资源和多样性保护问题,以及基因武器问题等,不一而足。例如,基因技术在给人类带来巨大帮助的同时,也对人类文明产生了巨大的威胁:现代医疗、生育和基因等新技术已经和正在把神圣的人体推向了唯利是图的商品化市场,从血液、器官和组织、精子、卵子、子宫和婴儿,到细胞、基因和整个的肉体都被送上了明码标价的销售柜台。克隆人的实现,更将人置于客体化地位。克隆使个体的整个遗传基因蓝图被人为选择和决定,虽然由此产生的孩子仍被称之为“人”,而且之后的发展仍将按自然进程来发生,但我们将主要步骤用简单的方式来模仿原型造人,未来的克隆人与被克隆人之间父母、兄弟、姐妹关系不清,将给人类伦理带来很大恐慌。

基因技术的发展,一方面延长了人的生命,但另一方面也带来生命的质量问题。目前正在发生的正面影响是,透过基因改造工程,可以消除与基因有关的疾病;但负面影响是,人们可能干预自然,有意制造更聪明、更完美、更长寿的人类。但是,基因优生学是否会使我们成为“进化的商业制造者”?我们有责任提高未来后代人种的质量吗?如果基因技术的最终目标是人类的“完美”,那么一旦这个工程开始规模应用,它对社会的潜在后果将会如何?这将使人类干预自然、取代“上帝”,制作人与制作机器零件将没有太大的区别,世界成为精英的世界,文化、风格和个体的差异彻底消失,带来基因趋同、人种单一化的灾难性后果。基因技术在给人类带来巨大帮助的同时,也对人类文明产生了巨大的威胁:一方面会延长人类的寿命,另一方面也会影响生命的质量。

4.生态与环境伦理

人与自然环境的关系问题,自人类出现就已经存在,到近代开始成为带有普遍性的问题。近代工业以来,由于人类对自然资源的掠夺性开发,废水、废气和废渣等的任意排放,使生态环境严重污染,正常的生物链遭到破坏,大量的动物、植物面临灭绝,使得生态与环境领域的科学伦理表现得尤为突出。人类正是从现代的生态环境的危机(包括资源枯竭、人口膨胀、大气和水的严重污染、酸雨、干旱、沙漠化等)不但给现代人带来灾难,而且会危及后代。探讨环境方面的科技伦理学认为,要制止这种破坏,恢复或重建人类的美好家园,不但要控制人口增长,要植树造林、治理沙漠等,更要从根本上认识生态环境危机给人类带来的灾难,不但要调整现代人之间的各种利益关系,而且要搞好可持续发展,维护子孙后代的利益,给他们留下一个美好的生存空间。

下面几则例子很能说明科技发展与生态环境之间应注意协调的关系。

蒸汽机是近代最伟大的技术发明之一。蒸汽机用于矿山和工厂,就要消耗大量煤炭,从而释放二氧化碳等污染物质,而温室效应的直接原因就是二氧化碳的过量排放。汽车是现代便捷的交通工具,但汽车废气又是引起光化学烟雾的主要原因。高效农药的发明,促进了农业的增产,但广泛使用不仅给人类造成疾病威胁,殃及生态系统,致使包括鱼、鸟、人等的食物链遭到破坏。电冰箱等制冷设备的发明,使氟利昂这一良好的制冷剂大量被使用,而氟利昂却是臭氧层的“杀手”,在臭氧层一个氯离子就可破坏10万个臭氧分子。现代人工环境的建造及科技产品的生产,吞噬大量的自然原料,同时又源源不断地制造出自然无法“消化”的垃圾。

让我们来看一些事实。云南省东北部的东川、昭通等地,原先的生态环境很好,森林密布,水源充沛,如今是穷山恶水的著名贫困地区。原来东川富藏铜矿,昭通富藏硫矿,两地都用当地盛行毁林烧炭的土法炼铜、炼硫,弄得好端端的山谷寸草不生,土地成了强酸性。这难道是科技之过吗?此类事古已有之。四大文明古国之一的巴比伦,如今早已风光不再,古代文明成了历史的遗迹。其中一个重要原因,便是当地居民为了得到耕地,滥砍乱伐,毁灭了大片森林,使千里沃土成了不毛之地。据考古学研究,古代非洲森林茂密,气候宜人,由于人类活动和森林大火,昔日美丽富饶的非洲,终于成了今天的荒漠之地,教训是极其深刻的。

急功近利也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原因,北非的阿斯旺水坝可谓典型。尼罗河是世界第二大河,文明的发祥地之一。20世纪初,那里兴建了一座阿斯旺水坝。20世纪50年代,当地政府为了发展农业,决定改建该水坝。当时有两个方案可供选择:低坎方案和高坝方案。前者需要25年方能竣工,后者仅需6年即可完成。不少专家曾指出高坝方案可能带来严重的环境问题,得不偿失,但当时新上台的纳塞尔总统急功近利、好大喜功,毫不犹豫地采用了第二种方案,结果造成现在该地区贫瘠、海水倒蚀、血吸虫病传播等巨大社会问题。我国“大跃进”期间,为了“全民大炼钢铁“,不惜毁山毁林,砍伐大量树木,也是急功近利的一个典型。

5.工程伦理

工程伦理主要指工程技术人员在大型工程的设计、实施中的伦理问题。工程对社会和自然的影响越来越大,从而要求工程师对公众和自然切实负起伦理义务的呼声也越来越高。一项工程既涉及工程业主的利益,也涉及社会公众的利益,还涉及自然环境的利益,因此工程师也要肩负这三方面的伦理义务。工程伦理有四项道德规范:一是责任规范,包括决策者的责任、设计人员的责任、工程承包者的责任、每个人都应有的责任;二是公平规范,即利益分配应该是公平的;三是安全规范,包括工程设计安全和生态安全;四是风险规范,即充分考虑到工程建设带来的种种风险,并做出相应的防范措施,并强调应把生态伦理的思想贯穿到工程建设中去。

6.宇宙伦理

宇宙伦理涉及的问题是:如何保证宇航技术应用于人类的和平利益,而不是在这个领域进行军事竞赛;空间资源是人类的共同利益,如何平等地分配宇航利益;如何妥善处理太空垃圾。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