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工学结合培养模式下高职院校学生党建工作方法初探

工学结合培养模式下高职院校学生党建工作方法初探

时间:2022-09-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工学结合培养模式是教育部在2005年提出的具有中国特色的职业学校人才培养模式,也称为半工半读,要求学生把在校学习与企业实践结合起来,即在整个学习过程中,部分时间在学校学习和部分时间在企业工作,两个过程交替进行,从而促使学生工学相长,成为高素质技能型的人才。

工学结合培养模式下高职院校学生党建工作方法初探

王 晨

[摘 要]随着我国高职教育的迅速发展和高职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示范性高职院校的建设步伐正在随之不断加快,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模式也得到了进一步的完善。因此,现在高职院校都在积极推行工学结合培养模式,这是新形势下高职教育改革的重要发展方向,也是加快高职教育发展的根本出路。高职院校的学生党建工作和以往相比,也面临着许多新的机遇和挑战,出现了许多新的问题。对于高校的党组织建设来说,面临的问题是,如何对接新形势下人才培养的需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相信青年、依靠青年,进一步完善教育的内容和形式,对大学生党员进行以人为本人文化管理、以党员为主体的自我管理和以法律为基础的法制化管理相结合的管理,抓住新机遇,开拓新局面,提升学生党建工作水平。本文正是鉴于对工学结合培养模式下高校党组织的建设现状的思考,首先了解了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的基本内涵,其次介绍了高校学生党组织的重要性,然后探讨了高校学生党建面临的困境,最后在前两部分的基础上总结了加强高校党建工作的方法与策略。

[关键词]工学结合培养模式 大学生 党建工作

[作者简介]王晨,1982年出生,浙江建设职业技术学院学工部干事,讲师,本科,研究方向:学生思政。

当前,各高校在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和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等文件精神的引导下,为了更加适应社会发展和时代需要,更好地加强对大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大力推行了“工学结合”“实践能力培养”“校企合作”等职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了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高职院校的党建工作和以往相比,也发生了许多变化,目前高校大学生的思维相对独立,行为方式追求个性化,价值观趋向现实化,高职院校的党组织如何在这样的新形势下提升党建工作水平,以人为本,以学生为本,服务广大的党员和大学生,既是高校育人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高校青年工作的重点。当代大学生求知欲强,成才欲强,信息获得量大,渴望实现自身的理想与价值,如何做到基于工学结合培养模式,如何认清新形势,探索新思路,抓住新机遇,开拓新局面,通过提升学生党建工作水平,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职业能力和就业竞争力,把他们培养成合格的建设者,是高校党建工作者一个值得思考的重要问题。笔者正是鉴于此思考,对该问题提出几点粗浅的建议和看法。

一、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基本内涵

教育部原部长周济曾经在职业教育工学结合座谈会的讲话中强调:“实行工学结合、半工半读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需要,是遵循职业教育发展规律的本质要求;是坚持以就业为导向,有效促进学生就业的需要;是解决职业教育学费问题,帮助学生完成学业的需要。”工学结合培养模式是教育部在2005年提出的具有中国特色的职业学校人才培养模式,也称为半工半读,要求学生把在校学习与企业实践结合起来,即在整个学习过程中,部分时间在学校学习和部分时间在企业工作,两个过程交替进行,从而促使学生工学相长,成为高素质技能型的人才。学生实行劳动和学习两种行为之间的合作,重视学习和劳作的“双交叉”,强调学校和企业的“零距离”,这是职业教育培养技能型人才的最佳模式。

工学结合有四个基本特点:一是学生具有双重身份,学生、学徒合一;二是企业参与育人的过程,承担了培养人才的责任;三是学校理论学习与企业岗位实践交替进行,在做中学,在学中做;四是具有两个教学场所,教室、企业合一。通过工学结合这种新型育人模式,将工作与学习有机结合起来,不仅能使学生真切地体验工作实际,培养学习兴趣,增强工作能力,同时也使高职院校进一步了解企业、行业的发展需要,进一步走向社会,增强学校与社会、行业、企业的联系,提高学校对社会转换的适应能力,深化教学教育改革,提高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和实用性以及企业参与程度,实现学校、用人单位与学生三方共赢。

二、高职院校学生党建工作的重要性

(一)组织好党组织活动的需要

党的基层组织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组织好党组织的活动,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是时代赋予高校党组织的责任。高校党组织应积极组织大学生党员参加各类社会活动,鼓励和推动大学生创新,在工作中发光发热,推进大学生党员心理健康及精神文明创建活动。

(二)引导大学生正确政治导向的需要

大学生党员的教育管理工作是一项“润物细无声”的长期工作,是一项塑造心灵、提升品质的工程,在现代高校青年思想建设中,党组织的作用并未引起足够的重视,学生党员政治导向缺失现象还很严重,个人不同程度存在信用缺失、价值观偏离轨道等问题,而高校党组织的作用和重要性就必须在此时得以体现。

(三)维护好大学生合法权益的保障

高校党组织是切实代表校内党员利益的组织,它深入大学生,倾听呼声,了解意愿,把握大学生较为普遍的利益诉求,及时反映大学生关注的问题和要求,对涉及大学生党员利益的重大问题发表意见,积极参与和推动有关法规、政策的制定和落实。同时高校党组织也是依法维护大学生权益,依照法律法规和党的章程为大学生服务的组织。高校的党组织主要是以青年人为重点,维护了大学生党员的合法权益,积极为受到侵害的大学生提供法律援助和舆论支持,并发挥好社会监督的作用,配合高校内部有关部门坚决扫除损害大学生身心健康的社会丑恶现象,优化大学生的成长环境。

三、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下高职院校学生党建工作面临的困境

目前各大高职院校也都在积极推行“2+1”等生产劳动和企业实习相结合的学习模式,实行工学交替、任务驱动、项目导向、顶岗实习等有利于增强学生操作能力的教学模式,在安排校外的实践性教育教学环节占用时间比例较高,而且三年级学生在外顶岗实习往往比较分散,这样学生入党积极分子培训工作和学生党员发展工作很容易形成薄弱环节,尤其是学生党员再教育环节更容易缺失。目前高校党组织建设面临的主要困境在于:

(一)学生党员入党动机过于功利,党员意识淡漠

长期以来,高职院校在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育人目标下,教学过程中过于强调学生实践操作技能的培养,却忽略了学生职业道德和人文素质的教育,更忽视了高职院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生命线——学生党建工作。高职学生相对普通高校学生,大多数存在着不同程度的自卑感。部分学生因受市场经济的趋利性和功利主义思想的影响,为了满足个人虚荣心而入党,或将入党作为增强就业竞争力、找到好工作的筹码,由于入党动机不纯,他们把学习党的理论知识看作是任务,甚至是负担。部分学生党员没有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没有坚定的社会主义信念和共产主义信仰,而学生党组织对学生党员的思想、学习与生活方面的管理与考察也因为学校对学生党建工作的重视不够而流于形式、浮于表面。

(二)学生党员模范作用变小

高职院校学生党建工作在时效上有一道难以逾越的鸿沟,就是学生党员发展周期短、流动性大。一个学生要跨进党组织大门,被列为入党积极分子至少要一年时间,还要满足政治素质、学习成绩、平时工作表现等综合条件的标准。因此,发展学生党员工作多在大二开始,比较顺利的话也要到大三临毕业前才能发展为预备党员,到这时学生党员的比例会很高。但是,大三学生入党后大部分时间在校外进行毕业实习,有的学生甚至早已提前就业,这意味着不少学生刚发展就要离开学校,在校期间发挥作用的时间很有限,起不到模范作用,给高校学生党建带来了一些不利的影响。一方面,学校低年级的学生党员很少,急需能够发挥模范作用的带头人;而另一方面,毕业班的学生党员较多,但是处于实习期的学生党员忙于毕业择业,无暇投入学生工作。学校为社会输送了一名党员大学生,但学生在入党后的继续培养考察工作过早地中断,在一定意义上会影响学生新党员的进一步发展。而且,在上述情况下,学校始终无法形成上规模的学生党员群体,学生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无法在在校学生中充分体现出来。新发展的党员先锋模范作用还没有充分发挥就面临着实习与毕业,也没有办法及时参加组织生活,这就给学生党建工作带来了新的课题。

同时,由于目前高职院校中的学生党员数量不断增多,很多大学生党员都无法感受到党员先进性的存在。这种现状使不少党员有一种极为消极的平衡感,本应起到桥梁和纽带作用的学生党员却缺乏应有的荣誉感和责任感,政治上进心不强,组织观念淡薄,党员意识渐渐淡化,从而降低支部整体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使得党员的先锋队作用难以体现,也使得学生党组织建设难以为继。

(三)学生党员培养管理难度加大

在工学结合培养模式下,高职院校学生实习期大多数为非公有制企业或个体私营企业工作,这些单位不一定有制度齐全的党组织,这就容易造成他们的党组织关系无处可接转而只能留在学校。由于学生顶岗实习分布相对较散,加之不同企业排班不同,受时间、地点等因素制约,学生党员很难集中学习与讨论,这导致党的支部会议民主评议等活动难以开展。而实习生党员由于路途遥远、远离原籍等原因也无法参加原学校的党组织活动,更有部分学生党员经常换单位或远走他乡、杳无音信,导致组织上根本联系不到他们。同时,部分学生党员由于实习离校时间长,不能按时缴纳党费,有的甚至在实习离校前一次性提前交纳全年党费,有的则干脆委托在校同学代交等。而学校党组织往往对实习期间学生党员的管理与教育认识不足,这些因素都影响和制约着党组织对学生党员的培养与管理,致使党组织对学生党员的培养和管理难度加大。

(四)组织建设与心理建设难以适应新形势变化

在党的基层组织建设中,搞好组织建设是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打下良好基础的第一位任务。但是现实证明,高校党组织的组织建设还较为薄弱,在社会发展的大背景下,大学生党员的集体荣誉感削弱,个人意识和小团体意识增强,对基层党组织的设置方式和组织形式提出了考验。同时,高校仍然采用传统的党委——部门分党委(系党总支)——部门党组织三级组织形式,覆盖不到大学生党员的网络、手机等独立性越来越强的重要阵地,无法适应新形势的变化,而伴随着社会就业压力的增加,学生党员等优秀学生人才也面临着严酷的竞争和沉重的负担,在这样的客观条件下要做好大学生党员的心理健康工作则是高校党组织面临的困境之一。

四、工学结合培养模式下加强高校学生党建工作的方法分析

(一)注重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

高职院校党建工作与思想政治教育在根本任务上是一致的,都是围绕立德这一根本、树人这一核心,培养面向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需要的高技能型人才使命而开展工作。党建工作既抓组织建设,又抓思想教育,为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融合提供了契机。学生党建作为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突破口,首先要发挥学生党支部的作用,新生进校后,在入学教育时要对其进行理想信念教育,鼓励学生在政治上有更高追求,并对学生关心的相关问题进行解答。其次是对入党积极分子和学生党员加强党性教育,从而发挥学生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带动学生思想政治素养的整体提高。

高校党组织在学生党员发展过程中通过积极引导学生党员学会自省、慎独,就可以促使其经常检查自己的言行,思考自己的得与失、善与恶、对与错,开展积极的思想斗争,自觉纠正言行偏差,并不断对自己提出更高的道德要求,逐步完成从自发到自觉、从外表到内心、从被动到主动、从他律到自律的行为转变,从而使自己的职业道德修养提高到一个新的境界。

(二)严把学生党员发展质量关

1.针对高职学生党员发展的特点,高校党组织在发展学生党员时必须在早发展的基础上从严把关,努力做到公平公正、宁缺毋滥,不能盲目地吸收不合格的党组织成员。同时,党组织组织生活的内容要讲求针对性,即针对党组织的工作和党员大学生的思想实际,为提高党员的思想觉悟和基本素质服务。学生党支部一定要本着对党高度负责的态度,从确定入党积极分子、确定考察发展对象到群众意见征集、支部大会、党委讨论等各个环节,都必须严格按照相关规定执行,坚决杜绝发展人情党员和关系党员。对那些没有经过团组织推荐的、没有经过业余党校培训或者党校培训考试成绩不合格的、未经支部大会或支委会讨论的、经支部大会讨论通过但未经公示的、公示中群众有意见或发现有问题的,一律坚决不予发展或推迟发展。

2.学生党员发展过程中要定期加强党课教育。党课教育应遵循与党中央保持一致与科学性相结合的原则,以理服人与灌输相结合的原则。高校党课教育要以国家的大政方针、时事政策、党的基本知识和党的光荣传统为主要内容,开展理想、道德教育和学风建设教育等活动,使党员大学生真正感觉到作为一名党员的光荣感和责任感,认清自己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进程中所肩负的历史使命,提高大学生的精神境界,促进大学生全面和谐发展,从而实现人的个体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3.加强党建带动团建工作,充分发挥各类学生社团的思想教育功能。学生社团多数是学生的自愿组织,在很大程度上满足了不同类型学生群体的爱好与需求。要做好党建带动团建工作,首先团组织要从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高度加强对各类社团的积极引导,使其成为培养大学生综合素质、树立正确人生观及科学方法的学生群体组织。其次要把团的建设作为党建工作的重要内容纳入总体规划,采取党团共建、联建的形式,不断提高团的阵地建有率和利用率,将党的宣传、活动阵地建设与团的阵地建设相结合,构筑目标共订、内容衔接、机制配套、相互促进的党建带团建目标管理机制。

(三)以服务岗位为标准,不断完善学生党员顶岗实习机制建设

在单位顶岗实习的学生党员,由于客观条件的限制,党组织的培养考察教育相对滞后,社会上的种种不良现象尤其是多元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会对他们产生强烈的影响。为此,党组织必须制定实习生党员管理办法,为每一位实习学生党员指定一位教师党员作为其培养联系人,引导、帮助他们客观地认识自我、正确定位,将个人自我价值的实现与社会发展的客观现实相联系。要做到“学生到哪里,党组织建设到哪里”的工作模式,除了通过培养联系人之外,辅导员、教师也应采取不定期到实习单位面谈、电话交谈、QQ群以及飞信群等方式了解入党积极分子的思想状况和实习表现情况,还应给已经发展为预备党员的大三学生“压担子”,试行联系培养人助理制,即让联系培养人助理在他们离校顶岗实习前进行党建工作方面的专门培训,分配具体的工作任务,提出明确的工作方法和目标,同时,要求其定期向支部递交思想汇报,定期与培养联系人用电话或其他方式联系。实习结束后,学校党组织将根据单位考察意见、培养联系人的跟踪调查情况及平时表现对实习生党员做出实习期考察鉴定。

五、结论

党中央高度重视在青年大学生中发展党员工作,高职院校作为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培养的重要阵地,是向社会输送高素质新鲜血液的重要渠道。高职学生党员直接面向生产、建设、管理和服务第一线就业,其思想观念、能力素质、作风形象直接关系到社会基层党组织战斗力的发挥。通过高校党组织对大学生党员的思想和心理的把关,高校党组织必将对社会主流文化乃至整个和谐社会的构建发挥巨大的作用。高职教育由于发展时间较短,在高校学生党建工作中还有很多需要完善和欠缺的地方,还没有形成一套规范合理的工作机制,工学结合培养模式下的高职院校学生党建工作同样需要深入研究和探索,高校党组织必须结合自己的特点,完善工作机制,创新工作方法,不断开创学生党建工作的新局面,才能保证高职院校党建工作的动态化、全程化发展。

[参考文献]

[1]漆玲.和谐社会思想的由来[M].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06.

[2]傅治平.和谐社会导论[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5.

[3]韩雪.从多元到和谐:和谐社会的构建[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6.

[4]李逸凡.高职院校党建与思想政治工作研究[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5.

[5]张瑶祥.高职教育工学结合培养模式问题的探讨[J].职业圈,2007(7).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