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文化建设思想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

文化建设思想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

时间:2022-09-1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文化建设思想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岳艳斐摘要:文化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马克思主义文化建设理论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结晶。一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就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笔者认为中国共产党的文化建设历程便也可以理解为马克思主义文化建设理论中国化的历程。1马克思主义经典理论对文化建设的论述要学习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无疑首先要弄清楚文化这个概念。

文化建设思想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

岳艳斐

(西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重庆,400715)

摘 要:文化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马克思主义文化建设理论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结晶。在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指导的基础上,我国的文化建设经历了探索、挫折、恢复和发展、完善和创新四个阶段。本文总结我国在文化建设不同阶段和时期中的经验教训,以为引领新时期我国文化建设提供一些建议。

关键词:文化建设 中国化 理论 实践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概括地讲是指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与传统文化相结合。这里的结合是涵盖多个方面的,包括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等,新时期文化建设与马克思主义的结合表现得更为突出。一部中国共产党历史就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笔者认为中国共产党的文化建设历程便也可以理解为马克思主义文化建设理论中国化的历程。

1 马克思主义经典理论对文化建设的论述

要学习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无疑首先要弄清楚文化这个概念。文化是一个很广泛的概念,对文化的定义有多种,笔者个人比较认同社会学角度上的定义,把文化分为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文化,是指人类创造的一切物质产品和精神产品的总和;而狭义的文化,是指语言、文学、艺术及一切意识形态在内的精神产品。[1]日常生活中我们所说的文化均指狭义的文化,而且从文化理论和文化建设来讲,应该使用狭义的理解,即便如此,文化建设的具体内容还是包括很多复杂的现象,包括国家意识形态建设、道德伦理建设、科学技术的创新、哲学社会科学建设、全民素质教育建设、文学艺术的繁荣和现代化大众媒体的建设七个方面。[2]本文主要从个别方面进行简单的论述。

马克思、恩格斯等早期革命思想家由于所处的时代环境和历史条件限制,对文化建设理论研究比较薄弱,没有提出系统独立的论述。他们主要是从哲学的唯物主义反映论出发对文化建设做了世界观、方法论的指导,其实质就是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根据文化建设的一般规律,特别是共产党的执政文化建设的历史和现实经验,而提出的一系列重要的观点和基本原理。马克思、恩格斯提出:“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制约着整个社会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过程”,[3]对于文化建设要有正确的理论指导。恩格斯说:“我们党有个很大的优点,就是有一个新的科学的观点作为理论的基础。”[4]“只有清晰的理论分析才能在错综复杂的事实中知名正确的道路。”[5]列宁在继承了马克思、恩格斯的思想后指出:“现代历史的全部经验,特别是枟共产党宣言枠发表后半个多世纪以来世界各国无产阶级的革命斗争,都无可争辩的证明,只有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才正确地反映了革命无产阶级的利益、观点和文化。”[6]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文化建设也涉及如何对待传统文化,列宁指出:“马克思主义这一革命无产阶级的思想体系赢得了世界历史性的意义,是因为它并没有抛弃资产阶级时代最宝贵的成就,相反却吸收和改造了两千多年来人类思想和文化发展中一切有价值的东西。只有在这个基础上,按照这个方向,在无产阶级专政的实际经验的鼓舞下继续进行工作,才能认为是发展真正的无产阶级文化。”[7]对于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宣传和教育方面,强调广泛地进行宣传教育工作,克服旧制度遗留下来的旧习惯、旧风气,树立新思想、新观点和新作风。列宁认为:“每一个鼓动员都应该是国家派出的指导者”,[8]“应当既以理论家的身份,又以宣传员的身份,又以组织者的身份‘到居民的一切阶级中去。”[9]可以看出,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对文化建设的相关论述都是关于服务于宣传、服务于政治而进行的思考。当然,这并不能否定其对文化建设理论的思考和贡献。当时独特的历史条件和社会形势限制了理论思考的深度和广度。因为,对文化建设的认识和思考是源自实践的刺激,总是根据实践的需要去丰富和深入的。[10]

2 党在各个时期和阶段文化建设的理论与实践

文化建设是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党和国家的发展过程中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和指导意义。党在不同的阶段和时期,将马克思主义的文化建设理论与中国的实际相结合形成了中国化文化建设理论,并根据该理论指导着文化建设的实践。对于文化建设的发展进程可以划分为四个阶段。

2.1 文化建设思想与实践的探索阶段

毛泽东对文化建设思想的探索是多方面的,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与中国革命和建设实际相结合,迈出了文化建设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步。

(1)从农村文化到苏区文化

毛泽东是农民子弟,生长在农村,最了解中国农民没有文化的痛苦。五四运动之后马克思主义虽然在中国已经开始传播,但农村的文化还是比较落后,毛泽东领导多次农民运动后得出结论:“中国历来只有地主有文化,农民没有文化。可是地主的文化是由农民造成的。”[11]把先进文化的传播与农民的实际需要相结合,帮助农民改造旧文化,废除旧习俗,开展妇女思想解放和婚姻解放,并帮助农民从反对“洋学”转向“大办其夜学”。毛泽东领导的农村文化的发展使农民的文化程度迅速地提高了。苏区文化是中国先进文化建设的一个雏形,主要体现在红军革命队伍的文化建设之中。根据当时的革命背景和形势,主要的文化建设集中在对红军的思想工作上,要求“党指挥枪”“学习三大纪律八项注意”以及用文字、图画、口头等各种方式,在红军中宣传先进文化。

(2)从苏区文化到抗日文化

1936年11月22日毛泽东在陕北保安发表的枟在中国文艺协会成立大会上的讲话枠中指出,“过去我们都是干武的。现在我们不但要武的,我们也要文的了,我们要文武双全。”“要从文的方面去说服那些不愿停止内战者,从文的方面去宣传教育全国民众团结抗日。”如果说苏区文化主要是针对红军的一种阶级形态的文化,那么抗日文化最显著的特点就是阶级立场和民族立场相结合的文化,是文化的抗日统一战线。抗日根据地的多数文艺作品也都是宣传抗日英雄、叙述抗日故事等,“我们做文章、画图画、演戏、-歌,都要表现抗日民族统一战线。”[12]

(3)从抗日文化到延安文化

在抗日文化和延安文化之间,在文化上为了抵抗国民党的反共高潮,1940年毛泽东发表枟新民主主义论枠,提出和阐述了新民主主义的文化理论,指出:“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就是人民大众反帝反封建的文化,就是新民主主义的文化,就是中华民族的新文化。”[13]新民主主义文化是在抗日文化的基础上提出的,是统一战线文化中*导的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有了这个前进方向,才有了抗日根据地和延安文化的异常繁荣。在1942年5月延安文艺座谈会上,毛泽东阐明了革命文艺为人民群众、首先是为工农兵服务的根本方向。会后,文艺界开始整风学习。在延安,积极开展文化教育工作,吸收大批知识分子来参加民族解放战争,成立各种文学、文艺团体,并陆续创办大批学校,发展干部教育。

(4)从解放文化到新中国成立后的文化建设高潮

解放战争时期的文化建设主要是为解放战争服务的,培养和训练大批能够管理军事、政治、经济、党务、文化教育等各方面工作的干部,并提高了所有干部的理论水平。[14]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作了一个文化方面的描述和畅想,在1949年9月21日人民政协第一届全体会议上致开幕词时说:“随着经济建设的高潮的到来,不可避免地将要出现一个文化建设的高潮。”之后进行了一系列的文化建设措施,对旧有的教育体制进行了改革,加快人才的培养和知识分子思想的改造:科学工作方面,成立了中国科学院;文艺方面,继承和发扬民族传统文化中的优良传统,重点发展人民的文学、艺术、戏剧、电影等文化事业,涌现了大批丰富的文艺作品,小说枟太阳照在桑乾河上枠枟暴风骤雨枠、歌剧枟白毛女枠、歌曲枟歌-祖国枠、电影枟钢铁战士枠等都是这一时期的代表。对于文化事业的繁荣发展,毛泽东认为要实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1956年4月的政治局扩大会议上,毛泽东指出:“艺术问题上的百花齐放,学术问题上的百家争鸣,我看应该成为我们的方针。”5月2日,在最高国务会议第七次会议上正式宣布“双百”是我们发展科学文化事业的方针。[15]然而这一文化方针也经历了曲折的发展过程。

2.2 文化建设思想与实践遭到破坏和艰难曲折发展的阶段

“双百”方针提出后不久就遭受到了挫折,从1957年开始党和国家陷入了反右派扩大化的斗争中,社会各方面的发展开始偏离正确的轨道,文化建设也遭受到同经济改造过于追求“公”同样的待遇,对文化改造追求过“纯”,由于毛泽东对形势的估计过于严重,认为“阶级矛盾还没有完全解决,表现在意识形态方面的还将在一个长时期内存在”。认为经济改造完成了,但并不意味着文化意识改造的结束,以及在社会主义新社会也会出现新的错误思想。[16]对于文化内容,认为只有延安文化才是先进文化的创造源头,其他的诸多学派和诸多文化都应该全盘否定,对于过去的封建传统文化和西方文化也全盘否定,以政治批判的方式来推进文化改造,各种文化只能是一言堂,否则就要被戴帽子,我国的文化建设被笼罩在乌云之下。

在遭受了反右派斗争扩大化的严重危害后,党中央和中央政府逐步认识到要对农业、工业等进行一定的调整,与经济的调整相配合,文化工作也在各方面进行了调整,主要是调整党和知识分子的关系,正确对待知识分子以及继续贯彻文艺工作中的“双百”方针,不用行政的方法对文化实行强制和专断,正确对待传统文化和西方资本主义文化。“七千人大会”后,党对知识分子政策及科学教育文艺进行了进一步的调整,之后,文学艺术的发展出现了生机。在纪念毛泽东在枟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枠发表20周年之际,广大文艺工作者向全国提出了“为最广大人民群众服务”的口号,并涌现了大批优秀作品,如电影和舞台剧枟革命家庭枠枟红旗谱枠枟红色娘子军枠枟林海雪原枠枟英雄儿女枠等。

然而,党内错误思想的根源并没有消除,在短暂的恢复和繁荣后,党和国家陷入了更深的灾难之中,由于毛泽东对党内和阶级斗争的形势估计不足,导致了一场从文化领域开始的“文化大革命”的爆发。这场革命以对枟海瑞罢官枠的批判为导火线,之后开始对学术界、教育界、新闻界、出版界的资产阶级反动思想进行彻底批判进而发展为夺取领导权的“政治大革命”,全国陷入动乱之中,文化建设也是万马齐喑。总之,“文化大革命”对我国文化建设造成了极大的破坏,使文化事业出现严重的倒退,新中国建立后多部故事片被打成“毒草”,禁止发行上映;教育思想被扭曲,专家、学者及各领域的知识分子也受到严重的冲击迫害;学校关闭、学生停课、文化园地荒芜,科研机构被撤销,[17]这些都严重影响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事业的发展。

2.3 文化建设思想与实践的恢复和发展阶段

毛泽东思想可以说是文化建设思想中国化的一种理论成果,但他晚年的错误也是事实,其失误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对马克思主义的认识出现了偏差,理论和实践没有很好地结合。邓小平虽然在毛泽东执政时期也提出过很多文化建设的理论和实践,但其对文化建设的恢复和发展似乎影响更大。“文化大革命”结束后,中国面临着艰难的选择,当时党的主要领导人华国锋提出“凡是毛主席作出的决策,我们都坚决拥护,凡是毛主席的指示,我们都始终不渝地遵循”的错误方针,使得文化建设的恢复仍举步维艰。在这种徘徊阶段,邓小平平反冤假错案、澄清教育科学文艺领域的是非,正确分析和评价了毛泽东思想,指出:“要用准确的完整的毛泽东思想来指导我们全党、全军和全国人民,把我们党的事业、社会主义的事业和共产主义运动的事业推向前进。”[18]对此,开展了一场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并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上提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恢复了党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是中国先进文化的起点,也是文化建设从恢复到发展的起点。

随着思想解放和拨乱反正的深入,我国的文化建设很快出现了新气象。首先是在教育和科技方面,恢复知识分子的名誉和地位,提出“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口号,并在体制上恢复了高考,提出科学技术的现代化,科研机构也从1976年的64个发展到1978年底的110个。在教育和科技领域发展的带动下,文艺也春意盎然,小说枟老师枠枟蝴蝶枠、诗歌枟小草在-歌枠、话剧枟于无声处枠枟曙光枠、歌曲枟祝酒歌枠枟我们的生活充满阳光枠、油画枟父亲枠等作品脱颖而出。在思想上摒弃了“以阶级斗争为纲”的文化范式,确立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文化范式。随着经济的发展、物质文明的提高,邓小平开始认识到“我们要在建设高度物质文明的同时,提高全民族的科学文化水平,发展高尚的丰富多彩的文化生活,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19]同时,提出了精神文明建设的任务是教育人民要坚持“五讲四美三热爱”,做到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和有纪律。

邓小平对文化建设中国化的理论和实践具有重大的贡献。在文化建设的指导方针上,继承毛泽东提出的“双百”方针,并对过去提出的文艺为政治服务的口号进行了更新,即文艺“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指导方针,同时又结合新的形势并加以发展,进一步提出要把“不抓辫子、不戴帽子、不打棍子”的“三不主义”与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相统一。总结“文化大革命”的教训和新时期文化建设的发展,更加重视教育和法律,通过教育解决思想问题,通过完善法制体系,建设崇尚法治精神的法治国家。

2.4 文化建设思想与实践中国化的进一步完善和创新阶段

新世纪新阶段,从我国所处的时代背景出发,进一步发展和完善文化建设事业,势在必行。市场经济的飞速发展,物质生活的提高,既为文化建设的发展创造了条件,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经济体制的不断变革要求文化体制也进行相应的变革。以江泽民为核心的第三代领导集体在十三届七中全会上对什么是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作了初步总结,对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内容也进行了初步论述,“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继承和发扬祖国优秀文化遗产,借鉴和吸收世界上一切优秀文化成果,不断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之后,1991年在纪念党成立70周年大会上,江泽民第一次正式阐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成为文化建设事业认识的升华。重视文化建设的战略地位,指出文化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保证,是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体现,是综合国力的重要体现,并将文化建设提升到党的建设的新的高度,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中指出“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而文化建设坚持什么方向,江泽民在建党80周年的讲话中提到我国的文化是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而文化建设的目标是在继承马克思主义的“个人的全面的自由的发展”理论基础上坚持人的全面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还强调要有民族精神和创新精神,才能与时俱进。[20]

关于精神文明建设,新时期的领导集体提出要重在建设。因而在实践方面,积极进行文化体制改革、重视知识分子、加大文化建设投入,提出“科教兴国”和“以德治国”的文化建设方略,在新时期的实践中也形成了1998年“抗洪精神”和2003年的“抗击非典”精神等。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指导下,坚持“提*多样性,弘扬主旋律”文化建设方针,完善和创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在世情、党情和国情发生深刻变化的前提下,人们的物质生活日趋丰富和提高,而精神生活却难以跟上脚步、满足需求,这就必须把文化建设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为此,以胡锦涛总书记的党中央,在继承和总结以往的文化建设成果和经验的基础上,明确了新阶段文化建设的任务和方向,提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谐文化建设之路。在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上提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这一引领文化建设主旋律的科学命题,主要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即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这一理论体系在整个社会价值体系中居于核心地位,发挥着主导作用,决定着整个价值体系的基本特征和基本方向,之后又在十七大报告中提出“科学发展观”的重要指导思想,进一步完善了这一理论体系。十七大报告指出:“丰富精神文化生活越来越成为我国人民的热切愿望,要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并把“建设和谐文化,培育文明风尚”列为“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重要任务,强调“和谐文化使全体人民团结进步的重要精神支撑”。[21]

实践方法上提出科教兴国和人才战略强国,成功举办了以“绿色奥运、科技奥运、人文奥运”为主题的2008年北京奥运会,针对新阶段的文化多样性,提出“八荣八耻”的道德观念,对网络、电视、电影、歌曲等文艺领域*导了反对“庸俗、低俗和媚俗”的反“三俗”文化。2011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90周年,胡锦涛总书记在七一讲话中总结90年来的重要成就就是开辟了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建设了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民主政治、先进文化、和谐社会。文化建设方面指出:“在前进道路上,我们要继续大力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坚定不移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22]

3 总结经验和教训,引领未来文化建设的前进方向

总结不同时期和不同阶段文化建设的理论成果,一般研究当前各个文化建设领域和时期先进性、重要性的居多,而分析和总结党在不同时期,领导新民主主义文化和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历史经验的研究较少。只有总结经验和教训,采取适当的实践措施,才能继续引领未来文化建设的前进方向。

3.1 文化建设不仅要中国化而且要大众化

文化建设不仅要实现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中国化,更重要的是要增强文化建设的可操作性与先进文化的感召力,注重文化体制改革,特别是对文化传播载体的改革,使文化真正贯彻到广大人民群众中去,实现文化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大众化。不能只把文化建设停留在党的文件和上层领导和干部中间,要真正让广大人民群众学习和实施,这样才能起到文化建设的真正作用,在人民群众中形成先进文化的学习氛围,提高人民群众的思想和文化素质,帮助人民群众形成一种共同的思想意识、价值观念,进而上升为一种共同追求的文化信仰,增强人们的社会认同感和精神凝聚力,从而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发挥文化建设促进经济、政治和社会健康发展的积极作用。具体要做的就是分析先进文化和人民群众双方的特点,采用适当的方法和措施获得人民群众的认同,并转化为人民群众的自觉实践。现实最有效的措施就是将先进文化与已深深扎根在人民群众中的传统文化结合,加大先进文化在人民群众中的宣传,用人民群众所喜闻乐见的方式进行宣传,如此才能被群众所接受并转化为自己的自觉实践。

3.2 提*多样性,坚持主旋律

纵观以往的文化建设经验和教训,我们坚持了文化建设的主流意识形态,我们各方面的建设就能按照正确的方向取得发展和进步,如果背离了主流思想的指导,我们的事业就要遭受挫折,包括文化建设。因此只有处理好文化建设和主流思想意识的关系,才能引领文化的前进方向。尤其是在当今党情、国情、世情发生深刻变化的情况下,文化发展也日趋世界化,西方国家的各种文化也传入我国,影响着人们尤其是青年一代的价值观,文化发展的多元化也对主流的文化思想意识提出了严峻的挑战,产生了一些消极的影响,如拜金主义、本位主义、利己主义、享乐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等消极的文化思想逐渐侵蚀着广大人民群众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使人们形成一定的信仰危机。因此,加强新时期文化建设的主流思想意识的主导地位迫在眉睫。这就要求我们首先要做好新时期的文化主流思想的宣传,但这一宣传不仅仅是理论上的宣传更重要的是现实实践的贯彻,不做语言的巨人行动的矮子;其次,要正确对待外来文化,不要只是一味地排外,新时期排外思想是无济于事的,要与外来文化相互借鉴和交流,融会贯通,用我们的文化来改造和学习外来文化,使文化能够在不偏离正确方向的基础上实现多样性的融合。

3.3 有重点的把握不同时期文化建设的对象

不同时期,根据国家所处的时代环境和历史条件,文化建设的主题和对象也不同。毛泽东领导的革命和战争时期,农民在新民主主义革命中占据主体地位,不仅在人数上而且在力量上都处于优势地位,因此革命的实质就是农民的革命和战争,农民是文化建设的主体和对象,毛泽东进行农民运动考察,发展农村文化,抓住了农民这一文化建设的重点,才能领导革命取得胜利,才能带领文化建设向前发展。新时期新阶段,青年成为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我们的一些事业只有赢得广大青年、依靠广大青年才能取得胜利。胡锦涛总书记在庆祝建党90周年大会上也提出:“青年是我们党的未来和希望,全党要关注青年、关心青年、关爱青年,倾听青年心声,鼓励青年成长,支持青年创业。”[23]只有把握新时期文化建设的主题和对象才能抓住重点、关键,审时度势地促进文化建设更好更快地发展。

回顾历史,反思历史,展望未来。我国文化建设的历史发展进程就是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与中国革命、建设实际相结合的中国化进程。十七届六中全会中审议通过了枟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枠,胡锦涛总书记在会上作了重要讲话,“全会研究了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认为总结我国文化改革发展的丰富实践和宝贵经验,研究部署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进一步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对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24]总结以往文化建设理论和实践的经验和教训,解放思想、勇于创新、锐意进取,进而推动文化建设继续大繁荣、大发展。

参考文献

[1]黄柟森.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与中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J].文化生活.

[2]周彦杰.一本系统论述文化建设的专著[J].文苑撷英.

[3]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217.

[4]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39-40.

[5]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7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1:283.

[6][7]列宁.列宁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299.

[8]列宁.列宁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309.

[9]列宁.列宁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366.

[10]陈晋,王均伟.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与中国先进文化[M].广州:广东教育出版社,2003:33,59.

[11]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39.

[12]陈晋,王均伟.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与中国先进文化[M].广州:广东教育出版社,2003:63.

[13]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708-709.

[14]中国共产党历史:第1卷(1921—1949)下册[M].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2011:769.

[15]胡绳.中国共产党的七十年[M].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1991:312页.中国共产党历史:第1卷(1921—1949)下册[M].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2011:150-153.邓力群.伟人毛泽东丛书—毛泽东的文化思想[M].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4:79.

[16]陈晋,王均伟.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与中国先进文化[M].广州:广东教育出版社,2003:117-118.

[17]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中国共产党历史:第2卷(1949—1978)下册[M].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2011:753,968.胡绳.中国共产党的七十年[M].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1991:422,436.

[18]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42.

[19]邓小平.在中国文学艺术工作者第四次代表大会上的祝辞[M]//邓小平.邓小平文艺.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0:4-5.

[20]陈晋,王均伟.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与中国先进文化[M].广州:广东教育出版

社,2003:272.

[21]唐日梅,杨哲.党的四代领导集体关于文化建设思想的发展和创新[J].沈阳建筑大学学报,2010(2):229.

[22][23]胡锦涛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1-07-01.

[24]十七届六中全会在京举行 胡锦涛作重要讲话[EB/OL].http://cpc.people.com.cn/GB/64093/64094/15940258.html.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