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加强和改进师德建设

加强和改进师德建设

时间:2022-05-12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教师队伍的师德水平和全面素质亟待进一步提高,师德建设工作亟待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师德建设的制度环境亟待进一步改善。在新的历史时期,加强和改进师德建设是一项刻不容缓的紧迫任务。在加强和改进教师思想政治教育、职业理想教育、职业道德教育的同时,重视法制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

相关链接

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师德建设的意见

教师〔2005〕1号

为全面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精神,现就加强和改进师德建设工作提出如下意见。

一、充分认识新时期加强和改进师德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1.加强和改进师德建设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根本保证,是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青少年学生思想道德建设和思想政治教育的迫切要求。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青少年学生成长的引路人。教师的思想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平直接关系到大中小学德育工作状况和亿万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关系到国家的前途命运和民族的未来。我们要从确保党的事业后继有人和社会主义事业兴旺发达的高度,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高度,从落实科学发展观,落实科教兴国、人才强国战略的高度,充分认识新时期加强和改进师德建设的重要意义。

2.党和政府高度重视教师队伍建设。长期以来,广大教师教书育人、敬业奉献,赢得了全社会的尊重。同时也必须看到,在市场经济条件和开放环境下,学校教育和师德建设工作面临许多新情况新问题和新的挑战;人民大众对于优质教育日益增长的需求,对教师素质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师德建设工作还存在许多不适应的方面和薄弱环节。教师队伍的师德水平和全面素质亟待进一步提高,师德建设工作亟待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师德建设的制度环境亟待进一步改善。在新的历史时期,加强和改进师德建设是一项刻不容缓的紧迫任务。

二、加强和改进师德建设的总体要求和主要任务

3.加强和改进师德建设的总体要求是: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紧紧围绕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全面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和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要求,以热爱学生、教书育人为核心,以“学为人师、行为世范”为准则,以提高教师思想政治素质、职业理想和职业道德水平为重点,弘扬高尚师德,力行师德规范,强化师德教育,优化制度环境,不断提高师德水平,造就忠诚于人民教育事业、为人民服务、让人民满意的教师队伍,为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出新贡献。

4.提高教师的思想政治素质。广大教师要认真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自觉抵制各种错误思潮和腐朽思想文化的影响;牢固确立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共同理想和坚定信念;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拥护社会主义,热爱祖国,热爱人民;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拥护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在大是大非问题上,立场坚定,旗帜鲜明。要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接触实际,了解国情。要认真学习宪法和有关法律法规,坚持学术研究无禁区、课堂讲授有纪律,严格教育教学纪律。要高度重视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和思想政治教育,以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影响和引领学生。

5.树立正确的教师职业理想。广大教师要有强烈的职业光荣感、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以培育优秀人才、发展先进文化和推进社会进步为己任,站在时代的前列,努力成为为人民服务的践履笃行的典范。要志存高远,爱岗敬业,忠于职守,乐于奉献,自觉地履行教书育人的神圣职责,以高尚的情操引导学生全面发展。要正确处理个人与社会的关系,反对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把本职工作、个人理想与祖国的繁荣富强紧密联系在一起。

6.提高教师的职业道德水平。广大教师要坚持社会主义教育方向,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遵守法律法规;树立先进教育理念,自觉遵循教育规律,积极推进教育创新,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不断提高教育质量;牢固树立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思想,全面关心学生成长,热爱学生,尊重学生,公平公正对待学生,严格要求学生,因材施教,循循善诱,形成相互激励、教学相长的师生关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自觉加强师德修养,模范遵守职业道德规范,以身作则,言传身教,为人师表,以自己良好的思想和道德风范去影响和培养学生;大力提倡求真务实、勇于创新、严谨自律的治学态度和学术精神,团结合作,协力攻关、共同进步的团队精神,努力发扬优良的学术风气。坚持科学精神,模范遵守学术道德规范,潜心钻研,实事求是,严谨笃学,成为热爱学习、终身学习和锐意创新的楷模。

7.着力解决师德建设中的突出问题。要坚决反对教师讥讽、歧视、侮辱学生,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的行为;坚决反对向学生推销教辅资料及其他商品,索要或接受学生、家长财物等以教谋私的行为;坚决反对在科研工作中弄虚作假、抄袭剽窃等违背学术规范,侵占他人劳动成果的不端行为;坚决反对在招生、考试等工作中的不正之风和违纪违法行为;严厉惩处败坏教师声誉的失德行为。

8.积极推进师德建设工作改进创新。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师德建设工作必须积极推进观念创新、制度创新。要努力探索新形势下师德建设的特点和规律,在内容、形式、方法、手段、机制等方面不断改进和创新,特别要在增强时代感,加强针对性、实效性上下功夫,讲究实际效果,克服形式主义,使师德建设更加贴近实际、贴近教师,把师德规范的主要内容具体化、规范化,使之成为全体教师普遍认同的行为准则,并自觉按照师德规范要求履行教师职责。

三、加强和改进师德建设的主要措施

9.强化师德教育。多渠道、分层次地开展各种形式的师德教育。在加强和改进教师思想政治教育、职业理想教育、职业道德教育的同时,重视法制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加强学风和学术规范教育。建立和完善各级各类学校德育工作者培训制度。对学校班主任、辅导员等德育工作者进行师德教育专题培训。建立和完善新教师岗前师德教育制度。各级各类师范院校和举办教师教育的综合大学,都要适应新的要求,将教师职业道德教育列为教师培养和职后培训的重要环节。要把师德教育作为新一轮中小学教师全员培训的首要任务和重点内容。

10.加强师德宣传。每年教师节组织师德主题教育活动,以庆祝教师节和表彰优秀教师为契机,集中开展师德宣传教育活动;在三年一次全国性的教师和教育工作者表彰奖励中,表彰师德标兵,优秀班主任、辅导员、德育工作者和德育工作先进集体;组织师德典型重点宣传和优秀教师报告团活动,大力褒奖人民教师的高尚师德,广泛宣传模范教师先进事迹,展现当代教师的精神风貌,进一步倡导尊师重教的良好社会风尚;举办师德论坛,促进师德建设的理论创新、制度创新和管理创新,推动师德建设工作实现科学化、制度化。

11.严格考核管理。进一步完善教师资格认定和新教师聘用制度,把思想政治素质、思想道德品质作为必备条件和重要考察内容;建立师德考评制度,将师德表现作为教师年度考核、职务聘任、派出进修和评优奖励等的重要依据。对师德表现不佳的教师要及时劝诫,经劝诫仍不改正的,要进行严肃处理。对有严重失德行为、影响恶劣者一律撤销教师资格并予以解聘。建立师德问题报告制度和舆论监督的有效机制。将师德建设作为学校办学质量和水平评估的重要指标。

12.加强制度建设。修订《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制定《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建立师德建设工作评估制度,构建科学有效的师德建设工作监督评估体系。抓紧研究制订科学合理的教师评价方法和指标体系,完善相关政策,体现正确导向,为师德建设提供制度保障。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要因地因校制宜,制订可操作的实施办法,完善师德建设规章制度,建立师德建设长效机制

四、切实加强对师德建设的领导

13.要将教师工作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特别是教师职业道德建设。要大力弘扬尊师重教的优良传统,千方百计地为广大教师办实事、办好事,不断改善教师的工作、学习和生活条件,为教师教书育人创造更为良好的社会环境。全社会都要关心和支持师德工作。要坚持团结鼓劲、正面宣传为主的方针,大力宣传人民教师的先进典型和模范事迹,为师德建设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14.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把师德建设作为一项事关教育工作全局的大事,纳入教育事业总体规划,加强领导,统筹部署,切实做到制度落实、组织落实、任务落实。要将师德建设作为考核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形成主要领导亲自抓、相关部门各负其责、有关方面大力支持的领导体制和统一领导、分工负责、协调一致的工作格局。教育部建立师德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协调全国师德建设工作。各地教育行政部门也要建立相应的工作机制,保证师德建设工作落到实处。要充分发挥教育工会等教师行业组织在教师职业道德建设中的积极作用。

15.各级各类学校要把师德建设摆在教师工作的首位,贯穿于管理工作的全过程。学校主要领导要亲自抓师德建设。高校党委要切实把师德建设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加强领导,统一规划,开展一次以师德建设为主要内容的教师轮训,在此基础上,做到经常化、制度化。学校基层党组织、广大党员教师要充分发挥政治核心和先锋模范作用。学校教代会和群团组织紧密配合,学生、家长和社会积极参与,形成加强和推进师德建设的合力

2005年1月13日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节选

2010年07月30日

(五十一)建设高素质教师队伍。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有好的教师,才有好的教育。提高教师地位,维护教师权益,改善教师待遇,使教师成为受人尊重的职业。严格教师资质,提升教师素质,努力造就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

(五十二)加强师德建设。加强教师职业理想和职业道德教育,增强广大教师教书育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教师要关爱学生,严谨笃学,淡泊名利,自尊自律,以人格魅力和学识魅力教育感染学生,做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将师德表现作为教师考核、聘任(聘用)和评价的首要内容。采取综合措施,建立长效机制,形成良好学术道德和学术风气,克服学术浮躁,查处学术不端行为。

国务院关于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节选

国发〔2012〕41号

(五)构建师德建设长效机制。建立健全教育、宣传、考核、监督与奖惩相结合的师德建设工作机制。开展各种形式的师德教育,把教师职业理想、职业道德、学术规范以及心理健康教育融入职前培养、准入、职后培训和管理的全过程。加大优秀师德典型宣传力度,促进形成重德养德的良好风气。研究制订科学合理的师德考评方式,完善师德考评制度,将师德建设作为学校工作考核和办学质量评估的重要指标,把师德表现作为教师资格定期注册、业绩考核、职称评审、岗位聘用、评优奖励的首要内容,对教师实行师德表现一票否决制。完善学生、家长和社会参与的师德监督机制。完善高等学校科研学术规范,健全学术不端行为惩治查处机制。对有严重失德行为、影响恶劣者按有关规定予以严肃处理直至撤销教师资格。

最美女教师 大爱动天地

——记为救学生失去双腿的佳木斯市十九中女教师张丽莉

2012年5月的佳木斯桃红柳绿,空气中弥漫着紫丁香的浓郁香气。

连日来,一个英雄的名字出现在各大媒体,流传在大街小巷。张丽莉,花一样的名字;28岁,花一样的年龄。

5月8日晚,当失控的客车冲向孩子们的瞬间,佳木斯市十九中学教师张丽莉用她柔弱的躯体,谱写了一曲英勇奉献的大爱之歌。

张丽莉,这个勇敢的名字,神圣地植入黑土地,深深地植进人们的心底。

那一刻,柔弱的她犹如铜墙铁壁

张丽莉的壮举定格在那一瞬间。5月8日20时30分许,佳木斯市第十九中学下晚自习的初三学生涌向校门。这时,停在校门前的一辆大客车突然失控,撞向路边停着的另一辆客车,被撞客车失控后向校门口的学生们冲来。

“面对失控冲过来的汽车,张丽莉老师可以选择退避,但她用手推开、用身体撞开了身边的学生,随即被卷入车下遭到碾轧。如今,她双腿高位截肢。张丽莉老师感动了这座城市,她是我们佳木斯人的骄傲。”讲起心痛的一幕,佳木斯市第十九中学副校长靳艳萍眼含泪花。

“我刚出校门,惨祸就发生了。”十九中学生刘晔目击了惨祸的经过。当时,有几个学生背对着前面的大客车走着,完全不知道危险。

还在医院接受治疗的学生孙智鸿回忆说,当时肇事的那辆客车冲出去三四十米,张老师向前一扑,用手将车前一名已经吓傻的学生推到一边,又用屁股将旁边的一名学生顶到了一边,她自己却被猛冲过来的客车撞倒在地。

佳木斯市中心医院院长曹洪涛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5月8日晚21时许,他们收治了6名伤员,其中1名学生只是手外伤,已经出院,其余4名学生伤势不是很严重,还在接受治疗。受伤最严重的是教师张丽莉,医院初步诊断她为双下肢碾轧、失血性休克、骶骨骨折、双上肢及双手碾轧伤,生命垂危。

张丽莉的伤情牵动了各级领导的心。5月11日晚,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委员刘延东打电话给黑龙江省委书记吉炳轩,向张丽莉及其家人表示诚挚的慰问,并转达对张丽莉的崇高敬意,赞扬她的行为体现了一个人民教师的深厚慈爱之情,令人感动,可钦可佩。

吉炳轩连夜向佳木斯市委询问张丽莉的伤情和救治情况,指出要尽一切力量,保证最好的医疗水平和条件,全力进行救治。吉炳轩说:“张丽莉在万分危险时刻,挺身而出,不顾生命安危勇救学生,表现了一个人民教师慈母般大爱胸怀,展现了纯洁无私的大美形象,体现了中华民族高尚的道德情操,是黑龙江的骄傲,教师的楷模,更是人民的表率和伟大的时代英雄。张丽莉舍己救人的壮举令全省人民为之敬佩和感动,要开展向张丽莉同志学习的活动。”

5月12日上午,受省委书记吉炳轩、省长王宪魁的委托,省委、省政府组织慰问团前往佳木斯市中心医院,看望并慰问了英雄教师张丽莉。省委办公厅、组织部、宣传部,省教育厅、卫生厅有关负责同志和佳木斯市委、市政府主要负责同志赴医院看望慰问张丽莉。黑龙江省教育厅作出了在全省教育系统开展向张丽莉同志学习活动的决定。

校园里,她像茉莉花一样充满热情

在师生们眼里,漂亮、开朗的张丽莉老师就像一束茉莉花,亲切、真挚。

张丽莉是初三年级(3)班的班主任,担任两个班级的语文教学任务。她把100多个孩子的学习时刻放在心上,宁可放弃休息时间也不愿一个孩子掉队。在一次古诗知识复习时,初三年级(9)班的几名同学没有背下来,张丽莉就放弃午休时间,逐一领着背、记、考,直到全部合格为止。

有的学生因成绩不好而心情失落时,张丽莉总会用自己独特的方式去关心、鼓励他们。在一模拟考试中,王睿的成绩很不理想,在座位上掉泪,张老师发现后,急忙帮着擦去泪水,像妈妈一样说:“孩子,再哭我会心疼的。来,老师帮你分析原因,咱们一起努力把成绩提上来。”一席话,让孩子心中的悲伤全部融化在这温暖中,变成了向上的动力。

“夏天她在教室地上洒水为我们降温,冬天她买来电水壶给我们烧开水喝。”学生张佳岩说,放学时学生等不到来接的家长,她就主动打车送学生回家。开家长会时,她自掏腰包给家长买水喝。

“担任班主任后,她的心思完全放在了学生身上。带班两年多,她起早贪黑,甚至连自己的饭菜也会让给没吃饭的学生。有的学生来不及吃早饭,她就拿出每个月为数不多的工资买来面包、饼干给他们吃。”姐姐对工作的认真、对学生的爱让张丽莉的弟弟感到自豪。

从不请假休息,从不丢落一节课,从不放弃一个学生,为了学生们的进步,张丽莉可以舍弃自己的一切,休息、健康、心血,乃至生命。

“每次放学和张老师一起出校门,她都会拉着学生们说:‘来,咱们一起过马路,别着急,慢点,看着点儿车。’没想到,她为了保护和救同学被车撞倒,被截掉了双腿,我和同学们都特别难过。”学生闫泽坤泣不成声地说。

张丽莉所展示出来的美,是没有修饰的;张丽莉所展示出来的爱,是发乎于心的。因为自然、因为纯洁、因为厚重、因为高尚,这样的美丽更加弥足珍贵。

“以前老师是我们的拐杖,以后我们就是老师的轮椅。”面对重症监护室的张老师,孩子们说得质朴而动情。

平日里,她对每个学生都那样善良

5月13日是母亲节。目前张丽莉伤势较为稳定,但存在一定的恶化倾向。为了让她得到更好的治疗,专家组决定,5月12日晚将张丽莉转至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救治。在这个温情的日子里,来自北京、哈尔滨的各路专家正在紧张地忙碌着,全力救治这位像母亲一样的老师。然而,知道实情的人们心底却掠过一缕酸涩,因为,张丽莉的母亲8年前就去世了;去年她怀孕却因为陪学生上早操跑步而流产,为了带好毕业班,张丽莉跟家人保证:等今年中考结束就要孩子。

婆婆抹着眼泪说:“丽莉是个好儿媳,懂事,善解人意。”

“要么不做,要做就做得最好。这是张丽莉的座右铭。”副校长靳艳萍说,“她是我们的教学新秀,是语文教学水平较高的一位老师。2007年来学校,一直坚持主动去听老教师的课,进步非常快。语文教研组长张立波老师是丽莉的师傅,二人感情特别好,相处得就像母女,丽莉出事以后,张立波老师由于悲痛过度病倒在床。”

“班上有一位同学生病了,老师带我们几个班干部去探望。打车时,一辆自行车摇摇摆摆就奔向了我,她一把将我揽入怀中,车子挂坏了张老师的裤子,可她却先问我有没有受伤。”3年前的一件小事,让学生闫泓佚至今记忆犹新。

“我家是低保家庭,丈夫去世了,我一个人领着儿子生活,十分辛苦。张老师得知我家的情况后,每个月都给我们100块钱,从孩子上初一时就一直坚持,连寒暑假都不落下。我患有肾病综合征,张老师还经常询问我的病情、安慰我、鼓励我。我和儿子从心底里感谢张老师,希望她快点好起来。”家长赵亚波哽咽得说不下去了。

在佳木斯救治期间,不断有老师和学生来看望。昏迷中的张丽莉身上连接着各种监控仪器,还没脱离生命危险。“我告诉他们,马上要中考了,要以学习为主,不用来了。”张丽莉的丈夫李梓烨,满脸憔悴,却还在为妻子的学生着想。“不管以后怎么样,我都是她的依靠,她就是我的唯一。”这个悲痛中的男人斩钉截铁地说。

“老师,危险来了的时候,您是我们的天,以后我们就是您的天。”孩子们对着他们敬爱的老师说。

“有这么多人的关爱,我相信女儿一定能挺过这一关。”张丽莉的父亲对赶来慰问的各级领导说。

敦品励学,弘毅致远。哈尔滨师范大学毕业的张丽莉用实际行动诠释了校训精神,践行了“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从师准则,体现了追求道德、学问、胸怀广阔、意志刚强的品质和决心成为国家栋梁之才的理想。

根植爱,呵护爱,传播爱,因为有了千千万万个张丽莉一样的教师,我们的社会才充满了爱,饱藏着爱,洋溢着爱。

(资料来源:曹曦、廉世民,《中国教育报》2012-05-15)

赞张丽莉精神

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征程中,一批又一批英雄模范人物以他们的先进事迹奏响了一曲曲时代主旋律的壮歌。在这厚重绵长的时代英雄谱上,张丽莉这位黑龙江省佳木斯市第十九中学的普通教师、这个龙江大地的优秀女儿,以自己舍己救人的英雄壮举赢得了全社会的钦敬和仰慕。我们在赞叹这一壮举的同时,必须承认张丽莉精神是一个具有丰富文化底蕴的社会现象。

张丽莉作为弘扬民族传统美德的表率、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典范,其精神不仅体现了中华民族文化的特质,也契合了人类文明的共性;不仅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主流价值,也顺应了当今社会先进文化发展走势。作为社会主义道德风尚的模范典型、新时期人民教师的优秀代表,张丽莉无疑是亿万人民群众和广大人民教师的骄傲,同时也是表征当今时代的一个重要文化符号。学习张丽莉精神,必须深刻发掘和准确把握蕴含其中的文化根基和人文价值,努力使张丽莉精神成为推动全社会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动力。

张丽莉精神树起了人心向善的社会公德标杆

无论世事如何变化,那些决定社会前行的基本要素不会变,那些人类任何时候都在追求的美好事物也不会变。

人心向善是社会个体以道德伦理规范约束自身行为,使之符合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进而内化为个人品德。康德说过:“有两样东西我对它们的思考越是深沉和持久,它们在我心灵中唤起的惊奇和敬畏就会日新月异,不断增长。这就是我头顶上的星空和道德定律。”人心向善是道德自觉的出发点与落脚点、过程与效果的有机统一,是使爱从点的聚焦演化成线的延伸、面的拓展的思想引擎。张丽莉精神以爱生如子、无私忘我为核心,以勇于奉献、敢于担当为基准,树立起高尚的社会公德标杆。

张丽莉精神之所以蕴含着人文价值,就在于其颠覆和超越了那种“泛爱”观念和所谓的“博爱”思想,使人心向善这一朴素价值观变得更加真实、更加具体、更加明确。在生死攸关的时刻,积存于张丽莉心中的那份纯情真爱绽放出人性光辉,驱散了灾难的阴霾,创造了生命奇迹。那一刻,张丽莉挺身而出,用无畏画出了人生最美妙的弧线;那一刻,张丽莉奋力一推,用果敢谱写了人生最壮美的赞歌。台湾著名教育家高震东先生曾经说:“爱自己的孩子是人,爱别人的孩子是神。”张丽莉就是一个匡扶道义、彰显大爱的“女神”,其精神主旨在于感恩国家、回报社会、奉献他人,这是对市场经济中“经济人”属性的有力反叛,是对呵护弱者、关爱他人的社会公德的生动诠释。

黑土地赋予了张丽莉黑土地一样厚德载物的品格,松花江赋予了张丽莉松花江一样清丽高洁的襟怀。开展学习张丽莉活动,是在为传递爱心的价值选择与伦理追求提供现实载体,也是以义薄云天的识略和见贤思齐的举措为提升民族思想道德素养搭建实践平台。这既符合道德自觉的内在逻辑,也契合社会伦理的当今主流。因此,在开展学习张丽莉活动中,应着力构建“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良性互动机制,并使之成为一个铁定法则植入社会心理,进而促进人本身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以人心向善为核心的道德自觉,要求人们趋向于对社会有用、使他人受益的义行善举。张丽莉精神被全社会大加褒扬和广为传颂,为营造社会价值和个人价值相统一的社会环境增添了一抹新绿。

张丽莉精神擦亮了爱岗敬业的职业道德品牌

爱岗和敬业从来就是一对孪生姐妹,爱岗是敬业的首要前提,敬业是爱岗的最终归宿。爱岗敬业,是人们对待自己所从事工作的一种积极态度。一个人要在社会上立足、生存且有所作为,须臾离不开自己的人生舞台。

张丽莉在自己的人生舞台上,竭力扮演好组织分配的角色,唱好自己的每一出戏。“恩师鞠取天池水,洒向人间育新苗”。张丽莉把工作岗位与伟大事业紧密联系在一起,立最高标准、尽最大责任,以自己出色的教学水平,赢得了学校领导、同事和学生的一致赞誉。

爱岗敬业作为人类社会最常态的奉献行为,它看似平凡,实则伟大。每一份职业、每一个岗位,既是人类个体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保障,也是文明演进和社会进步的重要基石。因此,从根本上讲,世界上所有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都是爱岗敬业的劳动者用智慧、心血和汗水创造出来的。离开对岗位的耐心坚守,缺少敬业精神的持久灌注,任何财富岂不都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敬业精神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执事敬”“事思敬”“修己以敬”,这就是我们今天所积极倡导的职业道德。伦理学家罗国杰先生曾经说过:“职业道德在道德建设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和作用,从一定意义上讲,职业道德是我国当前道德建设的一个突破口,对于改善整个社会风气,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道德水平,具有很重要的意义。”由于社会分工不同,职业道德作为职业生活的行为准则,体现在教育领域、表现在教学岗位就是师德。

师德是教师在教育实践中所形成的并且应当具备的自觉的内在的品质,是教师人格的集中体现。张丽莉参加工作5年来,恪守传道、授业、解惑的职责,以高度负责的精神教书育人,以知行合一、以身立教的良好形象为人师表,其言其行是对师德的全面解读和完美注释。

教育是一种涵养文化、滋润精神的神圣事业,如果教师没有与此性质相匹配的追求、气质与修养,那么就无法适应教育事业发展的需要,也无法在教育事业中实现人生价值。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今天,大力发扬爱岗敬业的优良传统,积极践行忠于职守的优良师德,是弘扬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内在要求,是忠于党的教育事业的具体体现。作为一名国家培养多年的人民教师,张丽莉正确处理个人与集体、小我与大我的关系,履职尽责,不辱使命,在平凡的岗位上,在平凡的小事中,创造了不平凡的业绩,给人们带来无数次的振奋和感动,在教书育人、无私奉献中不断提升自己的道德高度和精神标尺。

爱岗敬业源于对信念的执着和守望。张丽莉秉持“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职业信条,把爱岗敬业作为人生信念,勤奋钻研,严谨笃学,提升素养,强化本领;锐意进取,精益求精,崇尚优秀,追求卓越;默默耕耘,辛勤劳作,静心教书,潜心育人,成为践行教师职业道德的楷模。张丽莉爱岗敬业,是一种自觉的付出行为,是一种忘我的精神境界。黑格尔说:“传统美德并不是一尊不动的石像,而是生命洋溢的,有如一道洪流,离开它的源头愈远,它就膨胀得越大。”张丽莉立足三尺讲台,流下的是无尽汗水,铸造的却是永恒师魂。所以,“最美女教师”用单薄羸弱的身体救护学生的义行壮举,绝非一时的冲动和偶然的激情,而是平素良好职业操守的瞬间迸发,是经年高尚职业道德的刹那展现。张丽莉最后一堂的“最美”一课,不仅点亮了孩子们通往未来的精神之路,在一定程度上也擦亮了我们这个社会的职业道德品牌。学习张丽莉精神,就要像张丽莉那样,发扬甘当螺丝钉的实干精神,在平凡的岗位上为国家为社会创造不平凡的业绩。

张丽莉精神昭示了和谐社会的价值取向

中国人的精神天庭上永远需要无数颗璀璨的星斗闪耀,21世纪的黑龙江故事里须臾不可缺少张丽莉这样温暖人心的主人公。

如今,在改革开放征程上疾速前行了30多年的中国进入了社会转型阶段、矛盾高发时期,人们的思想观念比较庞杂多元,社会道德秩序比较失范无序,由此衍生了诸多突破道德底线的乱象和问题。这些乱象和问题对构建和谐社会构成了一定挑战和威胁。人们的思想意识,伴随人们的生活方式、社会关系、社会存在的改变而改变。有何种社会经济制度,就有与之相适应的道德规范体系。理性意义上的张丽莉精神,就是把人性中最基本的善良因子呈现出来给大家看,它绝非高高在上、遥不可及的道德标准。如果有更多的人能像张丽莉那样,在眼睛打量自己的同时,也关注一下社会公共利益和他人安危冷暖,也许现实生活就找到了“最大公约数”,构建和谐社会也就有了坚实保障。

当前,我国现实生活中违背甚至毁弃传统伦理道德的现象丛生不断,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甚嚣尘上,面对小悦悦的冷漠,面对拐卖妇女儿童的残忍,面对毒奶粉、地沟油、瘦肉精、毒胶囊的黑心,社会上发出紧张的道德焦虑和强烈的良知拷问。张丽莉崇德重义、向上向善的言行壮举也许能够化坚冰为暖流,成为现实社会中的一泓清泉。

在化解社会矛盾纠纷、加强社会创新管理的时代背景下,人们都不愿成为“一麻袋各不相干的土豆”和“无数块集体迷茫的浮冰”,呼唤道德精英的横空出世,期冀正义力量的倡导引领,渴盼道德热情的感化熏陶;人们更加需要与人为善、守望相助精神的亲和凝聚。唯其如此,社会才能减少不同利益主体之间的矛盾与对立,弥合人与人的情感距离,才能为构建和谐社会创造良好的人际关系。生活永远不会纯净如仙境瑶池,人们无法不去面对那些和张丽莉大相径庭的人和事。我们当然希望看到这样的现实:那些因张丽莉事迹的映照显得卑微甚至丑恶的人会自惭形秽、幡然从新;人们更强烈地要求进行顶层设计、优化社会环境,让蕴藏在民间、隐匿在底层、潜伏在草根的道德力量破土发芽,茁壮成长,以健全的道德体系阻遏私欲的膨胀,以顽强的信念抵御贪婪的扩张。从那些善良面孔上流下的无声的泪水,依稀可闻大众的心声:企盼张丽莉精神发扬光大,希冀道德风范永续长存。这种持久的企盼针对的是现实,最终却指向未来。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在这个英雄辈出的时代,英雄人物的业绩和精神是我们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力量源泉。面对张丽莉,我们在见贤思齐、向善而行的同时,似乎都应反躬自问,人的生命不仅属于自己,也属于社会,仅仅珍惜自己的人并不一定是珍惜生命,只有珍惜社会利益和他人生命才是真正珍惜生命。“人只有献身社会,才能找出那短暂而有风险的生命的意义”。当我们为像张丽莉一样的道德典范的人格魅力深表赞叹时,为什么不能在行动上向他们靠拢和接近呢?如果有更多的人自觉地对自身生活进行道德反思,并选择具有道德意义的生活方式,我们又何须担忧社会道德风貌得不到改善呢?

(资料来源:刘金祥,《中国教育报》2012-06-04)

师魂不朽

——写在第二十八个教师节来临之际

第28个教师节就要来临。当这个数字一年年增加,“教师”二字的分量在我们心中愈积愈重。我们憧憬这样的日子——当清晨的第一缕阳光打在脸上的时候,心存温暖的我们向全国所有的教师送上特别的敬意,献上最美的鲜花。

(一)

听着学生的问候,看着学生的笑脸,教师的满足感会油然而生。有时候你也会困惑:是什么力量让教师如此容易满足而且幸福?

因为教师是一群精神清洁而明亮的人。在危急时刻,在平凡岁月,学生始终是他们的第一关切。

有一个辉煌的瞬间犹在眼前。

2012年5月8日,黑龙江佳木斯。在失控的汽车冲向学生时,张丽莉推开两个学生,而自己却被车轮无情碾轧,失去了双腿。

如果电光石火、生死攸关的一瞬间能被定格,英雄教师们呈现的一定是同一种姿势——

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地震中砖瓦冰雹般坠落,谭千秋拼命撑住课桌护住身下4个学生,“守护的翅膀”成为永恒。

2005年3月31日,江苏金坛。飞驰的轿车直扑学生,殷雪梅奋力将他们推向路边,自己却倒在血泊之中。

在危急时刻、生死关头,像张丽莉、谭千秋、殷雪梅一样,无数教师把危险留给自己,把安全留给学生,挺身而出保护学生,矗立了一座座巍峨的师者丰碑。一位作家赞叹:教师最美,精神千秋。

当教师与英雄的称谓一次次重叠,我们一次次被感动,被震撼。英雄教师、最美教师,无论什么称谓都不能充分表达社会对教师这一群体的尊敬!

教师本是平凡而普通的人,在匆匆的人群中,他们有着这个时代所有人的欢乐与困惑。但在那生死攸关的瞬间,他们甚至没有犹豫和思考的时间。蕴藏在教师这一职业背后的力量推动他们从大地上跃起,走向崇高与伟大,如同彩虹高悬天空。

伟大源自平凡,平凡最难坚守。60载教学生涯,于漪留下无数经典教案,“教课就是生命在唱歌”。20多年扎根库区,王月娥每天摇船,接送7个小岛的20多个孩子上学、回家……在我国1 700万教师中,绝大多数都是这样年复一年坚守三尺讲台,在平淡的工作中默默奉献。他们没有惊天动地的壮举,却在平凡中哺育学生,延续文明,成就伟大。

这是什么力量?或许,支撑这种德行的动力,就是闪耀着教师这一职业内在精神的最光辉的顶点——师魂。

(二)

什么是师魂?师魂是教师的精神支点和力量源泉,是教师内心的道德律令和头顶仰望的星空,是师者所以为师的标志,是教师职业道德的核心,是师德的崇高的价值追求和精神境界。

这或许太抽象、太理性。我们换一种说法。

师魂是张丽莉、殷雪梅在危险时刻奋不顾身保护学生的精神和境界,师魂是徐本禹对山里孩子庄严的承诺,师魂是向倩在灾难降临时张开的双臂,师魂是李桂林、陆建芬山路上点燃的火把,师魂是云丹在海拔最高学校播种的梦想……师魂是在讲坛上默默坚守的1 700万教师内心的激情与火焰。

很多人在追问,为什么一个普普通通的人,一旦拥有了“教师”这个身份,他就拥有了一颗高尚的心,一个坚强的灵魂?“师魂”二字,为何能让他们在最平淡的时刻发出最灿烂的光芒?在最危急的时刻做出最无畏的选择?

(三)

让我们一起掂量师魂的分量、感受师魂的温度。

师魂,既接续传统又与时俱进。纵沧海桑田,仍如常青之树岿然屹立。师魂是纽带,是血脉,只要有教师在,师魂将一直赓续绵延。然而,今天教师该如何爱学生?该遵循怎样的师德?该如何奉献于事业?这些又为师魂注入了新的时代元素。

爱心、德行、责任、智慧,构成了新时代师魂的内涵。

大爱无言!爱心是师魂的核心。汶川地震之时,一边是学生,一边是自己的孩子,很多教师面对艰难的生死抉择,选择了先救学生。这是人性的考量,也是师魂的光辉。“爱自己的孩子是本能,爱别人的孩子是神圣。”把学生的生命放在首位,教师的高尚情怀,已经远远超越了心理学对角色选择理论的解释。热爱学生是教师职业的底色,教师对学生的爱,不仅体现在生死瞬间,更体现在日常点滴。无差别地对待每一个学生是爱;“润物无声”的引导教育是爱,“疾风骤雨”的严格要求是爱;教好每一节课是爱,认真批改作业是爱,爱无时不在、无处不在。教师因爱而高尚,学生因爱而绽放。

大德无痕!德行是师魂的精髓。翻开历史卷轴,人们会发现教师的背影之所以伟岸,不仅仅是因为传道授业解惑。从孔子到陶行知,人们心中的教师典范无一不是具有高尚情操和人格魅力的人,他们探求真理、传播文明、播种希望,他们安贫乐道、温良恭俭、洁身自好。自教师职业诞生之日起,高尚德行便注定与教师形象长相厮守。教师的德行,不仅影响学生一生,也引领着时代风气。今天,不管时代如何变迁,价值如何多元,爱岗敬业、无私奉献、关爱学生,这些教师职业道德中最核心的内涵,不仅没有过时,反而散发出巨大的时代魅力。

大责无疆!责任是师魂的品格。今天这个时代,教师的责任意味着对教育事业的忠诚和使命,在中国教育由大到强的关键时期,只有广大教师以饱满的精神、高昂的斗志,从本职工作做起,从平凡岗位做起,一步一个脚印不懈奋斗,才能共同托起共和国宏伟的教育大厦。今天这个时代,教师专业化进程日益加快,当好一名优秀教师,要从孩子生命成长、生存发展的高度去思考教学,用自己的言传身教,引导孩子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爱与责任,相得益彰。当一个教师触摸着自己的责任心,把真诚与智慧奉献给学生,爱才有生命力。

大智无价!智慧是师魂的真谛。古希腊人将教师尊称为“智者”。教育的真谛在于启迪智慧,只有有智慧的人才能为人师。今天,一个智慧型的教师要具备学习的智慧、处世的智慧、生活的智慧,而最核心的是育人的智慧。今天的受教育者与从前相比,个性是多么突出!今天国家对创新人才的渴求是何等迫切!如果教师没有智慧,像生产产品一样培养学生,那对人性是多大的伤害。而千人一面的孩子怎么能有丰富的创造力?今天的教育理念与从前相比是多么复杂,今天的知识更新换代是何等迅速,如果说传统教育的内核是知识,那么未来教育的视野应是智慧。因而,智慧型的教师不仅要“授人以鱼”,还要“授人以渔”。

(四)

事业崇高,师魂永恒!

教师是学生成长的引路人,肩负着启迪智慧塑造心灵的关键职责;教师是教育大厦的建设者,肩负着推动教育跨越发展的重要任务;教师是民族文化的传承者,肩负着弘扬传统继往开来的历史责任;教师是国家振兴的奠基者,肩负着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的时代使命。

师魂,感召教师担起这如山般的重任,走在时代前列。

任何一个时代都有自己的时代精神,那些备受尊敬的教师往往是时代文化的高点,成为民族、社会、历史发展进程中的精神旗帜。

不用说太远,想一想现代中国那些响亮的名字,李大钊、陈独秀、闻一多、蔡元培、陶行知、鲁迅……他们都以三尺讲台为自己的人生舞台,凝聚、感召、引领一代青年为国家复兴而奋斗。他们是平凡的教师,但在平凡中又心系民族和国家,从讲台到社会,他们的人生融入到现代中国追求独立自由民主富强的历史洪流中。

在他们身上,我们看到那些可贵的品质不因历史更替而失散,不因时代变迁而消逝,相反却历久弥新。他们用行动将教师这一职业的精神内核——师魂擦得更亮。

他们是时代的灯塔。

(五)

今天,我们正处于社会转型期,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身处这样一个时代,选择教师,难免要面临困惑。

有时,你也许会困惑于生活的压力。教师是一群甘于平淡、乐于奉献的人。但是,在这个物质极为丰富的时代,教师同样面临着物质诱惑,同样承担着改善家庭生活的责任。只是因为做了教师,他们肩上还有另一种责任,更大,也更有分量。在事业和家庭之间,教师该如何权衡?

有时,你也许会困惑于自我的发展。教师是一群默默耕耘、长期付出的人。年复一年,他们把学生的成长成才当作最大的成功和幸福,但无论是从个人角度,还是从职业角度看,教师都有自我发展的权利和需求。在促进学生成长和自我发展之间,教师该如何平衡?

有时,你也许会困惑于社会的期待。教师是一群承载厚望、责任无限的人。在独生子女时代,孩子就是家庭的全部。“孩子就交给您了”,一句嘱托,千钧重担。尽管只是“有限责任者”,但现实中没有哪个教师会对家长的高期待掉以轻心。尽心了,还要尽心;尽力了,更要尽力,教师职责的边界在哪里?

有时,你也许会困惑于平淡的生活。教师是一群角色平凡、事务繁杂的人。一方校园,三尺讲台,经年累月,周而复始,很多人羡慕教师职业的清净与单纯,但很少有人能承受与之相应的平凡与繁杂。一边是百舸争流、精彩纷呈的世界,一边是淡泊名利、潜心育人的职业需求,教师该如何抉择?

(六)

聆听教师心声,感受教师困惑,不只是让赞美更有理由,更要在现实中为教师排忧解难,提供师魂自然生长所需的“阳光”“水分”与“空气”。

1985年9月10日,新中国的教师第一次迎来了属于自己的节日。今天,在向全国1 700万教师送上第二十八个节日祝福的时候,我们期待党和政府不断提高教师的社会地位,拓展教师的发展空间,保障教师的福利待遇,关心教师的身心健康。无论他们身处繁华都市还是偏远山区,愿政策的阳光照亮每一位教师的脸颊,温暖他们的身心,让前行的脚步更有力量。

我们期待社会给教师更宽松的环境,让他们呼吸到更自由的空气:家长不把所有教育的担子都推给教师,而是和教师心连心、手牵手,一起承担教育下一代的重任;公众对教师多一些理解,多一些鼓励,因为教育改革本身就是一个探索的过程,需要直面挑战,甚至允许失败;媒体多关注教师的现实困惑、真实心声和精神面貌,让他们有更多的话语渠道和展示平台。

我们期待学校的管理更柔和一些,更人文一些,给教师以更多尊重和激励,为师魂生长源源不断地输送“生命之水”。教育是以灵魂影响灵魂、以生命化育生命的事业。学校期待教师怎样对待学生,就应该怎样对待教师。只有让教师真正感觉自己是学校的主人,他们的心才会自觉地贴近教育,他们的爱才会自然地流入学生的心田。

我们也期待,政府的关怀、社会的理解、学校的尊重能够极大促进教师的自我认同,让他们从心底里爱上这份“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

(七)

这个世界上,很难找到比教师更古老、更令人尊敬的职业。自孔子、苏格拉底等先师以来,数千年薪火相传,教师的形象和精神已化为恒久而稳定的印记,深得世人认同。然而,要当好教师,更需要对师魂的自我认同,自我追求。

选择做教师,就意味着选择平凡,选择崇高,选择教师这一职业所内含的准则与尺度。师魂绝不是高高在上的道德教条,而是教师共同遵守的基本价值,普遍认同的内在追求。一个出色而幸福的教师,一定在于他的内在认同与社会的外在认同实现了最大程度的契合——既做社会需要的教师,也做自我满意的教师。

(八)

今天怎样做教师?这既是身份和行为的自我审视,更是精神和灵魂的自我求解。

热爱教育。教师的工作不仅要付出劳动,更要付出爱心。因为“爱是一种伟大的力量,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爱教育,爱学生,教师就能在平凡中书写崇高,在微小中构筑伟大。教师的每一个眼神、每一个动作,看似微不足道,却可能把教育的影响力深深刻在学生的心目和行为中。爱护每一个孩子,教好每一节课,点滴关怀,细碎工作,循循善诱,诲人不倦,“爱的教育”是无声的春雨,点滴渗透,沁人心脾,在不经意中践行着伟大的使命。

育人为本。教师的职责不仅要教书,更要育人。育人是教育的本质,是教育的灵魂,也是教育的核心价值诉求。正因为教育对象是活生生的人,教师的工作才有了不同于其他任何职业的特殊性。关注每一个有差别的孩子,爱护每一个活生生的生命,因材施教,遵循规律,让每个学生都能有不一样的发展,都能有最大程度的进步,这是教师的天职,也是教师工作的意义所在。

立德树人。教师不仅是知识技能的传授者,更是高尚德行的践行者。网络时代,日新月异的技术设备和传播手段正在让知识传授变得轻而易举,很多人怀疑电脑将来可以取代教师工作。然而,完整的育人,不仅是知识传授,更重在道德影响。任何兼备知识与德行的教师,都是社会进步、文明发展所不可或缺的“良心”。言传身教,以德教化,这是以生命影响生命的最佳路径。

智慧施教。教师不是机械的重复者,而是智慧的行动者。今天的教育环境是如此复杂,教育对象是如此多样,教育理念是如此多元,要做好今天的教师,不仅需要知识和能力,更需要行动的智慧。因为你的智慧,任何难度的教育问题都能得到解决,所有类型的孩子都能学有所成;因为你的智慧,教育变得更加美好,师魂变得更加流光溢彩。

行为示范。教师既是社会普通一员,又是富有影响力的“特殊公民”。教师除了要像普通公民那样遵守社会伦理规范,还承载了为人师表的社会期待。这既是对学生言传身教的需要,也是社会文明发展的需要,因为即便是在校园之外、工作之外,教师的言行举止同样散发着对他人的影响。任何履行人师角色的教师,都是具有一定社会影响的“特殊公民”。

我们这个时代,幸运地拥有一大批勇于担当、无私无畏的英雄教师,更幸运地拥有无数兢兢业业、尽职尽责的普通教师。在他们身上,我们看到师魂如花,寻常之时悄然含朵,危急时刻灿然绽放。正是有了他们的奉献,他们的坚守,师魂才如此鲜亮,如此绚丽!

师者永恒!师魂不朽!

(资料来源:钟曜平,《中国教育报》2012-09-09)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