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因材施教,从细节中改善教育方法_提高教育的附加值

因材施教,从细节中改善教育方法_提高教育的附加值

时间:2022-06-2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因材施教,从细节中改善教育方法_提高教育的附加值因材施教,从细节中改善教育方法沈 鑫一、绪论随着社会的发展,社会对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当前,新一轮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也以立足新世纪对人的全面发展为要求,以学生个性发展为核心,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2.家校之间教育理念有差异小潘入学以后各种问题不断,老师与家长沟通过程中发现,家长很多想法与学校教育孩子的想法有些出入。

因材施教,从细节中改善教育方法_提高教育的附加值

因材施教,从细节中改善教育方法

沈 鑫

一、绪论

随着社会的发展,社会对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当前,新一轮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也以立足新世纪对人的全面发展为要求,以学生个性发展为核心,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班集体是学校进行教育的基本单位。我们在学校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时主要都是采用集体教育。然而,当我们在集体教育之后,个别学生却无动于衷时,我们就要用到另一种思想教育方式——个别教育。

2000多年前的春秋战国时期,早已有针对学生个体差异进行研究的事例,那便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代表——孔子。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通过“听其言、观其行”的方法,孔子发现不同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不同的表现,建立起一种因材施教的理念,将这理念贯彻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教授出各具性格、各具特点的七十二位学生。近代对个体差异的重视和研究源于生理学家和心理学家对个体差异的实验室认定。1879年,随着心理学家冯特建立了第一个实验室,心理学家们在研究人类行为的共同特点时,发现对于同一刺激,各人的反应常常不同。开始时以为这是由实验本身的误差造成的,但经过长时期的实验后,终于发现这种差异与误差无关,而是由被试个体之间的差异造成的。随着这一发现,个体差异的研究引起了人们的重视。心理学家的开创性研究,使之与教学紧密联系了起来,直到现在仍然是个体差异研究乃至教学论研究中的重要领域之一。(www.guayunfan.com)

二、案例分析

关注学生的个体的差异和不同学习的教学需要的教学策略是一个老话题。但大家知道,不同时代的学生思想和身体有很大的差异,学习的需求也大不相同,若我们的思想不更新,照搬硬套就会出现许多困惑和茫然。本着以人为本,因材施教的原则,我在实践个性化教育中,有了如下的收获和认识。

(一)现状分析

小潘,男,8岁。

一年级进校前家访时,我就发现这个孩子稍微有点特殊。老师在进行简单了解情况的时候他根本不想回答你,甚至故意装听不懂。后来他妈妈解释因为孩子对老师不了解,所以才这样。同时他妈妈也介绍了家中的情况,孩子爸爸长年在外地工作,不在上海。妈妈有两个孩子,小潘同学还有一个2岁更需要大人操心的妹妹。与此同时,小潘妈还是个事业型女人,晚上要很晚下班到家,没有足够的时间陪孩子。得知这些情况后,我心里就开始隐隐担忧了。入学以后,担忧变成了现实。在纪律上,他从来就没有按“文明休息不奔跑”的要求做过,违反纪律时有发生,随意在操场上大小便,秋游的时候到处乱跑,独自倒爬上离地面5米高的滑梯上,连初次见面的导游都特意盯着他,生怕出事。学习上,上课坐不端正,作业拖拉,不交功课的事更是经常发生在他身上。我还经常收到各科老师因为各种事情对他的“投诉”。此时的小潘,是一个颇令老师头疼的学生。

(二)问题归因

1.学前已形成不少坏习惯并带进小学

小潘同学小时候因为身体弱,休学了大概两年。两年左右时间里没在幼儿园学习,也没有初步养成一些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他的爸爸长年不在家,妈妈也要上班,家中只有溺爱孩子的外公外婆,甚至上小学后还在给孩子喂饭吃。小潘同学自己的事情既不会主动做,也根本不会做。

2.家校之间教育理念有差异

小潘入学以后各种问题不断,老师与家长沟通过程中发现,家长很多想法与学校教育孩子的想法有些出入。比如小潘在秋游时独自逆行着爬滑梯,一旦有人想滑滑梯,势必与他相撞,然后他摔下来。与父母交流此事时,妈妈认为这事虽然危险,但是他们从小教育孩子是撞了南墙知道疼了以后自然不会去做了。他们还是打算任何事都采取放任的方式由孩子自我发展。正因为这种思想才导致后来问题频出。

(三)目标制定

1.纪律上盯紧他,不给他犯错误的“机会”

2.学习上鼓励他,以其身上的“闪光点”带动各方面的进步

(四)教育过程

1.帮助他适应正常的学校作息

尽量保证自己每节课间时都在教室,提醒他准备好下节课的东西,喝水,去厕所。既有休息时间又不会影响下节课的上课。

2.提醒可能发生的事情,及时遏止犯错

每当孩子们上体育课、专业课等需要自己排队的时候,我先看能否表扬他站得端正,如果没有,就告诉他如果站得端正,队伍行进时不讲话就表扬他等等。课间时间,我基本都在教室,如果看到他和同学有肢体冲撞等不文明休息现象,前两次口头提醒,第三次直接将他拉至老师身边坐着休息。

3.表扬优点,激发学习的动力

小潘虽然行为上有些调皮,但是学习还不至于让老师担忧。与他相处一段时间发现,他这个人特别仔细。描字的时候,每一个笔画都要盯着例字找位置,非常用心。同学们的描字本,有一点笔画没有写到位,他都能马上发现。做起数学题目也不含糊,虽然速度有点慢,但做过的题目基本都是对的。数学为他挣了好几个100分,也是他得意的地方。发现这点之后,语文课上发现他有一点走神,我马上会说,你听得仔细,一点错误都会发现。赶快用心听,帮我们纠正错误。碰上他不抓紧时间做功课的时候,我会说,你的字写得那么认真,快抓紧时间写好可以拿奖励。这类的话说多了,小潘也能感受到自己的优点,听讲作业都比刚入学时好多了。

4.继续坚持与家长不懈沟通,为孩子进步做共同努力

虽然一开始与小潘父母沟通的成效不是那么显著,但是我依然坚持经常与其家长电话交流或当面沟通。告诉他们孩子在学校好的、不好的表现,老师的处理方式等等。时间久了,家长慢慢意识到以前某些教育方式确实有不妥当之处,他们更愿意和老师一起配合着共同帮助孩子。

(五)教育效果

现在的小潘,虽然还有这样那样的不足,但比起之前的状态,已经有了很大的起色。早上能按时上学不迟到,课间休息的时候他也不会四处奔跑,取而代之的是坐下来画画。上课走神分心的时间大大减少,作业也能在老师催促之前交上来。我相信他今后的表现还会更棒。

三、小结

针对小潘同学,我得出这样的结论:首先,对表现不好的学生,在其教育过程中绝对不能心急,老师不但要给自己时间,更要给学生时间。他的坏习惯不是一天养成的,老师也不可能在短期内将他所有坏习惯改掉。所有的教育过程,都是需要时间的。其次,黄金无足色,白璧有微瑕。如果教师们换个角度,本着金无足赤,人无完人的观点,就会欣喜地发现一些行为有偏差的学生并非是不可改变的,这就要求教师深入学生,全面了解其心态,对其学习目的、态度、爱好、家庭环境等方面作全面调查,有的放矢,因材施教,让学生在教师的熏陶下潜移默化地克制约束自己的行为,用教师美好的觉悟、理智来塑造学生纯洁的心灵,使其领悟到身边的同学、老师都对“我”的进步寄予很大的希望,鼓励他们从自己身边的小事做起,从点滴做起,不断争取进步。最后,个别化教育更应倾注老师的不懈努力,成功无法在朝夕内达到,教育过程也不是一蹴而就,一劳永逸的。我也会继续学习,理论与实践结合,与学生们共同进步。

参考文献

[1]朱学明.浅谈个别教育的意义.

[2]陈清祥.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和不同学习需求的教学策略研究.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