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加强译德建设的呼吁

加强译德建设的呼吁

时间:2022-04-0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译者身上起码有三副担子:社会责任、学术责任和道德责任。有的译者受经济利益的驱使,译一些思想不健康的书籍,或不负责任地胡译乱译,或明不知而强以为知,不懂装懂,不考证,不查实,提笔就译,都是缺乏道德责任感的表现。

随着我国对外开放力度的加大,越来越多的资料和信息需要译介给外国读者,而译者作为翻译过程中的主要把关人,其作用发挥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外宣翻译的效果,最终对我国外宣工作目标的实现产生影响。吕俊教授在《翻译学——一个建构主义的视角》一书中首次提出了翻译伦理学(translative ethics)的建立,他认为,翻译活动是文化间交往的社会实践性活动,应受道德理性的制约,没有道德理性作为基础,这种交往活动就会失去规范,就会被歪曲或被恶意地利用(吕俊、侯向群,2006:271)。

译者身上起码有三副担子:社会责任、学术责任和道德责任(吕俊,2001:235)。他们通常会引领社会舆论,担负着传播知识,宣传科学的学术任务,而道德责任是伴随社会责任和学术责任而生的。一名翻译工作者要对社会负责,要对科学负责,就必须有高度的道德责任感。他选什么样的书来译,又如何译等都直接涉及一个人的道德良知。有的译者受经济利益的驱使,译一些思想不健康的书籍,或不负责任地胡译乱译,或明不知而强以为知,不懂装懂,不考证,不查实,提笔就译,都是缺乏道德责任感的表现(吕俊,2001:236)。职业道德规范的建立,一方面应体现译者对原文的充分尊重;另一方面应对原作者的意图准确传承,译者是第一读者,也是不同于普通读者的读者,他肩负着传原文之意、传原作者之意的重任,他对原文的解读应该更加强调客观性和准确性。故意不译、漏译、胡译、乱译、瞎译、随意增删等等都违背了起码的职业道德。道德规范建立的目的是促成不同文化之间的理解、合作和交流,促进世界多元文化共生共荣的和谐局面(杨雪莲,2010:164)。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