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加强艺术类院校师德建设的认识和体会

加强艺术类院校师德建设的认识和体会

时间:2022-03-0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对于艺术类院校而言,它独特的教育内容决定了它的师德建设尤为重要。教师要具备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要有很强的专业知识和心理辅导水平,这些都对艺术类院校的师德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师德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学院各部门的有力配合。如何加强艺术类院校的师德建设,这是摆在每一个教师面前的问题,需要全院每一位教师共同思考。自我国实行教育体制改革以来,学生在教育中的位置和以前相比有了很大的转变。

加强艺术类院校师德建设的认识和体会

任文惠

教育是一个国家生存发展的根本,决定着一个民族整体素质的提高,而高等教育是一个国家和民族文化水准的象征,艺术教育在文化的发展进程中起着开风气之先的作用。当前,我国的高等艺术教育正处于一个快速发展的时期,许多新的思想不断涌入,教育理念也处在不停的更新变化之中。教师作为教育的核心人物,是教育的灵魂,教师的德行会直接影响到教育的效果,孔子就曾经对教师在教育中的作用有过这样的描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由此可见,教师的德行在教育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所以,不论古今中外的大学都非常重视师德的培养。对于艺术类院校而言,它独特的教育内容决定了它的师德建设尤为重要。

在艺术类院校中,学生往往年纪很小就独自离家在外求学,过早地离开父母往往使他们缺乏其他孩子应有的早期家庭教育,他们所受到的教育绝大部分都来自于学校的教师,教师对他们的影响程度要超过其他学校的学生。艺术类院校的学生在性格、品行最易形成的时期是在教师的身边度过的,教师的一言一行直接影响到他们的成长,所以艺术类院校的教师身上所承担的教育责任往往是更大的——承担了学生父母的一部分教育角色,所以师德建设工作在艺术类院校中的重要性是不可忽视的。

艺术类院校学生的思维心理具有他们的独特性,有他们自己的特殊规律。学生的品德形成和他们的专业发展有着很大的关系,对他们的心理辅导、品德教育要和他们的专业学习结合起来,这就要求教师要对每个学生的专业学习有一定的了解,能够理解他们的心理活动,然后针对每个学生不同的特点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这就对教师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教师不仅要具备各方面的专业知识,还要有足够的耐心、热心,这一切都要求教师付出得更多。教师要具备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要有很强的专业知识和心理辅导水平,这些都对艺术类院校的师德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师德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学院各部门的有力配合。如何加强艺术类院校的师德建设,这是摆在每一个教师面前的问题,需要全院每一位教师共同思考。我谨就我个人作为班主任在工作中的经验和体会谈谈我个人的一些看法。

每个教师要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真正从学生的角度出发,站在学生的立场上思考问题。在教师、学生之间需要构建一种新型的师生关系——以学生为本,教师应全面适应学生。适应学生既是能力和水平的体现,也是观念转变的起点。只有这样,教育才具有亲和力,工作才会更加主动,教育结果才会更加突出。自从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加强对外国际关系,与世界接轨。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中西方文化融合,使得中国教育受到西方教育的影响,特别是在学习西方先进教育思想与模式、教育方法与手段诸方面,传统教育受到了很大的冲击。为了迎接挑战,改革我国教育以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已经成为发展趋势。

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自我国实行教育体制改革以来,学生在教育中的位置和以前相比有了很大的转变。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国家是教育的出资者,学生是教育的受惠者,学生的学费和生活费用都由国家负担,毕业以后学生的工作由国家负责分配,学生处于一种被动的地位;而在当今的教育体制改革的背景下,学生的地位和以前相比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他们自己出资学习,在学校中理所当然地从心理上就感到自己的地位和过去的学生是不同的,自然而然地具有一种主人翁的姿态,国家也制定了相应的法律来保障学生的权益,学生如果发现学校有对自己不公正的地方,可以向有关部门申诉,这一切都和以前相比有了很大的变化。所以作为教师首先要明白这些,要把学生放在教育主体的位置上,把他们放在整个教育的中心。中国的传统文化历来重视师道尊严,强调学生对教师的服从,这并不与我们现在提出的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相冲突,因为这是从学生的角度对学生提出的要求,是从学生应该培养的品德角度谈论的;而师德建设强调的是对教师的要求,是教师应着重培养的品质,每一名教师都要有变通的意识,要随着教育环境的改变而转变个人的教育思路。以学生为本,最重要的是要从学生的角度出发思考问题,本着高度负责的工作态度,不计劳苦,不计个人得失,真正发自内心地关心学生、爱护学生。尽管有时候学生也会不理解教师的苦心,一时不能明白教师所做的是为他好,埋怨管得太过严格,甚至说出一些伤人的话,但作为一名教师来讲,再多的委屈都要深埋在心里,要始终铭记教育的使命,要对每一个学生负责,不仅要对他们在校期间的学习生活负责,还要对他们今后的人生负责。教育的使命很神圣,但教育的路程很坎坷,这其中会伴随着愤怒、失落、伤心与痛苦,但教育最终的前景是光明的,小的来讲,它关系着一个学生的成才,大的来讲,它关系着一个国家、民族整体素质的提高。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所承载的使命是神圣的,同时也是沉重的,这就要求每一个教育工作者能真正地去思考这个问题,深刻了解这个问题的严重性,真正使教育意识深入教师的灵魂,铭刻在心。从这一方面来讲师德的建设工作任务是很繁重的,需要每一个教育工作者的不懈努力。

教育工作者除了要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还要真正关心每一个学生个体。在学校中,学生以系为单位、以专业为单位、以班级为单位被划分为一个个小集体,无论在哪一个集体中,教师面对的都是一个群体,教师往往以群体的眼光看待学生而忽略了每一个学生个体的感受;而相对于每一个学生而言,他们都是一个个独立的个体,有着个人的喜怒哀乐,他们个体的生命又承载着一个家庭的希望,所以真正地去关注每个学生的生存状态,关心他们的每一步成长,是每一个教育工作者需要切实去做的。许多教师远离学生时代多年,慢慢地习惯了用自己的思维方式去分析学生的行为,以自己的所想代替学生的所想。作为一名处在新的教育背景下的教育工作者,不能用自己的心理去代替学生的心理。青少年的心理、情感和感受周围事物的方式具有自己的特殊性,教师应当在教育实践中细心地揣摩这一切,从中摸索出规律。如果只是简单地用自己的习惯心理取而代之,就会对学生产生误解,会使他们感到委屈、孤独和无望。不能忽视每一个学生的感受,无论他们的专业成绩优秀与否都要一视同仁,而且要学会欣赏、表扬学生,学生总是期望被老师欣赏,在教学中经常欣赏、表扬学生,会给学生带来莫大的快乐、巨大的信心。在一定的场合,教师对学生的欣赏、表扬、鼓励可以产生巨大的力量,有时甚至可以改变某个学生的一生。教师要相信自己的力量,有时候教师不经意的一句话就会给学生带来莫大的影响。除此之外,教师要注意公平地对待每一个学生。据调查,在学生眼里,公平被视为理想教师最重要的品质之一。他们最希望教师对所有学生一视同仁,不厚此薄彼;最不满意教师凭自己的个人好恶偏爱、偏袒某些学生或冷落、歧视某些学生,教师应公平对待每一个学生,把爱的“阳光”撒向每个学生的心田,这是教育艺术的最高表现。

教师在爱学生的同时决不能放弃对学生的严格要求。严格是一种对学生充满责任感、理智的深沉的爱,这种爱要求教师对学生不要感情用事,不能偏爱、溺爱、纵爱学生。教师要把对学生的严格要求与对学生的爱统一起来。我们强调以学生为本,不是说要让学生凌驾于教师之上,降低教师的地位,而是要建立一种新型的、和谐的师生关系。这是一种新的师生关系,许多问题需要我们慢慢地去研究、去体会。

教育工作任重而道远,需要全学院师生的共同努力。我谨就我个人作为班主任的工作经验谈了我对艺术类院校师德建设工作的认识和体会以及我个人的一些切身感受,希望与全体教师共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