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骨折手法复位的优点和缺点

骨折手法复位的优点和缺点

时间:2022-03-2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其临床表现除非开放性骨折之外基本与扭伤相同,部分骨折刺激局部周围组织而疼痛略重于扭伤。对于无移位的踝部骨折,可用小夹板或“U”字形石膏固定4~6周即可。对于有移位的踝部骨折或骨折合并脱位,大多数可采用手法复位和外固定。
儿童踝骨骨折_儿童意外伤害救治指南

一、发生原因与临床类型

儿童各种外伤致踝部骨折,按受伤时踝部受外力的作用方向的不同,常见于孩子蹦、跳、跌、打、崴、扭时用力过重发生外旋、外翻、内翻、纵向压缩和直接外力等,根据外力大小和骨折线的类型,可引起单踝骨折、双踝骨折、三踝(内、外、后三踝)胫骨下端“T”形、“Y”形或粉碎骨折、撕脱性骨折、横骨折、斜形、螺旋形骨折以及踝关节骨折-脱位等多种复杂的骨折类型。

二、临床表现与诊断要点

踝部骨折绝大多数是与踝部韧带损伤同时发生,并且很多患儿都是在踝部韧带损伤(踝扭伤),拍片检查中所发现的。其临床表现除非开放性骨折之外基本与扭伤相同,部分骨折刺激局部周围组织而疼痛略重于扭伤。但严重而又复杂的骨折,有典型的疼痛症状或血肿,肢体发冷皮肤苍白感觉障碍或伴有明显畸形,做X线摄片前、后、左、右加特殊检查摄片可明确诊断。

三、治疗方法

治疗踝部骨折之前,须先仔细检查局部伤情然后详细分析病史,外伤力的作用点,认真阅片(X线片),明确骨折类型、是否移位再决定治疗对策。各种闭合性踝部新鲜骨折,多采用闭合手法复位后做外固定的方法进行处理。但复位务必准确,要求尽量达到原解剖位置复位,然后固定再拍片了解复位状况。要求卧床休息并在适当的时候做适当的功能锻炼,才能收到较为满意的效果。

对于无移位的踝部骨折,可用小夹板或“U”字形石膏固定4~6周即可。对于有移位的踝部骨折或骨折合并脱位,大多数可采用手法复位和外固定。对手法不能复位的骨折、开放性骨折或粉碎性骨折均应早期采用手术复位行内固定。

四、手法复位与外固定要点

1.不同类型骨折用不同的手法复位与外固定方法。一般按照造成骨折的相反方向进行复位,并将踝关节固定与原骨折类型相反的位置,例如内翻骨折可用外翻整复固定。

2.双踝、三踝骨折或骨折合并脱位时,除有下胫腓关节分离者外,骨折远近侧段各形成一个单位,宜先矫正重叠、旋转以及侧方移位,最后再矫正成角畸形。如果伴有骨折-脱位时,当胫距关节面恢复至正常时,骨折也随之复位。

3.三踝同时骨折时,内、外、后三踝不能同时手法复位,应先复并固定内外踝,然后再整复后踝,并予以固定。

4.一般外固定多用小夹板超关节外固定,多在牵引、纠正旋转、翻转、扣挤、椎位、背伸等手法复位后立即施行。其次“U”形石膏固定或切开复位后内固定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