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国际贸易实务》双语教学设计

《国际贸易实务》双语教学设计

时间:2022-12-09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教学设计是“运用系统方法分析教学问题和确定教学目标、建立解决教学问题的策略方案、评价试行结果和对方案进行修改的过程。它以优化教学效果为目的,以学习理论、教学理论和传播学为理论基础。美国著名的教育技术与教学设计专家丽塔·里奇教授提出:“教学设计是为了便于学习各种大小不同的学科单元,而对学习情景的发展、评价和保持进行详细规划的科学。”根据她的理论,教学设计是贯穿教与学的原理,把教学理念、教学理论、教学

五、《国际贸易实务》双语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是“运用系统方法分析教学问题和确定教学目标、建立解决教学问题的策略方案、评价试行结果和对方案进行修改的过程。它以优化教学效果为目的,以学习理论、教学理论和传播学为理论基础。美国著名的教育技术与教学设计专家丽塔·里奇教授提出:“教学设计是为了便于学习各种大小不同的学科单元,而对学习情景的发展、评价和保持进行详细规划的科学。”根据她的理论,教学设计是贯穿教与学的原理,把教学理念、教学理论、教学资源、教学环境以及教学技术有机地整合在一起的综合系统。教学设计要受到教学目的、教学对象、教学形式、教学方法、教学媒介、教学时间等多变因素的影响,因此必须全面细致地分析和精心地策划。《国际贸易实务》双语教学是一个系统的教学设计过程,其内容主要包括教学定位、双语师资、学生素质、双语教材、教学内容、教学活动设计、教学评价及教学考核。

1.《国际贸易实务》课程的性质与特点。

《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是一门主要研究国际商品交换具体过程的学科,也是一门具有涉外活动特点、实践性很强的综合性应用科学。其课程教学的主要任务是针对国际贸易的特点和要求,从实践和法律的角度,分析研究国际贸易适用的有关法律与惯例和国际商品交换过程的各种实际运作,使学生学会在进出口业务中既能正确贯彻我国对外贸易的方针政策和经营意图,确保最佳经济效益,又能按国际规范办事,使我们的贸易做法能被国际社会普遍接受,做到同国际接轨。《国际贸易实务》课程的主要内容是进出口业务流程,以贸易术语和国际贸易惯例为依托,涵盖了进出口合同、商品知识、包装、运输、保险、报价、支付、商检、索赔等国际贸易专业知识。该课程本质上是专业知识理论与实际操作技能的混合体,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应用型课程。跨国境的性质使得该课程教学过程从交易准备、交易谈判、合同签订到合同履行,从函电书写、单据制作、信用证审核到租船订舱,每一步骤都离不开英语,再加上本门课程的大多数内容出自英语,如13种贸易术语(Trade Terms)是用英语缩写来表达其含义;进出口合同(Contract)的磋商环节必须以英语书信或英语口语交流的方式体现;信用证(Letter of Credit)的审核、修改要能看懂SWIFT等格式的英文;单据(Bill of Lading、Bill of Exchange、Commercial Invoice)的制作都是按照国际统一规则用英文来填写。传统的国际贸易实务课程的教学语言和教材基本上都是汉语,英语教学一般也仅局限于英语课,与《国际贸易实务》密切相关的《外贸英语函电》甚至都是没有进出口实践经验的英语专业教师任教,而现在的国际贸易业务对英语的实际应用能力尤其是在商务环境下的英语应用能力的要求又比较高,这就造成了该课程的教学模式与学生未来就业要求之间的矛盾,而双语教学模式是解决此矛盾的有效方法之一。通过双语教学可以提高学生专业知识与英语的转换能力,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英语水平,同时在国际背景下有助于学生深入了解国际贸易的规范化和标准化。

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随着对外开放程度的日益加深,我国必将全方位地参与国际经济贸易事务。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学生也将面临更高的要求,需要在熟练掌握专业知识的基础上,利用网络营销开展全球贸易,并且能够熟练掌握国际贸易相关条款与惯例。这就从客观上要求国际贸易专业培养的人才必须是具有国际视野、熟练掌握国际通用语言和国际经济贸易专业知识的复合型人才。为了使学生毕业后能够很快适应国际经贸工作,《国际贸易实务》课程应该是新形势下高校双语教学改革的重中之重,因此全国有很多高等院校都在尝试、探索与实践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国际贸易实务》课程的双语教学之路。虽然出现了许多问题,尤其是关于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国际贸易实务》课程究竟要不要双语教学、什么是双语教学以及怎样开展双语教学等问题争议颇大。然而,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国际贸易实务》课程的双语教学在我国很多高等院校已经如火如荼地开展起来并初显成效,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由此说明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国际贸易实务》课程的双语教学势在必行

准确把握《国际贸易实务》双语教学的科学定位才能进行准确的教学设计。双语教学不是外语课,也不是简单的两门语言的叠加,学习英语和能够使用英语本身不是目的,而用英语从事国际贸易实践活动才是目的。《国际贸易实务》课程双语教学正是培养学生在英语环境下进行商务类交际的能力,使学生站在学科发展的前沿,在世界范围内获取信息和知识,以全球的视野思考专业问题,在持续学习、思考和探索中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双语教学是创新型教学模式,从人才培养目标、教材选择及教学方式等方面对该课程的双语教学进行科学定位是把握该课程双语改革正确方向的关键。

(1)培养方向定位。目前,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专业教学与专业外语课相互独立、各自为政,这种教学方针严重影响了复合型人才的培养,往往造成懂国际贸易专业知识的学生英语能力不强、能很好运用英语的学生国际贸易专业知识与技能又欠缺的状况,这种矛盾的存在使外贸企业招聘人才时经常面临两难的尴尬境地。通过《国际贸易实务》课程的双语教学实践,学生不仅能够按照国际贸易惯例掌握国际贸易进出口的操作过程及其规律,并能对贸易纠纷进行理性的思考与分析,而且能用英语进行进出口贸易的实践操作并培养良好的与客户沟通技巧。在《国际贸易实务》课程双语教学过程中,通过国际贸易活动的各个环节以及涉及的各个部门之间的配合都能够在英语语言的运用下,最大程度地拓展学生的综合能力,包括口头谈判能力、阅读英文资料能力、英语表达能力,即培养学生在国际贸易专业中的英语听、说、读、写、译能力,使学生把所学的国际贸易知识及相关技能与英语有机结合,将二者融会贯通,提高运用英语交流和解决专业问题的能力,增强他们在未来就业市场中的竞争优势,使其得到更多、更理想的就业机会。

(2)授课教材定位。教材选择是决定双语教学成功与否的一个重要因素。目前,国内关于《国际贸易实务》课程的教材形形色色,大多以汉语夹杂部分英文形式为主。这些教材能使学生较好地了解进出口贸易的基本内容和基本程序,熟知国际贸易的专用词汇与术语,了解国际贸易活动中的英文法规及条款表述;但学生却缺乏英语思维和意识,也不能按照国际贸易规则有效地进行实践操作,更欠缺深层次地解读国际贸易环境下的不同国情与民情对国际贸易活动造成的影响与风险方面的知识。比如学生在进出口模拟操作实习中,很难自如地用英文草拟建交函电、发盘与还盘信函,不能用英文制作正确、规范的出口单据,严重影响了进出口模拟操作实习的效果。这种人才素质的不完备与使用教材有直接的关系。英文原版教材有助于开拓学生知识面和创造力,了解当今世界最前沿的国际贸易实务知识,能提高学生的专业外语水平,还能掌握西方人的思维逻辑与民族背景。但英文原版《国际贸易实务》教材稀缺,价格昂贵。再者,因学生英语水平有限,选择全英文教材会使学生学习压力增大,进而失去对专业知识的学习兴趣。因此,教师必须根据本校实际情况及学生的英语水平差异,选定一本适合学生的双语教材或改编教材,吸收原版的精华,同时又能考虑学生的自身状况。另外,在授课过程中教师通过网络收集、整理一些比较符合学生实际的英文材料,引用一些国际电台的视频、录像,循序渐进地渗入到相关的专业知识点中去,使学生既掌握了国际贸易的基本知识和操作流程,又能通晓相关知识的英语表达,解决汉语版教材与全英文教材之间的矛盾,培养学生同时使用汉语和英语进行思维的能力,达到《国际贸易实务》课程双语教学的预期目的。

(3)授课方式定位。受教师外语表达能力、知识本身难度、学生知识储备、学生的英语水平、学生的思维定式等多方面因素的制约,外语在传达专业知识信息方面远不及母语;但传统的《国际贸易实务》课程纯汉语的“注入式”教学方法显然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必须重新定位教学方式,不能将双语教学课程变为专业英语课程,否则教师、学生将花费大量的课堂时间进行英语语言本身的讲解与理解,而无法顾及专业知识与技能的训练,造成本末倒置的现象。《国际贸易实务》课程的性质决定了教师必须将重点放在培养学生对国际贸易具体流程的把握和相关技能的掌握上。在国际贸易实务教学过程中,我们应贯彻“理论够用为度,注重实践能力培养”的理念,采用“教师精讲、学生多练”“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式。在每次授课时采取汉语和英语并用、传统教学方法与多媒体教学相结合,先对相关的知识进行精讲,然后给出一定的时间让学生运用英语进行某一项问题的解答与讨论,直接将所学的知识用于实践。这样,既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又能完成从知识到技能的转化。

2.《国际贸易实务》双语教学设计原则。

(1)科学性原则。“双语”只在特定情况下存在,也就是只有当汉语以外的某种语言在某种特定的环境中与汉语同时成为交流语言时,才能称之为双语。无疑,汉语翻译成英语或英语翻译为汉语,这仅仅只是语言的简单转换。没有多元文化和思维的渗透就不能称之为科学的双语现象。因此,在课堂上教师坚持使用第二种语言,允许学生只有在力所能及、自然而然的情形下才出现使用第二种语言的动机,这是双语教育的关键所在。

(2)系统性原则。《国际贸易实务》双语教学的实施遵从系统论的特点与规律,在影响双语教学的诸多因素中,包括师资、教材、教学组织、教学效果测评等等应该建立有机的联系,使它们的相互作用服务于双语教学活动的目标,并不断优化升级,呈现出一种动态性的系统体系。另外,在《国际贸易实务》双语教学中,还要注意到与前期《基础英语》《商务英语》《国际经济学》(双语)及后期《外贸英文函电》《国际结算》(双语)等课程的衔接与过渡。

(3)“以学为本”原则。德国教育学家第斯多惠曾提出,优秀的教师不是“奉送真理”,而是“教人发现真理”,倡导学生积极思考,主动学习,实现“知识论”向“主体教育论”的转变。在双语教学中,教师要以全体学生的认知能力为主线,积极创造交流与沟通的课堂气氛,通过教学内容的“外部刺激”,鼓励学生利用专业语言进行讨论,在对案例的分析中理清知识的脉络,产生情感体验,最后内化“形成品质”,完成从传统“教”到主动“学”的教学模式蜕变。

(4)渐进性原则。《国际贸易实务》课程的双语教学应该采取循序渐进的原则:由传统的单语教学(汉语教学)到英语、汉语交叉教学,最后再到国际贸易实务的最高教学境界——单语教学(英语教学)进行。其中教材、教案、教学参考资料、教学模式及教学考核要和每一阶段的教学相配套,第二个层次中两种语言在课堂上所占的比重要根据教学时间、学生的接受情况、课程内容的难易程度有所变化和调整。

3.《国际贸易实务》双语教学设计中需要处理好的两个关系。

(1)中英文语言比例。造成理解专业知识的最大障碍往往来自于英语语言能力的高低,因此,《国际贸易实务》课程双语教学根据由浅到深、由少到多循序渐进的原则,可以分为三个不同阶段实施,在不同阶段,中英文使用的比例不同。第一阶段:简单渗透。对于一些专业术语的定义、简单原理、合同条款的表述等用英文讲述,其余绝大部分用中文讲述。课堂英语使用比例约为10%。第二阶段:交叉渗透。教师上课时交替使用中英文,对于和国际贸易活动密切相关的应用型内容,辅以合适的范例或文本用英文讲述,较复杂难以理解的内容,或重点知识容易产生歧义的部分用中文解释。课堂英语使用比例约为20%~40%。第三阶段:双语思维。让学生学会用母语和英语来思考、解决问题,增强师生互动、课堂讨论、情景模拟等环节,创造较浓郁的英语氛围,教学语言由汉语为主转变为以英语为主,课堂英语使用比例为80%左右。这三个阶段并不是固定不变的,教师应在授课过程中观察,通过学生反馈、学生的反应、教学效果测试等不断作出调整。

(2)理论与实践教学比例。《国际贸易实务》是揭示国际商品、服务交换规律的学科,实践性强的特点就需要在教学设计中充分考虑到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比例问题。一方面,除了大纲规定的理论教学学时,应按照各学校的硬件设施及教师资源开展不同形式的实践活动,既可以利用外贸软件使学生在人机对话中检验专业知识、规范化英语的运用、制作单据的技巧以及独立作业的能力,全面体现英语语言在专业知识中的渗透;还可以通过情景模拟教学使学生在国际贸易活动中扮演不同角色,体现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创新能力、英语沟通能力、双语思维能力等综合素质;或者通过组织学生深入企业实习等途径,尽一切可能为学生实践创造条件。另一方面,要倡导学生积极寻找实践机会,比如参与导师课题研究,自发组织模拟谈判等活动丰富自己的经历,达到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自学能力,增强学生竞争力的目的。

4.进行科学的课程设置。

在课程设置方面,双语教学与专业英语教学本质是不同的。专业英语意在掌握专业术语、词汇及语句的标准化英语表达,其主要目的是为了让学生掌握特殊领域内的国际规范化表述,注重在专业领域内的英语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即英语学习是目的;而双语教学主要是用英语系统地讲授一门专业课程,其主要目的是提高学生的专业知识水平及在实践中的应用能力。因此,双语教学相比专业英语而言,其英语的涉及面更广,教学内容更为具体和全面,只有具备了基础英语和专业英语能力才能够接受双语教学的学习,即公共英语打基础,专业英语作铺垫,而双语教学则是升华,做到让学生以英语为工具,系统地学习一门专业课程。基于以上特点和关系,我们认为,《国际贸易实务》双语教学的课程应安排在大学三年级(第五学期)比较科学和合理。因为,此时学生已经学习了国际金融、国际贸易、国际经济学、电子商务概论等前置课程,也完成了大一、大二的公共英语的学习,同时在大二(第四学期)加入专业英语的学习,因此具备了一定的英语听说读写能力,可以在专业基础知识比较扎实的前提下进一步使用英语系统地学习《国际贸易实务》。为了完善知识体系,还可以配套开设《国际经济法》《国际结算》《国际商务谈判》《国际投资法》等双语教学课程。

5.《国际贸易实务》双语教学内容的英语表述特点。

在《国际贸易实务》双语教学中,由于英语语言的表述大多是出现在国际贸易活动中,具有鲜明的简洁性、对称性、规范化及标准化的特征,为此,教师应在授课前对这些具有固定语体特征的英语语言加以整理、分析和归纳,有助于学生较快掌握学习方式和要领。

(1)合同文本。《国际贸易实务》课程的主要教学内容是以进出口合同的条款为主线,结合国际贸易实践讲授各个条款的内容、作用和具体运用,而这一切必须依据国际贸易惯例对相应合同条款的统一规定,包括联合国国际货物销售合同公约(United Nations Convention on Contracts for the International Sale of Goods)、跟单信用证统一惯例(Uniform Customs and Practice for Documentary Credit)以及进出口业务中的主要单据,涉及海运提单(B/L)、保险单(Insurance Policy)和商业发票(Commercial Invoice)等。无论是合同条款还是单据内容,都将严格遵从于国际贸易惯例的约束,因此,深谙英语词汇、句法及语篇在这些内容中的特定表述,对双语教学有着积极的意义。

外销合同,作为该课程的核心内容,是指地处不同国家或地区的当事人之间为了一定的经济目的而达成的规定双方当事人的权利和义务、具有法律约束力的货物买卖协议。基于此,合同则具有主体对等性的特征,在英语语言中主要是通过语法结构的平行、语义的重叠、情态动词、虚拟语气、被动语态和长句来体现这一特征。

例1.This policy of insurance witnesses that The People's Insurance Companyof China(herein after called“the Company”),at the request of____(herein after called“the Insured”)and inconsideration ofthe agreed premiumpayingtothe Company by the Insured,undertakes to ensure the under mentioned Goods in transportation subject to the condition of this policy as per the clauses printed overleafand other special clauses attached hereon.

译文:

中国人民保险公司(以下简称本公司)根据____(以下简称被保险人)的要求,由被保险人向本公司缴付约定的保险费,根据本保险单承保险别和背面所载条款与下列特款承保下述货物运输保险,特立本保险单。

这是中国人民保险公司出具的保险合同中的条款,规定了保险人和被保险人之间的权利和义务关系。句中的平行结构包括:“at the request of”and“in consideration of”,“herein after called the Company”and“herein after called the Insured”,“the Clauses printed overleaf”and“other special clauses attached hereon”。如果掌握了这种规律,无论是阅读还是书写都能够轻松地掌握,即使是记忆也会有规律可循。类似这样的例子在合同文本中的很多条款中都大量存在。

例2.rules and regulations(规章),duties and responsibilities(职责),terms and conditions(条款),final and binding(终局性的),amendments and revisions(修正,修改),fulfill or perform(履行义务),null and void(无效),losses and damages(损坏),rights and interests(权益),sign and issue(签发),transferable and assignable(可转让的),modification or alternation(修改或变更)。

上述词语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即通过大量语义的重叠体现合同文本的精确性和规范性,这种重叠往往是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同义词连用,词语相辅相成,取其共义。为了避免在理解上的模糊不清而发生争议,英文合同在遣词造句上广泛采用“词语重叠”的现象,保证法律用词在英语词义上达到严格意义上的精确,以便形成法律英语用词的严谨性和严肃性,最大程度地维护合同各方的利益。

例3.This Contract is hereby made and concluded by and between the Seller and the Buyer and the Seller whereby agrees to sell and the Buyer agrees to buy the under- mentioned commodityunder the terms and conditions specified as follows.

译文:

双方同意按照下列条款由卖方出售、买方购进下列货物。

例句中的“hereby”相当于“as a result ofthis statement”,但是前者既简洁又正式;同样,“whereby”相当于“bythat”,但是比“bythat”用词正规。类似的古体词还有hereafter.

(after this in the contract),herein(in this contract),here in after(later and including in the same contract),hereof(of this contract),hereunder(under this contract),hereon(about the point mentioning),thereafter(after that/),thereby(by that point/means),therein(tothe point referred),thereinafter(after/since that point on),thereof(of that point mentioned),thereupon(therefore)whereas(considering),wherein(intermsandconditions),whereof(ofthepointnoted),whereon(on the pointreferredto).

例4.On FOB,CFR and CIF basis,the Seller shall,immediately upon the completion of the loading of the goods,give a shipping notice to the Buyer by Telex/Fax.

译文:

在FOB、CFR和CIF条件下,卖方在货物装船完毕后应立即以电传或传真向买方发出装船通知。

基于FOB和CFR术语下的合同,卖方及时发出装船通知对买方是否能及时办理货物保险至关重要。因此,恰当的运用情态动词“shall”是为了确凿地说明卖方履行这项义务的必要性和重要性。通过情态动词体现合同当事人的合同义务在外贸合同文本中频繁出现。“shall”表明了合同条款内容为“强制性规范”,即当事人必须遵守,否则就构成违约。除此之外,合同文本中还经常使用“must”和“be bound to do something”等字眼来说明合同当事人之间的义务。由于权利具有“选择性”的特征,因此合同文本经常使用“may”或“be entitled todosomething”来说明当事人对权利的选择。另外一个经常出现的情态动词“should”往往引导的是虚拟语气,通常是委婉地说明可能会出现的情况或不太可能发生的情况,常用来表示“万一”,实际上是“if”引导的虚拟条件从句的省略倒装形式。

例5.All disputes arising from the Contract shall,through amicable negotiation by the parties there to be settled should through negotiation no settlement be reached,the case in question shall then be submitted for arbitration to the China International Economic and Trade Arbitration Commission and the arbitration rules ofthis Commission shall be applied.

译文:

因履行本合同所发生的一切争议,双方应友好协商解决,如协商不能解决争议,则应将争议提交我国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依据其仲裁规则仲裁。

合同文本中的“should through negotiation no settlement be reached”相当于“ifnosettlement should be reached through negotiation”,表明万一可能会出现的争议如果通过协商不能解决,则需要提交仲裁委员会进行裁决。

例6.Partial shipment and the transshipment are not allowed.

译文:

不允许分批装运或转船。

被动语态的运用一方面可以充分体现合同文本的严谨性,另一方面使文字表述和措词符合公文客观公正的特点,同时表现出当事方的礼貌和委婉,这是外贸合同文本经常使用被动句的重要原因。该例句引用自国际商会《跟单信用证统一惯例》规定:“除非信用证另有规定,允许分批装运或转船。”合同文本通过使用被动语态强调分批装运或转船的不可行性。

(2)专业术语与关键词汇。在国际贸易活动中,由于国际贸易主体的对称性,往往在英语语言的表达上也存在相应的对称,主要通过前后词缀、对等词等英语构词的典型特征体现出交易主体的活动和行为特征。

首先,通过英语前后词缀揭示行为的对称性,具体规则为:行为动作发出方的构词方式通常是由“verb+er/or”构成,而行为动作接受方则通常是由“verb+ee”的方式构成。如:consigner(寄售人)→consignee(收货人);drawer(开票人)→drawee(受票人);employer(雇主)→employee(雇员);endorser(转让人)→endorsee(受让人);offeror(发盘人)→offeree(受盘人);payer(付款人)→payee(收款人);licensor(许可人)→licensee(被许可人)。一个特殊的例子是,insurer(保险人)→the insured(被保险人)。

上述是从后缀上反映出商务行为主体的对称性,前缀也有类似的作用。例如:transferable letter of credit(可转让信用证)→non- transferable letter of credit(不可转让信用证);revocable letter ofcredit(可撤销信用证)→irrevocable letter ofcredit(不可撤销信用证)。

其次,根据当事人行为的对称性揭示术语的对称性,这类行为大都为某一事物或某种行为相对的两个方面。如:buy(买)和sell(卖);make delivery(交货)与take delivery(收货);顺汇(remittance)和逆汇(collection);开证行(openingbank)和通知行(advisingbank);索赔(claim)与理赔(settlement)等。

教师在双语授课过程中,应该向学生揭示此类英语词汇固有的特征,帮助学生从构词法中把握国际贸易活动的特点与涉及的领域,加强学生对国际贸易英语的记忆和理解,有助于学生克服对双语教学的恐惧心理,增强双语教学的趣味性,改善国际贸易课程双语教学的效果。

另外,《国际贸易实务》课程中英语表述存在着一系列的缩略语,尤其是价格术语部分。它用简洁的字母组合涵盖了比较复杂的含义,同时也说明了国际贸易高效性发展的趋势。

(3)语义和缩略语。国际贸易中的缩写式英语,旨在达到“简约明了”的目的。如:D /P at sight——documents against payment at sight(即期付款交单),D/A——documents against acceptance(承兑交单)等。在这里,“/”即为“against(凭借)”的含义,“D”代表“documents(装船单据)”,包括“海运提单(bill of lading)、汇票(bill of exchange)和商业发票(commercial invoice)”等商业单据,意味着银行向买方交付单据的前提是买方付款或承兑(The shipping documents Including bill of lading,bill of exchange and commercial invoice etc. are surrendered to buyers after the payment or acceptance has been made)。如果双语教师能够从构词特点阐明这种缩略语的固定结构与对应含义,学生不仅强化了记忆,而且会因这种特征增强对专业知识的学习兴趣,更好地理解国际贸易行为。

(4)修辞和缩略语。贸易术语是使用缩略语的典型代表,其中蕴含的修辞手法是深入理解专业知识的窍门。比如FOB即“Free on Board”(装运港船上交货),这三个字母明确规定了买卖双方的权利、义务和费用的分割、价格的构成以及风险转移点等丰富的内涵。同时,该缩略语借助转喻修辞手法可简化句子,如“board(甲板)”代替“vessel(货船)”。诸如此类的还有“we are satisfied with this order”,其中的“order”代表货物;ten packages were lost”中的“packages”指的是“goods in ten packages”。

(5)词源和缩略语。国际贸易活动的性质及其飞速发展导致了各国语言在一定程度上的融合与相互吸收。比如拉丁语中的ad valorem(Lat. accordingto the value从价税),意大利语中的del credere(保付货价的),法语的force majeure(不可抗力),汉语中的tungoil(桐油)等,体现了多元文化的特征,而这些词语丰富多彩的变化如果在双语教师正确引导下,反而会引起学生的注意力与兴趣。再如,FPA即Free fromParticular Average(平安险);WPA即With Par-ticular Average(水渍险)。两者之间的区别在于前者不负责单独海损(particular average)所造成的损失而后者负责,学生往往会对“Average”的含义为“loss(损失)”产生疑问,如果授课教师把“Average”来源于法文“avarie”(损失)这一特殊含义讲解清楚,那么就不难理解FPA的字面含义为“单独海损不赔”,WPA的含义为“负责单独海损责任”。让学生领略语言和民族的融合也正是双语教学改革的目的之一。

(6)文化和缩略语。语言的本质就是文化元素的表达,在《国际贸易实务》课程中,很多英文表述无一不揭示了这一语言规律。如:报价“US$100 per dozen CFR D5 ROTTERDAM(每打100美元,CFR鹿特丹,给予5%的折扣)”,囊括了“计价货币、计量单位、贸易术语、价格和折扣”等多项贸易条件,这种缩略语的表述正是国际贸易活动高效率、标准化的体现,但必须注意的是,英语中的“discount”与汉语中的“折扣”虽然都是折扣,但是给予的比例完全相反,比如“60% discount(60%的折扣)”,在英语背景下的含义是“60% off the original price(从原价中扣除60%)”;而汉语却是“40% offthe original price(从原价中扣除40%)”。这种有趣的文化现象必定会大大增强学生对双语学习的兴趣,改善双语教学的效果。

6.《国际贸易实务》双语教学的质量反馈与问题跟踪——来自笔者的调查报告

本书作者于2007年在国际经济与贸易系开展了《国际贸易实务》课程的第一次双语教学实验,2008年作为全校第一门双语教学示范课程正式立项,至今已在两届学生中实践。在每次双语教学活动结束后,都要求学生填写有关《国际贸易实务》双语教学质量反馈调查表,被调查的学生人数总计为218名,调查问卷设计的问题全部围绕《国际贸易实务》双语教学活动的全过程展开,具体包括:

(1)在《国际贸易实务》双语教学中你是否有收获?(如果有,请填写2、3题,如果没有,请填写4题)

(2)你的收获来自于哪几方面?(可多选)

(3)你认为令你感受最深的收获是什么?

(4)造成没有收获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5)你认为《国际贸易实务》双语教学是否会影响你对专业知识的理解?

(6)你认为双语课堂最好的授课形式是:

(7)你对《国际贸易实务》双语课堂中教师的授课形式是否满意?

(8)如果对授课形式不满意,你认为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什么?

(9)你在双语课堂中能够听懂的英语比率为:

(10)教师的双语授课是否能让你一直保持兴趣?

(11)你是否每次都进行课前预习?

(12)你认为课前预习、课后复习是否有必要?

(13)你认为是否应加强课堂互动?

(14)你认为阻碍你学习双语课程的因素是什么?

(15)你赞成使用何种教材?

(16)你赞成专业英语与《国际贸易实务》双语课程由同一位教师讲授吗?

(17)你认为双语课堂中的双语实践学时够吗?

(18)你认为《国际贸易实务》双语教学的考试方式最好采用哪种形式?

调查报告的结果整理如下:

(1)在《国际贸易实务》双语教学中你是否有收获?(如果有,请填写2、3题,如果没有,请填写4题)

表6-1 

img77

从表6-1反映出来的比例可以看出,几乎所有的学生都认为在《国际贸易实务》双语教学中有所收获,这种态度说明了双语教学活动并非只是一种形式,与最初的双语目标设定是相吻合的。

(2)你的收获来自于哪几方面?(可多选)

表6-2 

img78

从表6-2可以看出,《国际贸易实务》双语教学使学生收获最大的首先是专业知识在实践中的运用能力,其次是专业英语运用能力和人际交往的素质。另外有22%的学生提高了外文阅读及检索文献的水平,虽然比例几乎过半,但是专业英语水平提高的人数并没有达到预计的目标。

(3)你认为令你感受最深的收获是什么?

表6-3 

img79

从表6-3发现,学生在《国际贸易实务》双语教学中最大的收益是专业实践能力和专业英语运用能力,这完全符合了双语教学的目标设想。

(4)造成没有收获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表6-4 

img80

表6-4是对9名没有收获的同学的调查,可以发现英语基础仍然是决定学生接受双语知识的一大障碍,因此,大一、大二的英语学习与教学是非常关键的。

(5)你认为《国际贸易实务》双语教学是否会影响你对专业知识的理解?

表6-5 

img81

表6-5中我们发现,双语教学中用英语讲述专业知识的方式会使近一半的学生认为增加了理解专业知识的难度,这种现象值得双语教师深度思考。如何提升教学技巧、改进教学方法是双语改革顺利推进的关键之举。

(6)你认为双语课堂最好的授课形式是:

表6-6 

img82

从表6-6中可以看出,学生的英语水平是影响双语教学的主要因素,学生的比例需要使双语教师不断调整中英语言比例,循序渐进地使学生适应双语课堂。

(7)你对《国际贸易实务》双语课堂中教师的授课形式是否满意?

表6-7 

img83

表6-7反映出学生在《国际贸易实务》双语课堂中对教师的授课方式大部分呈基本满意状态,但是仍有9%的学生不满意。

(8)如果对授课形式不满意,你认为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什么?

表6-8 

img84

表6-8回答了学生不满意教师使用双语授课方式的原因在于听不懂。由于英语基础差,致使教师运用英语授课时学生无法正常理解,进而对学习产生排斥或抵触情绪,甚至放弃双语学习。这种现象笔者在授课过程中一直关注并极力通过各种方式去鼓励学生,但是收效不大。

(9)你在双语课堂中能够听懂的英语比例为:

表6-9 

img85

从表6-9中发现58%的学生听懂英语的比例10%~30%之间,这个比率仍然比较低,将会影响双语教学的效果,应该值得双语教师关注。如何提高学生的英语基础为双语教学作好准备,如何调整双语教学模式,是现阶段推行双语教学改革所必须解决的问题。

(10)教师的双语授课是否能让你一直保持兴趣?

表6-10 

从表6-10我们发现绝大多数学生对《国际贸易实务》双语教学保持兴趣,说明对该门课程进行双语教学是非常必要与可行的。

(11)你是否每次都进行课前预习?

表6-11 

img87

从表6-11中可以发现绝大多数学生不进行预习,致使学生在上课过程中经常被陌生的单词术语卡住,严重干扰了专业知识的理解。

(12)你认为课前预习、课后复习是否有必要?

表6-12 

表6-12的数据说明了学生大都赞成课前预习与课后复习,但是并没有付诸实践,说明学生学习主动性不够,学习方法不当,这也是阻碍双语教学的一个重要原因。

(13)你认为是否应加强课堂互动?

表6-13 

img89

从表6-13可以看出几乎所有学生都赞成增加互动环节,这说明在《国际贸易实务》双语课程中,互动环节对学生加强专业知识的理解以及英语运用非常必要,也是师生沟通信息与反馈信息的重要途径。这样,一方面学生可以锻炼英语语言和综合能力,另一方面可以增强双语课堂的趣味性,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教师通过互动可以充分了解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以便随时调整或改变教学方法。

(14)你认为阻碍你学习双语课程的因素是什么?

表6-14 

img90

从表6-14中我们发现学生学习双语课程的主要障碍在于英语基础,其次,教师的授课经验对于引导学生积极学习也至关重要。

(15)你赞成使用何种教材?

表6-15 

img91

从表6-15看出学生接受原版加中文教材与中英文对照教材的比例是相近的,绝少数希望采用原版或中文教材,这一点在订教材时教师应加以注意。

(16)你赞成专业英语与《国际贸易实务》双语课程由同一位教师讲授吗?

表6-16 

img92

从表6-16中可以看出,大多数学生希望同一位教师讲授专业英语和该课程的双语教学,这种想法证明了学生希望两门课程能够很好连接并延续,而且同一位教师容易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从而制定出合理的教学方案。

(17)你认为双语课堂中的双语实践学时够吗?

表6-17

img93

表6-17反映出学生对《国际贸易实务》双语教学的实践环节的态度,可以看出大部分学生希望多增加实践学习,并从实践活动中印证专业知识与英语语言能力,同时增强学习的趣味性,弥补在课堂教学中无法补充的素质锻炼。

(18)你认为《国际贸易实务》双语教学的考试方式最好采用哪种形式?

表6-18 

img94

表6-18反映出学生仍然希望最终的试卷考核方式以中文为主,英文为辅,这种心理说明了现行的考核方式是以试卷卷面成绩作为评定的依据。因此,双语教学改革应突破这种传统的应试教育考试形式,片面追求卷面成绩往往会抹杀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会使部分学生通过突击复习得到学分,掩盖了学生学习的动机与态度,也使得考核方式有失公允。

7.《国际贸易实务》双语教学具体策略。

(1)充分备课,做到心中有数。双语教学的输出效果与教师精心充分的课前准备有密切的关系,双语教师的备课方式也不再局限于传统模式下的书写教案和查阅资料,与以往很大的区别首先在于周密的课前调研活动,其次在于引入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教师必须考虑与之有关的诸多问题,因此,搜集并借鉴其他高校实施双语教学的做法和经验是必不可少的环节。此外,应在学生中广泛征求意见并展开问卷调查,对实施双语教学的班级进行调查,了解授课班级学生的外语水平,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选择合适的双语教学模式,在充分把握学生态度的基础上才能建立科学可行的双语教学活动体系。为了最大程度地让学生了解双语教学的意义与目的,应该在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新生入学初,借助新生入学教育座谈会的机会详细介绍双语教学对本专业学生能力培养与就业优势的积极作用与意义,让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帮助他们意识到学习英语的重要性不仅仅是考试过关或者四、六级考试,而是为专业课程的双语教学打下坚实的基础,真正让学生从最开始关注双语教学。从心理上接受双语教学,学生的配合与支持是双语教学顺利实施的有效保证。

教材的选择也是决定双语教学能否开展的一个重要因素。教材在双语教学中占有十分重要地位。教师在教材和参考资料的选择中应遵循权威性、实用性、时效性相结合的原则,力图让学生获得实用、适用的知识。教师可以选一本合适的国外原版教材为主,一本国内教材为辅。其他相关的资料大致分为三类:一是文献资料,如最新的国际惯例,如:UCP、ISBP、SWIFT等等;二是互联网资料,从世界一些著名国际贸易网站检索与本课相关的原版资料,如ICC(国际商会)出版的一些关于跟单信用证的刊物,如:“跟单信用证研究”(DCI:Documentary Credit Insight),“跟单信用证专家”(DC- PRO),L/C Update等。这些刊物涉及信用证领域的最新发展和各国在跟单业务方面的动态,以及各方对有关惯例的执行、修改、理解与分歧的解决等;三是国际贸易实务案例,由于案例解析往往是学生最感兴趣的学习方式,因此,搜集、获取与国际贸易领域密切联系的真实案例是教师的重点方向。

教师备课的重点,首先是反复研究《国际贸易实务》课程的内容,将有关的材料、文献等与教学内容融合形成系统有序的知识体系,然后将这些系统的知识用简单的英语进行表述,尽量选用外文原版教材对相应内容进行阐释。对于有关的专业术语及表达方式,应注意其英语的表述,比如说“Negotiation”,用于贸易谈判中可以翻译成“谈判”,而在国际支付环节中,“Bank Negotiation”则要翻译成“银行议付”;再比如“Acceptance”单独用于贸易磋商中是“接受”的含义,而在国际支付中,“Document against Acceptance”则是承兑交单的意思,这类例子在这门课的教学中非常多,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重点为学生进行解说并加以区分。其次,要将系统的知识体系制作成简单的英文课件,图文并茂,浅显易懂,便于学生能正确理解专业知识,掌握知识框架。

教学内容的设计上我们按照既要符合教学计划与大纲的要求,同时也要符合双语教学的特点的要求,充分准备,以确保在规定的学时内完成相应的教学任务。教学内容的选择必须以学生掌握最新、最先进的国际经济与贸易理论知识、国际贸易惯例和实践技能为出发点,对英美等发达国家在该领域内的最新研究动态,教师应始终保持高度关注,通过查阅国内外的相关书籍、报纸杂志、网站等不断补充最新动态的国际贸易案例和法规,将相关的英文国际贸易条约和惯例融入双语教案中,以便使课堂教学的内容始终处于“与时俱进”的层面上。同时加强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力争使课堂知识生动有趣,因此,在理论指导实践的原则上双语教师才能使教学内容更加生动鲜活。《国际贸易实务》的专业基础知识是教学中的理论部分,在强调实践及应用的同时绝不能忽视基础理论课的作用,教师应尽量搜集最新的国家对外方针、政策及法规,结合国际贸易实务课程中的基础理论把它们合理地运用到具体实践中,只有在深谙国际国内政治经济背景、环境与国际贸易规则下的国际贸易操作才是有意义的。比如,《联合国国际货物销售合同公约》,是迄今为止关于国际货物买卖的一个最重要的国际公约,我国也是该公约的缔约国之一,教师应将其融入到国际贸易实务各合同条款的学习当中,使学生能够参照该公约掌握货物的品质、数量、包装、价格、运输、支付以及商品检验、索赔、不可抗力、仲裁等条款,做到与国际规则一致,国际贸易惯例是约束双方当事人国际贸易行为的另一重要知识体系,涉及《国际贸易术语解释通则2000》《UCP600》等等。如果教师在课前忽视了对这些基础理论知识的全面理解与研究,则会严重影响双语授课的质量。双语教学备课中的一个关键环节就是用英文备课,英文讲稿、英文定义、英文定理及英文的叙述是必不可少的,同时教师还必须熟记并准确理解相关英文的条款及术语,避免因两种语言与文化差异而导致误解与误译。为此,教师应配备并使用汉语词典和专业汉英词典。

除此之外,围绕教学内容教师还需要考虑的是如何激发学生兴趣使之主动参与,如何引导学生在两种语言的自然切换中掌握本课程的知识点,如何培养学生双语思维能力,又如何有效地组织师生互动。因此,教师在备课中还要预留时间给学生提问和讨论,合理设计问题的难易程度,把握好英语运用的原则,既不强迫学生用英语回答问题,又不去过多考虑英语语法问题,有意识地协助学生完成英语表达。教师解答问题时应根据学生的理解情况,尽量使用简单句型的英语,促进学生对外语信息的记忆与认识。在备课中做到对内容较简单的章节,可加大英语使用量,而对专业性较强、较难理解的内容,则适当降低英语运用量,适度灵活调整英语渗透的力度。总之,教师备课时要反复吃透教材和资料,及时向英语教师请教,尽量使用学生学习过的词汇表达意思,掌握简洁英语的表述方式,使讲课语言生动化、口语化,以便学生听懂。据此,我们有理由说,备课实质上是一种教学艺术再创造的过程,体现了教学智慧与教学技能的过程。《国际贸易实务》双语教学大纲如表6-19所示。

表6-19 《国际贸易实务》双语教学大纲表

(2)精心的双语授课安排。上课是教师的教学与学生的学习相互作用的最直接的表现,教师是传导主体,学生是接受主体,后者要靠前者的引导,前者以“层层推进,由浅入深”为原则传递学科与语言信息。因此,正确组织课堂教学应遵循以下几个要点:

首先,讲授的内容应具有系统性。一方面合理安排双语语言的比例,使学生全面把握教学思路,了解贸易领域最前沿的知识,熟悉并运用教学语言在专业学科中的信息传递,与教师相互呼应,完成课堂讨论与交流;另一方面,要突出重点、难点,巧妙地运用多种教学方式引导学生,并逐步尝试英语与该部分内容的融合。

其次,课程内容应逻辑顺畅,条理清晰、紧凑。教师既要体现理论知识的严谨,又要表现出案例内容的丰富与通俗,运用流畅的语言使教学内容简洁明晰、形象生动,教师的精神面貌应积极乐观,授课富有激情,使课堂教学处于和谐、积极的氛围,展现教师独特的教学风格与魅力。

再次,高度关注教学反馈。教师应在授课中密切关注学生的反应,并能够及时作出应变,如调整中英文比例、调整难易程度、或改变教学方法等,保证学生全面掌握专业知识。

①“导入”教学。良好的双语课堂的开端决定了学生是否能够被教师所吸引,是否能产生足够的兴趣集中在授课内容上,因此,合适的切入点是关键,它能自然带动内容的逐渐扩展。教学的导入可以使用多种手段,出示道具、播放视频、提出问题或案例回放等都是常用的有效方式。例如,在讲授贸易谈判这一章的时候,教师可以先播放一段英文视频录像,展示谈判的场景、谈判的语言、谈判的着装及礼仪等,通过真实的情景让学生产生谈判的欲望和兴趣。这种多媒体的导入能同时呈现图、文、声、像,并有利于在新课开始前就调动起学生的多种感官进行感知,使课堂气氛活跃,师生互动交流增多,从而达到比较理想的教学效果;如果想使学生很快关注学习内容,可以采用提问的方式逐步导入本章的各项内容,比如在学习商品包装这一章时,设计这样几个问题:What the function of packing?What are the advantages packing?Can you list the unit ofpacking?Howmake the packing?……通过让学生自由发言,不但对所讲内容有一个明确的方向,而且培养学生思考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英语口语表达也能够借此得到提高,逐渐进入双语角色。

②“组织”教学。

第一,为了使双语课堂富有连贯性和生动性,保证各知识点的讲解流畅且细致,教师在讲课中,可以使用一些承上启下的标志性话语将讲课的各个部分串连起来,提醒学生各内容之间的衔接和过渡,同时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如在讲课开始时,“Todaywe are goingtolook at/talk about/discuss…(即告诉学生本课要讲什么);First ofall,I’mgoingtooutline…Then we’ll move on to…(即告诉学生按什么步骤讲);在课程教学中,可以使用:First of all,let’s look at…Now let’s move on to consider more closely…If we go back for a moment to the first issue we have discussed,we can see that…;为了作进一步的解释,可以使用that is to say…或That means…或let me rephrase what I just said…或what I mean by that is…;为了进行对比,可以使用on the other hand…或on the contrary…或conversely…;表示因果关系时,可以使用As a result…或consequently…或Hence…或Therefore…或Thus…;如需要举例说明,可以使用Toillustrate或For example,For instance…;讲课结束时,可以使用To sum up then…或In conclusion…In short…或Torecap…或Toconclude…,这些话语在每堂课中经常性地使用,将避免学生对教师的安排不知所云,有助于学生迅速进入教学氛围。所以,让学生熟悉常用的课堂教学组织用语是非常关键的第一步。

第二,准确把握中英文的比例。在双语课堂中过多的中文语言势必使学生养成依赖母语的心理习惯,认为这些就是对已经讲授的英文内容的翻译,不利于学生双语思维能力的形成。如果教师讲授重点难点问题直接使用中文表达的话,则使学生失去了练习用英文理解相关内容的机会,对学生语言能力提高不利。如何循序渐进地增加英语语言比例,巧妙地进行中英文切换,缩小语言、效果和进度之间的矛盾是教师面临双语教学中的一个难题。因此,双语课堂中学生的态度和反应是不容忽略的信息。根据学生的英语接受程度和试听以后的反馈,以及对难易部分的英语内容的掌握,与学生及时沟通并不断进行阶段性的探讨,在此基础上,教师相应地调整与改变中英文教学的比例,灵活地修正教学方向,一切以学生能够有效地掌握专业知识为目标。

具体来说,对一些国际贸易基本理论、法律、规则应该主要用中文重点讲解,穿插以英文的重点词汇和专业术语,而针对像国际贸易术语、合同履行、贸易谈判等实践性较强的知识点应该用中英文比例对等结合的方式,让学生逐步学会和适应英语思维。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对语言的实际状态逐步渐进地增加课堂上英文的使用比重,以使用原汁原味的英文为原则,避免用中文思维构造出来的英文表述;如果学生出现疲劳、反映速度变慢的现象时,可运用简单有趣的示例增加学生之间的互动,使学生的情绪慢慢转向授课领域来,这时中文使用多一些能减缓心理压力;对重要的英文概念必须向学生提供清楚的解释或定义,比如,信用证(letter ofcredit)的定义为It is a conditional bank undertaking or guarantee of payment. It is a written undertaking by a bank given to the seller at the request,and in accordance with the instructions,of the buyer to effect payment up to a stated sum of money,within a prescribed time limit and against stipulated documents.由于英文内容较多且信用证是该课程里的重要概念,为了避免出现由于对英文文字或表述方法理解上的误差导致的概念性错误,教师应作出相应拆解,以若干个问题的形式引导学生正确理解:1. Who open the letter of credit?2.To whom the letter of credit is transformed?3. Who wants to open the letter of credit?4.What the function of letter of credit?5. Who is the first payer in letter of credit?6.Do you know the meaning of word of “unconditional”?这些问题的设计有助于学生分析英文长句中隐藏的专业知识,同时也教会学生一种学习和思考的方法。另外,对某些字典上翻译不准确、不恰当的英文词有必要向学生清楚地解释其中文含义,否则他们使用字典也无法真正了解相关词的专业含义。随着教学进程的深入,逐步提高使用英文的比例和加深难度,无论是对于提高学生的外语水平还是专业知识都是极为必要的。教师可以有意识地提醒学生关注进出口业务中经常用到的英文词句,布置一些英语函电的书写及各种英文单证的制作与填写等,提高学生外贸英语水平。

教师除了花少量时间对重点和难点内容进行精讲,还应创造机会利用案例辨析、场景模拟等师生间的互动,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提高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教师还能够从中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学生的阶段性效应和教学的方向。

第三,合作式分组学习。合作式学习能够改变当前学生普遍存在的被动性学习和非人际性学习的现状。通过精心筹划的合作性学习能让学生在心理上、认知上、情感上积极投入到学习中。教师首先必须向学生明确整个课题的任务以及各个子目标的任务,使学生把个人能力与经验和所要完成的学习目标结合起来,并强调有可能出现的具体问题,确保学生制定正确的学习步骤。为了调动全体学生积极参与,教师应该按照学生的英语水平和知识能力的不同分为若干组,每组里存在优、良、差三个不同等级的学生,在能力差别很大的学习小组里,学生通过小组的学习、讨论来相互提高、相互补充、相互依赖,而这一切取决于教师对团队制定共同的目标、共同的奖励、共同的材料以及合理的分工。从团队外部来说,竞争性使各个团队为了荣誉与自尊高效率地合作,从正面激励团队进行深层次思考与主动学习;从团队内部来说,各个成员为了共同的目标很容易发挥每个人最大的潜能,通过互相帮助、双向交流、互相激励促进彼此的学习,掌握协调矛盾、运用社交的技巧。在这个过程中,为了使学生有效完成最初确定的教学目标和社交能力目标,教师应该经常对学生作出评论,或激励,或指导,或赞同,或反对,及时调整团队方向的偏离与细节的问题,对于英语较差的同学,教师应给予更多的关注和有针对性的辅导。另外,教师可以设计很多突变情况介入学习过程,以此检测学生是否有足够的知识储备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最终需要反映出来的不是某个难题的解决,而是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式,这是双语教学一直突出的输出效果之一,而另一个效果的实现则是教师在恰当的时候向学生灌输社交技能,使学生在对照自身的行为时能够进行透彻的领悟与感悟,建立高效合作时所需要的社交技巧。最后,教师不应只局限于对学生的评估、测验,而是应该让学生进行自我总结、自我反思、自我评价,提升学生分析问题、思考问题的能力。

第四,双语课堂教学形式灵活多样。双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充当着教学设计者、组织者与协调者的多重角色,其目的在于激发学习者的主观能动性与积极参与,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借助于灵活多变的教学手段获得学生的情感认知,从而自觉地融入双语学习。首先,双语教师可根据教学内容进行阶段性的、有针对性的专题讨论、小组合作、个人讲解、案例分析、角色扮演等生动现实的活动。其次,鼓励学生用英语撰写专题论文,有条件的可进行实地课题调研、个案分析,并写出研究报告。学生通过发挥其能动作用,积极思考,主动探求有关知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使语言能力在各种活动中得到强化与提高,实现专业研究能力和语言运用能力的同步提高和有机统一。再次,注重使用先进的教学手段,如电子化教学、配套的多媒体课件、与专业知识相关的英语视频、丰富的教学网站资源等,借助信息技术、网络技术的应用,丰富双语课堂,扩展学生的视野,增强学习的兴趣,引导学生的思维,鼓励学生主动探究新知识,提高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

第五,授课过程中加强双向交流。双向交流是指教学过程中,既强调教师的讲授,又强调学生主体性的发挥,从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促使教师和学生在教学中相互联系、相互作用,使教学真正成为师生双方主动介入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的教学活动和学生的学习活动作为课堂活动的两个端点,互动式教学的介入无异于在这两个端点间搭建了教学上的平衡点,围绕着“引、动、导、探”的教学原则,对学生进行“启发引导、多维互动、自主探究、促进发展”。《国际贸易实务》课程的双语教学融入互动元素,等于创造了一个真实的国际贸易场景,教师从现实的国际贸易问题出发,以英文为纽带,以中文的知识点为核心,依据中英文对照的合同条款和惯例,创造师生中英文合作的互动场景,通过多向信息沟通创造一个动态开放的灵活教学学习环境。教师可以先用英文提出相关问题启发学生思考,通过学生的回答展开讨论,以转变学生被动学习的现象。与此同时,教师要善于运用教学技巧来调动学生用英文参与课堂讨论和回答问题的积极性,避免教师成为英文独角戏演员。突出启发性是互动中非常关键的因素,它可以在教学过程中突出以学生为学习主体,促使学生学会思考、善于思考,主动理解和掌握知识,培养学习能力。

另外,课堂中教师还可以采用案例教学和课堂讨论相结合的互动模式,案例教学有利于加深对理论教学内容的理解,课堂讨论可以启发学生深层次的思考,在互相探讨、互相补充中形成对问题的清晰的见解。需要注意的是,教师选择的案例应该紧密结合现实社会的热点或焦点问题,并能够恰当反映所学的知识,使前后阶段的知识借助案例的形式达到融会贯通,尤其是学生共同对案例的分析,不但锻炼了学生的英语听说能力,而且能够培养主动思考、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帮助学生去理解掌握教材中的疑难问题,且能给予学生更广阔的思维空间和激发学生的兴趣。由于《国际贸易实务》应用性、操作性极强,因此,通过对实际案例加深学生对知识的巩固和灵活运用是非常有效的方法。我们尤其提倡学生自己来进行案例分析,鼓励学生分组进行分析交流,在组与组之间的意见交流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性思维与英语表达能力。在授课中每遇到实践性较强的部分时,教师都应准备典型案例,先由学生分析案例内容,深入研究案例的背景、环境、问题、目的等,在教师启发下调动学生参与进来一同评论、交流,在学生热烈的辩析中促进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最后通过教师的总结与讲评清楚地认识自身的不足。在案例讨论阶段,教师应鼓励学生用英文回答问题,有难度时也允许用中文进行表述,然后由教师或别的同学用英文复述。教学实践证明,这种精讲多练的案例教学方法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只有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意识、师生互动、相互交融、相互促进,才能取得良好教学效果。

第六,课堂总结。每堂课教师应预留10分钟作出对该堂课的归纳与指导,高度概括讲授的内容,包括重点、难点、需要掌握的英文术语词汇和关键句式,然后布置下节课预习的内容以及课后阅读的英文辅导材料,下次课时,教师应对作业情况进行点评并答疑。

③“展开”教学。《国际贸易实务》双语教学的目标定位决定了这门课不仅是国际贸易专业知识的传播,而且是有关该学科贸易操作方面的英语表达能力的培养,需要在学生主动、积极的学习态度下,通过听、说、读、写等方式大量地沉浸在英语的语言环境中,在适应双语教学的过程中获得能力素质的提高,从而实现双语教学的目标。在课堂教学中,作为教师要尽可能地不断提升与发展自己的双语能力,力争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双语环境,包括加大双语的课外阅读,开展多样的课外双语活动以及加强学校、班级双语气氛等措施。

在双语教学改革中,充分利用网络辅助教学平台是推动双语教学活动的有效途径。平台的搭建应该包括学科教学和学科论坛,在学科教学平台中设置预习、讲解、复习、学生提问和教师答疑五大环节。由于双语课时的限制与学生有限的接受能力,造成教师不能深入展开教学的深度与广度,所以网络教学资源平台的应用很好地解决了这一矛盾,把预习的范围及英语词汇通过课后网络平台发布,可极大地提高课堂效率和效果。讲解环节中,教师可就专业学习中的重点和难点进行知识拓展,与其他相关课程建立知识点的连接,可开阔学生视野与思维。教师在网络教学平台上布置的不同类型的思考题或案例题目,可使学生全面复习所学的知识,还可以使学生对于案例作充分的准备,节省了原来放在课堂中阅读案例的时间。另外,网络教学平台实现了教师和学生远程在线联系的需求,学生提出的问题可以快速得到解答,极大地促进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专业论坛可使学生之间就专业知识进行互动,还可获得专业参考资料、题库、试卷等方面的资源共享。

此外,强化双语氛围,增强学生用英语学习的兴趣。在课堂中师生多使用课堂英语交流,为学生提供更多相关的英文书籍与资料,以及经常观看与专业相关的英文访谈类影像资料,如《国际贸易实务》原版教材配备的全英文影像资料和国际商务谈判、国际贸易运输与保险等英文案例,对提高学习兴趣有帮助。此外,还应塑造浓厚的校园英语氛围,开设英语交流与活动区域,举办双语教学论坛和讲座,尽可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创建一个全方位的双语校园环境。

8.《国际贸易实务》双语教学与多媒体教学。

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推广与普及,多媒体以其立体性强、信息量大、内容涉及范围广等诸多特点在双语教学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尤其对于《国际贸易实务》双语课程的学习,不但有力地推动了理论基础与实践技能的密切结合,而且为学生搭建了一个颇为真实的国际贸易活动平台。尝试在课堂教学和实习、实训教学中利用多媒体技术手段并引入辅助教学软件进行辅助教学,解决了该课程进行双语教学的诸多困境,真正使得以进出口流程为核心的内容立体生动地展现在学生面前。无论是展现国际贸易场景、国际贸易工具还是制作进出口电子单据,都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第一,通过对学生感官的刺激使课堂更加形象生动,提高授课与学习效率。多媒体通过图片、文字、声音、动画的有机结合,形成一套在时间上、空间上同步的多媒体课件,新颖生动,形象多变,加深学生印象的同时帮助学生开阔视野。比如教师在讲授国际贸易术语时,由于涉及到13个各不相同的术语,不可避免地会产生混淆和误解,因此在制作课件时,可以将关键的买卖双方的风险转移点用flash和dreamweaver等软件制成动画加以突出,直观、形象地表现看似混杂的概念和原理,使学生在感受学习乐趣的同时增强学生的理解力,优化教学质量,这些无一不证明了寓教于乐能够在同样的时间内获得比传统教学方式更好的效果。再比如讲到《国际贸易实务》中的包装部分,教师通过搜集到的集装箱、托盘、纸箱及各类包装袋等国际运输包装的图片陈列在课件中,会收到比单纯文字描述更为强烈直观的教学效果。同样,用于国际运输中的指示性标志和危险品标志的图片则能使课堂教学更加形象、生动,强化学生对这些标志的记忆,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另外,巧妙恰当地使用网络链接功能可以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比如在讲解到国际贸易运输时,可以链接到各大物流网站,让学生亲自感受港口、集装箱配送、物流流程、各类不同用途的船只的真实内容。更为重要的是,通过网站中用英文体现的世界港口名称、航线、运费、轮船公司及货代的信息,使学生体验到英语在国际贸易活动中运用的重要性,促进双语教学的学习。下面几张课件(图6-5至图6-12)是笔者讲授《国际贸易实务》双语课程时搜集并精心设计的资料,实践证明,效果非常明显。

img96

图6-5 

img97

图6-6

img98

图6-7 

img99

图6-8 

img100

图6-9 

img101

图6-10 

img102

图6-11 

图6-12 

第二,促进外贸单证教学。《国际贸易实务》的双语内容之一就是讲授各类进出口单证的内容和制作技巧。毫无疑问,在电子商务高速发展的今天,这部分内容的学习正是为了推动我国国际贸易和世界接轨而实现无纸化作业的趋势。多媒体技术将课件和相关教学软件相结合,通过一个个鲜活的案例将进出口各环节的内容及所需相关的实物单据直观展示给学生,在20多种单据的学习中真正体现多媒体教学不可比拟的优势手段。学生可以在模拟制单过程中,检验自己对知识的掌握程度,掌握英语在国际贸易活动中的规范化表达,培养较强的国际贸易实物操作能力,从而实现双语教学目标,还为考取国际贸易从业资格证书打下坚实的基础。另外,教师还可以利用多媒体课件通过电脑判断、打出分数、给予点评来进行课堂检测,反馈教学效果。教师甚至还可以围绕教学内容,设计有关项目任务,利用电脑的交互式功能,实现人机对话,让学生运用所学到的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从而取得预期的教学效果。

第三,有助于外贸单证实习、实训课教学。使用多媒体教学很大程度地解决了双语课时和实践需求之间的矛盾,借助于实践周和实习阶段,利用外贸模拟软件在电脑里为学生创造一个相对真实的国际贸易场所,为实现一个完整的出口流程,按照真正的国际贸易活动对学生分派角色,分别扮演出口商、进口商、出口地银行、进口地银行、海关、商检的角色,共同完成国际贸易活动中的各项任务以及制作各种单据。在具体操作中,学生使用英文询盘、发盘、还盘和接受并签订制作外销合同,熟悉与掌握CIF、CFR、FOB等贸易术语的使用规律与技巧,了解国际支付中汇付(remittance)、托收(collection)和信用证(letter ofcredit)的运行程序,再到各种单据特别是提单(bill of lading)、汇票(bill ofexchange)、商业发票(commercial invoice)等单据的填制,使学生在实践操作中转化专业理论知识,并具有了深层次的理解和感受。全英文的人机对话不仅训练制单操作的技巧和速度,还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合作意识。同时可以利用网上的教学资源如外汇变动、船期航线、供求信息、贸易常识等等,让学生接触到最新的外贸动态和经贸热点资讯,教师还可以通过个人博客、公共邮箱等方式与学生进行交流并答疑解惑。如我国外贸论坛网就设有外贸论坛、外贸博客、外贸知识、外贸考证等多种外贸板块,供大家学习、交流、多渠道获取各种书本与实践中的外贸知识,成为外贸从业者与学生学习的很好的网上资源。

第四,《国际贸易实务》双语多媒体教学有着丰富的教学资源。一方面,教师可以在网上查找英文单据、汇率、关税、国际航线及国际贸易通则等知识展示给学生,充分建立英语和教学知识点的融合,可以弥补缺少原版教材的不足;另一方面还可以利用网上的教学资源让学生接触到最新的国际贸易行情、贸易政策、客户信息、商品信息等,许多国际贸易实务方面的网站、论坛可以提供一个交流、学习的场所,使学生通过与一线的外贸人员的沟通获取各种书本的与实践中的外贸知识。根据《国际贸易实务》课程的特点,笔者特此搜集了一些比较权威的教学资源网站,以供参考:

商务部网站:www.mofcom.gov.cn

海关总署网站:www.customs.gov.cn

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网址:http://www.aqsiq.gov.cn/

我国银行网站:www.boc.cn

我国检验认证(集团)有限公司网站:www.ccic.com

瑞士通用公证行网站:www.cn.sgs.com/zh/home_cn_v2.htm

阿里巴巴商务网:www.alibaba.com.cn

福步外贸论坛:http://bbs.fobshanghai.com/

跨国外贸论坛:http://bbs.globalimporter.net/

精英外贸论坛:http://bbs.cnexp.net/

环宇外贸论坛:http://bbs.cduk.cn/

报关网论坛:http://www.baoguan.cn/bbs/default.asp/

国际商会ICCInternational Chamber of Commerce - The world business organization

国家税务总局网站http://www.chinatax.gov.cn/

国家知识产权局网站http://www.sipo.gov.cn/sipo/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网站http://www.stats.gov.cn/

我国出口贸易网http://www.cnexpnet.com/

我国出口退税咨询网http://www.taxrefund.com.cn/

我国出口贸易网http://www.cnexpnet.com/

世界贸易组织http://www.wto.org/

世界银行http://www.worldbank.org/

欧洲央行http://www.ecb.int/home/html/index.en.htm/

第五,多媒体教学是随时更新专业知识的有力源头。《国际贸易实务》学科发展速度快,变化大,又与现实经济社会、国际市场行情及贸易政策方向联系紧密,所以紧跟当前形势与经济动态决定了学习中必须随时渗透更新经济信息与世界经济走势。无疑,多媒体技术和互联网实现了在课堂中就可以任意驰骋在真实经济社会中,将最新的贸易形势变化和国际市场信息补充到课堂教学之中,使课堂教学更加丰满、更加生动。

最后,培养学生创造性学习的能力。多媒体教学在双语教学中代替教师承载了艰巨的任务,同时,这一技术也是检验学生主动学习、检索资料并正确运用资料及逻辑思维能力的有效手段,通过安排学生讲解部分教学内容,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课后反复吃透内容、查找相关资料和案例并制作出优秀的双语课件,然后在下次课堂教学中充当教师的角色进行双语教学。实践证明,这个阶段对于每一位学生,即使是优秀的学生,也无异于是一种压力和动力,既要把握好教学中心内容,制作出具有一定创造性的课件,还要充满自信心地站在讲台上传递出正确的知识,或者组织案例的分析与讲解,尤其是需要穿插部分英语的表述。一个优秀的多媒体课件是提示学生教学思路、讲解内容、英语表述的最佳帮手,也是学生个性化风格的创意体现,不但凝结了学生的计算机水平,而且体现了富有表现力、想象力的智慧成果。笔者的教学实践证明了该方法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9.《国际贸易实务》双语教学与实践教学。

随着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发展,电子商务、互联网技术被迅速运用于国际贸易领域,出现了网络交易或电子交易等新的贸易方式,国内对贸易专业人员的执业资格认定日益规范,外贸行业的内部分工趋向细化,新的业务岗位不断涌现,如外贸跟单、国际快递、商务文员等。新的贸易方式和业务岗位的出现,使《国际贸易实务》的内容、手段和培养目标发生了很大变化,对现代国际贸易学科发展和人才培养提出了新要求,不仅要懂得外贸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具有外贸业务能力。据2005年麦肯锡咨询公司对83家高等院校毕业生进行的调查,进入到企业后马上就能够胜任工作的仅占10%。

2004年7月1日后,我国对外贸易权的管理方式由原来的审批制改为备案登记制,使得具有出口实绩的中小外贸企业迅速增加,国际贸易实务操作人才紧缺(如外贸跟单员、国际商务英语、外销员、报关员、报检员、商务师、国际物流、国际快递员、外贸业务员、外贸文员等),各类具有国际贸易执业资格的外贸专业人才更是就业市场的“抢手货”。据预测,未来5年,上海市仅单证员缺口在12万人左右,月薪一般在5000元左右。对报检员的需求接近3万名。对报关员的需求将有数十倍的增长。仅上海现有各类外贸企业3万多家,但持证国际商务师不足2000人,人才缺口巨大。特别是有执业证书和实际经验的国际商务人才,在猎头市场中往往是有价无市。有资料显示,目前一般高等院校国际贸易专业毕业生就业率约为50%,而外贸职业院校毕业生就业率约为70%~90%,有的甚至达到100%。有些高等院校毕业生由于找不到工作,到职业学校获得技能证书(如外销员、报关员)后就容易找到工作。

在这种背景下,国内高校积极调整国际贸易专业的发展方向和课程设置,由国际贸易学科率先进行双语教学课程改革,在专业培养目标上更加注重国际贸易人才的业务素质和实际操作水平的培养,尤其是大力提高《国际贸易实务》实践教学的力度和质量,成为满足其双语教学培养目标的关键要素。学生是否能将双语教学的内容正确应用在报关、单证、报检、保险、结算等国际贸易活动中,是否能运用英语顺利地与国外客户交流合作,是否能够独立解决国际贸易纠纷与索赔事项,以及是否能够在电子商务平台上实现无纸化传输信息,这一切都实质性地与双语教学的实践教学有直接的关系。

虽然目前不少院校都设立了实训基地、实训中心,针对外贸执业资格考试开设了考前辅导和实务操作课程,聘请有贸易实务经验的企业经理参与教学工作,选派从事国际贸易专业的教员到外贸企业进行外贸业务实习,大大提高了毕业生就业率。但是由于越来越多的专营外贸公司出于保护商业机密而不愿接受在校实习学生的现状,以及在金融危机困境下举步维艰的进出口中小企业无力承担培训学生的形势,造成国际经济与贸易系的学生实习环节往往有名无实,实践基地或实践培训徒有虚名,即使是像海关、商检、港口、进出口工厂等重要机构接受学生前来参观,也仅仅只限于对部门环境的感官认识,并不能使学生的专业操作技能得到切实的指导和锻炼,这种走马观花的效果与专业培养目标的要求相差甚远。因此,为适应双语教学改革,响应教育部培养创新型复合人才的号召,建立国际经济与贸易系实训中心迫在眉睫。

国际经济与贸易系实训中心应以国际贸易实务模拟操作软件为基础,通过全真模拟贸易实务操作过程,将知识特别是经验和技能融为一体,以解决高等院校毕业生求职过程中遇到的“眼高手低”等职业技能差的普遍问题。如此,不但可以服务于国际贸易及相关专业双语课程的实践教学,还可以有助于学生获取外销员证书、单证员证书、报关员证书及货运代理员证书等,增强竞争优势与就业机会。

(1)国际贸易实务模拟操作软件教学。课堂教学可以很好地完成系统全面的国际贸易知识的传授,但作为操作性和实践性很强的一种涉外经济活动,国际贸易的各个环节都有其共同遵守的规则及严格的标准,如果辅之以国际贸易实务的全英模拟教学,不但能够使学生通过对国际贸易具体业务的演练,巩固和运用所学的国际贸易知识,并以此去指导国际贸易各个环节的具体操作细节,掌握国际贸易标准和规则的适用原则与运用技巧,最大限度地回避国际贸易风险;而且,学生能够在一个几近真实的国际贸易虚拟环境中,切身体会商品进出口交易的全过程,独立处理交易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规范地掌握从事进出口交易的英文应用技能,在其中亲身体验到国际贸易的风险和乐趣。学生需要在配有计算机及模拟软件的模拟实验室下才能完成一系列实践活动。以外贸世格软件为例,其中的单证模拟练习系统提供了所有进出口的全套单据,在具备了扎实的单据制作能力基础上,转向实习平台的模拟操作,通过对学生分配角色,分别扮演进口商、出口商以及银行、保险公司、商检局、海关等机构相关人员,形成不同的团队,在每个团队内部,按照各个角色的任务进行诸如谈判、签订合同、开立、审核和修改信用证、运输、保险、报验、通关、结算等国际业务操作练习,完成进出口业务操作的全过程。团队内部形成高度的分工协作及密切配合。团队外部构成不同的竞争态势,学生通过各自相关的外部环境,选择目标市场和谈判的商品对象,经过询盘、发盘、还盘和接受的函电往来建立合作关系并进行交易谈判与签订合同。在履行合同的过程中,进行进出口单据的电子数据传递,实现信息、资金、物流的转移,体会国际贸易活动中所涉及的各个角色之间的联系与制约关系,比如供应商、银行、船公司和政府机构的牵连关系。通过模拟真实贸易背景的操作练习,将教学模块内容统一贯穿起来,使学生对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有一个完整统一概念,对英语的运用也将更加娴熟,对外贸业务将有更清晰的直观认识和直接的实践经验,做到“学”与“用”统一。

(2)建立以“模拟公司”为行为导向的实训基地。“模拟公司”起源于20世纪50年代的德国,是指人为创造的经济活动仿真模拟环境,作为经济类专业的实践教学场所和组织形式。学生在其中可经历全部业务操作过程,了解和弄清各环节之间的联系,而又不必承担任何经济活动风险。根据产品和服务项目的不同定位,学生在此可以进行营销、财务、金融、贸易、储运、税务、海关、保险、证券等业务过程的模拟活动。模拟时,除货物是虚拟的并且不发生实体位移外,其他如票据、账册、操作方式、核算办法等均按照现实经济活动中通行的做法设计和运作。20世纪80年代后期,“模拟公司”为世界很多国家所接受并迅猛发展起来。有资料显示,1998年4月,世界30个国家建立并且在数据库中可以查到其信息的“模拟公司”有2775个,而我国自1994年起,在丹麦和德国专家的帮助下,以上海、北京、浙江、山东、辽宁、河南、内蒙古等地一些学校,也相继引入了“模拟公司”这一实践教学的新形式。

行为导向教学原则是职业教育的基本理念之一。德国职教专家特拉姆对“行为导向”作了明确界定:“……是一种指导思想,培养学习者具备自我判断能力,懂行和负责的行为。它可视为主体得以持续发展的过程,也就是说在这一过程中,他们所获得的知识和能力在实践活动中得以展现。”行为导向教学理念的核心是努力创造一种教与学的社会交往的仿真情境,在这种虚拟的行为活动下,借助师生互动推动学生主动参加学习的情境。在这种情境中,学生通过反复练习,进而形成自然的、符合现实经济活动特征的行为方式、智力思维方式和职业行为能力。这好比是德国的教育专家杜霖先生形象地把学习比作“呼吸”的过程。完整的学习过程至少应该包括思考、记忆、表达、传递以及行动,而学习的核心是“呼吸”,学习者不仅要“吸进”还要“呼出”,伴随着思考和分析,把记忆的东西通过融合转化成为实际问题和任务,然后去解决问题,为此,“呼吸”的最有效方式就是实践。

模拟公司的运作充分体现行为导向原则,其运作的基本方式是在“工作岗位”上的学习,采用的正是行为导向教学常用的几种方法:大脑风暴法、模拟教学法、卡片展示法、角色扮演法、项目引导法、案例教学法、文本引导法。上述教学法的共同特点有三个:一是以学生为中心、以自主性学习为主;二是学生参加教学全过程:收集信息、制定计划、作出决策、实施计划、反馈控制、评估成果;三是教师是学习过程的组织者、咨询者和伙伴。可见,“模拟公司”在行为导向原则的引导下,教师的作用由知识灌输转为行为的指导或咨询,教学方法由单向灌输转向双向传递和互动,效果控制由靠分数激励转向不断取得成就的体验。在这个过程中,教学组织形式采取自我控制的独立作业、小组制定计划独立作业以及小组作业等多种形式,具体采用哪种形式要视培训目的、学生已有的经验和学习任务的不同而变换。例如,要突出学生社会能力的培养,则要求较多地采用小组作业形式,这样可使学生之间加强交流沟通,使他们体验如何与他人打交道、如何合作、如何协调关系及如何解决矛盾等等。运用模拟公司进行实践教学可有效解决国际贸易专业真实实训基地偏少的瓶颈,切实提高实践教学效果。

综上所述,高校应尽快建立起具有一定规模的国际经济与贸易实训中心,按照人才培养目标和学科特点可以组建贸易磋商洽谈部、报关部、货运部、商检部、保险部、银行结算部、退税核销部七个部门。实训室应有足够的场地,配备一定数量的计算机作为教师和学生用机,服务器应组成局域网,可支持多用户应用系统的运行,同时还应配有扫描仪、打印机、电话、传真机等共享硬件设施;该网通过防火墙同校园网、互联网相连,可供用户检索国内外最新国际贸易信息,同时还应配有录像机、投影仪、放像机、话筒、音响等设备,从而形成一个现代化电子教学环境。软件系统应具备国际贸易操作软件如南京世格外贸模拟软件、国际贸易单证和统计报表下载(下载格式应为word或excel)与打印输出、实训题库、计分(手动与自动)管理、统计(手动与自动)评分、在线交谈、电子邮件等,建立高仿真的外部经济环境,并随时跟踪真实贸易环境及相关贸易政策的变化,调整虚拟背景,升级与更新外贸模拟软件,以达到模拟公司系统与真实状况的吻合,提高学生对现实经济环境的关注能力、认识能力、适应能力和分析判断能力。要进行高效的、更为真实的模拟公司教学,应保证后台的持续网络技术平台支持,并选派经验丰富的双语教师作为指导教师。这些教师既要有深厚的实践工作经验,能指导学生的技能操作和英语运用;又要有扎实的学科理论基础,正确引导、规范学生的实践操作。另外还需有相当的教育理论水平,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工作态度、培养人际交往能力、规范商务礼仪等等。

总之,国际贸易模拟实训中心的建立,是信息化进程的必然结果,也是21世纪教育走向国际化的需要,它为教师提供了一个良好的教学、科研条件,为学生创造了一个真实的实践平台,为贯彻新的教学改革目标——培养综合型、应用型人才——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