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一、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的实施

一、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的实施

时间:2022-11-1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天水师范学院共青团干部在素质教育的内涵的认识上,也存在诸多争议,成为影响和制约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试点工作顺利进行的“瓶颈”。

一、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的实施

在实施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上,天水师范学院不断根据变换的时代要求,及时转变教育观念,努力拓展素质教育阵地,大力丰富教育的内容,积极拓展创新教育的方法,着力推动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的有效实施。

(一)开展思想观念大讨论,为开展素质拓展试点工作提供理论支撑

一段时期以来,在素质教育的内涵问题上,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争议颇多。天水师范学院共青团干部在素质教育的内涵的认识上,也存在诸多争议,成为影响和制约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试点工作顺利进行的“瓶颈”。为此,天水师范学院共青团组织从工作的职能出发,以开展思想观念大讨论为切入点,认真分析实施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面临的形势与任务,全面准确把握素质教育的内涵,积极整合各方资源,系统规划素质拓展计划工作,建立素质拓展的载体和评价体系。通过开展思想观念大讨论,提高了学生参与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的自觉性和积极性,为开展试点工作找准了抓手,激发了学生参与试点工作的热情,为做好大学生素质拓展工作提供了强有力的思想保证。同时,天水师范学院根据这一实际,在团干部理论学习中,一方面抓素质教育理论的学习,另一方面积极邀请校内外专家为团干部做专题报告,并相继出台了《关于全面加强学生素质教育决定的意见》(党委发[2001]4号文件)和《关于进一步改进和加强学生工作的意见》(党委发[2002]26号文件)的文件,对开展素质拓展试点工作的工作理念、实施步骤、达到的基本目标进行了总体安排和规划,特别是在学生思想道德教育阵地的拓展、社团的管理、校园科技文化活动的组织、学生评价体系的建立、队伍保证及经费的保障等方面提出了更加明确的规定和要求。所有这些统一了团干部的思想认识,使团干部不仅认识到大学生素质拓展工作是一项关系学校推进素质教育,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系统工程,而且使素质教育是一种教育思想,而不是一种教育模式,应贯穿在学校教育活动的全过程,其目标是实现所有学生在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得到发展的理念逐渐为团干部所理解和接受,为团干部开展素质教育奠定了科学的思想基础,为开展素质拓展试点工作提供了坚实的理论支撑。

(二)改革思想道德教育的内容和方法,努力拓展思想道德教育新阵地

加强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工作,提高思想道德教育的水平,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和灵魂,也是高校德育工作的主要目标和任务。在学生思想道德教育上,天水师范学院抓了四方面的工作:

1.抓主渠道建设,推进“三进”工作。2001年初,天水师范学院党委在第一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立足“两课”教学实际,制定了《天水师范学院关于进一步深化“两课”教学改革的实施方案》,从制度操作层面上保证“三进”工作的有序开展。一是通过组织政治理论学习和加强校内外学习与交流统一了教师的思想认识,积极组织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编写讲义,从而有力保证了特色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进教材”工作的顺利开展。这既是“进教材”的工作内容之一,也是“进课堂”和“进头脑”的前提条件。二是结合自身实际,采取多门课程渗透、开设专题讲座、调整课程设置等方式,促使了特色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进课堂”。三是积极探索讲授式、讨论式、多媒体、读书指导法、演讲辩论法、社会实践法等多种教育教学方式,促使了特色理论体系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进学生头脑”。通过鼓励教师编写讲义、调整课程设置、探索教育教学方式等从主渠道上保证特色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的“三进”工作。

2.抓阵地拓展,把思想道德教育落到实处。2001年,为切实加强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延伸共青团工作的手臂,天水师范学院团委将“团小组建在学生宿舍”作为该年度团委工作的重点,努力推进团小组进学生宿舍工作,并按照“每周一小题,每月一大题”的思路,在学生宿舍大力开展主题团日教育活动。经过近8年来的努力,天水师范学院已建成学生团支部302个,学生团小组2072个,各级团组织开展主题团日教育活动达3000余次,大量集思想性、知识性、趣味性、参与性为一体的丰富多彩的思想道德教育活动,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特色理论的热情。2001年12月,天水师范学院根据第一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后在思想道德教育中存在的问题,结合迅速变换的国际国内形势要求及共青团关于素质拓展工作对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要求,在《天水师范学院关于进一步改进加强学生工作的意见》中,再次对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内容、方法作了补充和完善,特别是对思想道德教育阵地的延伸问题提出了更加明确的规定,天水师范学院提出要坚持“‘以学生为本’的教育思想,充分尊重学生个性,把学生作为德育的主体,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的‘自觉德育’理念”的原则,贯彻“学生集中在哪里,思想道德教育阵地建在那里”的工作思路,进一步落实第一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加强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天水师范学院要求各级团组织要进一步深化团小组进学生宿舍工作,发挥学生团组织在学生教育管理服务中的作用。2002年初,天水师范学院团委再次对团小组进学生宿舍的问题做了安排与部署,要求把团小组作为新形势下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载体,把学生宿舍作为共青团开展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阵地建设。

3.弘扬主旋律,树立全员德育观。在思想道德教育内容中充分把握时代特征,全面贯彻《公民道德实施纲要》和江泽民“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切实增强学生“爱国守法、明理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基本道德规范,使学生坚定信念、奋发成才、与时俱进。在德育教育的落实过程中,天水师范学院按照“党员先锋行动”的基本要求和学校“三育人”工作的要求,充分发挥学生党员、学生干部、共青团干部在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中的模范带头作用。为进一步增强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自觉性,巩固思想道德教育的成果,天水师范学院团委以重大节日为契机,在学生中广泛开展“重温入团誓词”、“团在我心中”、“我心中的良师”、“增强团员意识,坚定正确的政治信念”、“五四精神与当代大学生”、“讲文明、知荣辱,树新风”、“学习十七大精神,做先进文化传播者”、“弘扬奥运精神,养成良好的学习风气”、“三要求、五热爱”、“同泣国殇,祈福中华”等系列活动,收到良好的成效,很好地增强了学生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坚定了学生热爱党,拥护社会主义祖国,在西部大开发的号角声中奉献青春,建设美好家园的决心与信心。

4.注重心理健康教育,使思想教育工作润物无声。为进一步提高思想政治工作方法与水平,缓解学生心理压力,促进学生健康教育意识,近年来天水师范学院按照以“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开展以发展学生心理的集教学、科研、咨询为一体的心理健康教育,逐步形成了以心理健康教育及心理咨询中心为重点,以专业教师为指导,团学干部参与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鼓励团学干部参加校内外组织的心理健康教育培训班、研讨班,坚持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并举的思政工作原则,提高了团干部心理健康知识水平,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效性和针对性,有效缓解了学生心理问题,促进了学生心理健康意识的养成。

(三)大力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和技能培训,努力为学生的求知成才创造良好的环境

校园文化是学校育人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施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加强基础文明建设,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手段和途径,是实施素质拓展工作行之有效的载体。天水师范学院一直非常重视校园文化建设,坚持把校园文化建设作为改进和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在实施素质拓展工作中作为拓展学生素质的载体加以建设,按照“立足繁荣、推动创新、创建特色、提升质量”的基本思路,采取“五个抓、形成六个特色”的重要举措,即“抓届次,努力打造品牌性文化活动;抓特色,努力形成优势文化活动;抓载体,努力打造精品化学生社团;抓阵地,努力搭建学生自我发展的良好平台;抓制度,努力形成校园文化活动的长效机制”,根据不同阶段和层次的学生不同的成才需求,广泛开展校园科技文化活动、社会实践以及其他有益于学生素质提高的第二课堂活动,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必要的训练和帮助。为切实做好素质拓展工作,在落实学校第一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确定的关于校园文化建设有关规定的基础上,2001年在《改进加强学生工作的意见》中,按照重在建设的原则,从理顺运行机制、加强队伍建设、完善管理制度、增加经费投入等方面对校园文化建设进行了系统规划,并把扩大场地设施建设纳入校园总体发展规划。

1.统筹规划,明确责任,分层实施,为学生拓展素质创造条件。根据学生个人的特点、爱好和能力,对他们将来可能从事的职业进行设计指导,并就学生完善素质的具体方法和途径提出合理化建议,帮助学生建立成才目标,引导他们有意识、有选择地参加各种素质拓展活动,为学生提供多方面、多层次、多渠道的校园科技文化活动是素质拓展工作追求的价值取向。为深入开展素质拓展工作,天水师范学院坚持“以素质教育为主线,以培育具有示范性、引导性活动为重点,按照把握方向,总体规划,突出重点,精心组织,整体推进”的总体思路,打造校级精品活动,激活院系活动,丰富社团活动,并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注重做到“三个结合”,处理好“五个关系”。“三个结合”,即:把思想性与艺术性、趣味性相结合,把高品位、高起点、高层次的精品活动与参与面广、内容丰富的群众性活动相结合,把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相结合;“五个关系”,即注意处理群众性与示范性关系,多样性与主流性关系,经常性与届次性关系,独立性与协助性关系,参与性与参加性关系。经过近年来的建设和发展,天水师范学院学生科技文化艺术活动异彩纷呈,成绩斐然。以“‘挑战杯’大学生课外科技学术作品竞赛”、“计算机大赛”、“建模比赛”、“旋鼓队”、“戏剧社”、“夹板舞”、“蜡花舞”、“腰鼓队”活动为代表的学校科技文化艺术活动,在校内外引起强烈的反响,促进了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提高了学生科技能力和艺术欣赏水平;以文史学院的“读书周”、工学院的“建模比赛”、外国语学院的“英语角”和“英语话剧”大赛、教育学院的“手工制作暨书画作品展”和“毕业班舞蹈教学汇报演出”、美术学院的“书画展”和“给父母亲的感谢信”、经管学院的“团学活动项目化培训”、体育学院的“智勇大闯关”活动、数统学院的“应聘技能大赛”、生化学院的“校园树木分类挂牌”活动、物信学院助研活动为代表的一批富有专业特点的活动,使第一课堂得到很好的延伸与发展,进一步拓展了学生专业知识面,提升了学生学习目标;以“瀚海潮”、“摄影协会”、“青年志愿者协会”、“志高科技协会”等为代表的一批社团活动,促进了学生个性发展。

2.努力加强学生社团建设,形成具有学校特色的学生社团群,带动科技文化活动的开展,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学生社团是新形势下推动校园文化活动的重要载体,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支撑点,是带动科技文化活动开展的“领头羊”。在学生社团建设方面,天水师范学院按照“全面激活,分级管理,加强引导,突出效果”的思路,不断在社团组织功能、结构调整、干部队伍建设、活动阵地建设以及活动开展上下工夫,充分把握社团组织广泛联系学生,活动吸引力强,个性特色鲜明的优势,打破条条框框,加大对社团组织工作的指导力度,通过增加经费投入,提供活动必须的场地,并将学生社团的奖励作为学生奖励的重要内容,进一步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充分挖掘学生的个性特点,建立了各级各类学生社团。目前,全校共有社团组织55个(校级10个,二级学院级45个),会员达6500余人,覆盖学生的67%,其中文化宣传类社团3个,艺术创作类社团5个,科技信息类社团6个,学术类社团16个,文艺类社团11个,实践服务类社团8个,身心健康类社团6个,实现了团团有《章程》、有挂靠单位、有指导教师、有负责人、有活动团支部和有活动计划的“六有”目标。为进一步做好社团的管理和引导工作,发挥社团在学生素质拓展工作中的重要作用,天水师范学院对社团的管理体制进行了改革,首先将原学生社团的建立注册由学校党委统战部全面负责,改为学生社团的登记注册由团委负责登记注册,年底统一报党委统战部备案;其次将学生社团按照其性质、宗旨、任务、活动内容、会员成分分为校级社团、院级社团和师生共建社团三类,并实行分级管理(其中校级社团由校团委副书记负责分管,由团委全面管理,院级社团由团委常委分管,由各学院具体负责管理);三是将学生社团的建设情况作为考核有关部门工作的重要内容;四是将学生社团的主要负责人,纳入学生干部范畴进行考核奖励。为进一步提高社团活动质量,以每年一届的“社团文化巡礼展示”活动检验各学生社团。如:大学生志高科技协会以它精炼实用的技术活动成为学校学生社团的“领头羊”,为学生学习计算机、网页制作以及课件制作技术提供了宽广的平台;大学生艺术团以其周密的活动安排和较高的品位,成为学生锻造素质、陶冶情操的舞台;轩羽剧社成为乡土艺术与校园文化结合的典范;大学生职业发展协会为学生了解就业信息、提供就业指导创造了不可多得的途径。另外,口才与演讲协会、摄影协会、书画协会等都为学生的活动增添了异彩。

3.注重校园媒体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天水师范学院先后在校园广播节目、电视台节目及区域网中开办了以思想政治教育、文学名著欣赏、现代科技知识、普通话推广、英语教育及反映学生学习生活为内容的热点栏目,开阔了学生的视野,营造了高雅的学习氛围。

(四)大力开展技能培训、学生志愿者服务及实践活动,进一步帮助青年学生提高素质,增长才干,养成服务社会意识

实践育人是加强学生思想道德建设,帮助学生增长才干,提高服务社会意识的基本经验和基本途径。天水师范学院抓住培养“四有新人”这一根本任务,按照“受教育、长才干、做贡献”这一时代主题,充分发挥志愿者的作用,大力探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新方法和新方法,努力拓展志愿服务的新领域,积极带领学生投身各种火热的社会实践活动,接受人民教育,接受社会教育,磨炼意志,增长知识,增长才干,切实增强了学生用自己所学的知识和技能服务社会,服务人民的实际本领。

1.技能培训日渐形成规模。无论师范生还是非师范生,技能永远是学生安身立命最为基本的素质。天水师范学院一直非常重视学生基本技能的培训工作,特别是本科教学评估以后,学校围绕本科人才培养方案,坚持以二级学院为依托,依据学生不同兴趣和要求,打破专业界限,围绕英语、计算机、艺术、体育、生物、物理、化学、“三字一话”等方面技能的培养,开展了英语会话、网页制作、声乐器乐演奏、绘画及广告设计、实用菌栽培、家用电器清洁修理、矿石元素分析、体育裁判等方面的培训,培养了学生的择业和职业意识,提高了学生的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为其今后走上社会,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做好了职业上的准备。2001—2008年,学校共开办各类短期培训班240个,累计培训学生20000余人次,覆盖到全校学生的90%以上。

2.志愿者服务领域不断拓宽。天水师范学院各级团组织以形成具有学校特色的志愿者活动为目标,根据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形势、新要求和新特点,不断拓宽新的服务领域,积极探索新的服务途径,构建了以“学雷锋、树新风”、“献爱心、送温暖”、“保护环境、美我家园”、“托起明天的太阳”、“文明从身边做起”、“服务社区促和谐”为主题,以校志愿者服务团队为主体、各二级学院志愿者小分队为辅助的志愿者服务活动体系,形成了“以集中活动与经常性活动相结合,以集中活动带动经常性活动”的生动活泼的志愿者服务活动新格局。几年来,天水师范学院志愿者活动蓬勃发展,服务领域从最初的送水、送煤气、家电维修等向文艺演出、图书赠送、政策宣讲、法律援助、禁毒宣传、家政服务、政策咨询、技术培训等方面发展;从学雷锋阶段化、集中性活动向经常化、持续性活动发展;从最初为本地区服务走向为陇东南服务。据不完全统计,从2003年到现在,学校社区志愿者服务小分队从6支发展到现在的21支,志愿者活动已达200余次,参加人数达1.83万余人次。可以看出,学校青年志愿者服务活动已取得了较大发展,逐步形成了以“三下乡”社会实践志愿者服务活动和校内志愿服务活动为支撑,以社区志愿服务和“一助一”结对志愿服务为特色的青年志愿者服务活动的新模式。同时,广大学生在服务民众,造福社会的过程中,将自己与社会融为一体,把服务他人与自我教育结合了起来,增强了社会责任感、奉献精神、公民意识,开阔了视野,丰富了人生经验,锻炼与增强了参与社会事务的能力,提高了专业知识水平和技能,为他们今后成长与发展积累了许多有益而宝贵的经验。

3.“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不断深化。几年来,在党委的重视下,天水师范学院团委根据团中央等六部委关于开展大学生暑期科技、文化、卫生“三下乡”活动的精神,结合陇东南经济发展的实际,广泛动员学生积极参加各种实践活动。实践活动紧扣主题,采取集中组队与分散组队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经过多年的发展,实践基地不断扩大,实践运作模式项目化特色逐趋明显,实践内容更加符合时代要求,收到了良好的成效。从2004年开始,学校暑期社会实践以组织得力、主题新颖、形式多样、成效显著,连续五次被中宣部、团中央、全国学联等部门联合授予“全国大中专学生志愿者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先进单位”。2003年以来,学校社会实践活动以“受教育、长才干、做贡献”为宗旨,以“播科学圣火,做文明使者”、“同人民紧密结合,为祖国奉献青春”、“实践‘三个代表’,弘扬民族精神”、“传承五四报国志,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服务和谐社会建设,提高思想政治素质”、“勇担强国使命共建和谐家园”等六个主题为载体,先后组织了以重点团队为主体,分散返乡实践小分队为辅的青年志愿者队伍,奔赴全国各地农村、乡镇、街道、社区、厂矿,广泛开展了以时事宣讲、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公民道德教育、科技支农、企业帮扶、文化宣传、支教扫盲、挂职锻炼、勤工俭学、法律援助、环境保护、戒毒宣传、青少年儿童心理调适、灾后重建、教师培训、改革开放重大项目访谈、灾后植被破坏调查、社区服务、农民实用致富技能培训、农村网络化普及和宣传、村务公开制度建设、民俗民风调查、新农村建设调查、走访校友和挂职锻炼及实践见习等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实践活动。5年来,学校组织的重点团队不断增加,从最初的6支增加到现在的15支,累计达105支;分散团队从最初的13支增加到现在的53支,累计达213支;社会实践基地从最初的4个发展到现在的15个,其中集中组队一次性参加的人数从最初的40人增加到现在的400余人,参与志愿服务总人数达2.46万人次,服务人数达12.4万人次,切实使学生在服务人民、服务社会的切身感受中受到了教育,增长了知识,磨炼了意志,提高了素质。

4.岗位挂职锻炼进一步扩大。大学生岗位挂职锻炼是学生实践活动的重要内容。天水师范学院学生的岗位挂职锻炼始于1997年,从最初的公寓楼值班员发展到现在的公寓楼楼长、二级学院教研室、图书馆、教务处、学生处及后勤处等的助理员,特别是2009年,为帮助学生拓展素质,提高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学校团委在全校范围内开展了选派部分优秀学生到校内外各单位岗位挂职锻炼活动。此次共推出校外挂职锻炼的各类岗位共34个,包括天水市团委部门助理、公安局部门助理、广播电视报站记者助理、天水郡街道办事处助理、石马坪街道办事处助理、陕西会馆助理等,校内挂职锻炼的各类岗位共67个,涉及学校内20个处室和部门,包括二级学院书记(院长)助理、各处室处长助理以及科室科长助理。通过开展大学生岗位挂职锻炼活动,增加了学生的社会阅历,加强了学生各方面能力训练,促进了学生职业意识培养,提高了学生就业创业竞争力,推动了学生更好地服务地方经济社会的发展。

(五)不断加强制度建设,积极促进大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加强大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是高校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是建立创新型国家、发展创新型社会的需要。为此,天水师范学院一直十分重视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且不断为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提供强有力的制度支撑。2005年,天水师范学院制定的《天水师范学院校园文化发展规划》中,就对学生科技创新活动提出了明确的要求。2006年制定的《天水师范学院改进加强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活动的意见》,对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活动从指导教师、经费支持、奖励办法等方面提出了富有激励性的措施。2007年,学校根据自身的实际,制定了《大学生素质拓展奖励学分暂行办法》,从而真正将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活动纳入学校总体人才培养目标。2009年,学院制定的《天水师范学院培育创新文化方案》对校园文化的创新提出了新的举措和办法。所有这些制度的建设,调动了学生参与科技创新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涌现出了一批质量上乘的学术科技作品,形成了“学生积极助研,教师有效指导”的学生学术科技创新的浓厚氛围,极大地推动了大学生素质拓展工作的持续性开展。在2008年第七届“挑战杯”甘肃省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中,学校共有27件作品成功入围终审决赛,其中1件作品获得一等奖、7件作品获得二等奖、21件作品获得三等奖,这是学校在历届“挑战杯”竞赛中获得的最好成绩。

(六)按照素质教育的要求改革学生教育管理评价体系

学生教育管理评价体系是学生在校学习生活的指挥棒,也是完善和丰富素质拓展计划的重要参考依据,更是关乎素质拓展计划自身命运和运行质量的关键因素。[6]可见,用不同的评价体系、从不同角度评价学生,以彰显学生的个性和素质作为开展评价工作的出发点,对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实施过程、最终成果、学生感受和科学程度等方面内容进行综合评价是完善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的重要环节。可以说,建立客观记录学生素质发展变化情况的学生人力资源能力评价体系,重点实施《大学生素质拓展证书》,量化评价指标,引入和激励学生更好地进行素质拓展是素质拓展最起码的要求。为有效发挥学生教育管理评价体系在学生学习生活中的导向作用,适应学生素质拓展的要求,天水师范学院明确提出要按照“以德育为核心,以文化素质为主线,以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重点,以学生的个性发展为根本”的素质教育思想,全面修订了《天水师范学院大学生手册》。目前,在已修订出台的《天水师范学院学生综合素质测评办法》(原《大学生综合考评办法》)中,充分吸纳了团省委《关于开展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试点工作的意见》精神,将原德育(20%)、智育(65%)、文体卫生(15%)三方面的考核,细化为智育、思想政治与道德、社会实践与志愿者服务、科技学术与创新创业、文化艺术与身心发展、社团活动与社会工作、技能培训等7个方面的考核;在新修订的《天水师范学院学生奖学金评定办法》中,除将普通奖学金按照学生素质测评的名次发放外,将单项奖学金的金额提高到与普通奖学金相等的数额,在引导学生提高综合素质的同时,激励学生向个性化发展;在《天水师范学院系部学生工作考评办法》中,把拓展学生素质作为考核系部学生工作的重要内容。此外,还从共青团工作的角度,制定了《大学生素质拓展认证试行办法》、《天水师范学院学生社团管理办法》,修订了《天水师范学院优秀团员、先进团组织评选办法》等一系列制度,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己、评价自己、要求自己、完善自己,提高竞争能力,保证了素质拓展工作有条不紊、扎实有效地推进。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