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做好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做好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

时间:2022-02-24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关键词 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 做好 科学发展观“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是一项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对人力资源开发、尤其是青年人力资源开发的迫切需要,服务高校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适应广大青年学生成长成才、就业创业的迫切需要而开展的全国性工作。以上事实说明在推行过程中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作为素质教育的一种有效方式目前已得到了师生的较好认同,而且其内容的真实性、全面性等特性使其有较好的社会推广性。
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做好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_文化建设的理念与实践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做好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

楼玲娣

(浙江工业大学 学生处 杭州 310023)

摘 要 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自实施以来虽然受到了高校师生的高度关注,但还不成熟。为了能更好地指导实践工作,本文作者通过详细的调研和大量资料的收集、反复比较,侧重从是否有必要实施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如何理解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开展的目的、怎样开展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三个方面进行了研究,得出了一些结论。

关键词 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 做好 科学发展观

“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是一项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对人力资源开发、尤其是青年人力资源开发的迫切需要,服务高校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适应广大青年学生成长成才、就业创业的迫切需要而开展的全国性工作。活动内容包括职业设计指导、素质拓展训练、建立评价体系、强化社会认同等5部分。由于该项工作和高校的中心任务——人才培养密切相连,其人才培养模式又吻合现代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模式,所以自1992年开始推广开展以来,该项工作越来越受到学生、学校和社会高度的关注。但目前该计划还处于摸索阶段,为了能更好地总结经验、继往开来,本课题组成员对浙江工业大学1 000名师生进行了书面调研,并结合和万里学院、浙江大学、清华大学3所大学素质拓展计划工作人员座谈材料、16名公司老总和人力资源经理交流材料以及其他大量的资料,得出以下结论:

1.开展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吻合时代发展的要求

据调查结果显示,87%的学生认为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将对自我提高有很大的促进作用;56%的学生认为对自己就业很有用;76%的学生认为积极参与素质拓展计划能够有效提高自己适应社会的能力,促进自我的社会化;58%的学生把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看作是值得花精力和时间去完成的一项事情,或把大学生素质拓展证书看作是学生的第二毕业证书。在与企业人士交流过程中,他们普遍认为自己对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还不是很了解,但是他们相信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的公开、公平的评价体系的建立肯定对大学生诚信就业有很大的促进作用。以上事实说明在推行过程中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作为素质教育的一种有效方式目前已得到了师生的较好认同,而且其内容的真实性、全面性等特性使其有较好的社会推广性。

从社会实际的需求看,在社会竞争日趋激烈、市场经济全面深入这个社会大环境下,社会对人才的要求较以往发生了比较大的变化。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的合格人才必须能够适应目前多维信息交流机制,能够适应快节奏的工作和生活方式,能够适应市场经济条件下多元化竞争机制等等社会现象和需求。而现代应试教育下的考试型人才已经不能适应上述社会发展的需要和不能适应多样化的人才、多领域人才的需求。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要求全面培养大学生素质,它的目标要求、培养模式、培养内容等方面和社会发展的要求不谋而合,它吻合时代发展的要求,不但是高等学校教育方式中不可缺少的部分,也是时代发展的必然产物。

2.明确“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的目标含义

据中青联发[2002]14号文件规定“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开展的目的是旨在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培养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为核心,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普遍提高大学生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质,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结合学生和社会需求实际,要达到这一目标,要在计划实施过程中注重以下两个方面的工作:

1.要全面地培养适合国民经济发展和社会各部门需求的专门人才

在调查中我们发现99.5%的学生认为自己某些方面有待提高,只有43%的学生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会主动参加提高自我的各种素质拓展活动,23%的学生会为自己的成长积极创造条件,12%的学生对自我素质的提高没兴趣,52%的学生想提高但很茫然,13%的学生制定目标有计划提高个人综合素质。以上数据表明,目前的大学生群体中大部分学生对自我的全面发展没有主动去关心,没有积极地进行规划。如果在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的开展过程中花大力气鼓励和帮助所有或者是极大部分的大学生积极主动地有计划有步骤地提高自我的综合素质,那么真正做到在计划实施的面上进行全面覆盖可能性将大大增加。也只有在有了众多学生的参与和支持情况下,才有可能有充分的人力和物力实现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各大舞台的搭建,才有可能实现学生素质的全面锻炼。

中国要在2010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比2000年再翻一番,并到21世纪中叶,跻身于世界中等发达国家的行列。要实现这一目标关键是要培养与新世纪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相适应的各种人才。这里所指的人才包括“数以千万计”的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高科技精英”、“管理精英”、“政治精英”、“文化精英”等高级专门人才,也包括“数以亿计”的高素质的普通劳动者。为此在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内容设计方面既要重视培养对象的“政治功能”和“文化功能”,也重视其“经济功能”和“个体发展功能”,要尽可能和现有社会的政治、经济发展实际需求相结合,利用各种机会让学生尽可能到校内外各种舞台上去锻炼,也要尽可能地创造更为全面的学生引导、服务平台帮助学生在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全面发展,真正实现现代化建设对人才的多样化需求。

2.“主体参与,共同负责”是素质拓展计划对人才素质的具体要求

高等院校培养的是未来现代化的高层次人才,管理学家德鲁克早就预言“未来社会组织管理只有目前管理层的一半,每一个人都将成为自己自觉的经理。”其本质就是自行负责,传统的命令、指挥、控制为主的领导方式将没有任何意义。他还描绘了未来社会的组织将是“任务集中的团队”,每个团队都将确立自己的中心任务,而不仅仅依赖于一个外部的管理者。而在调查中我们发现,63%的普通学生和95%的老师认为现代大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有待提高,在企业调研中也发现绝大部分用人单位都认为刚踏入社会的大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和合作能力较差,必须经过几年的社会锤炼才能脱去孩子气。可见未来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和高校目前学生的状况有比较大的差距,所以为了更好地完成起培育未来社会建设人才的需要,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应尽可能地让每一位参与该计划的成员具备以下两个方面的特性:第一,基础性。应为学生打下学习、工作和做人的基础,让大学生从原有单纯的读书人转变为合格的现代社会生产生活的人,即在思想政治与道德修养、社会实践与志愿服务、科技学术与创新创业、文化艺术与身心发展、社团活动与社会工作、技能培训等方面全面发展的人。第二,发展性。既要在能力培养上根据学生自身特点鼓励个体形成自己的特色,也要根据每个学生的学科性质、行业需求和周边环境形成不同的培养目标,即在业务要求、职业道德、心理素质、身体素质等方面的要求要各有侧重。

3.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做好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

科学发展观是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它的本质和核心是坚持以人为本。以人为本,在这里就是以实现大学生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从大学生的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促发展,为大学生就业创造各种条件。在这个理论的指导下我们应该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1.构建科学权威的大学生政策体系、强化大学生理性精神是素质拓展计划成功实施的基石

据“中国青少年政策研究课题组”的研究结果表明,虽然目前运行的“青少年政策体系”内容基本齐备,但存在明显的不足,如:政策的统一性、权威性差,体系不完善,目标不尽合理,政策的体制和推行机制有较大缺陷等等。在大学生调查中我们也可以发现,45%的学生认为自己不是很熟悉所在学校的学生手册的基本内容,76%的学生对基本的法律法规回答有错误,72%的学生认为自己在空闲时间不会研读法律书籍,65%的学生认为自己对事件的判断基本按照个人的习惯思维和社会公众的舆论。另外,从三个高校保卫处、教务处记录的材料可以发现,法学院学生的犯罪或违规的几率比其他专业的学生明显减少,如浙江工业大学法学院是唯一一个已经连续三年考试零作弊的学院。这些数据和事实说明了两个问题:一是目前我们迫切需要一套完整的、科学的、权威的大学生政策体系来规划指导大学生的行为;二是权威的、科学的政策体系是法制社会中青年学生健康成长的保障,能够实现对大学生欲望的健康导向,强化大学生的理性精神。因此,在现有法律法规的基础上,结合高校学生实际,通过有效的法律法规形式,构建一套更为科学、系统、权威的大学生政策体系必将成为大学生全面素质培养的基石。

2.树立科学的学生观,充分发掘双主体的潜力,是素质拓展计划成功施行的催化剂

人的行动“都一定要通过他的头脑 ,一定要转变为他的愿望的动机,才能使他行动起来”(注:《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 1卷第345页,人民出版社1965年版)。因而,通过将意识的对象转化为欲望,欲望寻求满足这一过程将完成创造力的产生。同时欲望的实现,体现了人的价值,是对人的生命意义的肯定,反向激发了人的热情,增强了欲望。欲望越强,人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也就越高,其参与热情也就越高。在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的开展过程中真正把学生从受体改变为主体,让全校师生真正树立教师是主体学生也是主体这个双主体的概念,这将充分激发学生参与和主宰的欲望,从而有效调动学生的自觉意识,完成自我角色的转变。在这一角色转换过程,让学生在完成不同目标的同时自身素质得到极大提高,最终也必将有效提高素质拓展计划开展的效率和质量。

3.始终保持宽容的态度,科学使用学生干部是全面实施素质拓展计划的保障

人才的培养有多种方式。教育和学习是培养,接受锻炼是培养,使用也是培养,而且是更重要的培养。但在调查中发现,78%的普通学生和85%的学生干部认为学生组织运行过程中存在不正当的社会现象;85%的学生和100%的教师认为高校应该对社会陋习说不;52%的学生和教师认为社会转型期各种思潮涌动,大学生们比其他时候更为迫切地需要学校给以他们鲜明的旗帜、有力的声音。所以说大学的现状要求我们能够创造公开、公平和公正的条件,摈弃社会陋习,完善激励机制,科学使用大学生。这不但抛弃了原来枯燥的教条形式,以学校的实际行动、学生的亲身参与让学生感触社会主流所在,在潜移默化中养成了大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而且让大学生通过正当的竞争认清自我、锤炼自我,有效提升学生自身素质的全面发展。

此外,在使用学生的过程中,还要保持“宽容”态度,即要允许学生犯错误。大学生缺乏工作经验和社会历练,没有养成处理问题的严密的思维习惯,注定会或多或少地犯这样或那样的错误。更何况,现在的大环境又是处于一个多元化快速发展的转型社会,时刻面临新文化、新思潮、新事物的不断冲击,在这种情况下,要创新式地开展工作,犯错误在所难免。调查结果也表明,99%的学生认为自己曾经犯错,41%的学生认为自己多次犯错,87%的学生希望在自己失误时能得到其他人的鼓励,73%的学生认为他人的鼓励能够增强他克服困难的决心和信心。故学生在工作、生活和学习中出现一些问题,是可以理解的,也应该理解他们。始终保持一颗宽容心看待学生,鼓励他们大胆和社会接触,大胆设想、尝试,在发现问题时给以帮助、提醒,必定能得到学生的信任,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也必定能够为学生带来信心,更好地促进学生自身素质的提高。所以秉持宽容态度科学地使用大学生是全面实施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必要的保障。

4.充分发挥团队的力量是素质拓展计划实行的有效方式

在大学生素质培养的众多环节中,几乎都是以学生参与各种形式的团队活动的方式而得以进行的,在团队中他们培养了团结与合作精神,领悟了纪律与规范的概念,也加速了他们的社会化进程。应该说团队不仅是素质拓展计划的有效载体,也是大学生健康成长的有效载体,它对每一个人的成长过程都有极其重要的价值。加强大学生团队建设,有计划有目的地发展各种类型的学生团队,整合学校资源,建立良好的学生团队服务平台,加强对团队分类的指导,形成各类团队的行之有效的激励机制,构建有效的团队运行法则,充分发挥各类团队优势,鼓励大学生参与各种类型的团队活动是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实行的有效方式。

5.职业设计指导是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实施的关键环节

大学生职业生涯设计指导是指根据学生个人的特点、爱好和能力,对他们将来可能从事的职业进行设计指导,并就学生完善素质的具体方法和途径提出合理化建议,帮助学生建立成才目标,引导他们有意识、有选择地参加各种素质拓展活动。它是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实施四大环节中的首要环节,目前在高校实际操作中还是一项刚起步的工作。然而大众化教育的普及,大学生就业形势的严峻,却使此项工作已经受到高校师生的极大关注。调查结果显示,89%的学生把就业作为自己最为关注的问题,71%的学生想为自己作一个完整的职业规划,99%的教师曾在业余时间帮助学生做过职业规划。可见,职业设计指导不但吻合现代大学生需求和高校发展的需求,而且也是大学生最为关注的焦点。如果以这一环节为抓手,通过设立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体系、建立大学生职业设计咨询平台等手段,加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测评体系建设,有效引导学生内在需求,将有效激发学生健康全面地培养自身素质的内在需求,从内因着手促进学生素质的提高。

6.合理地安排某些具体的环节是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开展过程中应该注意的问题

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面向全体学生开展,通过合理安排工作时间使该计划和第一课堂不冲突,能让学生有比较宽裕的时间来提高自身素质,能让拥有不同生活习惯、文化背景、经济状况的学生都能得到锻炼,这是一个难题。在此我结合课题组调查结果和三所高校几年来的操作经验得出一些操作过程的注意事项:①资信材料应随时填写,认证时间每学期一次比较合适,认证时间可在每学期末进行:调查结果表明,50%的教师、31%的普通学生、34%的学生干部认为每学期一次的频率最为适宜(普通学生和学生干部在这个问题中其他选项没有超过25%),50%的教师、37%的普通学生、29%的学生干部认为应每学期期末认证本学期的资信材料,16%的教师、35%的普通学生、42%的学生干部认为应随时进行申请、认证。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我们采用每学期期末认证,每学期认证一次,随时提供待认证材料的填写,取得了较好的反响。②在信息投诉反馈方式上宜采用投诉电话为主、网络论坛为辅的形式,时间上宜在三天内反馈:调查结果表明,87%老师、60%的普通学生、61%的学生干部认为以电话投诉为宜,12%的教师、30%的普通学生、32%的学生干部认为网络论坛投诉为宜,17%的教师、60%的普通学生、50%的学生干部认为三天内应该对投诉内容进行回复。在实际操作过程中,电话投诉和网络投诉都得到了较多学生的参与,一般投诉都能在三天内得到回复。③校院两级项目的划分标准应以面向对象和活动实际效果两方面确定:62%的教师、42%的普通学生、43%的学生干部认为应以面向对象为主确认,25%的教师、41%的普通学生、34%的学生干部认为应以活动实际效果为主确认,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主要从面向对象和活动效果两方面为主进行评定,得到了大家的认可。

参 考 文 献

[1] 共青团中央、教育部、全国学联颁. 关于实施“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的意见(2002)14号文件.浙江团情,2002(特刊):47-48.

[2] 夏科家,陈郭华,钱海红.“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在复旦[J]. 中国青年研究,2003,(7):79

[3] 丁小强,胡庆方. 大学生素质拓展工作与素质教育内涵的发展[J]. 中国青年研究,2003(9):67

[4] 浙江大学“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指导手册[M] .浙江工业大学素质拓展计划学生指导手册[M],2006.

[5] 云武等. 众化教育下学分制管理模式探讨[J].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3,(2)

[6] 浙江工业大学学生手册[M]. 2005. 大学心理学[M],1990

[7] 大学生罪错成因与对策研究[M],2000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