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做事要有计划和时间观念

做事要有计划和时间观念

时间:2022-03-2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一是要坚持原则,二是要讲究方法。谋与行都离不开原则与方法,事实证明,做事没有原则与方法,是很难达到预期目标的。而大将胡大海的儿子胡三舍与他人违法犯禁,私自酿酒获利,朱元璋得知后大怒,遂将胡三舍杀掉。特别是在涉及国家领土、主权、国格、人格、是非等重大原则问题上,不能有丝毫的退让与妥协。原则是解决大方向问题的,方法是解决细节问题的。有了正确的原则,必须要有好的方法,才能保证原则的贯彻落实。
原则与方法_识事之见

人生在世,或大或小,或多或少,总是要做点事。做事就要先谋而后行。谋就是要认识事物,对事物进行一定的谋划;行就是要把谋划之事变为实际行动。在日常生活中,该怎样去做事,如何谋,如何行呢?世界上没有绝对的事情,事情有做得比较好和做得比较不好之分。就主观愿望来讲,每个人都希望把事情做得好一点儿。要达到这样的愿望,至少有两点是不可或缺的。一是要坚持原则,二是要讲究方法。谋与行都离不开原则与方法,事实证明,做事没有原则与方法,是很难达到预期目标的

所谓原则,就是指行事所依据的准则,是对事物核心、本质、要害的精辟概括与把握,是贯穿于事物全过程的准线。原则就是尺度,原则就是方向。没有尺度就做不出合乎规格、称心如意的器物;没有方向就走不出确定的正确之路。做事的关键就在于把握原则。

在日常处事中,怎样去寻求适合于我们的原则呢?正确原则的来源主要有二:一是学习继承,二是务实自求。自古至今,人类在不断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伟大历程中,概括和总结了诸多精辟的富有生命力的处事原则,传承至今,经久不衰。例如“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治天下”、“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等至理名言,仍然可以作为当今之人为人处事的一般原则。对这些先人处世智慧之精要,要十分珍惜,认真学习,并将其精华融于我们的血肉之躯,通过今人的言行举止得以传承和再现。让先人智慧的种子,依然在当今生根、发芽、开花、结果。除了从先人那里学习继承以外,更重要的是要根据所面临的现实情况来决定自己的做事原则。要得到一个正确的、明确的做事原则,绝非易事,没有一定的理论素养,没有对现实的深刻了解与分析,就很难认清时势,确立正确的做事原则。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会遇到各种各样需要处置的问题,特别是在面对一些比较复杂的问题时,必须进行认真的调查、分析与研究,从而得出合乎客观实际的结论,在此基础上确立适用的指导原则。毛泽东在总结了中国革命正反两方面的经验后,提出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指导中国革命的根本原则。由于有了这样一个正确的、明确的指导原则,才使中国革命取得了胜利。明朝的开国谋臣朱升,详尽地分析了明朝开国前所面临的客观形势,为朱元璋提出了“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的行事原则。朱元璋依据这个原则,采取措施,稳固根据地,积蓄力量,经过多年的艰苦卓绝的斗争,击破了各路农民起义军,扫除了元朝的残余势力,开启了大明王朝。有了正确的原则,就有了前进的方向,有了正确的方向,才有胜利的希望。

有了正确的原则,关键就在于贯彻执行。执行原则一要坚定不移,二要不打折扣,三要持之以恒。

正确的原则一旦被确定,就要毫不含糊,坚定不移地贯彻执行。因为原则就是旗帜,原则就是方向。在执行原则的问题上,一定要旗帜鲜明,立场坚定,不能鸭子走路,左摇右摆。朱元璋为了积粮,明令禁酒。而大将胡大海的儿子胡三舍与他人违法犯禁,私自酿酒获利,朱元璋得知后大怒,遂将胡三舍杀掉。

执行原则要一丝不苟,不折不扣。在原则的执行上是没有调和余地的,不能变通,不能打折扣,不能阳奉阴违,拿原则做交易。特别是在涉及国家领土、主权、国格、人格、是非等重大原则问题上,不能有丝毫的退让与妥协。一旦妥协,就如一座大坝被打开了一个缺口,后患无穷。自从腐败无能的晚清政府签订了丧权辱国的《南京条约》后,帝国主义列强就得寸进尺,一个又一个的不平等条约接踵而至。对必须坚持的原则,不能有丝毫的动摇,要钉是钉铆是铆。放弃了原则,事物就会逐渐改变性质,走向初衷的反面。

执行原则要不遗余力,持之以恒。正确的原则通常都是从总揽全局、从长计议的角度来考虑问题的,往往需要长期的贯彻执行,才能显现出它的效果。一些急功近利者,往往只看眼前利益,看不清事物发展的大方向,因而在执行中就会对正确的原则产生怀疑、动摇,致使原则不能贯彻到底,半途而废。正确的原则在执行中也往往会遇到各种阻力和干扰,要有信心、有毅力排除前进道路上的各种障碍。犹如长跑,跑到一定时候就会有一个呼吸特别困难期,挺过这个困难期,呼吸就开始顺畅了。要将正确的原则贯彻到底,就要有坚忍不拔、持之以恒的韧劲,下定决心,排除万难,义无反顾地挺进。

做事除了要有正确的原则,还要有好的方法。原则是解决大方向问题的,方法是解决细节问题的。所谓方法,就是处置事物的手段、途径、程序等。原则是抽象的、刚性的、唯一的,方法则是具体的、柔性的、多样的。有了正确的原则,必须要有好的方法,才能保证原则的贯彻落实。在现实生活中,如何选择合适的方法来对事物做恰当的处置,也是我们必须经常要面对的问题。

方法是具体的,是针对某一具体事物的方法,没有绝对的、千篇一律的方法。我们可以借鉴他人好的、有用的方法,但不能采取“拿来主义”,照抄照搬。一定要从客观存在的实际情况出发,对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从中找出有针对性的解决办法。要明察善断,通过一定的观察与分析,来判定事物本质的东西和隐藏至深的秘密,所谓“眉头一皱计上心来”,就有了应对的办法。长征途中,毛泽东率领的红军部队不到四万人,国民党部队派四十万大军对红军进行围追堵截。面对敌我势力悬殊的客观形势,毛泽东审时度势,明察善断,围绕着赤水河,采取“四渡赤水”的妙计与敌人周旋,既摆脱了敌人的围追堵截,又有力地打击了敌人。“四渡赤水”就是毛泽东根据当时的具体情况所独创的、行之有效的克敌制胜的方法。

方法是柔性的、可变的。世界上没有一成不变的事物,因此,也就没有一成不变的方法。要善于开动脑筋多思多想,根据变化的情况适当权变。要有灵敏的头脑,善于发现和捕捉事物发展的苗头和趋势,视境况的变化,采取顺应时势的应变措施。要因人而变,因事而变,因时而变,因环境而变。以“四渡赤水”为例,为什么要四渡呢?就是根据当时的情况变化所进行的四次与敌人周旋方式的权变。通过斗争方式的变化,使红军由被动变为主动,由不利变为有利,达到保护自己、消灭敌人之目的。

方法是多样的,一题可以有多解,对于同一个问题可以有多种不同的解决方法。要确定一个好的方法,重点在于选择。要选择合适的人、合适的场景、合适的角度、合适的力度、合适的配置、合适的时机、合适的表达。孙子曰:“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克敌有多种方式,关键就在于能否根据具体情况做出最佳选择。要在不同的方法中做最佳选择,就要打开思路,拓宽思域,站得高一点儿,看得远一点儿。只要用理智的头脑去多思多想,就会有源源不断的好主意、好办法。为了强化对事物处置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可以置备多种不同的方法,并在对这些方法分析比较的基础上适当排序,根据变化的实际情况,从中选择最适用的方法。

在坚持原则的前提下,做事寻求好的方法是至关重要的。好的做事方法可以对事情有所补益,不适当的做事方法可能使好事办糟。在现实生活中,好事做成了坏事的事并不少见。有了好的方法,就可以促进事物朝着有利的方向发展,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