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下企业文化与高校德育教育的耦合机制研究

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下企业文化与高校德育教育的耦合机制研究

时间:2022-10-1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一方面,企业是应用型本科人才的输出单位,企业的用人标准和道德考量影响着高校的德育教育;另一方面,高校是企业的人才输送单位,大学生道德品质的整体水平也影响着企业文化的发展。其次,企业文化具有与高校德育教育相似的基本要素。再次,企业文化的形成方法为高校德育教育方法提供借鉴。

国际经贸学院 蒋 松

一、当前大学生德育教育的现状与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不适应性

(一)当前德育教育塑造的“被动接受人”与应用型人才培养追求的“自我实现人”“自我发展人”不适应

目前存在的德育目标定位过于片面,忽视了学生主体的内在需求,填鸭式的教学方式养成了学生被动学习、被动聆听、被动接受的习惯。不管从理论还是从实践上看,学生个性品质具有多样性和多层次性,然而从目前高校德育的目标模式看,其往往强调高校德育按同一标准、同一方法要求教育学生,很少正视学生主体的内心需求,基本上忽视了道德教育的个体功能,即“为了教育,教师不得不相信,某些道德价值是正确的,而不管学生是否接受”;并在某种程度上将学生的思想统一、行为统一、步调统一甚至理想信念统一当作德育的基本目标,突出强调其“政治教育职能”,从根本上忽视了德育对人及人性提升的关注,丧失了人及人性存在的土壤和发展动力源,德育的“人格完善职能”远退其后。

(二)当前德育教育塑造的“理论人”与应用型人才培养强调的“实践人”“参与人”不适应

作为高校德育教育的重要阵地之一,“两课”教法脱离实际,德育内容匮乏滞后。“两课”是高校德育的主渠道,但在“两课”教学中却呈现出教法单一、满堂灌输的特征。长期以来,“两课”教学注重学生的死记硬背,学生没有真正理解德育内容的实质。尽管当今的德育教学改革强调发挥学生的主动性,采用了多种教育方法,但总体收效甚微。德育的对象是有个性、有差异、有思考判断能力的个体。一个教师面对几十个学生,讲授法必然是主要的,但这种“我讲你听”的说教式道德教育模式却忽视了个别教育,忽视了学生的内在需要和自我教育,使主客体间很难产生统一的情感体验,学生很难从内心情感上接受或认同德育内容。因此,仅靠向学生灌输抽象的理论和规范,不顾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和内心需要,很难达到预期的效果。

(三)当前德育教育的“纸片人”与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下的“多面人”“复合人”不适应

大学生良好道德习惯的养成,不仅要靠思想教育,而且必须辅之以必要的行为管理和德育生活熏陶,把德育生活融于大学生的行为养成中去,逐渐培养他们的道德习惯和意志力。由于大学生的身心发展不平衡,思想易于波动,自我约束力差,必须通过严格的教育帮助其自觉践行德育规范。但是,目前高校学生管理的规章制度并没有形成适合学分制要求的新管理制度。有些制度虽已制定但由于执行不严或操作性不强而只能流于形式,学生普遍反感这种枯燥无味的德育生活管理模式,除热衷于评优秀、先进、标兵之外,德育生活已严重脱离了当今大学生的实际生活。因此,当前德育教育状况下学生对课程理解和关注程度不够,大多数学生处于疏于教导或放任自流状态,从而造成学生德育状况新的不均衡。一味地进行灌输,追求德育的卷面成绩,却不管不问学生的实际道德素质。所有这些都偏离了德育的原本定位,偏离了学生德育生活的基本方向和现实基础。

二、企业文化融入应用型本科大学生德育教育的必要性

在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下,企业与高校的联系越来越密切,相互之间的影响越来越显著。一方面,企业是应用型本科人才的输出单位,企业的用人标准和道德考量影响着高校的德育教育;另一方面,高校是企业的人才输送单位,大学生道德品质的整体水平也影响着企业文化的发展。

(一)企业文化对大学生的思想发展产生越来越重要的影响

随着经济的发展,企业之间的竞争越来越表现为文化的竞争,企业文化对企业的生存和发展的作用越来越大,成为企业竞争力的基石和决定企业兴衰的关键因素,企业更注重文化理念的培养并加紧宣传。如今我们处在科技高速发展的媒体时代,企业文化无孔不入,知名企业的文化理念更是成为了社会关注的热点,并且通过直接、间接的文化传导机制对充满激情、思想活跃、接受力强的大学生的思想产生越来越重要的影响,对大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构建起着一定的主导作用。

企业文化所决定的工作方式、生活方式将直接影响大学生未来就业理念的塑造。中华英才网曾对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复旦大学、武汉大学等大学在内的十所重点大学学生进行调查。在这些“天之骄子”的心中,企业文化成为他们最关心的择业影响因素之一,企业文化对大学生择业有着很强的导向作用。

(二)优秀的企业文化为应用型本科提供了丰富的德育教育的元素

企业文化被称作为第二只“看不见的手”,自问世以来,短短20多年时间里,就风靡全世界,成为许多企业走向成功的强大动力和制胜法宝。一流的企业做文化,一个成功的企业之中必定蕴含着优秀的企业文化,优秀的企业文化形成于企业的创设、发展和对未来规划的过程之中,植根于企业生产经营管理的方方面面,优秀的企业文化对员工的思想、行为的教育、规范起着重要的影响作用,也为应用型本科高校提供了丰富的德育教育的元素。

首先,企业文化具有德育的功能。企业文化是为了适应社会发展和市场经济竞争而产生发展的,精髓是使企业的员工都能积极主动地参与企业的管理,为了企业目标齐心协力,在功能上企业文化不可避免地要实现对员工的思想教育和潜力激发,希望通过作用于人的思想的手段,使员工的行为更自觉、主动、积极地朝着有利于企业的价值目标的方向努力。其次,企业文化具有与高校德育教育相似的基本要素。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环境中,优秀的企业文化往往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企业的价值观能得到员工的广泛认同。2.能在价值观指导下成功地实践与验证。3.使企业员工产生使命感,使企业产生积极的因素。4.能使企业产生不可复制的竞争力。5.能使员工对企业产生深厚的感情。高校可以将企业文化的共性内容及其在不同企业中的个性体现作为加强学生德育教育的重要资源和鲜活范例,如加强团队协作、诚实守信、创新进取等方面的教育,从而实现学生整体道德素质的提高和拓展。再次,企业文化的形成方法为高校德育教育方法提供借鉴。企业文化之所以能够起到凝聚人心、调动员工积极性、传递管理者思想、形成共同价值理念的作用,与企业文化建设方法论的思想基础有非常密切的关系。如以人为本现代管理思想,尊重员工个人的价值、地位,重视员工的生涯发展,从物质到精神方面都能够满足员工多样化的现实的合理需求,突破企业原有的枯燥、单调、僵化的教育方法,改变单纯的指令式管理方式,以形成共同发展愿景和价值理念作为企业文化的核心要素。这些形成企业文化的方法论思想基础使企业与员工的关系发生了根本的变化,由“企业要我怎么做”变为“我要为企业怎么做”,从而极大提高了员工的积极性和对企业的认同归属感,这些都为高校的德育工作的开展提供了很好的启示。

(三)企业文化成为衡量应用型本科人才德育教育质量的重要标准之一

首先,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和专业知识人才的大量培养,企业从过去“专业人才的匮乏”转向“复合型人才的匮乏”,企业在招聘人才特别是招聘大学生时,除了重视大学生的专业知识背景和专业技能之外,更加看重大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敬业奉献精神等职业素养的水平。

其次,由于世界进入知识经济和全球化时代,企业市场竞争力的提高,由原来单纯地依靠生产效率和生产技术的优化转向以企业文化为核心的软实力的竞争,这就需要员工除了具备生产经营技术以外,还能够为企业文化的形成和发展贡献力量。因此,一些企业在招聘大学生时通过一些职业素养和能力的测试,来考察招聘对象是否具备在企业文化环境中生存发展的素质以及今后任职期间对企业的忠诚程度。

再次,出于企业发展过程中人力资源管理的需要,企业为了在人力资源管理中获得最优的成本收益模式,一定会选择招聘具有较高职业素养和对企业文化有认同度的大学生,来降低自己的培训成本和管理风险。

三、企业文化与应用型本科大学生德育教育的耦合性分析

研究企业文化与大学生德育教育的耦合性有助于进一步发现企业文化融入大学生德育教育的机制。

(一)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背景下,无论是作为人才培养单位的高校还是作为用人单位的企业,都应该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指导思想

企业文化和高校的德育教育虽然是两个不同的范畴,但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背景下,两者都是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指导的。具体说来就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为建设的核心,以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为目标,以社会主义荣辱观为行为准则。这四方面的内容相互联系、相互贯通、相互促进,是一个有机统一的整体,都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是从我们党领导人民在长期实践中形成的丰富思想文化成果中提炼和概括出来的精华,也是高校德育教育和企业文化建设在思想基础上的耦合性。

(二)两者都推崇“以人为本”,鼓励人的潜力的提升和全面发展,具有价值取向的耦合性

无论是企业文化还是高校德育教育,针对的对象都不是机器或者产品,而是有着一定思想和行为能力的社会人。优秀的企业文化建设过程中需要尊重员工的价值和地位,重视员工的发展,树立员工的主人翁意识,形成凝聚人心、忠诚企业、激发潜能的企业文化价值取向和文化氛围。《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学校教育要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把促进学生成长成才作为学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高校以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为己任,在德育教育中应该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引,形成“以学生为本”,为了学生的终生发展,关心学生、尊重学生、凝聚学生的价值取向。价值取向上的耦合性,使企业文化中许多德育元素可以为应用型本科大学生德育教育所借鉴。

(三)两者都能影响和塑造人的基本价值理念和行为规范,具有作用上的耦合性

无论是在高校德育教育还是在企业文化中,价值理念与行为规范是两块很重要的内容。这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不可缺少的两个方面。价值理念中蕴涵着应有的行为规范,行为规范以价值理念为指导,体现着价值理念的要求。两者的价值理念都包括:宗旨、价值观、精神、道德、理念、人格魅力、座右铭等等。而在培育和确立价值理念方面也都遵循一个原则,就是整体价值、个体价值、社会价值必须有机统一。这三个方面一个也不能少,必须是平衡协调发展,而不能顾此失彼,不能单打一,不能择其一而不要其二,也不能择其二而不要其三。可见两者在价值理念上的耦合性。

(四)两者强调人的基本的职业素养,如诚信守则、责任担当、团队合作、创新意识等,具有构成要素的耦合性

不同企业文化虽然有各自企业的特点,但也具有一些共性的要素,比如诚信守则、责任担当、团队合作、创新意识,诚信守则是企业的生命,回馈社会是企业的责任,团结协作产生企业的凝聚力,创新意识是企业长久发展的源泉。因此,在大学生德育教育中渗透企业文化,能培养学生“金”的诚信,对人以诚相待,思想开诚布公,相处承诺是金。能培养学生“铁”的纪律,使之束之以纪,缚之以律,执行如铁。能培养学生“水”的团队意识,如水随影,包容他人,内敛自己,服从团体。

(五)两者都会受到多元文化和社会环境的影响,具有文化背景的耦合性

多元文化的发展已经成为当下中国不可扭转的趋势,其随之而来的影响也是多方面的、错综复杂的,也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和企业文化带了极大的影响和挑战。新时期的高等学校不再是一个封闭的象牙塔,在多元文化的大背景下,高校应在秉持“和而不同”的思想基础上,强调不同思想和文化的彼此尊重、求同存异、互相借鉴、和谐发展。应充分发挥文化的选择功能,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在高校德育教育过程中建立起良好的文化选择机制,要重视和增强文化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两者都应该主动、积极地吸取西方先进的文化,扬弃霸权和保守的文化,主动改造我们传统文化中没有生命力的东西,给我国传统文化注入蓬勃向上的时代元素,真正营造出以马克思主义文化为“体”、中国民族文化为“根”、外来文化为“用”的和谐文化的氛围。通过对多元文化的批判性反思,建立与多元文化知识、经济和信息时代相适应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提高高校大学生和企业员工对文化的辨别力和选择力,使其在横向的文化比较与纵向的文明传承中,分辨是非,把握方向。

(六)两者在形成和发展上,都强调全员的参与,具有形成机理的耦合性

全体员工是企业文化建设的主体。企业文化建设的全员参与,从真正意义上体现了思想政治工作的群众性。企业文化建设的过程,是一个对全体员工宣传教育、广泛发动的过程。广大员工变以往教育中的被动接受为主动参与、自觉实践。当他们感悟到企业所倡导的价值观和目标的正确可行时,就会自觉地团结在企业周围,为企业共同的目标而奋斗。“育人为本,德育为先”,高校德育工作是人才培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要使大学生具备德育工作目标所要求的思想素质和道德情操,仅仅靠单方面或者是某个工作条线的努力是无法实现的,高校教职员工应该在党委领导下,实现教学、管理、服务的“三全”德育模式。应用型本科应该瞄准人才培养目标,抓住德育教育与用人单位对人才的衡量标准,突出职业素养在德育教育工作中的地位,组织和设计以学生为本、科学可行的工作格局,取得大学生对德育培养目标的认同感和参与性,从而实现德育工作的有效性。

四、企业文化融入应用型本科大学生德育教育的路径选择:以职业素养为导向的大学生德育教育的框架体系

本课题组在前期的调研、走访和论证的基础上,从大学生德育教育的基本框架着手,从教育内容、教育时段、教育载体、教育团队、校外教育和学生自我教育六个维度出发,以企业文化与应用型本科大学生德育教育的耦合性为基础,进一步分析企业文化融入应用型本科大学生德育教育的有效机制,并努力探索和搭建以职业素养为导向的大学生德育教育的框架体系。

(一)从教育内容维度出发,主要从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为教育思想引领、以“诚信、责任、合作、服务、创新”为教育内容主干和以身心健康的人格培养为教育思想基础三个层面展开

1.理想信念教育模块。

即以帮助学生坚定理想信念、树立爱国主义情操为目标,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为主要内容,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使学生在思想层面不断地发展与成熟。

2.品格修养教育模块。

即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品格修养为主要目标,以“诚信”和“责任”为主要内容,通过校纪校规和纪律教育,培养学生诚实守信和强烈的责任心。

3.生涯发展教育模块。

即以培养学生科学的学习方式为目标,以“合作”“服务”和“创新”为主要内容,通过生涯发展教育帮助学生树立专业学习目标,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体现进取的学习风貌,学会团队合作和学以致用。

4.身心健康教育模块。

即以培养学生形成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身心为目标,以心理素质培养和健康体魄锻炼为主要内容,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引导学生快乐学习、健康成长,培养学生形成豁达、开朗、积极向上的个性品格,最终拥有美丽的心灵和快乐的人生。

(二)教育时段维度

按照本科年级的“大一启航、大二启志、大三启明、大四启程”四个时段推进。

(三)教育载体维度

致力整合第一课堂、第二课堂、第三课堂的各种平台资源,采用形式多样、丰富多彩、与时俱进、喜闻乐见的教育方式、手段和途径。进一步挖掘第一课堂的平台资源,致力于职业素养教育与第一课堂的有效对接。第二课堂主要致力于志愿服务和社会实践等平台的建设。第三课堂主要是依托网络平台,将职业素养教育的体系构建向网络化纵深发展。

(四)教育团队维度

以学生工作部门为主导,以二级院系学生工作队伍为主力,以全体教师和教育职员为支撑,以行业专家和优秀校友为补充,通过“外请内陪”的方式打造职业素养教育的四阶梯队。

(五)校外教育维度

建立若干个校外职业素养教育基地,与社会培训机构、企事业机构、政府教育基地、大中小学及其他企事业单位联系合作,进一步拓展校外教育基地建设。

(六)学生自我教育维度

力求贴近行业特点和需求,激发学生内动力和潜能,丰富相关学生活动,提升教育效果。

(本文为上海金融学院2012年思研会课题成果,课题组其他成员有张建利、车车、孙翼、万金城、魏敏、年大琦。)

参考文献

[1]曾志伟:《浅谈日本企业文化中的德育思想》,《中外企业文化》2009年第9期。

[2]徐建宇:《浅谈中国新经济时期企业文化的特征与发展趋势》,《现代经济信息》2012年第1期。

[3]麦志强:《论企业文化建设对学校德育的启示》,《现代教育论丛》1994年第1期。

[4]刘海英:《企业文化:加强思政工作的切入点》,《政工研究动态》2008年第17期。

[5]张伟强:《我国高校德育的现状与对策研究》,《教育与职业》2007年第2期。

[6]苗良:《高校德育困境分析》,《教书育人》2011年第15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