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高校继续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创新

高校继续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创新

时间:2022-11-0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高校继续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创新胡卫华摘要:本文介绍了武汉大学“1+N”复合型人才培养项目的由来及其基本理念,详细阐述了武汉大学“1+N”复合型人才培养项目的实施方案,探讨了实施过程中的重点和难点。这一系列紧缩和限制政策对高校继续教育改革提出了新的课题。

高校继续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创新

胡卫华

摘 要:本文介绍了武汉大学“1+N”复合型人才培养项目的由来及其基本理念,详细阐述了武汉大学“1+N”复合型人才培养项目的实施方案,探讨了实施过程中的重点和难点。

关键词:继续教育 人才培养模式 创新 实践

高校继续教育的办学形式一般归为学历教育和非学历教育两大类。就内容而言,传统的继续教育学历教育都有重理论、轻实践的弊端,目标都是以培养研究型人才为主。同时,受办学条件和教育资源等各方面因素的限制,继续教育学历教育的教育质量远不如普通高等教育,其文凭的社会认可度普遍较低,再加上这种培养方式及其目标本身与社会和企业的实际需求相脱节,因而出现“学生难就业,企业难招工”的现象就不难理解了。部分受教育者甚至只是追求其最终颁发的一纸学历文凭,并不在乎获取知识的过程,由此引发了不少买卖文凭的丑陋现象。因此,国家教育部连年出台政策对继续教育学历教育进行调整和限制,自然是情理之中的事了。

非学历教育的办学形式虽然多种多样,但都是各自为政,没有形成一个统一的完整的教育体系,且大多流于形式,内容空洞。比如,行业系统内委托培训项目,虽目标和主题比较明确,但实际操作中往往是浮光掠影,只重过程,不求结果;又如,各类高管培训或论坛,天马行空,高谈阔论,更像高管人员的社交聚会;至于职业培训,则都是以资格证书考试培训为主,不注重实际操作技能培训的过程,只追求通过考试从而取得资格证书的结果。各大高校在开办这类教育形式的过程中,往往偏重经济效益,没有充分考虑社会和企业的实际需求,因而在紧缺人才培养方面无实质贡献。

从2004年开始,国家教育部相继出台文件,对有关继续教育的政策进行调整,2007年9号文件更是明确要求对成人脱产班和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社会助学脱产班实行双停。这一系列紧缩和限制政策对高校继续教育改革提出了新的课题。多年以来,继续教育改革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一直都是继续教育战线的工作热点,各方面对继续教育改革在思想上达到了空前的统一,形式上则呈现百家争鸣的局面,都试图开创一种适合我国国情、适应社会需求且行之有效的继续教育办学模式。

一、“1+N”的由来

“1+N”人才培养的概念最初是由劳动保障部中国就业培训技术指导中心提出来的,其主要内容是职业培训与认证,目标是面向企业实际岗位需求,提升学员的综合就业力,培养符合企业人才需求大潮的复合型人才。“1+N”所代表的含义是“一种核心职业技能+N种辅助技能”,一种核心职业技能体现了从业者职业发展的核心优势,而N个辅助技能是从业者根据自身的职业发展取向和人才市场的要求而选择掌握的其他职业技能,其整体概念突出的是职业技能培养。但是,该中心的培养方式仅局限于针对证书考核的课程培训,而弱化甚至忽略了学生实际工作能力的培养。

基于对现实形势的缜密分析和对社会需求的准确把握,原武汉大学高级培训中心借鉴了“1+N”的培养理念,设计开发了集“人文素质教育、专业理论学习、专业技能培训、就业能力训练、创业经验指导”于一体的“武汉大学1+N复合型人才培养项目”,简称为“武汉大学1+N”。该项目依托武汉大学深厚的人文底蕴和优秀的师资力量,借助各级政府部门和行业协会的支持,利用各类经济开发区的创业支持与服务平台,整合优秀的社会办学力量和资源,五位一体,发挥各自优势,联合培养,旨在探索一条人才培养的新思路,开拓继续教育发展的新方向。

武汉大学1+N要实现“成人”和“成才”培养的双目标,以职业技能培训为主,人文素质教育和专业理论知识教育并重,融会了各种教育模式的优势,整合了各类优质的教育资源,旨在从智商、情商、技能、创造力和领导力等各方面培养学生的素质和能力,全方位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让其结业能就业、能创业。

二、武汉大学“1+N”的指导思想

在继续教育改革不断深化的大环境下,融合各类教育形式的优秀成果,整合各类优质的教育资源,以社会和企业需求为导向,培养“有文化、精技术、懂管理、高素质”的复合型应用人才。

1.重素质(以育人为根本):高校和专业研究机构合作,开发素质教育课程,从做人和做事两方面进行专项素质教育。

2.重理论(学历教育的优势):校内联合,校际合作,充分利用优秀教育资源(硬件设施,管理方法,师资),培养扎实的理论基础。

3.重实践(职业教育的专长):高校和企业以及专业培训机构合作,突出操作技能培养,契合社会需求。

4.重就业(以社会和企业需求为导向):校企合作,定向培养,保障就业;开展创业指导,培养创业能力。

三、武汉大学“1+N”的内涵

武汉大学“1+N”具有十分丰富的内涵,从培训主体、培训内容、教学模式、培养方法、培养目标等方面,都充分体现了复合型人才培养的理念。

1.培训主体

“1”所百年名校+“N”个相关政府部门、知名企业、行业系统合作单位。

武汉大学秉承“自强、弘毅、求是、拓新”之校训,凭借其百年底蕴,厚积薄发,推陈出新,开创出全新的教育模式,得到了一些相关政府部门的认可和支持,也受到了很多知名企业和行业协会的赞誉和响应。高校整合各方优势资源,以企业需求为导向,以订单式培养为纽带,正是此项目的根基之所在,也应该是高校继续教育的发展方向。

2.培训内容

“1”个主修专业方向+“N”个辅修专业方向。

“1”种核心技能+“N”种辅助技能。

学生通过培训学习,主要掌握一种职业技能,同时,还可以根据自身需要,补充学习其他技能,并相应考得多种职业资格证书和技能等级证书。这是学生能顺利就业的基础。

3.教学模式

“1”种课堂教学+“N”种社会实践教学。

除了课堂学习外,学生还将参加多种社会实践学习活动,包括拓展训练、实训实习、社会调研、模拟创业等,在学生步入社会之前,全方位了解社会环境,全面锻炼自己的个人修养和就业能力。

4.培养方法

“1”种传统高校教育方法+“N”种学生成人、成才训练方法。

在汲取传统高等教育要求严格、治学严谨的基础上,本项目引入素质教育理念和军事化管理训练方法,从生活习惯、学习习惯、纪律性、意志力、个人修养等方面培养学生“成人”,从理论知识到实践技能等方面培养学生“成才”。

5.培养目标

“1”次学习经历+“N”条就业、创业出路。

本项目的培养目标是:实现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相结合、学生结业接就业的无缝对接。通过参加本项目的学习,学生将会有多条出路选择。选择就业的,有多家知名企业(合作单位)供其选择;选择创业的,可获得多方提供的支持。

四、具体实施方案

创新的课程设置是武汉大学“1+N”的核心。有别于传统学历教育重理论、轻实践和职业教育重实践、轻理论的课程设置,武汉大学“1+N”的课程以扎实的理论学习为基石,以先进的职业技能培训为重心,兼顾学生的个人修养、职业道德以及公共礼仪等各方面素质的培养,同时还辅之以就业能力训练和创业能力指导。

武汉大学“1+N”的课程主要包含四大模块:人文素质教育、专业技能培养、实训、就业能力训练。

1.人文素质培养模块

该模块课程包括大学生修养、职业测评、职业生涯规划、心理健康与咨询、法律、礼仪、沟通与交流、英语等系列课程。主要培养学生从思想道德修养、法律常识、职业道德、日常英语应用等方面的基本素质,到从公共礼仪、公共关系处理、团队协作、专业英语等更高层次的素质,塑造高修养、高品德的人才形象。

人文素质教育课程约占总课程的10%。

2.专业技能培养模块

该模块的课程包括专业基础课程、专业技能课程和职业资格证书考核课程。

(1)专业基础课程

主要是学生的目标职业所要求必备的基础知识(如数学、计算机等)和专业理论知识,所涉及内容的深度和广度以能满足该专业实践技能学习的需求为标准,为其将来进行技能提升打好必要的基础。

(2)专业技能课程

该模块的课程由专业院系和相关企业的专家共同设置,主要培训学生的从业技能,采用讲解、示范、实验和实训相结合的形式,打造学生的专业技能。

(3)职业资格证书考核课程

按照行业标准和有关规定的要求,开设从初级到中级、直至高级层次的职业资格证书考核课程,培养提高学生的职业技能水平,并要求和指导他们考取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和技能等级证书。

专业基础课程约占总课程的20%,专业技能课程和职业资格证书考核课程要超过总课程的50%。

3.实训模块

实训模块主要包括适应性训练、专业对岗实训、社会调研等内容。

适应性训练一般安排在第一年的暑假期间,组织学生进入一些规模较大、管理规范的企业进行见习,为期2~3个月,主要是让学生了解和体会作为一名企业员工的基本要求,培养他们吃苦耐劳的精神。

专业对岗实训一般安排在第二、第三年的暑假期间,在学生已经掌握了一定的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前提下,组织学生到与之所学专业相匹配的企业岗位上实训,为期2个月左右,主要是训练学生的专业技能水平。

社会调研一般安排在寒假进行,要求学生调查了解与其所学专业有关的社会职业类别及人力资源需求状况,并写出调研报告,以供交流。

实训模块的课时量约占总课程的10%。

4.就业能力训练模块

(1)就业训练

就业训练主要以安排学生进入企业实习的形式进行,锻炼学员实际工作能力的同时,协助学生就业。在此期间,学生通过参与到企业的生产和经营环节,了解企业的经营状况和发展前景;企业也对学生进行培养、考察和评估。双方在相互了解的前提下,进行双向选择。

(2)创业指导

创业指导的实施方式主要是总裁课堂和模拟创业。

总裁课堂就是聘请相关企业老总等社会成功人士,给学员开讲座,讲述他们的创业历程以及其间的经验和教训,目的是激发学员创业的热情,培养学员创业的信心,提高学员创业的经验和能力。

模拟创业就是把有志于创业的学生按照专业分成创业小组,每组委派一至两名创业指导教师,指导创业小组完成从项目策划、市场调研、资源整合直至项目实施的整个过程。创业小组甚至可以注册公司进行市场运作。

就业训练和创业指导方面的内容约占总课程的10%。

五、政策支持

武汉大学“1+N”属于非学历教育类的培训项目,从教学内容和形式方面均有别于传统的学历教育。学生在学习培训课程的同时,可以自主选择报读业余形式的学历教育,以期在掌握工作技能的基础上,又可获得相应层次的学历文凭。如果能够构建各类继续教育形式之间进行学分转换的“立交桥”,建立灵活、弹性的“学分银行”,则可以减少学生的学习内容,节约学生的学习时间和精力,减轻学生的学习压力,更有利于学生对应用性知识的学习和掌握。

武汉大学“1+N”是继续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一次创新尝试。其核心是:以学以致用为原则,对原继续教育学历教育的课程体系、教学方法等进行调整与改造,按照企业对人才的知识与能力要求设置课程,校企合作进行订单式联合培养,形成“理论指导实践,实践提升理论”的良性互动,真正培养出“综合素质高、理论基础好、操作技能强”的复合型应用人才。

参考文献

[1]顾海良.关于当前继续教育问题的思考.第十届海峡两岸继续教育论坛,2009.

[2]严继昌.学习型社会与大学继续教育.第十届海峡两岸继续教育论坛,2009.

[3]吕新科.发展产业需求导向的培训规划——采用职能分析方法.第十届海峡两岸继续教育论坛,2009.

[4]康乃美,邱珙,等.学习型社会新体制:教育课程超市.福建人民出版社,2006.

[5]蔡克勇.21世纪中国教育何处去.吉林人民出版社,2000.

[6]娄延常.高教改革与管理创新.武汉大学出版社,2002.

[7]陈龙根,何洪泉,陈世瑛.新世纪中国成人高等教育.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3.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