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中心城市高等学校人才培养创新模式探索_改革涌春潮

中心城市高等学校人才培养创新模式探索_改革涌春潮

时间:2022-06-2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中心城市高等学校人才培养创新模式探索_改革涌春潮_教育中心城市高等学校人才培养创新模式探索所谓人才培养模式,是高等学校在一定教育思想和教育理念指导下,根据人才培养目标和质量标准,为大学生设计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以及实现这种结构的方式。

中心城市高等学校人才培养创新模式探索_改革涌春潮_教育

中心城市高等学校人才培养创新模式探索

所谓人才培养模式,是高等学校在一定教育思想和教育理念指导下,根据人才培养目标和质量标准,为大学生设计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以及实现这种结构的方式。与大学类型相对应,人才培养模式可分为三种类型:第一种是学科型的人才培养模式,所培养的人才具有宽厚的基础理论和宽广的专业口径;第二种是技能型、技艺型人才培养模式,所培养人才的基础理论以够用为度,实践动手能力则要求较强;第三种是介于两者之间的人才培养模式,所培养的人才既有较宽厚的基础理论、较宽广的专业口径,又有较强的实践动手能力。从改革开放20多年的实践来看,中心城市高等学校既不能盲目追踪研究型大学人才培养的类型和目标,也不能停留在技艺型人才培养类型和目标,应当沿着第三种人才培养类型和目标进行探索。

一、应用型人才培养创新模式的尝试和探索

作为立足武汉、服务武汉、面向武汉和湖北省的江汉大学,根据自身的基础和条件,在科学地构建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创新模式方面,近年来进行了一系列的探索并取得了较好的成效。

“3+1”、“2+2”产学研结合模式:由于信息产业技术更新很快,学校教育在不同程度上存在所学知识滞后于科技发展的问题。1995年,我校与武汉邮电科学研究院联合创办通信专业,学生在校进行三年的基础课、专业基础课和部分专业课的学习,四年级时在邮电科学研究院进行专业课的学习、实习和毕业设计,直接参与生产一线的科学研究。1996年,我校计算机科学与应用专业与深圳维豪多媒体网络有限公司进行了产学研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的尝试。这种培养模式是前两年在学校,后两年在公司,通过“基础教育——专业基础教育与基本技能训练——专业技术教育与IT产业前沿科技成果学习(含主流程序设计开发工具)——工程实践与毕业设计(参与科技产品开发)”四个教育环节进行培养。以学生为主要技术力量开发的“卡式公用多媒体终端”技术成果,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此外,一个为出售自己的知识和智慧提供方便的“智慧在线”网站,于2000年在武汉诞生,网站的主创技术人员是在该公司进行毕业设计的学生。该专业学生就业受到该企业和社会的青睐。从我校“3+1”、“2+2”产学研结合模式的实践效果来看,既解决了企业专业人才缺乏的问题,也解决了高等学校人才培养实践性环节薄弱的问题,让学生较早进入发现、研究和创造领域,从而使高等学校找到了服务地方经济建设的最佳结合点。(www.guayunfan.com)

“2+2”五型合一模式:1998年普通本科专业调整后,许多专业成了各高等学校都有的通用专业,在这种情况下要立足自身的优势,找准位置,办出特色,专业发展才有新的生机和活力。我校金融学专业没有依循传统的老路思索,倾向银行、保险,而是立足于经济及管理方面的优势,将服务面向定位为证券、融资人才的培养。学校与证券日报社联合创办融智工商学院,以金融学、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为依托,努力培养具有“全面素质、前沿知识、核心能力”的复合型、应用型、创新型、市场型、国际型的“五型合一”的高级专门人才,以适应我国中部经济发展需要建立雄厚的资本市场,为中部的资本市场注入生机和活力提供人才资源。2002年,以金融学专业中的证券投资、投资银行、信用评估和以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中的期货、传媒经济、经纪人等为侧重点的专业招生,引起考生报考极为火爆的场面告诉我们,这一改革方向是正确的。

宽口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试验班:经湖北省教育厅批准,我校2002年起开办了“工商管理类”、“机械类”、“电气信息类”、“临床医学与医学技术类”、“中国语言文学类”等五个大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试点。主要探索如何根据学校培养人才类型的要求,掌握好在专业口径和基础理论方面的“度”,使之既不同于学科型人才在这方面的“宽”和“厚”,又不同于技艺型人才在这方面的以“够用”为度。同时在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一系列改革。这种模式最终还是培养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鼓励学生向应用型方向发展。

此外,为了探索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创新模式,学校还与武汉市体育局联手举办运动训练专业,我校负责文化课教育,体育局负责体育技能训练;与武汉证券公司联合创办女子足球俱乐部,学生在从事足球训练、比赛的同时,根据其文化基础和兴趣爱好分到相关专业学习,探索培养有文化、会体育,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级专门人才,在2002年全国高校女子足球比赛中我校女足荣获第三名,中国足协主要负责人认为这是一项创举。

在探索应用型人才培养创新模式的过程中,我们感到要使这一工作顺利进行并收到实效,需特别注意以下问题:

一是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与教育思想观念紧密相连。正如江泽民同志所深刻指出的:“必须改革脱离社会实际的教育思想和教育模式,通过经济体制、科技体制和教育体制的配套改革,尽快建立教育与经济、科技密切结合的新机制。”正因为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极其复杂和深入,需要把教育思想和观念的转变贯彻到改革的全过程和参加改革的全体师生、干部中去。

二是要走产学研相结合的道路。产学研相结合是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原则的重要途径。学校与社会“双向参与”,科学研究、产品开发引入教学过程,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与创业精神,是新时期实现“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极为有效的途径,而且“随着经济和组织结构的变化,大学毕业生们的技能和资格的附加值将成倍增加”。产学研相结合培养人才,是理工科完全可以遵循的共同原则,而文科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也可贯彻和体现这一精神。

二、与时俱进,保持应用型人才培养创新模式的可持续发展

如前所述,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模式是具有活力和生命力的,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实施这些模式需要与时俱进,切实解决好不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

1.解决好与创新模式合作伙伴的持续性合作问题

“3+1”、“2+2”模式,都是产学合作双方共同进行的人才培养,学校的合作伙伴最初的合作动因往往是由于单位当时处于一定的困难,如对招聘的技术人员知识、能力结构和综合素质不满意,尤其是跟踪IT行业先进技术的业务,刚毕业的学生至少需要1—2年才能进入角色,于是产生了参与设计、培养人才的需求。但是按照市场经济的规律,一旦产品水平上去了,科研有了后劲,人才储备充足了,企业进入了新一轮的发展,便会不同程度地失去原有的合作动力。对此,作为中心城市的高等学校要不断提高自身的教学质量和科研水平,以适应对方变化发展的要求;同时又要从实际出发,寻找新的伙伴,并探寻新的合作方式和途径。

2.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要与学科专业建设紧密结合

中心城市高等学校现有某些学科专业较为陈旧,而科技的发展、地方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日新月异,因此不能再固守这些专业一成不变。如我校将渔类养殖类专业拓宽为生物技术专业,使之获得重新发展的活力,又延续了与合作单位实施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另外,也有一些专业“热”了多年,但是,随着社会需求的逐渐下降也随之“冷却”了下来。据此,我校便针对经济全球化,特别是我国加入WTO后,要求培养出更多的外语、外贸以及熟悉WTO相关规则,具有国际意识的人才。针对这种情况,我们采取了应对措施,在经济类专业选择证券投资、期货、经纪人等发展方向,以适应变化了的新形势和延续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

3.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要与办学机制的创新结合

由于长期实行计划经济体制,高等学校办学主要是依靠政府拨款的单一渠道,因而自觉不自觉地割断了学校与社会的有机联系,也丧失或部分丧失了学生参加生产、科研和社会实践的机会。随着高等学校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改革的不断深入,与企业单位合作,合办分校,创办二级学院,不仅有效地吸纳社会资金,转换运行机制,而且较好地解决了实习单位的问题,从而使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焕发出新的生机。

(原载《中国大学教学》2003年第2期,与朱现平、张丽萍合作完成)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