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创新高校人才培养模式,积极实践科学发展观

创新高校人才培养模式,积极实践科学发展观

时间:2022-03-0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摘 要 本文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基于浙江经济可持续发展中人才瓶颈的分析,构建了浙江经济人才驱动模型,奠定了高校人才培养之于实践科学发展观关键作用的理论基础,并从中导出高校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的可行做法。高校人才培养是“人才强省”战略的核心和当前的工作重点。

创新高校人才培养模式,积极实践科学发展观

孙江丽

(浙江工业大学之江学院 杭州 310024)

摘 要 本文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基于浙江经济可持续发展中人才瓶颈的分析,构建了浙江经济人才驱动模型,奠定了高校人才培养之于实践科学发展观关键作用的理论基础,并从中导出高校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的可行做法。

关键词 科学发展观 高校人才培养 可持续发展

中国科学院《2004中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统计报告》中强调智力系统是支撑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指标之一,而智力支持系统中的核心问题就是人才的培养问题。因此,高校人才培养是关系到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关键问题,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是实践科学发展观的重要途径。

一、浙江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人才瓶颈

国际公认的“核心资源”理论认为,随着时代的发展,经济发展的核心资源是不断变化的:农业时代,土地是核心资源;工业时代,资本是核心资源;进入知识时代,人才已成为核心资源。作为我国经济增长最快、活力最强的省份之一,我省在“人才强省”与“经济强省”间却严重失衡。据统计,我省2003年劳动力总数为4551.58万人,在每万人中,人才资源只有173.33人,专业技术人员114.57人。智力瓶颈已成为我省经济可持续发展急需面对的矛盾。

二、浙江经济可持续发展人才驱动模型的构建

基于《2004浙江统计年鉴》,1978~2003年浙江省国内生产总值[1]GDP(亿)、本专科毕业生数GOC(人)、技工学校毕业生数GOT(人)有关数据,引入GDP一期滞后,先通过杜宾-瓦尔森指标估计自相关系数ρ,再运用广义差分法消除自相关,建立多元线性回归方程1如下:

GDPt=−472.98+0.027GOCt+0.04GOTt+0.88GDPt−1

         t(−2.556)(4.356)(2.311)(12.897)

Sig. 0.0140.0000.026 0.000

β 0.1640.09 0.769

R2=0.989, AD(R2)=0.988, F=1240.032, DW=1.497

从模型中可以得到以下结论:

浙江经济增长表现出很强的路径依赖。这从GDPt−1的β系数可以看出。但它并不是浙江经济的源动力所在,因为它只是一个滞后变量,是过程而不是根本。不难算出,浙江经济仅靠惯性运行,不出5年半,GDP总量仅为当期一半。

人力资本推动力量显著。本模型中的另两个解释变量GOCt、GOTt均表现人力资本对于浙江经济的强大推动力。两指标相加的贡献率为25.4%,与有关学者25%的结论不谋而合。从人类历史长河来看,任何财富都是人类劳动的结果。

人力资源综合素质的培养是浙江经济发展的源动力。GOCt、GOTt间的标准化系数表明,劳动者受教育程度的不同,对于经济发展的推动力是不同的,而且表现为推动力与受教育程度的正相关关系。教育的最终目的是提高劳动者综合素质,这就为人才强省战略提供了坚实的理论依据。

高校人才培养是“人才强省”战略的核心和当前的工作重点。该模型表明,人力资源综合素质的培养是浙江经济发展的源动力,同时,越是高素质的人才资源,对经济的推动力越是显著。因此,人才强省的核心工作就是对于高素质人力资源即人才的培养。高校由于其特殊的地位,在人才培养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它不只是人才培养的出发点,更是社会人才进一步深造的基地。因此,高校如何发挥自身优势,培养适应我省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高素质人才正是“人才强省”战略最值得研究的课题。

三、高校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

作为人才输出的源头,我省高校必须深刻认识到形势的变化,以新型人才观的要求来转变教学思想、改进教学方法、调整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式,形成适合知识经济时代要求的人才培养体系。

(一)明确人才培养的目标定位

经济全球化引发了对人才素质的更高要求,而就业形势严峻化则对高校的人才培养提出了挑战。基于国内外形势对教育的深远影响,我们必须首先明确高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目标定位:高校教育必须由过分强调培养专门人才转向重视素质教育,强调自然科学、技术科学与人文社会科学的结合。立足浙江经济,我省高校人才培养必须与时俱进,主动应对经济全球化趋势,改革现行人才培养模式,重新审视专业教育与职业教育的区别,才能更好地指导教学和改革,为推动浙江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提供强大的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

(二)均衡高校扩招与就业市场的矛盾

在高等教育由精英化向大众化过渡的进程中,大量高校毕业生需要就业已成为客观事实。同时,科学化、信息化、现代化程度不断提高,在短期内社会对劳动力的需求数量不可能急剧增加,致使高校毕业生就业市场表现出严重的数量矛盾。因此我省高校在人才培养上不能只注重数量的简单增加,而应着眼人才推动我省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高度,来设置专业和课程,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加大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尤其是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的培养,从而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

(三)加强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培养

知识经济的内在核心因素就是创新知识,创新是基础,创新人才是关键。《高等教育法》规定,高等教育的任务是培养出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浙江作为经济强省,要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没有充足的后备高层次人才作保证,是很难继续保持经济发展的强劲势头的。

1.教学创新

教学创新是我省高校深化教学改革、培育优秀人才的核心,包括教学内容创新、课程体系创新、教学方法创新、教学管理创新、教学评价创新等多方面。师资在教学创新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教师角色要创新:从传统传授知识的角色转变为内化知识、培养大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角色;从教育者的角色转变为学习者、创造者的角色。这里需要强调的是,高校的创新不是千篇一律,不同层次和类型的高校必须从推动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实际出发,结合自身特点,在常规中创新,在特色中创新。

2.载体创新

如何进行人才培养载体的创新,为学生搭建提高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平台,一直是高校需要思考的问题。团委、学生会、社团、实践基地等都是为大学生开展第二课堂学习、加强实践能力锻炼、营造校园文化建设的有效载体。在这些载体的建设上,高校要突破传统的思维方式,引入“全人发展”的素质观念,开拓载体创新的思路和手段,为创新型人才的成长、成才建立起多样化的培养模式。此外,网络作为新崛起的第四媒体,彻底打破了时空的束缚,如何有效利用网络为载体,实现学生素质和能力的提高与创新,正是高校在人才培养过程中面临的新机遇和新挑战。

高校作为培养和造就高素质的应用型创造性人才的摇篮具有不可推卸的历史使命,并应从推动浙江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高度,以更广阔的视野、更久远的设想和更辩证的思考来审视和研究人才培养模式,从而为我省经济可持续发展和社会进步提供强大的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

参考文献

[1]黄海霞.人才战略的高层观点[J].瞭望新闻周刊,2003年12月5日第50期9-10.

[2]程从东.人才战略是企业持续稳定发展的不竭动力[J].经营管理,2004年4月41-42.

[3]侯作梅.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高校人才培养[J].理论月刊,2003年第5期9-10.

[4]郭邦礼,孟丽梅.以与时俱进的精神开创高校人才培养新局面[J].理论学习,2003年第7期42-43.

[5]浙江省统计局.2004浙江经济统计年鉴(M).中国统计出版社,2004.

【注释】

[1]GDPt:国内生产总值;GOCt:本专科毕业生数;GOTt:技工学校毕业生数;GDPt-1:上年国内生产总值。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