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高校继续教育

高校继续教育

时间:2022-03-0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只有坚持走专业化、市场化相结合的发展道路,高校继续教育才有可能在21世纪成为继续教育发展的亮点。由于继续教育的内容与受教育者的职业、技能有着紧密的联系,因此继续教育的特点和性质就决定了继续教育活动本身有着“专业化”的内在要求。对于整个教育系统而言,面对继续教育出现专业化的发展趋势,应当努力完善继续教育的法律法规,构建专业化的继续

第四节 高校继续教育——继续教育领域发展的新亮点

知识经济时代,产品的科技含量越来越高,知识产品的商品化周期也将越来越短。知识、技术、产品、管理等方面的创新目不暇接。在这种情况下,谁拥有一批掌握先进科学知识,又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谁就会拥有市场和财富。知识经济的特点之一是以知识资源为第一要素,而人是知识的载体,所以人力资源及其素质、技能成为知识经济实现的先决条件。继续教育正是以灵活的全方位、多层次的教育模式适应了知识经济时代对知识更新的需求。继续教育是社会教育体系的组成部分,其社会运作的结果是社会劳动者不断地接受适应新工作的知识,迅速掌握新技术,从而提高和强化劳动者的技术素质,为社会经济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推动社会进步

由于继续教育的经济性,继续教育的内容必须是紧盯市场的。继续教育的方式必须是适合在职学习的,必须与社会发展同步创新,包括高科技手段的引入等。所以高校继续教育必须走市场化发展之路。只有坚持走专业化、市场化相结合的发展道路,高校继续教育才有可能在21世纪成为继续教育发展的亮点。

一、高校继续教育的市场化

我国的继续教育具有市场化的特征。所谓市场化是指用市场作为解决社会、政治和经济问题等基础手段的一种状态,意味着政府对经济的放松管制。市场化的工具有好多种,比较低程度的市场化就是外包,比较高程度的就是完全出售,它是在市场经济背景下出现的一种非强制性交易制度。市场化具有市场经济的开放性、自主性、平等性、竞争性、法制性和风险性等一般特征,并且相互联系、相互制约。[23]

高校继续教育具有市场化特征是由于继续教育是市场经济发展的产物。市场经济的发展促使我国的教育资源配置方式发生裂变。国家对高等教育的投入不足影响学校的创新发展,高等教育对学习高等教育课程获得高校文凭的需求供给不足,这就为继续教育的产生和发展提供了空间,形成了多条腿走路的高等教育办学格局和继续教育这种独特的办学模式。[24]同时,知识经济的发展催生了教育培训行业的竞争,其竞争主要体现在人力资源、信息资源和技术资源的竞争,我国的执业资格证制度的实施开展也为继续教育带来了大批的培训对象,逐步使得继续教育从传统的学历教育向学历、非学历教育并驾齐驱的格局转变。另外,继续教育的办学是在国家较少投入的大前提下开展的,继续教育的服务对象是以在职从业人员为主体的。继续教育的成本投入大部分还是来自于受服务的教育对象,这就使得继续教育不同于传统的学历教育,需要独立成本核算,需要风险评估。这就把高校继续教育向市场化推进了一大步。

我国高校继续教育的市场化特征主要有以下几点。

1.继续教育对象学习需求的多元化。

在职从业人员大多是怀抱务实和低调的态度进入继续教育培训中,他们根据自身实际需求,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及所需层次、专业、学习课程甚至学制。什么专业好就业,什么课程学了有利于拓展职业空间就选择学习什么,这种学习需求呈现一种多元化、个性化甚至自由化的状态。

2.办学方式的开放化和生源结构的市场化。

每年高考报考时,总会有媒体造势,说今年有多少万招生计划,有多少万应届高中毕业生报考,录取率会是多少等。而作为开放教育的继续教育则不同,它对报考者不设门槛,只要能遵纪守法,完成学业,任何人都可以报考继续教育(有的甚至可免试入学),并且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不影响岗位工作。显然,继续教育生源呈自发而隐性的状态,没人能算清这个潜在的生源市场到底有多大。

3.招生计划相对自主。

生源市场的这种不可知性就使得继续教育的招生计划弹性较大。如全国68所高校开展网络高等学历教育试点,学校自主招生,借助网络平台开展远程教学,这部分高校基本处于垄断和强势地位,能够根据市场的需求变化及时做出灵活反应。

2.继续教育专业设置灵活。

继续教育的专业相对灵活。原则上,普通教育开办的专业三年后,继续教育都可招生;而且高校还可根据实际需要增设专科专业(需要向上级主管部门备案),不但如此,主办高校还可根据企业一线的实际需求,对继续教育现有专业和专业培养方案进行适当嫁接改造,为企业量身定做,实行订单式培养。

5.高校继续教育教学经费市场化。

国家没有投入,高校自筹解决,所有办学投入全部由学费支出,此外,学费标准还会因学校的知名度、专业的教学成本及资源投入程度、学习方式的差异有所不同,甚至合作办学还可依据当地的消费指数进行协商收费(需要物价部门审批)。

6.就业市场化。

继续教育是以培养在职从业人员为主,学校一般只管培养,不管就业,有需求时,学校只对学历和文凭进行认证,为学生签订就业协议提供方便。[25]

二、高校继续教育的专业化

自从党的“十六大”报告提出我国要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之后,各级部门更加重视继续教育工作。与此同时,继续教育呈现出专业化的发展趋势。随着我国终身教育体系的逐步完善和构建学习型社会工程的推进,人们将有越来越多的机会持续不断地接受教育,继续教育正充分体现出终身教育的要求和形式,同时呈现出专业化日益加强的发展趋势。继续教育的对象大都是已经具备了相当多的知识储备并且具有职业背景的社会人士。由于继续教育的内容与受教育者的职业、技能有着紧密的联系,因此继续教育的特点和性质就决定了继续教育活动本身有着“专业化”的内在要求。继续教育专业化就是要实现以高标准求高质量,即通过从业人员高标准的教育培训提高培训者综合素质,使培训者具有创新思维和创造能力,能够更好地适应职业发展的现实要求。那么,高校应如何应对继续教育的专业化发展趋势呢?

1.树立专业化的教育理念。

高校要转变对继续教育的传统观念,为继续教育发展定好位。从理论上说,继续教育是大学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就其客观而言,继续教育长期以来在学校事业发展中处于极为边缘的地位,学校内部对开展继续教育一直持争议态度。近年来,继续教育在学校日益受到重视,继续教育正从教育事业的边缘慢慢向中心靠近,学校逐渐认识到继续教育是大学服务社会的重要视窗,是社会了解大学的重要渠道。通过开展继续教育,大学不仅传播先进文化,更重要的是传播了大学的办学理念和大学的人文精神,使社会对大学的使命有着切身的认识和了解,从而给学校带了一定的社会效益。开展继续教育,无论是社会效益还是经济效益,都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继续教育也因此在大学内部日益受到重视。上述内外环境的变化对大学继续教育专业化的发展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也提供了难得的机遇。对于整个教育系统而言,面对继续教育出现专业化的发展趋势,应当努力完善继续教育的法律法规,构建专业化的继续教育体制和终身教育系统。

2.建设专业化的师资队伍。

师资队伍是开展继续教育的关键,一流大学开展继续教育的师资队伍,主要来源于大学内部,但又不完全局限于大学内部。大学内部除了一些优秀的在职教师之外,还有一大批教学经验丰富、颇具造诣的退休教授。他们热心教育事业,常常把与高水准、高素质学员之间的交流互动当作是自己学术生命的延伸,因为在与这些高水准学员的交流中其自身也得到启迪。其他高校的优秀教师、来自政府机关的决策者和执行者,以及来自各个行业的精英都可以成为继续教育主讲教师的来源。特别是聘请来自政府机关和各个行业的主讲教师,对于启发学员的智慧、拓展学员的视野都很有益处。此外,来自我国港、澳、台地区以及国际上的一些优秀教师和成功人士都可以吸纳为高端培训的师资。作为专门的继续教育机构,在师资队伍的建设上,一定要对教师倾注感情和心血,让他们感到自身的价值和意义。

3.完善专业化的管理机制。

专业化的管理机制是继续教育运行机制创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按照“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创建学习型社会”的发展方向,初步建立科学化、制度化、网络化的管理体系;基本形成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继续教育运行机制;加快专业技术人员知识更新的步伐,全面提高专业技术人员政治素质、业务水平和创新能力,为建设一支高素质、社会化的专业技术人员队伍提供有力的继续教育支持。

2.将继续教育活动与职业认证相结合。

继续教育很大程度上是对专业技术人员进行知识补充、更新的再教育。坚持继续教育培训与专业技术资格认证的结合,可以促进继续教育工作的可持续发展。美国的工程教育学会和工程技术认证委员会都在开展认证,美国的本科生、硕士生和博士生毕业以后,必须通过国家级的相应证书考试,才能取得工程师、律师、医生、护士等从业资格。[26]对我国而言,继续教育学会和相关的行业协会可以开展广泛的探讨和合作,共同制订行业内的继续教育培训和职业水平认证。走职业培训与认证相结合的道路可以有效地推动继续教育专业化的进程,同时为社会培养紧缺的中高级职业技术人才。

三、高校继续教育产业化

知识经济时代,发达国家以其雄厚的经济实力,特别是强大的人才、科技优势对融入世界经济一体化的中国构成了巨大的竞争压力。仅仅通过国民教育和引进人才不能从根本上解决科技人才的培养和自主创新能力提高的问题,更不能缓解这种竞争压力。必须认真开展各种形式的继续教育,努力实现科技人员的知识更新,深入挖掘现有专业技术人才的潜能,加快促进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世界教育强国已开展了强劲的“教育贸易”攻势,为了能与国外教育机构进行较平等的竞争,为了抢占中国教育市场,我国的继续教育必须走产业化的道路,以适应、满足现代社会、经济市场的需求。

1.运用市场机制,深化学校管理体制改革。

目前中国的高等继续教育学校基本上属于国家办学,运作机制类似于国有企业,管理体制落后。必须深化各类学校的管理体制改革,建立一种与市场机制相适应的管理体制。传统计划经济留下的一个后遗症就是继续教育依附于政府部门,成为政府各部门的延伸和附属品,这一方面造成继续教育市场的垄断,给市场竞争带来负面影响,另一方面使得继续教育普遍存在“等、靠、要”思想,长期不能建立独立产权和资本增值为基础的动力机制和约束机制。

继续教育要实现产业化经营,首先,继续教育主体应该走向市场,成为市场主体,具备法人资格,否则产业化将是一句空话。因此,首先应该从根本上改变旧的继续教育管理体制,按照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成立一种新型的继续教育培训公司甚至是继续教育集团。新成立的继续教育培训公司或集团不再是某个政府部门或某个行业的继续教育机构,而是为众多对象提供服务的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约束、自我发展的市场主体。

其次,国家和政府应转变观念,避免直接管理高校。国家和政府应主要通过行政立法、教育立法和教育规划、教育拨款、教育评估等来宏观调控和管理高等继续教育。国家应逐步放松各地区、各个学校的招生指标控制,各学校可根据国家的宏观调控,按照自己的教育资源、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以及学生和家长的意愿统筹研究决定招生人数。国家认为需要哪方面的人才就通过政府拨款或其他资助来调控。学生文凭和毕业证由学校自己发放,自行对本校毕业生的质量负责。通过市场机制,优胜劣汰,使各高校必须着力塑造自己的品牌,而学生也必须真正学到扎实的知识和较高的技能水平,才会被市场认可。同时,为了确保教学质量,国家和社会机构可以分别对在校学生和毕业学生的知识技能水平进行评估,引导、督促各高校改进教学质量。

再次,实行办学资格制度,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多形式、多层次办学。政府主管部门制定细则,详细规定各层次的高等继续教育办学主体必须具备的条件,并按照细则审查,只有符合条件的办学主体才可以从事相应层次的高等继续教育。条件较好的重点学校除了本科层次以外,还可以进行硕士一级的研究生课程进修,逐步提高高等继续教育的层次,也可面向企业中高层管理人员和机关公务员开办各种高层次研修班和培训班。

2.尊重客观经济规律,理顺所有权和经营权关系,调整继续教育的结构,用产业经济的思维来经营继续教育。

附属普通高校的高等继续教育学校应逐渐独立经营与运作,有条件的高等继续教育学校可以分阶段进行股份制改造,允许私人、社会力量、社会机构参股,董事会由教育主管机构代表、社会知名人士、股东代表、企业界人士、科研院所等各方面人士组成。董事会是学校的最高决策机构,对学校经费的筹措、教学和科研方向、专业和课程设置、收费以及重大投资项目等进行决策,并监督落实。校长由董事会聘请,校长负责落实处理董事会的决策和管理学校的运作,并对董事会全面负责。

3.面向市场,建立全新的继续教育运行机制,不断根据市场需求及时调整、更新专业设置、教学内容。

要实现继续教育的产业化,就必须用经营产业的思维来改造、创新继续教育的运行机,建立起一套全新的继续教育运行机制来,建立反应灵敏的市场调节机制。继续教育产业化的核心就是要让继续教育走进市场,用经营产业的方式来经营继续教育事业。它要求继续教育面向市场,以市场为导向,建立一个市场调节机制。这个调节机制要能够根据各种反馈信息,对市场需求变化作出灵敏的反应,并根据运行目标的要求,对自身经营活动做出及时的调节,以适应市场变化的需求。

高等继续教育学校可以根据市场需求及时调整专业设置,更新教学内容。各学校可根据各种市场需求调查,以及国内外有关专业、学校的发展动态,并结合中国社会发展状况,定期调整专业设置,及时更新教学内容。

四、高校继续教育产业化发展模式[27]

在继续教育市场的开拓中,人们很容易想到企业这块沃土。高校是教育人才的摇篮。面对市场需求,高校继续教育需要做好定位。现在,许多大中型企业也非常重视员工的专业技术和管理人员的专门培训,甚至成立自己的继续教育机构。尽管如此,高等学校继续教育的资源优势依然对企业有很大的吸引力。当然,在市场经济时代里,若想走继续教育专业化、市场化道路,高校就必须转变观念,重新审视学校与企业的关系。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任何事物的发展都要遵循经济规律。未来的校企合作将会按全新的方向和模式进行体制改革。要设置有利于学校和企业合作的法律、法规、制度规范和管理实施机构,保障校企双方的利益,维护正常合作,促使校企合作正规化。校企合作的发展趋势是遵循经济规律的发展结果,一方面是学校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的需要,更是增强学校实力和竞争力的必然选择;另一方面是企业面向国际市场发展,增强竞争力的需要。

高校通过继续教育活动,直接服务于企业和社会,提高了学校在社会上的影响力,得到了企业、社会在资金、政策、资源等方面的支持,缓解了办学经费的不足,改善了办学条件,提高了教职员工的福利待遇,而且增加了学校的竞争力。与此同时,学校通过加强与行业、企业、科研和技术推广单位的合作,可以更好地集成优质资源,促进资源共享,从而提高高校的人才培养质量、科学研究水平和社会服务能力,增强学校高等教育综合实力,使高校真正成为国家和地方解决经济、科技和社会发展等重大问题的基地。企业与高等教育机构、企业大学与高校继续教育等逐步发展新型的合作关系,这不仅能有效地培养出专业人才,也促进了对教育价值的重新认识和定位,开创了教育的产学研结合新模式。

高校和企业合作的继续教育模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1.产学研合作教育模式。

产学研合作教育是学校和企业合作过程中的常规教育模式,也是应用最普遍的模式。企校结合、产学研融合,这是国际继续教育发展的大趋势,也是我国继续教育今后发展的重要途径。充分依靠大学科研条件也是科学技术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捷径。企校结合、产学研协同发展,不仅可以促进企业的发展进步,也可使高校在合作中得到发展。一方面促进科技、教育与经济的结合,一方面使企业成为科研开发的投入的主体。产学研结合,开展继续教育活动,通过各种形式、帮助企业进行技术改造和攻关,做好重大引进项目的消化吸收和技术创新工作;培养企业高级管理人员和各类专业技术人才,突出高新技术和高技术产业;从企业发展的战略高度,使继续教育成为企业生产、科研、教育的结合点。

该模式突出了学校和企业在合作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在职业技术教育领域应用比较广泛,也受到了高等继续教育的重视。当前我国的产学研合作教育主要有以下几种模式:工学交替模式、3+1+1模式、有机渗透模式、结合实际任务模式等,国外很多成功的产学研合作教育模式包括德国的双元制、英国的三明治模式、斯坦福模式等。以3+1+1产学研合作教育模式为例,前三年让学生在学校学习专业理论知识,完成课程学业内容后,采取预分配的方式,让学生到对口的企业进行顶岗实习一年,实习结束后再返回学校进行总结。学生可根据岗位工作需要和自身不足有针对性地选择学习有关课程,同时根据实践情况有针对性地培养专项技能,为毕业以后走上工作岗位做好准备,并结合自己实际工作需要确立研究课题,最后完成毕业设计或毕业论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理论知识扎实,实践能力强,能够很快适应岗位的需要,投身社会建设。学校和企业通过这种联合培养的模式共同参与、共同商定、统计安排、合作培养,使学生毕业后成为企业所需要的合格毕业生。

2.订单项目合作模式。

订单项目又称为定制化项目,是高校与企业签订人才培养协议,共同制订人才培养计划,共同组织教学,学生毕业后直接进入企业就业的人才培养模式。该模式是按照企业的需要制订符合企业人力资源开发的项目计划,培养适合企业发展的人才。这就要求高校改变旧有的传统观念,真正去面向市场,以顾客为导向,生产具有市场占有率和竞争力的“产品”。人才竞争是现代企业之间竞争的实质,企业需要既有理论知识,又有实践经验的高素质人才。订单项目合作不搞形式主义,确保合作企业参与教学过程管理,这种模式在招生时,学校和企业签订联合办学协议,可以使教学与生产同步、实习与就业联体,在学校学习理论知识,在企业实施实践锻炼环节,学校要保质、保量地完成与企业制订的培养目标,毕业生要达到企业人才录用标准,才可以优先录用。订单化项目合作中高校还可以通过企业提供适当的岗位对青年教师进行实践操作能力锻炼,邀请经验丰富的员工去学校讲课,企业则通过高校优质的教育资源,培养适合企业发展的人才。

3.共建实训基地合作模式。

学校和企业建立实训基地的合作模式在欧洲十分盛行,覆盖欧洲十几个公司以及俄罗斯、澳大利亚和加拿大的300余家公司,我国的很多高校也在企业中建立了实训基地。高校和企业签订全面的合作协议,由企业提供资金,学校提供师资共同建立。学校选拔成绩优秀的学生进入实训基地学习,让学生在专业知识的同时,进入企业的生产环节实习,让学生有机会提前熟悉企业文化,训练实践操作能力。理论学习与实践锻炼紧密结合,有利于强化专业理论和提高生产技能。学生成绩考核通过后直接进入企业工作。这一方面解决了高校学生的就业问题,另一个方面又为企业培养了合适人才,对高校和企业的发展非常有利,在我国开展比较容易。

2.教育联合体模式。

教育联合体是由创建于1996年底的全球无线教育联合体(The Global Wireless Education Consortium,GWEC)创建的一种新型的企业与大学密切合作的教育模式,是整个工业界与大学建立合作,共同解决工业问题的成功例子。如果每一家企业自己分别与所在地区的教育界合作,需要花费很大的资源。而联合体充分发挥整合效益,降低了单独合作的成本。GWEC成员有爱立信公司、at&t无线服务公司、摩托罗拉公司和得克萨斯大学等。GWEC成员可以共享教育培训资源。教育联合体作为中介机构,建立起企业与大学之间沟通的桥梁,将企业在创新、科研、培训方面的最新需求提供给大学,大学依据自己的教育资源为企业培训员工,进行科研攻关,推动企业的技术创新。联合体的成员可以共享教育培训资源,而高校与企业则成了教育的提供者与顾客,企业参与大学教学计划的制定,双方共同确定适合彼此发展需要的学科教学计划,培养具有创新意识的科学技术人才。教育联合体的出现,实现了全国甚至全球范围内教育资源的共享,大大缩短了课程开发的过程,能够更快地在更多的院校设置与企业发展联系密切的学科教学计划,提供最新的学科内容和多媒体教材,这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合作过程的成本,促进高等教育加强学科建设。我国还没有类似的教育联合体,但随着我国经济和高等继续教育的快速发展,也会出现适合我国国情的教育联合体。

5.其他合作模式。

校企合作办学的模式还包括校企设立合作研究中心、校政合作、企业办学模式、创办虚拟大学、企业创办附属学校、企业在学校设立教育奖励基金,等等。高校继续教育和企业合作办学的形式是多样化的,不管采取什么样的合作模式,这些合作都是互补性的,学校和企业各自发展中的不足通过双方的合作来弥补,这是建立合作关系的前提,有利于双方的发展。高校提供有专业知识和教学经验的教师为企业员工进行理论层次方面的培训,企业则提供有实践经验和知识累积的多层次人员为高校学生进行实践指导;高校为企业培训不同层次的员工,企业为高校学生提供实践锻炼场地。校企合作以传统大学的课程为基础,面向企业,开发交叉课程,共享教室、图书馆、实验室、教学设备、实践基地以及网络资源等,通过这些满足学校和企业的弹性需求,促进彼此的发展。

综上所述,借鉴外国成功的继续教育发展模式的经验,高校应该秉着自身优势,走合作发展之路,以校企联合的方式,共创双赢的局面。

随着继续教育对社会经济的重要作用越来越突出,继续教育不再只是高校教育的一个组成部分,而成为社会行业中承担教育任务的主要教育形式。一些继续教育实体已发展成颇具影响力的上市公司,因此,继续教育的产业化已成为无可争议的事实。我们急需要做的工作是抓紧完善继续教育的产业化体制和机制,使其以后的发展道路更加平坦,发展空间更加广阔。

【注释】

[1]乔磊.教育程度与收入成正比是社会发展趋势[EB/OL].[2009-09-15].http://blog.sina.com.cn/s/blog_5d8d68c10100ejax.html.

[2]乔磊.教育程度与收入成正比是社会发展趋势[EB/OL].[2009-09-15].http://blog.sina.com.cn/s/blog_5d8d68c10100ejax.html.

[3]周逸生,崔玉平.农村劳动力受教育程度与家庭收入关系的相关分析[J].中国农村经济,2001(2).

[4]微软:三个月的魔鬼培训让大学生变成职业工程师[EB/OL].http://www.chinahrd.net/info/2226.

[5]康民.平安金融培训学院正式成立[N/OL].中国保险报,[2006-05-26].http://service.founder.com.cn/paper/zgbxbs/html/2006-05/26/content_32765.htm.

[6]黄小英.腾讯学院:从人才培训到人才发展[J].商战名家,2007(12).

[7]姜乃强.高校继续教育助推学习型社会建设[J/OL].中国教育报,[2011-01-01].http://paper.jyb.cn/zgjyb/html/2011-01/01/content_20262.htm.

[8]亚当·斯密.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M].郭大力,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72.

[9]米尔顿·弗里德曼.资本主义与自由[M].张瑞玉,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6.

[10]穆天楠.我国高等教育产业化的弊端及政策[D].西安:西北大学,2009.

[11]王伟.透视美国教育产业化[EB/OL].中国教育网,[2001-09-07].http://www.edu.cn/hai_wai_262/20060323/t20060323_12907.shtml.

[12]穆天楠.我国高等教育产业化的弊端及政策[D].西安:西北大学,2009.

[13]周小峰.继续教育产业化的可行性及其制约因素探析[J].继续教育,2002(2).

[14]周小峰.继续教育产业化的可行性及其制约因素探析[J].继续教育,2002(2).

[15]张婧,赵霖平,范克危.论继续教育产业化的外部必要条件[J].高等建筑教育,2001(2).

[16]周小峰.继续教育产业化的可行性及其制约因素探析[J].继续教育,2002(2).

[17]杨红霞.美国企业科研人员的继续教育[EB/OL].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2001-12-19].http://www.edu.cn/hai_wai_375/20060323/t0060323_21503.shtml.

[18]王彩屏.NITT:因需而教培训社会急需人才[EB/OL].慧聪通信网,[2011-05-26].http://info.tele.hc360.com/2011/05/260859290956-2.shtml.

[19]曹友林,李琳.关于继续教育产业化研究[J].继续教育,2005(8).

[20]关于我们[EB/OL].http://www.sdf.cn/about/about.html.

[21]http://www.p5w.net/newfortune/fmgs/201006/t3038381.htm.

[22]林森.教育产业进整合并购时代[EB/OL].china venture,[2010-11-08].http://learning.sohu.com/20101108/n277222369.shtml.

[23]邬大光.中国民办高等教育的市场化特征与政策走向分析[J].中国高等教育,2001(11).

[24]李敏强.当前我国中小学教师培训的问题与策略思考[J].教师教育与管理,2006(3).

[25]周正之.重视继续教育的市场化特征促进继续教育的可持续发展[J].高等函授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3).

[26]赵俊强.关于继续教育工作创新的几点思考[J].中国成人教育,2005(6).

[27]王慧慧.校企合作的继续教育模式研究——以中冶集团人才学院为例[d].西安: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0.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