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对我国高校继续教育发展的战略思考

对我国高校继续教育发展的战略思考

时间:2022-11-0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对我国高校继续教育发展的战略思考周迪摘要:继续教育作为构建终身学习体系的必要组成部分,关系着终身学习型社会的落实与实现,也影响着我国人才强国战略的推进,因此这项工程责任重大,意义深远。本文主要采用文献研究法,对我国继续教育的发展进行回顾,并提出作者自己的几点思考与想法。2000年,中国高等学校继续教育学会在原高等学校继续教育协作组的基础上正式成立。

对我国高校继续教育发展的战略思考

周 迪

摘 要:继续教育作为构建终身学习体系的必要组成部分,关系着终身学习型社会的落实与实现,也影响着我国人才强国战略的推进,因此这项工程责任重大,意义深远。本文主要采用文献研究法,对我国继续教育的发展进行回顾,并提出作者自己的几点思考与想法。

关键词:继续教育 变化 转型

武汉大学校长顾海良教授出席第十届海峡两岸继续教育论坛作了题为《站在新起点,开创新局面——关于当前继续教育发展问题的思考》的主题报告,在报告中对中国高等教育的发展与变化做出了阐述与判断,对高校继续教育发展寄予了希望。本人的研究重点就集中在两个问题上,第一,我们站在怎样的一个新起点,第二,我们如何继往开来,在新时期怎样开创高校继续教育发展的新局面。作者写作的出发点是坚信继续教育事业是一项一直在发展,也会继续发展,很有可能“大”发展的宏伟事业。作者希望通过对历史的梳理,谈一谈对于高校继续教育发展的几点思考。

一、绪论

(一)研究意义

发展继续教育,打造学习型社会,已经成为国际社会教育发展的潮流。从教育发展的角度,发展继续教育顺应了时代的要求与国际教育发展的趋势;从个体的角度,优质、个性化、高水平、实效性的继续教育是满足个人生存与发展的必要需求;从社会经济发展的角度,发展高质量多样化的继续教育也是适应科技发展、经济结构调整的需要;从国家的宏观角度,继续教育是构建学习型社会的重要举措;从长远的角度,继续教育的发展关系着国家公民素质提高与社会经济发展与社会文化的发展;从高校的角度,发展继续教育是拓宽办学范围,创造效益,提高学校社会声誉,服务社会的多得之举。因此,研究与发展继续教育是非常必要的。

(二)研究方法

作者的这篇文章是应用研究,做应用型研究,不同于纯理论研究,这种实效性与指导性的文章,更应该理论结合实践。但本人对于继续教育这个领域来说,是一个新人,还是一个门外汉,大学所学专业与以前的工作背景都未涉及该领域。因此,要运用科学的方法来作研究,本人就必然要采用文献研究法,翻阅有关继续教育方面的文献资料,对文献资料进行归纳与分类,进而在此基础上对高校继续教育发展进行进一步的分析研究。

(三)高校继续教育概念的界定

任何研究的起始都要对核心概念进行界定,都必须找寻一种科学的、准确的逻辑起点,本人的核心概念是“继续教育”,如果缩小一点范围,那么就是“高校继续教育”。

学术界对“继续教育”概念有着不同的理解与界定,如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出版的《职业技术教育术语》一书中写道:广义的继续教育是指那些已脱离正规教育、已参加工作和负有成人责任的人所接受的各种各样的教育。中国继续工程教育秘书长张根先生认为继续教育是指对专业技术人员不断进行知识和技能补充、增新、拓宽和提高的一种追加教育,以使专业技术人员完善知识结构,提高专业技术水平和创造能力。华东师范大学高志敏在《继续教育概念辨析》一文中足足列出了有关继续教育定义的11种表述。

作为高校的继续教育,主要包括成人教育远程教育、自考教育以及各种形式的培训,从学校教育体系结构而言,高等教育内部增加了一个新层次,继续教育将与本科教育、研究生教育共同构成高等教育的整体;从学校教育体系的类型而言,在普通教育、专业教育之后增加了一个新的形态;从成人教育的内容而言,它不仅为成人的学习增加了选择的余地,也为成人转换职业、提高能力提供了新的途径。

综上所述,本人认为,高校继续教育是指涵盖成人教育、远程教育、自考以及各种形式培训的,包含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旨在更新知识与提高职业能力,培养人才与服务社会,多层次多形式的教育活动。

二、政策发展

国际继续教育迄今为止已有100多年的历史,它肇始于美国,20世纪60年代发展到欧洲国家。1979年5月,我国派清华大学张宪宏教授为代表到墨西哥参加第一次世界继续工程教育大会,会后,张宪宏教授发表了多篇关于继续工程教育方面的文章,至此“继续教育”这一概念被引入中国。

1984年国家教委批准成立了全国首家继续教育办学单位——清华大学继续教育学院,成为我国继续教育步入正规化办学行列的一个重要标志。

1987年国家教委等六部委联合颁布《关于开展大学后继续教育的暂行规定》。

1993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在《中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纲要》中指出“继续教育是传统学校教育向终身教育发展的一种新型的教育制度……要本着学用结合的按需施教的原则,把大力开展岗位培训和继续教育作为重点,重视从业人员的知识更新。国家应建立和完善岗位培训制度、证书制度、资格考试和考核制度、继续教育制度”。

1993年,高等学校继续教育协作组在清华大学成立。

1995年3月颁布的《教育法》,第一次从法律上明确了专业技术人员有接受继续教育的权利和义务。同年,人事部下发了《全国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暂行规定》,对继续教育的任务、内容、方式、时间、基地、师资、经费、组织管理和实施做出了明确规定,从此继续教育成为国家人事管理工作的重要职能之一。

1998年国家在《高等教育法》中规定:“高等学校和其他高等教育机构应当根据社会需要与自身办学条件,承担实施继续教育工作。”

1999年,由教育部制定经国务院批准颁布的《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提出:“建立和完善继续教育制度,适应终身学习和知识更新的需要。”

2000年,中国高等学校继续教育学会在原高等学校继续教育协作组的基础上正式成立。

2002年11月,党的十六大报告中强调要“加强职业教育和培训,发展继续教育,构建终身教育体系”。

2004年12月,胡锦涛总书记在全国人才工作会议上指出,“人才问题是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关键问题。全党同志必须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把实施人才强国战略作为党和国家一项重大而紧迫的任务抓紧抓好”,并且要求,“要进一步完善普通教育、职业教育、成人教育和高等教育相衔接的教育体系,完善继续教育和培养制度,建立健全人才培养机制”。

2007年10月,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第八部分提出“发展远程教育和继续教育,建设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

2010年7月29日备受关注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正式全文发布,纲要第八章用加强发展继续教育、建立健全继续教育体制、构建灵活开放的终身教育体系三部分内容对继续教育提出了未来十年的发展目标。

从整个政策历史脉络的梳理,我们可以看到,从宏观发展角度,一系列政策的出台说明政府是支持继续教育发展的,而且随着政策的不断深入与政策的细化也表明我国继续教育发展地位在不断提高。

从中观层次看,继续教育体系的构建也逐步清晰,由学校教育系统、社会教育系统、企业教育系统、网络教育系统四部分组成。

从高校继续教育来看,作为继续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一批普通高校依托强大的学科优势和深厚的文化底蕴,以灵活的办学形式和高效的教学资源利用率,既满足了社会的需求,又弥补了我国教育资源的不足,更创造了良好的经济效益,起到了继续教育体系重要堡垒作用。

三、高校继续教育发展

政策的不断深化影响着行业的发展,从20世纪80年代至今,普通高校继续教育的发展不仅创造了较好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也因其多层次、较为灵活的办学形式较好地弥补了我国教育资源的不足。

高校继续发展的历史脉络,应从两个发展层面来梳理。

办学形式。各普通高校在继续教育发展的初期把办学中心放在学历教育上,各高校基本上举办了函授、夜大、脱产、自考助学等学历教育形式,之后又开发和增加了一些在职研究生教育、研究生课程进修班、现代远程教育等学历教育模式。应该说初期的继续教育创造了很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一批企事业单位为了响应国家改革开放、解放思想的政策号召,为了适应新形势下国家变革发展的客观需要,当然在这里还有一个历史遗留问题,那就是中国的文化发展停顿了很长一段时间,造成了大批社会人员在知识层面,或者是学历层面空白的局面。这种推拉力的双重作用,也就促使了这些企事业单位把一批干部或者是企业骨干送到高校进行知识更新,极大地促进了继续教育的发展,创造了很好的经济效益。时间到了20世纪90年代末期,这时,一方面继续教育的学历教育层面已经趋于饱和,另一方面,高校扩招政策对继续教育发展也有很大冲击,高校逐渐从精英教育转向大众教育,大幅度地提高了高中升学率,从5%的毛入学率,一下就过了15%,后来又过了20%,直到现在的多数高考生都能读大学,这种政策上的转移压缩了继续教育在学历教育层面的发展,继续教育在学历层面的市场也逐渐萎缩。非学历教育这时成了高校迅速抢占市场的有效武器,干部培训、骨干教师培训、企业职工培训、系统内部培训等各种形式培训日渐活跃。从长远来看,非学历教育将是继续教育事业发展在今后一段时间里的突破口。

管理机制。在管理模式上,一是成人(继续)教育学院对学校成人(继续)教育进行归口管理,成人(继续)教育学院仅具备行政管理职能,具体办学由各教学院系负责,如华中科技大学、电子科技大学等;二是成人(继续)教育学院具有归口管理和办学的双重职能,各院系承担教学任务,如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南开大学、复旦大学、浙江大学、四川大学、西南财经大学、华南理工大学中山大学等;三是“准产业化”管理模式,尝试把成人教育办成实体,以寻求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如西安交通大学、重庆大学西南交通大学、武汉理工大学等。从管理机制上来看,任何模式都有利弊,采取何种管理机制既要适应外部市场的需求,更要取决于学校内部的实际情况,结合自身优势,充分地挖掘和利用现有政策与资源,在规范的体制内相应创造一些新的管理模式。

四、对继续教育发展历史梳理后的一点思考

(一)变化

我国继续教育从20世纪80年代点点星光式的闪烁,90年代的蓬勃发展,到21世纪前十年继续教育中的学历教育逐渐萎缩,可以说整个继续教育发展是跌宕起伏的。起伏源自政策的不断变化,更说明时代在发展,如果不创新不变化,哪怕有那么甜蜜的几年,哪怕处于行业的龙头地位,那也只是暂时的,相反,如果能够把握住,能够主动积极地去创新去变化,哪怕现在很痛苦很艰难,哪怕一直处于行业的边缘,那也只是暂时的。俗话说五百年必有王者兴,一个行业也有兴衰更替,历史告诉我们,胜利者永远属于那些主动去适应大时代和积极进取的人。想“以不变应万变”,或者害怕变化,对未来的不确定因素充满恐惧,都不可避免地在快速变化的时代风云中遭受挫败。

变化不是盲目的,良性的变化应该取自于对宏观政策的掌握和对政策发展的前瞻性。在20世纪90年代末期,在各个高校还沉浸在继续教育创造出良好经济效益的欢悦气氛里,清华大学洞察到了高校扩招政策的深层次影响,积极地开拓市场,参加一些公益培训项目,打响招牌、占据了市场份额,为2005年取消学历教育招生以高级培训为主的体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实现了完美转身。

随着高校继续教育的不断发展,高校之间的差异越来越小,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比对手棋高一着,超前一步,就要在动态中保持清醒的头脑和敏锐的判断力,把握方向,抓住机遇,并适时调整自己,培育、积累竞争能力,善于把握政策和市场上出现的新机遇和新趋势,要出奇制胜。

(二)转型

从整个继续教育发展脉络中我们可以看到,继续教育从以专业化为基础、学历学位为目标的教育模式渐渐地转变以应用为基础,职业培训为目标的教育,顾海良校长曾经在讲话中明确了这一目标。不转型,只能随波逐流,转型,我们又该如何做?这成了摆在我们武汉大学继续教育学院同仁面前的一道难题。

从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并存的状态下,逐渐走专业化的培训路线,是新形势下的要求,也是学校领导对继续教育的希望。如何让大力发展非学历教育培训,作者认为应从以下四个方面入手。

培训活动市场化。作为终身学习体系四大体系[学校教育系统、行业(企业)教育系统、社会教育系统、网络教育系统]中的高校应避其他之锋芒,发挥强大的学科优势和深厚的文化底蕴,依托强劲的名校效应,积极走出校园,加强与企事业单位的联系。高校强大的学科优势以及丰富的教学管理经验可以将企事业单位的各类继续教育培训需求有机地整合起来,形成一套更为科学和系统的培训体系。而作为中部地区的知名高校,应发挥地域优势,挖掘中部地区市场培训潜力,广泛地与各级政府和各类企事业单位取得联系,加强沟通,深化合作,把培训推向市场,并进行市场调查与追踪,利用市场规则来经营,相互促进。

教育内容国际化。教学内容是培训的命脉,是培训品牌质量的基本保障,从周期短、次数多、内容新、新机制、多样化、见效快等继续教育培训特点来看,继续教育实质上是一种创新教育,要不断根据市场的需求调节教学内容,要与国际接轨,紧跟时事步伐,与时俱进。作者认为,教育内容的国际化究其本质,包含三个层面的资源整合,分别是高校内部资源、社会资源与国际资源。从教育内容不断更新的关系上看,教育内容的国际化是最高层次的目标。作为高校,首先是对内在继续教育资源的整合,这种资源整合的过程具体为对师资的整合,把内部的一些精品课程与先进教学内容整合成一个个的项目模块,从而推入市场,在充分整合内部资源后,再递进到整合社会资源,最后深化到整合国际资源。从我院教学内容的实际情况来看,应尽快到各个院系去展开调研,制定符合发展战略需要的师资战略,确保内部继续教育师资资源的高效利用,为教育内容国际化发展目标夯实基础。

培训手段现代化。传统的教育方法已经不能满足现代化培训的要求。传统的培训手段主要采用课堂式一对多的教学模式,但继续教育不同于传统的本科教育或者研究生教育,是一种量变到质变的转化积累过程,继续教育需要的是见效快,能够马上转化成生产力,用到实践中去。作者认为,现代化的培训应该包含讲课法、专题讨论会、全日制、夜间制、部分时间制、案例法、工读交替制等不同的培训方法,也可以根据不同的对象,如刚毕业的学生、没有专业技能的青年和年龄较大、专业知识陈旧的失业人员等的需要,举办不同形式的技术培训班。在培训的基础上,要重视和加强实践环节的培训。英国、美国和德国的职业培训机构实行的“三明治”教育体制值得借鉴,学员一段时间在校学习,一段时间去工厂实习,相互交替进行,以此达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提高培训质量。在培训手段观念上要有所突破,优化课堂教学,运用多媒体技术,提高课程质量,增强继续教育实效。优化实践教学,与政府与企业联合办学,共同发展。

培训管理职业化。继续教育是第三产业中的一个行业,提高培训管理服务人员的素质是继续教育事业发展的重要保证。培训事业的发展与品牌的树立,归根结底是人的素质的发展与服务质量的树立,管理服务人员自身的素质不加强,服务质量不跟上,不自律,不规范,就会影响办学声誉。作者认为,在管理机制上,要树立各层次之间的责任感与使命感,打破官僚衙门作风,实行企业化管理,市场化运作,社会化服务,落实目标责任制,用目标责任的形式约束继续教育行为。在选拔管理干部时,用那些自己申请干、群众拥护干、组织批准干的管理干部,也可以大胆地对社会人才进行聘用,给待遇讲条件,通过竞争,优化继续教育结构,为师资内部注入新的活力。

通过利用业余时间学习,翻阅有关继续教育发展的文章,总结思考,写出陋文一篇。收笔之时,有如履薄冰、如临深渊之感,更有班门弄斧、纸上谈兵之忧,毕竟自己只是最近这段时间才查阅继续教育方面的文章,才关注到继续教育这一领域,时间很短,认识还不够深刻。继续教育事业在中国有广阔前景,而作为高校系统,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与资源,如何利用和整合这些资源,如何提高办学质量和声誉,如何把宏观战略细化到具体的操作细节中,如何把高校的社会效益发挥到更大等很多问题还需要作者在今后的工作实践和不断学习中去摸索与总结。“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最后以这两句诗祝愿我校继续教育事业的明天更加美好!

◎参考文献

[1]路雅双.普通高校继续教育资源整合研究.湖北:武汉理工大学,2007(27).

[2]马启鹏.思维定势:束缚我国继续教育发展的深层原因.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1(10).

[3]腾玉梅.中国继续教育发展的产业化趋向.继续教育,2004(2):27-28.

[4]林楠.余利平.校企联合推动继续教育发展.高等函授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1):54-77.

[5]刘汉辉.论终身教育体系:构架、实现方式及功能.广东社会科学,2007(4):179-183.

[6]刘翔.对我国当前继续教育的几点思考.继续教育,2005(1):52-53.

[7]路常生.试论21世纪的继续教育.成人教育,2001(175): 20.

[8]刘雅丽.从资源整合角度看继续教育的发展.成人教育,2008(260):44.

[9]乐永传.全面质量管理:成人高等教育质量管理的新范式.成人教育,2004(206):5-8.

[10]高志敏.继续教育概念辨析.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1(1):93-102.

[11]纪望平.现阶段我国成人教育面临的困惑和对策.高等函授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7):30-76.

[12]邱木仙.新形势下我国继续教育存在的问题与对策.成人教育,2006(228):51-52.

[13]夏建如.新形势下高等学校开展继续教育工作面临的问题与对策.继续教育研究,2010(1):28-29.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