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继续教育发展迅速

继续教育发展迅速

时间:2022-03-1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中国成人学历继续教育的发展,为广大社会成员进行各种学历补偿和学历提升教育提供了各种学习机会。在相当程度上,其缓解了中国社会发展和广大学习者对高中阶段及高等教育需求增长与教育资源相对不足的矛盾,促进了中国学校教育的巨大发展。对此,国家从政策制定、组织实施、条件保障诸方面建立起了一系列制度,实施了一系列工程,使中职教育在中国继续教育事业发展中发挥出了重要作用。

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已基本构建起了以多种层次、多种类型、多种形式并存的继续教育成人教育)体系,形成了以学校教育为主导和依托,行业、企业、社会广泛参与的多元化办学体系,初步建立了岗位培训制度、证书制度、职业资格考试制度和大学后继续教育制度。

张国强是北京大学保安队副队长,平日里,他除了站岗巡逻、保护学生的人身安全以外,业余时间都用在了学习上。虽然只有初中学历,但他却凭着自学,拿到了两个本科文凭。让他有机会通过业余时间学习获得学历的,正是中国的成人学历教育。

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大力发展多种形式的成人学历教育,例如,全日制的学校教育、广播电视教育、网络教育、自学考试、夜校、函授教育等。中国成人学历继续教育的发展,为广大社会成员进行各种学历补偿和学历提升教育提供了各种学习机会。在相当程度上,其缓解了中国社会发展和广大学习者对高中阶段及高等教育需求增长与教育资源相对不足的矛盾,促进了中国学校教育的巨大发展。

——扫盲与成人基础教育。中国是世界第一人口大国,也曾经是世界头号文盲大国。新中国成立之初,其所面临的一个突出问题就是广大人民群众的文化素质低,文盲人口就约占了全国总人口的80%。在中国的广袤大地上,扫盲是中国教育面临的一大难题。之后在中国政府的努力下,越来越多的国民得以接受到知识的滋润。中国政府大力开展扫盲与成人基础教育,尤其是主要面向农民开展的基础教育,已初步形成了县、乡、村农村成人教育的办学网络。

1978年以来,中国累计扫除了9571万成人文盲,“扫盲”和“普九”使中国文盲数量和文盲率不断下降,成人文盲数从1982年的2.35亿人减少到2000年的8100多万人,成人文盲率从1982年的34.5%降到2000年的6.72%,青壮年文盲率降到4.8%以下,全国如期实现了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的目标。

图6—1 辽宁省锦州市古塔区良安南社区学习情况 李铁成 摄

2010年,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表明:从2000—2010年的10年中,全国共扫除成人文盲4545万多人。2010年全国15岁以上人口文盲率从2000年的9.08%下降到4.88%,首次突破5%。这为提升国家整体人口文化素质、实现世界全民教育目标作出重要贡献。

——成人中等教育。成人中等教育包括成人文化补偿教育和成人中等职业教育,以成人中等职业教育为主。2010年成人高中在校生11.5万人,成人初中在校生63万人,成人中专在校生212.4万人。[3]

中等职业教育承担着全面提高劳动者素质和培养技能型人才的重要任务。中等职业学校开展的继续教育,从教育内容划分,有文化知识补偿教育和专门职业技能的培训;从实施目标分,有一般技能培训、农村实用技能培训、职业资格证书培训、岗位证书培训。从教育对象划分,主要有为普通高中毕业生进行的职业技能培训、与企业行业合作的,面向企业职工开展的知识教育与技能培训;面向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培训和实用技术培训;面向社会各类人员开展的转岗、下岗再就业培训等。对此,国家从政策制定、组织实施、条件保障诸方面建立起了一系列制度,实施了一系列工程,使中职教育在中国继续教育事业发展中发挥出了重要作用。

——成人高等教育。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大力发展多种形式的成人学历教育。例如,成人高等学校、广播电视大学、网络教育、自学考试、普通高校学校教育举办的函授教育等。2010年,中国有专门的成人高等学校365所,成人本、专科在校生有536.04万人,占全部本、专科在校生的19.4%。此外,在职人员攻读博士、硕士学位近年来持续升温,2010年达到42.03万人。[4]

发展成人高等学历教育,满足了经济社会发展对高等教育的多样化需求,有效地缓解了中国高等教育需求日益增长与高等教育资源相对不足的矛盾,为不同年龄层、不同地区、不同的利益群体提供了广泛的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

——远程教育(广播电视大学、网络学院等)。为了提高教育普及水平、加强继续教育,1979年,中国建立了世界最大规模的广播电视大学系统,为国家经济建设培养了大批应用型人才。到2010年,全国广播电视大学共有中央广播电视大学1所;省级广播电视大学(指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及独立设置的广播电视大学)44所;地市级广播电视大学分校(指电大分校和由省级电大直接管理的工作站)1103所,其中电大分校926所、工作站177所;县级广播电视大学工作站(指电大分校管理的工作站)1853所。2010年,全国电大学历统招专科5.17万人、在校生15.53万人。

现代信息和网络技术为信托的广播电视教育和网络教育,为广大社会成员特别是在职人员的继续教育提供了更加方便、灵活的学习方式和优质的教育资源。普通高等学校直接参与继续教育,在终身学习的体系中发挥重要作用。为此,普通高校及公共服务体系设立校外学习中心5935个,其中主要依托电大系统(39%)、普通高校(23%)、成人高校(7%)、民办高校(4%)、企业(3%)及其他单位(24%)。

网络教育定位非全日制教育,主要面向在职人员开展网络高等学历教育、职业资格证书教育、岗位培训及其他非学历培训等各种形式的继续教育。截至2010年年底,普通高校网络教育在校生453.14万人(本科生164.04万人,专科生289.10万人),毕业生110.56万人(表6—1)。[5]

表6—1 成人学历教育在校生数 (单位:万人)[6]

——自学考试。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是中国独创的通过个人自学、社会助学和国家考试相结合的高等教育形式。考试由教育部考试中心(全国自考办)和各省市、地市招生考试机构实施,全国500余所普通高等学校承担自学考试专业主考学校和助学的任务,还有900多个成人高校、民办高校、部门培训机构以及其他形式的培训机构参与了自考助学体系。该项制度于1981年设立之后,规模稳步发展。截至2010年,学历教育累计5579万人(不计重复),2.17亿人次参加考试,累计培养本、专科毕业生1050万人。专业设置门类齐全,覆盖管理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理学、工学、农学、医学、哲学历史学和军事学等12个学科门类,共开设专业796个。

自学考试为社会各行业、生产一线培养了大批急需的实用人才,促进了教育公平,推进了高等教育大众化,为全体公民平等享有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提供了制度保障。

在中国接受继续教育的人群中,学习目的及形式多种多样。

近年,为了适应中国经济和社会发展以及广大从业人员对在职培训和继续教育的迫切要求,在各级政府、各个行业部门、各类学校和广大农村、企业的积极推动下,中国的非学历继续教育,特别是各种类型的资格证书培训、岗位证书培训、实用技术培训、转岗培训和继续教育发展十分迅速,提供培训的机构日趋多样化,包括各级各类学校、行业企业、社会培训机构等。

非学历继续教育和培训规模巨大。2010年教育系统所统计的全国接受各种非学历高等教育的学生有332.89万人次,当年已结业的学生有712.56万人次;接受各种非学历中等教育的学生达5291.91万人次,当年已结业的学生有5986.37万人次。全国职业技术培训机构12.94万所,教职工47.31万人,其中专任教师有24.23万人。[7]

新中国成立特别是改革开放30多年来,非学历继续教育为促进中国经济和社会的持续快速发展,努力满足广大社会成员包括日益增长的老龄人口的学习要求,作出了重要的历史贡献。

——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在新中国成立之初的工农教育、干部教育活动中,中国专业技术人员积极参与科学知识传播、专业技能等传授活动。

改革开放之后,中国对专业技术人员的继续教育较为重视,制定了一系列规章制度保证专业技术人员的继续教育。如《教师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法》(以下简称《农业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技术推广法》(以下简称《农业技术推广法》),以及很多职业资格相关法规等都对专业技术人员的继续教育作了规定。

2007年,人事部、教育部、科技部、财政部联合印发了《关于加强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工作的意见》,明确了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今后发展的方向和思路。《关于加强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工作的意见》规定专业技术人员每人每年脱产或集中参加继续教育的时间累计应不少于12天或72学时。[8]

近年来,国家和各部门实施了一系列与继续教育相关的计划或工程。如专业技术人才知识更新工程(2005—2010年,“653工程”)、高技能人才培养工程(2006—2010年间,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国家技能型人才培养工程、农村教师培训计划等。这些计划或工程项目的实施有力地推进了中国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的发展,成为提高管理干部和专业人员的知识、技术水平及培养高层次管理和专业人才的重要途径,其中,教师的继续教育已经覆盖全国1000多万名中小学教师。

——行业企业职工继续教育。随着科学技术和经济的快速发展,行业企业职工的继续教育需求增大,初步建成了主要由行业企业举办的培训机构、各类社会培训机构和正规教育系统的各类院校构成的行业企业职工继续教育体系。

近几年,全国企业职工培训规模每年都达9000万人次左右,全员培训率逐年增长,2007年达到45%。截至2006年,全国从业人员累计有6000万人次获得了各种职业资格证书。

2009年对机械行业17家大中型企业的职工教育培训进行的抽样调查结果显示,当年参加培训的职工为119814人次,参加培训的人数为53712人,占全体职工总数的58.5%,平均每人参加的培训在两次以上。工人中受过培训的占工人总数的65.8%,管理人员和专业技术人员接受过培训的占47%。

——农村劳动力实用技术培训。绿色证书、农业科技电波入户、跨世纪青年农民培训、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创业培训、科技入户等,这些国家大力组织实施的农村劳动力实用技术培训项目,如今在一些农民群体中耳熟能详。

为加快农村人口素质提升和人力资源开发,在国家一系列支农惠农政策的推动下,农民的教育培训工作快速发展,初步形成了以政府为主导,以农业广播电视学校、各级电视大学和农技推广机构等为骨干,以农业大学、职业院校和农业科研院所为依托,以企业与民间科技服务组织为补充,以县乡村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体系和各类培训机构为基础,多部门共同参与的从中央到省、地、县、乡相互连接、上下贯通的农民继续教育培训体系,为农村继续教育的发展提供了组织保障和基础条件,提高了农民的就业创业能力,培养了大批留得住、用得上的农村实用人才,为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例如,2006年启动的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工程,截至2008年,中央财政累计对该工程投入转移支付资金8亿元,在全国945个县,近6.4万个村,培训专业农民367万人;国家从2003年到2007年9月底实施的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程,4年间已累计培训农民1125万人,年均培训281.25万人,转移就业968万人,转移就业率达到86%以上。2005—2007年,由教育系统实施的农村实用技术培训,共培训1.40亿人次;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共培训1.06亿人次。

——社会培训。根据中国教育统计年鉴统计数据分析,2010年在教育部门审批的2.02万所民办社会培训机构中(除职工技术培训学校和农村成人文化技术培训学校),注册学生达1192.57万人,结业学生为1132.53万人,专任教师有11.9万人,聘请的校外教师约10万人。可见,社会办学已成为中国教育的一支重要力量。

近年来,伴随着经济全球化、知识经济的兴起,以及中国市场经济的发展,产业结构的调整和技术进步等变化,社会对继续教育的需求不断扩大,促进了民办培训机构的发展。随着中国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社会力量开始逐渐参与继续教育办学,民办非学历培训机构逐渐增多。

从中国劳动统计年鉴的数据来看,2008年在劳动部门审批的民办职业培训机构数约为2.1万,民办职业培训机构培训经费达到213.3亿元,其中有偿培训收入118.3亿元,培训人数达1104万人,结业1016万人。[9]

从参与培训的人员构成来看,劳动部门审批的民办职业培训机构的培训对象近几年也在发生变化。下岗失业人员和农村劳动者的比例逐渐增加,劳动预备制学员的比例逐渐下降。2008年下岗失业人员和农村劳动者占培训人数的70%以上,民办职业培训机构对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和下岗失业人员的再就业起着重要的作用。中国社会培训机构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具有灵活的市场导向性,在弥补公办教育培训投入不足,满足社会多层面教育需求方面,为广大求职、在职人员提供了多种培训选择及培训机会。在培养社会需要的各类人才,满足人们的终身学习需求等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每年年初,江苏省江阴市新桥镇绿园社区都会针对老中青居民的不同需求,安排讲座方案,每月中旬开课,有养生保健课、法律常识课、消防知识课等。同时,使社区还设有图书屋、绿色上网中心、文化苑等,丰富了社区居民的业余文化生活,社区教育成了当地发展的一大特色。近年来,在中国的很多省市,社区教育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

社区教育面向社区全体成员,提供了居民素质教育、科普教育、道德教育、法制教育、文化艺术教育、卫生健康教育、生活教育以及职业技能培训等内容多样的学习机会,对提高居民的综合素质,满足居民的学习需求,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推进社区建设,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近年,中国的社区教育呈现出快速发展的趋势。目前,全国已经建立了114个国家级社区教育试验区,覆盖了除西藏以外的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约占全国城区的14%,为推动全国各地的社区教育起到了积极的示范作用。一些地区的“学习型城市”“学习型社区”“学习型组织建设”也取得初步成效,有力促进了继续教育的发展。

——城市社区教育(学习型城市、学习型社区建设)。1999年国务院在批转教育部的《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中明确提出:“开展社区教育实验工作,逐步建立和完善终身教育体系,努力提高全民素质。”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制定了社区教育发展规划,颁布了一系列社区教育的地方性配套政策文件。北京、上海、天津、杭州、宁波、南京、苏州等城市提出了“发展社区教育、建设学习型城市”的目标,出台了一系列发展社区教育,推进学习型城市建设的政策措施。

福建省人大率先颁布了《终身教育促进条例》,这是中国大陆第一个关于终身教育方面的地方性法规,社区教育是其中的重要内容。

北京市人民政府发布《关于大力推进首都学习型城市建设的决定》,建立了定期召开全市社区教育工作会议的制度。

上海市市委、市政府颁发了《关于推进学习型社会建设的指导意见》,把社区教育作为上海创建学习型城市的重要基础,明确提出:“到2010年初步建成‘人人皆学、时时能学、处处可学’的学习型社会框架”的总目标。

在社区教育试验区,还形成了区、街道、居委会三级社区教育管理体系,充分利用和开发各类教育资源,建立社区教育网络,创建了多样化的继续教育和培训的平台。如市民教育学校、社区教育培训中心、社区教育学校或培训学校等,对满足居民的学习需求、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推进社区的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农村社区教育。中国农村社区教育在社区教育快速发展中也开始逐渐地发展起来,加速了农村社区经济的发展,提高了农民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水平。许多县(市)建立了社区教育委员会,其成员由县(市)政府、经济、文化、科技、司法、教育部门以及有关代表等组成,集行政管理与社会协调于一体,统筹协调社区内的各种教育资源,在社区教育中发挥强有力的组织协调作用,形成了以学校为主的多层次社区教育实施机构。目前,农村社区教育的实施机构是各级学校,主要是:县(市)建立的社区学院、乡镇(街道)建立的社区学校、村(居民区)建立的村民(市民)学校。通过三级社区教育网络的有效运作,中国农村开展农村社区教育工作。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