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社会变革中的高校继续教育新思考

社会变革中的高校继续教育新思考

时间:2022-11-0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建设学习型社会、构建终身教育体系逐步深入人心,继续教育的发展面临良好的外部环境。高校继续教育中已呈现出多元化、多样化的发展路径,因此在建立终身教育和学习型社会中高校继续教育大有可为。实施“质量是生命”战略就是要进一步完善继续教育的服务支持与保障体系,进一步规范与完善继续教育管理体系。

社会变革中的高校继续教育新思考

毛金波 胡 锐

摘 要:本文对社会变革中高校继续教育的现状进行了全面分析,通过研究高校继续教育发展亮点,对高校继续教育发展战略、创新思路和管理体系进行了全面的探讨,为实现高校继续教育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提供借鉴与启发。

关键词:社会变革 高校 继续教育 新思考

大学是国家的高等教育学府,是为国家培养各类人才的重要场所,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建设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是远程教育和继续教育义不容辞的责任。笔者按照国家中长期继续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的总体要求,站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高度,按照建设学习型社会和构建终身教育体系的要求,充分认识发展成人高等教育和继续教育的重要性;充分利用高校优质的教育资源,结合高校自身的定位、特色和学科优势,科学合理地确定办学类型、层次和专业,发挥继续教育办学的品牌优势、办学渠道,为国家人才培养、构建终身学习型社会作贡献。

一、社会变革为继续教育发展创造新机遇

(一)建设学习型社会、构建终身教育体系的理念深入人心

随着学习化社会的到来,对继续教育的需求将变为人的一种内在需求。建设学习型社会、构建终身教育体系逐步深入人心,继续教育的发展面临良好的外部环境。教育已不再是人的一生某一阶段的事,而是终身的事。竞争的加剧和残酷,不进则退的压力,使更多的人自觉地重视继续教育,重视自我发展和自我提高。国民的继续教育意识必将逐渐从被动转向主动,并最终成为人们的一种自觉的行动。人们将更多地渴求接受多方位和高品位的继续教育。

(二)继续教育政策法规体系建设逐步健全

伴随国家中长期继续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出台,国家和地方继续教育发展规划及相关政策法规也将陆续出台,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发展远程教育和继续教育、建设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已经纳入国家发展战略并作为政府的重要职责;同时,高校也相继制定切实可行的继续教育政策、规章、制度,使继续教育工作逐步进入规范化、法制化、科学化轨道。

(三)高校继续教育办学多元化模式初步形成

继续教育要与社会需求相适应,继续教育就必须注重社会的多种需求,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模式来适应不同行业、不同人群的特殊需求。继续教育应在注重知识传授的同时,更注重学员的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传统授课教学模式受到挑战,继续教育更多地将与结合工作、生活的需要来进行。

传统继续教育正向多元化方向发展,求“特”、求“异”成为高校继续教育发展的趋势,这也是整个继续教育体系实现良性循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同时,以职业技能为主的在岗、转岗、再就业人员的培训,为继续教育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高校继续教育中已呈现出多元化、多样化的发展路径,因此在建立终身教育和学习型社会中高校继续教育大有可为。

二、社会变革推动高校构建继续教育新战略

高校继续教育创新战略的制定必须以先进思想为指导,以广大人民群众的教育需求为根本,通过不同继续教育形式,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建设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

(一)推进资源优化工程,形成比较优势

“大学服务社会,是大学发展的新功能,也是现代大学发展的新理念。现代大学不只是教学、科研、培养人才的单位,还将成为社会经济活动的重要资源、要素的来源,是社会经济中资源配置的不可缺少的因素和要素。”统筹兼顾是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更是高校继续教育发展与资源整合的重要原则,统筹兼顾就是用发展的、联系的、全面的观点研究继续教育发展、制定继续教育发展战略。坚持统筹兼顾的方法整合继续教育优势资源,就是用发展的眼光、发展的思路、发展的办法解决继续教育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就能把我国继续教育事业不断推向前进。坚持统筹兼顾的方法整合继续教育优势资源发展继续教育,就是要正确认识和准确把握继续教育发展中的重大关系,树立大局意识,加强战略思维,善于从发展变化中把握继续教育发展机遇。既要总揽继续教育工作全局、统筹继续教育规划,又要抓住牵动学校继续教育全局的主要工作和事关继续教育发展的突出问题,着力推进,重点突破。

(二)建设质量生命工程,体现竞争优势

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一切竞争说到底是人才的竞争,人是生产力中最具有决定性的力量,是先进生产力的创造主体。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的核心就是把人的全面发展作为发展的最高价值取向,这就要求我们应构建传统学历教育和继续教育相结合的终身教育体系,充分发挥继续教育在人的终身教育中的作用,不断满足人的全面需求、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让教育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以及人生命周期的各个阶段。继续教育质量主要体现在学生身上,坚持以人为本就是坚持以学生为中心,让受教育者享受高质量的教育,因此可以说质量就是生命。继续教育质量是继续教育发展之本、生存之基、活力之源。

实施“质量是生命”战略就是要求继续教育的发展必须以学生为中心,树立起促进社会发展的主人翁意识和社会责任感,着眼于社会、行业和学员的教育需求,充分发挥积极性、主动性,利用自身的优势创造性地开展继续教育。在继续教育的专业设置、项目研发、课程设置、师资聘请、授课组织、教学服务等各环节,时刻把学员需求作为高校继续教育工作的出发点和立足点。实施“质量是生命”战略就是要进一步完善继续教育的服务支持与保障体系,进一步规范与完善继续教育管理体系。

(三)实施效能工程,优化规模效益

继续教育在坚持以人为本不断发展的同时,必须关注自身规模与效益,探讨与自身发展相适应的规模化效益,就是要实施效能优先战略。在发展规模中求效益,在追求质量时求效益,注重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统一。高校继续教育经过近几年的大力发展,已经形成了较大的规模,并产生了一定的社会知名度。继续教育既要注重效益,又要拓展高校办学空间与发展规模,积累继续教育的社会效益和资源效益。继续教育发展要在稳定规模上求效益,提高继续教育品牌知名度,在稳定规模上提高质量高效益;在保证质量效益的前提下扩大规模,使高校继续教育全面、协调、可持续地发展。

三、社会变革推进高校继续教育构建新体系

目前,高校继续教育正在被越来越多的人关注,把继续教育投入看做一种消费投资。我们要从实施“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的战略高度,认识继续教育的基础地位,认识继续教育发展的紧迫性,认识继续教育的重要作用,继续教育理念要有前瞻性。高校继续教育必须构建有自身特色的教育体系与管理体系,制定切合实际的体制机制。

(一)优化体制,建设高校特色化管理模式

高校继续教育要继续探索研究继续教育的管办结合或管办分离的办学体制利弊,建立与学校发展与管理相适应的管理模式和体制,使继续教育的管办体制朝着科学体制方面发展。进一步明确继续教育的责、权、利三者之间的关系,履行什么样的职责就是赋予享受什么样的权利,根据履行职责的好坏分配利益。要进一步明确学校与院系继续教育职责、权利的划分。就是哪些工作应由学校及职能部门履行并要做到位的,哪些工作应由院系具体承担并要做好的。

(二)完善机制,完善继续教育制度体系

建立促进继续教育发展的激励机制,提高继续教育办学与管理人员的积极性、创造性;完善继续教育的协调机制,协调沟通多方关系,为继续教育学院的发展提供良好的环境;建立健全继续教育质量监督与评估机制,科学评价继续教育教学质量、服务质量和管理水平;建立优化继续教育分配机制,优化学校继续教育创收收入分配结构;建立继续教育的发展资金,以继续教育办学来发展继续教育。

高校继续教育通过完善体制、优化机制促进各项工作的改革与发展。在稳步发展中改革和创新,在体制和机制上逐步规范化、科学化,逐步推行公司化管理运作模式,建立自身的继续教育办学资源优势,形成特有的规模化效益。

四、社会变革拓宽高校继续教育办学思路

创新是推动人类社会前进的车轮。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来临,以学历教育为主的传统继续教育面临转型,职业技术培训、专业技能培训、资格培训、高层次管理培训等在高校继续教育中呈现多样化的发展。要科学发展继续教育工作,必须审时度势、与时俱进,加大对继续教育工作的创新力度,坚持以发展求创新、以创新促发展。

(一)更新观念,促进继续教育发展

更新继续教育观念就是要打破原来的思维定势,在实践中优化发展。转变观念,继续教育萎缩观念向持续发展观念转变;继续教育等待观念向开发观念转变;继续教育从单纯的创收观念向人才资源建设观念转变。充分挖潜人、财、信息、硬件等资源,优化资源配置,加大学校继续教育的财力、物力投入力度;要把继续教育经费列入学校财政计划,制定灵活的继续教育财务政策,要能够保证继续教育办学经费的使用;加强设备设施建设,增强办学的硬件实力;重视网络教育技术平台建设,为网络教育、教育培训工作发展拓展新空间。采取多种模式,利用多类资源、多种途径建立和加强继续教育基地建设,有效整合校内校外资源,大力发展非学历继续教育促进继续教育全面发展。要学会弹钢琴,加快重点发展步伐;大力发展非学历继续教育,加大党政机关、行业系统、企业等各类各层次的党政干部培训;稳妥发展学历继续教育,办好网络教育、成人教育、自学考试衔接班,特别是要大力发展网络教育办学,加大网络教育校外学习中心建设,将校外函授站变更到网络教育办学上,提高校外学习中心的办学利用率。着力创办多元化、标准化、规范化的考试基地;要加强继续教育各类考试中心的建设,适度扩展硬件设施,改善考试环境,创办有自身特色的考试中心基地。

(二)整合资源,挖潜办学优势

进一步挖掘继续教育的资源。优化继续教育资源配置(师资、场地、经费);用好继续教育的资源(资源的利用,产生效益、效果);打造继续教育的资源品牌(优势学科、特色学科);与党政机关(省、市、县)、创业系统、企业、社区建立完善、长期的继续教育合作体系;完善终身继续教育制度体系。贯彻落实国家继续教育的相关制度,如学分积累与转化的制度、宽进严出的制度等。

(三)推行继续教育项目负责制,探索培训新模式

引入项目管理模式,实现管理科学化。将每个继续教育项目分为三个部分:项目开发管理、项目过程管理、项目评估管理,每一个过程都应动态衔接,互为补充优化。项目开发管理要针对学习对象实际情况,确定培训形式,针对不同层面对象、不同目标选定师资。适应不同层次的需求又要适应不同阶段时期的需求,制定授课计划。从项目人员对象和高校自身考虑,做好预期效益分析。实施项目过程管理要通过制订相关管理制度,贯穿于项目实施全过程,主要包括管理制度执行情况、教学计划执行情况等方面并对检查结果作记载,将检查结果作为培训评估评比的一项内容。项目评估管理要通过对项目实施过程的跟踪监测和指标测评,督促项目按计划进行,并根据实际情况及时调整计划,确保实现预期所确定的目标。

(四)实施市场化运作,拓展办学市场

做好继续教育对象与发展的市场预测,做好市场细分,通过市场调研,按需求差异,确定选择最佳的目标服务群体。对市场需求大的学历教育专业与教育培训项目,要集中力量去做好。做好学习对象分析,确定对象需求、观念、偏好等方面的特征,从而使继续教育的设计符合其特征。一是加强与政府的党政机关联系,开展公务人员和党政人才的继续教育。充分发挥高校的人文优势,管理、法学、党政建设、思想教育方面的学科优势,积极与党政机关合作开展教育培训,提高党政机关的执政水平,服务于社会。二是加强与各行业系统的继续教育合作。充分利用高校学科的特色和优势,与行业系统合作开展行业培训,加强科研和生产力的转化,从而促进学校的综合实力和行业发展。三是做好高层次人才的培训,促进高校继续教育工作形成高水平定位。将高校继续教育培养目标定位于高层次人才、紧缺人才、创新型人才,在优势专业领域内开展高层次、高级别的教育培训,加强优秀人才再教育。高校很多专业在学科上具有很大优势,学校应充分利用这些学科优势,开展高技术、高层次的教育,提高继续教育质量,与国家培养创新型人才、领军型人才战略相结合,高校可利用自身传统优势,在优势专业学科,开展高端培训。

(五)打造精品,构建高校继续教育品牌

创建继续教育品牌是增强继续教育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继续教育依赖于高校品牌,但同时,继续教育一定要充分利用学科优势,创建自身品牌。通过强化教学规范,形成质量品牌。结合优势资源,办精品班、精品课,形成课程品牌。推名师,宣传名师,打造师资品牌。加强对学员的服务,规范教学,树立管理品牌。同时要不断注重对继续教育品牌的经营,使品牌资产增值,实现品牌发展、效益提升的良好局面。高校继续教育要积极探索普遍性与特色化相结合的培训模式,采用适合个人学习特点的自主学习、行动学习和双向互动式等教学方式,注重教育方式的多样化及培训的深度。转变教学形式,建立网络教育品牌专业、品牌学科。积极推进网络教育精品课程建设工作,制定网络教育精品课程建设的相关政策和管理办法,采取相应的激励机制调动教师参与网络课程开发的积极性。以学员为本,构建网络教育学习支持服务体系,形成集中统一的学习支持服务体系,面向学员提供方便、快捷、优质的一站式学习服务。实施国际一体化战略,走国际合作办学之路,打造全球继续教育精品。经济全球化是继续教育工作面临的现实问题,要推动继续教育国际化,满足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求,就必须实现继续教育国际化的突破。积极实行“走出去,请进来”战略,拓宽办学视野,打造高端培训精品。在高端人才培训中进行突破,请外国专家进行教学,送学员到国外进行考察学习,实施人才的国际化。逐渐向其他层次普及,通过打造国际化师资,开办国际化特色培训班等形式,实现学员能力的提升和继续教育水平的提高。

(六)坚持共赢,探索校企合作办学之路

校企合作指的是以市场和社会需求为导向,学校和企业共同参与的人才培养模式,是在培养合格劳动者的前提下,开展的高校与企业、行业、服务部门等校外机构之间的合作。校企双方应根据各自情况选择合适的合作模式,针对纵向深层次的合作形式创新。由校企相互配合的初级合作层次、校企联合培养的中级合作层次、校企实体合作的高级合作层次向合作创新层次发展。合作创新层次就是使整个校企合作过程被赋予创新活动的特征,并以此为基础进行合作理念、合作机制、合作模式的创新,力求培养具备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人才,达到校企合作可持续发展的目的。针对横向模式拓展的合作形式创新,随着教育培养模式向订单教育模式发展,由学校与企业签订“定单教育协议书”,企业对学校提出培养要求,校企双方共同制定培养计划。分散培养模式向集中培养模式发展,通过校企合作,分期分批地在合作学校或企业内对企业员工进行短期集中培训,有针对性地解决企业员工在生产中遇到的问题,使企业员工的知识不断得以更新、技能不断得以提高,零星委托培养模式向计划委托培训模式发展。企业要发展壮大必须要有前瞻性的战略思维,有目的、有计划地储备企业人才。企业派遣员工到合作学校学习,接受正规的、系统的教育与培训。通过企业向学校委派员工定向培养,帮助企业实现人才战略的升级。资源独享培养模式向资源共享培养模式发展,由学校和企业共同提供教学资源,建立生产性实训基地,企业进行生产的同时,为学员提供生产性实训岗位。这种合作模式实现了校企资源的互补和共享,使培训兼具教学和生产的功能,大大提高了资源利用率。企业内训培养模式向校企共训培养模式发展,将企业的内训机构引入到学校,企业提供培训课程和培训师资,双方共同组建“捆绑”式培训团队,为企业员工和学校的学员进行专业技能培训,使学校的课程设置紧跟企业经营管理和生产技术的发展要求。

参考文献

[1]毛金波,胡锐.论高校继续教育发展模式与创新策略.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0(12).

[2]毛金波.论校企合作制度的深入发展.继续教育,2009(9).

[3]毛金波,刘丹.规范管理是高校非学历教育的必然要求.学习月刊,2007(6).

[4]胡锐.国际继续教育发展趋势及借鉴.继续教育,2010(7).

[5]胡锐.我国继续教育发展趋势与战略取向.继续教育,2010(8).

[6]梁雅清,薛力峰.对高校继续教育发展问题的思考.河北广

播电视大学学报,2009(4).

[7]王晓初.坚持以人为本加强能力建设努力开创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工作新局面,继续教育,2005(3).

[8]姚祖光.对开创我国继续教育新局面的思考.天津成人高等学校联合学报,2003(1).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