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高校继续教育特色化战略的制定和实施

高校继续教育特色化战略的制定和实施

时间:2022-11-0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发展特色化继续教育,应加强高校间的协作,共同打造特色化继续教育市场,培育特色品牌;重点是发展特色化的继续教育项目,以此形成一个个项目品牌。高校继续教育特色化战略的制定与实施与战略管理过程是息息相关的。因此,每所学校的继续教育特色化战略规划、战略实施都具有很大的差异性。

高校继续教育特色化战略的制定和实施

胡 锐

摘 要:新时期继续教育特色化发展已进入一个新的转折点,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继续教育如何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实现自身的可持续发展,必须在项目定位、特色创新和铸造品牌上下工夫,在不断优化中创造新的辉煌。市场经济对人才需求的多变性、多样化、层次性和即时性构成了对继续教育的不同需求,只有形成具有自身特色的行之有效的管理模式和教学模式才能促进继续教育的发展。本文从特色化战略角度进一步研究探讨继续教育特色化战略的制定和实施。

关键词:继续教育 特色化战略 制定与实施

寻求继续教育的特色化发展,是高等学校面对竞争激烈的继续教育市场的必然选择,也是符合继续教育发展规律的必然产物,实施特色化的战略不仅是促进我国高校继续教育发展的有效途径,也是高校对社会继续教育多元需求的合理回应。教育部部长周济说:“特色就是战斗力,特色就是竞争力。”特色不仅是一所大学历史的沉淀,是其传统和风格的长期积累,而且也是其综合实力、核心竞争力和社会影响力的重要表征,是其吸引生源、形成社会地位和学术声誉的基础。

在一个高等教育大众化来临的阶段,特色化是继续教育在发展阶段中的一个战略性选择问题,而不是一般意义上的战术问题,因为它关系到一所学校继续教育的长远发展战略。因此,高校继续教育能否走出一条特色化的道路,已经关系到继续教育的生存和发展。如何发挥自身优势、办出特色、创出品牌,是新时期高校继续教育必须面对的现实问题。发展特色化继续教育,应加强高校间的协作,共同打造特色化继续教育市场,培育特色品牌;重点是发展特色化的继续教育项目,以此形成一个个项目品牌。特色立校、特色兴校、特色强校,是中国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必由之路,也是高校继续教育发展的必然选择。

一、高校继续教育特色战略制定的必要性

以特制胜是我国高校继续教育发展的战略选择,也是高校继续教育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制定继续教育特色化战略、铸造特色化品牌、策划特色化培训项目,是当前高校继续教育发展中亟待研究的热点问题。

(一)何谓继续教育特色化

高校继续教育的特色化就是独特、出色。如何体现继续教育之特色,“特”在哪里?“色”在何处?

我们认为,继续教育的特色化就是大学凭借其个性化的继续教育实践活动来满足特定的社会需求,为社会提供出色的继续教育服务,同时满足“独特”与“出色”两方面要件才表明大学继续教育符合特色化的标准。无“独特”、无“出色”绝非“特色”。“独特性”是继续教育特色化的横向指标,“出色成效”则是继续教育特色化的纵向高度。“独特”、“出色”的继续教育超越传统教育藩篱,赋予继续教育全新的要义,特色化的人才培养模式满足多元的市场需求,也为大学继续教育拓宽发展之路。构成所谓你无我有、你有我优、你优我强、你强我特的真正特色。

(二)继续教育特色化与战略实施

继续教育的特色必须与各自大学的自身特色相符合,如:北京大学提倡“兼容并包”,有“民主”、“自由”之风;清华大学提倡“厚德载物”,有“严谨”、“认真”之风;南开大学提倡“允公允能”,有“开拓”、“活泼”之风。武汉大学提倡“自强、弘毅、求是、拓新”,有“求真”、“务实”之风。大学特色化决定了继续教育特色化战略根本。

高校继续教育特色化战略的制定与实施与战略管理过程是息息相关的。所谓战略管理是一个组织寻求成长和发展机会及识别威胁的过程,通过战略管理将战略的制定、实施、评价和控制看成一个完整的过程来加以管理,以提高这一过程的有效性和效率。战略管理的实质是使组织能够适应、利用环境的变化,提高组织整体的优化程度,注重组织长期、稳定的发展。战略管理包括战略规划、战略实施和战略评价等环节。战略规划是一种带全局性的总体发展规划,包括战略指导思想、战略目标、战略重点、战略措施和战略阶段等方面的内容。战略实施是将战略规划转化为现实绩效的过程。战略实施是整个战略管理的主体。战略评估是监控战略实施,并对战略实施的绩效进行系统性评估的过程,包括检查战略基础、衡量战略绩效、修正和调整战略等。战略评估的结果,可以作为调整、修正甚至终止战略的合理依据。高校在制定继续教育特色化战略中,一定要站在战略管理的高度,将战略规划、战略实施、战略评估有机地结合起来,切实起到推动学校继续教育整体发展的作用。

二、继续教育的特色化特征

(一)差异化,继续教育竞争的核心

“竞争战略就是创造差异性。”所有战略都有差异性,但高校继续教育领域具有更大的差异性。首先,每一所大学的历史传统不同,学科结构和人员结构不同,所处地域不同,面临的环境不同,每所学校的改革、发展都是一个创造的过程,不可能照搬别人的模式、经验。因此,每所学校的继续教育特色化战略规划、战略实施都具有很大的差异性。以制定战略规划为例,学校继续教育在制定规划的过程中,要领导、专门班子和学校专业特色相结合,从分析学校发展的宏观背景、考察自身发展的优势和劣势入手,进而确立自己的定位、指导思想和目标,最后要探索实现继续教育的目标的超常规的战略措施等。因此,每一个继续教育战略规划都是独特的。

其次,从另外一个角度看,高校继续教育既是高校一个职能机构,又是高度趋同的组织。任何学校都离不开教师、学生、学科、专业,因而容易相互模仿。我国继续教育发展中存在的最大问题是相互模仿,缺乏个性,学校的目标、办学思想、组织结构,以至于校训都是差不多的。任何实力雄厚的大学(如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不论其如何强大,所占有的资源都是有限的,不可能在一切时空上都占有优势;规模小、层次低的大学继续教育(如地处中等城市的地方大学),不论其实力如何弱小,在一定的时空条件下也可能占有某种相对优势。因此,只有找出自己与别的学校的差异,形成自己的优势与特色,才能在高校继续教育之林中立足,并形成有自己特色的发展战略。

(二)创新性,继续教育发展的活力源泉

高等学校作为培养人才和创造知识的基地,始终担负着创新的使命。知识经济时代的降临,更把培养学员的创造精神和创新能力置于突出位置。继续教育办学特色是一所高校在长期办学过程中沉淀、积累、形成的办学理念、价值取向、人才培养方式、学科专业建设与科学研究、管理机制、教育风格、师生精神面貌等各方面表现出的一系列相对稳定的特性,是一所学校与其他学校相比较所表现出来的独特的继续教育办学内涵,它既是学校继续教育发展的战略选择和优势所在,又是继续教育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依据和具体目标,也是一所学校继续教育的办学理念、办学目标的具体体现。

所谓继续教育创新性,就是要使继续教育成为培养创造精神、激发创造力的源泉,不仅给学员传授现成的知识,更要引导学员对未知领域的探索,让学员不只是接受解决问题的现成答案和为了提高自己而来进行一下“度假式”的学习,而且是自己寻找独创性的解决问题的办法。创建特色继续教育要与时俱进,体现教育创新,要与培养学员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相结合。改革创新是继续教育事业健康发展的不竭动力,是保持普通高校继续教育活力的基本源泉。

(三)市场化,继续教育发展的动力

在建设特色化继续教育的过程中应贯彻市场导向原则。真正的特色必须被市场认可,人才市场需求是高校继续教育发展的前提。继续教育培训项目的开设、课程的设置及学员培养的方向都必须面向市场、紧贴市场,随着经济发展的情况和市场需求的变化,及时做出调整和改革。要舍得砍掉与就业市场“对接性差”、“成交率低”的旧专业,办出自己的主打专业、创新专业、与市场零距离的专业。在确定特色项目时,既要立足于本地经济社会发展对继续教育市场的需求,又要考虑到外地市场的需要;既要研究分析现实市场的需求,又要预测未来市场需求的趋势,此外,还要充分考虑市场容量。

(四)发挥比较优势,继续教育发展的关键

实行差异化发展,因校制宜,选择最具本校优势的继续教育领域、项目、专业加以重点培育、开发和宣传,尽快形成比较优势。要注意适当集中,继续教育在建设特色领域的过程中,不能像撒胡椒粉一样地使用有限的教育资源,不能面面俱到,必须有所取舍,继续教育资源主要向本校的比较优势学科倾斜,集中力量,攥成拳头。这样,才能产生规模效益,实现继续教育资源的合理配置。

(五)以需求为导向,加强与社会的联系

继续教育在社会和经济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继续教育已从高等教育的边缘逐步走向了整个高等教育大舞台的重要位置,在高等教育的圈子里扮演着一个重要角色。因此继续教育与政府、产业界以及整个社会各个行业、生活的关系日益密切,特色继续教育建设的步伐必须同社会生活的脉搏相协调。

笔者认为,普通高校的特色集中体现在所培养的人才的特色上,继续教育应以促进学员发展为本,以“人格本位”为教育理念,追求健全人格的教育,关注非智力因素在学员的事业上获得更加成功所起的重要作用。不应把学员当做单纯的“知识更新站”与“知识储备器”,而应将学员个性发展放在教育本位,注意养成学员的大气度、大底蕴、大涵养,不为名利所诱,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健全的人格。学员形成更加健全的人格,不仅有利于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而且能直接提高他们的学业成绩,使其终生受益。人格本位教育注重对学员的责任、健康心理、意志力等诸多方面的培养,激发学员的情感、激活思维,增强自信,唤醒其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继续教育教师应引导学员正确了解自我,认识自我,学会自我创造,自我完善,以一种乐观的、进取的、健康的心态来面对现实与未来,面对自己的学历,面对挫折或失败。人格本位教育在思维方法上强调立体,思维广阔、敏锐,有张力,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不断开发学员的潜能和生命价值,以增强其学习能力,提高其生存质量。

三、继续教育特色化战略的制定

(一)继续教育特色化创新战略

创新战略是高校继续教育实现转型与发展目标的必然选择,是赶超战略的需要,也是特色化发展战略的需要。只有根据各高校自己的特色进行多方位的创新,才能满足学习型社会多样化发展的需求,取得和保持继续教育市场的领先地位;也是品牌战略的需要,只有不断自我创新、自我超越、自我丰富的继续教育品牌才能真正占据市场的制高点。

高校继续教育创新战略的四个方面:

1.理论创新

理论是实践的先导,也是各种深层问题的解剖刀。继续教育理论既是对继续教育发展规律的研究和把握,也是对当前继续教育实践的科学总结。只有首先进行理论上的创新,用新的思路、新的方法、新的经验来概括和提炼继续教育发展的最新成果、最新方向和最新规律,才能保证高校继续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少走弯路,又好又快地转型和发展。为了更好地进行继续教育理论创新,各高校应进一步加强对各级各类继续教育课题的研究,积极参与各种继续教育学术交流活动和征文活动,鼓励和奖励继续教育的论文写作。

2.制度创新

科学合理的规章制度、完善有序的业务流程能保证各项工作的规范和高效运行。高校应根据自身情况进行制度创新,通过对机构、人员和资源进行整合调整,对各种管理流程和业务流程进行优化甚至是重新设计,实现管理体制、运行机制的创新,从而使各项工作的运行变得更为高效、协调、平衡和富有激励创新性。

3.课程创新

课程凝聚了继续教育产品的核心技术和品牌特色。课程创新包括:在课程研发方面,对课程的结构和内容进行重新规划和编制,兼顾个人的发展与职业岗位的需求;在课程特色方面,应根据政治、经济、文化以及社会发展的需要和自身的特色优势,开设出一些“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的新课程;在课程模式方面,在以教师面授课程为主的基础上,配合开展讲座研讨、案例分析、沙盘实战、主题竞赛、拓展训练、辅导答疑等多种教学模式,以学员喜闻乐见的形式调动学员的参与积极性,求得学习的实效。在课程评估方面,通过多主体参与、多层次反馈的教学评估,对课程进行反思和革新,进而推动课程的科学开发。在具体办学过程中,安排班主任随堂听课,当发现教师教学出现偏差时,班主任及时与授课教师沟通。

4.服务创新

为学员提供周到服务和超值服务是服务创新的重点;提供周到服务和超值服务,必须做到服务的前延伸、中延伸和后延伸;所谓服务的前延伸,是指在学员入学之前,高校在继续教育项目品牌推广过程中的各项服务,包括报名咨询、解答疑问、帮助学员办理相关交费注册手续等;所谓服务的中延伸,是指在学员学习过程中的各项服务,包括科学合理安排课程、丰富学员课余生活、搭建学员内部以及学员与外界之间的交流平台等;所谓服务的后延伸,是指学员毕业之后,视学员为终身校友,通过邀请优秀学员返校、安排学员实地考察、定期寄送学习资料等形式,为学员终身学习提供服务。

(二)继续教育特色化发展战略

1.实现可持续发展

一要平衡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应将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结合起来,当单纯追求眼前利益会损害到长远的利益、声誉与品牌时,应以长远利益和大局为重。如在继续教育产品定价策略上既不可过高也不可过低,要能兼顾当前和长远;在市场宣传和推广中,要坚守诚信的原则,实事求是,不夸大和误导,等等。二要平衡高校利益与合作方利益。高校作为传统的事业单位,在市场运作经验和市场整合能力方面存在着不足。高校继续教育事业的发展离不开与政府部门、企业和社会机构的各种合作。由此带来的高校与合作机构的责、权、利合理分配问题,一直是顺利开展合作的关键。高校还应加强对整个项目运作过程的监督,防止高校继续教育品牌受到损害。三要平衡高校内部各院系之间的利益。同一所高校内部各院系之间,也会存在开展继续教育工作时的利益冲突。尤其是现在的市场热点往往集中在工商管理、国学、领导力等项目上,不少院系都争着抢着做那些利润较为丰厚的市场热点培训班。有学科、师资条件的院系必然要做,没有学科、师资条件的院系也在想办法做,于是出现了同一高校不同院系办高度同质化的班且在价格上互相倾轧的做法。这样必然会损害到高校对外的统一形象和整体利益。因此,高校应在做大做强学校整个继续教育市场的同时,注意从学校层面整合好院系资源,加强在院系办班申报审批环节的宏观协调,实现各院系相互支持、相互补充式的整合发展。

2.实现全面(平衡)发展:扶强与扶弱相结合

一是既要发展基础好的院系也要发展基础弱的院系。在继续教育的过程中,因为社会需求、学科应用性、对继续教育认识程度等原因,有些院系的继续教育起步较早、改革较早,发展得相对好些。有些院系则起步较晚,继续教育发展的规模和效益都不够。在实际工作中,高校应对那些原先就具有良好继续教育基础的院系加大扶持力度,使他们得到更好的发展,继续教育精品越做越多;同时也应对那些起步较晚的院系进行重点扶持,帮助他们在主动挖潜与主动发展中渐入佳境,从而达到扶强与扶弱相结合,促使整个学校继续教育工作呈现出总体进步、局部和谐、优化高效的发展势头,并逐步朝着“高层次、高质量、高水平、高效益”的目标坚实迈进。

二是既要发展文科也要发展理工科。随着国家政治体制改革的深化和市场经济的加快发展,整个社会除对提高领导能力和驾驭市场经济能力所必需的政、经、法、文、史、哲等人文社会科学方面的培训需求越来越大之外,对培养高级技术人员的培训需求也日益增长。而目前高校普遍存在着理工科院系发展继续教育缺少全盘规划和积极主动性的现象。高校在将来应注意主动适应社会需求,在发展文科继续教育的同时,加大发展理工科继续教育的力度。

三是既要扩大已有市场也要开发新市场。要实现高校继续教育从内涵到外延的全方位发展,就必须通过精益求精、做品牌、做精品来巩固与扩大老市场;同时通过做大做强、做多做广以及调研试点,来实现转型与进入新市场。

3.实现重点发展(优势发展):优势和特色相结合

一是重点发展优势和特色学科。每个高校都有自己的优势学科和特色学科,这是高校继续教育的品牌和亮点,也是高校继续教育能广泛获得社会和市场认可,具有竞争力的部分,应给予重点发展。

二是重点发展前沿和交叉学科。前沿和交叉学科是顺应社会的最新实践需求而发展起来的,它们体现的是最现实和最急迫的社会需求。重点发展前沿和交叉学科方面的继续教育,能够增强继续教育的针对性和受欢迎度,推动继续教育的快速发展。

4.实现协同发展:发挥继续教育在促进本科生、研究生的教学科研方面的作用

一是对学科发展的影响。那些举办继续教育较早、较为成功的院系,因为获得的收入较多,在教学科研条件和教职工的待遇方面,往往好过那些在继续教育工作上起步较晚的院系。在引进学科带头人和优秀科研人才方面,他们的工作也走在前头,进而能搭建各种对外学科交流的平台,为师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二是对教师的影响。对继续教育的任课老师来说,学员对象的不同也给他们的教学科研带来了很深远的影响。对这些老师来说,讲授某些高端培训课程能促进和加强高校与社会之间的互动,使各项学术研究工作能更好地沿着正确的轨道服务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的需求。在理论与实践的结合点上,也容易催生社会科学研究的新突破。因此,除了在学术方面追求精深外,这些任课教师还需关注重大实践问题的解决,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本学科与其他学科综合运用方面努力寻求突破。不少高端培训班的学员都是各行各业实践岗位上的中高级管理者,他们关注实践问题,关注现实难题的破解。那些独闭书斋而不关注现实社会的学者,肯定是不受这些学员欢迎的。同样,那些只会纸上谈兵、没有实践经验的学者,也肯定是不能让他的学员信服的。

四、高度重视继续教育特色化战略实施

继续教育特色化战略实施是继续教育战略管理的主体,要十分重视战略实施。在战略实施中,要抓住以下几个问题。

(一)分解目标、任务,明确责任

在继续教育特色化战略实施中,首先要分解目标、任务,将五年规划的目标、任务分解到年度,制定年度工作计划;将学校继续教育的年度目标、任务分解到每个培训项目或实体,年初部署,年终检查考核,明确各自责任,推进落实。

(二)优化资源配置,保证战略重点

继续教育特色化战略实施中的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就是要保证战略重点。1972—1990年间任卡内基-梅隆大学校长,并推动该校迅速发展的经济学家赛耶特(Cyert),在战略领导中着力推动两个原则:“我们必须发现我们有优势的地方,(推动所有单位)发现他们的比较优势并且集中于这些目标。”优势的发展需要优质的资源来保证。只有资源的相互配合才会产生战略优势。任何一所学校的资源(包括实物资源、人才资源、组织资源)都是有限的。因此,对继续教育战略重点要增加资源配置,对需要限制发展的项目,则减少资源配置。领导最大的权力就是资源配置权,很多权力可以下放到项目负责人,唯独资源配置权是不能下放的,要通过优化资源配置来保证学校继续教育战略重点。

(三)调整组织结构,推动战略实施

学校继续教育的组织结构必须适应战略实施的需要。要调整继续教育组织结构,以推动战略实施。

1.要建立精简、高效的决策机构,既集体领导又分工负责,及时解决战略实施过程中的问题,推进战略实施。例如,香港科技大学通过高层管理团队的方式,加强决策机构和战略领导。香港科技大学的高层管理团队由校长、学术副校长、行政副校长、总务副校长、研究与发展副校长和4个学院的院长组成,校长和学术副校长组成领导核心,形成了一个紧密配合、互信和分工协作的高层管理团队。

2.要调整职能部门,加强项目开发、市场拓展、学员管理、教学组织、人力资源等部门的力量。在关键点上要恰当地增设机构,保证战略重点实施,通过战略重点定位形成比较优势。

3.要根据继续教育特色化战略规划和实施的需要,调整继续教育职能机构设置,围绕突出发展的新项目,设置机构。此外,对学科交叉和资源共享项目统筹协调。

(四)完善制度、机制,加强执行力

制度是思想转变为行为的中介,没有相应的制度,再好的思想、规划都是空的。忙于紧急的事情而忽视重要的事情,这是继续教育特色化战略管理中的大忌。现在继续教育部门领导必须花大量的时间来应付各种突发的事情、上级布置的事情、群众因切身利益而找上门来的事情,各种各样的会议和接待,等等,往往因此忽视了学校继续教育特色化发展的大事。一年下来,十分忙碌,但有关学校继续教育发展的大事却没有抓住。解决这一问题,一方面要提高领导艺术和战略领导能力,同时要有相应的制度来保证。

需要建立的制度很多,如决策制度、项目开发制度、市场拓展制度、教学管理制度、人力资源和财务管理制度,等等,但以往比较忽视的是评估制度。评估是战略管理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少了这一环节,战略实施就得不到保证。因此,这里着重强调建立评估制度。

1.要建立战略评估制度。主要包括:(1)检查战略基础。通过检查,了解构成现行战略的机会与威胁、优势与弱势等是否发生了变化,发生了何种变化,因何而发生变化。(2)衡量战略绩效。对预期目标与实际结果进行比较,研究在实施战略目标过程中取得的结果。(3)战略的修正与调整。在战略检查与绩效衡量的基础上,作出是否持续战略、调整战略、重组战略或终止战略的决定。

2.对校内各单位的资源利用效率作出评价。考察投入与产出的对比关系,进行成本分析,通过对其资源占用、消耗与工作业绩的综合分析,对校内各单位的资源利用效率作出评价。

3.通过评估制度的建立和实施,推动各级管理者集中精力思考继续教育发展的大事,增强执行力,促进继续教育的发展。

4.加强战略领导,推进战略管理

几乎所有最好的大学都是因为有了有力的战略领导才获得成功的。如蔡元培和北京大学,梅贻琦和清华大学,张伯苓和南开大学,竺可桢和浙江大学。高水平的学校领导是学校最宝贵的资源。高水平的战略领导必须有战略眼光、战略思维和战略勇气。战略眼光是指领导者视野开阔,审时度势,善于从复杂的现象中看到事物运动的基本态势,抓住基本规律,从眼前的利益中超越出来,突破经验的视野,对社会需求进行全局、客观的把握,穿透眼前,看到长远。战略思维是指领导者思考问题要着眼于全局,着眼于未来,不计一时一事之得失,从学校发展的根本利益考虑问题,善于取舍,牢牢把握学校发展的大方向。战略勇气是指领导者要以超越、怀疑、批判的精神,勇于超越各种形式的禁锢和守旧观念,深刻批判和反思,进行前提性追问、主体创造与建构,在战略实施中,勇于作出果断而强硬的决策,敢于“有所为有所不为”,敢于在自己的位置上创新,创一流,创唯一。

在继续教育特色化战略实施中,战略领导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确立战略方向。战略方向包括两个部分:继续教育特色化核心理念和继续教育发展前景展望。在对学校外部环境和学校发展历史及现状深刻把握的基础上,提出继续教育的核心理念,并对继续教育发展前景作出展望,以此来统筹规划发展,积聚力量,凝聚人心。

(2)形成优势项目。项目开发中要围绕重点项目,着重提出打造有影响力的培训项目,加大广告宣传力度,形成气势,提高知名度。

(3)建设市场开发和管理队伍。实施战略管理需要高水平的领导和人才。继续教育特色化战略实施必须建设好四支管理团队(市场开发团队、项目策划团队、教学组织管理团队和人力资源管理团队),管理团队的每一个成员要有良好的思想品德、管理知识和能力,成员间在气质、能力上能互补,相互间达成默契。同时,要大力加强高水平骨干队伍的建设。

(4)培育学校文化。良好的文化氛围对于实现战略目标十分重要。要围绕战略方向,从硬件、软件两方面努力,培育学校文化。学校校园建筑、实验设施要与学校的发展方向相一致。领导者要善于将群众中好的思想、语言加以提炼、上升、宣传,使之成为学校的精神财富。

加强战略领导还要抓住两个方面:一是建立好的制度、机制,让高水平人才脱颖而出;二是加强学习、培训,逐步提高领导者的战略领导能力。

◎参考文献

[1]朱蕾.成人高等教育发展中的若干问题及对策探析.继续教育,2006(12).

[2]覃家君.高等院校继续教育发展战略探析.继续教育研究,2004(1).

[3]保罗·斯图伯特.品牌的力量.中信出版社,1999.

[4]赵龙.品牌与市场竞争.武汉出版社,1999.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