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蓝色战略实施

蓝色战略实施

时间:2022-06-05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蓝色战略实施2011年是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上升国家战略的开局之年,青岛市抢抓机遇,迅速行动,全面贯彻《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发展规划》,按照国际标准、世界眼光、发挥青岛本土优势,努力开创蓝色经济区建设新局面,在空间布局、改革发展、高端产业体系构建、科技创新能力提升、金融支撑、基础设施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等方面均取得明显成效。

蓝色战略实施

2011年是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上升国家战略的开局之年,青岛市抢抓机遇,迅速行动,全面贯彻《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发展规划》,按照国际标准、世界眼光、发挥青岛本土优势,努力开创蓝色经济区建设新局面,在空间布局、改革发展、高端产业体系构建、科技创新能力提升、金融支撑、基础设施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等方面均取得明显成效。

一、2011年建设情况

(一)蓝色经济战略发展空间布局基本形成

1.《青岛市蓝色经济区发展规划》发布实施。省政府以鲁政办字〔2011〕142号文件正式批复《青岛市蓝色经济区发展规划》,《规划》明确了青岛市蓝色经济区建设“我国海洋经济科学发展的先行区、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的核心区、海洋自主研发和高端产业的集聚区、海洋生态环境保护的示范区”的发展目标,确定了构筑“一带、五区、多支撑点”的总体战略空间布局。

2.西海岸经济新区和蓝色硅谷规划编制完成。西海岸经济新区着眼建设国家级经济新区,充分发挥新区在全市创新驱动、转型发展、率先突破中的示范引领作用,积极推进新区资源整合和产业优化升级,打造沿黄流域对外开放的门户、国际航运枢纽、国际高端海洋产业集聚区、国家海陆统筹发展试验区和青岛现代化国际新城。蓝色硅谷依托青岛科研优势,打造国际一流的海洋科技研发和人才集聚中心、海洋科技成果孵化中心、海洋高技术产业培育中心,是青岛成为我国科学开发利用海洋资源、走向深海的桥头堡。

(二)蓝色经济区改革发展试点工作成效显著

《青岛市蓝色经济区改革发展试点工作实施方案》下发试行,67项试点改革发展试点工作全面展开并取得明显成效。国家深海基地、海洋国家实验室、邮轮母港、董家口港等一批重大试点项目加快推进。中国海洋大学“四方”三期共建和山东大学青岛校区共建签定协议。开展海域使用权抵押试点,帮助企业办理抵押权贷款118亿元。开展“外国籍干线船舶中转业务”的试点,对达到限定中转箱量的船运公司免收中转费。国际集装箱过境城市地位法定化、有效化。在外汇金融方面先行先试,人民银行总行批准青岛市为蓝色经济板块“区域集优”债务融资模式试点城市。报业、广电、演艺和网络传媒四大国有文化传媒集团组建工作启动,成为首批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开发区成为全国首个国家级开发区体制机制创新试点,高新区体制机制创新试点工作积极推进。

(三)现代海洋高端产业体系加快构建

全市海洋产业增加值预计完成660亿元左右,增长约20%。415家规模以上海洋涉海企业全年实现主营业务收入2500多亿元,其中涉海主营业务收入1200多亿元。

1.现代海洋渔业加快发展。远洋渔船建设速度加快,建成1000马力远洋渔船4艘、在建8艘;海洋牧场建设稳步推进;改造完成标准化池塘1万亩,申报国家、省部级示范场、示范基地和种质资源保护区40多处;现代水产品精深加工完成出口超过15亿美元;成功实施中国对虾等十大优良海水苗种选育工程;挖掘崂山仙胎鱼品牌,申请“青岛海参”等地理标志认证,加快实施渔业品牌战略。

2.海洋装备制造业增速强劲。全年船舶与海洋工程产业预计完成产值480亿元,同比增长50%,海西湾船舶制造基地被国家工信部命名为“船舶与海洋工程装备产业示范基地”,黄岛(海西湾)、即墨、胶南三个错位发展的船舶与海洋工程集聚区逐步形成。中船725所海洋环境试验及产业化基地、中船702所深海装备试验检测基地、中科院声学所青岛基地项目和中船重工710所青岛分部等20多个项目加快推进,国内一流的现代海洋装备产业基地正在加快形成。

3.现代海洋服务业蓬勃发展。海洋交通物流业再上新台阶,预计全年完成港口货物吞吐量3.78亿吨、集装箱吞吐量1300万标箱,均居全国第五位;中韩陆海联运汽车货物运输项目青岛通道开通。滨海旅游业平稳发展,制定出台《关于推进青岛旅游度假区发展的工作意见》,重点推进了总投资1280亿元的77个旅游大项目。蓝色文化创意产业蓬勃发展,全年完成及在产原创动画片10余部,成功举办第九届青岛动漫艺术节,87家企业参展,3万余人到会,创历年之最;联合国创意城市联盟“音乐之都”、“影视之都”和“手工艺和民间艺术之都”申报工作启动。

(四)蓝色经济区重大项目和重点园区建设取得实效

1.重大项目加快推进。LNG一期、中石油海洋工程青岛海工基地、船舶电力推进系统等总投资3600亿元的260个重点项目建设加快推进;中海油海洋工程基地(三期)、武船重工海洋工程与特种船等20个项目竣工投产或主体竣工;华强文化科技产业基地、港中旅海泉湾度假城部分工程竣工;高端装备制造、海洋生物医药、海洋新材料和新能源等领域150个投资5000万元以上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中,102个开工建设,完成投资100多亿元。

2.加快培育一批海洋特色重点园区。重点推进董家口港口物流园、崂山生物医药产业园、胶南明月海洋生物产业园、高新区蓝色生物医药产业园、青岛海西湾船舶与海洋工程产业基地等一批特色园区规划建设。崂山生物医药产业园已落户项目17个,总投资约29亿元,预计2015年底可实现年销售收入530余亿元;海西湾船舶与海洋工程产业基地,到2015年年造船能力将达到668万载重吨,直接就业岗位超过5万个;胶州海洋生物及装备制造产业园成为世界最大的冷藏集装箱、冷藏半挂车生产基地,生产的冷藏集装箱占全球市场份额的30%以上。

(五)科教人才支撑能力显著提升

加快推进国家创新型城市和国家技术创新工程试点城市建设,不断加大科技创新投入,青岛海洋技术交易服务与推广中心框架方案起草完成,国家海洋腐蚀与防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获得科技部正式批复;市级海水种苗、海洋仪器仪表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筹建完成,青岛海洋国家实验建设列入省部会商议程,海洋科考船项目进入总装阶段。实施“青岛英才计划”和“300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在美国华盛顿、纽约、费城新建3家海外引智工作站,出台《青岛“人才特区”建设实施办法(试行)》,青岛“人才特区”建设加快推进,在20家涉海企业设立专家工作站。

(六)海洋生态环境不断改善

法治海环境逐步完善,海洋综合管理工作加强,出台了《关于建立健全青岛市生态补偿机制的意见》、《青岛市无居民海岛管理条例》,修订完善了《青岛市近岸海域环境保护规定》,颁布实施了《青岛市海洋环境保护规定》,海洋管理的法制化、规范化、科学化水平大幅提高。强化环境基础设施建设,以陆上污染源控制和入海河口区域整治为重点,实施了一批海陆污染同防同治工程,近岸海域环境质量得到明显改善。

(七)投融资渠道不断拓宽

积极建立财政扶持、企业主体、金融支持、社会参与的多元化海洋产业发展投资机制,引导更多的社会资金投入蓝色经济区建设,青岛市政府与国开金融有限责任公司正式签订《青岛蓝色经济发展基金投资合作备忘录》,设立总规模100亿元人民币的大型投资基金。“新三板”试点进程加快,已确定试点企业32家。设立市级蓝色经济区建设专项资金,《青岛市蓝色经济区建设专项资金管理办法》正式出台。争取省财政给予青岛市43个项目近1.5亿元的蓝色经济区专项资金支持。

(八)招商引资成果丰硕

持续优化定向招商、专业招商、产业链招商,引进全球500强和行业龙头企业,集聚全球蓝色经济优势资源。2月,参加在京举行的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恳谈暨项目推介会,推介青岛市34个重点项目,总投资1500亿元,5个项目签订了合作协议,总投资335亿元;5月,在香港举行以“蓝色经济核心区建设为契机,加强青岛与香港经贸合作”为主题的推介活动,签订44个重点合作项目,投资总额132.5亿美元,合同外资33.8亿美元;9月,组织27家海洋食品类企业及10家客商参加烟台中国首届海洋食品博览会,重点推介招商项目20个,总投资141亿元;11月,参加宁波中国首届海洋经济投资洽谈会。全年新批蓝色经济外资项目54个,合同外资4.8亿美元,占全市的17.7%。

(九)成功举办2011中国·青岛蓝色经济发展国际高峰论坛

10月28、29日,举行第二届中国·青岛蓝色经济发展国际高峰论坛,全球18个国家的专家、官员和企业管理者500多人与会,围绕“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主题,立足世界海洋领域的研究前沿,共商海洋经济发展大计。既面向国际推介了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和发展情况,同时又为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提供了智力支持,搭建了我国海洋事业发展与国际海洋机构进行高端对话的重要平台。

二、2012年工作思路

2012年青岛市全面实施《青岛市蓝色经济区发展规划》,按照“四区”发展目标和“一带、五区、多点支撑”的蓝色经济区建设总体战略空间布局,尽快启动蓝色硅谷和西海岸经济新区建设,重点建设一批海洋特色产业园区和项目,加快落实年度改革发展试点重大事项,创新体制机制,强化保障措施,确保全市蓝色经济区建设取得新成效。

(一)尽快启动蓝色硅谷建设

一是完善管理体制,抽调人员组建蓝色硅谷核心区工委和管委,争取成立科技部牵头,国家发改委、国家海洋局、山东省政府和市政府参加的蓝色硅谷建设指导委员会,指导蓝色硅谷建设。二是抓紧推进蓝色硅谷核心区产业规划、基础设施规划、土地利用规划和区域控制性详规、修建性详规编制工作,尤其是10平方公里启动区的规划编制工作,为基础设施、孵化器等平台建设和统一组织对外招商奠定基础。三是抓好国家深海基地、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国家实验室、青岛海洋地质研究所搬迁、山东大学青岛校区等重点项目建设,规划建设青岛蓝色经济职业技术学院,加快高端创新平台向蓝色硅谷集聚。四是组建蓝色硅谷投融资平台,全面负责蓝色硅谷建设融资工作,争取省级蓝色专项资金支持蓝色硅谷建设。五是争取国家、省政策支持,制定完善相关配套政策措施。

(二)尽快启动西海岸经济新区建设

一是完善管理体制,组建工委、管委,作为市委、市政府派出机构,全面落实规划、建设、管理发展各项工作。二是抓紧开展城市规划、产业规划、基础设施等规划和区域控制性详规、修建性详规编制和土地利用规划,严格控制土地圈占,预留发展空间。三是推进重大项目建设,做强海洋装备、电子信息、海洋高端石油化工、海洋运输物流和海洋文化旅游业“五大支柱产业”,大力培育海洋新兴产业、蓝色金融、海洋工程建筑、航空“四大特色产业”。四是合理调整前湾港、董家口港功能布局,提升航运服务功能和国际航运资源配置能力,充分发挥开发区、保税港区、新技术产业开发试验区、中德生态园、中日韩区域经济合作试验区等政策和功能叠加优势,探索建设自由贸易港区。五是五是争取国家、省政策支持,完善制定相关配套政策措施。

(三)加快推进一批海洋特色产业园区和项目建设

制定《青岛市海洋特色产业园区管理暂行办法》,科学界定园区建设标准和条件,强化政策引导,推动产业项目向园区集中建设,企业向园区集中布局,各类要素向园区集中配置。重点推进董家口港口物流园、青岛海西湾船舶与海洋工程产业基地、崂山生物医药产业园等一批特色海洋产业园区建设,重点扶持一批技术水平高、经济效益好、示范引领作用大的海洋特色产业项目,打造一批公共技术、信息交流服务平台,发展一批创业风险投资机构。

加强重大项目建设调度,搞好跟踪服务,强化资金支持,重点推进特种油品、船舶压载水处理装备、海洋工程模块、钻井平台等海洋工程装备项目,争取2012年船舶与海洋工程装备产业产值实现350亿元。推进合和海浪能发电、海洋寡糖、海洋生物组织工程眼角膜等一批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建设。筛选100个投资规模大、产业层次高、市场前景好的重大项目,建立项目储备库。

(四)确保年度改革发展试点任务全面完成

制定蓝色经济区年度绩效评价及考核办法,建立长效推进机制,积极推进67项改革发展试点工作,确保青岛新国际机场、国家深海基地、国际邮轮母港等重大项目按期推进;积极争取省里在青岛市建设中日韩区域经济合作试验区,抓紧研究制订建设方案;争取国家批准设立中日韩循环经济示范基地;推进与日韩开展检验检疫合作,加强进出口贸易、食品安全的互信互认;推进与日韩间电子口岸数据交换标准建设,逐步建立三地电子商务认证和物流配送体系;推进东北亚地区标准与技术法规共享平台建设,逐步实现与日韩技术标准对接。争取在海域使用、生态补偿、外汇金融、贸易中转、多方电子认证、服务外包示范、国家财税支持等方面取得新突破。

(五)加强支撑保障体系建设

1.加强资金保障。利用好省、市财政专项资金,重点扶持一批亮点园区和项目;引导设立一批创投基金,支持蓝色经济区重点项目建设;积极争取金融机构支持,开展金融创新,组织好银企对接;推动具备条件的企业到境内外上市融资;支持符合条件的企业发行债券;争取“新三板”试点。

2.加强基础设施保障。按照“科学规划、统筹推进、促进融合、适度超前”的原则,积极推进新机场、城市地铁、青龙高速、青荣城际铁路、海青铁路、青连铁路等工程建设;做好南水北调续建配套工程、新河水库前期工作;做好蓝色硅谷、西海岸经济新区基础设施配套工作。

3.加强生态文明保障。实施环湾重点河流截污、点源治理、景观美化等综合整治工程;加强老工业区污染治理,限期整治直排海企业。加强胶州湾生态湿地保护与恢复;加强环境保护管理。严格控制围海、填海项目;构建陆海统筹的环境监测评价体系;建立和完善海洋环境观测和预警报服务系统;完善应急预案体系和应急反应机制,提高防灾减灾能力等。

4.加强人力资源保障。实施“人才强海”战略,制定人才引进和培养扶持政策,完善用人机制,积极对接国家“千人计划”,实施加快引进海外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专项计划;积极引进培养海洋科研和产业应用人才团队,促进海洋技术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建设中国山东海洋人才市场,打造东北亚地区的海洋人才集聚中心和交流中心等。

5.加强招商推进等软环境保障。进一步加大政策支持力度,研究提出支持蓝色经济区发展的有关配套政策。继续加强宣传推介,组织参加“两区”经贸洽谈会、中小企业融资推介会、中国海洋博览会、韩国丽水(海洋)世博会等招商推介活动,开展赴日韩和港台等招商活动,引进一批重大合作项目,充分利用国家、省、市搭建的各类会展平台,发挥“一网、一刊”和各主流媒体的力量,彰显青岛蓝色经济活力,营造蓝色经济区建设良好舆论氛围。

(青岛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