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四川外国语大学成都学院文化传媒系

四川外国语大学成都学院文化传媒系

时间:2022-03-06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主要负责人如下:系主任:张小元新闻学教研室主任:曾灵二、专业设置、师资队伍、教学课程和主要特色(一)专业设置四川外国语大学成都学院文化传媒系下设新闻学、国际汉语教育两个专业,2015年9月,该系的广告学专业将正式开始招生,未来还计划设置新媒体等专业。
四川外国语大学成都学院文化传媒系_川渝新闻传播教育35年

一、专业成立时间、机构设置和主要负责人

(一)成立时间、基本情况

2014年,四川外国语大学成都学院文化传媒系正式成立,共有超过500名学生。新闻学的招生自2013年始,至今共有2届逾200名学生在此学习新闻知识,均为在校生。

从开办伊始,该系就以高标准、严要求的办学风格成为四川外国语大学办学的楷模。在此基础上,根据新闻事业发展实况以及媒体动向需求,该系致力于培养多层次,并在新媒体方面有专攻的文科应用型人才,并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诱发活跃思维作为新闻学学生的教学要求。

在对专业办学的理念探讨上,该系在吸取了各传媒强校及强专业的经验基础上,秉承“弯道超车”的决心,树立了专业在“新媒体”方向的发力点。并且,作为四川唯一外语专业院校中的新开专业,不仅发挥了学校传统外语强项的优势,更不断提升教学条件,完善教学基础,发掘教学手段,力争形成自己的办学特色。

从成立之始,文化传媒系就秉承了四川外国语大学成都学院一贯的优良学风,教学管理严谨有序,张弛有度,并在师资队伍建设上精益求精。更为可贵的是,在四川外国语大学成都学院远离成都市区的不利情况下,该系教师利用资源,并结合实际,为学生制订出科学的实践活动计划,使其在校也能与业界保持紧密联系,将课堂所学学以致用。

在师生的共同努力下,文化传媒系教师勤力勤思,学生活泼向上,开创了新闻学专业狠抓基础又有特色办学的良好局面。

(二)机构设置和主要负责人

专业从属于四川外国语大学成都学院文化传媒系。主要负责人如下:

系主任:张小元

新闻学教研室主任:曾灵

二、专业设置、师资队伍、教学课程和主要特色

(一)专业设置

四川外国语大学成都学院文化传媒系下设新闻学、国际汉语教育两个专业,2015年9月,该系的广告学专业将正式开始招生,未来还计划设置新媒体等专业。其中,新闻学专业2014年从外事管理系中分出,与国际汉语教育专业单独成系,体现了学校对其的重视和做大做强的决心。

该专业旨在培养能够在各类媒体从事新闻采访、写作、编辑、评论、摄影等新闻实务,以及在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从事新闻宣传的复合型人才。专业毕业生应该具有坚定的政治方向、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优异的外语表达能力、科学的思维方法、厚实的人文科学基础知识、宽阔的国际视野和精湛的新闻转播技能。并且,在媒体交叉融合(譬如新媒体)方面,有自己独当一面的知识和经验。

(二)师资队伍

文化传媒系目前共有专兼职教职工20人,其中教授1人,讲师12人,外聘教授、媒体专家共5人。部分教师曾先后出国深造,在国外也有授课经历,具有较强的双语教学能力。多数教师具有媒体从业经验,在新闻学、传播学、广播电视学、广告学、新媒体等领域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和丰硕的成果。该系大部分教师系35岁以下的年轻教师,对公共课以外课型均有丰富经验。这些教师不仅相互学习,还将国内外先进教学理念融入日常教学,以求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为系争先创新夯实基础。

文化传媒系不仅积极从四川外国语大学取经,吸纳四川大学及其他著名大学的优秀教师,在教师队伍建设方面,特别是针对新闻学、广告学,该系还要求教师应有业界工作实践经历,在完成教学工作后,能承担一定的媒体实践工作。这样能让教师在保持授课状态的同时,不断从业界吸取最新养分,并增加学术的敏感性。

此外,文化传媒系还借鉴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密苏里新闻学院等名校经验,邀请有实践经验的业界精英任客座教授这一举措不仅大大充实了专业的师资,提高了教学水平,还能及时给予学生高屋建瓴的业界实战指导,提升学生的媒介素养。目前,该系与省内各强势媒体,如华西都市报、成都商报、成都电视台等都进行着此方面的合作。

例如华西都市报社新闻总监杨明荣先生,具有多年业界一线新闻从业经验。早年,他不仅作为新闻一线记者,为华西都市报的发展和崛起立下汗马功劳,而且在担任一线领导之时,还指挥了“马来西亚中国游客被现场劫持”等华西都市报的全球独家新闻的编发,可谓经验丰富。作为已签约的客座教授,他不仅将丰富该系学生的视野和眼界,还将极大地激发该系学生的学习动力和激情。

在师资培养上,该系以课程、学科发展需要为原则确定教师培养的中、长期计划,在工作中以传、帮、带为主,专门培训为辅来提高中青年教师的教学水平;以鼓励攻读博士学位、参加科研项目和国内外学术活动来提高中青年教师的学术水平;以推进中青年教师深入专业媒体来提升教师对媒体的认知和理解。强调教学与科研并重、互相促进,使中青年教师较快成长。

此外,该系定期组织教学研讨和备课会,鼓励青年教师与资深教授相互旁听课程,开展全系公开课,并在授课方式、课程大纲、师生互动等多方面进行交流,帮助青年教师在继承教学传统的基础上大胆创新、探索个人风格。该系还建立了青年教师导师制等一套培养方案,指导青年教师提高业务水平和科研素质。导师在理论教学、媒体实践中对青年教师进行全面指导,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带动青年教师,培养青年教师对教学和媒体实践的融会和领悟能力。

该系鼓励青年教师参加境内外高水平的学术和师资进修班,鼓励教师以参加国内外学术活动、攻读在职博士学位等多种形式来提高业务能力和水平以及学术影响,并支持青年教师参加重大科研项目。

在寒暑假期间,该系教师不仅组织学生进入媒体实习实践,还亲身深入新闻业界对新闻从业者、大众传媒进行田野考察、深度访谈,为课堂教学积累大量一手案例,从而使课程教学效果更加生动。

(三)教学课程

在课程设置上,以教授人文与社会科学的基本知识为主,使学生掌握新闻传播历史和基本理论,接受新闻传播实践的训练,具备利用多种传播媒介从事新闻传播活动的能力。在一些基本理论课型上,该系强调其中“实务”的重要性,特别是在针对当下传媒实况——新媒体的迅速发展和崛起上,该系设置了相应的课程,以让学生具备基本的应对技术。

文化传媒系新闻专业的必修课有新闻学观念与实务、近现代中国新闻传播史、新闻摄影实务、新闻采访实务、近现代外国新闻传播史、电视摄像与编辑、传播学观念与实务、新闻写作实务、新闻社会学、广播电视新闻理论与实务、新闻编辑实务、新闻传播新技术、网页设计与制作、广告学观念与实务、网络传播观念与实务、英语新闻文体写作(双语)、新闻评论理论与实务、新闻编译(双语)。

专业选修课程有国际传播学(双语)、媒介文化研究(双语)、当代中国新闻传播、当代西方新闻传播、名记者研究、媒介经营管理。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有基层社会实践(低年级,6周左右)、新闻媒体专业实践(高年级,16周左右)。

除开对新媒体专门设置的网页设计与制作等课程外,该系还发挥该校为外语院校的优势,依托优势教师资源,开设了英语新闻文体写作(双语)、新闻编译(双语)、国际传播学(双语)、媒介文化研究(双语)等必修、选修课程,让学生更能适应当下全球化的进程对媒体学习的高要求。

(四)主要特色

文化传媒系在学校大力支持下,利用学校配套投入,在建总值数百万元,覆盖影视、网络新媒体等各类传播技能实验的传播技能综合实验中心。传播技能综合实验中心包括新闻摄影实验室、电视摄像实验室、非编实验室、演播实验室、艺术设计实验室、融媒体实验室,设备优良,管理制度完善,预计年内能建成并投入使用。该中心建成后,将为文化传媒系学子更好地在校内开展各项媒体实践活动服务,并为其尽早确立毕业后的就业方向做准备,有利于其择业。

本着着力培养学生为“应用型、技术型文科人才”的指导思想,文化传媒系从零起步,摸索出一条重实践、兼理论、勤动手、泛体验的培养模式。在这种思想的指导下,该系学生克服地理上的劣势,短短一学期,在正常行课时间内,他们就参与了四川报业集团“掌上四川”舆情分析报告的撰写和发布,搜狗百科公司的新业务执行,以及数不胜数的采访实践活动,取得了累累硕果。他们小小年纪,作品就已可见省级媒体之端,这对学生培养兴趣、理解课堂理论知识以及就业等方面来说,均有助益。

2014年,作为成都数一数二,全国发行前十强的报纸《华西都市报》,面对来势汹汹的新媒体,也坐不住了。它投入巨资,调动优秀人力,成立了新媒体部,主推应用及微信账号“掌上四川”。而“掌上四川”涉及需要“外包”部分的新媒体舆评部分,由文化传媒系教师带领十多位学生完成。经过长达数月的数据收集,反复进行数据比较和经验采集,克服未知领域的研究难题,四川外国语大学成都学院文化传媒系新媒体舆评小组已独立操作了数十篇政务微博舆评分析,并持续在“掌上四川”推出,赢得一致好评。借此,该平台也确定将与该系长期合作,逐渐推出更多产品,响应习总书记号召,一同打造新媒体时代的传播航母

此外,该系教师还组织学生参加各种新闻采访。

2014年10月18日,网络第一红剧《万万没想到》剧组来蓉,该系教师组织学生与明星面对面做采访。学生在采访后,上交采访稿件,并与同学分享心得。教师也对稿件悉心修改,达到都市报发表水平。2014年12月,著名导演吴宇森抵蓉做演讲,新闻学专业学生来到现场贴身观摩,并撰写体会手记。2015年1月,成都商报记者来到学校采访,教师知晓后,第一时间带领学生前往现场观摩,被作为知情人接受采访,并“采访”记者……最后,学生作为被访对象出现在报端。

文化传媒系教师更辅助参与学生多项与专业相关的实践活动。例如,学生策划的“‘身在方寸,心罗万象’四川外国语大学成都学院首届记者节”活动、《十年》微电影拍摄、采访学校获奖学子并撰写多篇发表在院刊上的专访稿等实践活动贯穿于整个学期,都是教师们为了学生更好地参与新闻实践活动,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所付出的汗水。近期,已有学生传来戏剧评论作品登上重要刊物的喜讯,教师辅导的努力功不可没。

在新闻学的整体教学和实践中,这样的形式不仅将极大地促进学生对新闻学的兴趣,更可在现场可感的实战训练中,让学生将所学变为所用,体会到新闻媒体人的酸甜苦辣,为以后择业、就业打下坚实基础。而这些都与该系“弯道超车”,重视学生对新媒体的接触和学习,培养其创新能力和活跃思维紧密相关。

(曾灵 撰写)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