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与中日韩的合作模式

“+”与中日韩的合作模式

时间:2022-05-28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二、“10+3”与中日韩的合作模式(一)“10+3”合作中国和东盟都诚心诚意、千方百计地推动“10+3”即东盟与中日韩的合作进程。“10+3”是亚洲区域合作的成功范例。中国国务院总理温家宝、日本首相鸠山由纪夫、韩国总统李明博、东盟十国领导人出席。本次会议是中日韩三国领导人首次在东盟“10+3”框架外单独举行的会议。

二、“10+3”与中日韩的合作模式

(一)“10+3”合作

中国和东盟都诚心诚意、千方百计地推动“10+3”即东盟与中日韩的合作进程。对于实现“10+3”,有太多的重视,有太多的期盼,又有太多的困难。但不论如何,中国和东盟必须坚持不懈地促进“10+3”合作走向成功。

1997年12月在菲律宾首都马尼拉举行第二次东盟非正式首脑会议期间,东盟和中国、日本、韩国的领导人举行了一次非正式首脑会议,正式启动了“10+3”的合作。1999年11月,“10+3”领导人会议发表了《关于东亚合作的联合声明》,从此,正式确立了“10+3”共同合作机制。声明强调要促进对话,深化并巩固集体的努力,以推进东亚和世界的相互理解、信任、睦邻友好关系、和平、稳定和繁荣。提出了在贸易投资、货币金融、科技文化政治与安全等领域的互助合作。

2002年,在柬埔寨召开的“10+3”首脑会议批准了《东亚学习研讨会最终报告》,进一步加强和落实了合作的措施。2004年11月29日,“10+3”首脑会议在老挝首都万象举行,会议发表了《东盟加三国首脑会议主席声明》,声明强调和深化“10+3”的合作机制。

2005年12月,在马来西亚首都吉隆坡举行的第九次“10+3”首脑会议中,由于日本领导人不能正确对待历史问题,导致作为东亚合作重要组成部分的中日韩三国领导人会议被推迟了。2006年,“10+3”首脑会议及同时要举行的中日韩三国首脑会议也未能进行。

2007年日本领导人变更,福田康夫出任首相。11月20日,第十一次东盟与中日韩(10+3)领导人会议在新加坡举行。温家宝总理在会上发表了《凝聚共识 再创辉煌》的讲话。温总理指出,2007年是“10+3”合作10周年。10年来,“10+3”合作不仅在合作框架内成立了50多家对话机制,在20多个领域开展了上百个合作项目,还培育和树立了平等参与、循序渐进、求同存异、协调一致、共同发展的模式。“10+3”是亚洲区域合作的成功范例。会议通报了第二份东亚合作联合声明及2007年至2017年“10+3”合作工作规划。“10+3”合作机制除领导人会议外,还有财政部长会议、央行行长会议、经济部长会议、外交部长会议及其他高级官员磋商会议等。2008年东盟与中日韩领导人会议,因主办国泰国国内原因未能如期举行。

2009年10月24日,第十二次东盟与中日韩领导人会议在泰国华欣举行。中国国务院总理温家宝、日本首相鸠山由纪夫、韩国总统李明博、东盟十国领导人出席。各国领导人就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深化务实合作,深入交换了意见。温家宝在会议上指出,12年前,亚洲金融风暴催生了“10+3”合作。东亚各国携手应对危机,保持了经济长期快速发展。今天,“10+3”国家经济基础更加坚实,经济金融更加紧密,合作意愿更加强烈,合作机制更加成熟。“10+3”合作要继续把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作为当务之急。温家宝提出六项具体建议。会议发表主席声明,强调在应对金融危机、气候变化以及粮食和能源安全等领域加强合作。各国领导人重申将“10+3”机制作为实现东亚共同体长期目标的主要载体,由东盟在其中发挥主导作用。

通过四方的共同努力,不断克服前进中的矛盾和困难,使“10+3”合作打下一定的基础。“10+3”合作已制定了许多重要文件,主要有1999年的《关于东亚合作的联合声明》,2001年的《东亚展望研讨会报告》(EAVG)和2002年的《东亚学习研讨会报告》(EASG),2003年的《中日韩推进三方合作联合宣言》,2004年的《东盟加三国首脑会议主席声明》等。这就为“10+3”合作规定了方向。

(二)中日韩三方合作

“10+3”框架下中日韩三国合作,是“10+3”合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十分重要的。而中日韩三国领导人会议制度,是东亚三个重要国家推进三国和平互信、合作互利的重要机制。但实现三国合作互利的道路是曲折的,必须排除干扰,不断促进互信互利合作的发展。自1999年11月28日,中日韩三国领导人在菲律宾马尼拉举行首次会议以来,已举行了九次会议,就三国合作的问题进行了广泛的讨论,达成了许多共识,签署了许多协议(11)。最近几年,由于日本首相的变更,中日韩三国会议得以举行,达成了更加广泛的共识,促进了三国的友好合作。

2007年1月14日,第七次东盟与中日韩领导人会议在菲律宾宿雾举行。中国国务院总理温家宝、日本首相安倍晋三和韩国总统卢武铉出席会议。三方就增进政治互信与互利合作交换了意见,并达成五项共识:①加强三国领导人交往,保持现有“10+3”框架下三国领导人会议制度,三国领导人可视需要轮流在三国举行不定期会议。②建立三国外交高官定期磋商制度,就共同关心的重大问题进行沟通,妥善处理彼此关切的问题。③加强贸易、投资和能源合作。④加强经贸、信息产业、环保、人力资源开发和文化合作,将财政、科技、卫生、旅游、物流、青少年交流确定为新的合作领域。⑤促进文化交流,增进三国人民的相互了解与友谊。

2007年11月20日,在新加坡举行“10+3”会议期间,中国国务院总理温家宝、日本首相福田康夫和韩国总统卢武铉举行了第八次东盟与中日韩领导人会议。会议根据新的形势,交换了意见,肯定了上次会议的成果,并在此基础上达成新的共识,主要有:①加强在地区和国际事务中的协调,开展非洲政策对话。②制订三国合作行动计划,建立网络秘书处,具体规划和指导合作。推进气候变化、节能、环保合作。③推进金融合作,提高危机预警和防范能力,维护地区货币稳定。④推进非传统安全领域合作,推动海上搜救与合作。

2008年12月13日,面对国际金融危机,中日韩三国领导人在日本福冈举行会议。中国国务院总理温家宝、日本首相麻生太郎、韩国总统李明博出席会议。本次会议是中日韩三国领导人首次在东盟“10+3”框架外单独举行的会议。会议积极评价三国合作的进展,提出新的合作倡议,并就国际金融危机等问题交换了意见,达成了共识。三国领导人共同签署了《三国伙伴关系联合声明》,并发表了《国际金融和经济问题联合声明》、《三国灾害管理联合声明》和《中日韩合作行动计划》。

2009年10月10日,第二次中日韩三国领导人会议在中国北京举行。中国国务院总理温家宝、韩国总统李明博、日本首相鸠山由纪夫出席会议。三国领导人在友好、务实的气氛中,回顾总结了中日韩合作10年历程,展望规划了三国合作的未来,并就共同关心的国际和地区问题深入、坦诚地交换了看法,达成广泛共识。会议发表了《中日韩合作十周年联合声明》和《中日韩可持续发展联合声明》,提出加快推进由政府、产业、学界共同参加的中日韩自由贸易区联合研究,建立中日韩经济团体合作交流机制,开展三国航空安全合作,开通中日韩合作网络秘书处。

(三)“10+3”合作模式的特点和作用

1.特点有:

一是保持东盟在“10+3”合作进程中的主导作用。这样有利于坚持国家不论大小、强弱、贫富一律平等的宗旨和原则;有利于发挥东盟各中小国家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有利于化解大国间争夺在“10+3”中主导地位的矛盾;最终有利于相互尊重、平等协商、合作互助、互利共赢。

二是机构和机制多样化。“10+3”还处在孕育起步阶段,有定期的每年一次“10+3”首脑会议,在这同时举行中日韩首脑会议;有各个部门部长、高级官员会议,还有专家组等的对话和磋商;制度性机制目前“10+3”运作程序有48种机制,协调着“10+3”合作的16个领域,包括经济、货币与金融、政治与安全、旅游、农业、环境、能源和信息通信技术等领域。另外,在东盟秘书处建立了“10+3”小组,协助“10+3”的联合主席协调和监督“10+3”的合作。

三是开放性的机制,促进地区、国际间的互动与合作。“10+3”实行开放性的政策和机制,同世界贸易组织(WTO)、亚太经合组织(APEC)、亚欧会议(ASEM)等都有互动合作关系。

2.难点是:

首先,最大的难点是日本政局的不稳和国家定位。日本首相频频更换,有“十年九相”之称,每年都在更换首相,而每位首相的国内外方略又很难一致。而更要紧的是,日本受福泽谕吉于19世纪后期推出的《脱亚论》影响很深。《脱亚论》竟然胡说:“我日本不幸有近邻,一曰支那,一曰朝鲜。于今日之谋惟可从西洋人与其处置之法而效之。”这是日本多次对朝鲜、中国等亚洲国家发动侵略战争的理论依据,使得直至今日还有许多日本人不知如何区分战争的性质。日本领导人也不知道如何处理好邻国的关系。麦科马克在他的新书《附庸国:在美国怀抱里的日本》中指出,21世纪初日本与美国更趋密切的关系加深了日本与其邻国的鸿沟。最具威胁性的动向是2005—2006年日美之间军事指挥联合和情报共享的协议。麦科马克主张,日本应当把头号要务从为美国服务转变为关注国内问题并帮助建立“亚洲联邦(12)。日本的“脱亚入欧”或者说“脱东入西”,已有百来年了,现在要它“脱美回亚”或“脱西回东”不是容易之事。2009年鸠山政府上台之初,明确反对参拜靖国神社,并表示要“脱美返亚”,要构筑没有美国参加的“东亚共同体”。但鸠山下台后,现在的变数很多。世人清楚,没有日本的真正“回归”,就很难实现真正“10+3”合作。中国和东亚其他国家,要有坚定的信心和足够的耐心,等待日本缓慢的但必然会醒悟而真正“回归”的那一天。

其次,西方特别是美国的消极因素的干扰。美国对中国的崛起,总是怀着不安而千方百计进行遏制。2009年奥巴马上台并访问了中国,美国是说了些好听的迷人的话。如美国国务卿希拉里专门谈美中要“同舟共济”,奥巴马在访华前夕及期间说,美国不谋求遏制中国,中美不是对手,而是合作伙伴。美国政府因受制于其后面的某些顽恶势力和利己集团,所以,常出现“说一套做一套”,这就造成中美关系“好也好不到哪里去”;但是,今天中国强盛了,美国不能为所欲为了,双方相互依存度高了,而且中国有与美国和平共处、合作双赢的诚意,因此,中美关系“差也差不到哪里去”。美国的冷战思维和霸权恶习,对亚洲的崛起和东盟与中国“10+1”、东盟与中日韩“10+3”的合作所制造的干扰不可低估,应加以严防。美国对亚洲的合作总是怀着戒心。为什么是这样呢?这是因为:“西方人认定自己优于世界其他地方,因此根本没有真正聆听其他人说的话。”

再次,毋庸讳言,亚洲某些国家,甚至东盟个别国家的极少数学界军界政界人员,对中国和平崛起,仍然存在某些疑虑。甚至有的玩弄以大国间制衡的冷战旧思维。有些人跑到美国要求“制衡中国”。另外,东盟十国中一些国家之间的边界、民族、宗教争端,中国与东盟一些国家及日本的海洋纠纷等问题,也会干扰“10+1”、“10+3”的合作。各种各样的矛盾会层出不穷,但人类社会都是在不断地解决矛盾中前进的,我们中国和东盟各国将会顾全大局,有信心有力量去认真解决好那些矛盾。

3.“10+3”合作的重大历史作用:

首先,有利于推进东亚成为世界经济的中心。无论是中国与东盟的“10+1”,还是日本和韩国分别与东盟的“10+1”,都比不上最优配置的经济区域合作。在东亚,经贸合作组织的最优配置应是“10+3”。中日韩三国间的经济互补性强,中日韩三国与东盟十国的互补性更强,合作发展的潜力很大。实现“10+3”的“东亚自由贸易区”,将达到7万亿美元的经济规模和2.45万亿美元的贸易规模,不仅可以造成与北美自由贸易区和欧洲联盟三足鼎立的经济格局,并将成为世界经济的中心。

其次,有利于推动“泛亚洲经济合作体”的组成。在当今全球性的经济关系中,竞争十分激烈。东亚有了这样规模的经济体,就有利于增强亚洲的自主意识,有利于亚洲整体发展水平和竞争能力的提高。在此基础上,进而推动“泛亚洲经济合作体”的组成,包括南亚的印度、孟加拉、斯里兰卡等和东亚的朝鲜、蒙古及中亚的巴基斯坦等国。这样一个“泛亚洲经济合作体”,将拥有30亿人口,GDP约达8万亿美元,贸易额达3万亿多美元。

再次,有利于共同构建“和谐亚洲”与“和谐世界”。东亚的合作与发展,“泛亚洲经济合作体”的组成,必将促进“和谐亚洲”的建设。进入21世纪,一是由于人类发展史不断启迪世界各国各民族人民的和平意识,反争霸、反扩张、求合作、谋发展、盼和谐,已逐渐成为人们共同的心愿。二是由于经济全球化的加深,世界各洲之间、各地区之间、各国之间的相互依存度增强了,特别是全球金融海啸以来,任何一国均不能独善其身,而必须通力合作,共同应对危机。亚洲人民、世界人民,在这纷争繁乱、危机四伏中,已逐渐感悟到中国倡导的“和谐”思想的合理性和必要性,这必将推动人类社会构建“和谐世界”的进程。这将对人类社会的和平、合作、发展、进步作出历史性贡献。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