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构建合作模式

构建合作模式

时间:2022-02-2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由于合作学习要按照一定的规范组织实施,因而需要构建相对固定的小组合作学习模式。个人责任是小组合作学习的关键要素。所以,教师在小组合作中要精心把握小组合作学习的时机,发挥指导、引领、服务的作用。六是进行拓展训练时,可引导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开启学生思维,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在小组合作中取长补短,共同提高。

小组合作学习模式打破了传统课堂教师主讲的教学格局,使所有学生都能参与到学习中来,有利于中下等学生提高学习能力,能够极大增强中等生和后进生的信心,形成让每一个学生都能进步的学习氛围。这也是新课程改革的基本要求,有利于学生未来的发展。由于合作学习要按照一定的规范组织实施,因而需要构建相对固定的小组合作学习模式。

(一)小组建立模式

1.合理分配小组成员

关于这一点,前面已经多次讲过。首先要根据学生的基础知识、学习能力、智力、性别、心理素质、兴趣爱好等各个方面综合评定,然后按照异质同组的原则确定组员。依据学习基础,每组可安排一名优等生、两名中等生、一名学困生。这样分组既有利于小组内各个成员之间的交流和学习,也有利于小组间开展公平竞争。

2.明确小组成员责任

个人责任是小组合作学习的关键要素。建立合作学习小组后,必须明确小组中每一个成员的责任,要突出个体的作用,使每个小组成员不仅要对自己的学习负责,还要帮助他人进步,要为所在小组中每个成员的学习负责。也就是说“组内不养闲人”。此外,一个小组,还要在一个好的小组带头人的带领下,才能始终如一地围绕某一个中心议题开展讨论、探究,开展有效的学习,所以,还要选好小组长。同时,小组长又是教师的得力助手,是联系教师与全班学生的纽带。因此,选好小组长,直接关系小组学习活动的效率和成败。小组长要有一定的号召力、责任心、协调能力。小组内,除了小组长外,还可设一名副组长、一名发言人、一名纪律委员。组内分工落实后,对每一个同学所担任的角色可根据教学情况定期做适当的调整或轮换,以增强学生的责任感和学习的积极性。

(二)组员培训模式

1.组员培训

小组合作学习的目的是让每一个成员都能参与学习的过程,使每个学生学得生动、活泼,能品尝到成功的喜悦。所以,小组成员要掌握一定的合作技能,合作技能是要培训的。在合作技能培训中要求学生做到以下几点:一要认真思考,大胆发言,把自己的探索、发现清楚地用语言表达出来,在组内交流、分享;二要养成认真倾听他人意见的习惯,从对方的发言中得到启发,收获更多的知识、方法,养成一人发言、众人倾听的好习惯;三要能听出与他人的相同点、不同点,能以比较恰当的方式表达个人观点,进行质疑、反驳;四要学会更正、补充,能在他人言论的基础上进行修改完善;五要学会求同存异,以开放的心态进行交流。通过培训,要让学生掌握怎样与学习伙伴交流沟通,感受合作学习过程,有效开展小组合作活动的必要技能。

2.常规训练

“听、说、问”是小组合作学习最重要的技能,所以要紧紧围绕“听、说、问”三个要素,分年级段设置不同的训练点,进行有效训练。

一是听的训练。低年段:仔细听、听完整、敢提问。中年段:重理解、听说规范、乐提问。高年段:有效听、说生动、善提问。

小组内听的训练,低年段:坐正静听,注视发言人,听清、听完才可以发表自己的见解。中年段:专心听懂,边听讲边思考,弄懂所讲的意思。高年段:听思结合,做到耳听、眼观、口到、脑思、手记。

二是说的训练。低年段:声音适当、大胆发言,把话说完整,养成良好的说话习惯;中年段:敢说、乐说,有条理地说,说规范;高年段:有序地说、分工说,力争说得生动形象。

三是问的训练。低年段:敢于提问,会模仿性提问。中年段:乐于提问,会提有价值的问题。高年段:善于提问,会对他人的问题做出正确的评价。

(三)教师指导模式

1.选择恰当的时机

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教师的指导作用要发挥在恰当的时机、恰当的地方,该出手时就出手,该旁观时则旁观。所以,教师在小组合作中要精心把握小组合作学习的时机,发挥指导、引领、服务的作用。适当的时机具体如下:

一是学生学习重难点,独立思考出现困难时,教师要组织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来解决问题。

二是进行类比学习时,同类型的课例,老师可指导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来完成学习任务。

三是解答开放性问题或是意见有分歧的问题,或能求异、能综合有争议、有共存的问题时,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

四是对知识进行整理复习时,教师可指导学生利用小组合作学习,开展互教、互学、互助、互检、互评、互测,提高学习的效率。

五是分角色朗读、赏析、表演时,可通过小组合作扮演引读、轮读达到互相启迪、感悟升华的作用。

六是进行拓展训练时,可引导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开启学生思维,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在小组合作中取长补短,共同提高。

关于何时运用合作学习的方式,要根据学习内容,把握合作时机,如何运用看实效,切忌为了合作而合作和处处追求小组合作。

2.适时调整和指导

在进行小组合作时,往往会出现参与性不强、优生唱主场等现象,这时就需要老师帮助和指导。老师帮助和指导的方式主要有:一是纠偏。引导小组成员回到合作的主题上来。二是消除误解。老师在组际间进行巡视,防止小组合作步入误区。三是防止冷场。指导合作技巧,激发合作热情,鼓励大胆表达。四是引导帮助。鼓励互帮互助,共同进退,要有效限制优生话语权。五是关注学困生。帮助合作困难学生树立自信,乐于表达,自主自愿地在小组合作中承担责任。

(四)科学评价模式

1.学生自评

学生自评的过程就是一个自我反思的过程。通过自评,便于学生查找和发现自身存在的问题,以利于改进。自评可先从组长开始,每个同学通过自评反省自己的不足。这样可以达到互帮互比、团结一心、管好自己的目的。学生自评要让小组内每个成员知道评价标准,及时对照检查自身的不足,随时改进。

2.小组互评

各组之间、每组成员之间,在自评的基础上进行互评。可每周开展一次优秀学习小组评选活动。各个组长根据参与度、投入度等在广泛征求小组成员的意见,代表小组给其他小组打一个分数,然后将评价结果汇总到班长那里。班长再结合班干部对各组一周表现打分,综合评出一个最佳合作小组,并对本周最佳小组进行公开表扬。小组互评结果可以累计,作为期末评优的依据。这样可以让小组和小组之间形成良性竞争。

3.教师评价

教师是课堂的组织者,是学生学习任务的督促者,是学生思维发展的促进者,更是学生课堂绩效的评判者。教师的评价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教师的评价决定着小组合作学习的走向。所以,教师要创设能“发现闪光点、鼓励自信心”的激励评价机制,对学习小组活动进行评价。依据个人和集体两种形式的表现进行合理评价。个人可通过抢答和点名回答给小组争分,个人赢得表扬。通过随机问答,使每位同学都有紧迫感,从而增强个人责任感。课堂内老师对个人和小组集体的评价得分汇总,可作为各组评优的依据。

4.班级评价

每周对小组在一周内的成绩进行汇总,评出小组的等次,让每个小组都能明确自己在班级中的位置。并根据小组的成绩采取不同方式的奖励和相应的惩罚,使学生对自己小组的成绩在乎起来,这样才会使小组的成员有动力,有责任感。对排名落后的小组要及时进行原因分析,确定补救的办法,树立追赶的信心,要通过多种评价方式,激励小组进步,不能让一个小组掉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