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中日韩动漫产业发展模式比较及合作路径研究

中日韩动漫产业发展模式比较及合作路径研究

时间:2022-06-15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中日韩动漫产业发展模式比较及合作路径研究姜荣春 谢俊逸摘 要:动漫产业被誉为21世纪的朝阳产业,不仅成为国际经济竞争的重要内容也是各国软实力竞争的重要载体。本文基于实证视角对中日韩动漫产业发展模式进行比较研究,尝试探讨三国加强动漫产业具体路径。

中日韩动漫产业发展模式比较及合作路径研究

姜荣春 谢俊逸

摘 要:动漫产业被誉为21世纪的朝阳产业,不仅成为国际经济竞争的重要内容也是各国软实力竞争的重要载体。同属后发国家的日本、韩国,先后以承接美欧国家动漫加工业务起步,逐步形成了适合本国动漫产业的发展模式,相继崛起为世界动漫强国;与之相比,因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有着更长发展史的中国动漫产业则相对落后,尚未形成适合自身发展的产业模式。同为亚洲近邻,中国拥有待开发的庞大市场和寻求投资机会的充足资金,日韩拥有丰富的产业发展经验、技术和高素质人才,中日韩在动漫产业合作领域具有巨大潜力。应充分利用中日韩加快自贸区建设的契机,推动动漫产业合作发展,主要合作路径包括契约合作、股权合作、人才培养与交流合作和政府合作等。

关键词:中日韩 动漫产业 发展模式 合作路径

一、引言

动漫产业起源于20世纪初的美国,很长时间内,美国几乎是唯一重要的动漫产品输出国,二战后,亚洲成为美国和欧洲国家动漫产业的加工基地,以此为契机,同属后发国家的日本、韩国,先后以承接美欧国家动漫加工业务起步,逐步形成了适合本国动漫产业的发展模式,相继崛起为世界动漫强国,与之相比,因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有着更长发展史的中国动漫产业则相对落后。

展望未来,中国动漫产业将面临由质到量的转型升级压力,而日韩动漫产业的未来发展也受到投资不足、市场萎缩、劳动力短缺、成本上涨以及新技术冲击等多方面因素的挑战。同为亚洲近邻,中国拥有待开发的庞大市场和寻求投资机会的充足资金,日韩拥有丰富的产业发展经验、技术和高素质人才,中日韩在动漫产业合作领域具有巨大潜力。在中日韩自由贸易谈判正式启动的大背景下,三国政府表现出加强文化产业合作的良好意愿,加强动漫合作既具备必要性也具备了可行性。本文基于实证视角对中日韩动漫产业发展模式进行比较研究,尝试探讨三国加强动漫产业具体路径。

二、中国动漫产业发展概况及与日韩比较

据业界史家多方考证,中国动画发展史最早可追溯至20世纪20年代中期,《狗请客》、《大闹画室》等成为最早拍摄的一批动画电影。1924年还曾出现专门的画片公司。新中国建立后,特别是1957-1965年间,动画电影曾进入兴盛时期,出现了《大闹天宫》、《哪吒闹海》、《小蝌蚪找妈妈》等经典作品(1)。总体看,直到改革开放前近半个世纪的发展历程中,尽管资金短缺、技术落后、时局动荡,中国动画曾有过辉煌历史,在制作能力和艺术水平方面,多次实现质的飞跃,体现了极高的艺术水准。但是,由于体制原因,动画电影的制作和播放曾长期受制于计划经济下的统购模式,不存在真正意义上的市场,也未能形成真正的产业。

改革开放以后,国内动画电影制作开始逐步市场化,制作数量迅速增加,1978-1989年十年间,制作完成了219部动画片,有不少至今仍属高水平作品。不过,从国家政策层面讲,由于文化产业的特殊性,直至1995年1月1日,中国电影发行总公司才取消对美术片实行了四十多年计划经济体制的指标政策,把美术电影全面推向市场,由此,动漫电影才开始摆脱统购统销政策,真正面对市场,进入新的繁荣时代,生产单位增加,制作数量提高,但由于长期封闭造成的观念问题,与国外相比,在内容、画面和人物形象方面都存在明显差距。最近几年,国外动画片加快抢占中国市场,国内消费群体日益庞大,加之国家加大文化体制改革力度,加强对动漫产业的支持,中国动漫产业开始迎来蓬勃发展期,不仅产量和产值持续快速增加,种类繁多,技术水平也快速提升。除了传统动画电影,出现了电视动画、游戏动画、网络动画、手机动画等多种渠道、多种形式播放的动画;技术方面,在传统二维动画的基础上,还发展了三维动画、四维动画等。

从产业发展视角看,目前中国动漫产业发展的基本情况和主要特征如下:第一,在产量方面,已成为当之无愧的动漫生产大国。2006年起,中国已超过日本,成为全球第二大动画生产国。继2010年,完成国产电视动画片385部、总片长220 530分钟后,2011年,国产动画片增长到435部,总长261 244分钟,再次实现18%的增长率。第二,行业总体发展水平与动漫强国存在显著差距。2010年,中国动画产业年产值为470.84亿元,预计2011年动画产业总产值大约为600亿元(2)。相比之下,美国迪士尼一家企业的年收入就达400亿美元,日本动漫产业年产值达2 000多亿美元。第三,由于缺乏具有影响力的原创作品,国产动画市场占有率较低。尽管多项支持本土动画的政策出台,目前国产动漫市场占有率仍较低,2010年中国国产动漫的市场占有率仅为12%,较此前两年出现了大幅下降。第四,全行业尚未形成完整成熟的动漫产业链,缺乏可持续性经营模式。体现在企业层面,除极少数经营较好的企业外,国内的动漫原创企业大部分在亏损经营,勉强生存下来的企业,靠政府补贴维持生存。在这种情况下,外包加工服务仍是支撑产业持续发展的重要力量甚至主要力量。

反观同处亚洲的日本和韩国,同属于后发国家,以承接西方国家动漫加工业务起步,在发展过程中形成了适合本国动漫产业的发展模式,短时间内崛起为世界动漫强国。日本从战后开始,通过大量承接欧美简单外包加工业务,积极积累资金和技术经验,推动国内动漫产业稳步发展,到20世纪七八十年代,逐步创造出自己的独特风格,实现向动漫强国的飞跃,2009年,日本动漫市场已达2 000亿美元,成为全国第二大产业,全球各地播放的动画节目中有60%是日本制作的。韩国自20世纪80年代起开始以OEM方式承接国外动画片制作,在韩国政府的大力扶持下,仅用了短短二十几年时间,就一跃成为仅次于美国和日本的世界第三大动画片制作和出口国,动漫产量已占到全球30%,成为国民经济六大经济支柱之一。在我国青少年最喜欢的动漫作品中,日韩作品占到60%,20个最喜欢的动漫形象中,更是有19个来自日本。

三、中日韩动漫产业发展模式比较

动漫产业是文化、艺术和现代工业化生产方式的结合,产业链较长,涵盖漫画出版、动画制作与播出、衍生品以及人才培养与教育等多个环节,涉及创意、投融资、加工制作、技术能力、品牌形象和市场推广等多个流程,此外,也离不开产业集群、体制环境以及政府政策等产业发展生态环境方面的影响,与大多数产业一样,动漫产业的竞争力体现在全产业链中。本部分基于产业链视角对中日韩动漫产业发展模式进行全面比较。

(一)中国动漫产业发展模式

我国动漫产业尚处于探索和模仿的初级阶段,不管是在创意上、在技术上、品牌形象上,还是在市场营销和推广上,与国外特别是欧美、日韩这些国家还有很大的差距。从产业链发展视角看,中国动漫产业发展模式主要有如下几个方面的特点:

1.总体看,我国动漫产业尚未形成成熟的产业链,缺乏可持续性盈利模式

动漫产业属于投资大、开发周期长的高风险行业,国产动画受到有创意的原创故事短缺、动画制作水平和技术含量较低、以播放为中心的盈利模式、原创人才供给不足、市场开拓不足、知识产权保护不力等因素的制约,此外,漫画、动画和传播各自为营以及随处可见的行政和行业垄断,导致难以形成协同发展的完整产业链,盈利模式不清晰,对前景的不确定性预期导致来自制作结构、电视台和企业等相关环节投资不足,而投资不足反过来影响到创作人员的投入和动漫产品的质量,导致动漫产品和形象市场接受度和影响力有限,极少数成功推向市场的动漫形象又因知识产权保护不足和技术含量不高,靠衍生品盈利的模式也难以真正奏效,上述因素的制约,使动漫产业链无法形成良性循环。

以2004年广电总局《关于发展我国影视动画的若干意见》和2006年国务院办公厅转发财政部等部门《关于推动我国动漫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为开端,各级政府加大了对动漫产业的支持力度。仅最近两年,上至中央下至省市有据可查的相关产业政策就达近百条。政府对动漫产业的积极支持,引发动漫投资热潮,长期以来的投资不足问题得到一定程度的缓解。但是,动画是艺术、技术和工业生产的结合体,大批国内动画人才往往专于某一方面的技能,缺乏整体驾驭能力,短期内难以改变产业链的分裂和错位。另一方面,政府支持性资金的投入以及以播放长度为主要衡量指标的实施方式,客观上鼓励了漫画制作者的投机和寻租行为,强化了重量轻质的成本导向型发展模式,不利于动画制作水平的稳步提高,加大了产业链整合和治理的难度。

2.比较优势主要集中于动画中期制作阶段,外包是推动产业发展的主导力

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随着改革开放深入和文化体制改革的启动,中国影视动画正式进入真正的市场化产业化时代,国内引入了大量欧美日本动画片,国产动画片市场受到严重冲击,原创动画步入低谷,迫使企业选择承接国外动画加工业务谋求生存发展。到20世纪末,凭借廉价而稳定的劳动力供给,本土以外的亚洲代工企业例如台资企业宏广公司和鸿鹰公司、港资企业安利和翡翠公司等也将主要业务转移到内地,我国动画加工业达到了顶峰,形成了珠三角、长三角两大板块,取代韩国、香港和台湾地区,一跃成为全球最重要的动画加工基地,业界估计,70%以上的日本动画片(包括电视版、电影版等)和众多欧美动画片都在中国加工完成(3)。这为我国动画产业形成巨大的制作能力奠定了基础,也可以部分地对中国动画产业发展现状作出合理解释。

一个完整的动画制作过程可以按照不同的生产区段分割为五个阶段。其中,前两个阶段包括与脚本、故事版有关的创造性较强的环节,称为前期创作阶段;第三阶段,即动画化制作阶段,主要包括描线、上色、配音和拍摄过程等,属于高度劳动密集型流程,对人力资本要求相对较低,称为中期制作阶段,这部分最适合发包到低成本地区。第四阶段包括一些场景的编辑、合成和重拍,涉及对市场的理解和艺术品位等难以把握的流程,称为后期制作,而第五阶段则属于新技术研发部分。中国承接的动画外包业务主要集中于中期制作阶段,由于多年来大规模承接中间加工业务,中国动画产业中的加工制作环节发展最为充分,市场化水平最高,积聚了较大优势,而短板则集中于第一、二阶段的前期创作和第四、五阶段的后期制作与研发(见表1),简言之,与创意、品牌塑造、产业链策划和市场推广及技术研发有关的前后期制作环节发展较为滞后。

表1 按阶段划分的动画制作生产流程

img117

资料来源:转引自Ted Tschang and Andrea Goldstein,“Production and Political Economy in the Animation Industry:Why Insouring and Outsourcing Occur”,Paper to be presented at the DRUID Summer Conference 2004on Industrial Dynamics,Innovation and Development,Elsinore,Denmark,June 14-16,2004Theme B:Competence Building and its Institutional Underpinnings,Table 1,P6.

3.产业集群成为市场导向与政府政策博弈的产物

尽管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推进,中国经济的市场化水平持续提高。但是,政府仍然保持着对经济和市场的强有力控制。作为文化创意产业核心的动漫产业,由于其政治文化敏感性,这一点尤为明显。政府不仅是生态环境的主要建设者,还有意无意扮演着具有主动能力的协调者、引导者和制裁者角色,政府与市场和企业共同构成相互依存不可分割的动漫产业主体,在产业集群的形成和发展中发挥着独特作用。经过多年发展,在市场机制的作用下,我国动漫产业已出现产业集群趋势,国家出台动漫产业发展支持性政策意在引导和加快这一趋势,但是,由于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在推进产业发展中既有目标一致的一面,又掺杂着不同的利益诉求,这使得产业政策的效果充满不确定性。目前已有20多个省市将动漫作为新兴产业大力扶持,北京、上海、重庆、苏州、广州、深圳、大连等地相继出台优惠政策,建立了30多个动漫产业基地,其中,杭州高新技术开发区动画产业园、无锡国家动画产业基地等动漫基地生产数量排在全国前列,长三角地区、华南地区、华中地区等已成长为可以辐射、影响全国的动画产业集群带。但是,动漫产业基地的扎堆造成低水平重复建设,资源浪费和同质竞争严重,缺少长远规划,难以实现可持续发展。不少基地通过免租金、发放个人房补等优惠政策,吸引动漫公司入驻。但在整个动漫产业的盈利模式尚不清晰的情况下,优惠期过去后,这些企业往往会撤离。如此一来,动漫基地出现“空壳化”。国家兴建动漫基地的初衷没有得到真正的实现,难以通过集群化发展,提高价值链治理水平,并真正带动动漫产业转型升级和地区经济发展。

(二)日本动漫产业发展模式

1957年,日本成立了第一家动画工作室东映动画株式会社,在早期也曾饱受波折,随着市场的多样化、细分化方向演进,漫画、动画、电子游戏和漫画逐渐融合为一个协同发展产业体系——AGC(Anime,Game,Comic)。产业链连接非常紧密,大致模式是:在动漫期刊上连载→选择优秀作品出版单行本→改编成影视动画片→电视台和电影院的播出和放映→动漫图书出版发行、音像制品的发行和游戏产业→形成版权的授权代理→衍生产品开发和营销。主要特征如下:

1.独特的市场运作模式:产销分离或制播分离

动漫制作生产和营销推广完全分离是日本动漫产业链最普遍的模式。在这种模式下,日本的动画公司分为企划公司和制作公司,前者负责筹划制作动画片,选择市场接受度高的漫画连载,负责筹集资金、动画的市场推广和营销;后者负责动画的具体制作。这种由市场机制筛选优秀作品的运营模式逐层降低产业风险,提高了动画产业链运营效率。在产业组织方面,漫画出版社、广告代理公司、电视台、电影发行公司、音像公司、游戏开发公司及各种衍生品开发商共同组成动漫制作委员会,负责运行动漫产品生产、发行、销售等环环相扣的产业链条,形成完善的组织网络体系,不同主体间既具有明显的专业分工,又紧密协作,结为长期合作的利益共同体,联合投资、共担风险、共享利润。

2.创意、知识产权和技术创新构成产业链增值的核心,衍生品是主要实现环节

日本动漫产业链中增值的核心是创意和知识产权,经过开发后,以不同形式分摊于整个产业链的不同环节。由于重视知识产权的保护,日本整个动漫市场产业链的每一个环节都因获益消费者对动漫形象的认可和喜爱将其价值增值最大化。此外,技术手段的不断创新是日本动漫长久不衰的重要原因之一。比如,手塚治虫创作的《铁臂阿童木》第一次运用电影镜头的拍摄方法,有变焦、广角、俯视等电影运镜手法的变化,完善了动漫的视觉效应。又如,宫崎骏《风之谷》、《天空之城》的精美写实,代表了20世纪七八十年代的动漫技术。进入90年代,三维技术、数字技术的应用,大幅度提高了分工水平、降低了生产制作成本,加快了流通和对外传播。

衍生品是实现价值增值的主要环节。通过深化衍生品加工,成功的动漫形象将价值增值拓展到食品、玩具、服装等产品领域,延长产业链条,实现高水平的增值。根据相关研究,衍生品环节产生的市场价值占到全部价值的83.2%。如表2所示。

表2 日本动漫产业各价值链环节产生的市场价值构成%

资料来源:王辑慈等(2008)。

3.形成以东京为中心的产业集群

日本的动漫企业以中小企业为主,且主要集中于“动漫之都”东京一带,440家动漫企业中,有359家位于东京,其中40%位于练马区和杉并区,最大的动画企业东映动画就位于练马区,市场份额占到10%。动漫产业向东京集聚是从20世纪后半叶开始的,随着重工业的向外转移,东京作为日本的经济、政治、文化中心的地位迅速上升,文化产业蓬勃发展,大量艺术家、出版社、音像制品制造商、电视台、电影发行公司以及玩具生产商等动漫制片委员会的成员长期集中于此,为动漫产业的创立和发展提供了适宜条件。亚洲金融危机后,在东京内部产业结构调整的背景下,日本动漫企业进一步向东京集聚。集中于东京的大量文化机构、行业协会、动漫企业和营销推广机构共同构成了动漫产业的空间组织,产业链完整,信息流通便捷、沟通方便,而且接近市场,总生产商、主要承包商、中间转包商、次要承包商、制造商之间形成了良好的分工合作关系,协同效应强。

4.多样化人才培养模式

研究表明,就动漫产业而言,相比组织结构,人才的素质和水平是决定产业发展水平的决定性因素。日本动漫产业的崛起与其独具特色的多元化人才培养模式是分不开的。在产业发展过程中,日本动漫产业形成了三种比较成熟有效的人才培养模式:一是大型动画公司。这些公司会在研究和制作动画片的实践中对人才进行专业培训。二是院校教育,分为大学教育与中专及职业学校教育。大学教育(含短期大学教育,类似于中国的大专)设立培养动画、漫画或动漫,培养系统性专业人才;职业学校教育包括中专与职业高中,注重实践性和操作性。三是成名的漫画家组成的工作室以民间师徒方式传授技艺,这是日本不同于其他国家的动漫教育机制,它保证了各种不同画风的成长与创新,也以较少的教育经费培养了大量的人才。

5.成熟的中介机构与协会组织

日本动漫有严格的行业协会,且都有自律性的组织或机构,这些行业协会都是社团法人,负责制定行业规则,维护会员的合法权益。日本的动漫企业很看重行业协会,不但积极参加,而且遵守行规,这种非政府行为有力地推动了动漫产业的发展。

(三)韩国动漫产业发展模式

韩国的动漫产业发展历史并不长,最早可追溯到1956年,兴起于20世纪70年代的对外加工业务,90年代中期开始,在政府的大力扶持下,开始原创动漫的开发和本土化探索,形成了代工与与原创相结合的道路,由以对外加工为主的服务性行业转化为代表本土文化的高利润支柱性行业,成为独具特色的新兴动漫强国。其主要特点总结如下:

1.以网络游戏为起点、动漫形象为载体构成完整产业链

从产业链视角看,韩国动漫从网络着手,先开发网络游戏,根据游戏角色确定的动漫形象重新创作漫画和动画,并推出相关衍生产品。在这种模式下,动漫形象成为构建产业链的核心,动漫制作商以市场需求为基础,以某动漫形象为载体制作动漫作品,并通过媒体播出,使动漫形象及其品牌得到广泛传播,从而实现价值增值。基于动漫形象开发的创意题材可以衍生出漫画、动画、游戏、卡通形象产品等多个子项目,甚至扩及周边的电影、电视剧、美食、观光、电信、设计、音乐、出版及其他产业项目。各子项目间独立又紧密联系,在投资、上市时间、宣传推广计划上相互配合、相互推进。由此形成一个完整独立的产品链。

2.有效的产业政策支持

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动漫产业的发展潜力引起政府关注。1995年,政府将动画产业由服务性行业转变为制造性行业,降低了20%的产业税,自此,韩国动漫产业发展步入快速车道。在投资支持方面,积极鼓励与扶持民营动画发展,通过专门设立一个专家评审委员会,对动漫产品进行评估,政府会为评估优良的动漫产品提供一定的拨款。一方面在一定程度上解决资金的缺乏,另一方面国家的认可为投资商的投资起到指引作用。

在市场培育和开拓方面,政府强制性规定动画节目的播出比例为国内占70%、国外占30%,以保证国内产品的市场空间。2005年7月起,韩国政府对动漫片实施播放总量制,规定电视台在总播放时间中保证0.3%~1%的时间播放动画片。该规定为动漫片提供了稳定的市场保证,推动了动漫创作、投资、出口和技术进步,特别是有利于具有原创能力和先进技术的动漫制作社的发展。

在环境建设方面,提供出口补贴等鼓励本土动画片的生产与发行,外部市场低迷时,为对外加工业务提供必要补贴,积极举办国际动画节、韩国动画电影奖等活动加大对外宣传。为加快人才培养,派遣留学生到海外学习,实施“编辑终身雇佣制度”,稳定编辑队伍,防止人才流失。2006年1月,韩国新发布了《动画产业中期增长战略》,规定未来五年将对动画产业投资764亿韩元,用于技术基础设施建设、人才培养、支持海外出口以及相关法规完善等方面。这些措施取得重要成效。以网络为例,根据2011年9月,美国网络数据传输公司Pando Networks的报告,韩国网民韩国的宽带网络在平均传输速率和家庭宽带覆盖量方面均居世界首位,分别达到20.4Mb/s和95%,韩国已经成为世界上人均宽带安装率最高的国家。高效的网络系统使得网络游戏、网络动画、网络漫画及卡通形象等产品以几何倍数的速度增长和传播。为了培养产业集群,韩国建立了多处国家级动漫产业基地。基地在政府相关部门的指导下,采取“教育培训、研究开发、产业孵化、国际交流”四大策略,从产学研三方面系统推动原创动漫游戏产业的发展。

3.成熟有效的行业组织和中介机构

韩国创建了顶尖专家聚集的“动漫中心”,由10位韩国最具代表性的漫画家作为创始股东,调动韩国大部分优秀的动漫创作人才,共同拓展市场。中心对外定位是成为亚洲超一流漫画内容专业企业,对内则是一个类似韩国漫画家工会的机构,对保障本土漫画家利益、合力拓展海外市场发挥了积极作用。同时,韩国成立了多个中介组织,为动漫企业提供信息收集、产业辅导、资金运作、技术研发、市场营销等方面的指导帮助。例如动画协会和海外加工协会指导和协调韩国公司对外统一自己的行业形象、统一加工价格,共同开发海外市场;对内协调加工成本,提高加工质量。有力促进了高水平动漫加工基地的形成。

4.承接外包和国际合作积累了行业经验,提升了产业发展水平

韩国动漫产业是从承接国外加工业务起步的,前期大量承接片为其积累了行业经验和技术能力,培育了大量高素质专业人才,不仅成为全球高端动漫加工基地,也为韩国动漫产业向本土化转型奠定了坚实基础。近年来,在政府扶持下,韩国动漫产业国际合作模式向多元化方向发展,韩国企业往往先做好前期设计,再联合国外技术和资金,构筑多元化网络,优势互补,协同发展,国际化制作水平大幅提高。

(四)三国动漫产业发展模式比较

综上所述,三国动漫产业的共同点在于都不是动漫产业的原创国,产业发展初期都曾为西方提供动漫加工服务,主要区别在于中国尚未形成适合自身国情的发展模式,而日韩两国已由加工制作基地成长为世界动漫强国,找到适合本国特征的发展模式。

具体来看,中国尚未形成成熟的动漫产业链和盈利模式,外包仍是产业发展的重要力量;比较优势主要集中于中期加工制作能力;非市场导向主导产业集群演进方向。日本和韩国已分别形成适合自身发展的产业模式,日本拥有发达的漫画市场制播分离,但风险共担收益共享;创新、知识产权和技术提供增值源泉,衍生品是实现增值的关键环节;形成以东京为中心的成熟产业集群以及独特高校的人才培养模式和发达的行业组织等构成适宜的生态环境。韩国的动漫产业则立足于网络游戏,借助于有效的产业政策和长期外包经验,快速成长为动漫新秀。

四、中日韩动漫产业合作路径研究

综上所述,尽管日韩两国动漫产业起步较晚,经过一段时间的快速发展,已实现从动漫代工向原创的成功转变,成为名副其实的动漫强国。与之相比,我国虽已在产量方面跃升为动漫生产大国,总体产业发展水平与上述两国仍然存在显著差距。未来一段时间,动漫产业将进入由量到质的转型升级期。与此同时,尽管日韩两国动漫产业发展取得重大成就,未来发展也面临投资不足、市场萎缩、成本上升以及新技术冲击等多方面挑战,同为亚洲近邻,中国拥有待开发的庞大市场和寻求投资机会的庞大资金,日韩拥有丰富的产业发展经验、技术和高素质人才,中日韩在动漫产业合作领域具有巨大潜力。尤其是,在中日韩自由贸易谈判正式启动的大背景下,三国政府表现出加强文化产业合作的良好意愿(4)。基于此,本部分拟深入探讨中日韩加强动漫产业合作的具体路径。

(一)契约合作

契约合作是目前最为常见的合作方式,也有较长的发展历史。但是,目前的契约合作主要是单向的,即中国为日韩提供动漫加工制作服务。特别是日本,据业界估计,70%以上的日本动画片(包括电视版、电影版等)都是在中国加工完成的。而韩国则一直是日本高端动漫业务的重要加工基地。

随着动漫产业国际分工格局演变、动漫技术升级和中国劳动力成本的上升及动漫产业转型升级这一合作模式面临日益严重的挑战。虽然传统外包仍是中国动漫产业的重要推动力量,一种国际团队共同参与创作、中方主导并拥有版权优势的新型契约合作模式正在形成。2012年初,上影集团将3D版《大闹天宫》制作加工外包给国际知名影视技术公司特艺集团,借助国际电影产业运作模式和技术手段,把中国原创动漫作品推向世界,取得良好效果。与西方公司相比,日韩熟悉中国文化和中国故事,拥有高技术水平和国际市场营销经验,具有更大合作空间。未来中日韩之间的契约合作模式将向多维度全方位领域发展。

(二)产权合作

产权合作可以通过合作拍片、建立合资企业、互相持股、建立产业基金等方式实现,通过产权合作,借鉴日韩动漫产业运营模式,引进消化日韩的核心制作技术、创意管理经验以及市场营销模式,制作发行含有中国元素和亚洲特色的原创作品,打造国际水准的原创动画影视及各类衍生产品和互动娱乐形式,联合开发国际市场,既可以推动中国文化融入世界,同时又能引进高端技术、创意以及管理经验,促进国内市场发育及本土高端人才的集聚和培养,推动动漫产业由量向质的转型升级。

对于日本和韩国来说,借助于中国资金、尚待开发的市场、低成本劳动力、庞大的制造能力以及中国元素在世界的影响力,可以缓解国内投资不足、市场萎缩、成本上涨和劳动力不足的压力,为动漫产业持续增长提供新动力。

(三)人才合作

人才合作涉及人才培养、跨国就业和自然人流动等方面。一是引进日本多元化人才培养模式,聘请和鼓励日本艺术家到中国讲学、甚至开办动漫教育学校,派遣留学生到日韩接受动漫教育。既有利于培养中国高端人才,又能为日韩动漫发展提供新的增长动力。二是为中日韩之间的跨国流动和就业提供政策便利。由于日韩动漫产业发展空间有限,而中国动漫产业正处于快速发展中,不少日韩动漫产业人才来中国寻找发展机遇,而中国对于外国人在国内就业的相关政策安排尚不完善,日韩动漫发展面临劳动力短缺和成本上升的困难,同时对于中国人流入也有多项限制,中日韩应加强劳动力市场一体化方面的探索和合作,使各层次动漫人才的交流便利化,实现互利共赢。

(四)政府合作

鉴于中日韩三国政府对动漫产业发展的积极推动和扶持政策,加强中日韩三国政府之间的合作既具有现实性也具有可行性。迄今为止,在中日韩三方的共同努力下,中日韩文化部长会议已经相继在中国南通(2007年)、韩国济州(2008年)、日本奈良(2011年)、中国上海(2012年)成功举办,分别发表了《南通宣言》、《济州宣言》、《奈良宣言》和《中日韩文化部长会议——上海行动计划(2012年至2014年)》,为加强、深化和落实中日韩三国文化交流与合作发挥了积极作用,2011年中国文化部与日方合办中日“动漫节”和“影视周”,对促进各国动漫产业的合作发展和国际竞争力提升发挥了积极作用。除了搭建跨国交流与合作平台,中日韩政府还应积极推动和深化投融资、产业政策、技术交流、人才流动、市场准入和知识产权等更多具体领域的全方位合作。

当然,上述仅是列举了几种可能的合作方式,并不能穷尽所有合作安排。在实际操作中,这些方式也并非截然分开,例如由中国电影股份有限公司、日本MADHOUSE动画公司等联合历时数年精心制作的《藏獒多吉》由中日两国团队共同拍摄完成,是首部中日合拍的动画电影作品,题材和动漫形象源自中国小说,弘扬勇敢、忠诚等中华传统文化,日方担任了作品的企划、设定、分镜、剧本等前期工作以及原画、美术、摄影等环节的主要技术工作,而动画、数字合成等制作类工作则全部由中方完成,其中既涉及产权合作也有人才合作。《藏獒多吉》的成功拍摄和发行揭示了中日两国共同制作动画作品的可能性,为中日两国在动漫领域的商业合作提供了一种新的借鉴。随着中日韩区域合作进程加快和产业界人士的共同努力,动漫产业合作的领域将日益广泛和深入,合作模式更趋丰富多样。

五、主要结论

从发展水平看,日韩已成为仅次于美国的全球性动漫强国,而中国虽已跻身动漫生产大国,与上述国家还存在较大差距。展望未来,中国动漫产业面临由质到量的转型升级压力,而日韩动漫产业也受到投资不足、市场萎缩、劳动力不足、成本上涨以及新技术冲击等多方面因素的挑战。同为亚洲近邻,中国拥有待开发的庞大市场和寻求投资机会的充足资金,日韩拥有丰富的产业发展经验、技术和高素质人才,中日韩在动漫产业合作领域具有巨大潜力。应充分利用中日韩加快自贸区建设的契机,推动动漫产业合作发展。本文提出四种主要合作路径,即契约合作、股权合作、人才培养与交流合作和政府合作。

参考文献

[1]鲍济贵.中国动画电影通史.北京:中国美术出版总社、连环画出版社,2010.

[2]约翰·A·兰特.亚太动画.张慧临,译.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6.

[3]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课题组.中国动漫产业发展良策.新经济导刊,2010(6).

[4]金万洙.韩国动漫产业发展问题研究.广告大观(理论版),2007(5).

[5]景宏.日本动漫产业的发展及其对世界的影响.日本学刊,2006(4).

[6]牛牛.中国动画加工企业:总收入在涨利润薪资在降.中国文化报,2011(2).

[7]李常庆.日本学校的动漫教育:培养实用性人才.中国文化报,2012(1).

[8]宋曙琦.中国第一部动画电影考源.中国文艺报,2011(8).

[9]殷福军.中国最早的动画影片是哪一部.中国文艺报,2011(10).

[10]褚劲风.东京动漫产业空间集聚与企业区位选择研究.地域研究与开发,2009(4).

[11]王辑兹,梅丽霞,谢坤泽.企业互补性资产与深圳动漫集群的形成——基于深圳的经验和教训.经济地理,2008(1).

[12]Ted Tschang and Andrea Goldstein.Production and Political Economy in the Animation Industry:Why Insouring and Outsourcing Occur.DRUID Summer Conference paper,Elsinore,Denmark,June,2004:14-16.

【注释】

(1)鲍济贵.中国动画电影通史.北京:中国美术出版总社、连环画出版社,2010;宋曙琦.中国第一部动画电影考源.中国文艺报,2011;殷福军.中国最早的动画影片是哪一部.中国文艺报,2011.

(2)国家广电总局副总编辑、宣传管理司司长金德龙在第八届中国国际动漫节答记者问时表示,来自文化部产业司网,2012年5月3日。

(3)牛牛.中国动画加工企业:总收入在涨利润薪资在降.中国文化报,2011.

(4)中日韩三国文化部长在2012年5月5日举行的第四次中日韩文化部长会议上提出应打造文化领域的共同品,来自凤凰网,2012年6月9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