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陕南特色产业发展的路径依赖及制度创新研究

陕南特色产业发展的路径依赖及制度创新研究

时间:2022-03-16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陕南特色产业要实现突破性发展,必须分析各种制度之间的相互影响关系,确定主体制度,进行制度创新,以促进特色产业的长足发展。纵观陕南地方经济发展的现实情况,由政府主导的发展格局,对陕南特色产业的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但也易使发展过分依靠地方政府的政策促进,形成路径依赖。根据路径依赖的理论研究,要突破陕南特色产业发展所形成的“锁定”,实现“报酬递增”,需要进行制度创新活动。
陕南特色产业发展的路径依赖及制度创新研究&;;&;;&;;&;;_汉水文化研究集刊4

陕南特色产业发展的路径依赖及制度创新研究[1]

王东生

陕南特色产业包括绿色产业、生态旅游和矿产资源开发等,尤其以绿色产业(如茶叶产业、中草药产业等)最具有生态优势和发展的必然性,形成了陕南特色产业以农业种植和产业化为主的发展格局,其中茶叶产业是其主导产业之一和典型代表。

但陕南特色产业在发展过程中也遇到了一系列的问题,如生产组织化程度低、加工水平不高、良种推广相对滞后、品牌多且市场竞争力不强、市场管理混乱、单产低、加工附加值低等,一定程度上影响和阻碍了陕南特色产业的发展,削弱了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为解决这些问题,陕西省政府和陕南地方政府出台了一系列的指导产业发展的标准和规范,并主导了当地的特色产业发展。政府部门的这种主导,一方面,它符合陕南地方经济发展的现实,促进了当地特色产业的发展;另一方面,这种主导也使陕南特色产业发展形成了路径依赖。

陕南特色产业要实现突破性发展,必须分析各种制度之间的相互影响关系,确定主体制度,进行制度创新,以促进特色产业的长足发展。

一、陕南特色产业的路径依赖问题分析——以汉中茶叶产业为例

路径依赖是制度经济学、社会学、经济地理学、政治学及组织管理学等诸多学科领域关注的问题之一,强调系统变迁中的时间因素和历史的“滞后”作用。从目前的研究成果看,对于路径依赖问题的判断尚没有统一的标准。本研究以Arthur所提出的“报酬递增”和制度经济学所提出的“锁定”为出发点,以汉中茶叶产业为例,分析陕南特色产业发展中所存在的路径依赖及其锁定问题。

农业的发展受其生产的周期性影响,本身具有时间上滞后的客观规律;同时,受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进程及西部农业产业化发展历史的影响,陕南特色产业形成了主要以政府来主导的格局。以汉中茶叶产业为例,政府主导的格局最典型的表现是,2007年,当“汉中仙毫”茶产品成为中国地理标志产品后,汉中市各级农业管理机构以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工作为契机,对该市8个产茶县的二十余个茶叶品牌进行了整合,统一为“汉中仙毫”,并统一由汉中市农业局来进行管理和发展。纵观陕南地方经济发展的现实情况,由政府主导的发展格局,对陕南特色产业的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但也易使发展过分依靠地方政府的政策促进,形成路径依赖。

根据汉中市农业局的统计资料,本文列举了1987年至2008年的相关数据,如表1所示。对表1数据进行处理,求得各年份环比指标,如表2所示。利用EXCEL对表2数据进行处理,可得汉中茶叶产业历年环比变化趋势,如图1所示。

对图1进行分析,从总体趋势看,汉中茶叶产业历年环比变化,除个别年度外,未呈现明显的“报酬递增”,反而陷入了政府主导产业发展所产生的“锁定”状态——面积、总产量、名茶产量,均在一定水平上震荡发展。

表1 汉中茶叶产业1987—2008年发展状况一览

表2 汉中茶叶产业1987—2008年年环比变化情况

图1 汉中茶产业发展1987—2008年年环比变化趋势

二、基于DEMATEL的陕南特色产业制度分析及其创新

(一)陕南特色产业发展的制度创新思路

在前期研究过程中,本课题组通过对政府和企业进行调查,总结了陕南地方政府针对其特色产业发展实行的12项制度管理,如表3所示。

根据路径依赖的理论研究,要突破陕南特色产业发展所形成的“锁定”,实现“报酬递增”,需要进行制度创新活动。这种创新活动有两种思路:一种是彻底的革命性创新;另一种是系统性的渐变性创新。从政府主导产业发展短时间内无法被改变的现实出发,革命性的创新往往受地区各产业协调发展的影响而无法真正实现,渐变性创新就成为符合地区经济协调发展要求的创新思路。在实施第二种创新思路的过程中,需要运用复杂、系统的理念,对目前地方政府在发展特色产业中施行的各项制度进行重新思考,构建制度之间的合理的关系,实现制度之间的协同,并确定符合地区发展现实的主体制度。

表3 陕南特色产业发展的制度体系

(二) DEMATEL模型简介

DEMATEL( Decision Making Trail and Evaluation Laboratory),即决策实验与评价实验室法,是美国学者提出的运用图论与矩阵理论进行系统因素分析的方法。该方法利用专家的经验和知识,判断系统中各因素之间的逻辑关系,构建直接影响矩阵,并通过矩阵运算来处理复杂问题,确定各因素对其他因素的影响程度及被影响程度,以确定系统中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程度,为探讨系统的有效协调发展提供分析基础和框架。DEMATEL方法的具体步骤如下:

1.构建直接相关矩阵

分析所研究系统S及其要素,并将要素之间的影响关系表示成矩阵形式,形成直接相关矩阵S,其中sij( i = 1,2,…n,j = 1,2,…n)表示要素Si对Sj的直接影响程度。

2.求综合影响矩阵T并确定因素的综合影响关系

将直接影响矩阵S进行规范化处理,可得到规范化直接影响矩阵X。

其中,

根据规范化直接影响矩阵,可以求得综合影响矩阵T:

综合矩阵T中元素tij表示要素i对要素j的影响程度,或要素j受要素i的影响程度。tij为小于1的正数或零,该值越大表明要素i对要素j的影响程度越大,或要素j受要素i的影响程度越大。

矩阵T的某元素按行相加之和为该元素的影响度,定义为Fi,该值越大表,明该因素越重要;按列相加之和为该元素的被影响度,定义为Ej,该值越大,表明该因素的逻辑影响程度越高,在系统中的作用也越大。

元素的影响度与被影响度之和Zij为该元素的中心度。中心度是对因素综合考察的结果,表明该元素在系统中所起的作用,中心度越大,作用也就越大。

(三)基于DEMATEL的陕南特色产业制度体系分析

1.构建直接影响矩阵

以前期研究为基础,确定表3所示的各项制度之间的影响关系。本研究采用1—9标度,其中9表示对应因素间的关联程度最强,1表示对应因素间的关联程度最弱。矩阵中0表示因素间不存在关联。直接影响矩阵如下:

2.求规范化直接影响矩阵

根据公式( 3),可得矩阵X:

3.求综合影响矩阵

根据公式( 4)可得矩阵T:

(四)确定各因素的综合影响关系

根据公式( 5)、( 6)、( 7),可以确定各制度之间的综合影响关系,如表4所示:

表4 因素综合影响关系

(四)陕南特色产业发展的关键性制度

分析表4,因素S1、S8、S10对应的影响度均大于1,这3个因素是影响陕南特色产业发展的关键制度因素;因素S4、S12对应的被影响度也都大于1,这两个因素在陕南特色产业发展中也起到重要作用;而通过中心度比较,陕南特色产业发展的关键性制度包括S1、S4、S8、S10、S11、S12。综合而言,企业扶持制度、品质标准、政府的宣传引导体制、地区性标准、良种推广制度,为影响陕南特色产业发展的关键性制度因素。

三、建议及结论

综上所述,现就陕南特色产业发展的制度创新策略提出如下建议:

(一)创新企业扶持政策

政府主导的陕南特色产业发展模式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进程中的必然产物,也是现阶段陕南特色产业在产业化机制尚不健全的现实条件下健康发展的必要保障。但世界及我国东部地区经济发展的历程表明,企业是地区经济发展的主体,应大力扶持和推动当地企业发展,这是促进地区经济发展的基本观念。陕南各级政府在发展特色产业的进程中,基本确定了扶持龙头企业的基本政策,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陕南特色产业发展普遍存在龙头企业的政策依赖性过大、企业规模和竞争力不够强的现实。这就需要创新企业扶持政策,大力发展特色产业集群,通过有效的产业聚集,发挥产业集群所具备的外部规模经济的特点,从而提升地区特色产业的竞争力。

(二)以地理标志的建立为契机,建立健全特色产业标准体系

陕南特色产业的发展具有“绿色”“有机”“无公害”“保健”的禀赋优势,而要将这些禀赋优势转化为地区和企业的竞争优势,需要建立健全特色产业的标准体系。从陕南特色产业的发展现实看,“紫阳蓝黑板石”“略阳乌鸡”“汉中仙毫”“紫阳富硒茶”“平利绞股蓝”“商洛丹参”等国家地理标志的建立,为陕南特色产业标准的构建和完善提供了良好的契机。陕南特色产业可深化细化地理标志中对产品品质、土壤条件、海拔、种植技术、病虫害防治技术的规定,形成对产业发展具有指导和操作意义的标准体系,包括品质标准、农业种植规范、生产加工环境和加工技术规程、质量检验标准、包装标识标准等。

(三)加强政府的宣传引导

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政府充分发挥其组织和主导的平台作用。上述地理标志的建立,正是这种平台作用的重要体现。在陕南特色产业的发展过程中,地方政府在企业扶持政策的制定和实施、市场信息、地理标志的推广、相关资源的开发、标准体系的制定和完善、产业物流体系的构建、农业种植规范的构建等方面,均能起到任何企业都无法替代的保障作用。

总之,陕南特色产业的发展需要运用系统的观念,对现行的制度体系进行分析,确定各个制度之间的相互影响关系,以明确促进陕南特色产业发展的主体制度,为制度创新奠定基础。本研究在上述方面进行了一定的探讨,但对相关制度,如产业集群发展的制度安排及其演化,地理标志对陕南特色产业集群发展的作用机理及其模拟仿真,陕南特色产业集群发展相关的支持性制度体系的制定等,尚未作深入探讨,有待下一步继续研究。

【注释】

[1]陕西省教育厅项目( 2010JK073) ;陕西省软科学项目( 2008KR50)。该文原载《贺州学院学报》,2012年6月第2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