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上海文化产业发展模式研究

上海文化产业发展模式研究

时间:2022-03-14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上海文化产业发展模式研究——以张江高科文化产业园为例薛 可 余明阳 黄 晶 陈 艺内容提要:地区文化产业发展过程中,其产业发展模式具有基础性和决定性的作用。而文化产业具体的发展模式则决定了发展速度和周期,本研究将采用案例分析的方法,以上海张江高科文化产业园为例,总结适合地区文化产业发展的具体模式。
上海文化产业发展模式研究_以张江高科文化产业园为例_中国文化产业评论

上海文化产业发展模式研究——以张江高科文化产业园为例

薛 可 余明阳 黄 晶 陈 艺

内容提要:地区文化产业发展过程中,其产业发展模式具有基础性和决定性的作用。本文不同于以往的相关研究,采用了案例研究和产业动力学的方法。首先对上海文化产业的现状进行了分析,指出了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问题,然后通过对上海张江文化产业园进行研究,探索其文化环境的营造与文化产业链的锻造,并对其文化产业发展模式进行评估。研究结果显示张江文化产业园的运作模式与发展策略表现出了优秀的竞争力,可以为上海乃至全国的文化产业发展中遇到的问题提供有意义的借鉴。

关键词:文化产业;发展模式;产业动力

法兰克福学派早在20世纪20年代就已经提出文化生产与科技结合形成工业化的体系,会产生影响社会的巨大力量。1926年本雅明首先提出文化产业这一概念,并对文化产业和大众文化持乐观的态度,认为其有积极的价值和意义。随后法兰克福学派的阿多诺和霍克海默从社会学和哲学的角度,对文化产业进行了批判。直到20世纪80年代以前,文化产业更多的是与大众文化和社会问题相关,20世纪80年代以后文化产业进入快速发展时期,文化产业成为国家和地区解决城市就业、城市经济发展、城市更新等问题的重要手段。

学者对文化产业的定义目前已经较为统一,能够比较清晰地勾勒出文化产业的性质,我们采用广义的文化产业的定义,文化产业是指生产文化产品或提供文化服务以满足社会需要的各类行业门类的总称。但是在文化产业的范畴上还存在一定的分歧,例如叶朗认为文化产业是由市场化的行为主体实施的,以满足人们的精神文化消费需求为目的而提供文化产品或文化服务的大规模商业活动的集合;江蓝生则提出现代文化产业实际上是一个巨大的产业群,它们建立于大规模复制技术之上,履行最广泛传播的功能,经商业动机的刺激和经济链条的中介,迅速向文化传统艺术的原创和保存两个基本环节渗透,将原创变成资源开发,将保存变成展示,并将整个过程奠定在现代知识产权之上。根据2004年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文化及相关产业分类》,文化产业概念界定为:为社会公众提供文化、娱乐产品和服务的活动,以及与这些活动有关联的活动的集合。共9大类、24中类、80小类,9大类又分为核心层、外围层、相关层三层:核心层包括:1.新闻服务;2.出版发行和版权服务;3.广播、电视、电影服务;4.文化艺术服务。外围层包括:5.网络文化服务;6.文化休闲娱乐服务;7.其他文化服务。相关层包括:8.文化用品、设备及相关文化产品的生产;9.文化用品、设备及相关文化产品的销售(1)

我国的文化产业从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起步后一直处于稳步发展中。2002年,中共十六大报告明确提出要“支持文化产业的发展”。到目前为止文化产业整体规模初具,对国民经济的贡献与日俱增,对GDP的贡献已达到3.1%。上海和北京、广东、湖南等地区一样,属于我国文化产业的重点区域,文化产业在上海,尤其是最近几年在张江高科文化产业园得到了长足的发展。

文化产业在资源配置方式上是以市场为基本手段,在生产方式上采用社会化大生产的方式,尤其是工业生产的方式。(2)而文化产业具体的发展模式则决定了发展速度和周期,本研究将采用案例分析的方法,以上海张江高科文化产业园为例,总结适合地区文化产业发展的具体模式。

一、文化产业发展模式

1.文献综述

张曾芳和张龙平(2002)对文化产业与发展规律进行了系统的论述,作者在采用广义的文化产业概念的基础上,立足于精神产品特殊的商品属性与社会属性,提出了文化物化形态由产品、商品直至产业的内在逻辑过程。作者考察了当代文化产业作为人类经济史上第五次产业群体兴起的内部结构与外部形态及其经济与文化意义,剖析了文化产业运作中的双重价值规律(商品价值规律与社会价值规律)及其作用方式,并为文化产业的良性运行提供了对策性建议。(3)毕小青和王代丽(2009)对文化产业竞争力进行了综述性研究,通过对文献进行分类和归纳,发现文化产业竞争力研究的主要范畴包括:文化产业竞争力的一般性研究、文化产业竞争力评价和比较研究、文化产业竞争力的来源研究以及提升文化产业竞争力的对策研究等。(4)

在文化产业发展模式方面,乔东亮等(2009)以北京为例分析了动画产业的发展模式,作者通过对国内外动画创意产业发展模式的系统解析,指出文化创意产业和实体经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才是振兴动画创意产业的正确理念,也由此把美、日等国发展动画产业,构建文化、经济发展协调机制经验概括为“主题公园”和“衍生品”两种模式;同时,结合首都动画创意产业发展的实际情况,提出了模式选择建议及选择模式过程中应该注意的问题。(5)胡旭初和杨一鸣(2009)基于价值链理论探讨了中国网络游戏产业的发展模式,进而为中国的网络游戏产业的良性、健康发展提供相关的参考建议。(6)

西方文化产业研究中最早涉及文化产业相关研究的地理学者是加利福尼亚大学洛杉矶分校的阿朗·斯科特,他对洛杉矶动画电影产业的劳动力市场进行了研究。(7)斯科特的同事斯多普和克里斯托弗森则对好莱坞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在斯多普等人的研究中,弹性专业化和垂直分离是其研究的主题,斯多普和克里斯托弗森认为好莱坞的电影产业自从20世纪50年代便已经出现了垂直分离的特征;到60年代拍摄活动已离开了洛杉矶;到20世纪70年代中期,伴随着垂直分离产业公司和就业,在加利福尼亚出现了再集中的强趋势。(8)文化产业就业研究最早始于斯科特和普拉特,斯科特研究发现美国在1992年的文化产业就业人口已经超过了300万;美国文化产业的就业主要集中在较大的都市区范围内。(9)

贝利斯对爱尔兰的创意规划进行了探讨,认为文化产业的推动直接导致了城市基础设施的建设,促进了城市形象的发展,比如都柏林的文化区圣殿酒馆区的发展,出现了诸多的复原建筑、步行区域、富有想象力的街道和独特的酒吧、饭馆与旅店。(10)理查德斯等人探讨了文化事件影响下城市形象的更新,其研究对象是2001年的欧洲文化之都鹿特丹。调查结果显示鹿特丹作为文化目的地,经过2001年的文化事件后确实得到了改善,但是城市形象的物质要素以及作为荷兰工作城市的特点,将持续起支配作用。(11)萨德勒认为,随着技术的发展,音乐的版权保护越发难以得到保障。当前电脑制作、有线和电信公司的共同介入,对版权造成了更多的混乱(12);对于网络发行冲击音乐产业版权的问题,如何准确地定义版权问题,则变得更为复杂(13)

2.文化产业发展模式的动力要素

本文将从产业动力学的角度对张江文化产业的发展模式进行研究,动力机制就是推动事物发展的诸多要素、环节之间相互影响与相互制约的关系、方式和过程。产业发展动力机制至少包含两个层次的问题:一个是动力要素的静态结构,这种静态结构要求产业发展动力因子的齐备性、丰裕性和素质性;另外一个是动力要素组合和交互的动态过程,期间就存在各个动力因子之间的兼容或排异、良性互动或逆行掣肘、渗透与融合等。二者共同决定培育和发展特定产业的动力机制。

文化产业发展模式的核心之一是动力问题,文化产业的发展往往是多因素的动力驱动组合,其发展的动力源有需求拉动、技术推动、供给推动、投资驱动、政策推动等。在不同的发展阶段,起主要推动力的因素和影响程度是不同的。文化产业形成期,主要对应资源竞争和要素驱动阶段,动力源依靠政策推动与市场需求拉动相结合,竞争主要存在于资源要素的竞争;文化产业成长期,动力源依靠需求拉动、供给创造与政策引导相结合,成长早期主要对应产销竞争阶段,竞争主要存在于产销竞争以及资本竞争,企业规模、品牌和营销手段、产业一体化以及融资的重要性大大提高。成长后期主要对应投资驱动和资本实力竞争阶段,竞争手段主要是资本竞争与技术创新竞争,资本实力、资本运作、企业制度、全球经营越来越具有战略意义;文化产业成熟期主要对应创新驱动阶段,动力源依靠技术推动,竞争手段主要是技术创新,研究开发、自主知识产权的获得成为更为关键的因素。

文化产业的发展被作为一个系统时,首先需要确定系统的动力要素及其判断标准。确定文化产业发展的动力要素应符合三个条件:第一,必须贯穿于整个文化产业发展过程中;第二,在文化产业发展过程中具有相对独立功能,即要素的作用具有不可替代性;第三,动力是推动事物产生和发展的力量,要素必须对文化产业产生和发展具备明显的推动作用。所以动力要素应是贯穿于产业发展的全过程,对文化产业的产生和发展具有推动作用的要素。

为了分析文化产业发展的动力因素,需要对文化产业的产业链结构进行研究,有文献表明文化产业的自身发展要经历七个环节:资源(生产资料)→投资(生产投入)→企业(生产主体)→产品(生产成果)→服务(生产增值)→营销(生产推广)→消费(生产结果)。(14)在目前已有的研究文献中,普遍认为投资是目前上海文化产业成长的重要驱动因素(楼文高,2007;许正林,2009),具体存在的问题有投资结构单一,文化产业的风险性和收益的不稳定性使得其难以获得投资等,就文化产业的投资模式国内外学者也进行了广泛的研究(周正兵,2008;周笑,2006;花建,2002)。而葛红兵、谢尚发(2009)的研究表明,文化消费的发展不仅对于经济发展是重中之重,而且对于文化产业的成长也有着关键的驱动作用。刘晶晶(2009)、郭洪仙(2008)的研究表明产品与服务的质量、品牌效应、与高新科技的结合程度是决定文化产业的重要驱动因素。(15) (16) (17)

本文将根据产业动力学的原理,以上海张江高科技园区为案例进行分析,探索上海文化产业发展模式基本要素,并进一步分析上海文化产业发展模式。

二、上海市科技园文化产业发展概况

1.上海文化产业发展的成绩

上海是我国现代文化产业的发祥地,从20世纪初起,报刊业、电影业、娱乐业、出版业等现代文化产业逐渐形成规模,与北京一起成为中国南北两大现代文化产业集聚城市。作为中国文化体制改革的先行城市,上海在文化产业发展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就。

近年来在中国,上海文化产业同时面对国际金融危机和国内经济转型的机遇,充分利用上海“四个中心”建设、浦东综合配套改革试点、继续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等战略契机和重大举措,着力探索文化产业发展方式的变革,初步形成以文化产业与政策服务、科技创意、金融投资、产权交易紧密联动、深度融合为主要特征的文化产业,成为上海文化产业发展的新格局。上海文化产业的发展已有一定规模,并呈现出一些独特性。

表1 2003—2008年上海文化产业增加值基本情况

img26

由表1可见,2003年以来上海文化产业持续增长,从1 275.76亿元持续增长到3 304.80亿元。文化产业增加值从2003年的364.69亿元持续增长到2008年的780.11亿元。2007年广东省文化产业实现增加值1 921亿元,占全省GDP的6.2%;北京文化创意产业增加值为992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的11.2%;山东省文化产业增加值为713亿元,占GDP的2.75%;江苏省文化产业增加值达587.35亿元,比上年增长30.68%。同比其他文化产业重点区域可得上海文化产业增加值在全国位居第三,已粗具规模。

2.上海文化产业发展的问题

虽然上海文化产业已经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也保持着良好的发展势头,但是从整体上看,同比全国其他文化重点产业区域,上海文化产业也存在着不少的问题。(18)

(1)上海文化产业增速后继乏力

由表1可见,过去6年上海文化产业年平均增长率是13.98%,且增长率趋于稳定。文化产业年均增长率略低于上海地区生产总值年增长率。然而,其他重点文化产业区域的文化产业都实现了20%以上的增长率,并明显高于当地生产总值增长率。其中北京文化创意产业平均增长23%,创造增加值年均增长17%。湖南省文化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25.4%。2001—2005年云南省文化产业总产值年均增长23.52%。

对地区产业结构调整贡献度偏低。由表1可见2003—2007年上海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平均为5.55%,2008年增至5.7%。地处沿海发达地区的上海,文化产业在该项数据上仅与地处西部欠发达地区的云南省处于大致相同的水平,而且最近五年以来上海文化产业占GDP比重相差不足0.25%。而与此同时其他文化重点区域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却在稳步提升,湖南文化产业生产总值占生产总值比重从2006年的4.5%提高到2008年的5.1%;最近4年北京文化创意产业分别占北京地区生产总值的10.1%、10.2%、10.3%和10.6%;2007年、2008年广东省文化产业占地区生产总值分别达到6.2%、6.8%。

(2)上海文化产业呈现去核心化趋势,产业内部结构也正在向去核心化、边缘化方向发展。

表2 2003—2008年上海文化产业增加值分层构成(单位:%)

img27

由表2可见,2003年以来,上海文化产业核心层所占比重从17.2%下降到14.9%,而外围层却从2003年的44.6%上升到了2007年的48.4%。显然,上海文化发展已呈现出一定的边缘化、去核心化趋势。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上海文化产业核心竞争力的提高。

(3)上海文化产业存在体制改革滞后、投融资渠道不足、现代文化与现代科技结合度低、管办不分现象严重等问题,(19)其中最大的问题是投融资渠道的不足很大程度上阻碍了文化产业的发展速度。

尽管整体上上海文化产业并没有呈现出应有的高度发展态势,并暴露了很多的问题,但是上海部分地区形成的文化产业集群还是表现出了强劲的发展势头,这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张江文化产业园。

三、张江文化产业园发展模式

上海张江高科技园区已形成了良好的文化产业集群环境,集聚的企业数量众多、产值增速迅猛,文化产业正在成为上海张江高科技园区继集成电路、生物医药、软件产业后的“第四极”支柱产业。特别是2008年后,在营造整体产业环境和整合众多产业服务资源的推动下,张江文化产业产值在2009年超过90亿元、连续保持年均30%增长率的基础上,2010年上半年产值达到52亿元,预计全年产值突破120亿元。截至2010年9月份,累计引进文化类企业359家,累计注册资本逾31亿元,外资2.2亿美元(不含盛大游戏IPO的10.8亿美元)。文化产业物业空间近20万平方米(不含盛大彩虹城计划用地)。新兴文化产业占据着重要的核心地位,并取得了辉煌的成绩,越来越多的张江文化企业在产业细分市场上占据龙头、垄断地位(见表3)。

表3 张江高科技园区文化产业成绩一览

img28

续表

img29

从上表可以看出,张江文化产业园在文化产业的品牌建设,与现代科技的结合,产业的规模效应等方面都取得了不俗的成绩,其发展模式很值得研究与探讨。通过访谈法与数据调研法,归理出了张江文化产业园的发展模式。

1.总体策略与政策服务

张江文化产业园多年来在电路芯片、信息安全、软件、无线射频等高科技产业具备一定集成基础和优势,在此基础上文化产业能够充分发挥其资源优势与研发优势。张江园区文化产业以数字出版、动漫、网游、新媒体等四大领域作为细分方向,具备低能耗、高产出、传扬民族文化、承载创新精神等特性,因此文化产业成为张江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提升园区核心竞争力和城区功能、实现“二次创业”的重要突破口。

(1)统筹规划先行,形成具有张江特色的文化产业布局

张江文化产业围绕相关科技产业集成的基础,以数字出版产业为核心,将动漫、网络游戏、新媒体等产业融合于数字出版产业中,相伴相依、联动发展,引导、鼓励上下游企业跨领域、跨业态合作。张江以张江路—祖冲之路配置物理空间,形成文化产业集聚区,并带动软件园、微电子港等区域形成“J”形文化产业带。正在建设中的张江中区,将形成由公共文化设施、文化产业物业和文化教育区域共同构成的U形地带,全面承载知名文化企业总部和重大文化项目。

(2)政策引领先行,加快张江文化产业、人才、资源的集聚

上海浦东新区人民政府先后制定颁布《浦东新区扶持文化发展的若干意见(试行)》、“张江国家数字出版基地建设专项资金”等一系列文化产业扶持政策,从资金投入、市场培育、政策扶持等方面撬动不同产业链环节上的中小文化企业协同合作、产业联动。张江文化控股积极参与市、区文化产业“十二五”规划的制定,争取国家、市、区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和政策倾斜,共同推动产业、人才、资源的集聚。具体政策含产业发展专项基金、房租补贴政策、税收优惠(贴息)政策、原创奖励政策等等。

(3)环境营造先行,打造不可替代的产业软环境

针对文化产业“轻资产”的特点,张江文化产业园由“资源招商”转变为“环境招商”,以土地、资金等吸引企业,转变为以服务软环境吸引企业。在国家相关部委、上海市委、市政府、浦东新区区委、区政府以及张江集团的大力支持下,张江国家数字出版基地、张江动漫谷等文化产业重点基地发展良好。大部分市级文化产业重点要素功能平台入驻张江,为产业发展提供版权交易、版权服务、原创播出、技术支持、投融资、人才交流等专业服务支撑。张江通过统筹园区内公共文化设施运营,开展展会、活动及产业推广服务,形成融科技、文化、时尚于一体的“张江创新文化”,打造充满活力的科技人文城区。

2.实施主体与服务举措

张江文化产业园推进文化产业发展的实施主体为张江文化控股有限公司。自2004年上海张江文化科技创意产业基地成立以来,张江先后成立了多家文化产业服务型公司,为产业发展提供多项服务。2008年5月,张江集团对文化产业各类资源进行梳理整合,投资3亿元成立了国有独资法人——上海张江文化控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张江文化控股”)。张江文化控股定位于张江园区文化产业的环境运营商、服务集成商和产业发展商,统一规划、资源整合、协调发展,通过园区文化产业政策聚焦、人才聚焦、环境营造、产业打造、示范辐射的功能优势,进一步打造产业融资、市场服务、人才培养的平台,建设中国最先进的科技、文化、创意最佳融合的文化产业中心及具有强大生命力和竞争力的文化产业链。

目前张江文化控股作为资源整合平台、资产管理平台,已建立起拥有7家子公司、员工超过130人的张江文化服务体系,形成了集环境营运、产业发展、支持服务于一体的公共服务平台,并充分发挥园区内的张江小额贷款公司、张江孵化器中心、张江创新学院、上海电影艺术学院等配套服务支持功能,以及张江集团招商中心、客服中心和产业研究室等所提供的全面的专业化协助与支持作用。

在张江文化公告服务平台的基础上(见图1),张江紧紧围绕“构建产业环境、创新整体服务”,推进文化产业发展。采取了如下措施:1.聚拢上海动漫博物馆、上海版权交易中心、上海版权服务中心等市级各类产业公共服务平台,提供产业发展的专业服务支撑。2.深化园区产业平台服务,激发园区企业创新活力。3.重点推进上海张江动漫谷公共技术服务支撑平台(二期)等相关专业平台建设,提升基地产业服务能级。4.加强产业研究,创新全方位服务模式,提升企业市场推广的效应。5.大力支持文化走出去战略,承接了2010年俄罗斯“中国文化节”动漫展策展布展等工作,多层次、多渠道、全方位地向世界展示中华文化。6.主动对接国家、市级资源,争创文化产业示范园区。

img30

图1 张江文化公共服务平台

3.金融投资

为解决文化产业的投资难题,上海市政府频频出手。金融及航运两个中心的建设则为上海文化产业提供了不可或缺的金融资本优势及文化交汇环境,使上海在文化产业发展方面独占先机。上海张江园区相继设立了20亿元的浦东新区风险投资引导资金、1亿元的东方惠金基金、10亿元的创投基金并已在园区运作,形成张江园区“三驾马车、并驾齐驱”的投资平台。在知识创新群体的创业阶段,帮助有潜力的人力资源转化为具有市场价值的人力资本,通过承担此过程中的经营风险,以相对低价来分享人力资本的高成长性和高增值性,从中获取利润。这正是张江高科文化产业金融投资的一种良性产业模式。

同时,张江园区择优扶强、培育企业上市,为进行股份制改制的区内企业提供一定的财政补贴,与券商建立合作关系,为企业改制上市提供专业化的服务。园区还引进了相应的中介服务机构,并通过各种活动形式为企业提供咨询和建议。上海金融办、上海证监局、上海证券交易所、深圳证券交易所、浦东新区科委、浦东新区国资委等单位合力搭建一个园区企业与投融资机构良好的沟通平台,提高企业开发市场的意识,增强企业自身融资能力和自主创新能力,保证企业真正持续健康地发展。包括申银万国、海通证券、国泰君安在内的券商以及一些会计师事务所、律师事务所在培训会现场设立了咨询台,浦东创投、浦东科投、东方惠金等风险投资公司也积极参与,与企业进行了面对面交流,进一步解决企业融资与融资难的问题(见表4)。

表4 被东方惠金担保公司进行担保业务调查的企业

img31

4.科技创新与相关成果

从产业融合的角度讲,上海张江文化产业具备天然的产业优势,因为目前园区已经初步建成国家微电子产业高地、国家软件基地和信息安全基地,并形成了国内规模最大、结构最完整、技术最先进的信息产业技术开发体系,能够为文化产业提供坚实的科技创意支持。国内外重量级的文化科技创意企业也已经纷纷落户园区,如自主研发手机多媒体芯片的展讯科技,盛大网络、第九城市等游戏软件企业,雅昌等高科技印刷、复印和分发企业,浦东电子出版社、点击书公司等出版、发行渠道,初步形成数字出版技术与文化创意企业的集聚,为文化产业的深入发展提供有力的环境和基础保障。在这样的基础上,园区文化产业企业相关产品的科技创新与品牌建设取得了卓越的成果,具体如表5:

表5 张江文化产业创新成果

img32

续表

img33

5.产权交易

以版权为核心的文化产业形态,被称为“流动、开放的金色链条”。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和互联网的快速普及,我国的版权产业发展势头强劲,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贡献率逐渐提高。其中,以数字出版为例,数字出版用户每年将增长30%,收入每年将增长50%。可见,版权产业市场之巨大,前景之广阔远远超出了一般产业的发展水平。

在先后设立国家动漫游戏产权交易中心和上海版权产权交易中心后,上海再次在张江设立上海文化产权交易所暨上海版权交易所。所有符合国家相关规定、产权清晰、能成为文化产权标的物的各类文化产权,如影视剧版权、动漫版权、舞台剧衍生产品开发版权以及著作权、各类文化专利等,都可以进入上海文化产权交易所进行交易,寻求合适的融资渠道。

上海文化产权交易所是目前国内唯一一家以文化产权为对象的股份制交易所,由上海联合产权交易所、解放日报报业集团、上海精文投资公司联合投资创立。作为综合性文化产权交易服务机构,上海文化产权交易所以各类文化产权的交易为核心,以文化物权、债权、股权、知识产权等各类文化产权为交易对象,为各类市场主体提供灵活、便捷的投融资服务,为各类文化创意提供实现价值的通道。从具体的交易品种来说,所有符合国家相关规定、产权清晰、能成为文化产权标的物的各类文化产权,如影视剧版权、舞台剧衍生产品开发的版权以及著作权、各类文化专利等,都可以在这里进行交易。

上海文化产权交易所负责人张天在接受采访时表示(20):文化产业要发展,就要市场化交易,所以把文化产业通过文化产权平台进行市场化配置是一种历史性突破。通过文化产权交易所公开交易,可以带来的好处就是,使得信息公开化,打通与大众沟通的渠道,创立了商业模式,吸引了中介机构的广泛参与等,使得文化资源真正形成产业化,另外,文化产权交易平台的存在,将使得文化领域的偶然性交易变为一种常态的市场交易,让各种要素集聚,扩大成交额,形成规模集约效应。

四、结论与讨论

1.研究结论

通过以上的案例分析可以发现,在上海文化产业的发展相对停滞的情况下,张江文化产业园区却保持了高速发展。在我国,文化产业经过了几十年的创业与发展,早已经过产业的形成期和早期成长期,正处于成长后期到成熟期的阶段,这个阶段资本运作、技术创新等因素成为了产业最重要的驱动因素,结合对张江文化产业园发展举措的介绍,我们可以总结得出张江高科文化产业的主要动力因素为技术创新的驱动与产权交易的推动。其中技术创新的驱动是其发展模式的内在动力,文化产权是其发展的根本驱动因素。然而只有以上两个要素是无法推动文化产业的发展的,要使这两个主要驱动因素发挥作用,还需要支撑动力因素的存在,在张江文化园区具体表现为政策推动因素、服务平台驱动因素和融资驱动因素。这些是张江文化园区作为一个文化产业聚集区对于园区文化产业必不可少的基础支撑因素。

(1)政策引导与服务支持拉动力

政策引导与服务支持是决定一个文化产业聚集区的独特优势,张江文化产业园区聚集了包括下游产业的文化产业企业、互补产品的供应商、专业化基础结构的供应者和提供培训、教育、信息、研究、技术支持的其他机构,由本文的研究我们可以发现,由此构成的外围文化产业集群和相关支撑机构对核心文化产业集群形成了强大的支撑拉动力。

(2)金融投资拉动力

与高科技企业类似,文化产业是天生具备其高风险性的。(21)由于文化产业自身的动态性和复杂性,以及不同地区文化的内在差异性,使得文化产业的风险性带有更强烈的地域色彩。地域色彩最集中的体现,是文化资源的布局和文化产业的结构,以及由此产生的风险级差。文化资源的布局反映了文化产业的现有优势,决定着文化产业风险投资的方向;文化产业的结构反映了文化产业市场化程度的高低,决定着文化产业风险投资的可行性空间和增值潜力的大小。由于文化企业的以上特性,文化企业融资难的问题成为挥之不去的阴影,文化产业企业在创业阶段,既缺乏原始资本的积累,又因为经营的高风险性和无贷款资信可供查询,很难从银行、证券等传统渠道获得融资,以发展最为迅猛的动漫产业为例,目前主要的融资方式有风险投资、产业外投资、银行信贷、上市融资和政府资助等,但真正能够帮助企业解决实际问题的屈指可数。因此,解决文化产业的融资难题,需要根据产业特点,创新融资形式。无形资产的评估还很难困难,文化企业普遍难以获得银行信贷资金支持。同时,由于产业链风险的不确定性,风投机构对这类企业的投资还是非常谨慎。张江文化产业园区以金融投资服务为其文化产业的支撑因素,为其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拉动力的案例就是很好的佐证。

(3)文化创意拉动力

文化创意产业在现代服务经济中具有双重意义,它一方面是现代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另一方面又是第一、二、三产业协同发展、带动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的重要基础。从城市经济发展的角度看,服务业和制造业的融合联动,具有多种形态。对于中国这样一个全球规模的制造业大国来说,要从“中国制造”发展成为“中国创造”,必须在产业升级的不同阶段,都有文化创意产业作出不同能量和水平的贡献,推动制造业与服务业的融合。

文化创意产业不但有助于开发新的产品,而且有助于创造新的产业形态,通过设计和推广新的生活形态而打开新的消费市场。因为文化本身具有能动性,是人类能动地设计和创造自己未来的内在规范。通过文化创新所开发的体验经济,将会成为21世纪人们向往的一种新的消费形态和生活模式,也将为制造业和服务业的产业升级提供广大的空间。这已经成为全球的一个新兴潮流。2007年3月开张的日本东京六本木中城,在两个半月内吸引了国内外800万人次参观和购物。这片原来驻有美军部队、公共设施破烂和社会治安糟糕的旧城区,已经焕然一新,成为东京的新地标。它由森株式会社牵头,总共投入建设资金30亿美元,经过7年的规划和建设,成为融合大都市的居住、商务、办公、娱乐、文化、旅游等于一体的复合型新颖中心城区,包括高端金融和商务办公区、电视台等媒体、大观光平台等旅游设施、榉木大道所环绕的庭院、美容和休闲设施、时尚品牌和服务机构。而张江文化产业无疑紧跟着产业领先者的步伐,在以文化创造新型体验经济方面,盛大网络的盛大彩虹城也在建设之中(详见表5)。在高科技产业支撑研发、政策鼓励创新、金融保证资金的前提下,文化产业的科技创新对张江文化产业起到了巨大的拉动作用,也是其保持高速增长的重要原因。

(4)产权交易拉动力

产权交易平台的重要作用,包括集聚效应,吸引足够的投资人和项目人,形成一定的市场规模;建立交易秩序,使交易过程公平、透明和可供管理监督;形成权威的文化资产评估体系。上海版权产业对国民经济的贡献已占GDP的8.91%,其中核心版权产业对国民经济的贡献占GDP的4.81%。数字环境下海量作品的传播运用,对传统的版权管理和版权服务提出了新的要求。作为“上海版权公共服务平台”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上海版权服务中心和上海版权纠纷调解中心将强化和延伸政府的版权公共服务职能,致力服务于张江数字出版基地建设,服务于全市数字出版、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全面提升版权的创造、管理、经营及保护水平,打造一流的版权公共服务环境,助推版权产业又好又快的发展。上海版权服务中心、上海版权纠纷调解中心围绕版权创造、运用、保护、管理各个环节,为上海、长三角乃至全国的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公众提供各类专业服务。同时,两中心将利用浦东先行先试的条件,打造对版权产业,特别是对数字出版业大发展具有重大影响的公共服务项目,使上海版权公共服务平台的建设为长三角乃至全国版权事业、产业发展探索新路。

产权交易真正为张江文化产业的良性发展打开了希望之门,是张江文化产业持续高速增长的本质原因,也是其最重要的拉动作用。

按照以上对文化产业发展的驱动因素所作的一般分析,在借鉴文化产业发展动力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结合张江文化园区的特征和规律性,本文构建了一个张江文化园区发展动力模型,如图2所示。

img34

图2 上海张江文化产业发展动力模型

2.讨论

技术创新驱动、产权交易推动这两个要素是系统的动力要素,是推动张江文化产业产生和发展的力量。它们构成了张江文化产业发展的动力源,同时张江文化产业的发展反过来又推动了文化市场份额,对技术创新和文化产权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转而产生新的需求。技术发展与文化产业市场之间相互促进,技术的发展激发了新的文化市场需求,新的文化市场需求又要求技术的创新与发展,并为技术的发展提供人财物等资源上的支持。产权交易作为文化发展的推动力,不仅为文化产业的资金来源提供了保障与支持,同时也让整个产业链能够更持续健康稳定地发展,在宏观上更有效地配置产业资源。而从张江文化产业发展的支撑条件看,政策引导、服务支持、融资运转等要素都必不可少,任何一个要素缺失都会制约张江文化产业发展进程,是其发展模型中不可缺少的支撑要素。

张江文化产业园区的发展模式从产业动力学的角度被证明是科学和合理的,它也解决了上海文化产业近年来存在的问题:

(1)在文化产业的持续增长能力与GDP贡献率停滞的问题上,张江从全局上予以规划引导,政策上予以支持,投资上予以带动,创新上予以扶持,并通过完善的服务支持平台,从整个文化产业链上开创了一种杰出的发展模式,使得张江文化产业保持了高速的增长,从而解决了近年来文化产业增速与对GDP贡献停步不前的问题。

(2)在文化产业的去核心化问题上,张江以版权市场为突破口,大力发展数字出版产业,寻找到了文化产业新的高速增长点,使得核心层文化产业得到了持续高速的发展,并取得了不俗的成绩。(详见表3)

(3)在文化产业的融资难问题上,张江以多方位的金融服务,帮助园区文化产业公司分担风险,获取资金,最大限度地保障了园区文化产业的资金运转,为文化产业的高速发展奠定了基础。

张江文化产业园区以完善后台服务与政策引导、强化产品创新、以文化产权优化产业链的发展模式是值得上海乃至全国的文化产业园区学习和借鉴的。

The Development Mode Research of Cultural Industry in Shanghai

——A Case Study of Cultural Industry Park,Zhangjiang Hi‐Tech

Xue Ke Yu Mingyang Huang Jing Chen Yi

Abstract:The industrial development model play a basic and decisive role in the development process of local cultural industries.The paper used the method of case study and industrial dynamics approach which is different from other related research.First,the paper analyzed the status and pointed out the achievements and problems of cultural industries in Shanghai.Then the paper explored its cultural environment and industry chain building and evaluated it’s cultural industry develop mode through the case study of Cul‐tural Industry Park,Shanghai Zhangjiang.The results show that Zhangjiang cultural industry park’s operation mode and development strategy behaves outstanding competitiveness.It can be meaningful reference for the problem that we met in the development of cultural industry in Shanghai and the all country.

Key words:cultural industries;development mode;industries driving forces

【注释】

(1)我国文化及相关产业的概念和行业界定[EB/OL]。http://gdtj.chinasarft.gov.cn/Tiaomu.aspx?DocId=57。

(2)Hall P.Creative Cities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J].Urban Studies,2000,37(4),pp.639—649.

(3)张曾芳、张龙平:《论文化产业及其运作规律》,《中国社会科学》2002年第2期,第98—107页。

(4)毕小青、王代丽:《文化产业竞争力研究的进展问题与展望》,《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09年第5期,第76—79页。

(5)乔东亮、刘峰、张宏:《北京动画创意产业发展模式研究》,《媒介经营与管理》2009年第4期,第102—104页。

(6)胡旭初、杨一鸣:《基于价值链理论的中国网游产业发展模式的探讨》,《科技管理研究》2009年第8期,第344—347页。

(7)Scott A J.Territorial Reproduction and Transformation in a Local Labor Market:The Anima‐ted Film Workers of Los Angeles[J].Environment and Planning D,1984,2(3),pp.277—307.

(8)Storper M,Christopherson S.Flexible Specialization and Regional Industrial Agglomerations:The Case of the U.S.Motion Picture Industry[J].Annals of the Association of American Geogra‐phers,1987,77(1),pp.104—117.

(9)Scott A J.The Cultural Economy of Cities[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Urban and Regional Research,1997,21(2),pp.323—339.

(10)Bayliss D.Creative Planning in Ireland:The Role of Culture‐led Development in Irish Plan‐ning[J].European Planning Studies,2004,12(4),pp.497—515.

(11)Richards G,Wilson J.The Impact of Cultural Events on City Image:Rotterdam,Cultural Capital of Europe 2001[J].Urban Studies,2004,41(10),pp.1931—1951.

(12)Sadler D.The Global Music Business as an Information Industry:Reinterpreting Economies of Culture[J].Environment and Planning A,1997,29(11),pp.1919—1936.

(13)钱紫华、闫小培:《西方地理学界关于文化产业研究述评》,《人文地理》2010年第2期,第13—19页。

(14)葛红兵、谢尚发:《文化消费:文化产业振兴的根本问题》,《科学发展》2009年第12期,第83—94页。

(15)周笑:《上海文化产业风险投资模式研究》,《学术前沿》2007年第1期,第17—22页。

(16)陈清华:《中国文化产业投资机制创新研究》,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2009。

(17)花建:《上海文化产业的战略思想新论》,《社会科学》2004年第7期,第121—128页。

(18)李本乾、陈晓云、陈德金:《上海文化产业发展与文化体制改革协同推进研究》,《科学发展》2010年第6期,第92—102页。

(19)楼文高、宋红艳、杨立:《上海发展文化产业面临的挑战机遇及对策》,《学术交流》2007年第1期,第181—184页。

(20)龙夫:《文化产权交易:撬动文化产业腾飞的杠杆》,《上海国资》2009年第10期,第36—37页。

(21)花建:《发展文化创意产业,促进现代服务经济》,《东岳论丛》2009年第10期,第151—156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