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合作金融发展模式研究

合作金融发展模式研究

时间:2022-07-22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表1-1 世界合作金融发展模式一览表课题组研究世界合作金融在服务对象上主要面向农林渔业和城市中小工商业,尤其是广大的农村经济是合作金融的主要生存和发展领域。[43]对于合作金融发展模式,何广文认为有限责任制是现代合作金融业发展运行的主导形式。合作金融承载主体或合作金融的组织管理形式,是多种多样的。

1.2.5.1 发展历程

张贵乐(2001)认为国外合作金融的发展历程,经历了三个大的阶段:第一个阶段为19世纪中后期的合作金融的产生阶段。世界上第一家农村信用社由德国人雷发巽创办,第一家城市信用社由舒尔茨创立,此后在其他各国,各类合作金融机构相继诞生。早期合作银行由民间自发创立,后来经政府介入,使合作金融的组织与管理更加完善,因而具有创建自发性、民间性和政府参与滞后性等特点。其资金来源主要是社员缴纳的股金和在合作金融机构的存款,资金运用主要是针对本社社员发放贷款,其资产和负债规模有限,业务范围狭窄。初期合作金融一般采取单一制形式,各机构间相互独立、互不关联,一般不设分支机构。这种形式虽然决策程序简单、经营灵活,能适应本地区经济发展需要,容易获得当地政府部门的扶持与支持,但规模越小,抵御风险能力越低,不利于银行业务处理的技术水平和服务质量的提高,使货币当局的监管也面临重重困难。第二个阶段为20世纪上半叶合作金融的发展阶段。进入20世纪以后,西方国家合作金融继续发展壮大,同时发展中国家的合作金融机构也如雨后春笋般相继成立。西方发达国家合作金融的发展表现在:机构数量不断增长、社员人数急剧增加、业务范围扩展、组织系统逐渐形成、活动范围进一步扩大。第三个阶段为20世纪60年代合作金融的后发展阶段。进入20世纪60年代,国外合作金融呈现出更多更快的变化。主要表现在:合作金融地位和作用增强、业务品种和经营范围扩大化、活动领域国际化、合作金融的组织形式从基本的合作制向股份合作制过渡、合作金融的组织结构从小规模信用合作发展到庞大的银行体系。[41]

何广文(2001)认为合作金融的发展历程可以划分成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从合作金融组织产生到19世纪末,是合作金融业自发或自由发展的阶段。该阶段信用合作业的发展呈现如下特征:(1)由民间自发组织;(2)资金全部或部分由社员共同筹集;(3)合作金融组织的规模(社员数量和资金规模)普遍较小;(4)组织形式和活动范围有一定的区域性;(5)有些信用合作组织还带有一定的民族特色和宗教色彩;(6)一些国家的政府不赞成发展合作金融组织,甚至对合作金融组织的发展采取敌视态度而粗暴地限制。第二阶段:从20世纪初到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是信用合作业发展的国家干预阶段。其具体措施有:(1)通过立法对合作金融业的发展予以提倡,并给予政策优惠;(2)在资金上大力扶助合作金融业,特别是扶助农村信用合作社;(3)合作金融组织从局部发展到全国范围;(4)建立了区域性甚至全国性的统一的管理系统和监督制度。第三阶段: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的时期,是合作金融业之调整变革阶段。世界信用合作运动因而也具有了新特征:(1)信用合作社社区范围和融资范围日益扩大;(2)合作金融组织的规模愈来愈大,合作金融业在国家金融体系中的地位日益提高;(3)生产和生活等领域的专业性合作金融组织产生;(4)合作金融组织同其他合作经济组织进一步相互渗透;(5)合作金融组织之间及合作金融组织与其他金融组织之间的竞争加剧,合作金融组织的破产倒闭成为一种常见现象,信用合作组织间的联合与合并进程加剧。[42]

1.2.5.2 发展模式

对世界合作金融发展模式,人民银行四川省分行课题组(1998)从服务对象、规模、业务范围、组织体制、管理体制、政策取向六个方面进行了分析和研究,得出了世界合作金融发展模式一览表,内容见表1-1。

表1-1 世界合作金融发展模式一览表

课题组研究世界合作金融在服务对象上主要面向农林渔业和城市中小工商业,尤其是广大的农村经济是合作金融的主要生存和发展领域。在体制类型上主要分为单一型和复合型。单一型是指一个国家的合作金融机构体系由几个不同层次的合作机构组成,体系框架为金字塔型,因此又称为单一金字塔型。这种模式为多数国家所采用。复合型与单一型相对应,表现为形式上的多元化,虽然各个单元可能有自己的中央机构,每个单元的组织形式与单一型相类似,但从整体上没有明确的中央机构。日本也应归类为复合型,但因其特殊性,实为日本农业合作组织下的一个独立的子系统,因而称为混合型。在管理体制上主要有民主管理协会管理、依法管理。民主管理是指各级合作金融机构基本上是法人制,都是依法注册的独立经济实体,其内部按合作制的原则进行严格的民主管理。协会管理是指合作金融体系中有自己单独的协会组织,对合作组织进行审计,起到了自我保护、自我约束、自我管理的作用。依法管理是国家银行法中对合作金融机构的设立、管理都有明确而详细的规定,甚至还专门设有合作金融方面的法律。在政策取向上对合作金融,各国政府均给予了大力的扶持。主要表现为:设立专门的管理部门解决其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在税收、财务利率方面给予优惠。[43]

对于合作金融发展模式,何广文(2001)认为有限责任制是现代合作金融业发展运行的主导形式。有限责任制形式和无限责任制形式在合作金融企业与社员间的权责关系、债权人利益的保障、对于社会大众的吸引力、入社社员的稳定性程度等方面均有较大的差异:第一,合作金融企业与社员间的权责关系的密切程度不同;第二,对债权人利益的保障程度有差异;第三,合作金融企业以各种金融工具动员和筹集社会资金的能力有强弱;第四,两种合作金融组织形式下社员的稳定性程度不一致。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随着发达国家经济金融一体化进程的推进,发展中国家金融深化度的提高,金融领域的竞争亦愈演愈烈,合作金融业经营难度加大,经营风险增加,破产倒闭现象迭起。合作金融业经营风险的加剧,使无限责任制形式被逐渐摒弃。

合作金融承载主体或合作金融的组织管理形式,是多种多样的。以其表现形式、业务范围、运作机制、法律形式等为标准,可以进行如下归类:(1)从外在表现形式看有合作银行、信用合作社、合作金库、合会、合作基金会、互助储金会、信用社的联合社、互助投资基金、储蓄贷款协会、保险互助社等等;(2)从业务领域和业务对象看有农村合作金融组织和城市合作金融组织;(3)从职责和功能看可以分为单目标型合作金融组织和多目标型合作金融组织;(4)从类型上看可分为行业性(或专业性)合作金融组织和综合性合作金融组织;(5)从机构的组织等级看可分为初级、二级、三级合作金融组织;(6)从历史过程的差异看可把合作金融组织分为演进型和创设型的合作金融组织;(7)从政府管理的方式看可以分为自主型合作金融组织和官方化的行政主导型合作金融组织;(8)从组织性质看既有有限责任制,也有无限责任制;既有在州政府注册的,也有在联邦政府注册的。[44]

合作金融组织的运行机制,是合作金融企业的生命所在。运行机制功能的发挥,将决定合作金融企业生存能力的大小。一个高效运作的合作金融运行机制也有利于合作金融的发展。一个功能完善的合作金融运行机制,包括五大组成要素:激励与贡献机制、决策及决策监督机制、自我调节机制、约束机制、发展机制。合作金融企业的运行机制是一个完整的系统工程,其各组成要素既相互促进又相互制约,既相互协调又相互排斥,构成一个既统一又矛盾的综合体,共同促进和推动着合作金融企业的正常运行。五大要素缺一不可,否则,合作金融企业不具备完善的运行机制。[45]

“金融深化”为发展合作金融提供了可能。为促进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向商品经济的转化,提高经济货币化程度,发展中国家政府将逐步放弃对金融体系和金融市场的过分干预,开放金融市场,允许多种层次多种类型金融机构的并存和竞争,除官方有组织的银行金融机构以外的各种其他类型的银行金融机构和非银行金融机构将不断涌现,国有银行的垄断和特权被打破,企业和居民参与金融市场活动的积极性得以推动。受发达国家合作金融业发展的启示和影响,合作金融组织的产生和发展有了新的机遇,并具有成为现实的可能。[46]

中国人民银行代表团访问法国农村合作金融的考察报告(2002)中提出了合作金融发展的三阶段论模式。该报告认为合作金融发展:短期是合作金融机构达到政策性金融与合作制的统一,也是行政导向与农民需求的统一;中期是发展多样化经营,逐步实行商业化;长期是形成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在农村地区的垄断地位和在全国范围内的联合。[47]

综上所述,合作金融作为一个系统,如果仅从一个方面、一个角度去研究,都无法说明合作金融发展的本质问题,都不能解释合作金融为什么能在150多年不断发展,因此合作金融的发展研究必须从系统的角度,去研究合作金融的发展过程、发展动力、发展路径,找到合作金融发展的本质原因。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