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发展高校继续教育促进学习型社会建设

发展高校继续教育促进学习型社会建设

时间:2022-11-0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高校是区域文化教育中心,是知识生产、传播的主要场所,在学习型社会建设中负有重要的责任,高校继续教育也面临着重大的机遇和挑战。此后,许多国家相继开展了学习型社会创建活动。高校作为社会公益性机构,在学习型社会建设中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和不可替代的作用。当前,学习型社会建设已成时代潮流,促进学习型社会建设也是党和国家的重大策略,高校必须提高履行这项职责的主动性。

发展高校继续教育促进学习型社会建设

秋林

摘 要:终身教育是加强人力资源能力建设的重要途径。高校作为社会公益性教育机构,在学习型社会建设中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和不可替代的作用。高等院校拥有优越的教育资源,在促进教育纵向衔接、横向沟通,建设开放、便捷的终身学习网络和服务平台中始终发挥着重要作用。基于对学习型社会中社会成员及组织学习需求差异性、复杂性、多样性的分析,结合我国高校继续教育工作中尚存的问题与不足,笔者从发展理念、资源管理、办学模式、教学内容和服务机制等方面提出了高校继续教育改革发展的对策。

关键词:高校继续教育学习型社会终身教育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更新继续教育观念,加大投入力度,以加强人力资源能力建设为核心,大力发展非学历继续教育,稳步发展学历继续教育。重视老年教育。倡导全民阅读。广泛开展城乡社区教育,加快各类学习型组织建设,基本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终身学习将成为每个社会成员生存发展最基本权利,成为每个社会成员共有的一种生存和生活方式,社会将尽其所能为其全体成员提供学习机会和条件。高校是区域文化教育中心,是知识生产、传播的主要场所,在学习型社会建设中负有重要的责任,高校继续教育也面临着重大的机遇和挑战。

一、学习型社会建设的需求分析

学习型社会是指全社会重视学习,热衷学习,自觉学习,每个社会成员养成学习的习惯,全社会形成了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积极向上的风气。学习型社会是20世纪60年代由美国学者哈钦斯首先提出的。20世纪70年代,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人类要向着学习化社会前进。此后,许多国家相继开展了学习型社会创建活动。

近年来,在我国终身学习、学习型组织建设已经为人们所认知、所接受,学习型社会建设已经在许多区域初见端倪。人们越来越认识到当今社会是竞争的社会,是知识更新速度很快的社会,是信息爆炸的社会,学习是一个现代人必需的习惯和特征。一个没有工作岗位的人,通过学习才有可能获得工作岗位;一个在职在岗的人,只有继续学习才能克服工作中的困难,解决工作中的新问题。学习能满足我们生存和发展的需要;能使我们得到更大的发展空间,更好地实现自身价值;能充实我们的精神生活,不断提高生活品质。

在学习型社会建设中,社会成员、组织的需求是复杂的、多样的,分析社会需求,有助于高校继续教育工作者找到自身发展的方向和巨大空间。

(一)学习目的的差异性

社会成员状态的差别告诉我们,他们学习目的也有着巨大的差别。社会上有腰缠万贯的老板,也有一无所有的打工仔,有高学历的城市白领,也有只有初中文化的劳动大军,有正在职场拼搏的上班族,也有退休在家的老一代。每个人处境不同,愿望不同,所处的环境不同,对自身的要求不同,学习的目的也一定不同。有的人是为了充电升职,有的人是为了娱乐消遣,有的人是为了获得学历,有的人是为了增长技能。同时,还有胸无大志、颓废消沉或迷茫失意者学习动力不足,因为无目的,所以无需求。

(二)学习内容的复杂性

不同职业的学习者和不同目的的学习者,对学习内容的要求是广泛复杂的。提高技能的学习者需要实用性的训练,希望充电的学习者希望观念理论的灌输,安度晚年的老人需要能给予休闲和健康的养身之道,踌躇满志的年轻人需要学习让他们能获得证书的课程。学习内容的不同给高校继续教育提出了严峻的挑战。

(三)学习形式的多样性

由于社会学习者处于有职、无职或者自主、被动的不同状态下,其学习形式要求也是多样化的。有的可以全日制住校学习,有的是工余课余学习,有的可以到校学习,有的需要远程学习,有的是自我学习,有的需要给予帮助和辅导。每个人可能的和愿意的学习形式都是受到其自身条件、处境制约影响的。

有多少个学习者,可能就有多少不同的需求。如果没有有价值的学习内容和合适的学习形式提供,许多自觉的学习者可能放弃或者推迟其学习行为。学习型社会建设就是要使人人自觉愿意学,时时地地可以学,环境条件方便学,只有这样,学习人群才能不断扩大,学习型社会建设才能真正发展。

二、高校服务学习型社会建设的责任和使命

在当今社会,高校再也不是传统意义上的“象牙塔”。高校作为社会公益性机构,在学习型社会建设中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和不可替代的作用。

(一)社会服务是高校的重要职责之一

培养人才、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是我们所熟知的高校职责。中南大学校长、中国工程院院士黄伯云最近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大学要与国家、社会的需要紧密结合,对接国家重大需求,解决国家重大问题,以国家任务为使命,勇担国家重大任务和社会责任。当前,学习型社会建设已成时代潮流,促进学习型社会建设也是党和国家的重大策略,高校必须提高履行这项职责的主动性。一个对国家、对社会主动担当责任的大学才是一个人民满意的大学,在新的历史时期,国家面临新型工业化和现代化建设,又有着巨大的就业压力,高校应该在改善民生、促进就业方面发挥积极作用。

(二)高校教育资源在服务社会中才能得到充分利用

由于国家巨额投资、社会的广泛支持和高教工作者的辛勤努力,高校积累了丰富的教育资源,在完成自身教育教学和科学研究工作的同时,利用好这些资源是一个重要的问题。资源的闲置是巨大的浪费。以武汉大学为例,这所百年学府涵盖了哲、经、法、文、史、理、工、农、医、管理、教育等11个学科门类,名师荟萃,英才云集,仪器设备无数,教育教学条件优越,这些优质教育资源,在为本校教学科研服务的同时,应该也完全可能更多地为社会服务,提升学校教师的社会贡献度,提升设施设备的利用率。

(三)高校自身发展也需要更好地为社会服务,从社会服务中吸取营养

高校学科发展如果脱离了社会发展将走向偏离,大学教师如果不接触社会将成为无本之木。高校自身从服务社会的丰富多彩的实践中才能不断发展。在社会学习个体和群体的需求满足过程中,高校教师会掌握更多的时代脉搏,从而为自己的学术研究和教育教学插上翅膀。现代社会再不允许那种“躲进小楼成一统,管它春夏与秋冬”的学者清高自闭,教师教育教学选材需要从社会中去发现。

三、高校继续教育自身存在的不足

有学者指出:“我国的继续教育仍处于初级发展水平,我们在继续教育的发展理念、管理水平、办学模式以及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等诸方面,还需要向发达国家学习。”尽管我国高校继续教育工作获得了很大的发展,但是与学习型社会的需求比起来,还有许多差距和不足。

(一)思想观念不适应,对高校服务学习型社会建设认识不足

高校的继续教育目前多热衷于举办面向高考落榜生的“自学考试助学班”和“成人教育脱产班”,部分高校开展了面向某团体的在职岗位培训。但是,无论在服务范围还是数量上,都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多数学校满足于熟悉的行业、了解的部门,缺乏市场观念和经营意识,大多没有分析市场、面向市场、走进市场的竞争意识和成本控制、项目核算等经营思想,它们大多坐在学校里等顾客而不是走向社会找顾客、主动提供教育服务。

(二)资源分散,缺乏整合

一方面,教育资源相对集中的高校都有高墙大院,与社会相对隔离,另一方面,学校内部各院系作为二级办学主体各自为政,将教育资源视为己有。这种资源分散的情况极大地影响了社会服务的效率。

(三)信息不畅,供求脱节

虽然每个学校都有自己的网站,但是网站宣传的行政化倾向使人们难以真实全面地了解任何一个大学拥有的教育资源。除了教育主管部门的个别主管领导,谁也不知道哪些学校拥有某一社会群体培训所需要的师资、设备和文献资料。区域内教育资源缺乏整合,学校内分散各处的教育资源也一样。社会个体或群体的实际需求和教育资源占有者之间没有有效、快捷、常态化的联系渠道,形成了供求双方的隔离。

(四)教育内容不能满足社会需要,学习形式难以满足社会成员多样化学习要求

普通高校往往致力于学术、理论、学科,而社会群体需要的教育内容是复杂、现实的。即便是某一学科的教师面向本行业的职工进行培训,因为对教育对象的不了解和对行业认识的不足也会产生“不对路”的情况。信手拈来的专业内容和匆忙草成的教育计划,其教育内容的适用性一定会大打折扣,受教育者会感到浪费时间、混日子而影响了学习热情。在学习形式上,高校为了自身的“方便”或可能而设置的教育方式,使受教育者要么难以实现,要么十分麻烦。除了像正规的普通全日制在校生按部就班地在学校上课的教育方式外,高校好像很难为社会提供便捷的教育方式。

(五)有效服务社会学习的机制不完善

高校内部,继续教育管理机构调动学校资源会遇到种种麻烦,一些管理者和教师也不认为承担社会教育工作是分内之事,“目前,很多高校对教师的考核还仅仅限于本科研究生教学工作量、科研到款、发表论文等方面,而未将教师参与的其他社会教育活动纳入考核体系当中,教师也没有动力到社区和企业进行讲学,这也是我国社区学院没有发展起来的原因之一”

此外,高校继续教育存在的教育质量不高,管理不到位,考试不严,考核松懈,部分教师以兼任继续教育课程为副业,草率对待,敷衍应付的现象值得重视。“个别高校的成人教育机构的办学态度不认真,工作不严谨。比如课程设置不科学,授课教师安排不到位,教学管理不合理等”,不管是学历教育还是非学历教育,教育质量都是生命线,将大大影响继续教育的声誉。

四、高校继续教育改革发展的对策

教育部部长袁贵仁在2010上海国际终身学习论坛讲话中说,中国政府将以加强终身学习法制建设为保障,以加强人力资源能力建设为核心,完善体现终身教育理念的国民教育体系。努力办好开放大学,完善自学考试制度,建立学分积累和转换制度,逐步实现不同类型学习成果的互认和衔接,促进各级各类教育纵向衔接、横向沟通,搭建终身学习的“立交桥”。加快教育信息化进程,建设开放、便捷的终身学习网络和服务平台,创造方便、灵活、个性化的学习条件。鼓励支持地方、企事业单位和学校开展综合改革试点,发挥各方面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为全面推进学习型社会建设积累经验、创造条件。

(一)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增强利用高校优质教育资源、更好地服务社会多样化学习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要使高校管理层和广大教师认识到,参与社会教育,满足社会公众和个人终身学习的需要,是建设学习型社会的需要,同时也是提高学校品牌知名度的需要,是提升学科发展水平的需要,是教师丰富社会经验、增强教学力的需要,无论从社会责任还是学校事业发展角度看,都必须大力支持学校继续教育部门全面广泛地开展社会教育服务。高校继续教育部门干部教师也要增强信心,树立经营意识、市场意识,主动走出去,了解各行业、各阶层人员的学习需求,把多渠道开展教育服务放在建设学习型社会的大局中,自觉、主动地做好谋划、实施各环节的工作。

(二)加强统筹协调,整合资源,优化机制,调动高校管理者和广大教师参与社会教育的积极性

在地方政府的统筹协调下,高校要建立健全教育资源整合机制,建立资源和需求之间的信息平台和多样化的沟通渠道,在满足本校教育教学基本需要的前提下,由继续教育部门直接进行统筹调度、安排。部门、院系、教研室应将参与社会服务视作本校教学同等重要的职责,对教师的考核要增加社会服务项目。学校对来自社会的需求要积极响应,热情服务,从而走向全方位参与社会教育的良性轨道。不断提高教育质量,增强教育培训的系统性和针对性,不管是学历教育还是非学历教育,都要针对教育需求设置科学严谨的教育方案,精心设计准备教育内容,提高教育效果。

(三)大力服务社区教育

社区是学习型社会的基础,社区教育以社区内全体人员为教育对象,以生存教育,工作教育,技能、岗位、能力培训和社会文化生活教育为主要教育内容,以网络教育、远程教育为支撑,以各种形式的培训、实践、活动课程为主要教育方式,为社会全体成员学习、培训,提高素质与技能提供了更多的机会和可能,不断满足社区内各类人员多样化的学习需求,丰富社区成员的精神文化生活。社区教育作为学习型社会建设的重要内容和有效手段,对于提高社区居民素质,传承社区文化、促进社区文明进步,创建学习型社区具有基础性和先导性的作用,日益受到各级政府的普遍重视,并得到广泛的发展。

(四)重点开发网络教育

比尔·盖茨在2010年7月接受记者采访时说:“五年后,世界最好的大学是网络。”现代信息技术特别是网络和多媒体技术不仅为人们的生活带来便利,也为人们的学习开辟了新的渠道。提供了超时空和超地域的“虚拟学校”。武汉大学从2002年开始举办网络教育,设立了23个校外学习中心,在籍学生1.2万余人。我们必须看到,真正的网络教育还没有开始,使更多的社会个体简便地通过网络享受学校的教育资源,建立现代网络学习平台和学习机制,才是网络的巨大作用所在。

参考文献

[1]赖立.学习型社区成人学习动力研究报告.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2009(1).

[2]卢海红,李兴洲.继续教育的国际经验.北京科技大学学报,2010(1).

[3]王兴淘.高校成人教育的发展状况.中国医疗前沿,2009(12).

[4]刘红霞.构建终身教育体系推动教育可持续发展.教育探索,2009(9).

[5]曲明贵,杨庆祥.浅析高校在发展终身学习过程中的作用.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9(19).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