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本科院校大学生职业道德培育模式研究

本科院校大学生职业道德培育模式研究

时间:2022-10-1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企业是应用型本科院校学生成长的重要社会环境,同时也是应用型高校开展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社会力量,企业道德文化具有重要的德育功能,对加强学生的职业道德和综合道德素质具有战略性的实践意义,其对应用型高校学生的德育功能正日益显现。应将企业未来人才必备的道德文化素养与应用型本科院校学生道德日常教育紧密结合起来,贯穿在课堂教学中,融会于校园文化活动中,渗透在实习实训的要求与考核中。

国际经贸学院 魏 敏

大学生“走进校园是为了更好地走进社会”,对于应用型本科院校而言,在培养目标上的职业性和应用性特点,决定了应用型高校德育内容除高校德育要求的共同内容之外,还应突出自身特色,如强化职业道德实践教育,将企业、行业文化校园文化相融合,渗透到高校日常教育和管理中。

一、背景的发轫

现阶段正处于社会变革期,各色良莠不齐的文化一次又一次地冲击着校园。高校德育从内容到形式都面临新的挑战,如何凸显集思想性、教育性、知识性、艺术性为一体的校园文化的功能的问题显得尤为突出。校园文化是社会大文化下的亚文化,是社会主流文化在校园中的反映。企业是行业的基础单位。企业是应用型本科院校学生成长的重要社会环境,同时也是应用型高校开展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社会力量,企业道德文化具有重要的德育功能,对加强学生的职业道德和综合道德素质具有战略性的实践意义,其对应用型高校学生的德育功能正日益显现。应用型本科院校只有积极主动地引入现代企业文化,构建起开放性的新型校园文化体系,才能找准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和选择正确的人才培养模式,帮助学生就业和创业、成才与成人,顺利实现应用型高校的人才培养目标;使学生经受各种锻炼,增强学生对多元内外的互动文化的鉴别、批判、选择、抵制能力,在复杂的环境中健康成长,才更有利于学生顺利实现从应用型本科院校学生到职业角色的转变。

某种程度上,企业和行业是应用型高校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点之一,应用型本科学校的教育教学活动应围绕企业或行业的需求展开。学校教学、管理中渗透更多的企业文化,从而加强学生的职业核心能力与职业素养训练,使培养的人才在价值观念和行为规范上更加符合企业与社会的需求,毕业后以最快速度融入企业这个大团队中,在企业中施展自己的才能,找到自己发展的位置,胜任本职工作,让学生领悟企业职业岗位所需的职业道德要求,引导学生自觉以社会导向、职业导向修正奋斗目标;用企业的规章制度、职业道德规范行为。

二、内涵的碰撞

校园文化是一个经过长期积累并为大家普遍认同,以师生为主体,以校园为主要空间,以文化活动为主要内容,以校园精神为主要特征的系统。企业文化是企业长期生产经营活动中所自觉形成的,并为广大员工恪守的经营宗旨、价值理念和道德行为准则等的综合反映。在知识经济时代,企业文化给企业注入新的活力,给企业带来有形的和无形的经济和社会效益,被誉为“企业生命常青树”,它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内容。

从本质上讲,企业文化与校园文化存在很多方面的不同。校园文化是一种教育文化,目标是如何有效地利用各种资源,培养优秀的人才,以最大限度地满足社会需要;企业文化是一种经营文化,其最终目标是追求经济效益的最大化。校园文化是一种使命文化;而企业文化则是一种责任文化。尽管校园文化和优秀企业文化两种文化在建设主体、建设目标、本质特征等方面存在差异,但两者都属于社会文化分支下的组织文化,在指导思想、价值作用和组织形式等方面存在着诸多共性,如以人为本、精神凝聚和学习型组织等,校园文化和企业文化的这些共性对提高应用型本科院校学生德育工作的实效具有积极的作用。

三、融合的意义

(一)企业道德文化可以是德育体系的构建要素

充分利用社会力量,有效融合多种资源,促进学校、家庭、社会横向贯通,形成合力,构建应用型本科院校和谐德育体系,是提升应用型本科院校德育实效性的必由之路。企业道德文化则是这一体系重要的构成要素。学校可以将企业道德文化的共性内容及其在不同企业中的个性体现作为加强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的重要资源和鲜活范例,如团队协作、诚实守信、精益求精、创新进取等的教育。应将企业未来人才必备的道德文化素养与应用型本科院校学生道德日常教育紧密结合起来,贯穿在课堂教学中,融会于校园文化活动中,渗透在实习实训的要求与考核中。

(二)企业道德文化教育是学生全面发展的催化剂

应用型本科院校开设的关于学生德育的必修课,其内容主要涉及对学生思想道德的理论引导与教育,但要使理论知识真正内化为学生的思想信念、外化为学生的道德行为,必须有理论与实践的结合过程。在企业进行实习实训乃至就业,是学生了解社会、践行道德的重要途径,企业道德文化会对他们产生直接而深远的影响。特别是现在,许多应用型本科院校已形成“与岗位零距离,培养创新型人才”的办学模式,与企业、社会的长时间、零距离接触,便于学生在掌握立足社会必备技能的同时,修炼立身世界必需的为人之道。

借助于企业道德文化的影响力,使学生在实习实训过程中亲身体验良好的职业道德和社会公德对企业、对员工、对自身发展的重要意义,可以更现实、更深刻地唤醒学生的道德自觉,促使学生深化道德认知,在实践中不断地实现和提升自己道德实践的自觉性和综合能力。

四、我校相关现状调查

本研究选取我校高年级金融相关专业的学生200人,回收问卷188份,回收率94%。问卷主要围绕从事金融行业所需的基本素养:爱岗敬业、诚信品质、责任公正、服务意识、奉献精神、团结合作、勤俭节约、遵纪守法、务实创新、文明礼仪等主题展开。在统计问卷时,为方便解析研究,将同类主题的作答以回答人次和百分比进行统计分析

第1题,95%的同学认为从事金融行业需要的最基本的职业道德规范是诚信,其他同学认为是责任心、服务意识、爱岗敬业、遵守行规等。说明大部分同学认识到诚信对从事金融行业的重要性。

第2—3题,爱岗敬业:90.4%的同学都认同爱岗敬业对自身就业与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并认为职业道德培育对我们形成良好职业道德是很重要的。而有9.6%的同学暂时并没意识到。(图示1)

第4—7题,诚实守信:74.7%的同学认为个人的诚信对企业与市场经济的发展有积极作用,但同时,也有25.3%同学还是对我们现在的企业员工的诚信现状持怀疑态度,认为大众的诚信意识还是需要进一步提高的。(图示2)

图示1

图示2

第8—11题,在谈及同学们个人如果参加工作是否能做到讲原则、有责任意识和公平公正时,80%的同学认为自己能够做到这些基本要求,而仍有20%的同学对自己还不够有信心,认为自己在某些时候还是不能完全做到遵守这些职业道德规范。(图示3)

图示3

第12—17题,服务意识:75.2%的同学有很强的服务意识,而且树立了“以服务人民为荣,以背离人民为耻”的观念,并且他们认为加强服务意识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有着很重要的作用。24.8%的同学对服务的重要性认识还不够深刻,还没有完全形成“为人民服务”的意识。(图示4)

第18—23题,奉献精神:68.9%的同学认为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仍需要奉献精神,需要每个人具备奉献意识并且奉献社会。有30.1%的同学不认可提高职业技能对我们奉献社会有支配作用。(图示5)

图示4

图示5

第24—27题,文明礼仪:88.3%的同学认为文明礼仪是从业人员的基本素质,而且同学们认为现在的大学生对文明用语方面不太注意。而大多数同学还能够认识到文明礼仪对大学生求职成功的重要性。(图示6)

第28—31题,勤俭节约:76.7%的同学认为勤俭节约作为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对今天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有着很重要的意义。但是23.3%的同学觉得致富并不一定要勤俭。说明同学们对勤俭的重要性的认识上还是有一定分歧的。

第32—35题,遵纪守法:79.3%的同学在懂法、守法、用法上面有较强的法制意识,认为守法是一个人必备的职业道德素养,并且认为企业应该建立严格的规章制度。(图示7)

图示6

图示7

第36—38题,团队合作:82.3%的同学认为团队创新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竞争中发挥着独特的作用,而团结互助是我们职业道德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图示8)

图示8

第39—41题,务实创新:71.8%的同学认为实事求是是开拓创新意识的基础,而创新意识不足则是因为我们的忧患意识不够强烈。有28.2%的同学觉得培养职业道德素质并不主要靠职业道德教育。(图示9)

图示9

第42—48题:同学们都渴望通过实践来提升自己的职业道德素养,并充分意识到了职业道德素养对其自身成才的作用,并希望借助外力来指导自己和培育自身的职业道德素养。(图示10、11)

图示10

图示11

综合上表,我校大部分学生基本认同从事金融行业所需的基本素养及其与就业和成才的重要关系,且希望借助外力和自身努力提升自己的职业道德素养,塑造良好的职业形象。但也有不足三成的同学的职业道德意识淡薄或者仍待加强,大学生职业道德素养的培育仍刻不容缓,高校开拓有效路径加强学生职业道德培育势在必行

五、实践培养模式初探

对上图进行概略的梳理:

环境引领指应用型本科院校的校园文化须突出自身特点,要与中小学的“基础型”校园文化区分开来,还要与高等院校的“学术型”校园文化区分开来,应该紧密贴近企业的经营和管理等理念,建立一种“技能型”“应用型”的校园文化。例如在实习室张贴工作标语、操作流程、操作要求和规范,营造出真实(仿真)的职业氛围和环境,使学生踏进实习室就仿佛置身于企业之中;同时把学生包装成企业的“员工”,规范学生举止,统一发型、衣着,带工具包、凭胸卡上岗,实施与企业接轨的实习管理制度,学生作为企业的“准员工”,在学校内感受到的是浓厚的企业文化熏陶,接受的是具有企业特色的文化教育,领悟到的是企业的严格管理和企业的文化内涵。有的学校以合作企业或对学校有贡献的名人、优秀合作企业家、优秀校友的名字,命名校园内的楼、路、灯、教室、实训基地、设备仪器、广场等,增强学生的参与感与代入感。这对于应用型本科院校大学生的角色转换——“大学生—准职业人—企业人”——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积极引进企业成熟的管理形式,在遵循应用型高校管理规律的基础上,按照企业某个部门或单位的架构来构建班集体,让学生在虚拟的环境中体会到企业的存在,感受企业文化气息,以企业某个部门或单位的名称命名班级,以企业某个部门或单位的组织模式设置班干部和学习班组,以企业某个部门或单位的管理形式实行“经理(班长)负责制”管理,按照企业的制度制定班级制度公约,学习企业的管理手段,每阶段定期组织会议进行工作总结和点评。

教学渗透与活动对接中,应树立正确的课程文化和活动观,加强课程文化建设。集中表现为科学与人文、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课程文化观及课程活动观,并在课程目标、内容和实施三个层面上展示其主要内涵及特点。可以开设专门课程,利用课堂教学主渠道对学生进行职业道德、企业文化专题教育。以辩证唯物主义哲学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为指导,以学生关注的现实问题为核心,创新教学方法,重视学科教学渗透。以职业生活为依托,以实践教学为阵地,整合教学内容,在学生活动中融入企业文化的形式与内容。与企业共同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与产学研紧密结合,等等。

基于校企文化融合的校企合作,使企业文化慢慢地渗透到校园文化中来,这种交融能为大学生提供一种特定的文化环境,从而创造出富有特色的文化氛围,形成校园文化良性发展的格局。有研究表明,企业在文化建设中迫切要求也欢迎应用型本科院校积极参与进来。应用型高校主动积极地与企业商谈协作,企业愿意主动配合,甚至许多企业还提出邀请应用型本科院校教师到企业给员工作报告,对企业员工就管理、规则意识、团队精神、责任良知、质量理念等进行教育。这种方式必然带来校企双方的良性互动,既有利于应用型本科院校学生德育教育,又有利于企业员工素质的提高。

同时,应用型本科院校具有开展企业文化建设的高素质师资队伍、文化艺术人才和文化娱乐的氛围,应当定期安排专业教师到企业进行实践锻炼,让教师与企业实现“零距离”接触,深刻了解企业文化,回校后在教学过程中将企业管理和企业文化引入课堂,使学生在学校课堂中就接受到企业文化的熏陶。与此同时,可以组织学生到企业参观见习,让学生感受企业的氛围,熟悉企业的环境,了解企业对员工、对岗位的要求,寻找自己与企业员工的差距。这些实训基地的建设,为学生提供了实训、实习的场所,又提高了学生的实务操作能力,节省了学校办学成本,同时也为企业注入新的活力,并提供了有效的人力资源补充。

但尚存的一个主要问题在于,有些实训基地的建设过分重视培养学生“做事”的能力,而缺乏学生“做人”的能力培养,因此应用型本科院校应高度重视在实习、实训基地内涵中注入联合开展学生德育教育的内容。使得大学生个体可以有意或无意地在思想观念、行为方式、价值取向上修正自己,以取得社会的认可。

参考文献

[1]戴春平:《当代大学生德育社会化实现路径研究》,《四川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年8月。

[2]付海龙:《引入优秀企业文化,顺利实现高职人才培养目标》,《十堰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年第3期。

[3]王建红等:《引入企业文化,培养职业素质》,《潍坊教育学院学报》2011年第2期。

[4]张兰玲:《论企业道德文化在高职学生中的德育功能及其运用》,《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0年7月。

[5]许二潮:《运用企业文化加强高职学生德育教育》,《职校论坛》2008年第22期。

[6]邹伟建:《以职业道德培养为核心构建高职德育新模式》,《中国成人教育》2009年第14期。

[7]王悠:《校企联合办学模式的德育资源价值探析》,《高校论坛》2008年第18期。

[8]《推进校企文化对接 打造学校德育特色》,http://www.doc88.com/p771678467671.html。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