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基本特征

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基本特征

时间:2022-03-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指出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方案在制订时的基本价值取向应该遵循面向社会需要的原则。这充分体现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应用性与针对性。这一特征是对高等职业技术院校的教师配置所进行的特殊要求。

一、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基本特征

(一)以培养高等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为根本任务

这一特征指明了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的使命。这一表述主要从两个角度进行了规定:首先,指出培养的对象是未来成为高等职业技术人员的学生,从而区别于中等职业教育的教育使命;其次,强调对学生的培养目标是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明确了教育目标与研究性、综合性人才培养目标的差异,从而与普通高等院校区别开来。这一特征同时也明确了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基本定位,从而使高等职业教育有了明确的方向与内容。

(二)以适应社会需要为目标、以培养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线设计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和培养方案,毕业生应具有基础理论知识适度、技术应用能力强、知识面较宽、素质高等特点

这一特征明确了拟订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方案的基本要求。指出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方案在制订时的基本价值取向应该遵循面向社会需要的原则。即培养方案要充分体现学生的技术应用能力,在此前提下拟定合理、科学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从而适应社会的需要。并且,《意见》进一步明确了知识、能力、素质结构的具体要求,即对于能力与专业素质要求高,而对于知识的要求则是宽和适应两个原则。这充分体现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应用性与针对性。

(三)以“应用”为主旨和特征构建课程和教学内容体系

这一特征从教学角度进行了规定,明确了教学体系构建的基本目标。具体包括教学目标的确定、教学内容的合理科学安排、教材及参考资料的使用、教学模式与方法的选取、教学成效的评价等,这些内容的确定都要充分体现“应用性”特征。而这一特征正是高等职业教育的基本要求所决定的。

(四)实践教学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的技术应用能力,并在教学计划中占有较大比例

此特征进一步就如何培养学生的技术应用能力进行了具体规定。这一规定一方面明确了培养学生技术应用能力的基本手段,即实践教学;另一方面规定了高等职业教育中要重点提高实践教学的比重以适应培养学生应用能力的需要,这一要求也体现了高等职业技术教育与普通高等教育在教学目标与方式上的差别。

(五)“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是提高高职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

这一特征是对高等职业技术院校的教师配置所进行的特殊要求。高等职业技术院校所从事的职业技术教育与重基础的中学教育与重知识体系和综合研究运用能力的普通高校教育所体现的较大差别在于,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更加重视教师的实践、实用、实效等知识、专业与技术特征。教师一方面在理论教学中扮演教师的角色,另一方面在实践教学中扮演师傅的角色,从而使教师在学生心目中具备“双重身份”的形象。这种双重身份决定了高职院校的教师需要在理论上和实践上都必须具备足够的水平,这样才可从事高职院校的教学工作。因此,所谓“双师型”教师正是适应这种要求而产生的。“双师型”教师一方面要求教师具备足够的专业理论水平和教学技能,并得到国家相关部门的认可(如取得教师资格证);另一方面需要具备足够的实践经验和操作技能,并得到国家相关部门或社会权威机构对其水平的认可,如取得工程师、会计师等。

(六)学校与社会用人部门结合、师生与实际劳动者结合、理论与实践结合是人才培养的基本途径

从国内外高职院校的办学经历以及这一教育模式的根本要求来看,高职教育是一种社会性、实践性、针对性极强的教育模式。教学定位有针对行业定位的,有针对岗位定位的,也有针对特种技术、素质与能力定位的。这些定位要求教育人才社会化、教育资源社会化、教育方式社会化、教育评价社会化。换言之,学校与相关社会单位可以实现教师与工程师、会计师等的角色交流与互换。教师可以到相关社会单位进行实践,以取得相应经验和获得相应技术水平,而相关单位的工程、会计师等也可以通过教师理论学习与教学技能学习而取得教师资格证。这样便可实现职业教育人才的互通与共享;由于行业技术水平的不断进步以及学校在设备建设上的滞后性和资金限制性,要求高职院校与相关企、事业单位进行合作,这样不但可以解决高职院校大量购置实训设备的资金难题,而且使学生具有更好的实训场地、实训设备以及实训环境,从而取得更好的实训效果;对于教育评价的社会化,要求高职教育成效的评价反映社会的需求或行业的标准。比如,我国现行由相关部门进行的执(职)业资格证书的考核便是一种较为有效的社会评价模式。教育评价社会化显然打破了传统教育封闭式的评价模式,也拉近了学校教育与社会实践的距离。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