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专业设置

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专业设置

时间:2022-03-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高等职业教育的专业设置必须遵循以下几条原则:以市场需求为导向设置专业,这是高等职业教育专业设置的出发点和归宿点,也是高等职业教育的生命力所在。作为市场经济国家,德国高等教育新专业设置有着严格的计划性,要依法经过一系列严格的论证、考查和审批程序。教育部还提出要深化教育改革。而这一类人才的培养就要靠我们的高等职业教育。

一、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专业设置

(一)高等职业教育专业设置的原则

与普通高等教育不同的是,高等职业教育的专业设置不是按学科而是按职业岗位或岗位群设置的,以体现较强的职业针对性和鲜明的职业特色。高等职业教育的专业设置必须遵循以下几条原则:

1.市场原则

以市场需求为导向设置专业,这是高等职业教育专业设置的出发点和归宿点,也是高等职业教育的生命力所在。专业设置的市场原则就是指高职院校在设置专业时,要对人才市场提供的信息进行科学的分析,真正把握社会发展的实际需求,按人才市场的规律科学地设置专业。高等职业教育在设置专业时必须针对本地区或本行业经济结构与布局的调整、社会发展及科技进步对技术应用性人才的需求,做好人才市场需求状况近期和中期的调查,随时开发新专业,改造老专业,淘汰过时专业。学校应成立由用人单位、行业或政府主管部门以及高职院校本专业的负责人等组成的专业指导委员会,对学校的专业设置进行论证指导。这一点国外一些发达国家的做法很值得我们借鉴,如德国的高等教育以社会需求为导向设置专业,而且使每一个选择了专业的学生都明确自己今后的岗位目标,进而明确对社会的责任。作为市场经济国家,德国高等教育新专业设置有着严格的计划性,要依法经过一系列严格的论证、考查和审批程序。每个专业设置都要充分体现岗位针对性与培养学生的适应性有机结合的原则。因此,德国高校设置的专业都有着十分广阔的就业前景。

2004年,教育部着力实施的两大工程之一是现代制造业、服务业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培训工程。教育部还提出要深化教育改革。大力推广“订单式”培养。这也说明了市场原则的重要性。当然,高职院校在设置专业时还要考虑学生的就业需求,要“以人为本”设置专业,要同时满足社会行业需求和人的就业需求。

2.面向生产第一线的原则

从人才的整体结构来讲,目前我国高水平的学术型人才和初级的熟练工人和非熟练工人都相对较多,而生产第一线的骨干人才严重缺乏。据统计,1997年,我国拥有一支7000万技术工人的队伍,但高级技术工人仅占技术工人总数的3.5%,而发达国家一般为20%~30%;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仅为29%,而发达国家一般为60%~80%。生产第一线的骨干人才是人才整体结构的中坚力量,这类人才对上可以实现决策者的意图,将生产设计和决策物化,对下可以处理生产现场中的实际问题,从而使各类人才的结构形成一个流畅有序的整体,充分发挥人才的整体优势。而这一类人才的培养就要靠我们的高等职业教育。因此,高等职业教育要面向生产第一线的实际需要,设置为生产第一线所需要的专业,大力培养生产第一线的骨干人才,有效解决人才整体结构失调的问题。

3.复合原则

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的是生产第一线的骨干人才,但生产第一线的问题往往是综合性的,解决它所要求的知识和技能往往不是一个学科就可以包括的,必须用多学科的知识和多种技能才能解决。复合原则就是指,高等职业教育在专业设置时,经常要根据生产第一线要求跨学科的特点,将生产第一线工作的外在要求和学科之间的内在联系结合起来,设置复合专业。高等职业教育的专业复合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一是将不同学科综合起来,形成新的专业;二是将学科及相关的专业技能相结合,形成新的专业;三是将不同的专业复合起来;四是将专业知识与专业技能复合起来。

4.专业口径宽窄并举、以宽为主的原则

所谓宽口径,就是指根据高等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要求,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地方、行业经济结构变化为依据,以支柱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为重点,突破单一学科式设置模式,实行按大类专业招生,小专业(专门化)施教,设置柔性专业方向,在宽口径的专业面上打好基础,在柔性的方向上培养适应能力,最大限度地满足国内外市场需求。1998年,教育部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将原有504种本科专业减少为249种,这为宽口径人才的培养提供了条件。一般来说,大类专业知识结构的服务面较宽,适应市场需求的能力较强。而职业岗位针对性不如小专业;而小专业的职业岗位针对性较强,但就业的范围较小,就业的适应性较差。高职院校在设置专业时,既要有适应性较强的宽口径专业,又要有岗位针对性较强的窄口径专业。原国家教委高教司刘志鹏副司长在1988年l1月全国五年制高职例会上也曾提出:“要多渠道、多模式、多机制地探索高职发展的道路;高职院校可以实行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并举,宽窄专业结合,对招生和学制都可以进行多方面的探索和实践。”

5.稳定性与灵活性相结合的原则

高职院校在专业设置方面需相对稳定。相对稳定的专业可以使学校有空余地加强专业建设,形成特色,提高学校的知名度。但市场又具有多变性。这一方面是因为各部门、行业、地区对各类专门人才的需求一般都是波浪式的,时而处于高峰,时而处于低谷;另一方面,在全球化、信息化、高科技背景下,新技术、新工艺、新产业、新行业将会不断出现和更迭,从而使一批批新的专业人才将出现短缺。这就要求高职院校的专业建设必须及时地调整和改造,以便更好地适应社会经济发展对新类型、新规格人才的需求。高职的专业建设既要有稳定性,又要有灵活性,没有稳定性就没有特色,没有灵活性就没有活力。

6.以教学资源为专业设置基础的原则

职业教育的专业设置依赖于必要的教学资源,它直接影响着专业建设的水平和质量。高等职业学校设置新专业时,必须考虑现有的物质资源和人力资源。科学的专业设置有利于教育资源的合理配置和充分利用,产生最大的办学效率,避免教育资源的闲置浪费。除了充分利用校内固有教育资源外,还应从内部挖潜和外部吸收两方面积极创造条件,开发教育资源。对内可以通过教学设施的建设和严格的科学管理及专业教师继续教育,使之适应专业建设的需要;对外可以通过引进教师和设备,借助于社会力量来弥补内部专业建设的不足。

总之,专业设置是一项系统工程,是高校适应社会人才需求和引导社会人才消费的一个基本尺度;专业设置也是高校建设的基础,反映学校对社会经济、产业发展、科技发展和职业需求的适应程度。高等职业教育的专业设置必须以市场需求为导向,高职院校可为企业提供“订单式培养”和“个性化培训”方案;专业口径要宽窄并举,既不要把专业面定得太宽,课程体系无法保障,也不要把专业面定得太窄,缺乏适应性,高职院校可以按大类专业招生、按小类专业(专门化)施教。

(二)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专业设置的步骤

专业设置是职业学校适应社会需求、保证人才“适销对路”的关键环节。专业设置关系到高等职业院校办学能否坚持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的方向性和有效性,同时也关系到能否适应学生的择业需要,广泛吸引生源,保持专业相对的稳定性。因此,合理的专业设置是保证人力资源的科学开发,使人才培养满足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推动产业结构、技术结构和产品结构不断改善与升级,为国家现代化建设和区域经济发展不断注入新鲜血液和活力的基础和前提。专业设置步骤如图13-1所示。

img12

图13-1 专业设置步骤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