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广西低碳经济发展及其金融支持研究

广西低碳经济发展及其金融支持研究

时间:2022-04-08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2009年至今,低碳经济的相关研究已经成为国内学术界关注的焦点,大量学者从各个方面对低碳经济问题进行了研究,产生大量极具价值的研究成果。总而言之,相关研究将低碳经济发展的影响因素归结为经济增长、产业结构、人口及财富、技术四大因素。

广西低碳经济发展及其金融支持研究

广西财经学院 叶安照 张 丞 马瑞超

【摘要】通过对能源消费、能耗、碳排放等系列统计数据的实证研究表明,当前广西经济面临着对能源消耗依赖过大、产业结构不合理、低碳技术投入不足及社会低碳意识薄弱等问题,阻碍着经济低碳化发展。为此,提出了通过充分发挥金融支持的导向性作用,建立起包括商业银行、政策银行、信托、证券、风险投资、保险、地方综合融资服务平台等的、各金融部门协同支持和引导低碳经济发展的若干思路和操作建议,供政府和行业监管部门决策参考。

【关键词】广西 低碳经济 金融支持 协同支持

低碳经济的发展不仅能缓解广西能源供给紧张的现状、提高区域竞争力,还能有效促进地区产业结构的优化调整,有利于实现地区经济发展的相关目标,实现经济持续、协调、稳定地发展。金融作为现代经济的核心,完全有必要满足低碳经济模式所产生的一系列金融需求,也必将成为发展低碳经济的核心,广西作为金融发展相对落后的地区,如果能抓住机遇,对提升区域经济竞争力毫无疑问有巨大的意义。

一、低碳经济相关研究综述

西方学者对低碳经济相关问题的关注由来已久,如Malthusian(1830)、Boseurpina(1981)、Shafic[1](1992)等对二氧化碳与人口及经济发展之间关系的研究。1992年《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合约》及1997年的《京都协议书》的出台,将更多的学者吸引到这一领域中来,如Lenzen(1998,2002)、Machado(2001)、Getzner(2003)等。2003年戴维·金等英国学者提出“低碳经济”的概念后,尼古拉斯·斯特恩(2006)、普雷斯特科(2007)、兰德斯(2007)、汉森(2007)、梅茨格(2007)、多德维尔(2007)等[2],从国家发展战略、产业及能源政策、技术政策、贸易与金融政策等方面对这一领域进行充分拓展。在2009年以前,我国关于低碳经济的研究还较少,主要集中在介绍国外低碳经济政策措施〔如靳志勇(2003)、李文虎(2004)、张秋明(2005)、安培浚(2006)、任小波(2007)等〕,中国发展低碳经济的途径与潜力、机遇与挑战〔如庄贵阳(2007)、潘家华(2007)、周大地(2007)、丁一汇(2007)、魏一鸣等(2008)、谢军安(2008)等〕,低碳经济发展的社会经济与技术分析〔如杜婷婷等(2007)、付允等(2008)、张愉(2008)、任卫峰(2008)等〕这三个方面。2009年至今,低碳经济的相关研究已经成为国内学术界关注的焦点,大量学者从各个方面对低碳经济问题进行了研究,产生大量极具价值的研究成果。如曹静(2009)的碳税政策最优论,宋德勇等(2009)的制度创新关键论,林伯强等(2010)提出的“节能为主,发展清洁能源为辅”的低碳转型战略,袁富华(2010)对技术进步和结构转型重要性的阐述,林伯强等(2010)、孙传旺等(2010)[3]对低碳经济发展具体操作方面的研究。总而言之,相关研究将低碳经济发展的影响因素归结为经济增长、产业结构、人口及财富、技术四大因素。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经济向低碳转型需要金融业提供创新性支持。因此,低碳金融的概念应运而生。Jose Salazar(1998)最先提出环境金融的概念,并对其功能进行研究,Eric Cowan(1999)环境经济发展所能获取的资金途径进行了研究,Marcel Jeucken(2001)提出银行可以通过金融刺激等手段鼓励经济主体参与环境保护,Sonia Labatt(2002)和Rodeny R.white(2002)指出环境金融是研究为提高环境质量、转移环境风险而开发的、以市场为基础的金融产品。国内学者对这一问题也保持着高度的关注,如李卢霞等(2010)提出我国商业银行可通过“绿色信贷”择机介入碳交易及开发碳金融衍生产品等模式来推动低碳经济发展[4]。汪小亚(2010)指出应通过多渠道来推动我国碳金融发展[5]。徐杨(2010)[6]、伍艳等(2010)[7]、陈冠宇(2010)[8]、李卢霞等(2010)[9]对我国金融支持低碳经济发展面临的阻碍进行了初步分析。

二、强化金融支持是广西发展低碳经济的关键

(一)广西低碳经济发展现状

1.经济对能源消耗的依赖性依旧明显

通过对2001—2009年广西工业总产值(Y)与能源耗用量(ENE,用标准煤统一计量)的简单回归可以发现工业生产总值与能耗间存在以下关系:

ln(Y)=1.453121467*ln(ENE)-3.91125098

(13.04582)(-4.26028)

prob. (0.0000)(0.0008)

R2=0.989066 DW=0.986909 S.E.=0.075881

模型的拟合优度很高,各解释变量系数的T值、P值均通过检验,在95%的置信度下,模型能够解释98.9%的变量。模型估计表明,能源耗用每增长1%,全区工业生产总值将增加1.45%,这说明广西经济对能源消耗的依赖性依旧明显。

2.产业结构不合理是阻碍广西低碳经济发展主要原因

根据相关历史数据计算出四大部门用电量占总用电量的历年比重(具体情况见下图),可以看出农林牧渔水利部门用电比重自2002年以后逐年降低,从5.6%下降至2.2%;工业部门自2004年之后用电比重一直处于高位平稳趋势,基本保持在75%以上;建筑业用电比重在2005年达到最高之后逐年下降,但也只是一直占较低的比重;交通运输和邮政部门一直保持着1%—2%的用电比重。近年来重工业对工业总产值的贡献越来越大,但其大多是高能耗、低附加值产业,所以,如何优化广西的产业结构是建设低碳广西的一个突破点。

注:X—总用电量;X1—农林牧渔水利用电量;X2—工业用电量;X3—建筑业用电量;X4—交通运输储运业和邮政业用电量。

数据来源:2002—2010年《广西统计年鉴》。

图1 四大部门用电量占总用电量比重变化示意图

3.环保意识薄弱及技术研发力度不足

现对碳排放量I(使用能源消费总量代替)用人口P、财富A(使用人均GDP代替)、技术T(使用每万元工业总产值消费能源代替)作为因变量进行回归。ln(I-0.73*It-1)=7.1417*ln(P-0.73*Pt-1)-0.09 21*ln(T-0.73*Tt-1)+0.0001*(A-0.73*At-1)-43.9436

  (3.062358)  (-1.83059)  (2.323159)   (-2.67016)

prob.(0.0091) (0.0902) (0.0370) (0.0193)

R2=0.923679 DW=1.121115 S.E.=0.146968

从模型各变量的系数可以看出,人口对碳排放量有很强的正相关关系;技术对碳排放量有负相关关系;人均财富对碳排放量具有微弱的正相关关系。人口有数量与质量两个方面,近十年来广西人口以每年0.7%以上的速度递增,虽然高于全国0.5%的人口增长率,但真正制约广西低碳发展的,主要还是人口质量方面相对薄弱的环保意识。

4.发展低碳经济面临严重挑战

近几年,广西高度重视节能减排和资源节约工作。政府通过运用有效的法律、经济和必要的行政手段,结合节能减排总体目标和执行方案,突出抓好重点行业企业的节能减排,分解节能减排目标任务,加大落后产能的淘汰力度,逐步完成低碳经济发展的各项工作。一些龙头企业通过自主创新,转变生产模式,加大科研投入力度,研发低碳技术和低碳产品。中小企业通过加强技术改造,研发新项目、新技术,建设低碳项目,为企业发展寻找新的增长模式。低碳经济已发展一段时间,在一定程度上取得成效,并且初步形成了通过技术创新、产业转型、新能源开发等手段实现低能耗、低污染、低碳排放的发展模式。

数据来源:2001—2010年广西统计年鉴相关数据整理。

图2 2001—2010年广西能源消费、万元GDP能耗、工业废气排放总量情况

但广西低碳经济发展依旧任重道远。广西2001—2010年能源消费逐年增加,2010年达到7919万吨标准煤;工业废气排放总量总体呈上升趋势,2010年达到了近十年的最高点15056.36亿标立方米;万元GDP能耗在2008年、2009年短暂下降后上升至1.04吨标准煤。

(二)金融支持在广西低碳经济发展中的核心作用

低碳经济是相对于传统的、以主要依靠燃烧化石燃料等不可再生资源为能源,以高耗能、高排放、高污染为特征的高碳经济发展方式而言的。低碳经济主张通过技术创新、制度创新和发展模式的创新,以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为基础,以可再生资源为主要能源、以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和创建清洁能源结构为核心的新型经济模式。因此发展低碳经济本质上就是一种经济发展模式的转换,金融作为现代经济的核心,金融业所提供的创新性支持必然在经济向低碳转型中发挥核心作用。

相关问题Jose Salazar(1998)就已经进行了研究,Eric Cowan(1999)、Marcel Jeucken(2001)、Sonia Labatt(2002)和Rodeny R.white(2002)的相关研究也表明了金融在低碳经济发展中的重要性。国内学者对如李卢霞(2010)、汪小亚(2010)、徐杨(2010)、伍艳(2010)、陈冠宇(2010)、李卢霞(2010)的相关研究也再次表明了金融对低碳经济发展的核心作用,他们认为金融对低碳经济的发展的核心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改变经济增长对能源消耗过大依赖的发展模式现状需要金融的支持;完善相关制度安排需要金融的支持;优化产业结构需要金融的支持;提高环保意识需要金融的支持;低碳技术研发需要金融的支持。

三、金融支持广西低碳经济发展现状及问题

(一)金融机构对低碳经济的支持不足

第一,金融机构对低碳经济的宣传力度不足,相关引导力度应该加强。近几年,虽然企业新建项目环评审批、环保认证、环保奖励及清洁生产审核等企业环保信息被纳入人民银行征信系统,商业银行开始逐渐关注环境保护,绿色信贷取得初步成效,但社会对低碳经济的认可度并不高,尤其体现在高耗能产业及大众消费领域。导致这一情况的原因可能是广西金融发展基础薄弱,金融服务低碳经济的意识不高,导致金融机构对低碳经济的理解和实践工作没有结合起来。以银行信贷为主的金融工具未发挥对高耗能产业的淘汰,以及对低碳产业的扶持功能和机制。

第二,广西金融发展规模较小,资金的积累主要来源于银行储蓄,证券保险业融资作用不明显,而银行对低碳经济发展的支持不足。截至2010年6月,金融机构对节能环保领域贷款余额为2224.42亿元,同比增长了14.61%[10]。但与同期的金融机构贷款余额相比则比重较小,则仅占到总贷款余额的24.77%。产生这一问题的原因,一是低碳经济发展落后,对银行信贷需求尚低;二就是银行信贷工具未顺应国家宏观经济政策和产业政策发展需要,对传统高耗能产业仍较多支持。

第三,在广西金融资源稀缺的条件下,资源外流现象严重,资金多数用于区外投资,对区内投资资金相对较少,势必对广西发展低碳经济难以发挥理想输血功能,如下图所示,到2010年,广西存贷差额占到存款总额的24%,大量资金从广西流出。

第四,以商业银行为核心的金融机构以追求利益最大化为目标,更多的信贷资源投入投资回报率较高的项目中。受技术水平、自然条件等客观因素的限制,加上缺乏与之相应的风险补偿、担保和税收减免等配套机制,向低碳转型的企业的成本往往会大幅上升,盈利能力下降,虽然有社会效应,但缺乏现时的经济效应,这将导致金融机构的信贷风险加大。银行对贷款资金的安全性、收益性和流动性有更高要求,从而使得与低碳经济相关的一些项目面临融资难的问题。

数据来源:2001—2010年广西统计公报。

图3 广西金融机构存、贷款余额与金融业增长情况

第五,金融结构层次不平衡,银行业发展较快,证券业、保险业发展相对滞后,同时银行业以大型商业银行发展为主导,中小企业,特别是新兴低碳产业企业贷款困难,低碳企业融资需求难以得到满足。

(二)碳金融发展缺陷明显

表1 广西CDM项目获批准、注册和签发的情况

数据来源:根据相关资料整理,数据截止日期2010年9月7日。

根据《京都议定书》的有关规定,我国目前不属于附件一的国家,因此在2012年之前不需承担温室气体的减排任务,在这样一个阶段当中,我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只能参与到清洁发展机制(CDM)下项目的开发,CDM项目也是京都议定书中唯一涉及发展中国家的条款,目前我国的碳金融业务还处于起步阶段,CDM项目的投融和各类“绿色信贷”业务就是最主要碳金融方式。截至2010年9月7日,广西获发改委批准的CDM项目80个,估计年减排量11484525tCO2,其中已在EB注册的项目30个,估计年减排量3077852tCO2,获得EB签发,产生经核准减排量的项目2个。CDM项目主要分为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节能和提高效率、甲烷回收利用、燃料替代、N2O分解消除、HFC-23分解、造林和再造林、垃圾焚烧发电等项目。具体项目分布如表1所示:

由上表可以看出,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项目占据广西CDM项目发展的主导地位,其项目数占发改委批准项目总数的77.5%,这也是广西唯一获注册及签发的项目领域。通过以上统计我们可以看出,广西CDM项目类型单一,项目开发能力严重不足。从国内获批准项目和EB注册项目及获签发项目可以看出,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占据着较大的比重,在EB项目注册项目中占80%,获签发项目中更是占到了100%,而且是小水电站居多,而一些复杂、具有巨大减排潜力的项目,如N2O分解消除、HFC-23分解、造林和再造林等项目发展极为缓慢,从而看以看出广西CDM项目开发能力不足[11]

(三)非银行金融机构及民间投资有待引导

目前,环保产业还处于政府投资阶段,由于无法保证投资者得到基本的稳定的投资收益回报,社会投资的积极性不高,投融资渠道狭窄,从而制约了环保投资的多元化和环保产业的更快发展。同时,政策性银行成为环保产业融资主体,但政策性银行在承担具体的政府融资职能时,对于经济利益微薄的环保项目,往往会因为产业间利益差别的驱动造成用于环保项目的资金向边际效益更高的产业流动转移,并且政策性银行融资规模受国家宏观调控形势所限,资金总量不足,对环保产业的支持力度不足。

四、强化低碳经济发展的金融支持的相关建议

(一)强化大众低碳意识是低碳转型的关键

如何建立完善的制度体系来强化大众的低碳意识应当是当前低碳转型工作所面临的重点。从金融角度看,从不同角度可以采取不同措施来强化大众的低碳意识。如从工具角度看,对企业可以运用“绿色信贷”等工具,对个人则可以推广“绿色消费”等产品。此外,金融机构应加大对低碳经济的宣传,构建激励机制,使得更多的企业对CDM机制和节能减排所蕴涵的巨大价值有一个充分意识,催生更多的低碳项目业主,进一步推动项目业主和开发商根据低碳行业情况结合自身发展的计划,积极开展CDM项目的金融服务。同时,保险机构要承担和转移风险的责任,机构投资者承担环境治理的信托责任。

(二)明晰有利于低碳经济发展的金融政策选择与定位

金融投资决策的科学与否,支持目标选择的正确与否,直接影响着金融支撑的有效性和资金运用效率。金融部门以科学发展观统领支持低碳经济发展工作,制定适用于低碳经济发展的金融政策。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把金融投资决策与货币信贷政策结合起来,从而制定有效传导的“绿色信贷”政策,加大对低碳经济的支持力度;把金融投资决策与发展低碳经济的产业政策结合起来,使金融投资目标体现国家产业政策,从而有效地引导有利于低碳经济发展的产业和结构调整;把金融投资决策与地方政策和有关部门整体规划、实施措施结合起来,从而做到政策配套、措施协调;把金融投资决策与区域发展低碳经济的特点结合起来。

图4 多金融部门系统性协同支持低碳经济发展模型

(三)确定低碳经济的金融支撑重点

1.支持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结构优化

发展低碳经济必须调整产业结构、产品结构和能源消费结构,限制和淘汰能耗高、物耗大、污染严重的落后工艺、技术和设备,引导开发区、工业园区及大中型企业围绕核心资源发展相关产业,发挥产业集聚效应和工业生态效应,形成资源高效低碳利用的产业链。

2.加强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建设

加大金融支撑力度,优先支持重大环境综合整治和生态建设项目。大力加强环境科技研究攻关,开展区域经济发展与环境、生态市(县)建设、环境容量和生态环境承载力等环境战略与理论研究。建立和完善强制性产品能效标识、再利用标识、节能建筑标识和环境标志制度,开展节能、节水、环保产品认证以及环境管理体系认证,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

(四)建立和完善系统性协同支持低碳经济发展的金融市场体系

低碳经济的发展,最终依赖于现有传统企业的低碳化技术改造,依赖于低碳企业的发展,依赖于社会生活的低碳化。企业的低碳化发技术改造、低碳产业企业的发展,则应该是其中的重点内容。为此,本文提出建立和完善多金融部门系统性、协同支持企业低碳化发展,以及低碳产业企业发展的政策建议,建立如图4所示的多金融部门系统协调支持低碳经济发展模型。

在模型中,商业银行、政策银行、地方金融综合服务平台作为安全性要求最高,适用低风险项目的间接融资代表,政策银行还具有较强烈的产业政策导向性,例如绿色信贷、正常经营中的流动资金信贷等;信托业通过发行集合信托产品,再与融资需求方签订投融资契约,通过适当的创新手段,防风险保障手段,可以适用于稍高风险的投资项目,适应企业或项目的初创期、成长期以及股权融资项目;证券部门的直接作用是帮助成长期企业发行IPO直接融资,或者是开展资产管理、企业并购与资产重组顾问咨询等,也可以通过发行碳基金、知识产权证券化等创新为企业或低碳经济项目提供直接融资服务;证券市场的发展和成熟,推动了风险投资行业和市场的发展,为低碳企业和项目提供了不可估量的金融资源支持。保险部门的支持则体现在企业设立之初的绿色保险、各种责任保险、投资保险、低碳保险等一系列的产品和服务,全程支持企业或项目的生命周期全过程。发达国家的风险投资、资产并购重组、产权交易等过程中无不有保险部门的身影。

具体地提出以下几个主要支持路径:

1.发挥政策性银行对发展低碳经济的支持引导作用

国家开发银行、农业发展银行和进出口银行等政策性银行要在支持低碳经济中发挥主力军作用。政策性金融机构应把握好信贷投向,重点支持发展低碳经济的基础设施建设和高新技术产业、创新农业、环境保护、生物资源研发与产业结构调整等项目建设,积极引导其他资金投入低碳经济建设。

2.充分发挥商业银行在发展低碳经济中的骨干作用

鼓励商业银行在确保信贷安全的前提下,积极支持低碳经济建设,信贷优先投向发展低碳经济的低碳型企业以及相应的重点项目。通过低息贷款帮助企业建立低碳经济生产经营系统;对于采用清洁生产工艺的资源循环利用的企业给予信贷优惠政策,保证其产品的市场竞争力;积极支持低碳型企业的自主创新,增强低碳型企业投资和技术改造能力,为低碳型企业提供良好的经营环境。此外,由于我国碳排放权交易的主要类型是基于项目的交易,碳金融主要是依托清洁发展机制(CDM)的一种金融活动。因此,商业银行特别是大型商业银行能否敢于将低碳经济项目作为贷款支持的重点,这对我国发展低碳经济至关重要。

3.建立各种类型的低碳经济投资发展基金

各级政府和财政部门应积极建立和培育低碳经济投资发展基金,基金主要用于支持国家推动低碳经济项目,这样既实现了对低碳经济的金融支撑,也为各级长期资金主体提供了更多的投资途径。与此同时,要大力发展民间低碳经济基金,通过特定优惠或约束政策,促进民间低碳经济基金的发展。

4.探索发行绿色金融债券和企业债券

通过吸收相对稳定的中长期资金,再以贷款的方式投入到资金需求量大、综合效益较好的低碳经济项目中,对于综合经济效益较好的低碳型企业,可以允许其发行企业债券,以满足企业对资金的需求。

5.积极推动低碳型企业优先上市

以银行体系为金融制度基础的传统金融架构正转向以资本市场为核心的现代金融架构。充分发挥资本市场在发展低碳经济中的重要作用,出台具体政策,鼓励推动有条件的低碳型企业优先上市,参与资本市场融资,积极探索低碳经济资产证券化产品的开发利用,为低碳经济的发展提供较充实的资金。

6.积极开展科技保险、碳保险产品和服务创新

发展低碳经济过程中,将在相当程度上依赖于低碳产业和企业以及低碳科技的发展,需要开展科技创新、技术改造。在这样的过程中,企业由于面临着创新失败、产品责任、知识产权交易风险,面临着项目或企业的股权融资中的风险等,都需要有充分的风险保障机制。因此,对广西保险业的创新发展提出新要求,也是保险业参与国民经济低碳化发展的有利契机。要求政府和行业监管部门学习借鉴发达国家和我国试点地区的经验,联合出台科技保险、碳保险制度及其实施机制,推动行业开展产品和服务创新,通过财政税收优惠政策激励企业投保。

(五)搭建和优化低碳经济与金融支撑的对接平台

第一,创新金融支撑低碳经济发展的信贷产品。应重点推出适合低碳经济项目资金回收特点的信贷品种,如“一次核定,周转使用”贷款模式、“未来低碳经济收益权”质押贷款模式、“封闭、半封闭式贷款”模式、低碳型企业群链接贷款模式、低碳经济工业园区银团贷款模式、低碳经济发展基金配套贷款模式等,减少低碳型企业在项目投建前期集中资金偿还贷款的压力

第二,建立与低碳经济相适应的金融组织框架和资源供给机制。应将自然资源丰富的农村或欠发达地区作为低碳经济的发展方向和重点,防止机构过度集中。根据区域产业规划,合理调整以低碳经济产业布局为导向的机构及资源布局。

第三,强化政府促进低碳经济发展的行政作为。政府应当将发展低碳经济纳入区域经济发展规划,促进和加强环境、资源监测的科学化和网络化,建立包括生态环境要素的定价和有偿使用制度、生产经营者责任追究延伸制度、政府部门相关责任制度、绿色国民经济核算考核制度等。

第四,对于开展CDM机制的关键是中介市场,国家政策应该鼓励更多的民间机构在金融机构的带领下进入低碳领域,建立低碳经济的中介机构,重视金融机构作为资金中介和交易中介的作用,搭建碳融资的平台,促进低碳经济的发展。

总之,经济和社会低碳化发展是顺应国际国内发展潮流的需要,是广西经济结构及增长方式变革的需要,是提高广西经济竞争力的需要,需要充分发挥金融行业各部门各领域的系统性协同支持作用,解决以往的不同金融部门间协同机制缺失,政策配合与投资引导功能缺失,导致金融资源配置效率低下等系列问题,最终实现金融行业与实体经济和社会共同可持续低碳化发展目标。

参考文献

[1]Shafic,N.and Bandyopadhyay.Economic growth and environmental quality:time series and cross-country evidence,World Bank Background Papers.Washington DC,1992 5 2010/08.

[2]王胜低.碳转型的路径选择:解析一个直辖市[J].改革,2010(11).

[3]王智宁.企业低碳成长的价值逻辑与战略匹配[J].改革,2010(7).

[4]李启平.经济低碳化对我国就业的影响及政策因应[J].改革,2010(1).

[5]宋德勇.低碳工业化的现实考察:权宜之计抑或治本之策.[J]改革,2009(7).

[6]袁富华.低碳经济约束下的中国潜在经济增长[J].经济研究.

[7]李卢霞,黄旭.低碳金融模式研究:实践考察与战略思考[J].金融论坛,2010(10).

[8]汪小亚.发展低碳金融,助推经济发展转型[J].西南金融,2010(10).

[9]徐杨,谈我国“低碳金融”的发展[J].理论界,2010(5).

[10]伍艳.我国低碳金融发展的约束效应研究[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2011(8).

[11]陈冠宇.中国低碳金融面临的困境与出路选择[J].北方经贸,2011(8).

[12]李卢霞.我国商业银行开展低碳金融业务的风险分析[J].经济研究参考,2010(8).

【注释】

[1]Shafic,N.and Bandyopadhyay.Economic growth and environmental quality:time series and cross-country evidence,World Bank Background Papers.Washington DC,1992 5

[2]相关综述材料见:吴党恩,张丞.广西的低碳经济选择和碳金融发展问题研究,2009年广西财经学院课题。

[3]相关综述材料见:叶安照,张丞.“两区一带”低碳经济发展及其金融支持研究,广西教育厅2011年课题

[4]李卢霞,黄旭:《低碳金融模式研究:实践考察与战略思考》,《金融论坛》,2010.10

[5]汪小亚:《发展低碳金融,助推经济发展转型》,《西南金融》,2010.10

[6]徐杨:《谈我国“低碳金融”的发展》,《理论界》,2010.5.

[7]伍艳,郑长德:《我国低碳金融发展的约束效应研究》,《西南民族大学学报》,2011.8.

[8]陈冠宇:《中国低碳金融面临的困境与出路选择》,《北方经贸》,2011.8.

[9]李卢霞,黄旭:《我国商业银行开展低碳金融业务的风险分析》,《经济研究参考》,2010.

[10]数据来源,中国环境网《广西绿色信贷呈现一高一低》,2010(9)

[11]本部分相关数据部分由作者根据相关资料整理得到。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