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广西综合保税区金融支持研究

广西综合保税区金融支持研究

时间:2022-04-08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广西综合保税区金融支持研究课题组组长:付 攀 谭春枝        课题组成员:孙 军 范祚军 藤莉莉 李国英      谢德杰 金 霞 蒋正祥 黄 吉2008年12月19日,国务院正式批准设立凭祥综合保税区。这是经国务院批准的第五个综合保税区,也是中国第一个陆地边境上的综合保税区。凭祥综合保税区的建设对广西经济发展有着重大的意义。

广西综合保税区金融支持研究

课题组组长:付 攀 谭春枝        

课题组成员:孙 军 范祚军 藤莉莉 李国英

      谢德杰 金 霞 蒋正祥 黄 吉

2008年12月19日,国务院正式批准设立凭祥综合保税区。这是经国务院批准的第五个综合保税区,也是中国第一个陆地边境上的综合保税区。综合保税区是设立在内陆地区的具有保税港区功能的海关特殊监管区域,由海关参照有关规定对综合保税区进行管理,执行保税港区的税收和外汇政策,集保税区、出口加工区、保税物流区、港口的功能于一身,可以发展国际中转、配送、采购、转口贸易和出口加工等业务,它和保税港区一样,是中国目前开放层次最高、优惠政策最多、功能最齐全、手续最简化的特殊开放区域。凭祥综合保税区的建设对广西经济发展有着重大的意义。

一、综合保税区与金融支持的相关理论

(一)综合保税区理论基础

1.区域经济增长理论

区域经济的发展是国民经济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在国民经济的发展过程中,按照地域进行分工与合作,系统组织区域内产业布局与发展,使一国或一个区域内形成聚集与分散相结合的态势,最大限度地发挥区域特定的优势,建立起分工合作的区域经济体系。保税区的建立与发展正好是区域经济的一个具体例子,它能够有机地结合国内与国外市场,并以此带动保税区所在区域经济的发展。

影响经济增长的因素一般可以分为内部因素与外部因素。内部因素主要包括需求、供给、区域结构组成。其中需求包括了消费与投资,这种由消费与投资构成的区域性的综合需求具有乘数效应,即消费与投资的增加或者减少都会导致区域经济的总量呈倍数的增加或者减少。供给则是有劳力、资本和技术构成,供给因素对区域经济的增长也有着非常大的影响,它决定着区域经济未来发展的潜力。考察区域经济增长的理论有三个比较著名的模型:新古典区域经济增长模型;Horst Siebert的区域经济增长模型及源自新增长理论的区域经济增长模型。

(1)新古典区域经济增长模型。在规模收益不变和完全市场竞争的条件下,区域产出是关于资本、劳动和技术的函数。根据生产要素向收益最大化地区流入的原则,新古典区域经济增长模型认为,区域发展差距会逐渐缩小,区域经济增长过程具有均衡增长的特征。

(2)Horst Siebert的区域经济增长模型。该模型修正了新古典区域经济增长模型只考虑经济增长供给面的片面性,加入了生产潜力的因素。由于生产潜力的实现取决于需求,因此Siebert的区域经济增长模型认为,区域的真实收入的增加是由供给要素和需求要素共同决定。具体地说,受生产潜力变化或真实需求变化的制约,“受哪个制约,这要看哪个因素值更低”[1]

(3)源自新增长理论的区域经济增长模型。与Horst Siebert的区域经济增长模型基本相似,但该模型把技术进步当作内生变量,并用人力资本作为指标,使其可以计量化,即人力资本是体现技术进步的可计量指标。它也认为决定区域经济增长的因素为需求因素和供给因素。

2.区域优势理论

一个国家通常可以分为几个区域,比如中国就可以划分为发达的东部地区和落后的西部地区。区域之间在自然条件、地理因素、经济发展以及社会文化方面存在着巨大的差异。区域之间各种因素相比较各有所长,即不同区域相比较都存在着自己的优势和劣势。许多学者认为比较优势重点强调区域内部的优势条件,包括自然资源优势、社会资源优势和区位优势等,区域优势即是生产优势或产业优势。国内学者认为区域竞争力是指一个区域在与其他区域竞争中所具有的相对优势,包括经济增长潜力、资源优化配置能力和市场占有能力等[2]。竞争优势强调的是区域的内生能力。总的来说,区域优势是一个区域在竞争和发展中与其他区域相比较自身所拥有的优势资源,以及对区内外资源加以吸引、争夺、控制和利用,以促进区域社会经济环境持续发展,使社会经济系统走向有序的能力。区域优势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1)生产要素优势。生产要素一方面是自然条件和自然资源禀赋,区域经济的发展和它所处的地理位置有着很大的关联,自然资源是经济发展的必要条件,其禀赋状况对于区域的定位、产业的空间布局有着很大的影响,对于工业、农业来说这种影响可以说是决定性的。生产要素的另外一方面包括了劳动力、资本和技术,这方面的要素对于一个地区的经济发展潜力、增长速度、产业结构、经济规模以及区域地位等具有极为重要的影响,是经济发展的基本条件。

(2)制度优势。制度可以大到一个国家的体制,小可到一个企业的规章制度。国家经济的发展是由区域经济的发展所带动起来的,区域经济的发展是由区域内的各项产业的带动的,产业的发展可以细微到行业内的各个企业。企业的生产制度优势流派认为,企业生产经营管理都依靠人来完成,制度是约束人们活动的行为规则,良好的制度在建立高效率企业组织、扩大企业规模、节约交易成本、刺激技术进步、促进产业结构升级等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3]。从这个角度来看,大到国家体制、区域的经济制度,小到企业的规章制度相比也有差异性,这种差异性在为了达到某些特定的目标时就会形成优势与劣势。

(3)其他优势。包括人文资源优势、经济结构优势、政策体制优势、经济效益优势在内的地区优势,是区域经济发展中重要的影响因素。这些优势反映了地区经济发展的条件和环境背景,也是研究区域经济优势的重要指标。

区域优势是一个动态变化的概念,没有一成不变的区域优势,过去具有优势的区域可能因为各种既有环境的变化而处于劣势,而现在居于劣势的地区将来也可能占据优势。导致区域优势变化的因素有很多,但比较基础的是生产要素的地区间流动、技术的变革以及市场供求关系的变化。劳动力、资本、技术等生产要素在地区间的流动是影响区域优势的重要因素之一,已经成为区域经济开放程度的重要标准。这种流动对区域经济具有直接的影响,突出表现在生产要素的流动能够改变地区间生产要素的供求比例,从而使地区间生产要素的优劣势发生转变,进而影响区域经济发展。另一方面技术变革可以改变自然资源的相对优势,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人类对于自然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处于不断深化的过程中,从而使各个地区在自然资源方面的相对地位发生转变。新技术的利用使新的资源不断被发现,造成现有资源优势格局发生变化。从长期的趋势来看,技术的不断进步使得自然资源对经济发展的约束程度越来越低,弱化了各个地区自然资源的相对优势。所以说区域优势是一个动态的概念,它不仅是相对于一定的对象和目标而言,同时也受一定的环境条件制约。当区域所处的环境发生变化时,区域间的有劣势也相应发生变化。而从长远的趋势来看,区域差异的发展逐步在走向区际趋同。

(二)金融支持概述

1.金融支持的定义

对于金融支持的含义并没有准确的规范的定义。一种观点认为,金融支持是指金融机构运用货币交易手段融通有价物品,向金融活动参与者和顾客提供的共同受益、获得满足的活动。还有一种观点认为,金融支持是拥有金融资源的主体通过运用各种金融手段、金融工具、金融市场体系以及制度安排等对区域经济发展的一种作用活动,通过这种活动以实现金融资源的合理、有效配置以及经济的较快发展。总的来说,这些定义都认为金融支持是金融机构通过运用一种机制或制度来实现其一种特殊目的的活动。

2.金融支持的内容

按照推动主体的不同,金融支持可以分为以市场力量为主要推动主体的市场性金融支持和以政府力量为主要推动主体的政策性金融支持。

(1)市场性金融支持

市场性金融支持是指以市场力量为推动力的金融对其他产业的支持。市场性金融以利润最大化为目标,利用金融负债筹集多方面资金,以金融资产为经营对象,并利用负债进行信用创造,向客户提供综合性的多功能的服务。金融的发展是现代经济的核心,金融资源天然就是要对其他资源的配置产生推动和优化作用,因而金融对其他产业的支持具有市场性。金融对经济的作用如果完全依赖于市场性的支持,那么市场的固有缺陷会使具有公共性质的经济和处于弱势产业但却是国民经济不可或缺的经济得不到资金支持。如此根据资本本身的趋利性,便会导致资本外流。因此,若单单依靠市场性金融支持则无法实现地区的优先发展。

(2)政策性金融支持

政策性金融支持是指金融资源的配置并不完全按照常规意义上的效率标准,而是依据某种特定目标来运作的一种货币政策信贷政策,通常也称国家金融支持、政府金融支持、财政投融资支持以及制度金融支持等。政策性金融支持有以下三个特点:

①金融产品具有双重属性。从银行的资产方看,金融资本是公共物品,其正当权益难以获得保障;从银行的负债方看,金融资本是私人产品,受到法律的保护,因此国有商业银行普遍有“软资产、硬负债”的困扰。

②成本软约束。国有商业银行其实并不像真正的商业银行那样根据边际成本等于边际收入来决定最大的信用供给,而是根据总量原则,即平均成本等于平均收益原则来发放信贷。

③社会效率标准。一方面,银行自身的经济效益日趋恶化,经济效率日益低下;另一方面,银行向国有经济部门提供了大量的金融信贷补贴,为政府的特殊产业或社会政策目标提供比市场性金融更优惠的利率和担保等条件贷款,具有显著的社会效益。这实际上是把金融支持视为政府宏观政策在金融领域中的体现,强调金融是通过市场外的力量,即政府力量,为企业提供支持。这种金融支持主要体现政策导向,而非市场导向。

3.金融支持的功能

金融具有多方面的功能,学者们也多有论述。如美国学者彼得·S·罗斯将金融的功能划分为7大类(见表1)。

而按照莱文(Levine1997)的分类,金融具有五个基本功能(见图1)。金融的发展对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的作用至关重要。在实践中,一个地区金融发展水平较高,其经济发展水平也较高;若金融发展滞后,其经济发展水平也相对落后。可以说,金融是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

表1 金融体系的功能

图1 金融的五个功能

首先,金融是实现社会资源优化配置的必要手段。金融市场的资本形成功能表现在促进市场上投资和储蓄的转化。商业银行把居民和企业的闲散资金集合起来转化为资本市场上的长期资本和永久性资本。这样,市场上的资本和负债就可以得到合理的配置。

其次,金融是宏观调控的中心。宏观调控的目标是实现社会总供给和总需求的基本平衡,促进国民经济均衡增长。货币供应量可以有效地调节社会总需求量以及社会商品和服务的总供给量的平衡。货币政策是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通过宽松或紧缩的货币政策,及时调控市场货币供应量,保持经济的稳定平衡发展。

再次,金融是稳定国家经济的核心。在现代经济社会中,金融对经济、社会和政治稳定至关重要。事实表明,经济的危机首先表现在金融上。如拉丁美洲金融危机和最近的欧盟金融危机引发的经济危机,都导致了社会的动荡。在亚洲金融危机期间,正是因为中国对金融保持高度的重视,采取多种措施化解了经济运行中可能蕴藏的金融风险,才能避免了金融危机的冲击。

最后,社会资产的日益金融化。社会资产日益金融化就是指社会资产越来越表现为金融资产的趋势,通常用金融资产与GNP或GDP的比率来表示和度量这一进程,即称为金融相关比率。这一比率既表示一国金融业的发达程度,也表示一国社会资产以金融资产来表示的程度[4]

(三)金融支持、综合保税区发展及区域经济发展的相互关系

1.金融支持保税区的发展壮大

金融业在社会经济生活中,对经济的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助推、引导和催化作用,保税区的发展也同样离不开金融业的鼎力支持。因此,保税区的发展应与金融业紧密地结合在一起。随着经济全球化发展趋势不断深化,全球新一轮生产要素的优化组合和国际竞争的加剧,进出口企业纷纷提出“全球营销、快速交货、产品个性化、零库存管理”的管理理念,这就对区内企业的贸易资金收付和结算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保税区内的银行金融机构应该为区内企业创造条件,提供国际商业银行可以办理的一切业务。根据综合保税区的特殊性,区内的金融业应在信贷的发放手续和汇兑结算上与区外有一定的区别,以适应保税区的发展。金融支持保税区的发展主要体现在以下三方面:

(1)金融支持能增加区域资本的投入。区域资本的形成和积累在经济发展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资本的积累在很大程度上又是由资本产出效率和储蓄的规模决定的。金融对于区域经济发展的支持则依赖于该区域的金融发展的程度。金融系统越发达,金融工具和金融机制提供的选择机会就越多,金融服务就越便利,人们从事金融活动的欲望就越强。同时,健全的金融制度降低了交易费用,影响到储蓄水平、投资决策以及长期经济增长速度,进而提高了储蓄向投资的转化率

(2)金融发展能提高资本产出效率。一方面,金融发展提高了资源配置效率,使得那些最具潜力的投资者能够得到足够的资金进行产品生产和技术创新,资金会首先流向投资风险小、盈利水平高的产业和地区,从而提高了投资的效率或边际效益;另一方面,金融机构对企业的外部监督,也有利于企业改善经营方式、提高产出效率。因此,区域金融发展促进了资本产出效率的提高,有利于有效资本的形成。

(3)金融发展能促进区域经济的分工与合作。首先,区域分工是由于各地区生产要素禀赋的差异和不完全流动而引起,区域金融通过区域性信贷、资本市场及引进外资等手段,有效地促进了地区性优势产业的发展,使各地区形成不同的主导产业部门,从而促进了区域分工的形成。其次,合理的区域分工是区域合作的基础,没有区域的分工,就没有区域经济的协作,区域经济的协作要以统一的、开放的金融体系作为前提。随着区域性金融市场的形成,金融市场本身的极化和扩散效应将使区域性主导产业带动并促进区域经济的深层次协作。再次,合理的区域性金融投向能够缩小区域间经济的差距。区域间经济的差异是产业生命周期在空间上的自然表现,但落后地区可以在区域性金融政策的直接支持下,配合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和对口支援制度等,区域间经济发展的差距在一定时期内是可以缩小的。

2.保税区带动区域经济的发展

保税区作为连接国内与国外市场的“桥头堡”,对母城的经济增长、产业结构优化、贸易发展、就业增加和收入提高等发挥了重要的推动作用。从理论上讲,保税区主要是通过其独特的功能和极富活力的贸易与物流产业群来影响区域经济,最终诱发和促进城市经济的增长。随着贸易、物流、出口加工等主体功能的逐步完善和主导产业群的日益壮大,保税区对区域及其所在区域的相关产业发展将起到极大的促进作用。其中,与港口相关活动、以贸易和物流为核心的第三产业,以及国际化程度较高的制造业活动是最大的受益者,这些主导产业的扩大又派生出一系列新的产业活动。原有产业的扩大和新产业的出现,一方面通过投资所形成的初级乘数效应,刺激以贸易、物流和加工业为核心的外向型产业群在整个城市的繁荣与发展,再经由产业的前向关联(比如发展代理商或在当地销售等)与后向关联(比如在当地的贸易与资本货物的购买等)效应使保税区的利益惠及更多的第三和第二产业;另一方面新派生或诱发出来的各种需求又会进一步拉动城市商贸、金融保险、房地产、交通运输、餐饮娱乐、信息和商业服务等第三产业的发展。与保税区业务相关产业在整个城市的繁荣还会刺激、带动众多非相关产业的发展,产生二级乘数效应。上述过程循环往复构成了保税区活动刺激下的、开放的城市经济持续增长的机制。与保税区高度开放的自由贸易氛围相联系,在这一增长机制下还会产生一种最具实质意义的“学习”和创新效应,即外商投资企业的技术知识外溢会促进国内企业的产品和业务创新,而在高度市场化和国际化条件下所形成的中外客商云集的竞争格局,更会促使所有保税区企业努力创新、完善经营,这一切都会给区域经济注入持久的活力。保税区对母城经济发展的带动作用,远不只表现在其自身的经济绩效上,更深层次的作用则体现在它的产业带动效应和投资与对消费需求的拉动上。保税区对区域经济综合作用的结果是:区域经济的增长、国际化程度的提高、贸易规模的扩大、就业的增加、经济结构的优化和财政收入的增加。

3.区域经济发展促进金融发展

金融发展的区域差异是区域金融理论产生和发展的客观基础,而这种区域差异形成的根源在于区域经济运行的非均衡性。

(1)区域的经济运行状况决定区域金融运行效率。在现代货币信用经济条件下,基本经济状况决定和支配着金融资源的供求及其平衡。国民经济运行对金融资源分配的决定性作用主要表现为经济规模的扩大,而经济规模的扩大不但会引起金融资源供给与需求规模的相应增长,而且还会直接影响到金融产业的发展。因此,可以说经济效率决定着金融效率,区域经济效率的提高在保证国民经济稳定增长的同时,会改善金融交易者的交易地位,使得金融市场的投资者和融资者的满意程度均不同程度地提高,从而提高金融效率。

(2)经济发展的市场化程度影响到金融资源的跨区流动。在比较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两种制度下,可以很明显地发现,只有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金融资源才能随着货币信用体系的发展独立生成为一种特殊的资源,并在经济资源分配中发挥着积极的引导作用。区域经济市场化进程的差异,直接造成金融资源的供求在空间上的非均衡分布。倘若区域差异不断扩大,必然大大降低金融资源配置的效率。

二、广西综合保税区金融支持现状分析

(一)广西综合保税区发展概况

2007年1月,广西与越南谅山的商务部门共同签署了《中国广西壮族自治区与越南谅山省建立中越边境跨境经济合作区合作备忘录》,提出在双方接壤地区各划出8.5平方公里共同建设中越跨境经济合作区的设想。2008年1月,国家正式批准实施《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发展规划》,明确“支持北部湾经济区在符合条件的地区设立保税港区、综合保税区和保税物流中心,拓展出口加工区保税物流功能”。凭祥综合保税区审批由此进入快车道。在自治区和凭祥市的不懈努力下,2008年12月19日,国务院正式下发《国务院关于同意设立广西凭祥综合保税区的批复》(国函〔2008〕121号文),同意设立广西凭祥综合保税区。这是经国务院批准的第五个综合保税区,也是中国第一个陆地边境上的综合保税区。

凭祥综合保税区位于凭祥边境经济合作区南山工业园至友谊关、浦寨、弄怀一带的狭长地带,行政隶属主要在友谊镇,东至板召屯,南至弄怀,西至浦寨,北至浦扣克山,规划总用地面积约为8.5平方公里,是中国目前唯一与境外真正实现“贴边发展,互联互通,无缝对接”的综合保税区。历经一年多的建设,广西凭祥综合保税区一期工程已在2010年底顺利完工。2011年6月17日,凭祥综合保税区顺利通过国务院联合验收组验收。7月15日,首批入区企业签约,10个项目涵盖了物流、贸易、加工等企业,总投资5.87亿元,为推动凭祥综合保税区一期封关运营发挥效用奠定了坚实基础。2011年9月30日举行封关运行仪式,标志着广西凭祥综合保税区迈进了营运发展的新阶段。目前,凭祥综合保税区已完成一期建设面积1.01平方公里,分为保税物流园区、口岸作业区和配套服务区三个功能区,具有口岸作业、保税物流、保税加工、国际贸易、国际配送等多种功能。

凭祥综合保税区借鉴了世界通行的自由贸易区的管理模式,即“封闭监管、自由流转、数据交换、便利服务”的管理模式。集出口加工、国际贸易、物流仓储和保税商品展示为一体,在政策上享受税收、海关等方面的优惠政策。根据世界通行的“境内关外”政策,在区内进口保税、出口退税、区内自由。即对从境外进入综合保税区内的货物予以保税;对从境内向区外出口的货物实行退税;区内货物可以自由流转,货物交易不征收增值税、消费税。

广西凭祥综合保税区的发展定位为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开放开发的重要载体,是服务于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贸易往来,集口岸、保税物流、保税加工、国际贸易等功能于一体的海关特殊监管区和国际经济合作平台。广西将充分利用凭祥综合保税区现有功能,通过实行“一区两国、境内关外、自由贸易、封闭运作”模式,将中越凭祥—同登跨境经济合作区建成中国与东盟的区域贸易中心、物流基地、出口加工制造基地和信息交流中心。

(二)广西综合保税区发展的金融需求分析

1.保税区发展的金融需求主体

(1)保税区内的企业。随着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深化发展,凭祥综合保税区作为中国面向东盟开放的重要平台,正吸引着全世界的目光。保税区因其享受的特殊政策,受到了国内外知名企业集团的关注。如中国外运、越南力帆、深圳华海国际货运、富士康、佳能、越南华重汽车、香港长达物流等50多家知名企业集团接踵而来考察。其中也不乏已提出了入区申请的企业。

凭祥综合保税区借鉴了“境内关外”的管理模式,集出口加工、国际贸易、物流仓储和保税商品展示为一体,汇聚了大批的企业,如仓储物流类企业,利用区内货物储存不受限、保税退税的政策,开展“大进大出”和“快进快出”的仓储业务;进出口贸易类企业,利用入区退税和入区结汇开展国际贸易业务;国际采购分销配送类企业,利用采购进入综合保税区内仓储的国内货物和采购进去的进口保税货物,进行简单加工后向东盟国家和国内分销;国际中转业务企业,利用区内与境外之间进出的货物不熟数量、种类及配额限制,且免征关税,无需办理报关手续便可拆拼箱,能把握最有利时机转销货物并获得最佳利润;金融服务类企业,开展人民币或外汇结算业务;还有检测和售后服务维修企业、商品展示企业、加工制造类企业、配套服务类企业等。这些企业通通都需要一个完善的区域金融体系的支持,才能进行正常的经营和运转,进而实现其预定的盈利目标。

(2)政府。政府金融需求主要体现在其用于保税区基础设施建设的资金需求。保税区基础设施是指保税区基础工程构筑、设备、设施和他们所提供的为保税区内企业所用和用于经济生产的服务,这些基础设施都需要大量资金,这种大量资金的需求光靠有限的财政支出,那是远远不够的,为了搞好保税区的基础设施建设,政府也是金融需求的主体之一。

2.保税区发展的金融需求特征

保税区内的金融需求主体主要从事于外贸生产与经营活动,这与其他产业有着巨大的区别,保税区发展的金融需求具有其自身的特点。

(1)风险性。保税区直接对外开放,在区内的企业直接与国际经济接轨,这就意味着保税区内企业与其他区外的企业相比少了很多风险保护屏障面临极高的风险性。

(2)金融需求的差异性。保税区是对外开放口岸,集保税物流、保税出口加工、国际贸易、国际中转、国际配送,国内外采购、分销和配送于一身。保税区的企业由于行业的不同,对于金融服务的需求也有着明显的差异性。例如:保税区内的物流公司、来料加工公司、外贸企业等对于金融需求是不一样的。对于从事外贸业务的企业来说,资金短缺是一个限制业务发展的广泛性问题,当然除此之外,它还需要其他的金融服务,比如方便快捷国际结算等。

(三)广西综合保税区金融支持取得的成绩

1.金融支持主体方面

保税区发展过程中的金融供给主体是指在保税区发展过程中为区内企业或保税区基础设施建设提供金融服务的机构或组织。广西综合保税区金融支持主体主要集中在政府、金融机构和战略投资者三个方面。

(1)政府。广西综合保税区的建立是政府的重大的决策,政府建立保税区意在为区内的企业打造一个与国际接轨的平台。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保税区的建立是一种政府行为,政府会在保税区建设的初期除了提供一定的财政拨款之外,还可能会出台一些相关扶持政策来扶持保税区的建设。

(2)金融机构。金融机构是广西综合保税区发展最主要的金融支持主体,从保税区的初创期一直到其正常运营的整个阶段,都离不开金融机构全方位的支持。目前,保税区的发展处于初级阶段,重点在于基础设施建设,国家开发银行虽然已经商业化,但在基础设施建设依然是金融支持的重要力量,这一点从国家开发银行广西分行设计的《广西综合保税区建设的融资方案》中可看出。而在保税区的建设进入正常运营阶段后,会有更多的金融机构发挥支持作用,从广西钦州保税港区的发展就可见一斑。2009年中国银行率先在保税港区设立了支行。支行成立后充分发挥了中国银行全球服务网络优势,针对钦州保税港区作为自由贸易港的外向经济区域特点,重点开展了国际结算、国际贸易融资、项目融资、代发工资等业务,为区域内机构及企业客户提供本外币一体化服务。2011年6月28日中国工商银行也在钦州保税港成立了支行。对于凭祥综合保税区来说,金融机构对钦州保税港区发展的支持起到了很好的示范效应,将会有许多金融机构关注并支持凭祥综合保税区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国内外的金融机构如保险、投行、担保等将陆续进驻区内,为区内各企业提供投保、担保、融资、信托等业务。而保税区得天独厚的有利条件也将为金融机构提供广阔的市场空间和难得的发展机遇,金融机构亦可以借助保税区这个平台,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在参与保税区建设过程中得到新的跨越式发展。

(3)战略投资者。国内外大企业或大集团是战略投资者的主要组成部分,它们具有雄厚的资金、核心的技术、先进的管理、广阔的市场以及高端的人才优势,能够促进产业结构升级,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和创新能力,拓展企业产品市场占有率,致力于长期投资合作,谋求获得长期利益回报和企业可持续发展。广西综合保税区的发展壮大离不开这些战略投资者的资金支持,战略投资者自身的优势也有利于增强保税区的筹资能力,从而形成保税区发展的良性循环。

2.金融支持总量方面

2011年9月30日,广西凭祥综合保税区举行封关运行仪式,开始正式运营,首批入区签约的10个项目以物流项目为主。尽管截至目前仍然没有金融机构进驻保税区,对保税区的发展进行直接的金融支持,但是保税区外的金融机构,不论是凭祥市的金融机构还是整个广西区的金融机构,都对凭祥综合保税区的发展发挥了间接的支持作用。

2010年广西的GDP为7903.47亿元,同比增长10.3%,GDP位列全国第17位。随着货币条件从应对危机状态向常态回归,广西贷款投放在保持适度宽松的同时逐步回归至危机前水平,2010年末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为8979.9亿元,新增贷款1619.4亿元;金融机构积极支持进出口企业贸易融资需求,外汇贷款小幅增长。贷款投向体现政策导向。全年全区新增贷款有七成投向交通、制造、发零售、水利、房地产等基础行业和支柱产业。积极响应扩大消费需求政策,个人消费贷款增速高于各项贷款增速将近26个百分点。努力确保中长期项目资金需求,中长期贷款占比达八成以上。贷款集中投向南宁、柳州、桂林等中心城市和北部湾经济区;表外融资发展迅速,年末表外融资余额760.8亿元,比年初增加253.0亿元。2011年银行业经营效益不断提高,截至2011上半年,广西的GDP为4720.10亿元,金融融资总量1411.14亿元、新增银行贷款净投放994.2亿元[5]

对于凭祥市而言,2011年上半年,凭祥银行业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为43.57亿元,同比增长22.63%,比年初新增3.17亿元;各项贷款余额为15.15亿元,同比增长73.94%,比上年初新增3.87亿元,同比多增2.16亿元;不良贷款余额为2506万元,较年初下降145万元,下降5.79%;实现账面利润3904.34万元,较上年同期增加937.64万元,增长31.61%;全市保险业保费收入1793万元,同比增长11.3%;证券交易额为19亿元,同比增长11.76%[6]。金融业在凭祥经济发展布局中的地位显著提升,金融对经济支撑作用也明显增强。

3.金融支持结构方面

虽然目前没有金融机构进驻保税区并对保税区的发展进行直接的金融支持,但是广西区内的金融机构对凭祥保税区的间接支持效应还是不能忽视,而且在银行、证券和保险三方面形成了基本合理的支持结构。

(1)银行体系方面。2010年1月,随着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成功建立,新加坡星展银行,信诚人寿保险等50多家中外金融机构纷纷在南宁设立分机构,加上香港南洋银行、越南西贡银行、已挂牌成立的地方性银行——广西北部湾银行、统管广西广东云南和海南四省区的信用卡业务的建行总行南方信用卡区域中心也将落户南宁,金融机构的集聚效应越来越显著。2010年末广西区内已形成了包括政策性银行、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城市商业银行、农村合作金融机构、邮政储蓄银行、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外资银行等八大类银行在内的银行体系,以南宁为大本营,入驻广西的主流银行的省辖分行已有28家。

(2)证券业方面。截至2010年末,广西共有1家证券公司,1家基金管理公司,81家证券营业部,24家期货营业部,8家具有证券、期货相关业务许可证的证券中介服务机构,机构种类进一步丰富;期货市场高速发展,期货营业部代理交易额、营业收入和实现利润均同比大幅增长,其中代理交易额同比增长1.9倍;2010年末,广西27家上市公司总股本和总市值分别同比增长15.7%和19.5%,上市公司规模进一步扩大;全年共有7家公司成功在证券市场(含境外市场)筹资,合计募集资金88.5亿元,为2009年全年筹资额的9.7倍,创同期历史新高[7]

(3)保险市场方面。截至2010年末,广西共有保险主体27家,专业保险中介机构73家,保险从业人员6.2万人。保险业总资产达到343.5亿元,同比增长25.2%。全年累计实现原保险保费收入190.9亿元,同比增长28.5%;赔付支出为45.1亿元。产险业务中86%的险种实现正增长,寿险新单期交业务占比高于全国5个百分点。保险密度进一步提高至381.9元/人,保险深度同比提高0.1个百分点[8]

(四)广西综合保税区金融支持存在的问题

1.金融支持总量不足

广西综合保税区金融支持总量不足可从整个广西和凭祥市的金融资源总量两方面来分析。广西金融资源总量存在的问题主要体现在金融业总体规模偏小、发展稳定性较差。金融业占GDP比重和占第三产业比重远远小于发达地区。金融资源尚未实现优化配置,信贷资金滞后于经济增长。长期以来,广西金融机构存款余额大于贷款余额,存贷差呈现出扩大趋势,表明金融机构的资金需求和资金供给存在严重的不平衡状况,存款资金资源中有一部分没有实现优化配置,造成了资金浪费。2010年广西的存贷差额达到了2834亿元。广西金融机构各项存款在全国的比重为1.6%。信贷融资的比重大,财政融资特别是证券融资的规模较小。2010年末,金融机构存款余额11813.9亿元,金融机构贷款余额8979.9亿元,目前仍有继续扩大的趋势。对于凭祥市而言,虽然其金融业发展势头良好,如2011年上半年凭祥市的银行业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存贷款余额分别为43.57亿元和15.15亿元,实现账面利润3904.34万元,这些也一定程度上保证了对凭祥综合保税区的金融支持。但相比于国内其他综合保税区,该地区的金融投入量还远不足以支持多项金融业务的顺利开展。如天津、苏州等综合保税区外资企业投资额占比达80%,海口利用外资额占投资总额的40.3%,因此广西凭祥综合保税区在金融资源的投入上还需加大力度。

2.金融支持渠道不丰富

2008年2月,国务院正式批复了《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发展规划》。据此规划,凭祥市在海关总署及相关部委的大力支持下,已申报成立了中国—东盟凭祥边境综合保税区。按照国家开发银行与广西政府签订的协议,国家开发银行广西分行积极参与该项目的基础设施建设。经过与崇左人民政府相关部门沟通与了解,中国—东盟凭祥边境综合保税区总投资人民币约200亿元(崇政办发〔2007〕188号)。项目资金由国家财政、自治区财政、崇左市财政、凭祥市财政、开发银行牵头银团贷款及战略投资者等共同筹资,其中:国家财政预计安排投入约80亿元;自治区财政预计安排投入约30亿元;崇左市财政预计安排投入约10亿元;凭祥市财政预计安排投入约10亿元;开发银行牵头银团贷款50亿元;战略投资者等约20亿元。从以上规划来看,金融支持渠道并不丰富,主要是财政拨款,其次是银行贷款。

3.金融支持机构数量少

截至2010年末,广西只有1家证券公司,1家基金管理公司,81家证券营业部,24家期货营业部,8家具有证券、期货相关业务许可证的证券中介服务机构。但上述机构绝大多数集中在南宁,区域分布上不平衡[9]。2011年9月30日,广西凭祥综合保税区正式封关运行,首批入区的10个企业涵盖了物流、贸易、加工三个领域,却没有一家金融分支机构入驻。凭祥综合保税区位于凭祥边境经济合作区南山工业园至友谊关、浦寨、弄怀一带的狭长地带,区内企业往返凭祥市区办理业务的成本很大,金融服务不便利的问题明显暴露于此。如广西钦州保税港区,至今也只有中国银行和中国工商银行两家金融机构进驻,主要经营区内存贷款业务、收付汇和国际结算业务,金融衍生品等服务等级较弱。这种服务层次低、业务权限较小,金融产品创新能力弱的机构布局和多层次金融服务、多元化金融结构缺失的格局,客观上大大限制了综合保税区经济的发展。

此外,根据国内其他保税区的现状,设于保税区内的银行业金融机构多数为中资性银行,外资银行凤毛麟角。这样导致了银行业金融机构开放度、竞争度不高的后果,影响了高效、优质的金融服务的提供和金融产品的创新升级。作为中外企业高度集聚和国际资本高度集中的特殊区域,引入外资银行已经是不可逆转的趋势。

4.金融支持产品或服务欠缺

凭祥市的银行等金融机构为综合保税区内企业提供的金融服务主要以存贷款业务为主,还包括国际结算和结售汇业务,而其他的金融产品或服务还很欠缺。例如企业可选择的融资工具基本局限在票据和贷款方面,信托贷款、融资租赁和产业投资基金等融资工具发展较为滞后。与此同时,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发展滞后,区内企业所需要的投、融资信息和财务管理等服务难以得到满足,远期、期货、期权以及掉期等新型金融衍生品业务和资产证券化仍然有待拓展。此外,适应保税区建设的保险产品和金融风险管理工具仍然缺乏,比如目前区内外汇金融品种主要局限于少量的远期结售汇交易,这远不能满足企业的经验避险要求。保税区今后的发展方向是现代物流、物流金融、离岸金融,而我国现阶段对物流金融和离岸金融的推进工作还较为迟缓,与之相配套的跟进机制也相对缺乏,金融机构针对保税区今后的发展趋势所能提供的配套金融创新服务或产品就更少。

三、广西综合保税区金融支持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广西综合保税区的发展需要金融支持,就目前来看,对保税区发展的金融支持明显不足,造成这种问题的原因有很多,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一)金融政策方面

从国家金融政策的层面来看,金融调控的“一刀切”的政策对于原本就比较薄弱的广西金融来说有害无益。区域经济以及区域金融的发展有它自身的历史性、独特性。不同地区的金融发展在事实上也是有“冷”、“热”之分的。相比之下,往往是东部地区要比西部地区“热”得快,东部地区的经济发展已经很“热”,相反西部地区的才刚刚开始。当全国的金融处于高涨时期,而要做重大的宏观调控政策时,这种实行政策的“一刀切”的体制,对于广西金融的发展百害无益。使刚刚启动的金融发展受到的是沉重的打击,从正常的轨道被托入无尽深渊。长此以往,便导致了广西的金融的发展远远落后于其他东部地区,金融发展的落后又反过来影响的经济的发展,致使广西经济的发展一直停滞不前,慢慢地落后于其他东部地区。

从保税区金融政策的层面来看,目前,我国对已运营的保税区普遍缺乏针对金融的优惠政策。主要是因为区内的金融自由度不够高,区内企业可以选择区外金融机构的金融产品,区外的企业却不能选择区内的金融机构开展业务,这使得区内的银行业金融机构处在一个竞争相对劣势的环境,不利于其进一步开展针对区内企业的特殊金融业务或向区内企业提供更优惠的金融服务。

(二)金融机构方面

所谓无利不起早,金融行业也是如此。由于进驻保税区的各类企业还不多,因而现在引入金融机构针对区内企业开展业务的经营成本也很大,所以进驻的金融机构数量少,开展的金融服务业务也少。同时,金融机构的规模有限也限制了金融机构创新金融产品的能力。金融机构规模小,其所拥有的金融资源和金融人才自然也少,可运用的金融工具缺乏,用于金融创新的资源不足共同导致了金融创新产品的缺失。同时,我国的金融创新过度地依赖于政府,金融工具之间的结构降低了金融效率。这些都是金融机构在金融支持方面的阻碍。此外,政策性金融机构没有充分发挥作用。政策性金融机构肩负着调剂市场和润滑市场的作用,但在对中小企业融资等问题上并未发挥实质性作用,从而也影响金融支持的总量,并且不利于融资渠道的丰富和金融支持产品的多样化。

(三)金融市场方面

金融市场体系包括货币市场、资本市场、外汇市场和黄金市场。根据金融市场上交易工具的期限,金融市场分为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两类。货币市场包括同业拆借市场、回购协议市场、商业票据市场、银行承兑汇票市场、短期政府债券市场、大面额可转让存单市场。资本市场包括中长期银行信贷市场和证券市场。证券市场主要包括债券市场、股票市场、保险市场、融资租赁市场等。目前,广西区内尚未形成多层次的金融市场体系,银行信贷市场发挥了调节资金需求的主导作用。证券市场和保险市场的发展仍处于起步阶段,投融资能力还无法和东部发达地区相比。回购协议市场、商业票据市场、同业拆解市场和短期债券市场等金融市场交易几乎为零。金融市场层次的单一不但制约了对综合保税区的金融支持总量,又制约了综合保税区企业的融资渠道,还对综合保税区企业可获得金融产品或服务产生不利影响。

(四)金融监管方面

金融的发展是推动保税区经济发展的基础,而金融业又是高风险行业,所面临的风险极多,而且风险之间具有连锁反应,某一风险的发生极易引起风险的传导、扩散,如信用风险、汇率风险等,因此,应加强对金融体系的监管。但在现行的监管中,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①“重审批、轻管理”、“重国有银行、轻其他银行和非银行金融机构”以及“重外资、轻中资”的倾向突出,对金融机构日常经营的风险监管尚未全面展开;②监管的内容过多的分配于摸清金融机构的风险大小,而对于风险治理的方法和能力监管不够;③监管方式较为单一,主要是外部监管,虽有自我治理,但自我约束机制并不完善;④金融机构的内部激励和约束机制做得不到位,金融法规尚未健全,没有一个系统性、持续性和细分性的法律系统,导致诸多金融法律问题无法可依;⑤金融监管人员的知识水平和知识结构与金融监管目标的高标准和监管任务的艰巨性相比,仍存在着较大的差距,具有金融监管所要求的较为全面的经济、金融、法律等方面知识的综合性人员较少,监管人员素质有待提高。金融监管存在的诸多问题影响金融体系的正常运营和稳定发展,从而间接影响金融支持的方方面面,阻碍金融支持效率的提高。

(五)金融环境方面

金融环境是指一个国家在一定的金融体制和制度下,影响经济主体活动的各种要素的集合。金融环境的问题从外部环境看体现在社会信用程度、政府支持力度和司法执行难度上,从内部环境看,主要是内部管理机制不健全,贷款“三查”不到位,金融服务水平有待提高。地方资金不足源自于商业银行的贷款权上收。这也是导致金融资源总量不足的原因之一。

2010年以来,我国的金融市场出现了较大的震荡,从货币市场上看,银行间同业拆借出现了大幅度波动,波动性幅度大幅增加;从债券市场上看,银行间债券市场的波动幅度也大幅度增强。金融市场价格的剧烈波动给经济发展所倚赖的金融环境带来的不利的影响。

四、加强广西综合保税区金融支持的思路与措施

(一)广西综合保税区金融支持的设计思路与原则

1.设计思路

在金融支持凭祥综合保税区发展的理念上,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本着科学、谨慎、风险可控的原则,积极推进当地的金融创新改革,把综合保税区的金融发展作为推进凭祥市金融发展的战略重点,建立与凭祥综合保税区发展相适应的金融发展体制,实现凭祥综合保税区与凭祥市主城区之间金融的合理布局和良性互动。在离岸金融业务、外汇管理政策、现代物流金融、金融业综合经营等方面大胆地进行改革试验,拓展新的金融服务领域,形成方便快捷的金融支持体系和多层次融资体系,为加快凭祥综合保税区发展提供强大动力。

2.设计原则

(1)以人为本,科学发展的原则。始终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把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大力调整和优化经济结构,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提高发展的质量和效益。

(2)开放合作、互利共赢的原则。倾力打造中国—东盟合作第一城,始终把扩大对内对外开放和积极融入国内外区域合作放在更重要位置,在推进合作共赢中谋求发展。

(3)市场导向、优势互补的原则。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促进生产要素合理流动,加强统筹协调,发挥比较优势,形成特色鲜明的产业体系。

(4)完善机制、规范运行的原则。建立健全政府投融资同意决策管理机构,提高决策科学化、民主化水平。

(5)优化配置、提高效率的原则。整合政府可用于投资的货币资金、存量资产等资源,建立统一融资平台,实行投融资工作统一管理。

(6)统贷统还、风险控制的原则。规范政府性融资行为,对利用融资平台取得的建设性资金实行统贷统还,合理控制借款规模,防范财政风险,维护政府信誉。

(二)广西综合保税区的政策性金融支持措施

1.出台相关扶持政策

在国际经济学中,李斯特曾经提出了幼稚产业理论,指的是对处于成长阶段尚未成熟的、但具有潜在优势的产业政府应当给予一些暂时性的保护,或者是一些政策的支持。综合保税区的建立对于广西来说是具有非常大潜在优势,它的发展可以带动广西区内整个经济的发展。那么,对于保税区的建设和发展阶段,各级政府给予一定的政策支持无疑是必须的。具体来讲,在适当的时候可出台如下几方面的扶持政策。

(1)保税港区内企业可开设外汇账户和人民币账户,保税港区内与境内区外之间货物贸易项下的交易,可以人民币计价结算,也可以外币计价结算;除另有规定外,保税港区内企业对境外支付货款无需办理进口付汇核销,向境外出口货物,在海关办理保税货物出境备案的,收汇后无需办理出口收汇核销。

(2)经批准注册资本金中以人民币投资的保税港区内机构,向境外或者保税港区外支付外汇,由企业决定使用外汇账户自有资金或购汇。

(3)保税港区内机构经批准将货物销往保税港区外,视同保税港区外机构货物进口,保税港区外机构可按照有关规定,向保税港区内机构支付外汇。

(4)保税港区内机构与境内、区外机构之间的资金收付均无需进行国际收支统计申报。

(5)综合保税区企业可以开立经常项目外汇账户和资本项目外汇专用账户;不实行外汇核销;企业外汇收入可以全额留存;企业外商投资者的利润、股息、红利可以汇出境外。区内经批准设立的国外金融机构,可以经营区内外的货币外汇业务和保税区与关税区的人民币业务。这样,区内企业可以顺利地实现货币的自由兑换,方便企业的资金周转,促进企业的生产与再生产的顺利进行。

2.加大财政支持力度

保税区的建立应该说是一个政府行为,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说是政府为企业提供一个参与国外市场的平台。在财政资金有限的情况下,按照“平均主义”分配资金的支持效果往往不理想,需要采取以考核指标为基础的差别化支持方式,运用少量公共资源实现保基本、促增量的杠杆作用。如果政府综合运用贴息、税收优惠、风险补偿、担保、贴息、保费补贴等形式,发挥财政“四两拨千斤”的杠杆作用,与金融资源相互配合,充分利用市场资金,大力推进保税区基础设施建设,将保税区带入一个更高水平的循环。

目前,对于凭祥综合保税区来说,可通过税收优惠等方式来加大财政的支持力度。第一,保税港区内的新办企业,除国家限制和禁止的项目外,自项目取得第一笔生产经营收入起,第1年至第5年免征属于地方分享部分的企业所得税,第6年到第10年减半征收属于地方分享部分的企业所得税。期满后确有困难的企业经申请批准可延长减免期。第二,保税港区内新办企业,自投产之日起5年内,自治区财政按其实际缴纳城建税、教育费附加金额的50%给予扶持。第三,保税港区内企业的货物交易不征收增值税、消费税。保税港区内企业在保税港区内加工、生产的货物,凡属于直接出口和销售给保税港区内企业的,免征增值税、消费税。第四,新设或增资的企业总部或地区总部(含从事离岸服务外包业务的),实际到位资金(或实际增资)额在1亿元以上的,由自治区财政从广西北部湾经济区重大产业项目政府奖励基金中给予200—2000万元的一次性奖励。

3.搭建政府融资平台

政府搭建的投融资平台公司,其宗旨是通过市场运作方式筹集资金推进市政项目建设,履行政府代建制。要做大做强广西综合保税区内的投融资平台,增强造血功能,不仅应建设公益性城建项目,还应争取更多的准经营性及纯经营性项目和资产。具体而言,对于准经营性和非经营性项目要争取各种优惠政策和相应的资金投入,采取适合该类资产特征的融资方法和手段,如财政预算补贴、或者政府分年回购等。对经营性的资产,要通过整合这类资产和资源,深度开发和利用这种资源,最大限度盘活和利用这部分的资产,实行“谁投资、谁受益”,降低平台运行风险,实现城建投入产出的良性循环。这不仅有利于城投公司财务风险控制和管理,还有利于政府公益性重点工程的顺利推进,并为多元化融资格局构建打下基础。

(三)广西综合保税区的市场性金融支持措施

1.进一步开放金融市场

鼓励国内先进的股份制商业银行、外资银行参股城市中小金融机构,逐步允许经营状况好、风险控制能力强的城市商业银行,到区内增设机构、拓展业务。区内的城市商业银行要立足区内把大多数城市商业银行打造成“精品银行”或“特色银行”。尽快出台有关资金补助、购房补贴、税收优惠、人才及家属安置等方面的优惠政策,为吸引金融机构落户区内创造条件。同时提高行政效率,简化审批、注册登记手续,打击企业逃废金融债务现象,保障金融资金安全。加强与银行、证券、保险业的工作衔接和政策协调,及时研究解决金融发展改革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会表示中国将继续扩大银行业对外开放,进一步减少直至取消对外资银行在客户、业务和地域方面的限制,给外资银行提供更大的发展空间。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经济对外开放的深度加大,外资银行将更多地进入我国,外资银行在华分支机构的地域限制和在华客户服务限制将被取消。因此广西顺应时代要求,积极争取外资金融机构来广西设立分行,并鼓励更多的外资商业银行的分支机构入驻保税区,为保税区的企业提供更多、更便捷的配套的金融服务项目。此外,还应适时引入证券交易所,拓宽区内企业的融资平台,设立保险机构,率先形成外汇交易市场,建立离岸金融市场,并确立其合法地位。

2.促进金融市场的多层次发展

建立一个比较完整的、多层次的金融市场体系,是中国金融改革和发展目标。当然也是广西区域金融改革和发展目标。发展比较全面的金融市场,包括股权投资基金、农村金融、地区性的中小民营金融机构;夯实金融发展的基础,以私人资本为主的多元化产权结构;让监管到位,完善信用体系;面对日益深入中国的国际金融机构的竞争,金融机构要完全从过去的政府衙门转变为商业服务机构,而且要加快利率市场化的步伐。

具体到保税区,就是要允许区内外资银行向国内金融机构包括资金市场进行人民币头寸的短期拆借业务,同时也允许区内的金融机构向外资银行或国外资金市场拆借外汇资金;借鉴新加坡离岸金融“内外分离”和境外资金向境内渗透的模式,对境内和境外金融业分别设账、监督,积极培育和发展离岸金融市场,把开办金融市场作为利用外资的一个重要渠道;采用鼓励政策,鼓励国内外金融机构组织银团贷款;允许保税区内企业用不动产向国内外金融机构抵押贷款,允许企业在境内外发行股票、债券;保持区内企业足够的自有资金等。

3.丰富金融产品或服务

保税区集保税物流、保税出口加工、国际贸易、国际中转、国际配送,国内外采购、分销和配送等于一身,区内企业所处行业各异,对金融机构的服务需求也各不相同。银行等金融机构应适应保税区内企业的需求,提供丰富多样的金融产品或服务。不但要提供外汇业务、离岸业务、出口信贷、转口贸易结算、出口押汇等服务,还要针对保税区内企业面临的各类风险如汇率风险、利率风险等,为区内企业提供风险管理及其咨询等业务。此外,金融机构还要积极为保税区提供与发行债券和股票相关的服务。发行债券是企业融资的重要手段和方式,与其他融资方式相比较,企业债券的融资成本较低,不但低于银行贷款,甚至也低于股票融资。目前,保税区的保税区一期已经建设完成,开始封关运行,有条件的区内企业可以发行的短期融资债券以便更有效地满足企业融资需求。基于此背景,金融机构应为保税区内条件较好的企业提供发债服务,以促使区内企业积极利用债券市场产品,实现融资渠道多元化、融资结构最优化和融资成本最小化。

4.加快金融创新

在激烈的竞争中,创新是满足客户所看中的特殊需要的法宝。金融行业竞争更是如此,面临全球金融一体化和国内银行激烈竞争困境的时候,求变求新就成了金融机构的必然选择。进行金融创新可以提高组织效率和经营效率,增加收入降低成本,特别是增加收益率。除此之外金融创新灵活性高,可以为企业提供其所看中价值的量身订制的特殊服务,满足不同层次人的投资理财需求。在另外一方面,金融创新能提高金融机构的竞争力。迈克尔波特说,取得竞争优势的方法有二:其一是成本领先,其二是别具一格。只有超过竞争对手的那部分能力,才是现实的竞争力,才能以此取得竞争优势。开辟新的战场,行于无人之境,把对手远远抛在后面,这样的竞争当然能获全胜。

金融机构加快金融创新,提供更多的创新服务,将会使保税区的发展迈向一个更高的台阶。鉴于保税区内企业的特殊居民身份,金融机构可以开展区内特殊的金融服务。之所以说其居民身份的特殊,是因为居民的概念是指在某个国家或地区连续居住达1年或1年以上的人,虽然凭祥综合保税区才刚刚封关营运不久,区内注册的外商企业在我国居住仅短短一段时间,但其注册经营期大都在10年以上,所以可以视为我国的居民。但是,保税区内企业处于境内关外的特殊地位,因此居民身份也与国内居民有别。区内特殊的金融业务是指受我国保税区特殊法规调节、以区内企业为对象所开展的一系列金融服务。核心是设立自由贸易区货币单位账户(Free Trade Zone Currency Unit,简称FTZCU)。能够开立此项账户的客户严格限制在保税区内企业,政府对银行经营该账户下的业务给予政策性优惠,比如免交该账户项下存款准备金,减免一定的银行所得税、营业税。使用FTZCU账户的企业也相应地得到银行给予的优惠,从而增加了该账户的吸引力。此外,还能开发票据发行便利业务,使借款企业通过发行一系列短期票据的方式以循环融通的方式实现中期融资。还有货币互换和利率互换业务,这对于企业获取低成本的融资和套汇保值有着积极的意义。

5.培养和引进高素质金融人才,建立健全人才激励机制

随着综合保税区的建设,各类金融产品的创新也是层出不穷,如何使金融机构的员工能够跟得上形势的变化也是一个难点。由于广西一直以来农村人口占大多数,银行的业务一般也多是传统业务为主,很多员工缺少对新事物认知的主动性。因此必须加强对员工的业务和技能方面的培训,使得他们的素质能够真正符合综合保税区建设的标准要求。新业务培训体制的建立迫在眉睫。广西区内的银行应借鉴国际的先进经验,改革银行内部的人力资源管理策略,针对业务创新,建立新业务培训体制,使员工在知识和技术层面上有较快提高。只有这样才能顺应形势的发展以符合竞争的需求。同时还要根据业务创新的特点采取不同的培训方式。为适应综合保税区建设对金融行业的要求,相关部门可以采取请进来的方式,引进高端金融人才。建立金融高端人才战略联盟峰会。通过联盟峰会的平台,汇集金融高端人才的智慧,实现高层次金融人才资源共享,为客户创造更高价值。

在大力引进高素质人才的同时,还应建立健全人才的激励机制。一是提高人才队伍内在约束和激励动力。可通过合同约束和内部监督制度来实现。合同约束主要偏向对人才的保护;而内部监督制度则是为了能够及时得到人才经营活动的反馈信息,以便对银行的运行能进行更好的控制。二是建立人才队伍的外在激励机制。通过加强法律法规的监督以及增强社会道德和信用的约束来实现。三是建立经济激励制度。经济激励制度包括付酬体系、绩效考核制度和福利薪酬制度,只有建立了完善有效的经济激励制度,才能充分调动各类人才的工作积极性,从而能更好地发挥他们的才干,更好地为银行的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四是加强有利于增强工作热情和信心的企业文化建设。合理的人才流动机制和晋升机制在人力资源的管理上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竞争上岗、人尽其才的经验管理思想和理念能增强工作热情和信心,最大限度地发掘员工的潜力。

6.完善金融监管

一方面要改革金融监管体制。在综合保税区建设的过程中,随着金融开放程度的不断加大,对外联系越加频繁,对金融监管工作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各级监管机构必须积极探索新的监管模式,以保证金融业稳健发展。首先,金融监管工作中要严格执行各类金融机构监管规程,规范金融机构从设立到退出的监管操作程序;其次,要设立金融监管档案管理系统,随时记录各金融机构的业务发展情况、金融风险以及违规经营等情况,通过金融机构来监督企业的结售汇、投融资和外汇业务的真实性以及跨境资金流动的情况;最后,金融监管部门还要与区内工商、税务、海关等相关部门通力合作,从而提高金融监管机制的有效性。

另一方面要完善金融法规体系。完善的法规体系不但可以保证金融监管的顺利实施,还有利于综合保税区开放度高、覆盖面广的金融服务的开展。为了提高广西综合保税区金融支持的效率和效果,主要应在以下几个方面做好工作:一是根据已经出台的各项国家金融法规,广西应根据自己的区情制定符合当地情况的细则,只有这样才能保证金融法规的可操作性,并解决金融监管中有法难依的问题;二是不断完善地方金融法规体系,在金融机构的清算、接管等方面做进一步的研究;三是金融法规的形式也必须及时更新,使得金融法规的设立能够跟得上金融创新的步伐。

7.改善金融生态环境

金融生态环境是指微观层面的金融环境,包括法律制度、行政管理体制、社会诚信状况、会计与审计准则、中介服务体系、企业的发展状况及银企关系等。改善金融生态环境,为保税区内企业提供一个自由竞争的金融市场,必须构建区内的多元化发展的金融业,并且进一步完善区内的法律制度,使其有效地保护金融机构债权人的利益,同时还要完善信用体系的建设,强化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规范,促进金融机构提供高水平的服务。归纳起来,可从以下两方面来进行。

一是提高政府工作的透明度。政府工作透明度是一项复杂而系统的工程。抓好政府透明工作,是强化规范,提高管理水平,实现科学发展的重要引领,是深化综合保税区建设的重要支撑。及时、充分的信息披露有利于稳定市场参与者的预期,增强相互信任,保证无形、分散的金融市场顺利运行,此外,还可以明显减少中小投资者的跟风行为,维护金融市场的稳定。

二是改善信用环境。现代市场经济是信用经济,高度发达的信用体系在提高市场资源配置效率、规范市场秩序、防范金融风险等方面发挥着经济作用。加快社会信用体系的建设和加强信用管理,已成为当前广西区内社会经济发展中重要而紧迫的任务。优化信用体系运行,主要加强文化环境建设、体制环境建设以及市场环境建设,同是还要加强政府的执行力度。

参考文献

[1]张海燕.我国综合保税区的发展[J].科技信息,2011(11).

[2]孙斌栋.制度变迁与区域经济增长[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7.

[3]郭秀云.灰色关联法在区域竞争力评价中的应用[J].统计与决策,2004(11).

[4]何天祥.区域优势的理论分析与评价模型[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10.

[5]郑建荣,汪斌.制度与产业结构变动关系研究述评[J].浙江社会科学,2001(5).

[6]张跃平,陈全功,余为丽.金融支持与西部地区经济发展[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7.

[7]朱邵莉.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中的金融支持策略研究[D].硕士学位论文,海南大学,2010.

[8]张世坤.保税区向自由贸易区转型的模式研究[D].博士学位论文,大连理工大学,2005.

[9]田夫.我国保税区的现状及发展前景[J].实务探讨.

[10]巴曙松.离岸金融市场发展研究——国际趋势与中国路径[M].北京:北京出版社,2008.

[11]中共天津市委党校第71期进修一班课题组.关于加快滨海新区金融改革发展的思考[J].求知,2009(1).

[12]朱钟棣,益智.关于在外高桥保税区内开展特殊金融业务活动的思考[J].财经研究,1994(5).

【注释】

[1]孙斌栋,制度变迁与区域经济增长[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7。

[2]郭秀云,灰色关联法在区域竞争力评价中的应用[J],统计与决策,2004,(11)。

[3]郑建荣、汪斌,制度与产业结构变动关系研究述评[J],浙江社会科学。

[4]朱邵莉,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中的金融支持策略研究[D],硕士学位论文,海南大学,2010。

[5]中国人民银行南宁中心支行货币政策分析小组,《2010年广西壮族自治区金融运行报告》。

[6]http://www.gx.xinhuanet.com/dtzx/2011-08/23/content_23569520.htm。

[7]中国人民银行南宁中心支行货币政策分析小组,《2010年广西壮族自治区金融运行报告》。

[8]中国人民银行南宁中心支行货币政策分析小组,《2010年广西壮族自治区金融运行报告》。

[9]中国人民银行南宁中心支行货币政策分析小组,《2010年广西壮族自治区金融运行报告》。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