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论新时期大学生军训工作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

论新时期大学生军训工作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

时间:2022-11-1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深入探析大学生军训工作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以大学生军训工作为契机,进一步挖掘和强化军训的育人效果,是新时期大学生军训工作的重要内容。(二)当代大学生军训现状及其不足我国开展大学生军训已有近三十年的历史,在这三十年的发展过程中,大学生军训致力于不断提高高等教育的质量,强化大学生爱国主义思想及社会责任感,严格大学生生活规范,完善大学学生管理,在大学生政治思想教育方面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论新时期大学生军训工作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

外语学院 赵 越

摘 要:大学生军训作为高校教学计划的一门必修课和实践课,有别于其他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环境,正因如此,也赋予了该课程丰富的思想政治教育内涵。军训期间,通过一系列方式开展各种思想政治教育活动,能够充分发挥大学生军训全面育人的功能,对于增强大学生政治责任感、历史使命感,提高其政治思想觉悟有不可代替的作用,是高等学校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大学生 军训 思想政治教育

高校国防教育和军事训练课程,作为全民国防教育的基础,是全面推进大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开展大学生军训工作,是国家人才培养战略和国防后备力量建设的重要举措,军训不但可以使大学生增强体质,了解和掌握军事理论知识技能,同时也蕴含了巨大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通过军训,可以有效地加强大学生的组织性和纪律性,弘扬爱国主义精神、集体主义精神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培养吃苦耐劳、艰苦奋斗的作风,磨砺意志品质,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提高工作执行力、政治敏感性和集体荣誉感,进而全面提升其综合素质。深入探析大学生军训工作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以大学生军训工作为契机,进一步挖掘和强化军训的育人效果,是新时期大学生军训工作的重要内容。

一、当代大学生的主要特征及大学生军训工作现状

大学生军训是一堂别开生面、形式独特的思想政治教育课,是一种有别于其他文化理论知识课程的思想品质塑造途径,有着其他教育方式不能媲美的独特功能。新时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应该结合当代大学生群体的主要特征,配合大学生军训工作开展现状,有的放矢,多措并举,寻找突破,以期通过军训课程的开展使大学生群体的整体素质有明显提高,成为共和国国防后备力量,甚至是国家建设的中坚。以下,简要地总结概括当前大学生群体的主要特征以及大学生军训工作的开展现状。

(一)当代大学生群体主要特征

以对我校近年来军训教育实践的观察、分析与总结为缩影,笔者认为当代大学生群体在性格、行为方式及价值观等方面都具有鲜明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易接受新事物,但自控能力较差

当代大学生,相较于他们的父辈,绝大部分几乎没有经历过大的动荡和挫折,而是出生在物质生活相对丰富的年代,大部分大学生都是家里的心肝宝贝,家人对其疼爱有加,甚至不乏溺爱。相应的,由于物质生活水平的普遍提升,他们营养充足,且受过良好的甚至养尊处优的家庭教育,普遍智商较高。加之,他们是网络信息技术的最先体验者,互联网及各种新兴事物层出不穷,多元的信息获得渠道及文化氛围使当代大学生更容易接受新事物,然而,有利就有弊,大部分大学生在面对纷乱复杂的选择时缺乏坚定的意志和信念,往往因为自制力不强难以抵抗各种诱惑。

2.独立、自信、张扬,但抗压能力较弱

一方面,当代大学生获取信息的渠道广泛,独立思考、分析问题的机遇、环境越来越充分,这方面的能力也越来越强,心里满足感会使他们十分自信,甚至自负。另一方面,由于他们一直受到长辈们的集体呵护,大多没有经历过真正的挫折,所以普遍存在抗压力较弱的现象,心理脆弱,初到一个新环境生活时必将会因为一些小挫折开始怀疑自身价值,产生自闭、焦虑等不良情绪。

3.自我为中心,沟通合作能力较差

当代大学生大部分都是独生子女,长时间处在“一对父母、一个孩子”的生活状态,从小养成了他们以自我为中心的生活习惯,生活中更多的是要求别人满足自己,而不懂得小事要忍让、要发扬风格的处世哲学,做事缺少合作意识和集体意识。当代大学生在开始集体生活时,一方面渴望融入集体生活,从中找到乐趣。另一方面他们又不愿主动同同学做深入交流,很少为友谊、为集体作出感情投入。日常生活中发自内心地参加集体活动并不积极,缺乏团队意识,难以和同龄人共同合作完成任务。最终,使自身处在一个既渴望沟通又在排斥他人接近自己内心的尴尬境地。

(二)当代大学生军训现状及其不足

我国开展大学生军训已有近三十年的历史,在这三十年的发展过程中,大学生军训致力于不断提高高等教育的质量,强化大学生爱国主义思想及社会责任感,严格大学生生活规范,完善大学学生管理,在大学生政治思想教育方面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当前大学生军训大多参照军队建制按照团、营、连、排的级别设置,具有严明的纪律、严格的制度和严密的组织,通过军事化管理教育加强了新生的集体观念,磨炼了他们的意志,基本达到军训目标,初步实现军训的思想政治教育职能。但是,我们应该清楚认识到,大学生军训还存在很多问题需要加以改进。

1.军训内容单调,考核方式简单,学员思想上重视不够

一方面,训练内容单一重复,基本就是从初中到大学军训中一直都不变的队列训练加以七八十年代的老三套“军姿、正步、军体拳”。传统的训练模式和枯燥乏味的内容让当代大学生对军训失去了兴趣,充斥着应付过关的情绪,每天都是被动的走直线、踢腿、摆臂,感觉大学军训和初高中军训一样枯燥无味,一定程度上导致了大学生在思想上对军训不够重视,从而使军训整体效果受到严重影响。另一方面,军事理论和军事科学技术发展知识的传授流于形式,讲授不够生动、简洁,未能将多媒体技术和实践体验充分应用在理论教育里,无法真正调动起学生的兴趣。此外,军训结业的考评一般以一个单位的整体队列水平为准,虽然标准统一,易于评判,但究竟有多少现实意义,究竟能否作为最终衡量军训效果的标准,难免让学生质疑。

2.年轻教官经验不足,应对突发事件能力有限

大学生军训的教官中有一部分是入伍不久的年轻教官,对于大学生的教导训练经验不足。有经验的教官可以通过观察学员的表情、神态提早发现学员的身体不适,预防中暑、晕倒等突发情况的发生,可以通过交谈发觉学员的心理不适,并进行相应调适。然而,对于一些经验不足的年轻教官来说,对学员做到“察言观色”,提前预防并积极处理突发事件是非常困难的。在制定训练安排时,经验不足的教官往往不会根据不同学员的身体条件和性格特征进行相应考虑,模式单一,标准固定,未能因材施教,使得一些身体素质较差的大学生在军训中苦不堪言,甚至产生逆反的心理,导致军训很难达成应有之效果。

3.学生思想政治觉悟不高,身体素质较弱

参加军训的大学生普遍存在一些相似问题:认识不到军训的重要性,生活散漫,作风不严;集体意识、团队意识不强;吃苦意识淡薄,铺张浪费情况严重。同学们对于部队的很多规定,一开始感到新鲜,但不久就会产生厌烦情绪。有的大学生虽然明白这样的要求是应该的,但是要自己真正按规定执行时却又心存焦虑、担忧和反感;有的完全不能理解这些规定,甚至是“对着干”。虽然军训前大多数学生作好了吃苦的思想准备,但军事训练的高强度与大学生的弱体质之间矛盾还是不可避免地暴露出来,特别是一些身体比较弱的女同学尤为明显(也许除了晒黑一点,军训的效果实在难以显现),这无疑增加了训练中的心理压力体能训练上的困难程度,导致一些大学生在思想上打起了退堂鼓。

4.辅导员自身定位存在偏差,作用发挥不理想

军训对于大学新生来说是一段尤为重要的经历,是大学生进入大学最重要的适应期,也是整个班级成员之间最初、最好的磨合期,而辅导员在其中的作用更是举足轻重的。但是,目前我国大学生军训中辅导员多处于辅助地位,存在某种程度上的依赖心理,认为军训中的一切管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都可以交由军训教官完成,错过了在军训中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引导的良好契机。

5.军训成果巩固不足,效果难持久

每年军训工作结束后,部分大学生的生活习惯和生活状态又会重新回到以前的状况,甚至普遍开始一种报复式的生活作息方式,内务水平下滑严重,作息时间严重不规律,各种纪律意识更是抛出九霄云外,使得高校精心组织、训练单位大力配合、学生本身拼搏坚持的军训课程变成了一场大戏,随着一场检阅曲终人散。怎样促使大学生继续保持军训时的良好生活作风,的确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二、大学生军训过程中思想政治教育的必要性

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高校应该首要考虑的问题,是学校开设各类课程的起点。军训作为大学生进入大学的第一堂必修课,其思想政治教育功能是举足轻重的。因此,军训必须将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作为首要目标,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大学新生军训工作沿着正确的方向不断前进。现对思想政治教育在大学生军训工作中的必要性进行分析。

(一)思想政治教育是大学生军训得以顺利完成的重要保证

军训中,为确保军训工作的顺利开展,应着重注意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渗透。首先,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可以加深大学生对于军训的理解认识。由于当代大学生战争忧患意识欠缺,如果只是直接生硬地开展军事训练,必然会导致其对军训产生排斥心理,通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可以让大学新生充分认识军训的意义所在,充分调动他们对于军训的积极性。其次,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开展,有利于培养大学生严于律己、不畏艰难、勇往直前的优秀品质,将军训时的优良作风、集体意识体现在当前的训练和日后的学习生活中。再次,军训中全面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利于提高军训本身的质量,从而达到更好的教育目的。

(二)思想政治教育为大学生军训指明基本目标和努力方向

思想政治教育的最终目的是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军训期间,大学生接受的不仅仅是国防知识、军事理论和军事技能的养成,更为重要的是接受爱国主义和理想主义信念的熏陶。军训中军营崇高精神的高度凝练,教育环境和教育内容的高度统一,客观现实和理论完美统一,使得大学生对军旅文化产生强烈的认同感,进一步激发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爱国热情。大学生军训,使新生一入校门即进入部队生活,迅速融入一个大的集体,紧张的生活促使他们适应集体生活,习惯彼此帮助、关心、鼓励。加之日常评比活动更是触发他们的集体荣誉感,树立集体意识,为日后的学习生活打下良好的思想基础。

三、大学生军训工作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分析

大学生军训是一堂特殊的“思想政治教育课”,它融有声教育与无声教育于一体,将教与学、知与行、训与练完美结合,将军事技能的形成与意志品质的增强相统一,深刻地影响着学生的行为举止与内心世界。军训是高等学校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径,具有以下五项功能。

(一)大学生军训强化大学生爱国主义思想和历史责任感

新时期大学生,肩负振兴中华的重任,是中华民族崛起的希望,但是长期的和平环境致使相当一部分新生的国防观念淡薄,责任感缺失。军训的过程本身就是对大学生进行爱国主义、历史责任感教育的过程。通过军事理论课学习,让学生了解国家所面临的种种困难,了解我国国防实力,激发自身民族自尊心、自豪感;同时也增强了大学生的忧患意识。同学们对照革命先辈的丰功伟绩,深知当前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进而懂得刻苦学习,努力奋斗,把爱国热情转化为学习、发展的动力,并以此鞭策自己不断前进。

(二)军训加强大学生集体主义观念、组织纪律性

大学生军训有严明的纪律、严格的制度和严密的组织,有较为明显的组织性、纪律性和强制性,对大学生的一言一行都提出严格的军事化管理和教育。很多大学生在家里是“小皇帝”、“小公主”,娇生惯养,集体主义观念淡薄,组织纪律性差,而在军事训练过程中,一切行动必须服从指挥,自由空间很少,这种去个性化的环境一方面抑制了个性的发挥,使新生认识纪律、理解纪律,从而服从纪律;另一方面,军训的过程是一个团队合作,个人的表现会直接影响到整个群体的荣誉,队列训练、会操比赛、歌咏比赛、日常作息,每个人都同别人紧密相关,在这样的环境下,大学生们认识了集体的力量,加之从众心理会进一步强化大学生的集体意识。军训对大学生的影响作用潜移默化地发生着,并且使大学生的自我约束由被动到主动再到自动,为日后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三)军训加快大学生的心理调适过程

作为高校教育的一种特殊形式,军训对于健全大学生心理素质功能独到。新生进入大学后,会发现很多人比自己优秀,很多人比自己更善于人际交往,很多人能更快地适应新环境,这会造成心理不适应,甚至产生自卑心理,若调整不好会影响日后的生活和学习。大学生军训一般是在新生后即开始,恰好给大学生的心理适应和心理调适提供了很好的平台。在军营中,面对规律的生活作息、密集的训练和活动以及日常操练造成的体力的消耗,学生没有其他选择,唯有迅速调整好心理状态,融入军营生活,某种程度上来说,加快了大学生心理适应的进程。

(四)军训促进大学生良好的意志品质养成

严格的管理,严明的纪律利于大学生良好的生活习惯养成。很多大学生在家里是“小皇帝”、“小公主”,娇气懒惰,生活习惯差,而军训严格的要求、严格的训练、严明的纪律,则无异于学生意志品质形成的“磨砺器”。大学生军训中作息时间严格规定,每天长达8~10个小时的严格训练,饭菜定时定量,内务要求高,学生没有偷懒的机会,对大学生来说既是一种挑战,更是一次难得的锻炼机会。军训不仅使学生的身体得到锻炼,更有利于在艰苦的条件下磨砺自己,纠正不良的生活习惯,树立正确的苦乐观,从而逐渐形成不畏艰难、吃苦耐劳的意志品质。军训部队中正确的政治方向、紧张有序的生活作风、整齐划一的内务管理、团结向上的精神风貌,给新生以良好的感染、训练,激发大学生努力向上、挑战自我。

(五)军训增强大学生的自信心,强健大学生体魄

一方面,军训教官的热情、坚定、勇敢感染着每一名大学生,军人坚忍不拔、吃苦耐劳、爱国奉献的品质鼓舞着每一个人。另一方面,大学生走出象牙塔来到军营,这既是一个强健体魄的过程,又是培养大学生自信心的过程。通过体能和运动技能的锻炼,使大学生明白除了学习,其他的事情也可以做的很好。军训不仅使新生学习军事技能,而且有利于学生更加自信地迎接生活、学习中的各种挑战,勇于克服所有的困难。

四、结论

新时代的人才培养战略目标是要塑造全面的身心俱健的综合性人才。当代大学生在文化知识获取方面有着高于以往大学生的明显优势,但却面临更为复杂的生活环境,调整个人心理状态,健康地学习生活是必须要考虑的问题。通过以上论述可以明确新生是否能够较好地完成军训任务,能否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活动是关键之一,开展此项活动时需要部队和学校相关部门结合军训进展中出现的问题,及时改进,确保军训工作顺利展开。军训开始阶段,校方和军训教官需要引领学生尽快进入自身角色,以职业军人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提高自身各项能力。随着军训工作的不断推进,尤其是进入疲劳期,部分同学就会表现诸多消极负面情绪,不利于军训工作的进一步开展。这时,军训负责人员就需要大力开展思想教育活动,宣传革命先烈不怕艰苦、勇于奋斗的精神,树立军训中的先进个人,用以激励其他人的斗志。军训结束后,对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仍然不能放松,需要进一步强化大学生对军训及自身努力、坚持的认可,克服其好逸恶劳的不良心理,把军训教育的成果转化成每个受训大学生终身的财富。

参考文献:

[1]赵洪发.谈新大学生军训中的思想和作风收获[J].防灾科技学院学报,2007(9).

[2]陈桂刚.大学生军训与素质教育有机结合的探索[J].中国高等教育,2002(1).

[3]姚娅萍,徐永杰,胡松法.大学生军训素质教育功能初探[J].高等农业教育,2001(8).

[4]傅伦旭.大学生军训思想政治工作探讨[J].中山大学学报论丛,2006(8).

[5]欧阳斯武.刍议大学生军训的教育功能[J].宜春学院学报,2008(2).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