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论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创新

论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创新

时间:2022-03-0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当代大学生对于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课和思想品德课的主动学习能力较差,不能发挥主观能动性,由于书本内容的教条式说理,学生从小到大的政治理论灌输,这些耳熟能详式的理论知识,对学生而言,已经完全没有了新颖性和吸引力,学生课上无法集中注意力听讲,课下又不愿主动复习。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进行工作理论创新,是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立论基础。

论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创新

陈亚琼

(湖北第二师范学院政治与法律系)

当代大学生是祖国的希望、民族的未来,是我们未来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作为当代大学生的培养基地,高校的主要职能是人才培养、科学研究、传承文化、服务社会。而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是当前我国社会主义教育事业发展中必须解决好的问题,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也多次强调。随着国内外形势的变化和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环境、对象、内容和任务都发生了深刻变化,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也面临着新的挑战。新形势下,如何结合工作实际,积极开展和创新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高等教育工作者的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

一、当代大学生的思想状况新特点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深入发展,对内改革层层深入,对外开放不断扩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日益蓬勃。人们物质生活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的同时,社会的全方位改革和环境的全方位改变也直接影响并深深映射到了当代大学生的思想文化领域。

1.思想意识形态日益多样化

伴随着我国社会经济成分、社会组织形式、经济利益关系、就业和分配方式的日趋多样化,网络传播技术的迅速普及和发展,当代大学生面临着多元文化思潮和价值观念的冲击,其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和差异性明显增强,思想意识呈现多样化,其主体意识、自我实现等意识明显增强,社会意识、责任意识、大局意识相对弱化。

2.道德观念和价值取向日益多元化

当代大学生是受多元化道德观念冲击最大的群体。他们不再盲从传统的价值观,而积极地吸纳社会转变过程中产生的价值取向和道德标准。他们在追求民主、自由、竞争、效率等道德标准和价值取向的同时,也往往从利益主体的视角审视社会、学校、家庭与个人的关系,淡化责任、纪律、集体、奉献等道德观念和价值取向。

3.网络文化影响持续深入化

网络活动的自觉性、平等性、主导性适应了青年的内在发展要求,网络文化也缩短了人与社会、人与人的空间距离。网络虚拟世界以其无限的可能性和丰富性不断占据青年精神生活的领域,也造成了部分青年学生对网络文化的依赖性,并部分地加重了青年学生对生活的虚无感。

4.心理健康问题日趋严重化

社会的变革转型、社会矛盾问题的集中体现、高等教育大众化等,都给以独生子女为主体的“90后”大学生带来了强烈的社会压力、生活压力和心理压力,他们肩负着社会和家庭的多重期望,承担着多重责任,同时也承担着学业、就业、感情、人际关系等各种压力。而由于自幼成长在家长和老师营造的温室里的大学生,在生活和心理等方面又表现出了一定的依赖性,对心理情绪的自我控制和自我调节能力较弱,心理承受能力也较弱,存在一定心理健康问题的学生占有一定的比例。

纵观当前高校大学生的思想状况,不难发现,他们思想活跃,但往往容易被一些表面现象所迷惑;他们要求独立思考、不愿盲从,但往往方法简单;他们主体意识强,个性鲜明,但由于缺乏艰苦生活的磨炼,心理承受能力相对较弱;他们接受新思想快,但由于身心不够成熟,有时会出现道德认知和道德实践的反差。根据上述对大学生思想道德状况的分析可以看出,在新的形势下,加强大学生自我教育能力的培养是非常必要的。

二、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现状解析

当代大学生的思想状况新特点为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出了新的机遇和挑战,也为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更高的理论素质要求和技能水平要求。然而,由于各种主客观原因,目前各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开展的效果不尽如人意,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思想政治课学习上的被动式

当代大学生对于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课和思想品德课的主动学习能力较差,不能发挥主观能动性,由于书本内容的教条式说理,学生从小到大的政治理论灌输,这些耳熟能详式的理论知识,对学生而言,已经完全没有了新颖性和吸引力,学生课上无法集中注意力听讲,课下又不愿主动复习。到考试时,只能临时发挥,只求及格,由此也造成教师的课堂积极性受到很大的影响。这些情况不得不逼迫教师从根本上探寻问题所在,及时吸收当前新信息,结合学生的实际进行教育。

2.思想政治课教学上的灌输式

目前在各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课中,主要是以传播和内化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主。这些高屋建瓴性的理论知识如果没有足够的研究兴趣,根本不会引起当代大学生的高度重视。在现代网络化、快节奏的社会里,人们追求的是更加务实化的知识和技巧。单纯意义上的理论灌输、教条式灌输,只会引起学生的反感和表面上的敷衍,而实质上,他们并不会从内心里去感触、去领会。要求教师结合当今实际,进行充分的备课,充分正确理解马克思主义才能够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达到良好的效果。

3.人才培养模式上的单一式

随着网络化的发展,手机和电脑的普遍化使用,人类社会进入数字化时代。人们可以利用互联网自由聊天、阅读、视听、交友、网购,所谓“世界在指尖的滑移中越来越近,人们的思维则延伸得越来越远”。世界上的不同思想碰撞,不同文化的交融,会给人们带来巨大的思想冲击,考量着人们的理性判断。特别是对于思想相对未完善的当代大学生,如何在世界多元文化的搏击浪潮中始终保持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为我们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提出了一个严峻的时代课题。现代高校的单一化人才培养模式已经远远不能达到世界对人才素质的培养要求。尽管各高校已经开展相关的教学实验,尝试着开展复合式人才培养模式,但没有形成规模化、普遍化发展。

4.高校建设规划中的忽略式

有部分高校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认识不深刻,对待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虎头蛇尾、泛泛空谈,把工作交给学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教学部门后,就很少过问,对执行过程和结果监督检查力度不够,不能保证工作效果。也有高校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落后,心理咨询机构还不健全,大学生有了心理问题往往无法排解。还有高校教育资源开发有限,校园文化活动开展不够丰富,培养机制和保障机制不够健全等,导致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无法取得实际理想的效果。

三、坚持科学发展观,努力创新当代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要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并对科学发展观的深刻内涵作出了科学的阐释和界定,即“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作为引领大学生思想健康发展的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我们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结合工作实际,不断创新当代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1.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进行工作理论创新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进行工作理论创新,是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立论基础。面对国际国内不断发展变化的新形势、新状况,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必须树立和强化战略意识,善于从战略和全局的高度看问题,把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科学化水平放到人才培养的大格局和实施《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大背景下去思考,积极认识、客观把握德育工作的前瞻性、规律性的问题,不断推进理论创新研究,以科学的理论指导新的实践,不断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科学化水平。在思想政治工作中,“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是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战略主题,是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时代要求,核心是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重大问题,重点是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着力提高学生服务国家服务人民的社会责任感、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善于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坚定学生对中国共产党领导社会主义制度的信念和信心。”要推进党的理论创新成果的宣传普及,关注学生需求、回应学生关切,做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宣传、阐释和解读,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更好地走进广大学生。同时,要不断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理论素质和学术水平,以长期有效的机制鼓励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完善自身知识结构、提高理论素养、增强工作能力。

2.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进行工作思维创新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进行工作思维创新,是推动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根本动力。美国教育家克伦威尔曾说:“教育面临的最大挑战,不是技术,不是资源,不是责任感,而是去发现新的思维方式。”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需要革新思维方式,以疏导、平等的对话的思维方式补充常规的说教灌输方式的不足,深入了解学生的思想,把握学生的思想脉络,结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内容充分引导学生健康成长、健康生活。具体而言,一是要树立服务的思想。在坚持教育、管理和服务相结合的基础上,凸显服务的理念,增强服务意识,强化服务功能。二是要调整角色扮演。要强化和树立服务者的角色意识,建立新型平等的师生关系,最大限度地满足大学生成才的需要。三是要以人为本。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生命化的过程,教育不是控制生命,而是要关爱生命、激扬生命。要以人为本,使教育和人的生命自然地和谐结合,使教育内容内化为学生的思想,外化为学生的行为。

3.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进行工作机制创新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进行工作机制创新,是推动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根本制度保障。需要构建全社会共同参与的“一体化育人”的思想政治教育机制,在党委的统一领导下,党政群齐抓共管,在相关部门各司其责,全社会的大力支持下,使学校、家庭和社会建立一种协同运作的一体化机制。要形成思想政治教育领导、决策、管理与实施的一体化;思想政治教育目标、任务、内容、方法途径、渠道的一体化;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制度、基地建设的一体化。具体而言,学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在学校党委和学校行政部门的共同决策下,开展各项工作,学校、党组织、党干部、各党组织骨干人员共同努力,发挥各自的作用,明确各人员的思想政治工作任务,形成齐抓共管、合力育人的管理机制。此外,学校同时也应结合社会上的中坚力量,开展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活动,结合家庭教育来实现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全面发展,以促使学生健康全面地成长。总之,要形成一种健康向上的良好的社会环境,以创造一个良好的社会氛围,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

4.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进行工作方式创新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进行工作方式创新,是推动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内在要求。现代思想政治教育要将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结合起来,首先要充分发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作用。建立一套多元、开放的全方位、多层次和网络化的教学新模式;要更新教学观念,教学思维要具有多维性和发散性;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要体现多样性等。其次,要重视思想政治理论课与生活教育的互补。要重视生活教育的育人功能。鼓励学生之间的生活方式、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相互交融,彼此撞击;树立教师和学校校友的典范作用,以增加潜移默化的影响;建立大学中的各种仪式、规章制度等,润物细无声于生活教育中。第三,注重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要根据大学生的心理特点及心理现象发生、发展和变化的规律,充分了解大学生的需求、情感、意志和个性等心理特点,直接抓住大学生思想问题的症结,从而采取切实有效的方法和手段,以使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收到事半功倍的成效。第四,开展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活动,引导学生深入社会、了解国情,提高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与社会的良性互动中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