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全民国防教育日

全民国防教育日

时间:2022-10-22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2001年8月31日,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三次会议通过关于设立全民国防教育日的决定,确定每年9月的第三个星期六为“全民国防教育日”。这一决定是为普及国防教育、增强全民的国防观念作出的。7月20日日本向朝鲜发出通牒,要求朝鲜政府宣布废除和中国的从属关系,并要求中国军队撤出朝鲜。7月25日,日本海军不宣而战,突然袭击海面的中国舰队,并击沉运输船。
全民国防教育日_现代节日解读

(9月第三个星期六)

2001年8月31日,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三次会议通过关于设立全民国防教育日的决定,确定每年9月的第三个星期六为“全民国防教育日”。这一决定是为普及国防教育、增强全民的国防观念作出的。

繁体字“國”字中,“囗”像是回转一周,城郭坚固,四面闭塞永固之意。甲骨文中,“或”字就是“国”字,金文会以戈卫国之意,所以写成“國”。说明古人在造字的时候,也已具有了严谨的国防意识。汉字简化了写成“国”。

一、国防

国防,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法》第二条定义为:国家为防备和抵抗侵略、制止武装颠覆、保卫国家的主权统一、领土完整和安全所进行的军事行动,以及与军事有关的政治经济外交科技、教育等方面的活动。

1.主权统一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序言中,表述为“中国坚持独立自主的对外政策,坚持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的五项原则”。即中国人的内部事务自己处理,不容他人干涉。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分裂国家法》第二条中: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大陆和台湾同属一个中国,中国的领土和完整,不容分割。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国家绝不允许“台独”分裂势力以任何名义、任何方式把台湾从中国分裂出去。第三条中明确表述:台湾是中国内战的遗留问题,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统一,是中国的内部事务,不受任何外国势力的干涉。

《中华人民共和国集会游行示威法》第十二条:申请举行集会、游行、示威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予许可:

(1)危害国家统一、主权和领土完整的;

(2)煽动民族分裂的。

2.领土完整

中国的领土是指自东端黑龙江与乌苏里江汇合处的东经135°05′至西端帕米尔高原喀拉湖东岸的东经73°33′,跨经度约62°间距5 200公里,东西时差4小时以上。南北之间,自南端曾母暗沙附近的北纬3°51′,至北端漠河县北面的黑龙江主航道的北纬53°34′,跨纬度约50°间距5 500公里。

其中所属大陆及其沿海岛屿、台湾以及钓鱼岛在内的附属各岛,澎湖列岛、东沙群岛、西沙群岛、中沙群岛、南沙群岛和其他一切归属于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岛屿不容侵犯。

二、国防教育

所谓国防教育,是指国防领域里的教育现象,是为捍卫国家主权、领土完整和安全,防御外来侵略、颠覆和威胁,对整个社会全体公民进行有组织、有计划的国防政治、思想品德、军事技术和体质等诸方面施加影响的一切活动。

当战争伴随国家出现在地球上时,军事与国防的法规随之诞生。我国最早的军事动员法律《誓》产生于公元前21世纪。新中国成立后,我国也相继制定了国防法、兵役法、防空法、军事设施保护法、国防教育法。这些法律组成了国防法律体系。

国防教育即以国家民族的利益,以历史的成功经验或失败的教训,教育民众,教育下一代,关注现实,提高国防意识,不忘国耻,重视国防在我们社会生活中的重要意义。

国防,即国家防备和抵抗外部侵略。在我国历史上,最早的、最著名的军事防备设施是西周时的烽火台和后世的万里长城。

烽火台:西周时,西戎强盛,恐被入寇,于骊山之下,置烟火墩20余所,置大鼓数十架,但有贼寇,放起狼烟,直冲霄汉,附近诸侯,发兵相救。

万里长城:春秋战国时期,北方的大平原成了北部游牧民族东胡、匈奴向南争夺的对象。同时,各诸侯国为了防御别国入侵,用城墙连接起来进行自卫,形成了最早的长城。据记载,秦始皇使用了近百万劳动力修筑长城,占全国总人口的二十分之一。当时没有任何机械,全部劳动都由人力完成,工作环境又是崇山峻岭、峭壁深壑,十分艰苦。

以后历代君王几乎都加固增修长城,历经2 000多年。西起甘肃临洮(岷县),东至辽东,长城全长6 300公里,故称万里长城。如果把历朝历代修筑的长城全部加起来,约在50 000公里以上。

万里长城的修建,是中华民族内部纷争的结果,通过长期的战争、融合而最后形成中华民族大家庭。

而国防最重要的意义在于防备和抵抗外部势力侵略。在我国历史上有哪些失败的教训不可忘却呢?

①鸦片战争

18世纪中叶,英国资本主义的高速发展,急需海外市场,曾两次派出代表团来中国要求建立外交关系,由于当时清政府奉行闭关锁国的政策均遭失败。于是,他们就不择手段,抛弃文明的伪装,不顾人类的道德,将一种“特殊的商品”——鸦片,偷偷地运进了中国,牟取暴利,严重地影响了清政府的财政收入。而这种鸦片实属一种毒品,严重地损害吸食者的健康,但又令吸食者难以割舍。

面对鸦片贸易对中国人民的精神毒害和经济掠夺,1839年,清政府派湖广总督林则徐为钦差大臣到广东虎门查禁了鸦片,打击了侵略者的气焰。

1840年,英国政府以“保护通商”为借口,发动了对华战争。由于清政府无力抵抗,英军于1842年8月4日打到南京城下,强迫清政府签订了历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割地、赔款、开放五口通商,使中国走上了半封建半殖民地的道路。

②中日甲午战争

日本自1868年明治维新后,天皇睦仁亲政,制订了以征服朝鲜为跳板向中国扩张的计划,10月即谕令:“海军为当今第一急务,务必从速建立基础。”因此可见明治政府一建立,即极富侵略性,并开始以发展海军为中心的扩军备战活动。

1894年,日本趁朝鲜政府请求清政府协助镇压东学党起义之机,出兵朝鲜。7月20日日本向朝鲜发出通牒,要求朝鲜政府宣布废除和中国的从属关系,并要求中国军队撤出朝鲜。7月25日,日本海军不宣而战,突然袭击海面的中国舰队,并击沉运输船。8月1日向中国宣战,狂妄叫嚣:“要聚歼清国舰队于黄海”。

光绪二十年(农历甲午年,公元1894年)8月17日,中日在黄海发生大规模海战,由于中国北洋舰队在护航返航途中准备不足,战舰吨位、航速、火力不及日本海军,北洋舰队损失惨重(参战舰10艘被击沉4艘)。此年为农历甲午年,故称甲午战争。

此次海战失利的原因,除了装备不及外,主要是当时中国清政府缺乏情报组织,上至大学士直隶总督洋务大臣李鸿章,下至北洋舰队司令丁汝昌,对于日本的意图与行动几乎事先均毫无所知。按现代人的话说,由于清政府的腐败无能,整军备战不足,没有足够的国防意识而导致失败。

甲午战争后,中国被迫与日本签订了《马关条约》。从此日本崛起,改变了远东国际形势,西方列强在远东地区角逐日趋激烈,掀起瓜分中国狂潮。短短数年内,或夺占海港,或争划势力范围,将中国大好河山分割得支离破碎,使中国面临亡国威胁。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