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大学生美学教育的意义与实施

大学生美学教育的意义与实施

时间:2022-09-2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二)加强大学生美学教育是大学生自身发展的强烈要求在大学新生中进行审美教育,是考虑到青年期学生的特点而实施的急迫任务。总之,加强对大学生的审美教育,对大学生的健康成长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必须引起各方面的高度重视。可见,深邃的宇宙奇观,奇妙的生命现象等等都作为审美媒介,将会增加大学生的接受趣味,深化美学教育效应,同时增加人对大自然的亲和力。

一、大学美学教育的重要性

大学审美教育对于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提高审美能力,丰富人的本质与完善人格等有独特的作用,是大学生的全面发展不可缺少的关键环节。

(一)加强大学美学教育是大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

美学教育是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素质综合型人才的主要组成部分,它对于培养大学生健康的审美意识,提高审美能力,陶冶高尚的道德情操,增强爱国主义情感,促进智力、非智力因素全面和谐的发展,具有特殊的作用。

没有美学教育的教育是不完全的教育。青年大学生的全面发展,不仅表现在体脑的结合之上,而且表现在德、智、体、美诸方面统一协调的发展之上。有的大学生只注意智育的发展,忽视了道德品质的修养,误入歧途;有的大学生有德而无才,专业学习不求上进,很难胜任未来担当社会责任;有的人德才兼备,而又忽略了体格的锻炼和卫生习惯,未走出校门已失去了健康的体魄;有的人虽然注意了德、智、体的发展,却缺乏美的修养,缺乏审美鉴赏能力,甚至分不清美和丑是什么,乃至影响了自身的形象。

当代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就意味着除有健康的体魄外,必须有高度的心理文化结构,具体包括:智力结构、伦理道德结构和审美心理结构。虽然它们有相对独立性,但互相联系,互相影响,综合作用于大学生的整个成长过程。

(二)加强大学生美学教育是大学生自身发展的强烈要求

在大学新生中进行审美教育,是考虑到青年期学生的特点而实施的急迫任务。如今大学生年龄小化,社会化程度较弱,自制、自理、自立能力较差,刚进入校门的新生,一时难以建立友谊,对新的环境不熟悉,不能尽快适应大学生活,产生很多烦恼和心理上的困惑。这种状况,一要靠大学生主动克服,积极适应;另一方面,采用积极的手段,就是通过审美教育来补充。这时,艺术教育,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是有效的方法。

大学生正处在心理发展阶段,他们把美与人生结合起来,不仅探索人生美,而且探索社会美。美学教育对于培养大学生的气质、性格、兴趣等有着潜移默化的作用,使人具有优良的个性心理,使人对自然、对社会、对艺术产生强烈的美感享受和强烈的爱,使人更加健康地成长。

大学生往往乐于进行深层意义上的对美的探讨,乐于对复杂的学习问题进行深入的研究和广泛的分析,并在这一过程中得到精神和美感的满足,加强美学教育正是他们对美的兴趣和追求的需要。

大学生迫切需要一个优美的环境和气氛。良好的学习风气、充满创造探索的气氛以及优美的学习环境,将无形地推动他们的学习活动,促进他们获得知识的进程。

总之,加强对大学生的审美教育,对大学生的健康成长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必须引起各方面的高度重视。

二、大学生审美教育的实施

学校是实施美学教育的重要阵地,而高等学校的审美教育更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这既是高等教育的地位和功能决定的,也是由美学教育在大学生全面发展中的作用所决定的。

(一)学校领导要高度重视大学生的审美教育,要在德、智、体、美四育中,给它以独立的地位,要充分认识审美教育在大学生素质教育中的综合中介作用。大学生的审美教育应该在较高层次上进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指出:“美学教育不仅能陶冶情操,提高素质,而且有助于开发智力,对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审美教育对德育的价值理性、智育的认知理性、体育的机械化运动都能起到中和升华作用,最终实现以美启真、以美导善的育人目标。

德国著名哲学家康德在《判断力批判》中提出了美学教育的综合中介作用,他认为美是真与善的桥梁。在我国古代教育史上,审美教育在整个教育体系中被提升到“综合”与“完成”的高度。孔子一生都在探讨与实践“君子”的培养,《论语·秦伯》中记载了他的这样一段名言:“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在孔子看来,一个君子的培养,要通过学习诗歌等文学作品得到知识的启发,并通过礼仪制度的学习塑造人格品性,掌握行为道德规范,而最终能成为君子则要凭借乐教。可见他对乐教的综合、合成作用的高度重视。古代哲人对育人规律的总结值得我们深思和借鉴。作为一名大学生,无论其学习了多少专业知识,掌握了多少技能,如果他没有接受过审美教育,缺乏起码的感受美丑的能力,那他就不是一个有文化的文明人。

(二)美学教育作为国家的教育方针之一,是高校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应落实到学校教育的一切环节之中。在大学生中开展审美教育,是学校各个学科专业、各个教育环节共同的责任,也是在学科专业教育中创造美的教育境界的共同追求。

要调动大学生的全部文化知识和人生体验,接受审美教育。结合他们的知识结构,将审美过程贯穿于专业学习之中,在专业学习中培养大学生审美情趣。著名艺术家吴冠中曾说到对高科技的审美感受。他说:在清华大学生物所看到那些细菌、病菌、蛋白质等各类原始生命状貌,千姿百态,繁杂而具结构规律,仿佛是出人意外的抽象艺术大展,大都很美。在场的生物学教授也感到很美,他们发现了深藏于科学内核的艺术世界,引发他们的捕捉、分析科学中艺术身影的欲望,大家有同感:“美诞生于生长,诞生于运动,诞生于发展。”这里还有一段著名科学家探讨美德趣闻:2001年10月,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杨振宁先生80寿辰,著名数学家陈省身先生为其祝寿的演讲是《数学与美》。与之相呼应,杨振宁在陈省身90岁生日前作《物理与美》报告。他们对存在自然科学中的“美”进行发幽探微,使在场的非数学、非物理学科的学生感到,在奇妙的数学与符号之间同样存在着令人感动的美。可见,深邃的宇宙奇观,奇妙的生命现象等等都作为审美媒介,将会增加大学生的接受趣味,深化美学教育效应,同时增加人对大自然的亲和力。

(三)以艺术教育为主要途径和内容,开展大学生的审美教育。在开展艺术教育中,不能过于强调其艺术特征,将它等同于高校的艺术专业教育,它应该是普及型素质型的艺术审美、艺术体验教育,通过艺术欣赏和一定程度的艺术实践活动来落实,侧重审美、欣赏和体悟。结合实际情况来看,学校尽可多开设一些小说、戏剧、诗歌等文艺作品欣赏课,音乐、绘画欣赏课以及丰富学生艺术社团活动,如京剧社、话剧社、合唱团、舞蹈队等艺术实践活动。开展校园文化艺术环境建设,给树木标名,给绿化环境设计创作提示语等等。要充分体现学生身心发展特点,积极为他们创建参与体验、主动探索、积极实践的条件。与此同时,考虑当代大学生的知识结构和丰富的生活体验,教师尽可能运用艺术门类的知识技能来丰富本学科教学,如环境艺术、数学艺术等等,以多种审美通道开发大学生的艺术潜能。

(四)进一步开阔审美教育的视野,充分利用美学教育资源,把审美教育延伸到校外,扩大到整个社会,如美术馆、音乐厅、博物馆以及自然风光、名胜古迹、历史文物、人文景观等等,都是大学生开展审美教育活动的好去处。如各类文艺团体,进高校演出、讲座、培训等活动。让高雅艺术进校园;把美的欣赏、美的体验和美的创造结合起来,使美学教育活动具有更为丰富的文化内涵。

【注释】

[1]《荀子·乐记》

[2]《朱光潜美学文集》第1卷,第505~506页。

[3]《文艺对话集》,第62页。

[4]《西方美学家论美和美感》,第44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