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荀子与汉儒

荀子与汉儒

时间:2022-01-1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传统儒学分心性论儒学与制度化儒学两大派别,孟子是心性论儒学的宗师,而荀子则是制度化儒学的奠基者。荀子主性恶,尊君权,重师法,隆礼义而杀诗书,为汉儒所继承。一是认为荀子思想是儒学的歧途,“阴阳家之言渗入汉儒学说中,佛教心性论渐入中土,据文化之主坛,迄两宋而始变。其间外在机缘固多,然内在枢纽,皆由荀学之病。”

[学习要点]

1. 荀子思想体系及其影响

2. 统一思想运动的历史进程

3. 董仲舒及汉儒之学的内容与意义

传统儒学分心性论儒学与制度化儒学两大派别,孟子是心性论儒学的宗师,而荀子则是制度化儒学的奠基者。荀子主性恶,尊君权,重师法,隆礼义而杀诗书,为汉儒所继承。“江都相董仲舒亦大儒,作书美孙卿。”刘向认为:“观孙卿之书,其陈王道甚易行,疾世莫能用。其言悽怆,甚可痛也。”[1]

唐韩愈谓尧、舜、禹、汤、文、武、周公、孔子之道至孟子而斩,以荀子与扬雄为大醇而小疵。宋儒谓荀子言性恶,大本已差,攻击荀子的很多。作为清代汉学家的共同意见的体现,《四库提要》则谓:“况之著书,主于明周、孔之教,崇礼而劝学。……卿之学源出孔门,在诸子之中最为近正,是其所长;主持太甚,词义或至于过当,是其所短。”[2]汪中称扬其说,认为“荀卿之学出于孔氏,而尤有功于诸经”[3]。王先谦谓:“荀子论学论治,皆以礼为宗,反复推详,务明其旨趣,为千古修道立教所莫能外。”[4]

晚清的夏曾佑、谭嗣同、梁启超等人则“以为孔门淑世之学所以转变,都是由于荀卿,而发动一种排荀运动”[5]。夏曾佑认为“有儒教以来,素王之道淆于兰陵”,而谭嗣同则称:“二千年来之政,秦政也,皆大盗也;二千年来之学,荀学也,皆乡愿也。惟大盗利用乡愿,惟乡愿工媚大盗。二者交相资,而罔不托之于孔。被托者之大盗乡愿,而责所托之孔,又乌能知孔哉?”[6]其原因也许如梁启超所说:“清儒所做的汉学自命‘荀学’。我们要把当时垄断学界的汉学打倒,便用‘擒贼擒王’的手段去打他们的老祖宗——荀子。”[7]于是引起章太炎的抗议,宣称荀子“法后王”实为效法素王即孔子的《春秋》[8]

现代学界对于荀子的研究,主要有三种观点: 一是认为荀子是中国古典时代思想的综合者,唯物主义思想家,如侯外庐主编的《中国思想通史》;冯友兰的《中国哲学史新编》也认为荀子是儒家思想向唯物主义的发展。一是认为荀子思想是儒学的歧途,“阴阳家之言渗入汉儒学说中,佛教心性论渐入中土,据文化之主坛,迄两宋而始变。其间外在机缘固多,然内在枢纽,皆由荀学之病。”[9]一是认为“荀子之思路实与西方重智系统相接近,而非中国正宗之重仁系统也。故宋明儒视之为别支而不甚予以尊重也。然在今日而言中国文化之开展,则荀子之思路正不可不予以疏导而融摄之”[10]

本章将先展示荀子思想体系及其影响,再简述战国后期以迄汉初的统一思想运动的历史进程,揭示诸家思想在汉初的新变化,然后以董仲舒为例,剖析汉儒之学的内容与意义,最后概述汉代经学的演变。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