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数学教学中实施生本教育的探讨与尝试

数学教学中实施生本教育的探讨与尝试

时间:2022-03-1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课堂教学中设计多种参与方式,尤其是注重学生的自主参与。这是生本教育理论的核心。编排学习小组,开展小组学习,实行“小组自治”,是生本教育的前提。“小组合作学习”是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一种有效方法,也是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的重要途径。

数学教学中实施生本教育的探讨与尝试

广东惠阳高级中学 张启龙

教育的根本目的是转化人,发展人,提升人性,使人朝着真善美的方向发展,成为一代又一代的新人。随着人们对教育真谛认识的不断追寻和探究的深层化,教学思想、教学理论、教学方法也随之从传统走向现代,因此教育教学要以学生为本,促进学生的发展,使教育从“师本”向“生本”教育的转变。

下面本人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实践,从“发扬民主教学,树立以人为本的学生观”,“活化课堂教学,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和“创设情境,开展小组合作,使课堂讨论常规化”等方面谈谈自己在课堂教学中实施生本教育的探讨与尝试。

一、民主教学,树立以生为本的学生观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不同层次的学生具有不同的知识结构和认识规律,并且思考问题的角度和深度都不一样,因此教师应面向全体,教学中理解和尊重学生。在教学设计时,尽量做到能从每个学生的实际出发,多为学生创造有利于个性发展的环境,提供活动和交往的机会,帮助学生发现自身的价值。在教学中将“话语权”还给学生,老师发挥引导、点拨、评价和激励的作用。我在课堂教学中特别突出老师的服务者角色,并尽力做一个让学生满意的服务员。对学生在解题中所使用的先进解法及时给予肯定和表扬,激励他们更加自觉地学习。特别对后进学生上黑板演示解题的成功,老师发自内心的一声赞许或一个掌声,对后进生的鼓励效果是不言而喻。

例如,本人在担任高三年级数学课教学工作时,在平时的小测验或较重要的考试前,常常会出其不意地送一些小礼物给部分进步快的同学,鼓励他们认真对待每一次考试,并祝福学生考出好成绩。后来,部分学生还向我索要“棒棒糖”作礼物,说是要考出很棒的成绩奖励我!课堂教学中关注学生学习的实际,采取以下几种方式完成分层教学目标:基础知识点叫“下层”学生解答,转一个弯或两个弯的问题叫“中层”学生解答,难度较大的“难题”叫“上层”尖子生解答,如此分层指导,人人学有所获,学生的学习兴趣自然就调动起来了。各种层次的学生都能得到满足,特别是中下层的学生,更体会到自己也会学,也能学好,成绩逐步提高。

二、活化教学,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

教学的本质既不是单向传输的过程,也并不是所谓师生对话或师生交往,抑或师生互动,而是在教师帮助下的学生的自主学习。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改变满堂灌输式的教学方法,开展讨论式、启发式、问题式教学。要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式、发现式和创造型学习;引导学生去发现和创新,同时让教师从教学中得到启发,实现教学相长。生本教育就是“小立课程,大做功夫”,使整个教育教学过程体现“教少学多”。

小立课程指的是教给学生的基础知识要尽可能地精简,从而腾出时间和精力让学生大量地进行活动,也就是大做功。生本教育不仅仅在方向上强调以学生为主体,而且探讨落实学生主体地位的整个体系问题。因此,教师要做到以学定教,活化课堂教学,激发学生的兴趣,活跃学生的思维,达到主体性,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1.让学生了解有关数学史的知识,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数学史不仅能够加深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认识其应用价值和人文价值,体会到数学发明创造过程中的智慧,培养学生正确的数学思维方式,而且数学史的学习能够让学生把握数学发展的概貌,从整体上加以认识和把握,进而培养创造性思维。在数学教育中适当结合数学史,有利于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克服动机因素的消极倾向。数学史的学习可以引导学生领悟数学美。

2.整合教材,注重贴近生活的数学问题,体现数学的实用性

数学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生本教育指出生活的回归向儿童经验的回归,十分注重对书本意义多样化的了解。因此,教学不再只是忠实地位传递和接受课程的过程,而是课程创建与开发的过程。只有当数学材料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相联系时,数学才是活的,富有生命力的。在数学教学中应重视学生的生活体验,把数学教学与学生的生活体验相联系,把数学问题与生活情境相结合,帮助学生跨越“数学——生活”这道鸿沟。

如讲到必修三的《线性回归方程式》,我要求学生自己收集数据,自己画散点图。同时鼓励学生从其他资料中收集数据(如从网络中,从其他大众出版物中收集数据),利用散点图和线性回归的方法测定检验两个变量是否存在线性关系。再如讲到必修五中的2.4《等比数列》的内容时,我就引用习题2.4中的第四题:“如果将一张纸厚度0.05mm的报纸对折、再对折……对折五十次后,报纸的厚度是多少?你相信这时报纸的厚度可以在地球和月球之间搭桥吗?”作为本节课的情景引入。

3.以学生为本培养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

在课堂教学中设计多种参与方式,尤其是注重学生的自主参与。通过独立学习、课堂讨论、启发等多种手段,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主体参与的意识,从根本上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只有真正的以学生为主体,把激发每一个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放在教学活动的首位,关心每一个学生的兴趣所在,注重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发展,通过学生自己的独立思考和实际活动,才能真正让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如讲到《等腰三角形的性质》时,我在讲课前先让学生画好一个等腰三角形并把它剪下来,上课时让学生画出顶角平分线(如图),然后叫同学们做折叠、观察、测量并注重讨论下列问题:①两底角∠B与∠C的关系如何?②AD为∠A的平分线,BD与CD的关系如何?③问同顶点A画出BC的垂线也是AD吗?④让学生画出BC的中线,问学生这是什么?⑤这个三角形顶角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底边上的高这三条线是同一条线吗?

img159

这样一来学习也变得形象而又深刻了,因为以上的问题和环节促使学生不断发现问题,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不断地进行着判断、推理、探索、联想等思维活动,从而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创设情景,合作教学,课堂研讨常态化

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我们倡导将学习的主动权放还给学生。尽可能地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独立获取新知的机会;尽可能多地让学生体验尝试成功、探索与发现的快乐。

“没有小组合作,就没有生本。”这是生本教育理论的核心。编排学习小组,开展小组学习,实行“小组自治”,是生本教育的前提。“小组合作学习”是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一种有效方法,也是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的重要途径。要实现小组合作学习,我们的主要切入点是课堂教学设计。教学中构建一个合理、有序、平等、情感化的合作学习模式,为学生创设活动情境,诱发学生的好奇心,鼓励学生大胆尝试,丰富学生的想象,以培养学生的创造个性也是至关重要。

课例:

师:“一个穷人遇到了等比数列的难题,我们大家一起来帮他解决,好吗?”(电脑显示)“一个穷人到富人那儿借钱,原以为富人会不愿意,哪知,富人竟一口答应下来,但提出了如下附加条件:在30天中,每天借给穷人一万元,借钱第一天,穷人还给富人一分钱,第二天还二分钱,以后每一天所还钱数都是上一天的两倍。30天后互不相欠,穷人听后觉得挺划算,本想定下来,但又想到此富人是吝啬出名的,怕上当受骗,所以很为难。”

师:“怎么样?同学们,帮帮他如何?”

探究方式:先由四人小组讨论,然后各组推举一人回答问题。教师在这个过程中,要参与到学生的讨论中,从中发现问题,及时加以引导。学生在愉快而又紧张的探讨之后,各小组代表纷纷要求发言。

生A:按我的想象,穷人应接受此方案。富人30天一共借出30万,而穷人是按分计算的,故30天累计还钱不会超过30万。不难看出A的方案是错的,但我还是热情鼓励学生的大胆想象,同时指出应注重思维的严谨性。

生B:我没有算30天一共还多少钱,而只算最后一天还的钱就不对劲,即最后一天就应还500万,显然富人是在耍把戏。

师:不错!B同学思维的角度不错,抓住最后一天还钱数解决问题,方式是切实可行的,值得表扬。

生C:我是直接求出30天,一共还多少钱的。经过计算知总共30天中应还1000万元。

师:真不错呀!C同学既提出问题,又给出了严格的求解过程,符合数学解题的严密性与逻辑性,值得提倡。C同学实际解决了一个特殊等比数列前30项的求和问题,一般等比数列前N项的和如何求呢?这样,教师在学生面对数学问题而大胆地提出猜想时多加鼓励,无疑可以培养学生的思维,大大激发学生的兴趣,激扬学生的生命活力。

在生本教育实践中,我们会惊喜地发现活化课堂教学,构建动态生成性生本教学模式,会最大限度地释放学生的能量,发展学生学习的天性。学生一旦成为了学习的主人,他们的学习会变得轻松而富有效率,教者也教得轻松。真正体现教与学相长,课堂也就真正成为师生共享生命的地方。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